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水滴石穿》《守株待兔》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74.50 KB
- 文档页数:13
《守株待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认4个生字,会规范书写9个生字。
3.借助字典或工具书,读准字音,理解文言文中字的不同意思。
4.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中的词、句、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5.读懂课文内容,结合注释、插图和想象理解寓言内容。
6.懂得不要心存侥幸,不要不劳而获,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并尝试运用。
教学重点1.识字、写字。
2.在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3.读懂课文内容,结合注释、插图和想象理解寓言内容。
教学难点:感悟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带来的后果,找到“守株待兔”的生活立足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1、中华文化灿若星河里面不仅有文人雅士留下的诗词文化,还有浓缩着劳动人民智慧的寓言故事。
寓言故事就像一条小溪,流水潺潺,荡涤心灵。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寓言故事,感受它的妙趣。
先来做一个游戏。
2、玩游戏:看图猜故事。
出示四张故事图片,学生抢答。
总结它们都是寓言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引入守株待兔。
二、介绍作者韩非子的资料,一起去认识这位几千年前的朋友。
三、检查预习1、读小古文,两名同学读,检查预习情况。
读准确。
2、再读小古文,出示画好的节奏,师范读,学生再读,读出节奏。
3、师生配乐配合读,去标点读,竖排列读,读出韵味。
4、读好长句子“因释其耒而守株”。
5、认识“耒”,理解它的意思,了解“耒”字的演变历程,加深理解。
四、小组合作学习:1、根据自学要求先自学,结合着注释和插图,借助工具书。
2、自学解决不了的问题,小组内合作完成,一人读古文,一人说意思,读懂小古文。
五、看图猜句子:师呈现图片,生猜测是哪一句。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六、创设情境:这位耕者就这样一边等一边想,他会想些什么呢?学生想象表达。
那他等到了吗?等到了什么?宋国人的嘲笑。
师相机引导,想一想他们会怎样嘲笑这位耕者?当学生说出怎样嘲笑他的,就代表学生明白了这位耕者犯了什么错误。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教案第【1】篇〗目标预设:1、学会本课六个生字,初步掌握归类识字的方法。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研读中明白寓意:不劳动不会有收获,不能靠碰运气过日子。
教学重点、难点:研读课文,明白寓意。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初步解题1、这节课,老师和你们一起再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
2、谁能把题目读一读?能说说课题是什么意思吗?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把生字的音读准了。
2、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1)这些词你会读吗?(窜出来树桩撞死锄头庄稼乐滋滋)指名读,齐读。
(2)如果让你给这六个字分类,你会怎么分?小结:你们一个个都很棒,已经学会了归类识字,这可是识字的一种好办法!3、再次解题:你们都已读了课文,现在你能用一句话解释一下课题是什么意思了吗?4、质疑:根据这个课题,你能提几个问题吗?板书:怎么等?等的结果?三、带着问题,再次读文四、深读课文,明白寓意种田人守呀守,等呀等,结果呢?板书:庄稼全完野兔没来(课件出示句子):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再也没有野兔来过,他的田里已经长满了野草,庄稼全完了。
(一)研读课文,知道不劳动是不会有收获的。
1、田里的庄稼怎么会全完的呢?请你找一找,课文中哪句话告诉了我们原因,把它用横线划下来。
2、学习句子:从此他丢掉了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
(1)自由读读句子,看看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知道什么。
(2)交流预设:a、"丢掉了锄头"可以知道他没有到田里去锄过草,没有到田里去挖过地。
(是呀,锄头可是种田人最重要的劳动工具,现在他连锄头也不要了,又怎么去劳动呢?)b、你是怎么理解"整天在树桩旁等着"这句话的?你们看,早晨,太阳刚从东方升起,他已经坐在树桩旁等了;中午,太阳高照,他没回家休息,还是坐着等;傍晚,太阳已经下山了,他仍旧在等,从早到晚,他一直都在等。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教学设计3篇2024〖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教学设计第【1】篇〗《守株待兔》教案《守株待兔》教案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xx为大家整理的《守株待兔》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守株待兔》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折、冀等5个生字,学写守、株、待等9个生字。
指导写好株、耕两个字,木和耒做偏旁时最后一笔变成点。
2、能读准字音、读好“因释其耒而守株”。
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疏通文意。
懂得不要心存侥幸,不要不劳而获,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教学重点:读好“因释其耒而守株”。
教学难点:能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疏通文意。
懂得不要心存侥幸,不要不劳而获,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教学准备:教师:搜集,制作课件。
学生:预习寓言。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题解题1、同学们,学过寓言故事吗,有什么特点?下面考考你,根据、能不能猜出故事名称?(设计意图:从学生已知寓言故事出发,通过看猜寓言故事名称从而激发学生对寓言故事的兴趣,调动课堂积极性。
)2.出示。
(守株待兔),古人写的寓言故事叫做文言文寓言,守株待兔这个故事咱们都了解过,今天咱们看看古人是怎么讲这个故事的。
(1)生书空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师随机指导“株”“待”的写法。
