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创新 李 伟
- 格式:pdf
- 大小:243.38 KB
- 文档页数:1
浅谈中职语文教学创新的根本摘要:“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到,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这意味着,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已经呼之欲出。
现在的国际竞争更加激烈,变化更加迅速,创新层出不穷。
而做为培养人才的中职学校,我们的教学,特别是语文的教学势必也要创新,特别是对于我们这种中职院校,而中职院校创新的根本呢,我认为是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紧密和就业需求相结合,扩大就业出路。
关键词:中职语文;创新;根本abstract: as a vocational schools, our teaching, especially the language teaching is bound to innovation, especially for ou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secondary vocational fundamental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i think the focus o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comprehensive quality closely and employment needs the combination of expanding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key words: vocational language; innovation; fundamental 中图分类号:c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a中职学校的学生在接受三年中专教育后就面临就业压力和社会压力。
相对而言这些学生与普通高中生之间存在着至少三年的学校教育的差距。
高中生毕业之后,通过参加高考可以继续接受三年的大专教育或者是四年的本科教育,可是中专生在完成中专课程之后绝大多数都选择就业。
这样的差距使中职院校的学生只有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和文化素养,才能在这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找到他们的立足之地。
中专语文教学的探索与创新摘要:现阶段中专语文教学要以培养兴趣入手,结合中专生心理特点,专业特点,进行大胆革新,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心理特点德育教育培养方向实用效能现阶段,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出现了诸多困难,甚至出现学生厌学的现象。
教师也感到仿佛进入了教学的死胡同,不知出路在何方。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仍坚持认为“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关键是我们语文教师要采取什么方法,教授什么内容。
所以我们必须转变观念,革新方法,关注学生的特点,进行科学的授课。
一、关注心理特点,加强德育教育中职语文形象性、生动性的特点,决定了它比其他学科更容易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对学生健康心理、高尚人格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语文教师应该再不能采取简单的说教,而是应采取“润物细无声”式的教学,仿佛在不经意间,是一种最自然的流露,这样学生不易产生抵触情绪,乐于接受。
作为一名成功的中职语文教师,应对自己授课的对象做充分的了解。
中专学生有以下特点:一是具有积极上进的一面。
虽然由于中职学校免试入学,造成学生文化水平参差不齐,这些学生尽管文化基础普遍较差,但他们专业目的明确,他们强烈要求想学一技之长,而且为达此目的还想继续深造。
所以他们并不是不求上进,只是思想进入了认识的误区,我们应更多的看到他们此中积极的一面。
二是他们年龄大多在14—15周岁,正是个体价值观取向形成的“塑形“期他们正处于个体发展史上的特殊时期,充满着动荡与矛盾的心理,开始能够自觉地认知和评价自己的个性品质,内心世界,道德信念、道德理想开始形成,此间的德育教育尤显重要。
三是问题学生占有一定比例。
现在的中专生大多是90后,他们的父母都是60年代中期出生,相当一部分人加入了打工行列,对子女疏于管教,造成这部分学生缺乏精神向导而容易迷失。
二、结合培养方向,突出实用效能我们中专学校的专业培养目标一是就业,二是升学。
语文教师应紧紧把握这两点,努力寻找语文课教学与专业培养目标的最佳结合点,组织最有效的教学。
中职语文教学创新初探摘要:中职学生语文素质的现状为中职语文教师的教学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中职语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更新观念,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等方面有所创新,提高中职学生的语文素质。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创新;中职教师都知道,近年来九年制义务教育普及,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导致中职学校的新生质量不断下降,主要表现为学生基础太差,就语文方面来说,可以用“听不懂,说不出,读不通,写不成”来概括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
这就导致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更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语文课上,往往是学生听得厌厌欲睡。
我想很多在一线的语文教师都深有这样的感触。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种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基础课。
语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好各科文化知识,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以及继续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可见中职语文教学应当受到语文教师的重视。
可是,有的教师一走进教室就有一种压抑感,致使中职语文教学越来越陷入困境,于是出现了教师厌教,学生厌学尴尬的局面。
为什么中职语文教学会出现这种尴尬的局面呢?我认为关键是教师出了问题,没有真正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没有从改变自己教学模式来适应当前的现状。
中职语文教师应认真分析当前的现实,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摒弃普教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对学生的评价方式等方面有所创新,来促使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提升中职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一、教学观念要创新“有什么样的教育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教育实践。
”教学改革,观念先行。
长期以来,落后的教学观念牵制了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等。
大部分教师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因长期受普教教学影响,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教学中重知识轻能力,重传授轻探究,重结论轻过程,重共性轻差异,重独立轻合作,重认知轻情感,重课内轻课外,重智育轻德育等,这严重制约了中职生的发展,也与当前的课程改革相距甚远。
浅谈职高语文教学的改革应重视从学习者成才的需要确定教学目标并加以具体化,不同基础水平的学生应实施不同的教学及控制,职校老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专业制定适合职校学生的教学目标。
而要要指定恰当的教学目标,就是要把握好教学的“难度”,“难度”是指知识传授所需要达到的难易度。
它不同于通常所说的“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指教学内容中感知、理解难度较大的知识点,是一种客观存在。
而这里的“难度”的控制则是对教学内容的动态把握。
