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芜湖市生态环境监测实施方案【模板】
- 格式:docx
- 大小:47.84 KB
- 文档页数:40
环保监测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对环保监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有效监测环境污染情况,制定科学的环保监测实施方案是至关重要的。
二、监测目标1. 监测范围:包括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要素的监测。
2. 监测对象:主要监测工业排放、生活污水、固体废弃物等对环境的影响。
3. 监测指标:包括污染物浓度、环境质量、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等指标。
三、监测方案1. 建立监测网络:根据监测范围和监测对象,建立相应的监测网络,包括固定监测点和移动监测点。
2. 选择监测方法:根据监测指标的要求,选择适当的监测方法,包括在线监测、定点监测和定时监测等。
3. 确定监测频次:根据监测对象的特点和监测指标的要求,确定监测的频次,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制定监测计划:根据监测网络、监测方法和监测频次,制定详细的监测计划,包括监测时间、监测人员和监测设备等。
四、监测实施1. 严格执行监测计划:按照监测计划的要求,组织监测人员进行监测工作,确保监测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2. 确保监测设备的正常运行:定期对监测设备进行维护和检修,保证监测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数据的可靠性。
3. 加强监测数据的管理:建立监测数据的数据库,对监测数据进行及时归档和分析,为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五、监测结果分析1. 监测数据分析: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评估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及时发现环境污染问题。
2. 制定环保措施:根据监测结果,制定相应的环保措施,包括减排控制、环境修复和生态保护等。
六、监测效果评估1. 监测效果评估:对监测工作进行评估,包括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监测结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等。
2. 不断完善方案:根据监测效果评估结果,不断完善监测方案,提高监测工作的水平和效果。
七、总结与展望环保监测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监测方案,提高监测水平,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环境监测实施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桌面上,我的大脑开始飞速运转,关于环境监测实施方案的构思如同一幅幅画面,在我脑海中浮现。
这是一个复杂的任务,但对我来说,已经有了十年的时间去沉淀和积累。
让我用意识流的方式,把这个方案呈现出来。
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改善环境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我国政府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目标。
环境监测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对于掌握环境状况、制定环保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二、项目目标1.完善环境监测网络,提高监测能力。
2.加强环境监测数据质量控制,确保数据真实可靠。
3.强化环境监测信息公开,提高公众参与度。
4.促进环境监测技术创新,提升监测水平。
三、项目实施方案1.建立健全环境监测组织体系(1)成立环境监测项目组,负责项目实施的具体工作。
(2)明确各部门职责,加强部门间的沟通与协作。
(3)制定环境监测项目实施计划,确保项目进度。
2.完善环境监测基础设施(1)加强监测站建设,提高监测能力。
(2)配备先进的监测设备,提升监测精度。
(3)建立环境监测数据传输系统,实现数据实时共享。
3.加强环境监测数据质量控制(1)制定监测数据质量控制方案,确保数据真实可靠。
(2)开展监测人员培训,提高监测技术水平。
(3)建立监测数据审核制度,规范数据发布流程。
4.强化环境监测信息公开(1)建立环境监测信息公开平台,定期发布监测数据。
(2)开展环境监测知识普及,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3)鼓励公众参与环境监测,形成全社会共同监督的良好氛围。
5.促进环境监测技术创新(1)引进国外先进监测技术,提升我国监测水平。
(2)开展环境监测技术交流与合作,推动技术进步。
(3)鼓励企业研发新型监测设备,满足环境监测需求。
四、项目实施步骤1.项目启动阶段:组建项目组,明确各部门职责,制定实施计划。
2.项目实施阶段:完善基础设施,加强数据质量控制,推进信息公开,促进技术创新。
