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岁儿童动作发展特征:0-3个月教程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1
【智力开发】0 3岁宝宝精细动作能力发展及训练【智力开发】0-3岁宝宝精细动作能力发展及训练3岁前是宝宝精细动作能力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
良好的操作能力是一种基本的素质,是学习任何一种特殊技能的前提条件。
操作能力的高低,往往决定宝宝将来学习种技能的快慢、准确性与牢固程度以及能够到达的水平。
从辨认出小手至主动这么物在新生儿时,宝宝就具有原始的抓握反射--当您用食指或其它易于他抓握的东西放在他手心的时候,他就会本能地紧紧抓住它。
2-3个月时,他发现自己的小手,于是就开始尝试用这双神奇的小手,进行各种主动的探索活动。
1.鼠标脚掌在宝宝还没有发现自己的小手前,一般在0-3个月时,您应当经常和他一起做一些触摸抓握的游戏。
尽量让他接触各种不同质地、形状的东西,如硬的小块积木、小电池、塑料小球、小瓶盖和小摇铃,软的海绵条、绒毛动物、橡皮娃娃、吹气玩具、衣领被角,干净的树叶、小草、芹菜根等,以丰富他的触觉经验,锻炼手的抓握本领。
2.搞手指理疗壮每天您都可以给他做手指按摩操。
按摩的部位可以是手指的背部、腹部及两侧,但重点是指端,因为指尖上布满了感觉神经,是感觉最敏锐的部位,按摩指端更能刺激大脑皮层的发育。
按摩时每个指头每回按摩两个8拍,每天1-2遍。
3.戴花手套——协助宝宝辨认出小手为使宝宝早日发现自己的小手,可以用一双色彩鲜艳的婴儿袜子,将末端剪开,再从侧面剪一个孔,套在宝宝的手掌上,让拇指从袜筒侧面露出来,其余四指露出袜子末端。
可将宝宝的小手举在他的眼前晃动,并说手,手。
一旦宝宝发现了自己的小手,他就常常花许多时间把手翻过来调过去地看个没完。
这是他观察了解自己身体部位最初的探索活动。
4.主动这么物在宝宝发现了小手之后,您就要及时培养他在视觉引导下的够物活动。
先是够桌面上距手约2-3厘米远的各种便于抓握的玩具,如哗铃棒、塑料钥匙等;同时学习击打、够取悬吊在眼前不易移动或半固定的玩具,如填充了海绵或布条的成人的手套;再学习够取易移动而不易抓住的玩具,健身架上悬吊的塑料小球或会翻跟斗的小熊等等。
0~3 岁婴幼儿动作发展的特点0~3岁是婴幼儿的关键发育期,在这个时期,他们的动作发展会迅速进展。
下面将详细介绍0~3岁婴幼儿动作发展的特点。
0~3个月的婴儿在出生后的头几个月,婴儿的运动能力非常有限。
他们主要是通过反射动作来进行运动,例如吸吮、握住、伸展四肢等。
他们的动作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体位控制:婴儿开始尝试控制自己的头部和躯干,能够短时间地抬起头部。
2.视觉追踪:婴儿能够通过眼睛追踪物体的移动,并对高对比度的物体产生兴趣。
3.手指活动:婴儿开始尝试抓住物体,虽然抓握动作还不够灵活,但手指的活动逐渐增强。
4.反射动作:婴儿会出现大量的反射动作,例如呼吸、吞咽、眨眼等。
4~6个月的婴儿当婴儿进入4~6个月时,他们的动作发展开始迅速。
他们的肌肉力量逐渐增强,能够更好地控制身体的移动和姿势。
婴儿的动作发展特点如下:1.翻身:婴儿开始尝试翻身,能够从仰卧位翻身到侧卧位或俯卧位。
2.抓握物体:婴儿的抓握能力逐渐增强,能够用手指掌握较小的物体。
3.坐立:婴儿能够支撑自己的身体,逐渐学会坐立。
4.探索:婴儿对周围的环境产生兴趣,开始进行探索性行为,例如拍打物体、摇动玩具等。
