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存在问题的研究
- 格式:docx
- 大小:29.84 KB
- 文档页数:7
中药GAP、化学成分、质量控制及整体药理的主要研究进展、热点、存在的问题与展望摘要:对中药形成中药现代化的提出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医药事业蓬勃发展,人们对中药产品的需求也快速增长。
另外,在中国进WTO以后,中药国际化日渐突出实施中药现代化是现实的需要,更是中药发展的一次难得机遇。
实施中药现代化必须处理好传承与发展的关系,创造性的发展中医药。
关键词:中药问题潜力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社会基础,同时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确切的临床疗效和完整的理论体系,为中华民族的健康与繁衍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由于中医药自身的特点,使其发展在近代发展遇到了瓶颈。
在这种背景下,中药现代化势在必行,中药现代化的提出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医药事业蓬勃发展,人们对中药产品的需求也快速增长。
另外,在中国进入WTO 以后,中药国际化日渐突出实施中药现代化是现实的需要,更是中药发展的一次难得机遇。
实施中药现代化必须处理好传承与发展的关系,既在传承中医药文化的同时,学习吸收大胆借鉴一切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创造性的发展中医药。
一.中药存在的问题与发展瓶颈在理论上,首先,中医药理论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中药功效的表述具有整体性、哲理性和指导性,很难用现代药理术语作出一对一的确切解释,而只能给予阐释式的近似的解析。
这样要把中药的药理作用判断为与其功效有关或无关则需十分谨慎。
其次,中药功效的记载一般是用古文简练概括而成。
加之中医药理论与中国古代哲学著作《易经》有密切的关系。
素有“医易不分家”之称,在这种情况下总结出的中药功效虽然简练、便于书写、流传和记忆,但却不利于准确理解中药功效的涵义。
这给理解中药功效条文的含义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
在技术上,首先,中医治疗疾病有时采用单味中药单方,但大多数都是由许多单味药根据配伍原则组合而成的复方,其成分复杂,弄清楚其中的各种成分工作很大。
更进一步,即使弄清复方组成成分还要在中医理论下研究其药理作用,因为各成分间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共同发挥作用,这又加大了研究的工作量。
中成药说明书存在问题之我见摘要】中成药说明书是安全合理、科学有效用药最主要的指导依据,然我国中成药说明书存在问题较多,如成分项标示不全面、药理毒理作用普遍未标示、功能主治表述上概念混淆、用法用量项标示内容存在安全隐患、对不良反应轻描淡写、规格项标示不科学、注意事项条理不清等。
完善说明书内容,将不仅方便患者合理用药,且有利于中成药的推广使用、更好地发展中医药事业。
【关键词】中成药说明书存在的问题【中图分类号】R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2-0386-02按照国际惯例,药品说明书是所有国家医师、患者使用药品唯一具有法律依据的临床用药资料。
世界各国将药品说明书置于法规的管理下,并在医疗事故的处理中将其作为裁判的依据。
然我国中成药说明书的书写情况却令人堪忧。
有学者报道[1,2]部分中成药存在无说明书情况,即使有说明书,其说明书也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如成分项标示不全面、药理毒理作用普遍未标示、功能主治表述上概念混淆、用法用量项标示内容存在安全隐患、对不良反应轻描淡写、规格项标示不科学等。
这给临床用药带来了极大不便,同时也带来了不安全因素,更制约了中成药的进一步推广使用。
现将存在的问题讨论如下,以期同道商榷。
1.成分标示不全面药品说明书必须将处方主要药味(有效部位或有效成分)列入[1]。
药品生产企业出于对处方保密的原因,往往没有完整列出处方组成,这样,医生和药师就无法知道处方的真实成分是否和其他药物存在配伍禁忌,给中成药的使用带来了不安全隐患。
使其他国家对中成药难以认可,阻碍了中成药走向国际市场。
2.药理毒理项2.1 药理作用缺失、部分夸大其词或过于简单。
药理作用是说明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作重点介绍。
有学者在对287张说明书的调查[3]发现,未标明此项作用的占79.09%,说明大部分的中成药说明书中缺失此项内容。
中成药成分复杂,有效成分较多,明确阐述药理作用存在一定难度,但一些简单组方,主要药理作用明确的药物也存在缺失药理作用的现象,例如:第一个研究出来的中药注射剂,柴胡注射液,已经使用多年,其主要成分柴胡挥发油的解热、抗炎、镇静、保肝作用已取得明确的研究成果[3],但其说明书中药理作用项下未标示。
中成药新药的研究方法1. 中成药新药的研究方法包括了临床前研究和临床研究两个阶段。
2. 在临床前研究阶段,可以采用分离纯化中药有效成分、药效成分的筛选和鉴定、体内外药效学实验等方法,以确定中药新药的活性成分和药效机制。
3. 还可以运用现代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等技术手段,揭示中药在分子水平上的作用机制和靶点,为中成药新药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4. 在临床研究阶段,可以采用临床观察、随机对照试验、队列研究等方法,评价中成药新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临床应用价值。
5. 还可以利用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药物代谢研究等方法,揭示中成药新药在体内的代谢、药效学特性和作用机制。
6. 对于慢性病的中成药新药研究,还可以采用长期随访、队列研究等方法,评价其长期疗效和安全性。
7. 对于急性病症的中成药新药研究,可以利用加速药代动力学试验、药效学实验等方法,快速评价其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8. 在中成药新药研究中,还可以采用系统药理学研究、分子影像学研究等方法,揭示中药的多靶点、多途径作用机制。
