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胀手综合征的Wallstent支架植入术总结
- 格式:pptx
- 大小:5.26 MB
- 文档页数:22
经皮大脑中动脉支架植入术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经皮大脑中动脉支架植入术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介绍经皮大脑中动脉支架植入术是一种常用于治疗中脑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方法。
在该手术过程中,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对术后患者的康复和恢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护理诊断1.风险诊断–评估患者的手术前存在的风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
–评估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并发症,如出血、血栓、血肿等。
2.知识缺乏–评估患者及其家属对手术过程、术后护理以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的了解程度。
–提供相关知识和资料,帮助患者及其家属更好地了解手术内容和术后护理。
3.心理焦虑–评估患者手术前的心理状态,如紧张、恐惧等。
–通过与患者沟通交流,提供情感支持,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
护理措施1.风险管理–在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了解其基础疾病和合并症,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管理,如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
–术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特别是血压、心率、呼吸等情况,并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2.教育与指导–在手术前向患者及其家属提供详细解释和指导,包括手术过程、可能的并发症以及术后注意事项等。
–提供书面材料和视频资料,帮助患者及其家属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
3.心理支持–建立良好的沟通与信任关系,了解患者的恐惧和焦虑情绪。
–通过心理引导和专业咨询,帮助患者理解手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缓解其心理负担。
4.术后护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
–定期观察伤口情况,及时处理伤口渗血、感染等问题。
–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嘱,合理安排饮食,避免高脂、高盐、高糖食物的摄入。
–术后适度活动,根据医嘱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和康复恢复。
5.并发症预防–注意术后休息,防止用力或过度活动,避免增加手术部位的压力。
–规范药物管理,按照医嘱合理使用抗凝药物、抗血小板药物及其他相关药物。
–提醒患者及其家属注意术后维护和定期复诊,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血液透析通路狭窄相关问题介入治疗进展王宾【摘要】Issues related with hemodialysis access stenosis affectes dialysis procedure in the patients with end-stage renal disease (ESRD). Intervention technique can maintain the patency of dialysis access quickly and effectively.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PTA) and percutaneous stent implantation (PTS) have been used and studied in a variety of dialysis pathway-related complications, and are now used for venous outflow tract stenosis and central venous stenosis treatment.PTA and PTS for the treatment of dialysis pathway-related complications show perfect clinical results and prospects.The stentgraft is especially worthy of promotion as a new type of intraluminal treatment.%血液透析通路狭窄相关问题一直影响着终末期肾病病人的透析过程.临床中使用介入干预的方法能够快速且有效地维持透析通路的开放.