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第一课第二框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4
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第二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一.目标设定1.背诵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历史前提、理论基石、创立标志。
2.了解社会主义实践历史。
二.自主学习(5分钟)1.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1)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思想来源:(2)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2.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1)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2)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标志:3.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1)1917年俄国爆发了_____________,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
(2)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是:①②③三.讨论学习与成果展示(30分钟)1.为什么空想社会主义是空想?(2分钟)2.十月革命有什么意义?(2分钟)3.小组合作翻译:(16—20分钟)历史无过,今人何辜生产关系为生产,生产能力是本根。
原始奴隶封资社,猿奴农工各人生。
原始社会最低级,共占共产又平分。
氏族成员来管事,身无特权不压人。
随着土地被私分,私有制度始成真。
主人富有占资料,奴隶有主无人身。
两大阶级初对立,矛盾难解又难分。
要说国家何处来,军队法庭监狱成。
金属城市造文字,迈入文明时代门。
大周分封入封建,君主专制等级森。
可怜土地是命根,地主收租到黄昏。
封建末期资本聚,生产过剩留病根。
生产已经社会化,生产资料归私人。
剩余价值被夺取,工人何处度余生?社会主义曾空想,一纸宣言终诞生。
剩余价值揭人事,唯物史观断乾坤。
劝君惜取少年时,莫待白发赋来生。
千年万载妒星辰。
四.典题训练(2分钟)1.19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把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
奠定这一飞跃的理论基石是( )①阶级斗争理论②劳动价值论③唯物史观④剩余价值学说A.①②B.②④C.③④D.②③2.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关系,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②消灭了私有制③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④个人消费品实行按需分配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3.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将在短期内自行消亡。
1.19世纪,有位法国富商及门徒创办《法伦斯泰尔志》《法郎吉》报,并在美国建立40个“法郎吉”组织,在这个组织里人人平等,共同劳动,共同享受劳动成果,接受免费教育。
他们的思想特点是()A.空想B.自由C.博爱D.平等解析:选A“法郎吉”组织里人人平等,共同劳动,共同享受劳动成果,接受免费教育,反映了“法郎吉”组织具有空想性,A项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自由的信息,而是强调其思想具有空想的特点,B项错误。
博爱是指广泛地关爱所有人,与材料强调其思想具有空想的特点不符,C项错误。
材料中的平等是指社会主体在社会关系、社会生活中处于同等的地位,但与材料强调其思想具有空想的特点不符,D项错误。
2.以19世纪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合理性主要体现在()A.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的罪恶B.认为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C.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D.认为无产阶级是埋葬资本主义的革命力量解析:选A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合理性主要体现在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的罪恶,A 项正确;B、C、D项观点不符合题意,排除。
3.德国无产阶级革命家罗莎·卢森堡说:“由于雇佣工人他们在资产阶级社会中有共同的社会条件、生存条件而团结起来,摸索摆脱他们处境的出路,一部分人则寻找一条通向社会主义乐土的坚实桥梁。
但到了马克思才用……这个特别的历史任务把他们联合起来,使他们上升为阶级。
”材料所指的“特别的历史任务”是()A.通过议会斗争颠覆资产阶级政权B.通过国际联合破坏资本主义经济C.通过暴力革命建立无产阶级政权D.通过行业改造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解析:选C从材料信息看,罗莎·卢森堡认为,到了马克思时代,才把工人们团结起来以实现“特别的历史任务”。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特别的历史任务”指的是通过暴力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选C项。
4.“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压迫者和被压迫者,始终处于相互对立的地位,进行不断的、有时隐蔽有时公开的斗争,而每一次斗争的结局是整个社会受到革命改造或者斗争的各阶级同归于尽。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清单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第一框题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1)区别:①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以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是人们改造自然的物质力量。
生产力包括劳动对象、生产资料和劳动者等三个基本因素。
劳动者在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
②生产关系包括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关系、生产资料归谁所有、产品如何分配三方面内容。
(2)联系: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二、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1.原始社会★(1)原始社会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
原始社会经历了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原始社会的生产力发展状况:绝大部分时间处于旧石器时代,人们主要靠采集天然食物为生。
距今约一万年前,人类进入了新石器时代,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人们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生产者★★★(2)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使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3)原始社会的氏族制度①原始社会生活基本单位:氏族--部落--部落联盟②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
氏族的管理方式: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
氏族议事会是氏族全体成年人行使平等表决权的民主集会。
氏族长和军事首领是由氏族议事会选举产生的。
氏族的发展:原始社会末期,一些近亲的氏族构成部落,有的部落联合起来组成部落联盟。
(4)原始社会的解体:原因: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新教材部编版必修1:1.1.2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教案高中政治生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修1)2019部编版《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第一框: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教学设计新教材部编版必修1:课时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知识梳理讲义试卷课时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一、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1.过渡时期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是指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具有新旧社会交替时期的特征。