9. 还可以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如基因编辑技术、表观遗传学研究等,改良中药活性成分,并进行药效学验证。
10. 对于疾病模型的中成药新药研究,可以采用细胞模型、动物模型等方法,评估其治疗效果和作用机制。
11. 在中成药新药研究中,应重点关注药物的安全性评价,包括急性毒性、慢性毒性、致癌性、致畸性等评价方法。
12. 对于中成药新药的药物质量标准研究,可以采用指纹图谱分析、化学成分分析、质量控制方法学等方法,确保药物的质量稳定性和一致性。
13. 在中成药新药的研究中,还需要考虑到药物的制剂工艺研究,包括中药提取工艺、纯化工艺、制剂工艺等。
14. 在中成药新药的研究中,应充分考虑中华药理学、中医药学基础理论的指导,结合现代药物研究方法,探索中成药新药的研究路径。
15. 对于跨学科研究方法,在中成药新药的研究中还需要考虑到中西医结合的研究方法,结合中医药疗法和西药治疗手段,寻找更有效的新药治疗方案。
我国儿童中成药用药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建议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医疗卫生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而在儿童用药中,中成药是一种常见的用药方式,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当前我国儿童中成药用药现状中成药是中药的一种形式,多种药材配合而成,治疗效果较为明显。
在我国,中成药已经成为常规的用药方式,而在儿童用药中,中成药也是广泛使用的药物。
目前,我国儿童中成药用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常见感冒、咳嗽、发热等症状的中成药,如感冒清热颗粒、小儿止咳糖浆、小儿退热口服液等。
2.小儿消化系统疾病的中成药,如小儿胃痉挛颗粒、小儿腹泻口服液、小儿肠胃康口服液等。
3.小儿神经系统疾病的中成药,如小儿惊风口服液、小儿夜惊口服液等。
存在的问题尽管儿童中成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疾病症状,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药效不明确由于儿童的生理特点和病情不同,导致中成药的疗效难以确定。
有些中成药可能对某些病症起不到明显的治疗作用,而且副作用也可能较大。
2.药品质量无法保证由于中成药是由多种中药材混合而成,且制作过程比较复杂,因此药品质量很难保证。
一些不良厂家可能会将不合格的药材或劣质药材混入产品中,从而导致药品质量不稳定。
3.剂量难以控制中成药的剂量难以控制,很容易出现过量或不足的情况。
在儿童用药中,如果剂量不当,可能会对孩子的身体产生不良影响,甚至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解决建议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解决建议:1.加强药品审批和质量监管。
加强对中成药的审批和质量监管,确保中成药的药效和安全性。
2.规范中成药剂量和用药方法。
对于儿童中成药的剂量和用药方法,应该制定明确的规定,并严格执行。
3.提高中成药生产和销售企业的质量意识。
加强对中成药生产和销售企业的监管力度,提高其质量意识和责任心,保证中成药的质量和安全性。
总之,儿童中成药的用药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只有在加强监管的同时,规范儿童中成药的使用,才能确保孩子们的健康和安全。
中成药的现代研究中成药是指由中药材为主要原料,按照一定的配方和工艺制成的药品。
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成药在我国历史悠久,疗效显著,备受人们的青睐。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医学研究的深入,中成药的现代研究也逐渐受到重视。
本文将就中成药的现代研究进行探讨。
一、中成药的现代研究意义中成药作为传统中医药的重要形式,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小、疗效持久等优点,深受患者的欢迎。
而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中成药的现代研究也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中成药的现代研究有助于揭示其药理作用机制。
通过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可以深入研究中成药的成分、药效以及对人体的作用机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中成药的现代研究可以促进中医药现代化进程。
传统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可以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优势,提高中医药的临床疗效,推动中医药的现代化发展。
再次,中成药的现代研究有助于推动中医药国际化。
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对中成药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为中医药走向世界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提升中医药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综上所述,中成药的现代研究对于促进中医药的发展、提高疗效、推动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成药的现代研究方法中成药的现代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药理学研究、化学成分分析、药效评价、临床研究等多个方面。
首先,药理学研究是中成药现代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体外和体内实验,研究中成药对机体的作用机制、药效以及毒副作用等,揭示其在治疗疾病中的作用途径。
其次,化学成分分析是中成药现代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现代分析技术,对中成药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和定量分析,为深入研究中成药的药效提供基础。
