《长恨歌》实用课件解析讲解学习
- 格式:ppt
- 大小:865.00 KB
- 文档页数:18
《长恨歌》教学课件(含附件)《长恨歌》教学课件一、教学目标1.理解《长恨歌》的背景、作者及创作背景。
2.掌握《长恨歌》的主要情节、人物形象及主题思想。
3.分析《长恨歌》的艺术特点,如叙事结构、修辞手法、意象运用等。
4.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长恨歌》的背景及作者介绍作者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长恨歌》的创作背景和意义2.《长恨歌》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故事的起因、发展和结局主要人物杨贵妃的形象描绘其他重要人物的形象和作用3.《长恨歌》的主题思想对权力和爱情的反思对人生和命运的感慨对美和悲剧的追求4.《长恨歌》的艺术特点叙事结构的特点和作用修辞手法的运用和效果意象的运用和象征意义三、教学步骤1.引入《长恨歌》的背景和作者,介绍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长恨歌》的创作背景和意义。
2.分析《长恨歌》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通过讲述故事的起因、发展和结局,引导学生理解杨贵妃的形象描绘和其他重要人物的形象和作用。
3.探讨《长恨歌》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思考权力和爱情的关系,人生和命运的感慨,以及美和悲剧的追求。
4.分析《长恨歌》的艺术特点,通过讲解叙事结构的特点和作用,修辞手法的运用和效果,以及意象的运用和象征意义,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四、教学评价1.学生对《长恨歌》的背景、作者及创作背景的理解程度。
2.学生对《长恨歌》的主要情节、人物形象及主题思想的掌握程度。
3.学生对《长恨歌》的艺术特点的分析能力。
4.学生对古典文学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的培养情况。
五、教学资源1.《长恨歌》原文及相关注释。
2.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资料。
3.相关的教学课件和图片素材。
4.相关的文学作品和评论文章。
六、教学建议1.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深入的讲解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长恨歌》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
《长恨歌》课件《长恨歌》课件《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
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对后世诸多文学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长恨歌》课件人物生平相传白居易三岁时就开始念诗,五岁就写出许多首诗,至九岁时,已经能掌握诗的韵律,且善于对句了。
十岁生日那天,亲朋好友都来祝贺。
饭后,其舅父叫白居易到堂上对句:“曹子建七步成诗。
” 白居易稍一思索,便有了腹稿,但他故意默然不语。
舅父以为他对不上来,取笑他道:“神童神童,今日如虫。
”白居易笑着说:“我早已对上,只未说出而已。
”众人大奇,催白居易快说,白居易便说道:“白居易一时无对。
”舅父听了颇为高兴。
白居易长大后,舅父带他到长安向当时年已花甲的名诗人顾况求教。
白居易见到顾况说:“顾大人,我是来向您请教的。
我写了一卷诗,请大人指教!” 顾况一见是乡下来的,很不耐烦。
当他看到诗卷上的名字是“白居易”时,更觉得可笑,说:“长安米贵,‘白居’不‘易’啊!你还是快回乡下去吧!” “我是在乡下居住,很快就要回去。
只是听说您是很有学识的人,想请您过过目。
要是您重任在身,来不及看,我可先读一首,请您听一听。
”说罢,白居易翻出一首诗,读了起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当顾况听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他伸过手去,把诗卷接了过来,并收白居易为弟子。
顾况对白居易说:“你能写出这么好的诗,‘居’天下何难!”长恨歌白居易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唐德宗贞元年间(800)中进士,由校书郎累官至左拾遗。
他关心朝政,屡次上书言事,遭权贵忌恨,被贬为江州司马。
后历任苏州、杭州刺史,很得民心。
官终刑部尚书,世称白香山。
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肯定诗歌的教育意义和政治作用。
他与元稹一起倡导“新乐府运动”,揭露时弊。
他的诗分为三类:讽喻诗、感伤诗、闲适诗。
其讽喻诗如《新乐府》、《秦中吟》,深刻反映了时政弊端与民生疾苦。
白居易《长恨歌》教学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长恨歌》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诗歌单元。
详细内容包括:全面解读白居易的《长恨歌》,从诗歌的结构、韵律、意象、主题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并探讨其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长恨歌》的诗歌结构、韵律特点,能背诵全诗。
2. 领悟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
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长恨歌》的韵律、意象及主题思想的深入理解。
教学重点:诗歌的结构分析、情感把握和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故事,引发学生对《长恨歌》的兴趣。
2. 诗歌朗读:让学生齐读全诗,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结构分析:讲解《长恨歌》的结构,如起承转合,以及各部分的内容概括。
4. 意象解读:分析诗歌中的典型意象,如“汉宫春晓”、“马嵬坡下”等,引导学生领悟诗歌情感。
5. 例题讲解:针对诗歌的结构、意象、主题等方面设置例题,进行详细讲解。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当堂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主题探讨:组织学生讨论《长恨歌》的主题思想,进行课堂互动。
六、板书设计1. 板书《长恨歌》2. 内容概括: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悲剧3. 结构分析:起承转合4. 意象:汉宫春晓、马嵬坡下等5. 主题:爱情、忠诚、悲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长恨歌》的意象,并阐述其在诗歌中的作用。
2. 答案:意象分析要结合具体诗句,如“汉宫春晓”表现了杨玉环的美貌与恩宠,为诗歌增色添彩。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次教学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学生的掌握程度如何,需要改进的地方是什么。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白居易的其他作品,如《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进一步了解白居易的诗歌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