(2)提问"株"什么意思?守株待兔什么意思?(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这些问题的答案就藏在课文里,请你打开课本,结合注音,借助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请五名学生接读课文,每人一句。
师随机正音。
预设点:折颈而死:“折”,做一做折的动作,提手旁。
“颈”,应读三声。
“冀”字正音。
“冀”与“翼”对比识字。
出示:羽翼、希冀。
寓言两则《水滴石穿》《守株待兔》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1了解《水滴石穿》和《守株待兔》的寓意。
1.2学会通过寓言故事来理解道理。
1.3掌握课文中生字词的意思和用法。
2.能力目标2.1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分析问题的能力。
2.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分享交流的能力。
3.情感目标3.1培养学生勤奋刻苦、坚持不懈的精神。
3.2培养学生面对现实,积极进取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水滴石穿》和《守株待兔》的寓意。
1.2学会通过寓言故事来教育学生。
2.教学难点2.1分析寓言故事中的角色特点。
2.2如何将寓言故事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水滴石穿》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水滴石穿的故事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2.自主阅读师:请同学们自己阅读《水滴石穿》,理解故事内容。
3.交流讨论师:请同学们分享一下自己从故事中学到的道理。
4.生字词教学师: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学习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5.角色扮演师:请同学们分组,分别扮演水滴、石头等角色,进行故事表演。
第二课时:《守株待兔》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守株待兔的故事吗?这个故事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2.自主阅读师:请同学们自己阅读《守株待兔》,理解故事内容。
3.交流讨论师:请同学们分享一下自己从故事中学到的道理。
4.生字词教学师: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学习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5.角色扮演师:请同学们分组,分别扮演农夫、兔子等角色,进行故事表演。
第三课时:比较分析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完了《水滴石穿》和《守株待兔》,这两篇寓言故事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呢?2.自主分析师:请同学们自己分析这两篇寓言故事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3.交流讨论师:请同学们分享一下自己的分析结果。
第四课时:生活实践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完了这两篇寓言故事,那么如何将它们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呢?2.自主思考师:请同学们自己思考一下,如何在生活中运用这两篇寓言故事的道理。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学会8个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读懂语言故事的内容,理解寓意,会用自己的话说说寓言故事包含的道理。
3、能够对文中的种田人、野兔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4、对故事的结果展开发散思维训练。
5、能够对别人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理解故事内容并体会寓意。
教学难点: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感受。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圆卡片、人物(种田人、野兔、树桩)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上节课我们刚刚学了一篇寓言故事《掩耳盗铃》,这个故事教育我们不要做坏事,不要做自己欺骗自己的事。
今天我们还有一篇名为《守株待兔》的寓言故事,大家想知道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吗(利用巧妙的问题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同时这又是的重点)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
(教师板书课题)读故事:二、整体感知1、听读课文:(课件展示课文情景剧及文字)(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清生字的读音。
(2)欣赏课文的画面展示,并初步体会文中人物的做法有何不妥。
2、自读课文:课文内容多么生动有趣呀,同学们想亲自读读课文吗(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要求:(1)读准字音,认准字形,理解字义,把生字圈出来。
(2)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3)在课文中找一找守株待兔中株待的意思和题目的意思。
3、检查自学情况:(1)课文中八个生字宝宝已被老师请了出来,小朋友们想不想和它们交朋友那么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你的新朋友好吗请同学们合上书。
(教师出示制作好的生字卡片,每出示一张指名学生认读、组词并在黑板上默写这个字,卡片交给同桌观察字形,完后订正学生写的字,并比较谁的字写的工整美观(此处两问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从而达到快速准确记住字形。
)(2)理解课题:打开课本①学生汇报株的意思是树桩。
(教师板书,同时让学生观察课本插图树桩的形状,教师在黑板贴上自己制作的树桩)②学生汇报待的意思是等,师问:等什么(在学生齐答兔子时,一边让学生观察课本插图野兔的样子,一边在黑板贴上野兔)③谁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回答守株待兔的意思。
守株待兔教学目标1.认识“折、冀”等5个生字,学写“守、株、待”等9个生字。
2.能读准字音、读好课文并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疏通文意。
懂得不要心存侥幸,不要不劳而获,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教学重点对照注释读懂课文内容,并懂得其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疏通文意。