环境监测方案范文环境监测是指对其中一区域或系统中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进行定量的观察、分析和评价,以揭示其中的规律性和影响因素,从而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提供依据和参考。
一个完善的环境监测方案需要包括监测目标、监测方法、监测设备、监测频率和监测报告等几个方面。
首先,确定监测目标是环境监测方案的基础。
监测目标一般包括环境质量、环境变化和环境影响等方面。
环境质量监测是对环境中污染物含量的监测,可以通过采集土壤、水体和大气等样品进行实验室分析,也可以通过现场连续监测仪器实时监测环境污染物的浓度。
环境变化监测是对环境状况的长期观察,可以通过测量指标的变化趋势来评估环境变化情况。
环境影响监测是对环境污染对生态系统、健康影响的评估,可以通过生态学调查和流行病学调查等方法来获取相关数据。
其次,确定监测方法是环境监测方案的关键。
监测方法需要选择适合的技术手段和仪器设备,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常用的监测方法包括物理化学分析方法、生物学分析方法和遥感监测方法等。
物理化学分析方法主要用于监测环境中的化学物质,如测定水体中的重金属含量、土壤中的有机物含量等。
生物学分析方法主要用于监测环境中的生物群落和群体,如鱼类的种群结构和多样性等。
遥感监测方法通过获取卫星或航空平台的遥感影像数据,进行环境监测和分析。
第三,选择适当的监测设备是环境监测方案的重要环节。
监测设备的选择需要满足监测方法的要求,并具备良好的性能和可靠的稳定性。
常见的环境监测设备包括水质监测设备、大气监测设备和土壤监测设备等。
水质监测设备包括水样采集器、PH仪、溶氧仪等。
大气监测设备包括气象站、空气质量监测站等。
土壤监测设备包括土壤采样器、土壤湿度计等。
第四,确定监测频率是环境监测方案的重要内容。
监测频率需要根据监测目标和监测要求进行合理的确定。
一般来说,常规监测可以选择每年或每季度进行,而特定事件监测需要根据事件的性质和时序进行。
最后,及时撰写监测报告是环境监测方案的必要环节。
生态监测工作实施方案xxx 第1篇一、工作目标为了提高全员环境保护意识,全面推进高速公路的环境管理工作,创建一个文明、卫生、健康的良好环境,服务大众,服务社会。
高速公路企业应以“环保、安全”为核心,把仁新高速公路建设成为一条“理念新、质量优、环境美、特色强”的一流高速公路,实现“规范化管理、新理念设计、环保型施工、xxx品质”的典型示范工程目标,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新发展观,落实“不破坏就是最大的保护”思想,促使项目部高度重视影响环保和质量的施工环境。
二、工作重点从抓基础入手,具体工作做到“四到位”,确保各项措施具体落实。
1、是组织领导到位。
并根据各自实际情况,详细制定工作计划。
分工细致,目标明确,将各项指标分解到个人,落实到具体实处,确保环保工作有组织、有目标、有检查、有成效。
2、是创建制度到位。
各分部应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并纳入施工人员个人月度考核。
通过制定一系列奖惩制度,有效地促进和推动环保工作顺利开展。
3、是教育培训到位。
根据环保施工的实际需要,通过学习培训,提高大家相关业务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各分部制定并落实详细的员工学习教育计划。
全面提高员工环保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要利用班组会、月度工作总结会等集中时间,及时给员工宣传环保知识和高速公路企业创建方针、措施,通过形式多样的学习培训活动,真正使全员投入到“环保”活动中。
4、通过采取定期与不定期,全面与专项等一系列的监督检查和持续改进的制度,确保环保施工不断完善、不断改进、不断提高。
三、具体工作(1)、临时工程与设施临时工程与设施是永久性工程实施的基础和保障,永久性工程完工后应移去、拆除,其所占用的区域应进行清理或恢复原貌。
从以往工程实例看,由于临时工程多数位于路线范围以外,工程完工后承包人匆忙撤场,对所占用区域的清理不够彻底,恢复原貌较难,因此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是比较明显的,必须从严控制。
1、我部按不同的类型和需要,对临时工程与设施进行设计,并报监理工程师审批。
生态环境污染源监测方案1. 背景介绍生态环境污染源是指对自然环境造成污染的源头,包括工业企业、农业活动、交通运输、城市生活等方面。
为了有效地监测和管理这些污染源,制定一套系统的监测方案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种生态环境污染源监测方案,包括监测的对象、方法、设备以及数据处理和分析等内容,旨在提供一种科学和高效的方法来监测生态环境污染源,为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支持。
2. 监测对象生态环境污染源的种类繁多,包括大气、水体和土壤等不同环境媒介中的污染源。
因此,监测对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大气污染源监测大气污染源监测主要针对工业排放、交通尾气、燃煤等情况进行监测。
监测指标包括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
2.2 水体污染源监测水体污染源监测主要涉及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等。
监测指标包括化学需氧量(COD)、氨氮、总磷、总氮等。
2.3 土壤污染源监测土壤污染源监测主要关注工业废弃物、农药和肥料使用等对土壤的污染情况。
监测指标包括重金属含量(如铅、镉等)、有机物含量、pH值等。
3. 监测方法和设备实施生态环境污染源监测的方法和设备包括传统监测方法和现代远程监测技术。
