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历史上的7大政策牛市(上)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2
a股历史上的牛熊梳理A股历史上的牛熊梳理A股市场自1990年代初期开始,经历了多次牛熊周期。
这些周期的起伏,不仅影响了投资者的心态,也对整个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按照时间顺序,对A股历史上的牛熊周期进行梳理。
1990年代初期,A股市场处于起步阶段,整体呈现出上涨趋势。
1992年,A股市场出现了第一次大牛市,上证指数从不到200点上涨到了400点以上。
但是,这次牛市并没有持续太久,很快就被1994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打破。
此后,A股市场进入了长达数年的熊市,直到2005年才开始逐渐复苏。
2005年至2007年,是A股市场的第二次大牛市。
这次牛市的起点是2005年11月,当时上证指数还不到1000点。
到2007年10月,上证指数已经涨到了6000点以上,涨幅超过了500%。
但是,这次牛市也很快被打破,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A股市场再次陷入熊市。
2009年至2015年,是A股市场的第三次大牛市。
这次牛市的起点是2009年3月,当时上证指数还不到2000点。
到2015年6月,上证指数已经涨到了5000点以上,涨幅超过了150%。
但是,这次牛市也很快被打破,2015年6月15日,A股市场出现了“6·15”黑色星期一,上证指数一天之内暴跌了超过7%。
2015年至今,是A股市场的第四次牛熊周期。
这次周期的起点是2015年6月15日,当时上证指数跌破了4000点。
到2018年1月,上证指数再次涨到了3400点以上。
但是,这次牛市也很快被打破,2018年2月以来,A股市场再次陷入熊市。
总的来说,A股市场的牛熊周期是不可避免的。
每一次牛市都会被熊市所打破,每一次熊市也都会被牛市所取代。
投资者应该保持理性,不要被市场情绪所左右,把握好自己的投资节奏。
牛市简史pdf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股票市场的快速发展,股市的波动成为了社会经济活动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牛市是指股票市场的股价持续上升,而熊市则相反,股票市场的股价持续下跌。
今天,我们将一起回顾一下过去的牛市简史。
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我国股市迎来了历史上第一波牛市。
1988年,中国股票市场宣布在上海和深圳开业,这标志着中国的股票市场正式成立。
1990年开始,中国股市迎来了一段持续的牛市期,股票价格开始翻倍甚至数倍增长,投资者争相进入股市投资。
然而,这段牛市并不持续,1992年就迎来了股市的崩盘,股票价格一度下跌了60%以上。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2006年、2007年我国继续出现了一波股市上涨行情,被誉为“世纪牛市”。
然而,2008年金融风暴爆发,全球多国股市价格下跌,中国股市也受到很大影响。
2009年起,中国经济形势好转,股市也开始复苏,但直到2015年迎来了实质性的牛市。
2015年股市火爆,股票价格一路飙升,上证指数甚至一度涨到5178点,创下历史新高。
然而,该波牛市仅持续了不到一个月时间,随后股市价格持续下跌。
2020年初,受新冠疫情影响,全球经济遭到重大影响,包括股票市场在内的各种市场都出现了大幅波动。
然而,在不少国家推出大规模刺激计划后,股市逐渐恢复。
今年以来,我国股市持续上涨,上证指数、深证成指等指数均几度创下历史新高。
总的来说,牛市是股市上涨的时期,人们可能会争相进入股市投资,但也不排除股市出现暴跌、崩盘等情况。
股票市场的波动是由多种因素综合影响产生的,对于投资者而言,应该根据自身投资风险承受能力和市场走势,谨慎进行投资。
a股历次题材行情复盘(最新版)目录1.A 股历次题材行情概述2.A 股历次题材行情的具体表现3.A 股历次题材行情的原因分析4.A 股历次题材行情的影响和启示正文【A 股历次题材行情概述】A 股市场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经历了多次题材行情的波动,这些行情通常以某种特定主题为核心,引发市场对相关股票的追捧,进而推动整个市场行情的发展。
从市场表现来看,这些题材行情通常具有突发性、短暂性和剧烈波动性的特点。
【A 股历次题材行情的具体表现】1.2007 年的“大牛市”:以金融、地产、资源等权重板块的轮番上涨为特点,推动沪指在短短两年内从 3000 点涨至 6000 点。
