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镜的管理
- 格式:docx
- 大小:117.26 KB
- 文档页数:7
气管镜相关管理制度一、气管镜的基本知识1. 气管镜的分类:气管镜可以分为刚性气管镜和柔性气管镜两种。
刚性气管镜主要用于插管、胸腔镜手术等,操作较为繁琐;柔性气管镜主要用于气管、支气管等局部检查和治疗,灵活性强,操作简便。
2. 气管镜的构成:气管镜主要由镜头、光源、连接杆和控制杆组成,镜头用于观察气道内部情况,光源用于照明,连接杆和控制杆用于操作。
3. 气管镜的操作原理:气管镜通过插入气管或支气管,可以直接观察气道内部情况,并可通过气管镜的管道进行药物给药、抽痰、取样等操作。
二、气管镜的管理制度1. 设备管理(1)气管镜设备必须定期进行维护保养,保持设备的正常运转状态。
(2)设备使用前,必须进行严格的检查和测试,确保设备正常。
(3)设备使用后,必须及时清洁、消毒,并妥善保管。
2. 人员管理(1)医务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的气管镜操作技能,经过专门培训合格后方可独立操作。
(2)医务人员在操作气管镜时,必须全神贯注,注意操作细节,确保操作安全、顺利。
(3)医务人员在使用气管镜时,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不得擅自更改操作步骤。
3. 操作规范(1)在进行气管镜检查或治疗前,必须向患者充分解释,征得患者同意,并取得患者的配合。
(2)在进行气管镜操作时,必须注意卫生环境,保持操作场所清洁,并做好手部消毒。
(3)在进行气管镜操作时,必须注意力分散,避免造成患者伤害。
4. 急救准备(1)在进行气管镜操作时,必须随时保持对患者的监测,一旦出现意外情况,应立即进行急救处理。
(2)气管镜操作过程中,必须配备必要的急救药品和器材,以备不时之需。
5. 审核及记录(1)对进行气管镜检查或治疗的患者,必须建立健全的病历记录,包括手术记录、术前术后观察记录等。
(2)对气管镜的使用情况,必须进行定期审核,对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和记录。
三、问题处理及预防1. 操作失误:(1)医务人员在操作气管镜时,必须保持专注,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避免操作失误。
气管镜管理制度一、气管镜使用流程1.患者评估:在进行气管镜检查前,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评估,包括患者的病史、过敏史、用药史等。
同时还需要评估患者的呼吸情况和气道的通畅程度。
只有在患者病情和身体状况稳定的情况下,才能进行气管镜检查。
对于有特殊情况的患者,需要进行更加细致的评估和准备工作。
2.术前准备:在进行气管镜检查前,需要准备好必要的设备和器械,包括气管镜、导管、吸痰器、麻醉药品等。
同时还需要对患者进行术前告知,解释检查的目的和过程,取得患者的理解和同意。
对于需要进行麻醉或镇静的患者,还需要进行相应的术前准备。
3.气管镜操作:在进行气管镜检查时,医生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包括正确的插入气管镜、观察气道情况、采集样本等。
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患者的情况,及时处理出现的意外情况,保障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4.术后处理:气管镜检查结束后,需要对患者进行术后护理和观察,特别是对于接受镇静或麻醉的患者,需要进行更加细致的术后观察和护理。
同时还需要进行相关的记录和报告,为后续的诊疗工作提供依据。
二、气管镜质量控制1.质量管理体系:医疗机构需要建立完善的气管镜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建立相应的质量管理岗位和责任制度,制定质量管理方案和标准,开展规范的培训和考核,确保气管镜的使用和管理符合相关规范和标准。
2.质量监控措施:在气管镜的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监控措施,包括定期对气管镜进行质量检查和维修,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操作和技能考核,对气管镜使用的数据和结果进行定期分析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质量问题。
三、气管镜设备维护1.设备维护责任:医疗机构需要建立明确的气管镜设备维护责任制度,明确相关岗位和责任,确保气管镜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2.设备维护流程:医疗机构需要建立完善的气管镜设备维护流程,包括定期对气管镜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处理设备出现的问题和故障,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和运行。
四、气管镜安全管理1.安全文化建设:医疗机构需要加强气管镜使用和管理的安全文化建设,加强医护人员对患者安全的意识和责任感,推行安全先行的管理理念,确保气管镜使用和管理的安全进行。