3.1 传统监测方法传统监测方法主要使用现场采样和实验室分析技术。
具体包括空气采样器、水样采集器、土壤钻孔设备等。
采集的样品将送至实验室进行化学分析。
3.2 现代远程监测技术现代远程监测技术利用传感器和数据传输技术实现对污染源的实时监测。
具体包括空气质量监测站、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土壤监测设备等。
传感器采集数据后,通过无线传输或互联网上传至数据中心进行处理和分析。
4. 数据处理和分析监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是生态环境污染源监测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可以获取污染源的污染物浓度、时空分布等信息,为污染源的管控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数据处理和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1 数据清洗和校正对监测数据进行清洗和校正,排除异常值和误差。
生态监测工作实施方案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生态监测工作
成为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为了有效地实施
生态监测工作,我们制定了以下方案。
首先,我们将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
通过在不同地理位置和生态类
型的选择性布设监测点,我们可以全面地了解生态环境的变化情况。
监测网络将包括气候、水质、土壤、植被、动物等多个方面,以全
面监测生态环境的健康状况。
其次,我们将采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和设备。
利用遥感技术、传感器
技术、无人机等现代科技手段,可以对生态环境进行高效、精准的
监测,获取大量的数据和信息,为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再次,我们将建立健全的数据管理和分析系统。
通过建立数据库和
信息平台,对监测数据进行储存、管理和分析,形成全面的生态环
境监测报告。
这些报告将为相关部门和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推动
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的实施。
最后,我们将加强监测成果的应用和宣传。
通过定期发布监测报告、举办专题研讨会、开展科普宣传等方式,将监测成果向社会公众广
泛传播,增强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氛围。
总之,生态监测工作的实施方案需要科学合理的布局和全面有效的手段,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我们将坚持科学监测、精准分析、有效应用的原则,不断完善生态监测工作,为美丽的地球家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环保监测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对环境监测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环保监测项目的实施是保障环境质量、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
二、项目目标。
本项目旨在建立一套完善的环保监测体系,全面监测环境中的各类污染物,及时发现问题,为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三、项目内容。
1. 确定监测范围,明确监测的地域范围和监测的对象,包括大气、水体、土壤等不同环境要素。
2. 确定监测指标,根据环境保护的要求和实际情况,确定监测指标,包括各类污染物的浓度、排放量等。
3. 确定监测方法,选择适合的监测方法和设备,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制定监测计划,根据监测范围和指标,制定监测计划,包括监测频次、监测时间、监测点位等。
5. 建立监测数据库,建立环保监测数据库,对监测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为环境治理和决策提供支持。
四、项目实施步骤。
1. 确定项目组织架构,成立环保监测项目组,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和任务分工。
2. 编制实施方案,根据项目内容和目标,编制详细的实施方案,包括项目计划、预算、资源调配等。
3. 采购监测设备,根据监测方法的要求,采购适用的监测设备和仪器。
4. 培训人员,对监测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监测技能和操作水平。
5. 实施监测计划,按照监测计划,组织监测人员进行监测工作,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6. 建立数据库系统,建立环保监测数据库系统,对监测数据进行录入、存储和管理。
五、项目效果评估。
1. 监测数据分析,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发现环境问题和变化趋势。