(1)时间段: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2)总路线和总任务: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这一内容概括说来,就是“一化三改”。
(3)历史必然性一是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
二是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
三是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
四是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
是指二战后,以苏联为首的,横跨欧亚大陆的,由十几个社会主义国家组成的阵营。
2.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其基本要素是实行公有制、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1.历史课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是崭新的历史课题。
2.党的八大因素、多层次、多侧面的巨大系统。
想一想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后社会主要矛盾有什么变化呢?提示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3.艰辛探索的重大意义(1)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信用卡、支票和外汇导学案
班级姓名使用时间2015.9
信用卡、支票和外汇导学案参考答案
本页为每位老师打印一份、但不印刷! 2015.9.3
课堂合作探究活动答案:
①汇率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是一个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
②汇率是一把双刃剑,对一国影响有利有弊。
人民币升值意味着人们手中的钱更值钱了,但一定程度上会抑制出口,增加就业压力。
③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课堂训练答案:
1、D本题考查信用卡的功能。
企业主用信用卡透支,相当于向银
行贷款,体现了信用卡的融资功能,②符合题意。
用信用卡购买布料,体现信用卡的支付功能,④符合题意。
材料没有涉及消费(本题所有的消费应为百姓的生活消费)及储蓄,①③不符合题意。
2、答案:D
3、答案:B
4、B【解析】本题考查汇率变动的影响。
美国货币宽松政策将导致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不利于我国产品出口美国,外汇收入减少,
④错误,故选B项。
5、答案D。
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提纲(1-2单元)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第一框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知识点一:原始社会(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状况2.原始社会的解体(私有制与阶级的产生)知识点二:奴隶社会(人类社会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状况2.社会主要矛盾: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之间的矛盾。
3.国家的本质: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4.迈入文明时代: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这是历史的进步。
5.判断一种社会形态代替另一种社会形态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的标准:生产关系能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知识点三:封建社会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状况注: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收取地租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
2.社会主要矛盾: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
3.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君主专制、等级森严。
知识点四:资本主义社会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状况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的两个基本条件:(1)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2)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须的大量货币当作资本。
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基本特征:生产过剩(这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2)主要表现: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银行破产,大批工人事业,生产迅速下降,信息关系被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
(3)经济危机的原因:①直接原因: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②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第二框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巴黎公社的意义。
2.掌握并识记十月革命取得的成果及历史意义。
3.识记并理解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
4.明确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发展,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课前学习一、旧知复习1.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___________________2.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的重要意义: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____________,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_________________的伟大飞跃。
3.科学社会主义诞生标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①分析了资本主义__________________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______________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②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
③阐述了未来_________________的理想目标。
二、新知预习(一)十月革命的胜利1.十月革命的爆发:1917年,______爆发了__________,推翻了________________的统治,建立了____________________,确立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产关系。
2.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劳动者共同占有___________________;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______________的关系;个人消费品实行_____________ 。
3.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_______________国家,将马克思主义关于__________________的理论变为现实,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______________的历史性飞跃,开启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