2.2010 年的“新兴产业行情”:以新能源、生物科技、互联网等新兴产业为主题,带动市场对相关概念股的追捧,其中以创业板市场最为显著。
3.2014-2015 年的“一带一路”行情:以国家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为背景,引发市场对相关基建、交通、能源等板块的关注,带动沪指从2000 点涨至 5178 点。
4.2019-2020 年的“科技股行情”:以 5G、芯片、人工智能等科技主题为核心,推动科技股在短期内大幅上涨,成为市场的一大亮点。
【A 股历次题材行情的原因分析】1.政策因素:历次题材行情的兴起往往与国家政策密切相关,政策导向对市场资金的引导作用明显。
2.市场环境:市场环境的变化也会影响题材行情的发展,如流动性充裕、投资者信心较高时,更容易引发题材行情。
3.投资者心理:投资者对题材的追捧往往受到市场情绪的影响,题材行情容易在市场亢奋时加剧。
【A 股历次题材行情的影响和启示】1.对投资者而言,应保持理性投资理念,避免盲目追涨杀跌,把握好题材行情的节奏。
2.对监管部门而言,应加强对市场的监管,防范过度炒作引发的市场风险。
中国股市牛市规律摘要:1.中国股市的牛市规律概述2.牛市的三个阶段3.中国股市历次牛市的概述4.牛市的操作策略5.结论正文:一、中国股市的牛市规律概述中国股市的牛市规律是指在中国股市中,股价在一定时间内持续上涨,市场参与者形成较为一致预期的市场现象。
牛市通常分为三个阶段:牛市初期、牛市中期和牛市末期。
在牛市初期,市场信心逐渐恢复,股价开始上涨;在牛市中期,市场情绪高涨,股价大幅上涨;在牛市末期,市场开始出现分化,股价开始波动。
二、牛市的三个阶段1.牛市初期:在这个阶段,市场信心逐渐恢复,投资者开始买入股票。
券商板块通常是牛市初期最先爆发的板块,因为券商是牛市的风向标,而且牛市来临后券商是最直接受益的板块。
2.牛市中期:在这个阶段,市场情绪高涨,股价大幅上涨。
各类板块开始轮番表现,投资者可以关注政策受益板块和行业龙头企业,以获取更高的收益。
3.牛市末期:在这个阶段,市场开始出现分化,股价开始波动。
投资者需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及时调整投资策略,以避免风险。
三、中国股市历次牛市的概述中国股市经历了真正意义上的牛市大概有八轮:1.第一轮牛市:1990 年12 月19 日到1992 年5 月26 日,历时一年半,指数从96 点开始涨到1429 点,涨幅达到14.8 倍,然后开始跌到386 点,跌幅达到73%。
2.第二轮牛市:1992 年11 月17 日到1993 年2 月16 日,历时仅三四个月,指数从386 点涨到1558 点,涨幅达到303%。
3.第三轮牛市:1996 年1 月19 日至1997 年5 月12 日,历时一年半,指数从512 点涨到1510 点,涨幅达到195%。
4.第四轮牛市:1999 年5 月19 日至2001 年6 月14 日,历时两年,指数从1047 点涨到2245 点,涨幅达到114%。
5.第五轮牛市:2005 年6 月6 日至2007 年10 月16 日,历时两年半,指数从998 点涨到6124 点,涨幅达到513%。
中国历次大牛市大熊市起止时间和原因在中国的股市历史上,大牛市和大熊市如同潮水般起伏,影响着无数投资者的心态和财富。
回顾这些历史时刻,不仅能让我们了解市场的变化,也能反思其中的深意。
首先,我们来看几次重要的大牛市。
1990年代初,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中国证券市场刚刚起步。
1992年,深圳证券市场正式开市,资本市场的活跃让很多人看到财富的希望。
特别是1996年到1997年间,股市迎来了第一次大牛市,主要得益于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的鼓励。
那段时间,股指从数百点飙升至几千点,市场气氛极其火热,很多普通人都争相入市,纷纷希望一夜暴富。
就连街边小摊也贴上了“炒股”的广告,大家一片欢腾。
接下来是2006年至2007年间的牛市,这是中国股市历史上又一个辉煌时刻。
随着经济持续向好、上市公司业绩增长,以及国际资金的流入,A股市场再度迎来盛宴。
上证指数从1000点一路攀升至6000多点,甚至有人称之为“千年一遇”的行情。
股民们在交易所里频繁进出,很多人开始借钱入市,甚至家里的存款都拿出来投资。
这个时期的牛市不仅是股市的狂欢,更是社会情绪的集体高涨,大家对未来充满了无限的幻想。
然而,市场的涨幅往往伴随着风险。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来袭,牛市戛然而止,接踵而来的是2008年的大熊市。
随着股指暴跌,很多投资者的信心瞬间崩塌,整个市场陷入恐慌。
这场危机不仅影响了股市,也对整个经济体产生了深远影响。
许多人在一夜之间失去了财富,生活的压力骤然加大。
人们开始反思,为什么在看似光鲜的牛市中,却埋藏着如此巨大的风险。