教学过程一、初读交流,以学定教1.谈话导入,揭题解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下面图片上是什么故事吗?(出示课件猜故事)(2)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寓言故事和我们平时读的不一样,叫做文言文寓言,我们一起来看看古人是怎么讲这个故事的。
(3)板书课题《守株待兔》,随机指导“株”“待”的写法。
理解“株”和题目的意思。
(课件出示:树桩的图片,树被砍去枝干留在地面的部分就是树桩子。
“待”是等待。
)2.检查初读情况(1)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
(2)再读课文,读出停顿。
指导如何朗读文言文。
(语速缓慢,停顿多)(3)学生自.由练读,试着读出停顿。
(4)指名朗读,根据学情引导学生读准停顿民。
重点指导: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5)老师范读,学生感知文言文声断气连的读法。
二、重点品读,随文得法。
1.回顾学法。
引导学生回忆理解文言文的方法:看注释,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看插图。
2.运用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自己说说每一句话的意思,不有明白的地方在同桌间、小组内研讨,解决不了的提出来共同探讨。
(2)小组学习。
(3)全班汇报。
①汇报通过合作学习仍未解决的问题。
预设1:“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因:于是,就。
于是,农民便放下他的农具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
预设2:“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身:自己。
为:被。
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而他自己却被宋国人所嘲笑。
②学生尝试翻译。
③师生对读,师读翻译,生读原文,加深对课文大意的理解。
④齐读,师指导朗读:除了语速慢,适当停顿,还可以把你想要强调的意思重读,这样就更能读出古文的韵味。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教案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理解“守株待兔、窜、乐滋滋”等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体会种田人因为一次意外的收获便抱有的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明白寓言所蕴涵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体会种田人因为一次意外的收获便抱有的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明白寓言所蕴涵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析题意,存疑惑,粗知文本。
师:亲爱的孩子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想听吗师:这个故事呀,就藏在我们的27课,打开课文之前,孩子们一定要听清老师的要求:边读边想,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
行,现在赶快打开读读吧!生:读文师:孩子们读得非常认真,谁来告诉我,我们今天要学的故事叫——(生齐说)真棒,现在请大家把右手拿出来,书空,跟老师来写一写这个“守”字。
上面一个宝盖头,表示的是房子,下面一个寸字。
看着这个小房子,守着这方寸之地,就是“守”。
看,课文里的他守的是--------对了,是树桩,也就是标题里所说的“株”。
( 画:树桩简笔画)师:守株待兔的意思就是:守着树桩等待兔子。
二、齐探疑,知文意,解“为何守”。
师:孩子们记忆力真好,再考考大家,谁在守(生:种田人)种田人守到了什么你们能在文章中找到相关的语句吗( 画:种田人简笔画 )(片段一: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再也没有野兔来过,他的田里已经长满了野草,庄稼全完了。
)请学生来评价生所读,评后再读A师:老师听到你把一天一天读得很慢,感觉真的过去了很多天,现在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觉受一起来读读吧!B师:老师听到你把一天一天读得很快,老师感觉日子过得飞快,现在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觉受一起来读读吧!师:从这句中你明白了什么(板:庄稼全完了)师:庄稼为什么全完了你能从课文中找到答案吗请用“”把句子划出来。
(ppt片段二:从此他丢下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
)师:好,我们现在来交流一下。
《守株待兔》小学语文教案设计《守株待兔》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五课《守株待兔》。
二、课时两课时三、教材分析《守株待兔》是一则寓言故事。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通常以简短的故事传达深刻的道理。
这篇课文通过讲述一个农夫偶然捡到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兔子,于是便放下农活,天天守在树桩旁等待兔子再次出现,最终一无所获的故事。
它揭示了不努力,而抱侥幸心理,指望靠好运气过日子,是不会有好结果的哲理。
这篇课文的文言文版本简短精炼,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初步接触文言文的好素材,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文言文语感和理解能力,同时也能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智慧,明白做事要靠自己的努力,不能心存侥幸。
四、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但对于文言文这种较为古老和简洁的文学形式可能会感到陌生。
他们在理解文言文的字词含义、语法结构以及寓意方面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
不过,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对故事充满兴趣,好奇心强,能够通过简单的引导去思考故事背后的道理。
五、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守、株、待、宋、耕”等生字,会写“守、株、待、耕”等生字,掌握这些字的笔画顺序和书写规范。
- 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文言文,背诵课文。
