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第六章 幼儿心理的发展
- 格式:ppt
- 大小:868.50 KB
- 文档页数:2
第六章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主要问题:1.感知觉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意义;2.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3.学前儿童知觉的发展;4.促进儿童感知觉发展的因素。
从这一章起,我们开始进入学前儿童认知发展部分的学习。
正式学习之前,我们先来弄清“认知”和“认知发展”这两个概念。
认知,是人的全部认识过程及其品质的总称。
它包括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方面。
由于人对客观事物(自然、社会、人)的特征和性质、事物之间的关系和联系、以及它们对人类及自身的意义的认识都是依靠认知活动来完成的,因此,它在人的整个心理活动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
认知发展,是指人一生中认识活动的变化。
在学前心理学中,具体是指学龄前儿童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能力的形成及其随年龄增长而发生的规律性变化。
所谓认知结构的变化,指的是构成儿童认知活动整体的各种成分(如感知觉、记忆、思维等)在整体结构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的变化;所谓认知能力 (即智力)的变化,则是指儿童认识活动各方面的“能力特质”的发展规律,以及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的形成。
第一节感知觉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意义人对事物的认识是从感知开始的,感知是认知活动的开端。
如果用信息加工论的观点来看待整个认知过程,那么,“认识自感知始”这一点,就变得更加清晰。
信息加工理论把人的认知过程看作是一个信息的接受(输入)、编码、储存、提取(输出)和使用的过程,有点像计算机的整套运作程序。
在这个程序中,信息的输入是第二个环节。
而人接受信息是靠感觉和知觉来进行的。
如果没有感知觉这个联系大脑和客观现实的通道,“心理”就会为成一片荒宪'的沙漠、一个沉寂的死港。
感知觉在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中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和作用呢?一、感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其它认识过程的基础 "感知觉属于心理活动中较低级的形式。
尤其是感觉,它仅仅是身体内部或外部某种刺激的物理或化学的能量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进而经传入神经系统传递到大脑而产生的一种单一的心理映象。
《发展心理学》复习思考题一第一章发展心理学概述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请选出—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儿童心理学的诞生是以1882年《儿童心理》为标志。
这本书的作者是( )。
A.荣格 B.普莱尔 C.霍尔 D.何林渥斯2.儿童心理学是个体发展心理学中最核心的部分,它所研究的个体的年龄阶段是( )。
A.O-18岁 B.0—6岁 C.3—7岁 D.3、1l岁3.儿童心理学形成的时期是( )。
A.19世纪之前 B.从1882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C.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D.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4.聚合交叉研究的基本设计思想是在( )图式中分段进行( )。
A.横断研究;纵向研究 B.双生子研究;横断研究C.纵向研究;横断研究 D.纵向研究;双生子研究5.世界上第一部以发展心理学命名的著作的作者是( )。
A.古德伊洛弗 B.普莱尔 C.霍尔 D.何林渥斯6.有研究者对140名被试持续研究了12年,发现人格具有很大的稳定性。
这个研究属于( )。
A.横断研究 D.双生于研究 C. 纵向研究 D.聚合交叉研究7.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是西方儿童心理学的( )。
A. 形成的准备时期 B.形成时期C.分化和发展时期 D.演变和发展时期8.最早对成年心理开展研究的心理学家是( )。
A. 埃里克森 B.霍尔 C. 荣格 D. 何林渥斯9.最早研究老年心理的心理学家是( )。
A. 埃里克森B. 霍尔 C.荣格 D. 何林渥斯10.最早将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扩大到青春期的心理学家是( )。
A. 埃里克森B. 霍尔C. 荣格 D.何林渥斯11.在儿童心理学的研究中,常常在某种条件下引起儿童的某种行为以观察在这种条件下儿童行为的变化,这种研究方法是(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访淡法 D.临床法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选出所有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儿童心理学》重点内容第一章绪论1.种系发展与个体心理发展的关系,最有代表性的是霍尔的复演说。
(常见题型:名词解释或简答题)。
2.儿童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可以简单地称为“两个问题",即心理发展的规律或原理之类的理论问题,以及个体发展各年龄段的心理特征问题。
其基本原理是先天与后天、内因与外因、阶段性与连续性这三点.(常见题型: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第二章发展心理学理论3.各种主要流派的心理发展观:精神分析学派认为潜意识中的性本能是心理发展的基本动力,代表观点是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五阶段论以及艾里克森提出的强调社会和文化因素的心理发展观;行为主义强调环境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诸如华生的环境决定论、斯金纳的操作性行为、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观点、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观点以及儿童思维发展的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以及形式运算阶段。
4.皮亚杰是一个结构主义的心理学家,他提出心理发展的结构问题。
他认为儿童心理结构的发展涉及图式(Scheme)、同化、顺应和平衡。
在这四个概念中,皮亚杰把图式作为一个核心的概念提出。
图式就是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环境中由于不断重复而得到迁移或概括。
图式最初来自先天遗传,如吮乳动作图式以及抓握、行走等,都是一些低级的动作图式;以后再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图式不断得到改变,不断丰富起来。
也就是说,低级的动作图式,经过同化、顺应、平衡而逐步结构出新的图式.同化和顺应是适应的两种形式。
而同化和顺应既是相互对立的,又是彼此联系的.皮亚杰认为,同化只是数量上的变化,不能引起图式的改变或创新;而顺应则是质量上的变化,促进创立新图式或调整原有图式。
平衡是指同化作用和顺应作用两种机能的平衡。
新的暂时的平衡,并不是绝对静止或终结,而是某一水平的平衡成为另一高水平的平衡运动的开始。
不断发展着的平衡状态,就是整个心理的发展过程.(常见题型: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5.主要的研究设计:(常见题型:名词解释)纵向研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对心理发展进行系统追踪;横断研究:在同一时间内对某一年龄被试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比较;聚合交叉设计:在克服纵向研究不足的同时,又保持了横断研究的长处,是最为广泛使用的一种;6.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标题、摘要、前言、方法、结果、讨论、结论和参考文献共八个部分.(常见题型:简答题)第四章胎儿的发展7.影响胎儿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母亲自身的条件,诸如年龄、体重、身高、孕史、营养、身体疾病、情绪状态以及所处的外界环境;药物、酒精和烟的影响作用(常见题型:简答题)。
