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自考《训诂学》试题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59.00 KB
- 文档页数:13
训诂学自考考试题型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训诂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A. 文字的形、音、义B. 古代文化C. 古代文学D. 古代历史答案:A2. 下列哪部作品不属于训诂学研究的经典文献?A. 《说文解字》B. 《尔雅》C. 《诗经》D. 《道德经》答案:D3. 训诂学中的“形训”是指什么?A. 解释字的本义B. 解释字的引申义C. 解释字的形态变化D. 解释字的音变答案:C4. “训诂”一词最早出现在下列哪部文献中?A. 《周礼》B. 《左传》C. 《礼记》D. 《论语》答案:B5. 下列哪项不是训诂学的基本方法?A. 比较法B. 历史法C. 系统法D. 直观法答案:D6. “六书”中的“转注”是指什么?A. 同源词B. 同音词C. 同义词D. 形声字答案:C7. “以形索义”是训诂学中的哪种方法?A. 声训B. 形训C. 义训D. 音训答案:B8. 下列哪项不是《说文解字》的编排方式?A. 按部首排列B. 按笔画数排列C. 按字义排列D. 按音序排列答案:C9. “训诂学”一词是由谁提出的?A. 许慎B. 郑玄C. 班固D. 扬雄答案:A10. 下列哪项不是训诂学研究的内容?A. 字词的形、音、义B. 古代文献的校勘C. 古代文献的翻译D. 古代文献的注释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1. 训诂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哪些?(ABCD)A. 比较法B. 历史法C. 系统法D. 文献考证法12. 下列哪些属于训诂学研究的经典文献?(ABD)A. 《说文解字》B. 《尔雅》C. 《史记》D. 《释名》13. “六书”中的“形声”是指什么?(AB)A. 字形与字义的结合B. 字形与字音的结合C. 字音与字义的结合D. 字形与字义的分离14. 下列哪些是训诂学中的“音训”方法?(AD)A. 反切法B. 比较法D. 声训法15. 训诂学在现代的应用包括哪些方面?(ABC)A. 古籍整理B. 文字学研究C. 古代文化研究D. 现代文学创作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6. 简述训诂学的定义及其研究目的。
《训诂学》考试练习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 我国第一部声训专著是()A 、《尔雅》B 、《方言》C 、《释名》D 、《说文解字》答案:C2. 成语“偷工减料”中“偷”的词义是()A 、偷窃B 、苟且C 、怠慢D 、减损答案:D3. 《水经注.江水》:“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这个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手法是()A 、对偶B 、并提C 、排比D 、互文答案:B4. 《经典释文》的作者是()A 、郑玄B 、杜预C 、陆德明D 、孔颖达答案:C5. 十三经注疏中,《论语集解》的作者是()A 、杜预B 、郑玄C 、王逸D 、何晏答案:D6. 《汉书·蒯通传》:“且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高材者先得。
”张晏注:“以鹿喻帝位。
”张晏指出的修辞方式是()A 、比喻B 、比拟C 、双关D 、引用答案:C7. 《说文》:“ 日,实也。
”又:“月,阙也。
”这两条训诂所用的训诂方法是()A 、形训B 、声训C 、义训D 、观境为训答案:B8. 《水经注·江水》:“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句中“属”的词义是()A 、属于B 、嘱托C 、连接D 、随从答案:C9. 用一个词去解释许多个同义词的方法是()A 、直训B 、同训C 、互训D 、递训答案:B10. 释词方法中,“给词所标志的事物下定义”属于()A 、因声求义B 、以形说义C 、同义相训D 、设立界说答案:D11. 《春秋·庄公九年》:“冬,浚洙。
”《公羊传》:“洙者何?水也。
浚之者何?深之也。