支气管镜室工作制度贵阳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支气管镜室工作制度呼吸科2011年度目录1、纤维支气管镜(可弯曲支气管镜)临床应用指南(2008年版) (3)2、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 (7)3、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并发症及其处理 (11)4、支气管镜室管理制度 (16)5、支气管镜室质控制度 (17)6、支气管镜室消毒隔离制度 (18)7、支气管镜室每日工作流程 (20)8、支气管镜护士工作职责及工作程序 (21)9、支气管镜的清洗、消毒和灭菌程序 (22)11、支气管镜常见故障 (23)12、支气管镜室院感管理考核标准 (26)13、卫生部关于印发《次氯酸钠类消毒剂卫生质量技术规范》和《戊二醛类消毒剂卫生质量技术规范》的通知 (27)14、支气管镜使用登记本 (34)15、支气管镜清洗消毒登记本 (35)16、支气管镜室消毒灭菌监测登记本 (36)17、空气消毒机使用登记本 (37)18、支气管镜诊疗及院感质控本纤维支气管镜(可弯曲支气管镜)临床应用指南(2008年版)纤维支气管镜(可弯曲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检查是呼吸内科重要的诊断和治疗技术,已在临床广泛应用。
本指南对其临床应用的适应证、禁忌证、并发症和有关操作问题作扼要叙述,希望对其规范化使用起一定指导作用。
关于通过支气管镜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置入支架、应用激光、高频电刀、微波及冷冻治疗等未包括在本指南内。
由于在临床实践中,各单位设备条件和临床经验不尽相同,临床病例的情况也有差别,在执行中可以存在一些差异。
一、常规纤支镜检查(一)适应证:(1)诊断方面:①不明原因的咯血。
尤其是40岁以上患者,持续1周以上的咯血或痰中带血。
纤支镜检查有助于明确出血部位和出血原因。
在大咯血时一般不宜进行检查,痰中带血时检查易获阳性结果。
②不明原因的慢性咳嗽。
纤支镜对于诊断支气管结核、气道良性和恶性肿瘤、异物吸入等具有重要价值,对于支气管扩张等慢性炎性疾病的诊断价值受到限制。
内镜诊疗中心(支气管镜)质量控制及
管理制度
Ⅰ目的
持续提高内镜诊疗质量,保障内镜诊疗安全。
Ⅱ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内镜诊疗中心(支气管镜)。
Ⅲ制度
一、科主任建立内镜医师资质备案本,包括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复印件以备案。
二、科室每月由主治医师职称以上医师科内业务讲课,定期请医学影像部门指导业务学习,不断提高内镜诊疗质量。
三、每月由科室质控小组成员进行相关专业内镜诊疗随访工作,查找手术记录,病理结果,上报主任统计数据给予备案。
四、如内镜诊断与临床、病理结果有出入,应及时记录。
在科室周会及时向全科进行通报,总结经验,引以为戒,并提醒当事人予以重视。
五、对于屡次出现差错、误诊、漏诊的医师,予以科内警告,并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经济处罚。
六、如因内镜误诊、漏诊给患者造成身心痛苦和经济损失,按照医院相关规定,给予当事人行政及经济处罚。
七、每年参与省内及国内内镜诊断新技术学习班,提高全科医师内镜诊疗技术,紧跟内镜诊疗发展前沿。
Ⅳ参考依据
《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令第10号)。
无痛支气管镜管理制度及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许多检查和治疗过程变得更加便捷和舒适。
内镜诊疗中心(支气管镜)诊疗室工作管理制度
Ⅰ目的
持续提高内镜诊疗质量,保障内镜诊疗安全。
Ⅱ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内镜诊疗中心(支气管镜)。
Ⅲ制度
一、本室为气管镜检查治疗室,闲杂人员勿入内。
凡进入的实习、进修、参观人员应服从本院工作人员的安排,应保持安静,不允许乱扔杂物,禁止吸烟。
二、工作人员入室应衣帽整洁、端正,操作时应戴手套。
三、室内应保持整齐、清洁,脏乱时应随时整理,每日用拖布对地面湿式清洁。
各种物品应放置有序,各柜内物品每周应定期进行整理,每日定期紫外线空气消毒30分钟,消毒后进行时间登记。
四、室内仪器设备应专人管理,建立仪器物品登记本,及时对各种仪器设备进行维修整理补充,保持室内物品整齐有序。
五、工作人员热情接待每位患者,注意文明用语,检查前应做解释工作,解除患者紧张情绪,确保检查治疗顺利进行,检查后应详细交待术后注意事项。
六、进行操作时须思想集中,严肃认真,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对疑难问题须请上级医师共同进行检查,以便做出正确诊断及相应处理。
七、用过的物品器材及时送洗消间,进行清洗消毒处理。
八、每月底作空气培养一次,以便监测登记。
九、每日工作结束,须对各部位进行安全检查(如水、电、机器,各柜锁等),确保无误后方可离去。
Ⅳ参考依据
《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令第10号)。
护理风险管理在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摘要】支气管镜检查是一种常见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但由于涉及到一定的风险,护理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
首先介绍了支气管镜检查的意义,然后论述了护理风险管理在该检查中的重要性。
接着详细阐述了护理风险管理的具体应用方式,并对其在支气管镜检查中的效果进行评价。
也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