经皮经腔血管成形术(PTA)及经皮经腔支架植入术(PTS)在各种透析通路相关并发症中均有应用和研究,现已用于静脉流出道狭窄及中心静脉狭窄的治疗.PTA及PTS对处理透析通路相关并发症有着较好的临床效果及应用前景,尤其是覆膜支架的使用,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新型血管腔内治疗手段.【期刊名称】《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年(卷),期】2017(040)003【总页数】6页(P321-325,329)【关键词】透析通路狭窄;介入治疗;覆膜支架;经皮经腔血管成形术【作者】王宾【作者单位】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放射科,长沙410011;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放射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816.2血液透析是肾功能衰竭病人的主要替代治疗方法,其中透析通路被称为尿毒症病人的“生命线”。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摘要】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介入手术,围手术期护理对患者的康复和手术成功至关重要。
本文从围手术期护理的具体措施、术前准备工作、术中护理要点、术后护理指导以及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围手术期护理包括全面评估患者病情、做好术前准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确保手术操作安全等环节。
正确的围手术期护理可以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论部分总结了围手术期护理的意义以及护理效果的评价,并展望了未来围手术期护理在技术和方法上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学习,护理人员可以更好地应对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治疗效果。
【关键词】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围手术期护理,术前准备,术中护理,术后护理,并发症预防,护理效果评价,未来发展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围手术期护理在整个手术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护士需要在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给予患者全方位的护理,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安全。
围手术期护理不仅可以减少手术风险和并发症的发生,还可以促进患者的康复和健康。
本文将从围手术期护理的背景介绍、手术定义和围手术期护理重要性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对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围手术期护理有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1.2 手术定义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是一种介入性手术,用于治疗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引起的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
手术通过在病变冠状动脉内植入金属支架来扩张血管,恢复血流通畅,减轻心肌缺血,改善心脏功能。
这种手术具有微创、恢复快、风险低等优势,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中,围手术期护理至关重要。
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配合医生进行手术准备和操作,及时处理术中出现的问题,并对术后恢复进行指导和监护。
围手术期护理的质量直接影响患者的手术效果和康复速度,是保障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护理体会总结2013年我科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患者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处理并发症,重视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
有效护理可提高手术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标签: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护理当前我国正逐步步入老年化社会,冠心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存质量,除临床标准药物治疗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成为常规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其在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扩张后的原狭窄部位置入支架,解除冠状动脉狭窄,改善心肌供血,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具有创伤小、治疗效果好、患者康复快等特点,为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1]。