” 《公羊传》的解释说明了“浚”这个词的词类活用现象是()A 、名词用作动词B 、名词用作状语C 、动词使动用法D 、形容词使动用法答案:D12. 《说文解字》:“命,使也。
从口令。
”“命”属于()A 、象形字B 、指事字C 、会意字D 、形声字答案:C13. 下列训诂术语中,用来校勘文字的一组是()A 、之言、之为言B 、谓之、之谓C 、当作、当为D 、读曰、读为答案:C14. 《诗·周南·汝坟》:“既见君子,不我遐弃。
训诂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选项中的词语是正确的训诂学术语?A. 形容词B. 动词C. 首字D. 病句2. 古汉语中的常见字形变化有哪几种?A. 转注、省字、罕见字B. 字义、字音、字形、字义、字义C. 繁体字D. 英文字母3. 训诂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科?A. 字音B. 字形C. 名词D. 文字4. 训诂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A. 文字的字形B. 文字的字义C. 文字的用法D. 文字的收录5. 下列哪个选项中的句子属于语义学的研究范畴?A. “这个字形是怎么变化的?”B. “这个字的字义是什么?”C. “这个字的读音是怎样的?”D. “这个字怎么使用?”二、问答题1. 什么是字形转注?字形转注是指古代汉字在演变过程中,某些字形发生了改变,变为另一个字的形状。
2. 简述训诂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训诂学是研究汉字形、义、音及其应用的学科,主要研究文字的字形、字义、字音、字引及字义正文等方面。
3. 请举例说明字义的多义性。
古代的汉字在演变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多个意义。
例如,“明”字早期的字义是“光明”,后来又引申为“明亮”、“清楚”等含义。
4. 为什么训诂学对古代文献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训诂学可以帮助研究者理解古代文献中的文字和词语的真实含义,从而推断出古代文献的背景和作用,对于文献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5. 请简述字义正文的研究方法。
字义正文是指古代文献中对某个字的详细解释。
研究字义正文时,需要综合考虑字形、字义、字音、引证等因素,通过对古代文献中几个字义解释的比较和分析,找出最符合上下文语境的解释。
三、解答题1. 简述字形转注的三种常见情况,并举例说明。
字形转注有三种常见情况,即形声、象形和会意。
形声是指一个字形上部分是表示字音的部分,下部分是表示字义的部分,用于表示字音和字义的字形相结合。
例如,“伞”字的字形上部分来自“散”字的声旁,下部分来自“衣”字,表示了“散”字的发音和“衣”字的义项,形成了一个新的字义:“伞”。
《训诂学》习题与答案(解答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 训诂学:训诂学是研究古代文献中词语的意义、用法及其演变规律的学科,通过分析字义、词义、句义以及语言环境来揭示古籍的真实含义。
2. 互训:互训是指两个或多个词语在解释彼此时相互引用,以说明它们之间的相似性或关联性。
3. 引申义:引申义是指一个词的基本意义经过逻辑推理或类比扩展而产生的新意义。
4. 通假字:通假字是指在古代文献中,由于书写错误、音近形似等原因,一个字被另一个字代替的现象。
5. 反训:反训是指一个词既有正面的意思,也有相反或相对的意思。
二、填空题1. 训诂学的主要任务是对古代文献中的______和______进行深入研究。
答案:词语;句子2. 训诂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答案:字义分析;语境分析;比较研究3. ______是指通过对古代文献的考证和分析,确定其准确的字义和句义。
答案:训诂4. ______是指一个词的本义与其衍生出的新义之间的关系。
答案:引申关系5. ______是指在古代文献中,一个字被另一个字错误地代替使用。