最后对护理风险管理在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总结,并指出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这些内容的探讨,可以更好地认识护理风险管理在支气管镜检查中的作用,为提高检查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支气管镜检查、护理、风险管理、应用效果、意义、改进建议、评价、总结、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当前,关于护理风险管理在支气管镜检查中的研究相对较少,缺乏系统性和综合性的认识和总结。
在实际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在支气管镜检查过程中常常面临诸多挑战,如患者焦虑情绪管理、检查过程中突发状况的处理、检查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等。
开展关于护理风险管理在支气管镜检查中的研究和实践,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对于检查过程中风险的认识和应对能力,进而提升检查的安全性和检查质量。
1.2 研究目的支气管镜检查是一种常见的内窥镜检查方法,旨在帮助医生检测和诊断支气管及肺部疾病。
支气管镜检查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包括呼吸道阻塞、出血、感染等。
本研究旨在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并提出改进建议,以进一步提高支气管镜检查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通过深入研究护理风险管理在支气管镜检查中的作用,旨在优化护理措施,减少患者发生并发症的风险,提高检查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为临床护理提供更有效的指导,为患者提供更安全、舒适的检查体验,从而促进医疗质量的提升。
1.3 研究意义护理风险管理在支气管镜检查中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支气管镜检查是一种常见的内窥镜检查方法,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地观察支气管、肺部等病变情况,对于早期发现和诊断肺部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内镜诊疗中心(支气管镜)诊疗及报告签发医师资质及授权管理制度Ⅰ目的持续提高内镜诊疗质量,保障内镜诊疗安全。
Ⅱ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内镜诊疗中心(支气管镜)。
Ⅲ制度一、本规定所称内镜诊疗技术,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通过人体正常腔道或人工建立的通道,使用内镜器械在直视下或辅助设备支持下,对局部病灶进行观察、组织取材、止血、切除、引流、修补或重建通道等,以明确诊断、治愈疾病、缓解症状、改善功能等为目的的诊断、治疗措施。
本规定所指报告签发是指对内镜下所见病变或治疗过程进行专业、客观描述并予以初步诊断。
本制度主要针对呼吸内科专业内镜诊疗技术及报告签发。
二、呼吸内镜诊疗及报告签发医师资质要求(一)开展内镜诊疗技术及报告签发的医师,应当同时具备以下条件:1.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执业范围为与开展内镜诊疗技术相适应的临床专业。
2.具有3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目前从事呼吸系统疾病相关工作、累计参与呼吸内镜诊疗技术操作不少于50例。
3.经过内镜诊疗技术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
(二)拟独立开展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内镜诊疗技术的医师,在满足上述条件的基础上,还应满足以下条件:1.开展相关内镜诊疗工作不少于3年,具有主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累计独立完成呼吸内镜诊疗操作不少干300例,其中完成按照三级手术管理的内镜诊疗病例不少于100例。
2.经国家卫生健康委指定的四级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
3.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同行专家评议专业技术水平较高,并获得2名以上本专业主任医师推荐,其中至少1名为外院医师。
4.在三级医院从事呼吸内镜诊疗工作不少于10年,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或取得主治医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3年以上。
近5年累计完成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呼吸内镜诊疗操作不少于100例。
5.呼吸内镜诊疗技术的适应症选择分符合要求。
近3年未发生二级以上负主要责任的与呼吸内镜诊疗相关的医疗事故。
(三)医院对从事内镜介入诊疗技术的工作人员实行授权制,未取得医院授权的人员不得从事内镜介入诊疗技术相关工作。
支气管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制度气管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
1. 气管镜室布局合理,分诊疗区、清洗消毒区、清洁区。