本科2013年1月~12月约76 例患者接受PCI治疗,经过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患者均痊愈出院。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3年1月~12月在本科接受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患者76 例,其中男49例,女27例,年龄44~85岁,平均年龄(68±2.6)岁,其中单支病变48例,双支病变21例,≥3支病变7例,平均住院(10±3.2)d,手术均顺利完成。
1.2方法在局麻下经皮股动脉或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用球囊导管扩张病变部位,再将带有支架的球囊导管送至病变部位,扩张球囊植入支架,保持支架均匀扩张。
2护理2.1术前准备做好碘过敏试验、抗生素试验,完善辅助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心肌酶、肌钙蛋白、电解质、心电图等。
术前给予充分的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口服,建立静脉通道,穿刺针用静脉留置针,指导患者术前禁食,训练患者床上大小便,积极心理辅导消除紧张情绪。
2.2术后护理2.2.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患者转入病房后予平卧位,术侧制动,保持静脉点滴通畅,持续心电监护,做好详细的护理计录。
注意患者神志、意识及伴随症状。
监测体温,详细记录。
观察有无术后切口感染、渗血。
观察双下肢皮肤温度、颜色、足背动脉搏动情况等。
支架植入治疗恶性肿瘤所致上腔静脉综合征的临床价值宋进华;楼文胜;何旭;陈亮;陈国平;苏浩波;汪涛;顾建平【摘要】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value of superior vena cava syndrome (SVCS) caused by malignant tumor with stent implantation treatment. Methods 36 patients with SVCS caused by malignant tumor clearly diagnosed during cubits vein angiography, transantecubital vein or femoral vein approach, with balloon dilation on narrow, then implanted stent in superior vena cava and brachiocephalic vein tight quarter. Results 38 stents were successfully implanted in 36 patients, stents in 2 patients were obstructed after operation, and opened again after respective implantation of one stent. Stents in the other patients kept unobstructed in their lifetime. Conclusion Stent implantation treatment is a method of rapidly effective, less complications for SVCS caused by malignant tumor and has a higher value of clinical application.%目的探讨支架植入治疗恶性肿瘤导致上腔静脉综合征的临床价值.方法恶性肿瘤导致上腔静脉阻塞患者36例,经患侧肘静脉造影明确诊断,经肘前静脉或股静脉入路,先行狭窄部位球囊扩张术,然后在上腔静脉和头臂静脉狭窄段植入支架.结果 36例患者成功植入支架38枚,2例术后支架再次闭塞,分别再次植入支架1枚后血管再次开通,其余病例在生存期内支架保持通畅.结论支架植入治疗恶性肿瘤导致上腔静脉综合征症状缓解迅速有效、并发症较少,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期刊名称】《中国医疗设备》【年(卷),期】2012(027)012【总页数】3页(P143-145)【关键词】上腔静脉综合征;放射治疗;支架植入【作者】宋进华;楼文胜;何旭;陈亮;陈国平;苏浩波;汪涛;顾建平【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介入科,江苏,南京,210006;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介入科,江苏,南京,210006;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介入科,江苏,南京,210006;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介入科,江苏,南京,210006;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介入科,江苏,南京,210006;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介入科,江苏,南京,210006;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介入科,江苏,南京,210006;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介入科,江苏,南京,21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3.60 