2. 环境影响评估,根据监测数据,评估环境对人类和生态系统的影响,为环境治理和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3. 项目成效评估,对项目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完善环保监测体系。
六、项目总结与展望。
通过环保监测项目的实施,有效监测环境中的各类污染物,为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生态环境调查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为了科学了解和有效管理生态环境,我公司决定开展生态环境调查项目。
该项目旨在全面了解当地生态环境现状,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查目的1. 全面了解当地生态环境状况,包括空气质量、水质情况、土壤污染等方面;2. 发现可能存在的环境问题和隐患,为环境治理提供依据;3. 为当地政府制定环境保护政策提供科学依据;4. 为企业开展环境风险评估和环境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三、调查内容1. 空气质量调查:包括大气污染物浓度、空气质量指数等;2. 水质调查:包括地表水、地下水、饮用水等水质情况;3. 土壤污染调查:包括土壤中重金属、有机物等污染物含量;4. 生物多样性调查:包括植被覆盖率、野生动物种类和数量等。
四、调查方法1. 采用现场调查和实地采样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2. 使用先进的仪器设备进行监测和采样,确保数据的科学性和可比性;3. 严格按照环境监测标准和方法进行调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科学性;4. 采用定点连续监测和定期抽样监测相结合的方式,全面了解生态环境状况。
五、调查实施1. 成立调查小组,确定调查范围、调查内容和调查方法;2. 制定详细的调查计划和实施方案,明确调查的时间节点和责任人;3. 各部门密切配合,确保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4. 实地调查过程中,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5. 及时总结调查数据,形成调查报告,为环境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六、调查成果应用1. 将调查成果向当地政府和企业进行通报,为环境保护政策制定和环境管理提供依据;2. 将调查成果用于环境风险评估和环境管理,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3. 将调查成果向社会公开,增强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
七、总结生态环境调查项目的实施对于科学了解和有效管理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全面了解当地生态环境现状,发现可能存在的环境问题和隐患,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生态质量监督监测方案一、前言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生态质量监督监测成为保障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工作。
本方案旨在提供一个全面的生态质量监督监测体系,确保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二、监测目标1. 评估生态环境质量,包括空气、水、土壤等环境要素;2. 监测生物多样性,包括动植物种群、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3. 预警和应对环境突发事件,如污染事故、自然灾害等;4. 优化资源利用,促进生态经济发展。
三、监测方法1. 采样与分析:定期采集环境样品,进行理化、生物指标分析;2. 遥感与GIS技术:利用卫星遥感、GIS技术进行大范围、动态监测;3. 模型模拟:建立生态模型,预测生态环境变化趋势;4. 公众参与:鼓励公众参与监测活动,提高监测的广泛性和实时性。
四、监测网络建设1. 建立各级监测站点,包括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县级监测站;2. 站点布局要覆盖各类生态系统,满足全面监测需求;3. 加强监测站点间的信息共享与协同工作;4. 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监测数据实时传输和分析。
五、监测队伍建设1. 培训专业监测人员,提高监测技术水平;2. 建立专家团队,为监测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3. 加强与国内外相关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先进技术和经验。
六、数据管理与发布1. 制定数据管理规定,确保监测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2. 建立数据共享平台,促进数据流通与利用;3. 定期发布监测报告,向公众提供生态环境状况和变化趋势的信息;七、政策倡导与宣传1.加强生态质量监督监测政策的宣传与推广,提高社会各界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和重视;2.制定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明确生态质量监督监测的职责和权限;3.加强与各级政府、企业、社会团体和公众的沟通与合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局面;4.开展生态质量监测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和参与能力。