7~12个月的婴儿在7~12个月时,婴儿的动作发展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他们的肌肉力量和运动协调性不断增强,可以实现更复杂的动作。
婴儿的动作发展特点如下:1.爬行:婴儿逐渐学会爬行,有些甚至能够进行快速爬行。
2.独立站立:婴儿可以扶着家具或其他物体站立,并能保持平衡一段时间。
3.抓取和放置:婴儿的手指灵活度提高,能够准确地抓取物体,并尝试将物体放入容器中。
4.探索和移动:婴儿开始利用各种方式探索周围的环境,例如跨越障碍物、爬入和爬出物体等。
1~2岁的幼儿在1~2岁时,幼儿的动作发展进一步提升,他们的肌肉力量和协调性更强,能够进行更复杂的运动。
幼儿的动作发展特点如下:1.行走和奔跑:幼儿能够稳定地行走,并逐渐学会奔跑。
2.跳跃:幼儿开始尝试进行跳跃动作,并能够保持平衡。
0-3岁婴儿大运动发展规律
婴儿大运动是指涉及大肌肉群发育的大幅度动作,例如坐、翻身、爬、站、走、蹲、跑、跳等。
WHO儿童运动成长标准工具包括坐直、站立(有支撑)、爬行(用手和膝盖)、行走(有支撑)、站立、行走等六个大运动成长里程碑。
运动技能的发育有一定的规律,通过各种动作的发育水平,可以检查出大脑的成熟程度。
0-3岁婴儿大运动发展规律表
年龄发展规律
1个月宝宝仰卧时,头转向一侧,脸侧贴在床上。
手臂两膝关节均屈曲。
2个月仰卧时能无意识磴踢悬掉在上方的大彩球。
3个月仰卧时双手在胸前,将玩具放入口中探索或用嘴啃。
4个月俯卧时头可抬高90度,并用手撑胸。
5个月仰卧时会伸起双腿,双手可抓住两脚。
6个月用玩具逗引时,可自行熟练翻滚。
7个月拉孩子的双手或手臂,能站立片刻。
8个月可扶物站起,并由卧位转成坐位。
9个月可自由改变体位,由坐至卧,由卧到坐。
10个月扶物可行走二至三步。
11个月可独自站立10秒钟。
12个月拉一只手能走,放手可独走二三步。
13-15个月可独自走稳,示范后会抛球。
16-18个月可独自站立踢球,可以倒退走路2~3步。
19-21个月会用脚尖走3~4步。
22-24个月单脚独站片刻。
25-27个月可跟着成人做类似的动作,如做广播体操。
28-30个月会骑三轮车,会双足用力蹬,使车前行。
31-33个月成人拉一只手可平稳走马路沿达3米。
34-36个月单脚原地跳2~4次。
0?3岁婴幼儿大动作发育水平
大动作包括抬头、翻身、坐、爬、站、走、跑、跳等方面。
0?3岁婴幼儿各年龄阶段大动作的发育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
1个月:拉腕坐起,头竖直片刻,俯卧抬头片刻。
2个月:俯卧抬头,头抬离床面。
3个月:俯卧抬头45°,抱直头稳。
4个月:俯卧抬头90°,扶助腋下可站立2?3秒钟。
5个月:轻拉腕部即可坐起,独坐时头身前倾,用手撑床。
6个月:从仰卧自行翻身到侧卧位。
7个月:独坐自如,不需要用手支撑。
8个月:双手扶物可站。
9个月:会爬,能用手膝动作向前爬行;拉双手会走,可以自己用力协调地移动双腿。
10个月:能够拉栏杆站起,并自行扶着栏杆行走。
11个月:独站2秒钟以上,能扶着物体蹲下取物并能再站起来。
12个月:独站10秒钟以上,能协调移动双腿迈步,牵一只手可走。
15个月:独走自如,一般在15个月左右可以自己开步、停步,也能够弯腰捡物。
18个月:能举手过肩扔球。
21个月:能用脚尖行走数步,脚跟部着地;能手扶住楼梯上台阶。
24个月:能双脚同时离地跳起。
27个月:不扶扶手,能稳定的上下楼梯。
30个月:不扶任何物体,可一只脚站立2秒钟以上。
33个月:能立定跳远超过20cm。
36个月:可以双足交替跳起,超过5cm以上。
0—3岁儿童认知发展特征10-3个月儿童认知发展特征0-3个月儿童认知的发展主要表现出随意性、短时性两个特征,这两个特征会一直延伸到婴儿早期,并且体现在认知发展的各个方面,是认知发展的初级阶段。