再次,药效评价是中成药现代研究的重要环节之一。
通过建立合适的评价体系和方法,对中成药的药效进行客观评价,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临床研究也是中成药现代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开展临床试验,观察中成药在临床应用中的疗效和安全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基层卫生院门诊西医使用中成药常见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摘要:目的:对基层卫生院门诊西医使用中成药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
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3月我院门诊西医医师开具的中成药用药处方760张,对处方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总结避免出现用药问题的改进对策。
结果:经过统计分析后发现,在760张处方中,存在不合理用药的处方有71张,占全部处方的9.34%,其中用药不适宜的有46张(64.79%),超常用药的有25张(35.21%)。
结果:在基层卫生院中存在着一定的中成药不合理用药的现象,因此必须加强对基层卫生院医务人员的培训教育力度,使其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的到提高,保障基层卫生院的用药合理性。
关键词:基层卫生院;不合理用药;中成药引言中成药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中草药为材料加工、配制而成的一类药物,其相较于传统的中医方剂具有使用方便,便于贮存等优势,但在用药的灵活性有所降低。
由于中成药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因此在该类药物的使用上也应当以中医理论为指导。
随着目前中成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不少的西医医师也会向患者开具中成药的处方。
但由于其在中医理论上存在的不足,导致临床上中成药的应用经常会发生一些问题。
为了对基层卫生院门诊西医使用中成药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进行了本次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3月我院门诊西医医师开具的中成药用药处方760张作为研究对象,对处方进行回顾性分析。
统计所选取的760张处方中的不合理用药问题数量,并对造成不合理用药的原因进分析,并总结出避免出现不合理用药的对策。
不合理用药的判断标准按照《处方管理办法》的相关标准进行,包括(1)用药不适宜:用法用量不适宜、重复用药、配伍禁忌、禁忌症用药;(2)超常用药:无适用症用药、超说明书用药、同时使用2种以上药理作用相同的中成药。
2.结果通过对基层卫生院的用药处方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760张处方中,不合理用药的处方有71张,不合理用药率为9.34%。
中成药调研总结报告中成药调研总结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近年来,中成药市场规模不断增大,中成药在治疗常见病、多发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当前中成药的市场现状、产品特点以及消费者购买需求,为中成药企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消费者的购买偏好、用药习惯等信息;通过实地访谈了解从业人员对中成药的看法和对市场的预测。
三、调研结果分析1. 市场现状:目前,中成药市场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消费者需求旺盛。
尤其是在治疗感冒、咳嗽、消化不良等常见病方面,中成药得到了广泛应用。
2. 产品特点:中成药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相对较小、易于贮藏和使用等特点,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例如,柴胡加黄芩颗粒在治疗肝胆湿热中等疾病方面具有显著疗效。
3. 消费者需求:调研结果显示,消费者在购买中成药时更加注重安全、实用和便捷。
他们对药品的质量和药效有较高的要求,同时也关注成本问题。
对于新产品,消费者普遍希望能够有明确的标示和使用指导。
4. 从业人员看法:调研中,从业人员普遍认为中成药市场前景广阔,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他们认为,中成药企业需加强研发和创新,提高产品品质和效果,同时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四、调研结论1. 中成药市场需求旺盛,未来市场潜力巨大。
中成药企业应抓住这个机遇,开发出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
2. 中成药企业需要加强研发和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疗效。
通过科学研究和合理配方,提高中成药的临床疗效,增加消费者的认可度和信任度。
3. 中成药企业应加强产品宣传和市场推广,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可以通过广告宣传、加大网络推广等方式,让更多消费者了解和购买中成药。
4. 中成药企业应注重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加强质量控制,建立起完善的生产和销售管理体系。
五、调研建议1. 中成药企业应加强研发力量,注重对中成药的临床疗效研究和安全性评估。
通过科技创新推动中成药的发展。
我国儿童中成药用药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建议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我国儿童中成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然而,这种趋势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例如:
1. 用药缺乏科学性。
很多家长和医生对儿童中成药的应用缺乏