八、监督与评估1.建立生态质量监督监测评估体系,对监测工作和成果进行定期评估;2.设立独立的第三方评估机构,确保评估结果的客观公正;3.监督监测数据的合法性和准确性,对违规行为进行查处;4.结合评估结果,不断优化监测方案,提高生态质量监督监测的有效性。
生态环境综合监测系统设计实施方案(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目录1 概述 (1)1.1 项目背景及意义 (1)1.2 项目内容及目标 (1)1.2.1 项目内容 (1)1.2.2 项目目标 (2)1.3 开发原则 (2)1.4 开发依据 (3)2总体设计 (5)3 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7)3.1 技术项目背景 (7)3.2 系统总体架构 (9)3.3 系统主要特点 (10)3.3.1 无需土建的一体化雨量站 (10)3.3.2 支持系统分步式建设 (11)3.3.3 充分利用雨水情自动监测系统资源的自动灾情预警报系统 (11)3.3.4 引入先进的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和产品拓宽通信网络,提出应急通信解决方案 (19)4泥石流监测预警系统 (22)4.1 技术项目背景 (22)4.2 系统框架总体 (22)4.3 无线传感网络法泥石流监测 (23)4.4 部分观测仪器选择 (26)5 滑坡监测预警子系统 (29)5.1 技术背景 (29)5.2 国内外地质灾害监测现状 (29)5.3 无人值守的山体滑坡监测预警系统技术框架 (30)5.4 地质灾害的安全监测 (32)5.5 观测仪器选择 (33)5.6 自动化采集系统 (36)6 桥梁和隧道监测预警子系统 (40)6.1 技术背景 (40)6.2 监测方案 (41)7 水质监测子系统 (44)7.1 技术背景 (44)7.2 系统框架 (45)7.3 系统配置 (46)8 土壤墒情监测系统 (47)8.1 技术背景 (47)8.2 系统框架 (47)8.3 系统配置 (48)9 气象监测系统 (49)9.1 技术背景 (49)9.2 系统框架 (49)9.3 系统配置 (50)9.4 现场安装图片 (51)10 系统集成 (52)10.1 功能介绍 (52)10.2 系统开发平台 (54)11 企业简介 (55)11.1 企业介绍 (55)11.2 企业文化 (56)11.3 企业组织机构 (58)11.4 企业人员构成 (58)11.5 企业研究领域、主要业务 (59)11.6 企业营业执照 (60)11.7 生产许可证 (61)11.8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证书 (62)11.9 专利证书 (64)11.10 双软认证认证 (69)11.11 其他资质证书 (71)12 成功案例 (75)12.1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某装备部水位监测项目 (75)12.2 某某市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项目 (77)12.3 某某省某某市六洋水库大坝安全监测系统 (83)1 概述1.1 项目背景及意义南水北调工程是把中国汉江流域丰盈的水资源抽调一部分送到华北和西北地区,从而改变中国南涝北旱和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性工程。
2020年**市生态环境监测实施方案2020年六月目录一、环境空气质量监测................................................ .. 3 (一)城市空气质量监测 (3)(二)酸雨监测 (4)(三)大气颗粒物组分网手工监测 (5)(四)环境空气降尘量监测 (6)(五)环境空气质量预报 (7)(六)环境空气挥发性有机物监测…………………………………………………………8二、水环境质量监测................................................ .. 10 (七)地表水水质监测 (10)(八)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 (11)(九)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 (13)(十)水功能区专项监测 (15)(十一)市(县、区)水环境生态补偿及考核断面监测 (16)(十二)长江及重要支流水生态环境质量专项监测 (17)(十三)重点湖泊水质监测 (18)三、土壤环境监测................................................ ..20 (十四)土壤环境质量监测 (20)四、生态监测及其他专项监测...................................... ..22 (十五)农村环境质量监测 (22)(十六)农村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 (23)(十七)农田灌溉水质监测 (25)(十八)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出水水质监测 (25)(十九)声环境质量监测 (26)(二十)应急监测 (28)五、污染源监测 (29)(二十一)重点污染源执法监测 (29)(二十二)排污单位自行监测专项检查 (30)(二十三)入河排污口监测 (31)(二十四)长江入河排污口汇入断面监测 (32)(二十五)黑臭水体监测 (33)(二十六)土壤环境质量监督性监测 (34)六、其它监测 (35)(二十七)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 (35)(二十八)环境监测网外部质量监督与核查 (35)(二十九)实验室能力考核和检查 (37)七、环境监测质量核查与核查 (38)(三十)年度生态环境质量报告书 (38)(三十一)其他环境质量报告 (38)一、环境质量监测(一)城市空气质量监测1.监测范围:(1)国控城市空气自动监测站:济民医院、科创中心、四水厂、监测站;(2)省控空气自动监测站:无为市、**县、南**县、**县、**区。