我们将从注意、记忆和思维三个维度来表述0—3个月儿童的认知发展特征。
1.注意发展特征基本上体现为无意注意。
0—3个月儿童以被动注意为主,体现出无意性。
无意性特征是0-3个月儿童早期认知的最基本特征,注意也不例外。
0-3个月儿童注意某个物体或某种现象,都是因为这一类物体或现象明显突出于环境之中,有着强烈特征的物体才会被儿童注意。
例如:环境中不同其他的声青,陌生的或色彩鲜艳、可以转动移动的物品等。
听觉注意与视觉注意均有明显发展。
较刚出生时,1-3个月大的儿童“听觉注意力”和“视觉注意力”都会有明显的发展。
0-3岁儿童知觉的发展是最为明显的,因为与听知觉、视知觉发展极为相关的注意力内容也表观出发展的明显飞跃。
其中,听觉注意力的发展要好于视觉注意力的发展,这是因为这个月龄段的儿童对声音刺激的反应明显强于图像刺激。
这个阶段的儿童注意时问较短。
注意时间一般为几秒钟。
这个阶段的儿童还有扫视行为。
这主要表现为当新生儿处于清醒状态时,只要光线不太强,均会睁开眼睛。
2.记忆发展特征无意识记为主。
0-3个月儿童记忆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受他们所生活的环境影响较大,生活环境中的物体或发生的事件与现象决定了他们记忆的主要内容。
这种记忆的随意性体现为儿童只记得感兴趣的、印象鲜明的、能引起他们共鸣的事物。
而且儿童无意识记的结果是他们认知过程的附产物,并非有意产生的记忆成果。
这些现象均反应出无意识记的四个特征:没有任何记忆的目的、要求,没有做出任何记忆的意志努力,没有采取任何的记忆方法,记忆呈自发性、片面性。
短时记忆为主。
记忆时间较短,基本上出于本能反应。
从记忆保持的时间长度来看,记忆可以分为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记忆保持时间的长短从一个方面说1由湖北省直属机关第一幼儿园何小燕老师整理明了记忆水平的高低。
0-3岁婴儿动作发育特点
0-1月只能做无意识,不协调的动作,紧握触手物体。
3月俯卧时抬头已很稳,两手能放松,能用手摸东西。
4月俯卧能撑起上半身,扶髋部时能坐,手能握持玩具。
5月两手能各自握一玩具,手碰到物体时会随手抓起。
6月能翻身,扶腋下能跳跃,能用手摇玩具,自已捧奶瓶。
7月能自己独坐,能将玩具从一手换人另一手。
8月开始学爬,会自己坐起来,会拍手。
9月会用双手扶着栏杆站立片刻,会从抽屉中取出玩具,会用食指拨弄小物件。
10-11月能独站片刻,能扶着床沿、小推车走几步,能用拇指与食指拿细小物体如饭粒等。
12月约半数小儿能独立行走,尝试弯腰捡东西,用匙吃东西时需要帮助。
15会独走,能爬台阶,能蹲着玩,会叠两块方木。
18扶着栏杆能一级一级上台阶,会用匙吃饭,会用杯子喝水,会叠3-4块方木。
2岁会单独上下楼梯、会踢球、会推椅子爬上去拿东西,会一只手拿杯子喝水。
3岁会两脚交替上、下楼梯,会跑、会骑三轮车、自己吃饭吃得很好、自己刷牙、会洗手。
小儿动作发育遵循一定规律,但个体间存在差异,而且还受环境和抚育方式等因素的影响。
若发现小儿动作发育与年龄不符应及时去儿童保健门诊进一步检查。
0~3岁婴幼儿身体运动发展和训练一、0~3婴幼儿动作的发展与表现出生第一个月称为新生儿期,又称为儿童运动初始期。
在出生后的几个月仅有两种身体活动,一种是和遗传有关的如吮吸、觅食、抓握等一系列非条件反射动作;另一种是一般性的身体反应活动,如蹬脚、挥臂、扭动躯干等。
在出生后的半年时间里,首先发展的是一些感觉能力,手的动作和直立行走的动作发展较慢。
婴幼儿最早的动作是头部动作,其次是躯干动作,最后是脚的动作。
婴幼儿的动作发展遵循抬头-翻身-坐-爬-站-行走的顺序。