认识,导致用药不规范、不科学,可能会产生不良反应。
2. 药品质量不一。
由于监管不严、市场混乱等原因,儿童中成
药市场上存在一些假冒伪劣产品,甚至有的产品含有有害物质。
3. 缺乏儿童专用药品。
很多儿童中成药是从成人药品改良而来,药品剂量和配方并不适合儿童,需要加强儿童专用药品的研发和生产。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加强儿童用药知识普及。
医生和家长应该了解儿童用药的规
范和科学性,尤其是对于儿童中成药的应用,需要掌握用药的适应症、禁忌症、用药剂量等知识。
2. 加强药品质量监管。
加大对儿童中成药的监管力度,加强对
药品生产企业的质量监督,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3. 推广儿童专用药品。
政府应该加大对儿童专用药品的研发和
生产支持力度,鼓励企业投入更多的资金和人力,加快儿童专用药品的推广和应用。
总之,儿童中成药的应用需要科学规范,需要加强监管和研发,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儿童健康。
- 1 -。
中成药临床应用的现状及问题在当今医疗体系中,中成药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作为一名从事中药研究的专家,我深知中成药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和不足。
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阐述中成药临床应用的现状及问题。
一、中成药的定义及分类中成药,顾名思义,是由中药制成的一种药物形式。
它包括丸、散、片、膏、丹等剂型,具有疗效确切、使用方便、毒副作用相对较小等特点。
根据功能主治,中成药可分为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眼科、耳鼻喉科等多个科室的药物。
中成药还可根据病因病机进行分类,如清热解毒类、活血化瘀类、补虚养颜类等。
二、中成药临床应用的现状1. 广泛应用于各科疾病治疗在临床实践中,中成药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疾病。
无论是常见病、多发病,还是疑难杂症,中成药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对于一些慢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风湿病等,中成药可以起到辅助治疗和改善症状的作用。
2. 临床疗效显著3. 毒副作用相对较小相较于西药,中成药的毒副作用相对较小,更适合长期服用。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中成药没有副作用,而是在合理使用的前提下,副作用的发生率较低。
在临床应用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选用中成药,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4. 中医特色鲜明中成药的应用充分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原则。
在选用中成药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体质、病因、病机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从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这种注重个体差异的治疗方法,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三、中成药临床应用的问题1. 品种繁多,选用难度大目前,我国中成药品种繁多,达到数千种。
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医生和患者带来了选择的难题。
由于对中成药的了解不够深入,医生在选用时可能存在盲目性,导致治疗效果不佳。
2. 质量参差不齐由于中成药的生产企业较多,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部分企业为了追求利润,忽视了药品质量,甚至出现假冒伪劣产品。
这些不合格的药品流入市场,严重影响了中成药的声誉。
3. 临床研究不足相较于西药,中成药的临床研究相对不足。
中成药的现代研究中成药,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医药文化。
其独特的药理作用和治疗原理引起了国际医学界的广泛关注。
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背景下,中成药的研究逐渐向规范化、系统化和国际化迈进。
本文将探讨中成药的现代研究进展,包括其理论基础、研发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中成药的基本概念与分类中成药是指依据中医经典理论,通过现代制药技术研制而成的药物。
它们一般有固定的处方,由多种药材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而成,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
目前,中成药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如按剂型、按功效、按适应症等。
按剂型分类颗粒剂:便于携带和服用,溶解快,适合儿童及老年人。
片剂:容易计量,不易潮解,适用于长期服用。
胶囊剂:对药味有掩盖作用,提高了患者的接受度。
液体剂:包括汤剂和口服液,利于吸收。
按疗效分类解表药:主要用于感冒、发热等疾病。
健脾药:常用于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
清热解毒药:适用于各种炎症性疾病。
安神药:针对失眠、焦虑等问题。
中成药的传统理论与现代研究结合中成药的现代研究离不开其传统理论基础,以《黄帝内经》、《伤寒论》为代表的中医学说,是中成药研发的重要指导思想。
现代研究则主要强调通过实验验证理论,明确中成药的作用机制与临床疗效。
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必要性虽然中成药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缺乏足够的科学实证支持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现代医学研究注重循证医学,通过随机对照试验(RCT)、meta分析等手段,为中成药提供可信赖的数据支持,从而更好地实现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的融合。