前言上腔静脉综合征(Superior Vena Cava Syndrome,SVCS)大多是由于恶性肿瘤合并纵膈淋巴结转移或纵膈原发恶性肿瘤侵蚀、压迫上腔静脉所致,如不能及时解除梗阻,缓解临床症状,会严重影响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
论手足外科治疗中拱形支架的作用摘要:在临床医学治疗中,医护人员除了需要合理对患者给予药物干预,开展必要的护理工作以外,还需要运用到保护性设施以及相关的治疗工具,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是在此类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办理出院、居家护理的时候。
手足外科是专门治疗人体手足部位病变、外伤等的科室,在治疗过程中,常常会运用拱形支架来作为辅助性的治疗手段,本文则对手足外科治疗中拱形支架的作用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学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手足外科;拱形支架;作用人体手足部结构极为复杂,手足部位发生外伤后的康复速度也极为缓慢,在康复治疗中,若患者未能重视护理工作,导致创面发生感染,加重患者的病情,因而怎样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采用辅助治疗方式,尽可能的降低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与并发症几率就成为了当下该领域医学者的重点研究课题[1]。
而在部分医学者的研究中指出了在手足外科疾病治疗中可合理应用拱形支架来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且能够助推患者的康复,提升护理满意度。
以下则是对拱形支架以及拱形支架的运用作用展开的分析探究。
一、拱形支架的制作方法拱形支架在作为一种保护性的设施以及工具,常备运用在手术外科患者的治疗中,对手足外科患者的康复治疗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如手足外科患者由于创伤而接受治疗,若创伤面积较大,在治疗时很有可能发生血液的渗出,创面消毒杀菌工作未能做好,导致患者发生溃疡、糜烂等并发症,导致患者创伤的进一步加重,延长治疗周期,增大治疗的医用负担,同时也将对患者的心理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
而拱形支架的运用则能很好的辅助患者治疗,对患者起到保护作用,降低衣物直接接触到患者皮肤的概率,同时也降低了因为衣物或者其他物体接触到患者创面而造成摩擦引起患者创口疼痛的几率,降低了感染几率[2]。
拱形支架的制作方法如下:图1:拱形支架示意图需要选取直径长度为5cm的空心钢管,并将其加工成为长度为88cm的,宽度为50cm,高度为60cm的拱形支架,而在加工过程中需要重视细节操作。
支架植入术知识教育一、定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指经心导管技术疏通狭窄甚至闭塞的冠状动脉管腔,从而改善心肌血流灌注的治疗方法。
二、适应证对于慢性稳定型冠心病有较大范围心肌缺血证据的患者,介入治疗是缓解症状的有效方法之一。
对于不稳定心绞痛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高危患者,提伯尽早介入治疗。
对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早期治疗的关键在干开通梗死相关血管,尽可能挽救濒死心肌.降低患者急性期的死亡风险并改善长期预后。
急诊PC一般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12小时内进行。
三、禁忌证(1)只有小面积的缺血心肌。
(2)缺乏客观缺血证据。
(3)预测病变扩张成功率低。
(4)有严重的心肺功能不全、不能耐受手术者,或有未得到控制的严重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律失常、电解质紊乱。
(5)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者。
四、术前准备1.完善检查实验室检查、胸片、超声心动图。
2.穿刺部位准备穿刺股动脉应检查两侧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并标记,以便术中、术后观察对照。
留置针避免出现在术侧上肢。
3.术前用药术前口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阿司匹林肠溶片和氯吡格雷;术前一夜可向医务人员索要安眠药物,以保证充足睡眠;术前行碘过敏试验。
4. 配合训练指导患者进行呼吸,闭气、咳嗽训练,以便术中其能顺利配合手术。
进行床上排便、排尿训练,避免术后因卧位不习惯引起的排泄困难。
5.饮食护理术前无须禁食,术前一餐以六成饱为宜,防止进食过饱造成的术中呕吐、误吸。
