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有什么意义[1]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2
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信安090120 郭天佐第一,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和把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图谋.帝国主义列强一次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绝不仅仅是为了通商,而是为了掠夺和扩大殖民地,为了他们自身的殖民扩张利益。
每一次战争,都伴随着更大的贪梦目的和更多的利益要求.但每一次侵略都遇到了中国人民的反抗,使他们的狂妄野心无法得逞。
正是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爱国主义精神,也给外国侵略者以沉重打击和深刻教训,使他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中国是一个很难征服的国家.他们虽然可以强迫清政府签订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但是始终无法把中国变成他们的完全的殖民地。
尤其是甲午战争以后,在瓜分危机的严重关头,中国各阶层人民救亡图存的努力探索和奋起抗争,使侵略者看到了中国人民中所隐含的不甘屈服的伟大力量,不得不放弃了瓜分中国的政策。
第二,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教育了中国人民,振奋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鼓舞了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志,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意识。
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灾难,但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作为补偿的。
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以及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考、探索和奋起直追。
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痛定思痛,注意了解国际形势,研究外国历史地理,总结失败教训,寻找救国的道路和御敌的方法,于是有了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提出。
甲午战争以后,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帝国主义的瓜分狂潮和民族危机的刺激,全民族开始有了普遍的民族意识的觉醒,救亡图存的思想日益高涨。
正是这种亡国灭种的危机感,增强了中华民族整体民族利益休戚与共的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成为中华民族自立自强并永远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所在.。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如果没有外来势力干扰,中国最终也会向西方大国那样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第四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3)基本特征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反侵略战争和全民族解放战争,无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还是在中国历史上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抗日战争的胜利,具有着伟大意义,从此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振兴。
(一)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了近代中国在外敌入侵时屡战屡败的历史,是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从1840年开始,帝国主义列强纷纷入侵中国,由于清政府腐败软弱,最后都以割地赔款而告终。
抗日战争的胜利,洗雪了百年来的民族耻辱。
中国人民经过浴血奋战,终于彻底打败了日本这个世界第二号法西斯强国。
这是中华民族的胜利,是世界和平民主力量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胜利。
(二)抗日战争的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战前世界政治格局,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抗战以前,中国在世界上毫无地位可言。
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成了世界反法西斯阵营中四大国之一。
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是由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所决定的。
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它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把这些地方打下来,他们并可以一直冲向中东。
”苏联领导人斯大林说:“只有当日本侵略者的手脚被捆住的时候,我们才能在德国侵略者一旦进攻我国的时候避免两面作战。
”英国首相丘吉尔说:“如果日军进军西印度洋,必然导致我方在中东的全部阵地崩溃。
而能防止上述局势出现的只有中国。
”因此,1942年1月,26个反法西斯国家的《联合国家共同宣言》,中国作为四大国之一在宣言上领衔签字。
1945年4月筹建联合国,会议在美、英、苏、中四大国首席代表轮流主持下进行。
中国是联合国创始国之一,也是安理会拥有一票否决权的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这种国际地位的变化,在中国近代史上是有重要意义的。
(三)抗日战争的胜利,使中国挣脱了大部分束缚在自己身上的枷锁,废除了帝国列强强迫中国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有趣的历史知识问答历史知识是有趣的,同学们在学习历史知识时,有没有练习过历史知识的问答题目呢?下面由为大家整理的有趣的历史知识问答,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有趣的历史知识问答一1、怎样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第四,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3)基本特征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但是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答: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了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和文化渗透。
帝国主义的侵略是中国贫困落后的根本原因。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勾结中国封建势力,压迫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第二,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导致整个社会的日益贫困,广大农民处于破产的边缘,激化了社会阶级矛盾。