中成药作用机制研究近年来,关于中成药作用机制的研究日益增多。
例如,用于治疗肿瘤相关症状的中成药,其活性成分可以通过多靶点作用影响细胞信号通路,达到减轻疼痛、提高生活质量等效果。
这类研究通过代谢组学、分子生物学技术,揭示了中成药内在机理,提高了其科技价值。
中成药研发的新进展随着分析技术的发展,中成药研发也越来越注重合理性与科学性。
中成药不良反应报告中不合理用药情况分析发表时间:2018-11-29T14:46:31.257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8期作者:王作平[导读] 目的:研究中成药不良反应报告中的不合理用药情况,供临床借鉴。
湖南省张家界市中医医院 427000 【摘要】目的:研究中成药不良反应报告中的不合理用药情况,供临床借鉴。
方法:2017年1月-12月本院门诊开具的中药处方共1000张,分析不良反应的类型、发生原因、累及器官和严重程度等。
结果:38例不良反应发生者中,过敏样反应和皮肤黏膜损害最为常见,而肾损害则比较少见。
不良反应累及的器官包括皮肤和附件、胃肠道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当中尤以皮肤和附件不良反应最为常见,其次是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
中度不良反应患者占据多数,其发生率为84.21%。
因剂量使用不恰当所致的不良反应最多,有16例,其次是个体差异、剂型不恰当以及联合用药不恰当等。
结论:对中成药进行使用时,应严格遵循中医辨证治疗的原则,并以《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为参考,按照药物说明书中的注意事项和用法用量等,正确指导患者用药。
【关键词】不良反应;心血管系统;中成药;不合理用药现阶段,中成药在我国临床上有着比较广泛的应用,是一种利用多种炮制手段进行加工而成的中药制剂[1]。
尽管中成药的使用能够取得比较显著的疗效,但在近几年当中,因使用中成药而引发的不良反应报道也是越来越多。
为此,笔者将着重分析中成药不良反应报告中的不合理用药情况,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7年1月-12月本院门诊医师开具的中药处方共1000张,当中有38例患者在用药后发生不良反应,占总比例的3.8%,包含男性20例,女性18例;年龄在19-80岁之间,平均(48.25±6.74)岁。
1.2 方法综合分析本组38例患者不良反应的类型、严重程度、原因以及累及的器官等,并做好相应的数据统计工作。
处方中中成药不合理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摘要】目的探讨医院药房内中成药的不合理处方情况以及药房管理的有效改进措施。
方法随机抽取本院药房 2016年1月~2018年 6月药房管理前后中成药处方各1000份进行对比研究,加强医院药房的针对性管理,比较管理前后的不合理处方发生情况。
结果:加强药房管理后中成药处方的用药不适宜、超常处方以及不规范处方发生率均较管理前显著降低(P<0.05);药房管理后各项中成药处方计分均较管理之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医院药房中存在中成药不合理处方情况,通过进行针对性的药房管理有助于降低中成药不合理处方发生率,有助于提高中成药应用的安全性和规范性。
【关键词】医院药房;不合理处方;中成药;药房管理中成药是临床中治疗各类疾病的主要方式,中成药是指以中草药作为原材料经过特殊工艺制成的中药制品。
主要剂型有散、丸、丹和膏等。
中成药在各类疾病治疗中具备起效快、给药方便以及不良反应率较低等优势。
在临床治疗中处方属于重要的临床医医疗文书,处方质量水平将关系着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安全性,同时也是解决各类医患纠纷的重要凭证和依据。
药房是医院内的独立部门承担着对中成药处方进行审核的职责[1]。
本次研究将着重分析医院药房当中中成药不合理处方的具体情况以及有效的药房管理改进措施。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随机抽取本院药房 2016 年 1 月~2016 年 12 月中成药处方 1000 份作为此次的观察样本,科室涉及内科、外科、骨科、儿科以及妇科等。
设计患者 1000 例,包括男性 562 例,女性 438 例,患者年龄 4~87 岁,平均年龄(52.2±0.3)岁。
本院至 2017 年 1 月开始加强药房管理,选择 2017 年 1 月~2018 年 6 月期间的各类中成药处方 1000 份实施对比分析,涉及男性患者 533 例,女性患者 467 例,年龄3~91 岁,平均(52.4±0.6)岁。
对中成药质量标准研究现状的思考与建议中成药的质量标准的研究一直是国家和行业的热点话题,历来备受关注。
本文就当前国内中成药质量标准研究的现状、科学性、方法和存在问题,以及个人的观点和建议,抛砖引玉,以期能对中成药质量标准升级提供有力的支持。
一、中成药质量标准研究现状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大量关于中成药质量标准的法规,但实施效果还不尽如人意。
历届政府都在重视中成药质量标准研究,但因为技术上的限制,导致中成药质量标准研究受到极大的限制和障碍。
当前中成药质量标准研究中还存在着一些严重的问题,如试验标准的粗糙化,科学性和准确性的缺失,科学的分析和定量的评价方法的缺乏,质量标准的评价不够及时和准确,等等,都加重了对中成药质量标准研究的困难。
二、中成药质量标准研究的科学性要提高中成药质量标准研究的科学性,就需要采取一系列科学的措施,如实施应用研究,结合实践中的实际经验,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明确质量标准的目标,科学研究中成药的组成,检测中成药的形态和特性,设定科学的检测方法和技术要求,完善对中成药质量标准的管理等等。
另外,还需要为中成药质量标准研究开展基础研究,从分子水平研究药物的特性,改进现有的检测技术,开发新的检测方法,推广检测技术,推动中成药质量标准研究等等,都是促进中成药质量标准研究取得科学研究成果的重要方法。
三、中成药质量标准研究的方法中成药质量标准研究的方法要求在质量标准研究过程中,要注重综合信息化的实施。
首先,要搭建科学的质量标准信息系统,实现系统的科学管理及时的审查,及时的更新;其次,要结合实践问题,重视临床实验,及时开展质量标准的实施调查,不断建立可追溯的质量标准管理体系;最后,要坚持协同研究,加强专家团队的建设,建立相应的评审机制,做好质量标准的审核工作。