- 理解文言文的基本含义,能够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律,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 借助注释、插图以及小组讨论等方式,理解文中字词的含义和句子的意思,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 学习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积累文言文知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故事所蕴含的道理,懂得不劳而获是不可取的,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取成果。
- 培养学生对待学习和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激发学生努力奋斗的精神。
六、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掌握生字的读音、书写和含义,尤其是一些古今异义词,如“走”(古文中为“跑”的意思)。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教案第1篇】板块一:导入——故事猜想,点燃兴趣师:同学们,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看到这些你能一下子说出这些所暗示的故事的名字吗?挑战一下!(依次出示)生:坐井观天、亡羊补牢、狐假虎威、揠苗助长。
师:这些故事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我们称之为——生:寓言故事。
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生:守株待兔。
师:请同学们伸出手跟老师认真写课题。
“待”的左边是双人旁,表示在路口等待。
在这个故事里守株待兔的人是在哪里等待的呢?生:是在田里的树桩旁等待的。
师:守株就是守着树桩,这真是一件奇怪的事,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
板块二:读通——留足时间,反复尝试师:请同学们读读课文,它跟我们前面学过的课文不一样,因为这是一篇——生:(齐说)文言文。
师:是的,和我们学过的《司马光》一文一样,这也是一篇文言文,先听老师读一读。
师:请同学们读读这则寓言故事,不认识的字可以看看拼音,觉得拗口的地方多读几遍,把句子读通。
板块三:读懂——学法交融,聚焦难点师:接下来我们还要读懂课文的意思,如果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好的办法吗?生:可以参考注释,也可以联系上下文。
师:这位同学给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学习方法。
课后练习也提示我们要借助注释读懂课文。
请同桌两人合作,一个人读句子,另一个同学借助注释试着说说句子的意思。
师:故事开头的“宋人”注释中没有给出解释,但是故事结尾有——生:(齐读)宋国!师:(出示一幅地图)早在春秋时期国家被分成了许多小国,这里就是宋国(红笔圈画),宋人指的是宋国人。
故事中的宋国人是一位——(出示词卡“耕者”)。
生:(齐读)耕者。
师:“耕”的左边也是一个生字(出示字卡“耒”)。
生:(齐读)耒!师:平时我们常常说耕地、耕田,想一想,“耕”字里的“耒”是什么意思?生:“耒”是古代的一种农具。
师:这是注释告诉我们的,你还可以通过什么方法能知道“耒”的意思呢?生:我看到课文的插图上,农夫旁边就放着耒。
新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守株待兔》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宋、耕”等4个生字,会写“守、株”等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借助注释读懂课文,说出农夫被宋国人笑话的原因;背诵课文。
(重点)3.能说出“阅读链接”材料《南辕北辙》中乘车人所犯的错误。
(重点)4.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类比,不断深化对寓言道理的感知和理解。
(难点)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出示《叶公好龙》《掩耳盗铃》等故事图片,引导学生猜故事名称,说故事内容。
导语:同学们,我们听过很多故事,也看过很多故事的动画片。
你们知道这些图片分别说的是什么故事吗?(出示图片)谁来给大家讲讲图片上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了你什么道理?(学生自由表述。
)2.教师小结并简介“寓言”。
寓言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
其特点一是篇幅一般比较短小,语言精辟简练,结构简单却极富表现力;二是鲜明的讽刺性和教育性;三是故事情节的虚构性,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四是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夸张、象征、拟人等。
3.出示课题,齐读课题,回顾“文言文”。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教师范读课文,提醒学生注意文言文的朗读节奏。
2.引导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同时读准朗读节奏。
3.学生个别读、小老师带读、男女生赛读、开火车读,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正音辨形。
守shǒu 株zhū 待dài 兔 宋sònɡ人 耕ɡēnɡ者 兔走触chù株折颈jǐnɡ而死 释shì 其qí 耒lěi 冀jì复得兔 为wéi宋国笑 识字方法:引导学生利用加一加、熟字换偏旁等方法来识记生字。
多音字根据不同的意思来辨别在文中的读音。
学生对于“耒”这种工具较为陌生,可通过耒的图片教学,拉近课文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同时引导学生找一找其他以“耒”做偏旁的字,拓展知识宽度。
4.出示课后9个会写字,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字形及结构特点,指导书写。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守株待兔》教案一、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宋、耕”等4个字,会写“守、株”等9个字,理解相应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古文,尝试背诵。
3、懂得不要心存侥幸,不要不劳而获,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并尝试运用。
二、教学重点结合注释、插图、想象理解寓言内容。
三、教学难点感悟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带来的后果,找到“守株待兔”的生活立足点。
四、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题解题:1、出示守株待兔图片:看,这是什么?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理解“株”和题目的意思。
株什么意思?指图,(树桩的图片)这就是树桩子,树被砍去留在地面的部分。