答案:错别字三、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训诂学的研究内容?A. 字义分析B. 文体研究C. 句义理解D. 词汇演变答案:B. 文体研究2. 下列哪一项不是引申义产生的原因?A. 类比推理B. 逻辑推演C. 语音变化D. 社会变迁答案:C. 语音变化3. 在以下哪种情况下,可能出现通假字现象?A. 同音字误写B. 不同音字误写C. 新造字代替旧字D. 习惯用法答案:A. 同音字误写4. 下列哪个词语不存在反训现象?A. “好”B. “快”C. “大”D. “高”答案:D. “高”5. 训诂学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研究古代文学作品的艺术风格B. 探索古代社会的历史变迁C. 揭示古代文献的真实含义D. 发现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答案:C. 揭示古代文献的真实含义四、多项选择题1. 下列哪些是训诂学的研究方法?A. 字义分析B. 语境分析C. 比较研究D. 社会历史考察E. 文体研究答案:A、B、C、D2. 下列哪些是引申义产生的原因?A. 类比推理B. 逻辑推演C. 社会变迁D. 语音变化E. 语境影响答案:A、B、C、E3. 下列哪些情况可能导致通假字现象?A. 同音字误写B. 形近字误写C. 俗字替代正字D. 笔画简化E. 印刷错误答案:A、B、C、E4. 下列哪些词语存在反训现象?A. “好”B. “快”C. “大”D. “小”E. “上”答案:A、B、C、D5. 训诂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应用于哪些领域?A. 古代文学研究B. 历史学研究C. 语言学研究D. 文化遗产保护E. 教育教学答案:A、B、C、D、E五、判断题1. 训诂学只关注古代汉语的研究。
《训诂学》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已知的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是( B )A、仰韶文化原始陶文B、商代文字C、籀文D、小篆2、下列各组汉字全是指事字的一组是( B )A、本末刀斗B、令瓜田下C、刃亦寸朱D、长门上斤3、下面选项不是古今字的一组是( A )A、其箕B、员圆C、昏婚D、飞蜚4、“人”“民”这组同义词之间的差别在于( A )A、范围广狭不同B、性情状态不同C、侧重的方面不同D、语法功能不同5、“排,挤也;抵,挤也;催,挤也”这里使用的词义训释方式是(C )A、互训B、递训C、同训D、都不是6、下列句子,不属于判断句的一句是( C )A、是社稷之臣也。
B、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C、(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D、千金,重币也。
7、“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中的“兄”字是( B )A、使动用法B、名词作状语C、名词用作一般动词D、意动用法8、“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的“穷”字是( B )A、形容词的意动用法B、形容活用作一般动词C、形容词的使动用法D、都不是9、“君为我呼入”中的“为”字,其词性与语法作用是( C )A、动词,作谓语。
B、介词,在被动句中引进动作的实际发出者。
C、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的服务对象。
D、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目的。
10、下列句子,“之”连接主谓结构的一句是( A )A、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
B、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蟣虱C、姜氏何厌之有?D、仲了所居之室,伯夷之所筑与?盗拓之所筑与?11、在古代汉语里,谓语动词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使宾语怎么样有意思,这种用法就叫( A )A、使动用法B、意动用法C、词类活用D、词类借用12、下面对“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中的“逝”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A、往B、跑C、死D、通“誓”,发誓。
13、在古代汉语中的代词不能单独作句法成分的是(C)A、谁孰B、安焉C、者所D、胡奚14、下列双音词中,属于双声连绵词的是( D )A、逍遥B、恣睢C、契阔D、栗烈15、初唐以后,诗人按照相馆古诗的形式写作,只要求押韵和句式大致整齐,叫做( C )A、律诗B、绝句C、古体诗D、今体诗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引申义可分为()和()两种。