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答:第一,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第二,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斗争促进了中华民族民族意识的进一步觉醒,使中华民族燃烧起了新的希望,中国的仁人志士正是怀着强烈的危机感和民族意识,历尽千辛万苦,不怕流血牺牲,去探索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道路的。
第三,近代中国人包括统治阶级中的爱国人物在反侵略斗争中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铸成了中华民族的民族魂。
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答: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从中国内部因素来分析,正如毛泽东所说“一是社会制度腐败,二是经济技术落后”,而前者则是更根本的原因。
因为正是由于社会制度的腐败,才使得国家综合实力特别是经济技术和作战能力的落后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变。
教训是:建立完善可行的社会制度,并根据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断进行改革,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防止制度和执政群体的腐败。
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包括作战能力在内的国家综合实力的不断稳步提高。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1、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答: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和重大的历史意义。
第一,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这次起义历史14年,转战18省,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
在太平天国影响下,各地各种人们反清斗争风起云涌,这些斗争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过程。
综述云变幻的八十年三、简答题1.近代中国落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简要说明中国工人阶级的产生及其特点。
3.简要说明民族资产阶级的来源及其特点。
4.简要说明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及其关系。
5.正确认识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意义是什么?四、论述题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发生了根本变化,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2.试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3.怎样理解近代中国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革命和现代化的关系)?[参考答案及解析]三、简答题1.鸦片战争前夜,中国社会内部的各种矛盾空前尖锐,清朝统治危机四伏,逐渐走向衰落,其原因是:(1)经济上,封闭的自然经济和封建统治者所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
小农经济曾有利于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但同时又束缚和限制生产力的发展,对新的生产方式具有较强的排斥力和抵抗力。
从汉代以来,封建统治阶级以农为本,以商为末,重本抑末。
这种观念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2)政治上,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这种封建中央集权君主专制体制,巩固了封建统治,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机和活力,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3)思想与文化上,实行严厉的文化专制主义政策。
严重抑制了社会思想和文化的进步与发展,致使整个思想文化界万马齐喑,一片沉寂。
(4)国防力量微弱,军备废弛。
与此同时,在世界格局已经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清朝统治阶级却闭关锁国,固步自封,致使中国与新兴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拉开了很大的差距。
2.(1)中国工人阶级的产生。
中国工人阶级是在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最早出现的一个新的阶级。
19世纪40至50年代,外国资本主义在华企业中,产生了中国近代第一批产业工人。
从60年代起,洋务派创办的军工和民用企业里,又产生了另一批产业工人。
70年代以后,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出现和发展,又产生了另一批产业工人。
反侵略斗争及其意义
反侵略斗争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面临外来侵略时所采取的各种抵抗与反击的行动。
这种斗争是国家和人民的生死存亡之关,对于维护国家的独立和尊严,保障人民的权利和利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反侵略斗争的意义在于,它可以有效地促进国家和人民的团结和凝聚力。
在面临外来侵略的威胁时,各个阶层和群体都必须团结在一起,共同抵御侵略者的进攻。
这种团结和凝聚力不仅可以帮助国家和人民实现抵御侵略者的目标,也可以有效地推动国家和人民的发展和进步。
反侵略斗争的意义还在于,它可以促进国际和平与稳定。
外来侵略往往会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干预,因此,反侵略斗争不仅可以帮助国家和人民实现自身的安全和利益,也可以起到维护全球和平与稳定的作用。
同时,反侵略斗争也可以为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参考,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外来侵略的挑战。
总之,反侵略斗争是国家和人民不可或缺的责任和义务,它的意义不仅在于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安全和利益,也在于推动国家和人民的发展和进步,以及促进国际和平与稳定。
- 1 -。
反侵略胜利的胜利的意义胜利,是指在战争、竞赛或斗争中取得最终的胜出。
而反侵略胜利,则更具有重大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反侵略胜利对国家、人民和国际社会的意义和影响。
一、为国家带来和平与安全反侵略胜利意味着国家成功地抵御了外来侵略势力的入侵,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在这种背景下,反侵略胜利为国家带来了长期的和平与安全,使人民能够在和谐稳定的环境中发展生产力,提升民生福祉。
二、强化国家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反侵略胜利加强了国家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胜利证明了该国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和战略智慧,并显示了国家坚定维护国家利益和领土完整的决心。