“待”就是等待。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自由读课文,并标段,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争取把课文读正确。
2、听范读课文的录音,要求学生听准字音。
3、试着读课文。
画出文中不认识的字,借助汉语拼音品读,并反复多读几遍。
把课文中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做到正确朗读课文。
4、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守株待宋耕触颈释其①自由读,指名读,师生纠正读音:②注意读准平舌音“宋”,翘舌音“守、株、触、释”,后鼻音“耕、颈”。
(2)识记生字,书写生字。
①你是如何识记这些生字的?形声字构字规律识字:株颈熟字加偏旁:“寸+宀=守”“寺+彳=待”“木+宀=宋”“耒+井=耕”“角+虫=触”“北+田+共=冀”②反馈学生自主书写情况,小组内评价书写。
③小组长汇报本组内写的错别字或不规范的字。
④依据小组长的汇报,重点对以下几个字进行范写指导。
“耕”——左面的部分不是“来”,而是“耒”。
“释”——左右等宽,注意与“彩”的区别。
⑤学生针对易错的生字再次练写。
⑥展示学生作品。
(三)初读课文,正确朗读1、请你回忆一下,文言文学习哪三步曲?读准字音读好句读读出韵味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疏通文意想象画面复述故事感情道理2、请大家打开课本,朗读课文,借助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读好句读,读出韵味。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守株待兔》教学设计《守株待兔》教学方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宋、耕”等4个生字,会写“守、株”等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读好“因释其耒而守株”。
3.结合注释或插图读懂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守株待兔”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读好“因释其耒而守株”。
2.结合注释或插图读懂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守株待兔”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结合注释或插图读懂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守株待兔”这个故事。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1.出示《坐井观天》《画蛇添足》相关图片,学生看图片猜故事。
2.点拨:这些故事都是寓言。
3.揭示单元主题,了解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看语文要素:读寓言故事,我们要弄明白其中的道理。
(2)引导学生看人文主题:有人说,“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镜子。
”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预设:寓言反映生活,告诉我们生活当中的一些道理。
4.点拨:寓言一般会用故事告诉我们道理。
5.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寓言故事,叫《守株待兔》。
(板书:守株待兔)设计意图:从文体和篇章页出发,导入新课,在单元视角下明确课文的学习任务,指明学生的学习方向。
二、夯实基础1.情境听读播放情境课文音频,学生先听读文言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点拨:(1)注意字词读音。
(2)注意断句和节奏。
2.诵读正音(1)出示课文中标注的及易读错的汉字的读音。
(2)学生自由朗读文言文,随后教师正音,全班齐读。
自读要求:Ÿ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Ÿ同桌互读,相互纠正错误的读音。
(3)随机点名朗读,教师相机点拨,注意节奏。
点拨:①“宋”读“sòng”;“耕”读“gēng”;“释”读“shì”;“冀”读“jì”。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为”在“而身为宋国笑”中是“被”的意思,因此读第二声。
3.集中识字学生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教师相机点拨。
预设1:“宀”加“木”组成“宋”,可以通过组词“宋国”来识记。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教学设计第【1】篇〗【活动目标】1、认识株、兔,理解守株待兔的含义,知道不劳而获是不会成功的。
2、通过猜字的形式,初步感受玩字的乐趣。
3、续编成语故事,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就会有所收获。
【活动准备】动画片守株待兔。
【活动过程】一、认识成语守株待兔。
教师出示画面,引导幼儿猜测后面躲得是什么字?认识株、兔守株待兔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一起来看动画片就知道了!二、通过动画片结合具体的问题引导幼儿理解守株待兔的含义。
1、谁在什么地方见到了野兔?2、见到野兔以后他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3、他能等到野兔吗?为什么?幼儿猜想。
根据幼儿出现的情况分组讨论:(A、能等到B、等不到)双方说出自己的理由。
教师及时总结,突出重点:A、他坐在树桩旁等呀等,终于等到了野兔。
B、他坐在树桩旁等呀等,最后还是没有等到野兔。
他到底有没有等到野兔呢?我们继续往下看(继续播放至结束)4、他等到了吗?为什么等不到呢?5、他没有等到野兔,反而怎么样了?教师总结,重点突出:他坐在树桩旁边等呀等,庄稼也死了,人也瘦了,最后一只野兔也没有等到。
守株待兔这个成语告诉我们不经过努力和辛勤劳动,是不会获得成功的。
6、你认为他应该怎么做呢?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延伸活动:幼儿可以表演守株待兔。
原文宋人有耕田者。
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出自《韩非子·五蠹》译文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
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死了。
于是,农民便放下他的农具日日夜夜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
然而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了,而他自己也被宋国人耻笑。