接下来,2015年的牛市和随之而来的熊市更是让人唏嘘。
那时,A股市场的涨幅令人瞩目,股指在短短几个月内翻了一番,很多人再次疯狂追逐股市的财富。
在这种热情中,国家的刺激和市场情绪的高涨形成了强大的合力,投资者的乐观情绪推动了股市的快速上涨。
然而,这场牛市同样没有持续太久,随后因市场的非理性行为和监管的缺失,股市迅速崩盘,许多投资者再次经历了巨大的损失。
第一次大牛市(1990/12/19----1992/5/26)从96涨至1429点上海证券交易所1990年底正式开业,最初挂牌股票仅有豫园商场、凤凰化工、飞越音响等8只股票,人称‘老八股’。
当时交易制度实施1%涨停板(后该为0.5%)限制,股指从96点开始,历时2年半的持续上扬,终于在1992年5月21日取消涨停板的刺激下,一举达到1429点的高位。
第一次大熊市(1992/5/26----1992/11/17)从1429跌至386点1992年8月发生在深圳的‘8.10’风波,加大了市场回调力度。
上证指数暴跌400余点,两个半月内跌幅达到45%。
第二次大牛市(1992/11/17----1993/2/16)从386涨至1558点不过,当时市场投机气氛很浓,半年的跌幅3个月就全部涨回来。
从1992年11月17如的386点开始,到1993年2月16日的1558点只用了3个月,大盘涨幅达303%。
第二次大熊市(1993/2/16----1994/7/29)从1558跌至325点快速牛市上涨完成后,股市的大扩容也就开始了。
伴随着新股的不断发行,上证指数也逐步走跌。
这次熊市带来的‘成果’是上市公司数量急速地膨胀。
1992年沪深两地市场A,B股上市公司仅有54家,1993年快速增至177家,到1994年已经有287家上市。
第三次大牛市(1994/7/29----1994/9/13)从325涨至1052点证券市场一片萧条,为了挽救市场,相关部门出台三大利好政策救市。
1994年8月1日,中午证监会宣布停发新股、允许券商融资、成立中外合资基金,1个半月时间,股指涨幅200%,最高1052.第三次大熊市(1994/9/13----1995/5/17)从1052跌至577点不过,‘三大政策’治标不治本,不久连地市场再度暴跌。
另外,当时国债市场火爆,分流了大量投机资金。
到1995年5月17日,跌幅接近50%。
第四次大牛市(1995/5/18----1995/5/22)从582涨至926点.1995年5月17日,中国证监会宣布暂停国债期货交易试点引发一轮短暂的大反弹行情。
历年牛市时间表
历年牛市时间表是指过去一段时间内股市经历的牛市周期。
以下是中国A股市场近年来的牛市时间表:
1. 2006-2007年:全球金融市场牛市潮带动,中国A股自2006年10月开始进入牛市,到2007年10月达到顶峰,此后开始下跌。
2. 2014-2015年:中国政府推出一系列利好政策,中国A股市场自2014年的第一季度开始进入牛市,到2015年6月达到高点,此后经历了一波大幅调整。
3. 2020年:由于新冠疫情引发全球市场动荡,中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稳定经济和金融市场,中国A股市场从2020年3月开始进入牛市,一直持续到2021年2月。
需要注意的是,牛市时间表是根据市场情况和股票指数的涨幅来判断的,并不是固定的时间段。
同时,股市走势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所以过去的牛市时间表并不能完全预测未来市场的走势。
中国历次大牛市大熊市起止时间和原因牛市和熊市,简直就是股市的两个极端。
一说到牛市,大家脑海中肯定会浮现出股市红红火火的画面,那种感觉就像是在过年,心里乐开了花。
而熊市呢,简直就像是冬天的寒风,刺骨又让人心寒。
我们来聊聊中国历史上那些大牛市和大熊市,看看它们的起止时间和背后的原因。
首先,得说说1990年代的那波牛市。
记得当时,经济改革如火如荼,股市刚刚起步,投资者热情高涨。
那时的牛市从1992年开始,一直到1994年。
股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像是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很多人纷纷涌入市场,甚至连那些不太懂投资的人也开始参与。
大家都想着“只要进了市场,就能发财”,那种气氛真是让人热血沸腾。
不过,这波牛市的背后,有着相关部门的推动。
改革开放带来的资金流入和国企上市,使得市场活力十足。
紧接着,1994年之后,市场却进入了漫长的熊市。
股民们的心情就像坐过山车,刚刚在牛市中欢呼,现在却变得失落。
熊市持续到1998年,许多人赔了个底朝天。
这个时候,市场泡沫破裂,投资者信心严重受挫。
经济增速放缓,的不确定性让人感到无奈,大家都在问:“到底该怎么办?”这段时间的经历真是让人痛心。
进入21世纪,2005年开始的牛市让大家看到了一丝希望。
股市在2005年到2007年之间蓬勃发展,真是人心所向。