训诂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训诂学”一词最早见于()。
A.《说文解字》B.《尔雅》C.《周礼》D.《论语》答案:C2. 下列哪部著作不属于训诂学著作?()A.《说文解字》B.《方言》C.《史记》D.《尔雅》答案:C3. 训诂学的研究对象不包括以下哪项?()A. 字词解释B. 语法分析C. 语音研究D. 修辞手法答案:D4. “训诂学”中的“训”指的是()。
A. 训斥B. 训诫C. 训导D. 训释答案:D5. 训诂学中“诂”的含义是()。
A. 诂训B. 诂说C. 诂解D. 诂译答案:C6. 训诂学的研究方法包括()。
A. 比较法B. 归纳法C. 演绎法D. 以上都是答案:D7. 下列哪位学者对训诂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许慎答案:D8. 训诂学在现代汉语研究中的作用不包括()。
A. 理解古文B. 翻译古籍C. 编纂字典D. 创作新诗答案:D9. 训诂学中的“本义”指的是()。
A. 词的原始意义B. 词的引申意义C. 词的比喻意义D. 词的转义答案:A10. 训诂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
A. 理解古代文化B. 学习古代语言C. 传承古代知识D. 以上都是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训诂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 古文字研究B. 古文献校勘C. 古文献翻译D. 古文献编纂答案:ABC2. 训诂学在古代文学研究中的作用包括()。
A. 帮助理解古代文学作品B. 促进古代文学创作C. 帮助校对古代文学作品D. 帮助翻译古代文学作品答案:ACD3. 训诂学的研究方法不包括以下哪些?()A. 语料库分析B. 语义场分析C. 语义演变分析D. 文化人类学分析答案:BD4. 训诂学在现代汉语教学中的应用包括()。
A. 帮助学生理解古文B. 帮助学生学习古代文化C. 帮助学生学习古代语言D. 帮助学生学习古代文学答案:ABCD5. 训诂学在古籍整理中的作用包括()。
训诂学自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训诂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科?A. 古代文学B. 古代语言文字C. 古代历史D. 古代哲学答案:B2. “训诂”一词最早出现在以下哪部文献中?A. 《论语》B. 《孟子》C. 《左传》D. 《尚书》答案:D3. 训诂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什么?A. 比较研究B. 词源研究C. 语义分析D. 文本解读答案:B4. 下列哪项不是训诂学研究的内容?A. 古代词语的解释B. 古代文献的校对C. 古代文献的翻译D. 古代文献的注释答案:C5. 训诂学研究的对象主要包括哪些?A. 古代文献B. 古代碑刻C. 古代器物铭文D. 所有以上答案:D6. 训诂学中的“训”指的是什么?A. 解释B. 翻译C. 校对D. 注释答案:A7. 下列哪项不是训诂学研究的目的?A. 理解古代文献B. 传承古代文化C. 促进语言发展D. 研究古代社会答案:C8. 训诂学在现代语言学中的作用是什么?A. 仅用于学术研究B. 促进语言规范化C. 帮助理解古代文献D. 以上都是答案:C9. 训诂学研究中,对词语的解释通常需要考虑哪些因素?A. 词语的字面意义B. 词语的语境C. 词语的时代背景D. 所有以上答案:D10. 训诂学研究中,常用的研究工具有哪些?A. 词典B. 辞书C. 古文观止D. 所有以上答案:B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 训诂学是研究古代______和______的学科。
答案:语言;文字2. 训诂学中的“诂”指的是对古代______的解释。
答案:词语3. 训诂学研究的对象不包括______。
答案:现代文献4. 训诂学研究的主要目的是______。
答案:理解古代文献5. 训诂学研究中,词语的解释需要结合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字面意义;语境;时代背景6. 训诂学研究中,常用的工具书包括______和______。