(3)市控空气自动监测站:74个市控站。
2.监测项目:国控、省控站:SO2、NO-NO2-NO X、PM10、PM2.5、CO、O3、气象五参数(温度、湿度、气压、风向、风速)。
国控点增测能见度。
市控站:PM10\PM2.5\SO2\NO X(**区7个、**区10个、**县4个、**县18个、经开区2个、皖江江北新兴产业集中区1个、**区2个、大桥开发区1个)、PM10\PM2.5\O3\NO X(**县5个、**区10个)、PM10\PM2.5\SO2\CO(南**县、**县3个)、PM10\PM2.5\CO\O3(**县2个、**区2个)。
3.监测时间:每天24小时连续监测。
4.工作方式:国控、省控站:由社会环境监测机构承担日常运维。
各市(县、区)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继续做好国控城市站点、省控县(区)站点的站房用地、站房建设或租赁、安全保障、电力供应、网络通讯和出入站房等日常运行所必需的基础条件保障工作。
**市环境监测中心站负责做好站点数据实时监控、数据审核(前一日的小时数据,2天后数据入库不得修改)等工作。
市控站:由社会环境监测机构承担日常运维。
各镇(街道)负责站房用地、站房建设和维护(房顶渗漏,防雷设施、栅栏等附属设施维修)、电力供应、网络通讯(含设备运行产生的电费和网络通讯费)、安全保障、人员出入站房等正常稳定运行所必需的基础条件保障工作。
5.数据报送国控、省控自动站数据以VPN方式实时报送数据。
市控自动站数据传输到**市生态环境局数据平台。
6.评价方法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及修改单、《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HJ 633-2012)、《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 663-2013)和《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排名技术规定》(环办监测〔2018〕19号)评价6项污染物。
依据《受沙尘天气过程影响城市空气质量评价补充规定》(环办监测〔2016〕120号)及相关补充文件要求对受沙尘天气影响进行审核及扣除工作,并作为评价、考核和排名依据。
(二)酸雨监测1.监测范围:监测站、气象台和藉山蔬菜大队。
2、监测指标:pH、电导率、降水量及硫酸根、硝酸根、氟、氯、铵、钙、镁、钠、钾9种离子浓度。
3.监测时间:逢雨必测,每天上午9:00 到第二天上午9:00 为一个采样监测周期。
4.工作方式:酸雨监测为地方事权,**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组织开展监测并按要求完成数据报送。
5.质量保证:执行《酸沉降监测技术规范》(HJ/T165-2004)。
6.数据报送:每月5日前通过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共享管理平台系统报送上月监测数据,12月底前报送全年监测数据。
(三)大气颗粒物组分网手工监测1.监测范围:**市设一个监测点。
2.监测项目:必测:PM2.5质量浓度;PM2.5中的水溶性离子,包括硫酸根离子、硝酸根离子、氟离子、氯离子、钠离子、铵根离子、钾离子、镁离子、钙离子;PM2.5中的无机元素,包括钒、铁、锌、镉、铬、钴、砷、铝、锡、锰、镍、硒、硅、钛、钡、铜、铅、钙、镁、钠、硫、氯、钾、锑等24种元素;PM2.5中的元素碳、有机碳。
3.监测频次和时间:全年所有点位监测频次为1次/3天。
如遇以PM2.5为首要污染物的空气重污染过程,发生重污染的城市须加密为1次/天。
4.工作方式:颗粒物组分网监测为地方监测事权,由**市环境监测中心站负责PM2.5手工采样及样品运送等工作,每采样2次送样1次,采集完未能及时分析的样品需冷藏。
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负责工作调度、数据报送、报告编写等工作,并负责滤膜的统一购买、统一称重。
5.数据报送:每月15日前**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将上月数据报送至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电子版请报送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综合室邮箱:(******)。
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汇总后于每月20日前向总站报送上月监测结果。
重污染或重大活动保障期间,按具体的时间要求进行数据报送。
6.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负责各地市颗粒物组分网手工监测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总站组织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开展质控监督检查,对采样和分析测试等环节进行不定期质控检查。