那时候,大家都在讨论“买股票、发财”的事情,股市被热捧。
国家的经济形势也不错,外资涌入,市场资金充足,整个社会的投资热情空前高涨。
可惜,好景不长。
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席卷而来,中国股市也难逃其劫。
熊市迅速降临,投资者纷纷慌了神,哀声遍野。
很多人觉得自己辛苦积累的钱瞬间化为乌有,心中无奈极了。
2014年以后,市场又迎来了新的牛市,持续到2015年。
这一波牛市真是高潮迭起,股民们心潮澎湃。
尤其是在2015年,大家都觉得“股市就是个大摇钱树”。
这个时候,媒体和一些机构也不断渲染牛市的热度,导致了更加疯狂的投资热潮。
然而,牛市背后却隐藏着不少隐患。
a股历史牛市曲线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进,A股市场已经经历了几个历史性的牛市。
下面我们将带您回顾这些牛市的曲线,并探讨其中的指导意义。
第一个历史牛市曲线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期,当时的中国正在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和国企改革。
1990年至1992年间,A股市场表现出了强劲的上涨势头。
这段时间的牛市主要受益于中国市场对于金融业和国企改革的预期。
投资者们追逐着新的机会,推动了股市的上涨。
第一段牛市的经验教训是,市场预期和政策导向对于股市有着重要的影响。
当时的国企改革和金融开放政策被视为经济增长的引擎,投资者们对此充满信心。
因此,了解政策走向和市场预期是投资者在牛市中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然而,随后的几年中,A股市场陷入了低迷。
1995年至2005年,A股市场经历了一个熊市期,被称为“十年熊”。
这段时间里,市场流动性不足、监管不力以及投资风格的转变,使得投资者信心受到严重打击。
此时的市场波动较大,投资者面临较高的风险。
十年熊市给我们带来的教训是,长期投资并非简单易行。
在这段时间里,很多投资者锁定了底仓,并且难以接受亏损,这导致了更多的恶性循环和市场杂音。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投资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合理的止损和风控机制,以及对市场环境的快速反应能力。
然而,在2005年至2007年间,A股市场迎来了第二个历史性的牛市。
这次牛市的兴起是由于市场改革和政策刺激,尤其是QFII制度的推出和股权分置改革的推进。
投资者对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和金融系统的开放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这推动了股市的大幅上涨。
第二个历史牛市曲线教给我们一个重要的教训,那就是市场环境的变化会为不同行业或部门带来不同的机会。
当时,金融和房地产行业在牛市中表现突出,而后来因为多方面原因,在牛市后遭遇了调整。
因此,投资者应该密切关注市场的变化,并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整。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A股市场在2014年到2015年间经历的第三个历史牛市。
中国A股发展史一、中国股市诞生1986年9月26日,对于中国资本市场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日子,中国第一个证券交易柜台——静安证券业务部开张,标志着新中国从此有了股票交易。
从静安证券交易柜台到上海证券交易所,中国的股市就此已经走了20年。
诞生背景◎中国第一股1984年11月18日,中国第一个公开发行的股票——飞乐音响向社会发行1万股(每股票面50元),在海外引起比国内更大的反响,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信号。
◎9月26日正式开业1986年9月26日清晨,南京西路1806号门口被围得水泄不通,投资者蜂拥而至。
当时在柜台交易的股票只有2家,飞乐音响公司总股本50万元,延中实业公司总股本500万元,总共只有550万元。
开市第一天交易到16时30分收盘,共成交股票1540股(当时为50元1股,现在的77000股),成交金额85280元。
◎从小柜台到大市场股市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从品种来说,20年前只有2家公司股票进行交易,如今上市公司已近1400家,规模也越来越大,特别是将要发行的工商银行股票将创全球IPO新高。
除了股票,已有权证、基金、可转债等多样化的品种,股指期货也将要推出。