四、存在问题尽管我国的中成药质量标准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首先,作为高级制药行业,中成药质量标准要求极高,但实际应用中,还存在着不少技术和经费上的困难。
中成药的现代研究中成药是指以中草药为主要原料,经过一定的加工和制备工艺,制成的具有一定药理作用的药物。
中成药在中国传统医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较小等特点。
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中成药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以期进一步明确其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一、中成药的研究方法中成药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药理学研究、化学成分分析、药效物质筛选等。
药理学研究是中成药研究的基础,通过动物实验和体外实验,探究中成药的药理作用、毒副作用等。
化学成分分析则是通过现代分析技术,对中成药中的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和分析,以确定其主要活性成分。
药效物质筛选则是通过高通量筛选技术,对中成药中的活性成分进行筛选,以寻找新的药效物质。
二、中成药的现代研究进展1. 药理学研究中成药的药理学研究主要包括对其药效作用、毒副作用、药代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
通过动物实验和体外实验,可以探究中成药的作用机制、适应症、用药剂量等。
例如,对于一些常用的中成药如黄连、连翘等,已经通过药理学研究明确了其抗菌、抗炎、抗氧化等作用。
2. 化学成分分析中成药的化学成分分析是研究中成药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现代分析技术如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可以对中成药中的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和分析。
例如,对于一些中成药如川芎、当归等,已经通过化学成分分析明确了其主要活性成分如川芎素、当归内酯等。
3. 药效物质筛选药效物质筛选是中成药研究的新兴领域,通过高通量筛选技术,可以对中成药中的活性成分进行筛选,以寻找新的药效物质。
例如,通过对中成药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筛选,已经发现了一些具有抗肿瘤、抗炎、抗氧化等活性的物质。
三、中成药的现代临床应用中成药的现代临床应用主要包括单味中成药和复方中成药两个方面。
单味中成药是指以单一中草药为主要原料制成的中成药,如黄连片、当归片等。
复方中成药是指以多种中草药为原料制成的中成药,如四季感冒片、复方黄连素等。
这些中成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如感冒、消化不良、高血压等。
中国中成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研究中草药在中国历史悠久,中药治疗方法独特,对疾病的治疗有独特的功效。
而中国中成药在医学实践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中成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希望寻找到一种既有中药疗效又能确保安全的治疗方式。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中国中成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研究现状。
一、有效性的研究中药大多由多种药材组成,药效复杂,研究难度大。
传统的中药研究方法主要是观察病人在中药治疗下的病情变化,并不具备科学性和可再复制性。
因此,对于中成药的疗效评价和研究面临诸多困难。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研究采用现代医学实验方法,如双盲、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来评估中成药的有效性。
中成药临床试验是一种既符合现代科学研究要求,又能兼顾传统中药特点的研究方法。
其研究范围包括药理学、毒理学、临床疗效评价等方面。
例如,2006年,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的研究者利用双盲、随机、对照的方法,研究了补肾益寿汤治疗亚健康状态的疗效。
结果表明,补肾益寿汤能有效改善亚健康者的生理指标和心理状态。
2015年,哈尔滨医科大学的研究者利用双盲、随机、对照的方法,研究五味子颗粒治疗失眠症的疗效。
结果表明,五味子颗粒在治疗失眠方面优于安眠药,完全能够达到临床治疗要求。
这些研究的推出,证明了中成药能够通过科学研究得到有效的临床应用。
但是,目前对于中成药的有效性评价标准缺乏统一,需要进一步研究制定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二、安全性的研究中成药相对于其他药物而言其安全性更好。
但是,中成药中也存在着不安全的药材。
例如,柿子、大黄等药物,其成分会引起中毒症状。
同时,在合理用药前提下,中成药中一些成分的不良反应也需重视。
中成药的安全性研究主要集中在其毒理学研究领域。
中成药对动物的诱发毒性和致癌性检测,可以评估其毒性水平和潜在危害。
毒性实验是中成药安全性评价的重要部分,毒性实验的结果对制定中成药药理学和安全性评价指标十分重要。
中成药存在问题的研究摘要:中成药在临床使用越来越广泛,伴随着中成药产业的发展,暴露了很多问题,本文通过对影响中成药最终疗效的因素进行总结归纳,得出了目前中成药发展的瓶颈。
希望中成药的有关问题得到重视。
关键字:中成药;临床使用:问题Study on the problems of proprietary Chinese medicinesAbstract:With Chinese medicine industry developing, proprietary Chinese medicines were in clinical used more and more widely, which has exposed many problems.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proprietary Chinese medicines, and reached a bottleneck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urrent Chinese patent medicines.Hope Chinese medicinesissues to be taken seriously.Key Word:proprietary Chinese medicines; clinical used; problems近年来,随着回归自然的兴起,人类崇尚天然药物的风气越来越盛。