2. 诊查床单每天更换,有污染随时更换,并同时擦拭消毒防水单。
3. 清洗
消毒内镜的工作人员,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防渗漏围裙、口罩、帽子、手套。
手套一人一用一更换。
4. 气管镜清洗消毒符合《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要求。
5. 内镜附件,如活检钳、细胞刷,一用一灭菌。
6. 吸引瓶、吸引管,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30分钟,清洗干净,干
燥备用。
7. 每日诊疗结束,洗消机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
8. 消毒后气管镜每季度进行生物学监测,细菌总数<20cfu/L,并做好记录。
消
毒液浓度每日监测,并记录。
采样方法:无菌注射器抽取10ml生理盐水,从活检孔注入,用15ml无菌试
管从出口收集,及时送检。
9. 不用过期灭菌物品、一次性物品和消毒剂等。
10. 气管镜室每月有空气培养,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样本监测。
11. 每日
进行紫外线消毒,并做使用记录。
注意通风。
12. 医疗废物处置符合相关规定。
一、总则为了保障支气管镜室工作人员、患者及家属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医疗质量,规范支气管镜操作流程,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支气管镜室主任负责支气管镜室全面管理工作,对支气管镜操作流程、人员培训、设备维护、安全管理等负总责。
2.支气管镜室护士长负责支气管镜室日常管理工作,协助主任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对护士及技术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管理。
3.护士及技术人员负责支气管镜操作、设备维护、消毒灭菌等工作,确保医疗安全。
三、操作规程1.操作前(1)核对患者信息,了解患者病史、过敏史、手术史等,评估患者病情。
(2)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减轻患者紧张情绪。
(3)检查支气管镜设备,确保设备完好、功能正常。
(4)备好抢救药品、器械,确保急救物品随时可用。
2.操作中(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确保操作过程无菌。
(2)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如有异常立即停止操作,进行抢救。
(3)操作过程中,护士应协助医生进行支气管镜操作,确保患者安全。
(4)操作过程中,如发生紧急情况,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3.操作后(1)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确认患者意识清醒,呼吸平稳。
(2)向患者及家属告知术后注意事项,指导患者进行术后护理。
(3)清理操作区域,消毒灭菌。
四、安全管理1.加强设备管理,定期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严格执行消毒灭菌制度,对操作区域、器械、物品进行彻底消毒。
3.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安全意识,掌握急救技能。
4.制定应急预案,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5.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定期检查消防设施,确保消防通道畅通。
6.加强药品、器械管理,防止药品过期、器械损坏。
五、奖惩制度1.对严格遵守本制度,确保医疗安全的工作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2.对违反本制度,造成不良后果的工作人员进行批评教育,情节严重者给予处分。
六、附则1.本制度由支气管镜室主任负责解释。
2.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无痛支气管镜管理制度及流程## Bronchoscopic Management Protocol for Patients Undergoing Non-Intubated Bronchoscopy.### Pre-Procedure Assessment.Purpose: To ensure patient safety and optimize outcomes.Procedure:Obtain a thorough medical history, including current medications, allergies, and respiratory conditions.Perform a physical examination, focusing on the respiratory system.Assess airway patency and lung function.Obtain informed consent for the procedure.### Equipment Preparation.Purpose: To ensure the availability of necessary equipment for a safe and effective procedure.Procedure:Gather and assemble all necessary equipment, including:Flexible bronchoscope.Light source.Suction device.Oxygen and anesthesia delivery system.Monitoring devices (e.g., pulse oximeter, EKG)。