如今光沪市每天的成交金额就上百亿元,与20年前8万余元不可同日而语。
二、恋曲1990:纯洁构想的曲折实现1、1984年-提出建立资本市场构想1984年,当时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20多名研究生(其中包括蔡重直、吴晓玲、魏本华、胡晓炼等),发表了轰动一时的《中国金融改革战略探讨》,其中第一次谈到了在中国建立证券市场的构想。
2、1984年11月-中国第一股发行1万股1984年11月18日,新中国第一个公开发行的股票——飞乐音响向社会发行1万股(每股票面50元),在海外引起比国内更大的反响,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信号。
3、1986年-中国第一个证券交易柜台诞生1986年9月26日,新中国第一股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600651)在南京西路1806号静安证券业务部正式挂牌买卖,当天上市的100股股票不到一个半小时即被购买一空。
A股历史上的7大政策牛市(上)
(2010-10-01 08:53:18)
转载
分类:财经
标签:
财经
玉名
沪指
a股市场
楷体
股票
A股历史上的7大政策牛市(上)
声明:本文归“新人”玉名博客所有,各位如果要是转载,请注明出处和相关链接,转载于本博客,玉名拜上,谢谢各位。
淡照霜飞的是一丝银菊,书写秋空的是一片月华,温润心田的是一抹温暖,喜上眉梢是一份开心,佳节同庆是一份亲情,玉名感谢您长期的关注与支持,祝您国庆快乐~
言归正传,A股市场自从1990年成立以来,就一直伴随着政策市的因素,包括大型公司上市,都是因为政策扶植,最为典型的就是银行股,如果没有为其剥离不良资产,那么国有大行的上市还是遥遥无期的事情,远的不说,农行上市,就是财政部和农行设立“共管账户”,置换农行8156亿元不良资产才完成的。
“政策市”是一个中性词,有利好也有利空的因素,既有政策扶植也有政策调控,说到调控,大家就会想到去年年底开始房地产市场调控,尤其是今年4月份开始的三道金牌,让很多股民记忆深刻,虽然不能够说其是4.19开始的一波大幅下跌的主因,但也是诱发因素之一。
过节期间,还是说些投资者高兴的事情,那么今儿我们就来回顾一下历史上A股的政策救市都有哪些。
从上证和深证交易所创立至今,一共出现了7次政策救市,2000年前有4次,距离我们较为久远,参考的意义也小一些,作为给新股的历史补课,在此简要介绍一下。
1、第一批股民先富了起来
1991年上证和深证交易所创立,此时人们还在热议究竟股票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而领导人的公开发言支持股市的建立,为A股注入了获利,1991年5.17到1992年5.26日,短短一年间,沪指从104点一路涨到了1429点,让第一批股民先富了起来。
2、融资猛于虎
时间来到了1994年,此时A股已经运行了3年多的时间,股市不再是有暴利,也开始显露风险。
人们开始对新股融资、上市公司配股、再融资行为感到“烦感”,人们已经开始意识到了无限制地抽资对市场的负面影响,到1994年7.25日时沪指已经跌到了325点,市场陷入了困境,8.1日管理层“三大救市政策”:一、停发新股,二、试办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三、有选择地对资信和管理好的证券机构进行融资。
如同,一剂强心针注入了A股,在9.13日,沪指重返千点大关,涨到1052点。
由此可见政策的力度,也第一次让市场明白了融资猛于虎的意义,可能很多新股民对此并不了解,但明白这段历史之后,再来看随后市场几次熊市中,巨额融资、再融资抽资造成的负面影响就会有深刻的理解了。
3、资金搬家成就反弹
1996年市场再度回到了500点,此时市场却的就是钱,因此管理层针对这一因素下发文件要求大规模
开展股份制改造,发展证券市场,希望通过募集资金来改造国企,并且连续在5.1、8.22日两度降息达2.23个百分点,在这样的因素配合下,股指一路反弹到了1500点之上。
4、信心真的比黄金更重要
1999年5月份沪指来到了1050点区间,这已经是数年来的多次回落到这一区间了,似乎市场被盖了一个“顶”无法突破。
这次管理层采取了多管齐下的动作,先从证券公司入手,通过增资扩股将其做大做强,这直接给市场带来了活力,随后又开始降低交易印花税、降息,然后公开表示“坚定信心,规范发展”,随后又明确了国有企业、国有资产控股企业、上市公司等三类企业,除可参与配售股票外,还可参与投资二级市场的股票。
这样一来,股市不仅有了信心,还有了更多的资金,市场顿时火爆起来,开启了一波从1050点到2245点的牛市行情。
可见,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实际上内涵是政策扶植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