而今居然想用过去的治国方略来治理当今的百姓,这都是在犯守株待兔一样的错误呀!〖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教学设计第【2】篇〗教学目标1.认识“宋、耕”等4个生字,会写“守、株”等9个生字。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说课稿(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说课稿第【1】篇〗根据学习内容我指定教学目标如下: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文言文。
2、利用课下注释、工具书以及小组合作学习等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3、了解寓意,懂得做事不能存在着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要用自己的劳动来创造美好的生活。
(这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了达到以上目标,突破难点,在教法上我选择了激趣法、情境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法。
在学法上我设计了自主合作探究法、小组合作法、角色扮演法。
本节课我通过以下的五个环节1、游戏导入激发兴趣2、质疑问难自主探究3、同伴互助学习新知4、角色互换了解寓意5、创设情境输出展示进行来教学。
1.游戏导入、激发兴趣文言文离学生生活较远,学起来易于枯燥,这一环节,我和孩子利用白板生动的展示,(白板加)猜故事、讲故事把游戏与旧知完好的迁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使学生兴趣昂然的投入到自主探究学习中来,而这探究更缘于疑。
所以我预设了下面的环节。
2、质疑问难主动探究思源于疑,学生通过朗读,针对自己不懂得地方质疑。
在这一环节()我及时的进行标注,并捕获。
这样,有利于教师在课后对这些问题进行针对的学习效果的检测。
3、同伴互助学习新知这个环节需要读通课文和读懂内容。
我和学生利用方便的标注功能轻而易举的正音,断句。
之后采用多种读的方式。
并利用白板的拖动复制的功能方便快捷的对各个小组进行朗读评价,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把读落到了实处(图)在读懂内容时我引导学生借助课下注释、以及工具书理解内容。
根据上一个环节学生提出的困难。
我检测重点句子: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这时学生走上台前,做起小老师,他们运用白板的勾画,擦除功能在师生、生生互动中表达自己的想法。
之后出示这样的问题,深入到文章重点句的理解。
我让分别用自己的话和文言文来交流,两者交*加强对文言文的理解。
(插视频)另外(插视频)另外(插视频)利用白板的移动选择功能,让学生利用,找出相应的文言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教学设计【第1篇】活动目标:1、观察画面,推测判断人物的心理状态,乐意用较连贯的语句在集体面前讲述画面内容。
2、初步理解作品内容,知道只有辛勤的付出才会有收获的道理。
3、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4、乐于与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发两人合作表演的兴趣。
活动准备:自制图书活动过程:一、导入。
(出示农夫、树、兔子)提问:农夫、树和兔子之间发生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可能是什么事呢?过渡: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我们一起来看看!二、理解故事,感受寓意。
(一)观察,分段理解1、(第一天)提问:(1)(图1)农夫在做什么?他心里可能在想些什么?小结:锄地可真累呀!种田可真辛苦!(2)(图2)你看到了什么?为什么兔子会撞到树上呢?农民看到了这只兔子,他是怎么想的?他会怎么做?小结:农民白白捡了一只兔子,他特别高兴。
2、(第二天)(图3)提问:农民在做什么?他心里可能在想些什么?小结:农夫照旧到地里干活,可是他再不像以往那么专心了。
他干一会儿就朝草丛里瞄一瞄、听一听,希望再有一只兔子窜出来撞在树上。
3、(第三天)(图4)提问:这个人在干什么?他为什么不去种田?小结:农夫再也没有心情种地了,坐在树旁,专门等待野兔子窜出来。
4、讨论:你觉得他会等到兔子吗?为什么?(1)根据幼儿出现的情况分组讨论:a、能等到,b、等不到,双方说出自己的理由。
教师及时总结,突出重点:他坐在树桩旁等呀等终于等到了野兔、他坐在树桩旁等呀等最后还是没有等到野兔,他到底有没有等到野兔呢?我们继续往下看(播放课件)(2)他等到了吗?为什么等不到呢?(3)他没有等到野兔,反而怎么样了?教师总结,重点突出:他坐在树桩旁边等呀等,庄稼也死了,人也瘦了,最后一只野兔也没有等到。
“守株待兔”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经过努力和辛勤劳动,是不会获得成功的。
三、完整欣赏,提升经验。
1、为什么农夫会成为大家的笑话?2、你认为他应该怎么做呢?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教学设计【第2篇】一、教学目标:1. 认识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发觉、乐滋滋、掩耳盗铃”等词语。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5守株待兔(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守株待兔》,使学生了解成语的来源,理解成语的含义,并能运用成语进行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讨论、表演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培养观察力、表达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成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守株待兔》2. 成语故事:守株待兔的故事背景、寓意及现实意义3. 成语接龙:以“守株待兔”为主题,进行成语接龙游戏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成语“守株待兔”的含义,学会运用成语进行表达。
2. 教学难点:分析故事中人物性格特点,培养学生观察力、表达力和创造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成语卡片、黑板2. 学具:成语词典、笔记本、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农夫守株待兔的场景,引导学生关注成语“守株待兔”,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故事:讲述守株待兔的故事,分析故事中的人物性格特点,引导学生理解成语含义。
3. 成语接龙:以“守株待兔”为主题,进行成语接龙游戏,巩固学生对成语的记忆。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故事中的人物性格特点,以及成语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5. 成语表演:学生分组进行成语表演,展示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