答案:词典;辞书7. 训诂学在现代语言学中的作用是______。
训诂学自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训诂学的研究对象是()。
A. 古代文献B. 古代语言C. 古代文化D. 古代历史答案:B2. 训诂学中“训”的含义是()。
A. 解释词义B. 解释句义C. 解释篇章D. 解释文法答案:A3. 训诂学中“诂”的含义是()。
A. 解释词义B. 解释句义C. 解释篇章D. 解释文法答案:B4. 训诂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不包括()。
A. 比较法B. 归纳法C. 演绎法D. 统计法答案:D5. 训诂学中,对古代文献进行校勘的主要目的是()。
A. 确定文献的版本B. 恢复文献的原貌C. 评价文献的价值D. 分析文献的影响答案:B6. 训诂学中,对古代文献进行注释的主要目的是()。
A. 确定文献的版本B. 恢复文献的原貌C. 理解文献的内容D. 分析文献的影响答案:C7. 训诂学中,对古代文献进行翻译的主要目的是()。
A. 确定文献的版本B. 恢复文献的原貌C. 理解文献的内容D. 传播文献的知识答案:D8. 训诂学中,对古代文献进行考证的主要目的是()。
A. 确定文献的版本B. 恢复文献的原貌C. 理解文献的内容D. 验证文献的真实性答案:D9. 训诂学中,对古代文献进行辑佚的主要目的是()。
A. 确定文献的版本B. 恢复文献的原貌C. 理解文献的内容D. 收集文献的遗文答案:D10. 训诂学中,对古代文献进行辨伪的主要目的是()。
A. 确定文献的版本B. 恢复文献的原貌C. 理解文献的内容D. 鉴别文献的真伪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训诂学的研究内容包括()。
A. 词义训诂B. 句义训诂C. 篇章训诂D. 文法训诂答案:ABC12. 训诂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
A. 比较法B. 归纳法C. 演绎法D. 统计法答案:ABC13. 训诂学中,对古代文献进行校勘的主要方法包括()。
A. 对校B. 本校C. 他校D. 理校答案:ABCD14. 训诂学中,对古代文献进行注释的主要方法包括()。
自考训诂学考试题目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训诂学”一词最早出现在以下哪部著作中?A. 《说文解字》B. 《尔雅》C. 《训诂学发微》D. 《周礼》答案:C2. 下列哪项不是训诂学研究的内容?A. 词义的演变A. 汉字的结构C. 古籍的校对D. 文献的注释答案:B3. “六书”指的是什么?A. 六种古代书法B. 六种古代文学作品C. 汉字造字的六种方法D. 六种古代注解方法答案:C4. 下列哪位学者不是训诂学领域的代表人物?A. 王念孙B. 段玉裁C. 郑玄D. 朱熹答案:D5. “训诂”一词在训诂学中的含义是什么?A. 解释古籍B. 翻译古文C. 校对古籍D. 创作古文答案:A6. “训诂学”与“语言学”的主要区别是什么?A. 研究对象不同B. 研究方法不同C. 研究目的不同D. 研究时代不同答案:A7. 下列哪项不是训诂学研究的基本方法?A. 音韵比较B. 字形分析C. 文献考证D. 逻辑推理答案:D8. “以经注经”是训诂学中的哪种方法?A. 比较法B. 考证法C. 互文法D. 归纳法答案:C9. “训诂学”一词在英文中通常被翻译为?A. ExegeticsB. HermeneuticsC. PhilologyD. Lexicography答案:C10. 下列哪项不是训诂学研究的意义?A. 传承文化B. 促进交流C. 解决争议D. 创造新词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1. 训诂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哪些方面?(ABC)A. 古代文献B. 古代词汇C. 古代语法D. 古代书法12. 下列哪些属于训诂学的研究目的?(ABD)A. 理解古代文献B. 传承文化遗产C. 提高文学素养D. 解决文献中的疑难问题13. 训诂学中的“六书”具体包括哪些内容?(ABCF)A. 象形B. 指事C. 会意D. 形声E. 转注F. 假借14. 下列哪些是训诂学研究的基本方法?(ABC)A. 音韵比较B. 字形分析C. 文献考证D. 数理统计15. 训诂学在现代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ABD)A. 古籍整理B. 文化传承C. 商业广告D. 法律解释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6. 简述训诂学的定义及其研究范围。