Ensure all equipment is in proper working order and calibrated.### Patient Positioning and Monitoring.Purpose: To ensure patient comfort and safety during the procedure.Procedure:Position the patient in the semi-recumbent or sitting position.Monitor vital signs throughout the procedure,including pulse oximetry, EKG, and respiratory rate.Administer supplemental oxygen as needed.### Anesthesia Administration.Purpose: To provide local anesthesia to the airways and minimize patient discomfort.Procedure:Spray topical anesthetic (e.g., lidocaine) into the nose, mouth, and throat.Administer intravenous sedation (e.g., propofol, midazolam) as needed to promote patient relaxation and reduce anxiety.### Bronchoscopic Insertion.Purpose: To visualize the airway and obtain tissue samples or perform other therapeutic interventions.Procedure:Insert the bronchoscope through the nose or mouth and advance it under visualization.Advance the bronchoscope into the target airway segments.Use forceps, brushes, or other instruments to obtain tissue samples or perform therapeutic procedures.### Specimen Collection and Handling.Purpose: To ensure proper preservation and analysis of tissue specimens.Procedure:Collect tissue specimens using appropriate techniques (e.g., forceps biopsy, brushings).Place specimens in labeled containers with preservative.Transport specimens to the laboratory for processing and analysis.### Post-Procedure Care.Purpose: To monitor the patient's recovery and provide appropriate care.Procedure:Monitor the patient's vital signs and oxygen saturation levels.Provide supportive care, such as oxygen therapy and nebulizer treatments.Assess the patient's pain level and administer pain medication as needed.Provide clear instructions for post-procedure care, including follow-up appointments.中文回答:## 无痛支气管镜管理制度及流程。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气管镜室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气管镜室的各类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支气管镜、电子胃镜、超声内镜、麻醉机、呼吸机、心电监护仪等。
第三条气管镜室设备的管理应遵循科学、规范、高效、安全的原则。
第二章设备管理职责第四条气管镜室主任负责气管镜室设备的全面管理工作,包括设备的采购、安装、使用、维护、保养、维修和报废。
第五条设备管理员负责具体设备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设备的登记、使用记录、维护保养记录、故障报修等。
第六条医师负责设备的操作使用,确保设备在符合操作规程的情况下安全、有效地使用。
第三章设备采购与验收第七条设备采购应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按照医院采购程序进行。
第八条设备采购前应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选择符合医院需求、性能优良、价格合理的设备。
第九条设备到货后,由设备管理员负责验收,包括设备的外观、性能、配件、说明书等。
第十条验收合格后,设备管理员应及时填写《设备验收报告》,并报气管镜室主任审批。