6.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成语的重要性和学习方法。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守株待兔2. 故事梗概:农夫守株待兔,错失良机3. 成语含义:指不努力工作,只等待机会降临4. 人物性格:农夫——懒惰、侥幸;兔子——机敏、狡猾5. 成语运用:举例说明成语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根据成语“守株待兔”,编写一篇短文,描述一个类似的故事。
2. 课后阅读:阅读成语故事书籍,积累更多成语,提高语文素养。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本节课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如何改进教学方法。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水滴石穿》《守株待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认识本课8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读懂课文,明白“水滴石穿”“守株待兔”这两个成语的意思和所蕴含的道理。
充分发挥想象,用不同的语气读好两个成语故事。
有学习成语、积极应用成语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这两个成语的意思,积累并灵活应用两个成语。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
查找几个与“水滴石穿”寓意相近的成语。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一、回顾学过的成语,引入课文题目师: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有故事的成语和有趣的成语,你们还能记起来吗?生说出成语。
师:成语是我国语言宝库中十分有特色的宝藏,每个成语都有一个有趣的故事,今天,我们来学习两个成语故事,“水滴石穿”“守株待兔”。
(师板书课文题目)二、自主学习生字词,了解课文的大意初读课文,学习本课生字词。
(1)自己读通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解决。
(2)勾出本课生词,多读几遍。
(3)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词,借助工具书等形式掌握生字音、形、义。
(4)正确书写本课8个生字。
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讲了什么故事。
(2)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两个成语故事。
三、分别重点学习“水滴石穿”“守株待兔”学习“水滴石穿”。
(1)同桌练习分角色读故事,想象当时的情景。
(2)抽查、评价。
要领:读出石阶轻视的语气,水滴自信的语气。
(3)仿照文中句子,练习用“是……还是……”“既……也……”说话。
(4)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5)拓展延伸。
教师介绍几个与“水滴石穿”寓意相近的成语;学生联系生活讲一讲“水滴石穿”的事例。
学习“守株待兔”。
(1)激趣导入。
师:这节课中,老师将与你们再次点击一个成语。
(板书:守株待兔)提出学习目标:理解“守株待兔”的意思。
(2)(出示挂图)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并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②同桌合作读课文,学习生字“夫”“窜”“撞”。
③全班交流,通过做动作理解“窜”“撞”的意思,让学生讲讲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
(师相机板书:偶得野兔)④结合挂图,理解“株”“待”“守株待兔”的本意。
“株”,树桩。
随即学习生字“桩”,再次看图理解“桩”,并给它扩词。
(3)理解课文,体会情感。
①再一次读课文,重点体会第2段中农夫的心情。
②自己勾出写农夫心理活动的句子,好好读一读,体会体会,应该用什么样的感情和语气来读。
③请学生把自己勾画的句子读给大家听,评价评价,谁读得好。
④结合最后一句(他拎着野兔喜滋滋地回家了),把动作神态加上去,绘声绘色地读这一段。
⑤结合挂图,想一想,说一说,农夫心里还可能想些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相机板书:心存侥幸。
(4)读想结合,背诵表演①自读第3段,体会农夫感情。
②把农夫心中的希望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可以加上动作说。
③读最后两句话:等啊等啊,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了,他连野兔的影子都没有看见。
农夫的田里已经长满了野草,什么庄稼都收不到了。
想一想,此时此刻,农夫的心情又是怎么样的,应该怎样读。
(伤心、难过、后悔)④你想对这个农夫说什么?小组讨论。
⑤每一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交流。
(板书:一事无成)⑥再读这一段,想一想,农夫的情感有哪些变化?(希望→失望)应该怎样读呢?⑦演一演这个故事。
⑧你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什么?(不努力做事,心存侥幸,终将一事无成)四、课外作业课外阅读几则寓言故事。
自主积累更多的成语。
《寓言两则:《水滴石穿》、《守株待兔》》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这些字。
2、能读懂故事蕴含的意思,明白“水滴石穿”、“守株待兔”这两个成语的意思。
3、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好不同角色的话,并表演“守株待兔”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理解两个成语的意思,并能灵活运用这个成语。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讲的道理。
教学准备:1、准备与故事有关的图画,或多媒体课件。
2、学生课前找几个与故事寓意相近的成语。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学习“水滴石穿”(一)激趣引入新课1、同学们都知道许多故事的成语吧,这些词语内容非常生动有趣,你能把自己知道的成语说给大家听一听吗?抽生说。
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一篇有趣的成语故事:(板书:寓言两则水滴石穿)。
生齐读课题。
2、“水滴石穿”是一篇寓言故事,主要靠同学们自己来学懂,你们能不能做到啊?(二)初读课文,练习朗读1、学习前给大家提出两点要求:第一要会读,读谁字音,读通课文,读懂这个故事。
第二要会想,想一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请同学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
等会男生和女生来比一比,看哪边读得最好。
现在抓紧时间练习读书,师巡视指导。
2、生自由小声朗读课文。
3、哪位同学代表男生参加朗读比赛呀?其余的认真听他的字音读准了没有,什么地方读得好?抽生读,抽生评价,老师评价,纠正读间“阶jiē”、“嫌xián”,指导书写。