可进食米饭、面条等,不宜摄入牛奶、海鲜和油腻食物,以免术后卧床出现腹胀或腹泻。
6.心理护理请患者不要担心和害怕,检查部位不切开皮肤,只用穿刺针进行,而且局部会使用麻药。
患者的感觉和平时打针差不多,不会很痛。
但在操作过程中,若有胸闷、胸痛等不适,请及时告诉医生。
五、PCl的血管入路PCI多取四肢动脉为入路,尤其是经皮穿刺桡动脉最常用,也可穿刺股动脉或肱动脉。
【外科学】手外伤及断肢(指)再植总结●手外伤●应用解剖●休息位●腕关节背伸10°~15°●功能位●腕关节背伸20°~25°●严重手外伤后,特别是估计日后关节功能难以恢复正常,甚至会发生关节强直者,在此位置固定可使患侧保持最大的功能●损伤原因及特点●刺伤●切割伤●钝器伤●挤压伤●火器伤●检查与诊断●皮肤损伤检查●皮肤的颜色与温度●毛细血管回流试验●正常组织撤除压力后,由白色变为潮红色的时间≤2s●皮肤边缘出血状况●修剪皮肤边缘时,有点状鲜红色血液渗出,表示皮肤活力良好●肌腱损伤的检查●不能主动活动,被动活动正常?●检查指深屈肌腱时,应固定近侧指间关节于伸直位,嘱病人主动屈曲远侧指间关节,若不能则提示该肌腱断裂●当检查屈指浅肌腱时,应固定伤指之外的三指于伸直位,嘱主动屈曲近侧指间关节,若不能则提示该肌腱断裂●神经损伤的检查●●尺神经损伤●爪形手畸形●Forment征阳性●并指分指功能障碍●骨间肌萎缩●正中神经●拇指屈曲、示指屈曲功能障碍(拇、示指捏物功能丧失)、拇外展功能、对掌功能障碍●血管损伤检查●Allen征判断尺桡动脉吻合通畅的有效方法●让病人用力握拳,检查者用两手拇指分别用力按压阻断与前臂交界处的尺、桡动脉,让病人伸展手指,此时手部苍白缺血然后放开尺动脉,则全手迅速变红。
重复上述试验,放开桡动脉,全手也迅速变红,则表示尺、桡动脉吻合通畅●动脉损伤●皮肤颜色苍白、皮温降低、指腹瘪陷、毛细血管回流缓慢或消失、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静脉损伤●皮肤青紫、肿胀、毛细血管回流加快、动脉搏动存在●骨关节损伤的检查●现场急救●止血●上肢止血带压力应控制在250~300mmHg●上肢止血带应上在上肢上段●创口包扎●局部固定●迅速转运●治疗原则●早期彻底清创●争取在6~8h内●在气囊止血带控制下进行,禁用止血带●由浅至深●组织修复●清创后尽可能一期修复手部的肌腱、神经、血管、骨等组织。
泰勒空间外固定支架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泰勒空间外固定支架是一种独特的外固定系统,将6个可伸缩的延长杆倾斜的链接近端和远端上,并在连接点处可以自由旋转,该环形固定架通过结合电脑的智能操作软件,能够治疗各种骨折、骨不愈合、骨畸形愈合,精准矫正外伤、骨骼畸形或先天性骨骼畸形。
特别是缓慢牵伸延长及纠正技术在矫形外科的成功应用,更使其风靡于世,被誉为矫形外科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1]。
我科收治1例左下肢畸形(髋内收内旋、膝外翻外旋),小儿麻痹后遗症患者。
行左膝矫形泰勒空间外固定支架固定、左髋、左踝松解、左腓总神经探查术,术后畸形矫形已矫正疗效满意,该手术在我院是首例,通过查阅大量资料,视频学习,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介绍如下。
1病例介绍患者外伤致左膝疼痛、畸形、行走不便7年,左髋发育异常(考虑小儿麻痹后遗症)。
于2013年11月门诊以“左膝外翻畸形并膝关节僵硬”手治入院,2013年12月13日行左膝矫形泰勒空间外固定支架固定、左髋、左踝松解、左腓总神经探查术。
方法:术中松解左髋、左踝,以获得左下肢外展及踝背伸功能的改善,按照陈旧性畸形矫正模式,将患者正侧位片测量和临床测量得到的6个畸形参数,三个框架参数以及4个安装参数与电脑软件相结合,测得6个延长杆的设定值[2]的泰勒架固定于患者左下肢上,并顺时针将杆编号,安装完毕小腿石膏托外固定左踝关节于中立位90度。
手术后第5天开始每日依照调整康复表调整泰勒空间外固定支架立柱1-6支撑杆进行三维纠正。
5周后三维调整矫形畸形已矫正,恢复满意出院。
出院修养2个月后,于2014年3月5日回院取泰勒外固定,完成治疗,效果满意。
2护理2.1.术前护理2.1.1心理护理:患者17岁,有手术矫形意向,向往正常行走,但又担心手术后效果不佳,手术疼痛,对手术感到恐惧和紧张,且对泰勒外固定支架的结构及性质不了解,从而对其治疗效果持怀疑态度。
我们在安慰、鼓励患者的同时,向其说明应用该固定支架后能正常行走,手术后我们用多模式的止痛方法止痛,并且将手术图片、光碟等成功的病例介绍给患者及其家属,以此解除患者及家属的疑虑心理,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的腕部护理摘要】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腕部护理的方法。
方法所有患者术前3d均口服阿司匹林300mg,氯吡格雷150mg1次/d,术前做碘过敏试验。
TRCA术前行Allen’s试验,观察由手部桡、尺动脉形成的掌潜弓和掌深弓是否通畅,以判断术后有无发生缺血性损伤或坏死的危险性。
结果桡动脉穿刺成功234例,右上肢血管畸形穿刺成功后引导丝无法送入8例,改穿左上肢,术后12例出现穿刺局部及右上臂皮下血肿。
结论我院于2009年开始对234例患者采用的TRA-PPCI方法,取得一定的效果,术后无手腕部严重并发症出现,现将其护理报告如下。
随着穿刺技术及器械设备的改进,经桡动脉途径越来越受到重视。
桡动脉部位表浅,周围无重要的血管神经伴行,易操作和压迫止血,术后不需平卧,极大地方便了患者,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了与卧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是一种有效的冠心病治疗方法,具有手术简便创伤小、效果可靠的优点。