第四章设备安装与调试第十一条设备安装应由设备供应商或专业技术人员负责,确保安装质量。
第十二条设备安装后,设备管理员应与供应商或技术人员进行调试,确保设备性能达到预期要求。
第十三条调试合格后,设备管理员应填写《设备调试报告》,并报气管镜室主任备案。
第五章设备使用与维护第十四条设备使用前,医师应接受相关设备的操作培训,掌握设备的操作规程。
第十五条设备使用过程中,医师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患者安全。
第十六条设备管理员应定期检查设备的使用情况,记录使用时间、次数、故障情况等。
第十七条设备维护保养应按照设备说明书或制造商的要求进行,包括清洁、润滑、紧固、调整等。
第十八条设备出现故障时,应及时报修,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维修。
第六章设备维修与保养第十九条设备维修应遵循以下原则:1. 及时性:设备出现故障时,应及时报修,不得延误。
2. 安全性:维修过程中,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
业务学习制度为提高科室医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和医疗水平,规范医疗行为,保证医疗安全,制定呼吸内科业务学习制度:一、业务学习是科室的重要活动,每位医务人员必须参加。
二、科室业务学习每周举行一次,由科主任召集,以科内每人进行业务讲座,以幻灯片形式进行。
时间定于每周二下午4:00-5:30。
四、呼吸论坛内容包括科室新知识学习、专家讲座等。
七、各项业务学习由专人负责安排相关事项,要设专本登记,各位医生要提早安排好工作,对参加者实行签到制度.八、鼓励医务人员加强自学,积极参加学历教育、初级职称规范化培训、继续教育、进修等,具体操作按医院有关规定执行。
支气管镜室管理标准与措施一、支气管镜室工作制度1、支气管镜室在主管领导及职能部门领导下搞好纤支镜的各项工作。
2、遵守医院的各项工作制度,按时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坚守岗位,病人随到随诊。
3、对工作认真负责,严格遵守操作常规。
努力学习业务知识,不断提高诊断阳性率。
4、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同情和尊重病人,耐心解答病人提出的问题。
5、协调好于各科室的关系,多检查病人为医院创效益。
6、爱护医疗设备,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定期检查保养。
7、搞好室内环境卫生,每天清扫,空气消毒机每天自动消毒两次。
8、防止交叉感染,纤支镜每次检查完毕严格采用四槽五步法分别清洗消毒。
二、支气管镜的清洗及消毒制度1、必须遵照“四槽五步”原则执行;水洗-酶洗-水洗-戊二醛-水洗;(水为流动水)2、支气管镜及附件用后应当立即清洗、消毒或灭菌;3、每日诊疗工作结束,必须对吸氧瓶、吸引管、清洗酶洗槽、冲洗槽进行清洗消毒;4、灭菌后的附近按无菌物品储存;5、工作人员清洗消毒内镜时,应当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防渗透围裙、口罩、帽子、手套。
三、纤维支气管镜附件的消毒与灭菌方法1、活检钳、细胞刷、导丝、异物钳等内镜附件必须一用一灭菌,首选方法是压力蒸汽灭菌,也可用环氧乙烷,2%碱性戊二醛浸泡10小时灭菌。
一、气管镜诊断科工作制度1.管理制度(1)实行在院长领导下的科主任负责制,医护人员都一定在气管镜质控监察的有关规章制度下进行工作(2)医生和护士各守职责,且互相配合,共同做好气管镜诊断科的平时诊断和治疗工作。
(3)气管镜诊断科每周安排一次例会,部署和总结工作 :2.预定制度(1)实行气管镜诊断的患者须提早预定。
(2)临床医师依据病人的病情适应症仔细填写气管镜检查申请单和有关的化验,由护工送至于气管镜诊断科预定诊断日期时间,对高危人群,应提早与呼吸病介入诊断科联系,并向气管镜诊断科医师供给详尽的临宋资料(3)受检病人在气管镜诊断科登记预定检查或治疗的时间安排一般不超出 1 周,急诊和重危病人优先安排。
3.见告制度(1)病人在受检前由医护人员见告气管镜检查或治疗的目的及检查前后的注意事项,以排除病人的顾忌和紧张心理 :⑵检查前一定向病人及家眷认识有否药品过敏史并说明气管镜检查或治疗可能引起的并发症和防备举措,征生病人赞同后,由自己或受拜托人签订“气管镜检查知情赞同书”4消毒隔绝制度(1)冲洗消毒方法一定严格依据内窥镜质空规定流程操作消毒液按说明书规定进行活化和稀释,保证有效使用浓度和时间,按期进行消毒液测试,并做好记录。
(2)结核等传得病和 HIV 或 HbsAg指标阳性者,使用专用气管镜检查或安排在独自时间段检查,术后对气管镜进行特别和充足的消毒。
(3)气管镜检查结束后一定按质控要求对冲洗槽进行冲洗、消毒。
5.检查结果报告制度(1)实时、正确报告检查结果,书写规范。
(2)检查结果与临床或病理不符时,实时与有关科室的主治医师联系、交流。
6.资料保留束度(1)各样资料应分类做好登记和归档工作。
(2)外借资料需经气管镜诊断科主任赞同,并办理登记手续准时送还。
(3)各存内窥镜资料 ( 气管镜使用频度、检查人数、维修记录及气管镜、活检钳、消毒液的采样结果登记资料 ) 。
7.专业技术培训和持续教育制度(1)气管镜医生和护士一定有 3 年以上工作经验并经培训 3-6 个月,查核通事后才能独立操作。
气管镜的管理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江苏省纤维支气管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试行)
为规范纤维支气管镜诊疗技术的临床应用,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为技术临床应用能力审核机构对医疗机构申请开展纤维支气管镜诊疗技术进行审核的依据,是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开展此项技术的最低要求。