(四)环境空气降尘量监测1.监测范围:**区(四水厂降尘监测点)、**区(**区降尘监测点)、**区(**区降尘监测点、雕塑公园降尘监测点)、经开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降尘监测点)、**区(**区降尘监测点)、**县(**县降尘监测点)、南**县(南**县降尘监测点)、**县(**县降尘监测点)、无为市(无为市降尘监测点)2.监测项目:环境空气降尘量。
3.监测频次:每月监测一次,每次采样周期30d±2d。
4.工作方式;由**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承担监测工作。
5.数据报送:每月10日前,**市环境监测中心站通过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共享管理平台系统报送上月监测数据。
6.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按照生态环境部《汾渭平原、长三角地区城市环境空气降尘监测方案》(环办监测函[2018]1519号)开展质控工作。
(五)环境空气质量预报1.预报范围**市环境监测中心站负责开展本辖区内城市空气质量预报工作,加强与气象部门的合作,开展空气质量联合预报预警;结合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下发(安徽省重污染天气预报预警中心和安徽省环境气象中心联合预报结果)的预报初级产品,进行人工订正,形成统一预报结论,按时向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上报预报结果并及时发布预报信息。
鼓励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市级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系统。
2.预报内容未来7天城市空气质量级别范围、AQI范围、首要污染物和PM2.5浓度预测。
3.预报发布**市环境监测中心站于每日12:00前,在安徽省空气质量预报预警系统上报未来7天空气质量预报信息。
4.预报会商**市环境监测中心站配合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适时开展重污染过程、重大活动环境空气质量保障等预报联合会商,为环境保护管理部门提供预报技术支持。
5.预报评估**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每月开展城市24小时、48小时和72小时预报效果评估,并于每月2日前将预报评估结果发送至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预报中心邮箱:(******)。
(六)环境空气挥发性有机物监测1.监测项目**市的监测项目为非甲烷总烃(NMHC)、57 种非甲烷烃(PAMS 物质)和13 种醛酮类 VOCs 组分指标监测。
2.点位布设要求**市设1个监测点位。
3.监测时间和频次VOCs手工监测时间、频次具体要求如下:环境空气挥发性有机物手工监测采样时间和频次一览表4. VOCs成分和监测方法VOCs组分具体成分参见《关于印发<2019年地级及以上城市环境空气挥发性有机物监测方案>的通知》(监测函〔2019〕11号)附件3,环境空气中非甲烷总烃(NMHC)、VOCs组分指标监测方法参照上述通知(监测函〔2019〕11号)附件4。
5.工作方式环境空气非甲烷总烃(NMHC)和VOCs监测为地方事权,**市生态环境局承担手工监测数据审核、报告编写及数据报送工作。
6.数据联网及报送**市生态环境局按照《环境空气挥发性有机物监测点位信息登记表》格式(见附表2),汇总本辖区内非甲烷总烃(NMHC)和VOCs组分指标手工监测站点相关信息,并于2月20日前报送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市环境监测中心站于每月5号前将所有点位上月审核后的监测数据报表、分析报告、质控报告报送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由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每月10日前通过总站数据业务平台上传。
数据报表要求:**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完成上月所有手工及在线数据终审,还需上报气象参数等监测数据结果。
分析报告要求:每月上报的数据分析报告应包含对各类VOCs浓度水平,时间变化,化学组成,O3生成潜势的分析,在有能力的前提下,可开展O3敏感性分析和VOCs来源解析。
质控报告要求:应包含校准曲线、检出限、连续校准、实验室空白、运输空白、平行样等质控结果和标气证书等内容。
依据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全面推进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工作的通知》(皖环函【2019】914号)要求,臭氧为达标城市至少建成一套VOCs组分自动监测系统的要求,2020年,**市将新建一套VOCs组分自动监测系统。
二、水环境质量监测(七)地表水水质监测1.监测范围:长江:桂花桥、弋矶山、四褐山、东西梁山;青弋江:海南渡、宝塔根;漳河:澛港桥、南陵繁昌交界;黄浒河:荻港;裕溪河:三汊河、裕溪口;西河:杨柳村、西河入裕溪河口;青山河:三里埂、当涂查湾;七星河:乔木;2.监测指标(1)现场监测项目:河流断面现场监测项目为水温、pH、溶解氧和电导率、浊度,湖库点位增测透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