越接近躯干的部分发展越早,而远离身体中心的肢端动作发展较迟。
生理的发展是从大肌肉到小肌肉,幼儿先学会大肌肉、大幅度的粗动作,以后才逐渐学会小肌肉的精细动作。
(一)0~3个月1.大肌肉动作(1)1个月:全身无规律地动作;仰卧位时头经常转向一侧,俯卧位时能勉强抬头,扶坐时头低垂。
(2)2个月:俯卧时,头抬起来大约能支持20秒,能挺胸,扶坐时头能一晃一晃地竖一下。
(3)3个月:俯卧能持久抬头至45。
,扶坐时头向前倾,头稍晃不稳。
2.小肌肉动作(1)0~2个月:手指有时会伸展,但基本上是握拳。
(2)2个月:把自己的手放在眼前细看,或吃手。
(3)3个月:能用手抓东西,但抓握不紧。
(二)4~6个月1.大肌肉动作(1)4个月:仰卧位时两手自动在中线相握。
俯卧抬头90。
,并能翻身至仰卧,扶坐时仅腰部弯曲,头稳定。
(2)5个月:仰卧位时会将两腿伸直、高举,并能翻身至俯卧位。
拉坐头不后置,扶站时肩部有张力,腿能支持大部分体重。
(3)6个月:仰卧时用手抓自己的脚,拉坐时会主动举头,用手支撑坐片刻,扶站能自动跳跃。
2.小肌肉动作(1)能观察、摸索并抓住悬在胸前的玩具。
(2)能把东西从一只手换到另一只手里。
(3)会摔、扔掷物体。
(三)7~9个月1.大肌肉动作(1)7个月:仰卧时玩自己的脚,并能将脚放到嘴里。
俯卧时以腹部为中心做旋转运动,可以不支撑地坐直1分钟。
(2)8个月:独自坐稳,左右转动自如,扶着栏杆能站立。
0-3岁婴幼儿动作发展规律新生宝宝的许多动作都是出自于本能的反射行为,0-3岁婴幼儿成长的动作发展有何发展规律呢?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0-3岁婴幼儿动作发展规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新生婴幼儿的动作发展规律动作特点会反射性抓住手中的物体新生宝宝的许多动作都是出自于本能的反射行为。
此阶段他的小手通常呈握拳状,但是会反射性地抓住放入他手中的物品,如当你用指尖触碰宝宝的掌心时,他会抓住你的手指,甚至可以让你把他提起来离开他躺着的地方。
这一时期的抓握反射是最强的。
妈妈培养对策让宝宝抓握摇铃准备一个布制的婴儿摇铃让宝宝抓握,最好是黑白色或是其它对比较为强烈的颜色,这样更能吸引宝宝的注意力。
通过摇铃训练宝宝小手的抓握能力,从而增强手指的触觉,扩展手的活动范围。
1~3月龄婴幼儿的动作发展规律动作特点小手半开会吮吸手指和玩自己的小手随着宝宝逐渐长大,小手掌大部分时间都是半开着,而不再像以前那样呈握拳状,小手也慢慢从被动抓握发展到有意识地主动抓握,例如能握住拨浪鼓2~3秒不松手。
3月龄左右时,宝宝最显著的进步是开始玩自己的小手:他可能会盯着自己的小手看,或用左手抓住右手的一两根手指,有时还会将小手放进嘴里吮吸拳头和手指。
妈妈培养对策进一步锻炼手部的抓握能力轻轻抚摸宝宝的手背,刺激宝宝手部的反射动作。
给宝宝准备一些方便抓握的玩具,让他练习抓、握、摇、捏等动作,继续训练小手的握持能力,并且引导宝宝观察和把玩自己的小手。
4~6月龄婴幼儿的动作发展规律动作特点会主动抓物体、会撕纸随着宝宝双眼视力的进步,由视觉引导的触碰技能逐步发展起来,这使宝宝在抓握时比前一阶段更具方向感,能在眼睛的指引下主动张开小手来抓住物体。
不过这个阶段,大部分宝宝还无法很灵活地运用手指,对于想要的物品常常采取“五指并用一把抓”的形式,但也有些发展较快的宝宝会用双手撕纸,并有意识地将盖在自己脸上的丝巾拉开。
妈妈培养对策锻炼小手的灵活性在宝宝伸手可及的范围内,悬挂一些容易抓握、带有声响的玩具,逗引宝宝向左右侧转或向前抓握玩具,以锻炼手眼协调能力和准确抓握的能力;引导宝宝将玩具从一只手转换到另一只手;也可以准备一些面巾纸让宝宝撕,以培养手指的灵活性。