训诂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词是训诂学中的“义训”?A. 词义B. 词源C. 词义演变D. 词义辨析2. “训诂”一词最早见于哪部著作?A. 《说文解字》B. 《尔雅》C. 《尚书》D. 《周易》3. “训”和“诂”在训诂学中分别指什么?A. 训:解释,诂:注释B. 训:注释,诂:解释C. 训:词义,诂:词源D. 训:词源,诂:词义4. 训诂学中的“音训”是指:A. 通过音韵变化来解释词义B. 通过词义来推断音韵C. 通过音韵来推断词源D. 通过词源来推断音韵5. 下列哪个不是训诂学的研究方法?A. 形训B. 音训C. 义训D. 语法分析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6. 训诂学中的“________”是指通过字形的演变来解释词义。
7. “________”是训诂学中的一种研究方法,它侧重于词义的解释。
8. 在训诂学中,“________”是指通过比较不同文献中的用词来解释词义。
9. “________”是训诂学中的一种研究方法,它侧重于词源的探究。
10. “________”是训诂学中的一种研究方法,它侧重于通过音韵变化来解释词义。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训诂学在古代文献研究中的作用。
12. 举例说明训诂学中的“义训”是如何进行的。
13. 阐述训诂学中的“音训”方法及其重要性。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4. 论述训诂学与现代汉语研究的关系。
15. 以《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为例,分析训诂学在理解古代文献中的应用。
训诂学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D2. B3. A4. A5. D二、填空题6. 形训7. 义训8. 比较训9. 词源训10. 音训三、简答题11. 训诂学在古代文献研究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帮助学者准确理解古代文献中的词汇、语法和修辞,揭示文献的深层含义,为历史、哲学、文学等学科的研究提供语言文字的支持。
12. 义训是通过分析词义的内涵和外延,结合上下文,对古代文献中的词汇进行解释。
2018年自考《训诂学》试题及答案填空题□“训”和“诂”两个字连用,最早见于汉代毛亨所作的《毛诗诂训传》。
□孔颖达认为:“诂者,古也。
古今异言,通之使人知也。
训者,道也。
道物之貌以告人也。
”“诂”是解释“异言”的,“训”是“道形貌”的。
□《毛诗诂训传名义考》的作者是马瑞辰。
□黄侃先生认为:诂就是故,本来的意思。
解释词的本义。
训就是顺,引申的意思,解释词的引申义。
训诂是用语言来解释语言,包括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训诂工作是以扫除古代文献中语言文字障碍为实用目的的一种工具性的专门工作。
□训诂工作主要有三种:注释工作、纂集工作、考证工作。
□训诂材料包括:随文释义的注释材料,跟注释工作相对应;纂集类训诂专书,跟纂集工作相对应;考证材料,与考证工作相对应的材料。
□前人所称的“传”、“说”、“解”、“诠”、“疏”、“证”、“微”、“诂”、“注”、“义证”、“正义”等,都是随文注释的名称。
□纂集类训诂专书有:依物类分篇汇集同训词的《尔雅》;依照据形说义原则用部首统帅文字的《说文解字》;专门纂集声训以明语源的《释名》;沟通方言词与标准语音义的《方言》等。
□考证专书包括:孔颖达《五经正义》;顾炎武《日知录》;王念孙、王引之《读书杂志》与和《经义述闻》;钱大昕《二十二史考异》与《十驾斋养新录》;赵翼《陔余丛考》;沈家本《历代刑法考》;李慈铭《越慢堂日记》;□训诂体例指训诂工作中所运用的训诂体式和条例。
它包括对训诂现象的科学解释,对训诂方法科学依据的理论说明和从程序上加以分解,对文献词义的存在形式、运动规律、特点性质的科学论述。
□黄侃说:“训诂者,用语言解释语言之谓。
若以此地之语释彼地之语,或以今时之语释昔时之语,虽属训诂之所有事,而非构成之原理。
真正之训诂学,即以语言解释语言,初无时地之限域,且论其法式,明其义例,以求语言文字之系统与根源是也。
”□训诂是用语言解释语言的材料,训诂学是研究语言意义的理论。
