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房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图
- 格式:ppt
- 大小:1.10 MB
- 文档页数:48
产房、母婴、新生儿室医院感染管理一、产房产房是新生命诞生的场所,它担负着母子生命安全的重任。
在紧张的接生甚至抢救母婴的过程中,为了有效地防止感染,产房必须从多方面考虑,做到布局合理、设备先进、制度严格,以及具有良好素质的医护人员。
1建筑设计与布局。
产房的布局应以便于工作,有利于母婴的安全,符合消毒隔离流程和无菌技术为原则。
(1)产房应与产科病房、母婴室相邻近,有迅速向手术室转移产妇的条件,周围环境应清洁安静,无污染源,形成便于管理的相对独立的区域。
(2)产房应宽敞,光线充足,空气流通,墙壁及天花板无裂隙,不落尘。
地面光滑,物品家具摆放无死角,氧气、负压管道应靠一侧走行,不影响无菌区域。
同时有良好的排水系统,便于清洗和消毒。
(3)根据医院的规模和任务,产房应安装程控门,内分设待产室、隔离待产室、正常分娩室、隔离分娩室、洗手间、办公室、储藏室、杂物室、值班室等。
产房应建立监测中心,具备现代化的监测手段。
产房内设有双走廊,实施清洁与污染分流处理。
(4)产房应明确划分为非限制区、半限制区及限制区。
非限制区应设在最外面,包括更衣室、产妇接收区、污洗室、卫生间、值班室、休息室、杂用室、换鞋及推车入室区,并设有防止感染设备及推车转换设备。
半限制区包括办公室、待产室、洗涤间、敷料准备间、刷手间、器械室。
限制区在内侧,主要包括分娩室、无菌物品放置处。
各区之间必须有门隔开,标志明显。
(5)产房应备有温度及湿度控制设备。
温度保持在24~26℃,湿度以50%~60%为宜,并配备空气净化装置。
刷手间应处于两个分娩室之间,内设洗手池,备有无菌毛刷等。
2.工作人员(1)只有经上级批准的专业医护人员才能进入分娩室,专业医护人员包括专职产科医生、儿科医生、助产士和分配到儿科或产科的实习医生。
经产科医生同意,认为对产妇分娩有帮助者(如直系亲属)可进入分娩室,并应按照医护人员要求着装。
(2)出入产房人员管理:严格参观、实习和陪产制度,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流动,认真执行出入管理要求,这是减少产房感染的重要方面。
产房感染管理一、产房基本要求产房周围环境必须清洁、无污染源,与母婴室和新儿室相邻,相对独立。
每日接生前必须湿式清扫,全部物体表面,如门、窗、桌、椅、产床、新生儿抢救台、无影灯、新生儿磅称,遇污染用含氯消毒剂 (500mg/L) 擦拭。
空气保洁,注意通风,每日紫外线照射消毒二次或者用紫外线循环风消毒机消毒。
每月做一次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表面的环境卫生学监测,毎季度做一次消毒剂的微生物学监测。
二、产房布局要求布局合理,严格划分限制区、半限制区、非限制区,标志明确。
•限制区:正常分娩室、隔离分娩室、无菌物品存放间、刷手间;•半限制区:待产室、隔离待产室、器械室、办公室;•非限制区内设置更衣室、产妇接待区、污物间、洗手间、车辆转换处。
三、产房基本设置要求分娩室最多设两张产床,每张产床使用面积不少于16 平方米;室内配备动态空气消毒装置;墙壁、天花板、地面无裂隙,表面光滑,便于清洁和消毒;四、刷手间要求•水龙头采用非接触开关(脚踏式、肘式、感应式)•手刷、擦手毛巾一人一用一灭菌;•操作前按照外科手消毒方法进行;•刷手间要与分娩室相隔,不要穿越太长走廊。
五、做好标准预防与消毒隔离对患有或者疑似传染病的产妇,应隔离待产、分娩、按隔离技术规程护理和助产,所用使用物品单独固定,严格按照消毒灭菌要求单独处理;• 接产完房间严格终末消毒。
• 产房每周有卫生日,要求达到环境整洁,无污染源,无卫生死角,空气新鲜。
六、医疗废物处理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医疗垃圾管理要求•对患有或者疑是传染病产妇的胎盘按医疗废弃物处置七、温馨提示•非工作人员未经允许不得进入分娩室。
•工作人员进入分娩室要求衣帽整洁,穿专用的工作服及专用鞋,外出需更换。
专用鞋每周刷洗消毒两次,刷洗后用含有效氯300-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 分钟,若专用鞋被分泌物、排泄物、血液污染应及时清洁消毒。
产妇使用的拖鞋每人用后要刷洗消毒。
产房的医院感染管理妇产科李春丽在医院环境中,由于病原微生物相对集中,各种医疗新技术的开展,大量抗生素的应用等,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因素增多,医院感染的发生率逐年增加,特殊是近年来,医院感染爆发事件频频发生,已成为影响病人安全,医疗质量和增加医疗费用的重要原因,造成为了不良的社会影响,也使医院感染管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