本规范所称的纤维支气管镜诊疗技术主要包括纤维支气管镜诊断技术(包括镜下刷检、活检、针吸穿刺、灌洗等)和治疗技术(包括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支气管冲洗术、异物取出术、吸痰术、纤支镜下高频电治疗术、冷冻治疗术、球囊扩张气道成形术、支架置入术等)。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
(一)医疗机构开展纤维支气管镜诊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
(二)二级甲等及其以上医院,有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呼吸内科诊疗科目。
(三)建立有相应的管理规范,如内镜室(或内镜中心)管理规范、人员规章制度等,由医务处统一协调与管理,科主任直接负责。
(四)开展科室必须具备的条件:
1、能够满足纤维支气管镜临床诊疗工作要求,内镜工作室应包括内镜检查室、消毒室、专用清洁柜或内镜房等。
内镜及附件的数量应与医院规模和接诊患者数相适应。
内镜工作室必须配备各种相应的应急救治药物和设备。
2、具备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认证的内镜设备和手术器械。
3、配备内镜消毒设施,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2004年《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执行。
有完善有效的医院感染管理系统。
4、内镜诊疗和清洗消毒人员应具备内镜消毒知识,接受相关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
5、有至少2名具备纤维支气管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主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每人至少独立操作纤维支气管镜50例以上。
有经过纤维支气管镜诊疗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的、与开展纤维支气管镜技术相适应的专职护师/士、技师、工程师等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五)其他辅助科室和人员要求:如开展无痛纤维支气管镜诊疗项目,须有专业麻醉医师配合。
(六)拟开展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的内镜下介入手术,如纤维支气管镜下高频电治疗术、冷冻治疗术、球囊扩张术、支架置入术等的机构,在满足以上的基本条件的情况下,还应当满足以下要求:
1、三级医院,开展呼吸内科临床诊疗工作10年以上,呼吸内科病房实际开放床位不少于40张,3年内累计完成纤维支气管镜病例1000例以上,开展内镜下介入手术累计30例以上,技术水平在本地区(地级市以上)处于领先地位。
2、具备满足危重病人救治要求的重症监护室。
3、具备满足实施内镜下介入手术要求的临床辅助科室(耳鼻喉科、麻醉科、重症监护科等),设备(呼吸机、麻醉机、各种人工气道等)和技术能力(气管切开术、呼吸支持术等)。
二、人员基本要求纤维支气管镜诊疗医师。
1、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执业范围为内科专业,执业地点为申请单位。
2、有5年以上呼吸科诊疗工作经验,具有主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3、经过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纤维支气管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
4、拟开展内镜下介入手术的纤维支气管镜诊疗医师还应当满足以下要求:
文档冲亿季,好礼乐相随mini ipad移动硬盘拍立得百度书包
—2—
(1)具有副主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部分技术突出者放宽至高年资主治医师。
(2)经卫生部纤维支气管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
(二)其他相关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应当经过纤维支气管镜诊疗技术相关专业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
三、技术管理基本要求(一)严格遵守呼吸科疾病的诊疗规范、纤维支气管镜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和诊疗指南,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
(二)实施内镜操作必须使用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内镜专业设备、耗材及药品,严格执行《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三)纤维支气管镜诊疗技术的实施由具有纤维支气管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具有主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本院在职医师决定,术者由具有纤维支气管镜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本院医师实施或具有主治(及以上)医师资格的进修或培训医师在本院医师严格指导下实施;内镜下介入手术由具有内镜介入临床应用能力的、具有副主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本院在职医师决定,术者由具有内镜介入临床应用能力的主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本院在职医师担任。