□训诂学三个时期是:早期训诂学、晚期训诂学、现代训诂学。
□文字学、音韵学和训诂学(字的形、音、义)古代合称“小学”。
□训诂学在具体实践中所面临的两大任务是:应用训诂学和理论训诂学。
□应用训诂学侧重于实际应用,主要是解读和注释古代文献。
□理论训诂学侧重于理论探讨,如词和义之间的关系等。
□应用训诂学和理论训诂学二者的关系是:理论探讨以实际应用为目的,实际应用以理论探讨为指导。
□训诂的产生期在先秦两汉;训诂的深入与扩展期在魏晋隋唐;训诂的更新与变革期在宋元明;训诂实践的兴盛与训诂理论的探讨期在清代;训诂学科学理论的创建期在近现代。
□训诂的萌芽期在先秦,训诂工作的系统化期在两汉。
□训诂发展的标志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再度注释的出现、训诂范围的扩大、集注、集解的出现与字书、韵书、义书的分立。
□再度注释的代表是孔颖达奉敕所作的《五经正义》。
□郭璞注《尔雅》和《方言》。
□《论语集解》的作者是魏何晏。
□魏晋至隋唐时期,注释工作有所深入、研究的范围有所扩大、训诂纂集的种类有所增多,所以这是一个训诂学的发展时期。
□造成宋代的疑古与创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一是程颢、程颐、朱熹等代表的宋明理学的需要,二是训诂工具的改进,为疑古创新提供了客观依据,宋代开创了古音的研究。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包括《大学章句》、《中庸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
他兼具汉儒求实与宋儒创新的长处,代表宋元明最高成就。
□明末训诂的进展主要有: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朱谋玮《骈雅》、方以智《通雅》、陈士元《俚言解》、张存绅《雅俗稽言》、李实《蜀语》、黄生《字诂》和《义府》。
□朱谋玮《骈雅》开创了以偶释偶的复合词书体例,方以智《通雅》则突破了《尔雅》的范围,以经史为主,兼含文字音韵训诂的大型词典。
□章太炎的学术著作有《国故论衡》、《小学答问》、《新方言》、《文始》。
□十种小学根柢书包括:《尔雅》、《小尔雅》、《方言》、《说文》、《释名》、《广雅》、《玉篇》、《广韵》、《集韵》、《类篇》。
□章太炎认为训诂的方法,一曰直训,二曰语根,三曰界说。
□黄侃认为训诂的方法,一曰互训,二曰义界,三曰推因。
□标志着训诂学走向现代的著作是:胡相安《中国训诂学史》、齐佩榕《训诂学概论》。
□为近代训诂学的独立及其科学化做出过贡献的学者有:沈兼士、何仲英、杨树达。
□沈兼士有关词源和训诂学的著作有:《右文说在训诂学上之沿革及其推阐》、《声训论》、《研究文字学“形”和“义”的几个方法》。
□杨树达的训诂著作有:《训诂学讲义》、《积微居小学述林》、《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词诠》、《汉书窥管》。
□随文释义的训诂材料的体式包括:传注类、章句类、义疏类、集解类、征引类、音义类。
□注释书中的训诂内容包括:解释词义、解释句意、讲解语法现象、说明特殊的修辞表达方法、说明古代制度、习俗等文化常识。
□训诂纂集专书的性质是在随文释义训诂的基础上形成的,按一定原则编排起来的,有目的的类聚字、词、义系统的训诂材料。
□十种根柢书中,属于义书的有:《尔雅》、《小尔雅》、《方言》、《释名》、《广雅》;属于形书的有:《说文》、《玉篇》、《类篇》;属于音书的有:《广韵》、《集韵》。
□训诂纂集专书的类型有:集合贮存型、整理编选型、理论证实型。
□考证的步骤一般是:提出考证对象、考求材料证据、论证。
□一般考证都由三部分组成,发疑、取证、释理。
□考证的类型分为:证实类和反驳类。
□证实类,对未有结论的问题证明其结论;对已有的结论考察核实。
□证实类考证多因语义不明、证据不足、论证不详而发疑。
□反驳类,对已有的结论提出异议,以证据推翻之;同时提出新的证据而易以新的结论。
□反驳类考证多因原来的解释没有看到较充分或较全面的证据、虽有证据而对证据不能正确理解、违背语言规律、违背注例、违背事理而发疑。
□词存在的两种状态:贮存状态和使用状态。
□贮存状态的词义具有概括性、抽象性和稳定性等特点,体现在历代编纂的辞书中,每个词的意义大多是多项的。
□使用状态的词义即个人言语中的具体意义,意义是固定的,多体现在随文释义的材料中,每个词的意义大多是单项的。
不但有具体涵义和规定所指,还可能带有说、写者个人经验和感情色彩。
□随文释义的任务:确定义项、明确指向、陈述具体义值。
□三种不同性质的训释是:形训、声训、义训。
□训诂考证的三种方法:以形索义、因声求义、比较互证。