减少住院费用 [1]。
国内外不少医院选择桡动脉入路使冠状动脉照影成为一项门诊检查,但如术后护理不当,可造成桡动脉的永久性损伤。
我院于2009年致2010年234例患者采用TRA-PPCI的方法,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术后无手腕部严重并发症出现,现将其护理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采用TRA-PPCI方法行支架植入术共234例,男189例,女45例,年龄29-79岁,平均年龄54岁。
急诊手术62例,择期手术172例,其中伴有糖尿病55例,高血压55,高血脂21例,吸烟111例。
2 方法所有患者术前3d均口服阿司匹林300mg,氯吡格雷150mg1次/d[2]术前做碘过敏试验。
TRCA术前行Allen’s试验,观察由手部桡、尺动脉形成的掌潜弓和掌深弓是否通畅,以判断术后有无发生缺血性损伤或坏死的危险性[3],Allen’s实验正常者方可行桡动脉路径穿刺。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2020年3月第6卷第2期Journal of Vascular and Endovascular Surgery Vol.6, No.2, Mar 2020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随着微创介入技术的发展,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是目前治疗颈动脉严重狭窄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常规CAS采用股动脉入路,但对于个别颈总动脉开口变异,走形异常扭曲患者,股动脉入路手术非常困难,需采用上肢血管入路手术成功率较高。
本研究探讨两例患者采用经上肢入路颈动脉狭窄支架手术患者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1 病例1患者1,男性,63岁,因“反复头晕3年,晕厥1次”入宁波爱伊美医院。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3年,最高血压190/100 mmHg(1 mmHg=0.133 kPa),吸烟史30年,20支/天。
入院颈动脉CT血管造影(computeri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TA)显示右侧颈内动脉起始段严重狭窄(图1),术前根据颈动脉CTA测量颈总动脉直径6 mm,拟采用右侧桡动脉入路CAS术。
患者1经桡动脉入路,局麻下selding法穿刺右侧桡动脉成功,置入6 F泰尔茂动脉鞘,5 F右冠Cordis造影导管配合0.0035软泥鳅导丝,顺利进入右侧颈总动脉,更换Stiff 0.0035加硬泥鳅导丝至右颈外动脉,6 F 90 cm 长鞘顺加硬导丝放至右颈总动脉,血栓保护系统通过颈内动脉狭窄段,予远端放置保护伞,沿保护伞钢丝,波科4.0×15.0 mm预扩球囊,于颈内动脉狭窄处预扩张,撤出球囊,波科Wallstent颈动脉支架6×22 mm(自膨胀型)放置颈内动脉至颈总动脉处,患者1颈动脉术中血管造影显示,颈内动脉无明显残留狭窄,颅内动脉段无闭塞(图2 A~C)。
术中一过性出现迷走反射,静推阿托品针1 mg 后好转,撤保护伞、撤鞘,穿刺点加压包扎。
前臂手托治疗架的临床应用摘要: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对于手外伤和上肢骨折(特别是前臂)的病人,经手术及复位后,为了更好的达到治疗目的,常需抬高患肢,以促进血液回流,从而减轻患肢肿胀。
而目前,临床上多采用骨科床及点滴架进行悬吊抬高患肢,使用起来极不方便,疗效欠佳,且给患者带来极大的不舒适。
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开始时我们研制了一种卧式支架,应用效果相当满意。
同时,具备可以左右上肢任选,多次使用的功能。
适合于骨科、手外科、血管外科等术后及静脉穿刺所致的上肢肿胀病人及危重症患者的治疗.因为本项目是一种外置式治疗托架,对上肢疾病的治疗有着绝对的辅助作用。
所以,属于零风险产品,因此,具备极大的市场前景。
关键词:前臂;手托治疗架;临床应用人体的上肢疾病如创伤、再植、骨折等在手术治疗后,需要一种托架抬高患肢,以促进回流;上肢淋巴水肿、各种肿瘤等回流受阻时,需要一种托架抬高患肢,以促进回流;在各种上肢静脉穿刺后所致前臂及手部血肿、水肿时需要一种托架抬高患肢,以减轻水肿;甚至在利用上肢进行静脉输液时,也可有一台托架做支撑,以使患者在不同姿势的输液时,有一个适当的高度和舒适的体位,等等。
如此之多需要抬高前臂的治疗,都是为了减少患肢末梢血运障碍等并发症,促进愈合,以缩短治疗时间。
而目前大多数医院均用悬挂及悬吊方法解决上肢术后的患肢抬高问题。
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对于手外伤和上肢骨折(特别是前臂)的病人,经手术及复位后以及危重症患者,为了更好的达到治疗目的,常需抬高患肢,以促进血液回流,从而减轻患肢肿胀。
而目前,临床上多采用骨科床及点滴架进行悬吊抬高患肢,使用起来极不方便,疗效欠佳,且给患者带来极大的不舒适。
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我们研制了一种三角形支架,应用效果相当满意。
同时,具备可以左右上肢任选,多次使用的功能。
适合于骨科、手外科、血管外科等术后及静脉穿刺所致的上肢肿胀病人及危重症患者的治疗.因为本项目是一种外置式治疗托架,对上肢疾病的治疗有着绝对的辅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