术前应当确定手术方案和预防并发症的措施,术后制定合理的治疗和管理方案。
(四)实施纤维支气管镜诊疗前,应当向患者或其法定监护人或代理人告知手术目的、风险、术后注意事项、可能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等,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五)加强纤维支气管镜诊疗技术的质量控制管理,建立健全纤维支气管镜诊疗后随访制度,并按规定进行随访。
(六)医疗机构和医师应当按照规定接受省级或其委托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对开展该项技术情况进行的技术检查,包括适应证、严重并发症、医疗事故发生情况等。
(七)医师实施纤维支气管镜诊疗,必须由术者亲自诊查患者,并按规定及时填写、签署医学文书,不得隐匿、伪造、销毁医学文书及有关资料。
(八)医师不得出具与自己执业范围无关或者执业类别不相符的医学证明文件。
(九)其他管理要求:
1、严格按照器材说明书要求使用纤维支气管镜诊疗器材,不得违规重复使用一次性纤维支气管镜诊疗器材。
2、使用药品和置入器材均要认真登记在案。
3、严格执行国家物价、财务政策,按照规定收费。
四、培训
拟从事纤维支气管镜诊疗工作的医师应当接受至少3个月的系统培训。
(一)培训基地。
由省级及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审核认定。
培训基地须具备以下条件:1、三级甲等医院,呼吸内科床位不少于60张。
2、具备内镜介入手术临床应用能力,每年完成纤维支气管镜诊疗病例600例以上,其中各类介入手术20例以上。
3、有至少3名具备内镜介入手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指导医师,其中具有副主任医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指导医师不少于2名。
4、有与开展纤维支气管镜诊疗技术培训工作相适应的人员、技术、设备、设施等条件。
—3—
5、举办过与纤维支气管镜诊疗技术相关的专业学术会议、内镜诊治技术培训班或承担国家级或省级相关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二)对医师的培训要求
1、有5年以上呼吸科诊疗工作经验,具有主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2、在上级医师指导下,独立完成不少于40例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并经考核合格。
拟从事内镜介入诊疗手术的医师,同时须满足以下条件:
1、在上级医师指导下,独立完成不少于100例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参与内镜介入手术不少于10例,并经考核合格。
2、在指导医师的指导下,学员应参与对患者全过程的管理,包括术前评价、术前准备、诊疗操作、术后观察、随访等。
3、在境外接受纤维支气管镜诊疗技术培训3个月以上,完成规定例数的医师,有境外培训机构的培训证明,并经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可的培训基地考试,考试合格后,可以认定达到规定的培训要求。
(三)培训基地的其他要求。
1、使用经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可的培训教材和培训大纲
2、保证接受培训的医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例数的培训内容。
3、培训结束后,逐一对接受培训的医师进行考试、考核,并出具是否合格的结论。
4、为每位接受培训的医师建立相应的培训及考试、考核档案。
五、其他要求
本规范实施前同时具备下列条件的医师,可以不经过培训和临床应用能力审核而开展纤维支气管镜诊疗技术。
(一)具有高年资主治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近3年以第一术者每年完成呼吸内镜手术100例。
(二)至少在核心期刊发表呼吸内镜诊疗技术有关的学术论文1篇。
(三)拟实施内镜下介入技术的医师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职业道德高尚,同行专家评议专业技术水平较高,并获得2名以上本专业主任医师推荐,其中至少1名为外院医师。
2、在三级甲等医院从事纤维支气管镜诊疗工作5年以上,具有高年资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3、近3年累计完成纤维支气管镜300例以上,其中每年独立完成内镜介入手术不少于15例。
(四)手术适应证、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手术死亡率等手术质量相关指标符合卫生部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有关要求,近5年内未发生二级以上(含二级)与开展纤维支气管镜诊疗相关的负主要责任的医疗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