□只有本义才能直接与字形切合,只有本字才能直接反映本义。
□只有笔意才可以以形索义。
□因声求义是一种利用语音线索来明假借、系同源、考证古书词义的方法。
□语源分为系源和推源两类。
□判断一个训诂好坏的标准是:看是否符合语言规律、看是否符合文情语境、看是否符合逻辑事理、看是否符合客观实际。
□注释结论是否正确,可以从语言文字、文情语境、事理逻辑、客观史实等多方面进行验证。
□当今社会,训诂学至少可以应用于文言教学、辞书编纂、古籍整理三大领域。
名词解释□异言就是同一事物因时代不同或地域不同而有不同的称呼。
□道形貌对文献语言的具体含义进行形象的描绘、说明。
□注释工作用现代易知易懂的语言来解释古代难知难懂的文献语言。
注释工作通常是随文释义的。
□纂集工作一种有目的的字、词、义的类聚工作;一是为了集中使用某些材料而编纂;二是集中某些材料之外,还要通过编纂来证实某种理论。
□考证工作考释和证明的合称。
考释是指找出已经作出的训释的原始依据;证明是提出有力的证据。
□训诂原理从训诂工作和训诂材料中总结出的文献词义理论。
□训诂用语言来解释语言的工作与材料。
□训诂学以前代训诂材料和前人的训诂工作为研究对象而建立起来的一门科学,是研究语言意义的理论科学。
□再度注释所谓再度注释,指的是针对汉代的经注,再作进一步的解释。
□《史记三家注》在南朝宋徐广《史记音义》的基础上,裴骃作了《史记集解》。
唐代司马贞作《史记索隐》,张守节撰《史记正义》。
后人将三书合刊,称为《史记三家注》。
□朱熹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也是值得称道的经学训诂大家。
以《四书章句集注》(《大学章句》《中庸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影响最大。
朱熹十分注重字句本身的训诂,他主张以训诂说经,强调前人的注疏不可废废弃,同时他的训诂简洁明了,可读性强。
□顾炎武开清代朴学风气之先、奠定清代学术基础的卓越学者。
他崇尚汉学的求实,反对宋明理学的空虚,治学提倡实事求是,重博征、贵创新、求致用,开启了优良的治学风气。
他将考据学与经学、文学结合起来,通过正文字、审音声、明训诂来研究经史。
同时,他特别重视古音学,主张以古音求古义。
他的著作有:《日知录》《音学五书》《韵补正》等。
□乾嘉学派乾嘉学派是清代乾隆、嘉庆时期思想学术领域中出现的一个以考据为治学主要内容的学派。
主张将义理与考核相结合,以考核为手段去通晓文章、寻求义理。
乾嘉学派推崇汉代经说,遵循汉代经学研究,重视名物训诂、典章制度的传统。
代表人物有:戴震、段玉裁、王念孙。
□戴震清代皖派的开山祖师,段玉裁、王念孙的老师。
认为学术有义理、文章、考核三类,主张将义理与考核相结合,以考核为手段去通晓文章、寻求义理。
将文字、音韵、训诂三者结合起来,提出了从文献语言出发,形、音、义互求的训诂方法,影响和支配着以后的整个考据学界,奠定了语言文字学的基础。
他的著作有:《方言疏证》《孟子字义疏证》等。
□段玉裁段玉裁是清代戴震的学生,其《说文解字注》文学最高成就,形、音、义互证,相得益彰。
他定古韵十七部,使审音、考字、训义互为发明。
完善了本义、引申义、假借义等一套术语,揭示了一字数义的原因。
创立了“统语”与“析言”之别,将训诂中的同源字与假借字和注音字区别开来,并有意识地联系同源字,从同源系列中考求词义。
他的著作有:《六书音匀表》《诗经小学》《周礼汉读考》等。
□高邮王氏父子王念孙是戴是清代戴震的学生。
王氏的学术成就表现在:“就古音以求古义,引伸触类,不限形体”。
对汉语复音词的内部语义构成作了深入分析,揭示了“凡连语之字,皆上下同义,不可分训”的本质特征。
归纳与演绎相结合,揭示了许多修辞条例和语法规律。
他们的著作有:王念孙《广雅疏证》《读书杂志》,王引之《经义述闻》《经传释词》。
□章太炎近代国学大师,具有深厚的小学、经学和史学根底。
为中国语言文字学的独立和理论建设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他对训诂方法的总结,对词义引申、词语派生、文字变易等规律的揭示,在训诂学史上具有重大影响。
他的著作有:《国故论衡》《小学答问》《新方言》《文始》等。
□黄侃近代国学大师章太炎的学生。
继承并发展了章太炎的学术路论,提出了训诂学的方法,建立系统的训诂学理论,使其真正独立为一门学科。
影响至今。
他构拟了第一部训诂学讲义《训诂学讲词》(包括“训诂述略”和“十种小学根柢书”两部分)是一部初具规模的训诂教材,开创了现代训诂学。
他的著作有:《尔雅音训》《说文笺识四种》《文字声韵训诂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