《发展心理学教学大纲》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适用专业:精神卫生专业
审定人:周莉
教研室主任:孙月吉
学院负责人:陈俊峰
大连医科大学教务处
2004年7月
-
一、课程简介
发展心理学从生命全程的角度阐述个体心理发生、发展的规律及毕生发展的年龄特征,全面深入地理解个体心理发展的遗传与环境、普遍性与特殊性等基本理论问题。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个体毕生各种心理能力均不同程度地呈现适应性发展的趋势,从而树立起关于生命全程的辩证发展观,全面了解个体毕生发展的纵向图景。
本课程适用于精神卫生专业,是专业必修课,总计30学时,理论授课为主。
教材:发展心理学林崇德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参考书目:王振宇编著:《儿童心理学》,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0年版;孟昭兰著:《婴儿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英] 朱莉娅•贝里曼等著,陈萍王茜译《发展心理学与你》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三、教学时数分配(小四黑体)理论课学时分配
四、执行大纲的几点说明(小四黑体)1.本教学大纲适用于精神卫生专业2.学生应具备一定的心理学基础知识基础上使用(如具备普通心理学知识)
3.如教材变动,需进行适当修改4.授课学时安排与教材内容配套。
发展心理学练习题一第一章发展心理学绪论1、广义的发展心理学是研究种系和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的科学。
2、狭义的发展心理学3、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出生到成熟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4、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主要涉及到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另一个是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5、白板说由洛克提出,他认为人出生时心灵像白纸或白板,人的一切观念和知识都是外界事物在白纸或白板上留下的痕迹。
6、复演说由霍尔提出,他认为个体心理发展是一系列或多或少复演种系进化历史的过程。
7、劳伦兹印刻:劳伦兹发现刚出生的小动物会追逐它最初看到的能活动的生物体,并对其产生依恋,这种现象就是劳伦兹印刻。
8、年龄特征9、请说明一下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划分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11.12岁)小学少年期(11.12-14.15岁)初中青年期(14.15-17.18岁)高中成年早期、成年中期、成年晚期10、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_________________是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他在1882年出版了_____________一书,被认为是科学的儿童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该书共分三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_________被尊为美国的儿童心理学之父,他在_________一书中确定了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_____________被尊为中国的儿童心理学之父,他的主要作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3、_____________最早对成年期心理进行研究的心理学家,美国的心理学家__________在1930年写的《发展心理学》是世界上第一部发展心理学著作。
而______________又写出了在科学性和系统性超过他的另一部《发展心理学》14、台湾大学的杨国枢教授提出发展心理学中国化的四个层次是什么?(1)、验证国外的研究发现 (2)、研究国人的重要与特有现象(3)、修改或创立理论与概念 (4)、改变旧方法与设计新方法15、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有哪些?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包括二个部分和四个方面。
《发展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发展心理学课程类别:教师教育选修课适用专业:学前教育考核方式:考查总学时、学分:32学时 2学分其中实验学时:0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科学。
通过本课程的开设,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了解不同年龄阶段个体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让学生在学习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过程中,逐步树立正确的心理发展观,学会运用理论分析,解决学生问题。
课程要求学生全面掌握发展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并对发展心理学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动态有所理解,为后续的心理学专业课程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要求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与教师为主导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将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结合起来。
三、先行课程普通心理学人体解剖生理学教育学原理四、课程教学重、难点课程重点:每个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课程难点:不同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理论解释;不同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研究设计及方法。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多媒体教学手段六、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2学时)1.教学内容(1)什么是发展心理学;(2)发展心理学的发展历史;(3)发展心理学的进展。
2.重、难点提示(1) 教学重点:发展心理学的进展;(2) 教学难点:发展心理学的内容体系、种系心理的发展。
第二章发展心理学理论(2学时)1.教学内容(1)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观;(2)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3)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4)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5)朱智贤的心理发展观。
2.重、难点提示(1)教学重点: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朱智贤的心理发展观;(2)教学难点: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观、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朱智贤的心理发展观。
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2学时)1.教学内容(1)发展心理学研究概述;(2)发展心理学研究设计;(3)发展心理学收集研究资料的常用方法;(4)发展心理学研究结果的分析;(5)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