婴幼儿动作发育规律
(1)由上向下,又称头尾原则,即顺着抬头→翻身→坐→爬→站→走这一趋势逐渐成熟的,最早是头部的动作,先会抬头,再会转头,以后开始翻身,6个月左右会坐,在后是手臂和手的运动,最后才是站立和行走——腿和脚的控制。
(2)由近及远,即先从靠近躯干的动作开始然后离躯干远处的动作出现,以上肢为例,先是肩部和上臂动作的发育,接着是肘、腕部,最后才出现手的精细动作。
(3)大小原则,开始时取一小丸,用手一把抓,然后用拇指与其他手指,最后用拇指与食指取物。
小儿最初的动作是全身性的,泛化的,而后逐渐发育成局部的准确的动作。
如对于1、2个月的小儿,若将其脸用手帕盖住,则小儿表现为全身的乱动,到了5个月的时候,小儿可表现为双手向脸部乱抓,但不一定能拉下手帕,而到了8个月时,即能迅速而准确地拉掉手帕。
0-3岁幼儿精细动作发展0——3岁婴幼儿精细动作发展1个月:只要触碰,你触碰他的掌心他就紧握拳,比如我们的手碰到孩子的掌心,他马上攥拳,这就是他的抓握反射,像猿人抓握树枝,随着孩子的逐渐长大这种能力就由被动的抓到主动的抓.2个月:的时候就可以有意识的抓了,比如我们把一些东西放到孩子的手心里他就可以攥一段了,1个月的时候可能拿着马上扔掉了,到2个月的时候就可以留一会儿。
3个月:抓握时间加长,而且他的两个小手会搭在一起。
4个月:宝宝不仅能够攥住,同时可以摇动,同时摇动的时候用眼睛看。
5个月:宝宝就能够抓住近处的玩具,这个时候可能去拍全掌能够握住。
6个月:就是最初的撕纸。
7个月:像葡萄干这种小的东西可以把到手里,而且拿着积木的时候可以这手拿着看到另一块。
8个月:宝宝就可以3个手指把小药片或者小的葡萄干拿起来了。
9个月:就可以对捏。
10个月:以上这些精细动作宝宝就非常熟悉了,比如把小药片或者小的颗粒物很准确的就可以拿起来了.11个月:比如把小积木包起来、藏起来,孩子就会把这个纸打开然后把积木拿出来,手通过宝宝把纸掀开可以找到积木。
12个月:宝宝就可以全掌握笔划,就是给宝宝笔的时候他会在纸上这样划。
15个月:宝宝就可以自发的划了,12个月能划出道来,15个月就可以划,这个图象就是自发的,宝宝想怎么划怎么划,基本上宝宝画的时候不会停笔,原来是留一小道,现在就是这样画了.18个月:可以模仿画道道了,比如说宝宝老师画了一棵小树,这个是很形象的,就是竖线,说看马路多平,可能是一条横线。
21个月:就可以做更精细的了,可以用玻璃丝串扣子,21个月是能够串个洞,24个月就是能够拉过来。
到27个月的时候他就能够真正划一个道了,控制力会非常好.30个月:可以真正连续的把扣子串,而且可以进行搭的活动,搭积木,可以搭小桥,因为搭小桥是有空间感的。
33个月:就可以模仿画圆了,就是我们画一个圆让孩子画,这个圆应该是全几何圆。
到36个月,就是孩子3岁的时候,就可以模仿画十字,横竖,你想他把这个竖线和横线搭起来交叉的时候也是一种控制能力,另外可以折纸,就像我们的比如A4纸,可以这样折,像折纸的时候很难一点就是压边,对齐了要把这个边压上,一般孩子如果没有这个能力,他往这儿一放又打开了。
0~3 岁婴幼儿动作发展的特点0~3岁是婴幼儿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此时期的动作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婴幼儿的动作发展受到身体和大脑的相互影响,通过各种动作的实施和反复练习,来促进身体各系统的发育。
在这个阶段,婴幼儿的动作发展呈现出一系列特点。
首先,0~3岁婴幼儿的动作发展具有阶段性。
在出生之初,婴儿的动作主要是以基本的反射动作为主,如吸吮、眨眼、抓握等,这些动作是出生时即具备的天赋反射。