而中成药因其不良反应小、用途广泛、治疗效果独特而受到人们的追捧。
中成药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在我国历史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在防治疾病、保证人民群众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是随着中成药产业化的进行,越来越多的问题暴露出来,严重影响了我国中成药产业的健康发展。
现在我们对中药材的生产到临床使用过程中影响中成药最终疗效的因素进行多方位的考察。
1中药材生产阶段中药材作为中成药的制作原料,对中成药的品质有着根本影响。
目前我国药材在产地栽培过程中存在众多问题,如对土壤、农药、重金属的要求没有严格的标准。
对生长的气候环境也没有要求。
事实上,不同的气候、不同的土质对植物的生长及其有效成份的含量有着很大的影响。
如薄荷即使栽培在同一块地,阳光充沛的地方,挥发油含量相对高,且油中薄荷脑的含量也高。
曼陀罗在碱性土壤中生长,其生物碱含量较中性及酸性土壤含量高。
薄荷在砂质土壤中生长,挥发油含量较其它土壤高。
药材采收时间对药材内在质量有重大影响,实践证明,许多药材的采收时间不同,所含有效成份的比例也不同。
此外,晴天及雨天所采收的药材,有效成份含量也有所不同,如薄荷若在阴雨连绵的天气,或久雨初晴2-3天内采收,含油量下降至正常量的3/4[1],因此这会导致中成药中的有效成分与毒性成分的含量也会大不相同,不方便医生把握用量[2]。
2中成药炮制阶段中药材在使用前,大多要加工炮制后才入药。
虽然我国中药饮片加工炮制的历史悠久。
但是至今为止我国并没有与之相对应的法律法规,没有统一的中药饮片加工炮制标准。
还有绝大多数基层医院中没有专业的中药饮片炮制加工人才[3],中药材的炮制加工上作基本上是依靠中医师或者中药房的管理人员或者是库房保管人员担任或者兼任的。
而这些人对中药材的加工炮制方法的掌握是不够全面的。
以至于许多不正规炮制加工的中药饮片出现在市场,这样生产的中药饮片根本无法达到去除药材毒性、提高中药疗效的效果,这就导致中药饮片在临床治疗中无法发挥出应有的疗效[4]。
3中药材售卖阶段当前中药饮片及其炮制品的质量下降问题较为广泛,中药饮片的真伪和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临床疗效,进而关系到广大患者的用药安全有效。
由于中药炮制品全国各地存在一定差异,加之中药材品种的混乱,致使中药饮片市场存在着诸多问题。
3.1以假充好由于中药饮片的货源和中药价格等因素,市场上经常发现以眼镜蛇、金环蛇的幼体冒充金钱白花蛇,;以幼蚕作虫体人工染成黄色,冒充冬虫夏草;以生晒参冒充西洋参;以葡萄皮等冒充山萸肉;以其他动物的骨骼去胶后,冒充鹿角霜;以鳖科其他动物的背甲冒充鳖甲等[5]。
3.2品种混淆由于采购人员对中药材的品种、货源不熟悉。
以及历史遗留问题,致使中药市场混乱。
在对中药饮片的随机抽查中,发现品种混淆的有:麦冬与山麦冬、山豆根与北豆根、桑寄生与槲寄生、水线草与白花蛇舌草、欧当归与当归、栀子与水栀子等。
3.3以劣充好全国各地中药饮片炮制过程的不统一。
饮片在性状、颜色、气味和质地的不规范,市场上不符合炮制要求的中药饮片和以劣充好的现象非常严重。
有的中药饮片含非药用部位太多,如款冬花含带长的花梗,金银花带花梗及叶;牡丹皮、制巴戟天、地骨皮等,未完全除去木心;枇杷叶、狗脊的绒毛未除去,而刺激咽喉引起咳嗽,《新修本草》有“凡使枇杷叶需火布拭去毛。
毛射入肺令咳不止”的记载。
由于中药饮片的非药用部分含量过高和中药饮片的炮制不规范,造成实际用量的不足,直接影响临床疗效,有的还引起不良反应。
3.4变异现象有些人认为中成药无有效期,可以长期储存,只要没有发霉、虫蛀、酸败、板结等外观无变化如就可以使用。
其实在贮存过程中,由于受到外界诸多因素如温度、湿度、空气、日光、微生物及害虫的影响,其质量不断发生变化,使用不当会造成不良反应。
如山药、射干、莲子肉、木瓜、海马等部分中药被虫蛀。
虫蛀发霉的中药饮片受到虫体、排泄物的污染,严重影响中药饮片质量。
现在的中成药国家都规定有效期,一定要在效期内使用,以防不良反应[6]。
4中成药使用阶段由于人们对中药认识不足,甚至部分药师对中药的认识也不是很全面,导致中成药在临床应用阶段产生了一些问题。
4.1没有按照中医理论“辨证论治”的原则辨证施治是中医药临床的灵魂,药证不符,轻则与病无益,重则可能出现不良反应。
中成药不过是中药剂型的改变,应用过程中应当同样重视辨证施治。
但在实际应用中有时不像汤剂那样重视辨证施治,特别是在一些综合性医院,存在依据药名套用病名的选药现象[7]。
如1例静脉滴注脉络宁注射液治疗高血压的患者,用药1周后症状不见好转,且出现头痛难忍,改用清开灵注射液后,病情好转[8]。
综观该病属痰热为患,故养阴活血之脉络宁,药不对症,变生头痛。
改用清热化痰之清开灵,病情好转。
4.2不合理的联合应用西药的特点是见效快,但副作用大;中药的特点是对慢性病疗效好,副作用小或无,但见效慢。
若中西药合理配伍能相互协同,扬长避短,提高疗效。
如临床上用丹参注射液与山莨菪碱合用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可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
但联合不当,则可出现相互削弱药物的性能乃至损害人体健康的后果[9]。
复方丹参注射液与喹诺酮类抗菌药如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等配伍,复方丹参注射液与喹诺酮类抗菌药配伍会立即出现浑浊,并有絮状沉淀产生[10];如将两液依次连续静脉滴注时,在输液管的过滤头处会产生浑浊和絮状沉淀。
又如丹参注射液与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配伍,临床上经常有发生过敏反应。
所以中西药联用时一定要慎重,在不了解药物相互作用的情况下不能盲目合用。
近年来中药注射液发生了部分较严重的不良反应事件。
国家对中药注射液的申报加大了考查力度。
由于中药注射液成分复杂,与输液配伍后常常发生外观、pH、不溶性微粒以及含量等方面的变化,产生配伍禁忌。
有的医生不注意,临床上的处方或医嘱常有灯盏花素使用果糖作为溶剂,灯盏花素与果糖配伍后由于PH的急剧下降,可产生乳黄色沉淀,且含量也下降明显(配伍2h后下降67.49%,3h下降至29.46%)[11]。