这种国际形象将进一步增强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话语权和议程推动力,有利于该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三、振奋民族精神和自豪感反侵略胜利对民族精神和自豪感起到了重要的激励作用。
国家遭受侵略是民族沉痛的伤痛,而胜利的来临则让全体国民感到自豪和振奋。
这种胜利将激发民族自信心和团结力量,促使整个国家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四、启示他国抵御侵略的勇气和信心反侵略胜利不仅对本国有着深远影响,也对其他国家产生了启示作用。
胜利的经验和成功的策略将成为其他国家抵御侵略的参考和借鉴,激励他们追求独立、捍卫国家利益的勇气和信心。
五、推动国际秩序和公正反侵略胜利对于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公正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通过自卫反击,国家维护了自身的合法权益,维护了国际法和国际秩序的尊严和权威。
这将有效遏制侵略行为,促进国际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六、加强国家与人民的凝聚力反侵略胜利对于加强国家与人民的凝聚力起着重要作用。
胜利不仅是国家的胜利,更是每个个体的胜利。
人民在战争中的付出和努力,为胜利的到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种胜利将增强人民对政府和国家的信心和认同,进一步巩固国家和人民的关系。
综上所述,反侵略胜利的意义不仅体现在国家安全和发展上,还表现在国际地位提升、民族振奋、他国启示、国际秩序推动以及国家凝聚力加强等方面。
反侵略胜利是国家和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也是历史纪录中的重要里程碑,应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和纪念。
近代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
关键词: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意义
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与中国人民反侵略,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史。
近代中国的反侵略战争,主要包括以下五次:1840—1842年反对英国侵略的斗争;1856—1860年反对英法联军侵略的斗争;1883—1885年反对法国侵略的斗争;1894—1895年反对日本对中国侵略的斗争;1900年反对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战争。
其间,包括无数次下层民众的自发反抗,爱国官兵的英勇抵抗。
由于清政府腐败软弱,虽然这些斗争最后都以签定不平等条约和割地赔款而告终,但仍具有巨大的历史意义:
第一,通过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教育了中国人民,促进了中国人民的奋起直追,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意识。
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灾难,但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作为补偿的,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以及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的思考、探索和奋起直追。
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痛定思痛,注意了解国际形势,研究外国史地,总结失败教训,寻找救国的道路和御敌的方法,于是有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和早期维新思想的出现。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他组织人翻译西方书刊,并编成《四洲志》一书。
魏源又在此基础上编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以期富国强兵,抵御外国侵略,开创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新风。
19世纪70年代以后,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等人不仅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而且还提出要学习西方的政治、经济制度,强烈反对外国侵略,希望中国能早日独立富强,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出反对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这些具有重要的思想启蒙的意义。
到甲午战争以后,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帝国主义的瓜分狂潮和民族危机的剌激,全民族开始有了普遍的民族意识的觉醒,救亡图存的思想日益高涨。
梁启超指出:“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二百兆以后始也。
”严复在其《救亡决论》中喊出了“救亡”口号,在其《天演论》中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指出,中国如果不自强就有可能亡国灭种、失去民族生存权利。
这对中国人来说是一副药力猛烈的清醒济,也是一个振聋发聩的警世钟。
正是这种亡国灭种的危机感,增强了中华民族整体民族利益休戚与共的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成为中华民族自立自强并永远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所在。
第二,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华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和把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图谋。
帝国主义列强一次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绝不仅仅是为了通商,而是为了掠夺和扩大殖民地,为了他们自身的殖民扩张利益。
每一次战争,都伴随着更大的贪婪目的和更多的利益要求。
但每一次侵略都遇到了中国人民的反抗,使他们的狂妄野心无法得逞。
正是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绕的爱国主义斗争精神,也给外国侵略者以沉重打击和深刻教训,使他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中国是一个很难征服的国家。
他们虽然可以强迫清政府签定一次又一次不平等条约,但是却始终无法把中国变成他们的完全的殖民地。
尤其是甲午战争以后,在瓜分危机的严重关头,中国各阶层人民救亡图存的努力探索和奋起抗争,使侵略者看到了中国人民中所隐含的不甘屈服的伟大力量,不得不放弃了瓜分中国的政策。
所以,正是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遏制了帝国主义列强的狂妄野心,是近代中国虽然历经劫难而终未灭亡的真正原因。
(李英铨执笔)
参考文献:
吴雁南主编:《中国近代史纲》,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年。
徐泰来主编的《中国近代史记》上册,湖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
敦廷以:《近代中国史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5月。
中国近代史编写组编:《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198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