随着时间的推移,婴儿开始逐渐掌握更加复杂的动作,如翻身、坐立、爬行、站立、行走等。
这些动作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和规律性,通常是依次逐步发展的。
其次,0~3岁婴幼儿的动作发展是由头至尾、由近及远的。
在刚出生时,婴儿的动作主要是以头部和躯干的动作为主,表现出一定的头尾比例。
随着生长发育,他们逐渐掌握了手脚的运动技能,开始进行手眼协调能力的练习。
到了3岁左右,婴儿已经可以比较熟练地运用手部和脚部进行各种动作,如用手抓取物品、用脚行走等。
此外,0~3岁婴幼儿的动作发展是由简到繁、由粗到细的。
婴儿在发展早期主要掌握了一些比较简单和基本的动作,如抬头、翻身、坐立等。
随着成长,他们开始尝试一些比较复杂的动作,如站立、行走、爬行等。
在动作的执行过程中,婴儿还需要不断地练习,慢慢地提高动作的精细度和灵巧度。
此外,0~3岁婴幼儿的动作发展还呈现出个体差异性。
由于婴幼儿的遗传背景、环境因素、生活经历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了他们在动作发展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个体差异。
有的婴儿在动作发展上表现得较为迅速,而有的婴儿则发展得相对较慢。
因此,家长和教育者需根据婴儿的实际情况,给予恰当的指导和关爱,以促进他们的动作发展。
0~3岁婴幼儿动作发展的特点包括阶段性、由头至尾、由近及远、由简到繁、个体差异性等。
了解这些特点,有助于家长和教育者更加科学地引导婴幼儿的动作发展,为他们的生长发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因此,需要针对这些特点,制定恰当的教育计划,提供丰富多样的动作练习和体验机会,让婴幼儿在游戏、观察和模仿中,积极地参与和探索,促进其动作技能的全面发展。
0-3 岁早教—手部精细动作训练内容安排1个月1、预备一个摇铃或可以捏响的软塑料玩具,悬挂起来逗引他,训练珍宝的手部抓握力量。
2、妈咪可以将自己的食指,或一个拨浪鼓柄塞入珍宝的手中,熬炼珍宝抓握。
3、让宝宝玩儿自己的小手。
2个月1、练习宝宝手的被动握持力量:父母要经常摩挲两个月的宝宝双手,促进宝宝握持反射。
父母可以把哗啷棒儿的小棒放到宝宝的手心,宝宝就会马上抓住小棒,父母用手握住宝宝的小手帮助他坚持握紧的动作,也可以让宝宝学习抓住父母的手指。
2、练习宝宝的握持力量:父母可以把质地不同的旧手套洗干净,塞入泡沫塑料、棉花等,用松紧带吊在宝宝床上方,宝宝小手能够得着的地方,父母帮助宝宝够握吊起来的手套。
让宝宝的小手抓握毛线、橡皮或者皮手套等。
还可以让宝宝触摸不同质地的玩具,以促进宝宝感知和触觉的发育。
3、练习宝宝看小手:两个月的宝宝特别宠爱看自己的小手、玩自己的小手,这是宝宝心理进展的必定阶段,家长不仅不能干预,而且还应当供给帮助宝宝玩手,比方,手上系个红布条、带个能响的手镯等〔留意手镯要结实,防止细小部件脱落被孩子误食,或划伤孩子〕。
肯定不要给宝宝戴上手套。
3个月1、这个月宝宝双手能够在胸前相互握住并且进展玩耍,家长要给宝宝更多够物抓握的时机。
家长可以在他看得见的地方悬吊带响的玩具,然后扶着宝宝的手去够取、抓握、拍打。
悬吊的玩具可以是小气球、毛绒小动物、小动物、彩色手套、颜色明媚的小袜子等,质地应多样化,利于手部触觉训练。
每日数次,每次3-5 分钟。
2、这个月家长要训练宝宝抓握触摸的力量:在宝宝心情开心的时候,家长可以把带柄的玩具或者大人的手指塞在宝宝的手掌中,使其抓握触摸,训练宝宝小手抓握触摸的力量。
〔3 个月宝宝发育指标〕3、手部的运动要从两个月开头,家长必需经常让他熬炼手指。