痰热清注射液与氯化钠注射液配伍。
通过对两者的配伍考察,结果微粒数超过了药典规定[12]。
4.3随意加大中成药的荆量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中成药无毒副作用,不存在剂量大小,可以随意加大剂量,如门诊处方将维C银翘片(内含对乙酰氨基酚)用量加大的现象时有发生。
曾有因服用复方氨酚烷胺片(感康敏片)每次1片,每天2次,服药第5天致急性肝损害的报道[13]。
另如牛黄解毒丸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但过量服用也会导致中毒[14]。
吕桂玲等[15]文献分析中就有超剂量服用伸筋活络丸6例、舒筋活血丸6例、大活络丸9例、小活络丸9例而导致乌头碱中毒的报道。
众多事例应引起医师高度的警惕,其实中成药的剂量要求很严格,剂量过小达不到治疗效果,剂量过大则会引起严重的毒副作用。
4.4忽视中成药的毒副作用其实中成药也有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特别是一些中成药服用时间过长,服用剂量过大,副作用就更明显。
如牛黄解毒丸、羚翘解毒丸、六神丸等。
易引起过敏反应,轻者出现皮肤瘙痒、固定性红斑等。
严重者可出现剥脱性皮炎、上消化道出血和内脏损害。
含有朱砂的中成药如活络丸、冰硼散、安宫牛黄丸、跌打七厘片等。
长期服用可出现慢性汞中毒症状: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蛋白尿、甲状腺肿大等,严重者可出现心、肝、肾及脑中毒。
临床上一些西医医生对中成药的组方不了解,经常将安宫牛黄丸、跌打七厘片、活络丸等中成药给病人长期服用。
也没定期做各项检查(特别是汞离子浓度的检查) [9]。
4.5滥用滋补性中成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养生、保健药品越来越为世人所青睐,而临床部分医师不予辨证,同时由于医药营销中的不正之风助长了不合理用药,导致滥用滋补性中成药现象严重。
参麦颗粒在检查临床用药时就发现存在有不合理用药的情况。
如,儿科给3例诊断为贫血的患儿服用参麦颗粒,该药含有人参,小儿如长期服用,势必引起性早熟,影响正常发育。
因此,儿童必须慎用含人参的滋补类保健品。
诊断为感冒、尿路感染等使用参麦颗粒,也将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伤害,同时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16]。
综合上述问题,为建立健全中成药质量管理体系,应采取如下应对措施对中药进行管理。
1、实行中药材批量收购备案制、流通登记管理制。
中药饮片实行批准文号管理。
实施中药材产地认证制度,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从中药材到饮片配方都能追踪、可识别的监管体系[17]。
2、加强和鼓励中药材GAP生产质量管理,制定中药材统一的种植生产标准[18],使中药材从种植到采收的质量管理得到统一。
3、制定《中药饮片质量标准》,使各地用药统一质量,统一标准,统一疗效。
4、尽快确定常用饮片的最佳炮制加工工艺,制定国家统一的《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制定《中药炮制敷料质量标准》[19],统一炮制敷料。
5、制定《中药贮存养护规范》,规范医疗机构及药品经营单位的中药贮存条件,以保证中药饮片的质量[20]6、对医生使用中药建立合理的检查监督制度。
杜绝无证使用。
7、尽快出台有关中成药使用剂量及中成药毒性作用的有关药典。
参考文献:[1]杨昌霞.中药材及中药饮片管理现状分析与应对[J].中国医药指南,2011,09(19):307-308.[2]刘忠杰,黄金秀.浅析中成药存在的问题及合理使用[J].亚太传统医药,2011,07(3):184-185.[3]楼冠峰.当前中药饮片生产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时珍国医国药,2004,15(11):796-797.[4]郑德忠.基层中药饮片加工炮制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探讨[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2):226.[5]孙生.中药饮片及其炮制品在抽检中存在的问题[J].天津药学,2009,21(3):55-56.[6]周毅.合理使用中成药[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3(20):84.[7]王倩,张艳丛,解丽君,等.我国1990-1999年中药不良反应的文献分析[J].中国药房,2000,5(11):227.[8]刘懿文,王玉民.脉络宁与复方丹参注射液的不良反应与巾医药病证关系[J].中国药学杂志,1997,53(1):19.[9]王珍华,洪莹.我院临床应用中成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海峡药学,2011,23(6):226-227.[10] 陈祥梅.左氧氟沙星与复方丹参注射液的配伍禁忌[J].职业与健康,2005,21(10):1609.[11]林伟萍,丁汀,吴明东,等.注射用灯盏花素与常用输液配伍稳定性考察[J].医学导报,2009,28(2):260-261.[12]王珍华,鲍红荣.痰热清注射液与临床常用输液的配伍[J].中成药,2007,29(11):附4-附5.[13] 哈娜,哈力,胡宝荣.复方氨酚烷胺片致急性肝损害[J].药物不良反应,2005,7(3):218.[14]史宇翔.牛黄解毒丸过量致严重不良反应1例[J].医药导报,2001,20(7):440.[15] 吕桂玲,张一民,宋兴芳,等.653例含乌头碱类药物致不良反应文献分析[J].中国药房,2007,18(3):374.[16]李静.浅谈中成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药房,2007,18(24):1915-1916.[17]张书超,秦晓红,代凤英.中药饮片的质量问题[J].中国医药导报,2008,5(2):85-86.[18]张学良,王霞英.中药饮片及其监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药房,2007,18(12):959.[19]张义虎,郑云霞,牛加水.浅谈中药饮片的质量管理[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5,2(17):75.[20]王婉茹.中药饮片的质量管理[J].实用药物与临床,2005,3(8):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