4、请一位女同学与刚才那位同学比一比,看谁读得好?5、师评:读得太好了。
谁读得最好呢?生评。
6、师:两位同学都读得很好(在黑板上给“男生”和“女生”下各画一面小红旗)。
老师请同学们再读一遍课文,读的时候要边读边想,课文里有哪些词不懂,用笔勾画下来,有哪些问题不明白,先在小组内讨论解决,小组不能解决的,等会儿提出来我们一块解决。
(三)再读课文,质疑问难1、学生自由朗读,师巡视指导。
2、学生小组内讨论。
3、各组派代表提出不懂的问题。
能当场解释的字词,采取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方式解答,难一点的问题梳理出并板书:(1)“水滴石穿”是什么意思?(2)水滴怎么会把石阶滴穿呢?4、同学提出的这些问题,我想你们能自己解答,请你们带着这些问题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通过看图,联系上下文想想这些词的意思。
自己再读,找答案。
5、师引导:有同学见过家门前的石阶被水滴滴出了一些小窝窝吗?请见过的同学来描术一下。
6、小组内讨论:“小滴真能滴穿石阶吗?”抽生说相信或不相信的原因。
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引导学生体会语气,请相信水滴能把石阶滴穿的一名同学来读水滴的话,试着用肯定的语气来读。
另请“不相信”的一名同学来读石阶的话,试着用嘲讽不信的语气来读。
7、男、女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师评:两边的同学都读得很好,都可以画红旗。
8、出示多媒体课件,生认真看画面:“水滴一滴一滴不停地落在石阶上……,过了一年又一年,终于把石阶滴穿了。
”你们现在知道“水滴石穿”是什么意思吗?抽生说,师补充。
你能用这个成语说一句话吗?9、师范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生边听边想:(1)水滴和石阶谁的说法对?(2)水滴是怎么把石阶滴穿的?(四)启发思考,明白寓意。
1师小结:上课前老师说过了,水滴石穿是一个有趣的成语故事,除了告诉我们水滴能把石阶滴穿这个内容外,还要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请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你从水滴石穿这个成语故事中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2生自由发言,师给予肯定,表扬。
3师总结:同学说得真好。
水滴石穿这个故事让我们明白了,不管做什么事,只要不停地努力,就一定会成功。
老师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要像水滴一样,朝自己的目标不停地努力进取,那么,你们一定会成功的。
(五)拓展延伸你能找出与这个成语意思相近的成语或名言警句吗?(不屈不挠积少成多锲而不舍……)二、学习“守株待兔”(一)引入新课1、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水滴石穿”这个成语故事,今天,我们还经学习一篇有趣的成语故事(板书课题:守株待兔)大家齐读课题。
2、想一想,“株”是什么意思?“待”是什么意思?“守株待兔”是什么意思?小组讨论,抽生说。
3、这个故事讲的是什么内容呢?想要知道吗?请大家翻开书,借助拼音自由朗读。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新词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认读生字词: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认读“农夫、窜出来、撞死、树桩、拎着、喜滋滋”。
3、指导书写:窜、撞。
4、小组检查朗读情况,一人读一段,检查字音是否读准。
(三)深读课文,体会情感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读完后,抽生讲故事大意。
2、再一次朗读课文,勾画出写农夫内心活动的句子。
抽生读。
3、指导朗读:从这些句子可以看出农夫的心情怎么样?(高兴极了)读书的时候应该有什么样的表情?(高兴)用什么样的感情和语气来计?(快乐的,喜滋滋的)4、生自由练习朗读,师巡视指导。
5、哪位同学愿意起来读一读?指名读,要求其余学生认真听,听完后请学生评价读得怎么样?(表情、语气、感情)6、你能读得比他还好吗?再抽生读。
师评:两位同学都读得很好,结合最后一句,同学能不能加上什么动作神态,绘声绘色地读这一段。
学生组内练习朗读。
7、请全体同学起立,一齐朗读这段,可以加上自己的动作、神态。
8、想一想,农夫心里还可能想些什么?先在小组内讨论,再汇报发言。
(四)读想结合,表演课文1、自己读第三段,体会农夫感情。
2、你能把农夫心中的希望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吗?可以加上动作说。
抽生说,师及时给予肯定表扬。
3、农夫的希望实现了吗?读最后两句话,想一想,农夫这时的心情又是什么样的?(失望)应该怎样读?试着读一读。
4、再读课文,想一想,读这一段时,情感有哪些变化?应该怎样读?(由充满希望到失望)学生自由练习朗读,抽生读,齐读。
5、读了这个故事,你想对农夫说些什么?小组讨论。
指名说。
师小结:同学们学得真好,老师也想对农夫说:你不应该把偶然发生的事当成必然会发生的事,不要再等了,赶快种田吧。
6、学了这个故事,同学们的收获真多,想不想演一演这个故事?你可以按原文来演,也可以创造性地演。
(1)学生组合小组,排练课本剧,师巡视指导。
(2)学生表演课本剧。
(五)拓展延伸1、把“守株待兔“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和父母合作表演“守株待兔“。
《寓言两则:《水滴石穿》、《守株待兔》》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认识本课8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读懂课文,明白“水滴石穿”“守株待兔”这两个成语的意思和所蕴含的道理。
充分发挥想象,用不同的语气读好两个成语故事。
有学习成语、积极应用成语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这两个成语的意思,积累并灵活应用两个成语。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
查找几个与“水滴石穿”寓意相近的成语。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一、回顾学过的成语,引入课文题目师: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有故事的成语和有趣的成语,你们还能记起来吗?生说出成语。
师:成语是我国语言宝库中十分有特色的宝藏,每个成语都有一个有趣的故事,今天,我们来学习两个成语故事,“水滴石穿”“守株待兔”。
(师板书课文题目)二、自主学习生字词,了解课文的大意初读课文,学习本课生字词。
(1)自己读通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解决。
(2)勾出本课生词,多读几遍。
(3)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词,借助工具书等形式掌握生字音、形、义。
(4)正确书写本课8个生字。
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