家长可以预备一些抓握的玩具,如摇铃、能捏响的软塑料或者橡胶玩具。
稍大时用皮筋把这些玩具挂在宝宝能够抓到的地方,以使他练习抓、握、摇、捏等动作。
0-3岁婴儿精细动作发展规律年龄发展规律
1个月
婴儿具有抓握反射,随着婴儿逐渐长大抓握反射由被动的抓发展为主动的抓。
2个月有意识的抓,我们把东西放到孩子的手心里他就可以攥紧。
3个月抓握时间加长,而且他的两个小手会搭在一起。
4个月宝宝不仅能够攥住,同时可以摇动和摇动的时候用眼睛看。
5个月宝宝能够抓住近处的玩具,这个时候能够拍掌和握住。
6个月最初的撕纸。
7个月
葡萄干这种小的物品可以拿到手里,在握住一个玩具的时候,可以看向另一个玩具。
8个月能够三指捏细小的物品。
9个月能够二指捏。
10个月
可以将小的物品放到杯子或是其他容器里,自己将积木在两只手之间来回传递。
11个月
一只手可以同时抓两个小积木,开始有了用手偏好,更习惯用右手或是更习惯用左手。
12个月可以全掌握笔,给宝宝笔的时候他会在纸上随意划。
13-18个月
可以叠两块积木;会拍手挥手再见;可以用小勺吃东西,虽然吃的还是很乱;能用两只积木敲击在一起发出声音,能把小纽扣或珠子放到容器内,能用蜡笔在纸上涂鸦。
19-24个月
开始用拇指和食指的指尖握住蜡笔;能用蜡笔或彩笔图画或是标记;能叠3-4块积木;能打开不是特别紧的容器盖子或是包装;开始学用剪刀剪纸(要接近两岁时);能一次翻一页书。
25-36个月
能通过扭动门把手开门;用剪刀剪纸(还不能按照线剪);能自己洗手;能将容器的盖子扭开并拧紧,即使是矿泉水瓶子这样的小盖子;能将大的珠子穿起来;能很正确的使用勺子。
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
0—3岁儿童动作发展特征1
0—3个月儿童动作发展特征
0—3个月儿童的动作以原始的反射动作和初步自主动作为主。
反射动作是人类个体最初的运动形式,是儿童生命最初几个月里早期动作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最早出现的自主动作是对头颈部和身体的控制,这也是更复杂动作发展的基础。
我们将从粗大动作和精细动作两个维度来表述0—3个月儿童的动作发展特征。
1.0—3个月儿童粗大动作发展特征
0—3个月儿童动作基本上为反射动作。
刚出生的儿童会做出一些反射动作,这些反射动作让儿童得以存活。
有的反射动作是永久性的,有些反射动作在之后的几个月会消失。
0—3个月儿童开始出现自主运动性动作。
自主运动的获得是从头部开始的,该类动作大约出现在儿童出生的第1个月末,这主要是神经和肌肉系统发育的结果。
2—3个月的儿童在俯卧时可以自主地左右转动头部,3个月就能在坐和站的状态下自主将头竖直。
头部活动是儿童扩大视线范围、探索周围环境的最早途径。
对躯干部分的自主控制出现在儿童2个月大左右,他们能够在手的帮助下俯卧抬胸,但是手臂的支撑并不是完全有意识的。
到3个月时,大多数儿童会出现翻身动作,主要表现为仰卧翻身。
2.0—3个月儿童精细动作发展特征
0—3个月儿童以抓握动作为主。
抓握动作是个体最初和最基本的手部动作,是儿童掌握更复杂动作发展的基础。
抓握就是用手指将手中的物体环扣起来。
抓握反射在新生儿时最常见,而后随着随意动作的出现而减弱。
1个月左右,儿童会松开手指做些抓东西的简单动作,如抓住汤匙和小摇铃片刻。
随着月龄的增长,儿童抓握物品的时间也会更长,有时还会看看手中抓握的东西是什么。
从3个月起,儿童开始出现一种不随意的手的抚摸动作,经常无意地抚摸亲人、玩具等。
1由湖北省直属机关第一幼儿园何小燕老师整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