在教学过程中,难度过低,学生学习无压力,容易滋生懒惰情绪,不利于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难度过高,则学生因无法接受和掌握,而产生畏难心理,同样不利于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
因而遵循“最近发展区”原理,激励学生在一“跳”一“摘”中获得提高,学生跳起摸高的位置就是我们教学难度的上限。
要控制好教学的难度,就要敢于大胆的舍去,新教材中的选文大多十分精当,如果不注重难度的控制,那么许多文章是讲不胜讲的。
因此要使学生能循序渐进的掌握现代文阅读的方法就必须根据单元目标教学的要求大胆删简,为我所用。
总之,脱离了我们的教学主体——学生的实际,违背“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不遵循“最近发展区”理论,而一相情愿地将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目标定得要相当于普通高级中学,这样势必会丧失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最终由厌学发展到与课任老师的对立。
当然,另一方面也不能无原则地降低标准,而应该尊重实际,把准方向,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突出“职”的特点:普通高中使用标准化的课程,通常采用教师必须坚守的教科书和课程指导书的形式,这保证所有学生接受一种适当的和平等的教学。
职业学校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对学生技能的培养,职高学生发展变化的灵活性和发展空间要比普通高中学生广泛的多,职高学生在学校中可以灵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可以相对自由地设计自己的未来,因此职业学校中的教学不同于普通高中的教学,它不必围绕高考这根指挥棒教学,具有相当大的灵活性。
创新中职语文教学初探【关键词】中职语文;创新;课堂教学;改革中职语文教学,不应该仅仅将教学目标定在应试教育上,简单地以课堂教学内容为核心,忽视学生作用,将生动的课堂变成了一潭死水。
课堂如果只是变成了老师的说教,那么教学的效果肯定不尽如人意。
学生成了学习的配角,这跟教改的目标大相径庭。
因为教学改革,是要强调和突出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
所以,语文老师必然要对现行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方法。
特别是要打通教学的各个环节,挖渠引沟,注入活水,这样才能改变目前课堂教学一潭死水的现状。
根据新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创新中职语文教学成了一项课改重任。
1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现状:1.1 教学观念较为陈旧。
由于上文中提到的中职学校对语文教学重视不足,因此很少有语文教师进行深入教学研究和思考,这样一来传统的教学思维和教学手段被一直沿用,根本无法提高中职学校语文教学质量。
在当前很多中职学校的语文课堂中,依然采取的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虽然教学辅助器材已经非常丰富,但是单纯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让语文课堂枯燥乏味,学生不能感受到语文的真实魅力,失去了语文学习的兴趣,严重影响到学生的未来发展。
1.2 学生缺乏积极性。
语文的学习是一种知识积累的过程,我国的语言文化博大精深,是需要学习者能够在时时刻刻的学习中获得真知,得到思想文化修养的提高,使得语文的运用能力,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得到协调发展。
职业高中的学生大多是在初中就已对文化课,其中包括语文课已厌倦且失去兴趣的一群应试教育体质催生下的弱势群体和特殊群体。
在进入职业学校之后,因为缺乏了升学方面的压力,一般他们都觉得只要努力学好本专业即可,对于语文这样的基础课程不够关注,学习的主动性不够,而老师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满堂灌)最终会让他们对语文丧失兴趣,这对于语文的学习是很不利的。
1.3 课堂教学效率不高。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是会照着书本的进度讲课。
教学方式也已经成为一种模式:认识生字生词—作者简介—课文感知-概括段落大意-归纳中心思想,老师的主导地位是得到了完全的体现,但是学生是在被动的情况下学习,若一直用这样一种流程开展教学活动,教师自己也会厌倦的,学生的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浅谈中职语文教学的困惑和出路中等职业学校是我国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渠道,语文是一门基础课程。
然而,中职语文教学却存在许多困惑,例如学生文化水平低、课程设置重复、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中职语文教学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困惑一:学生文化水平低中职学生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部分学生甚至存在文盲现象。
这种情况下,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会很难达到预期效果,需要教师采用一些新的教学方式。
解决方案一:以学生为中心,采用个性化教学学生处于不同的学习水平,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个性化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差异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和评价标准。
教师可以通过团队教学、小组讨论和课堂互动等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解决方案二:以实际问题为切入口,提升学习效果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去研究实际问题,引导他们从实际出发进行思考和探究。
这种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
同时可以满足中职生对实用性的需求,增强教学的针对性,让学生在学习中渐渐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困惑二:课程设置重复,难以吸引学生中职语文课程设置重复,学生可能会感到很无聊,这使得学生难以积极学习。
解决方案一:根据教学目标设置课程内容中职语文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设置课程内容,选取适当的教材,更新教材,开设有吸引力的新课程。
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接受语文教育,将语文学习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解决方案二:采用互联网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学工具也应该与时俱进。
中职教师可以采用互联网技术,建立在线学习平台,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互动途径。
通过这种平台,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困惑三: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中职语文教学方法相对单一,教师缺乏创新意识,教学方法不够灵活,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
解决方案一: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包括小组讨论、课堂互动、课外活动、视频学习、班级比赛等,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J ournal of J iamus i Education Ins titute2010年第3期总第99期No.3.2010Sum 99对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堂创新教育的探索与研究吴 昊(湖南省郴州师范学校湖南郴州423000)摘 要:在本文中,笔者首先对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然后结合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特点,提出对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创新的措施。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现状;特点;创新中图分类号:G 718.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9795(2010)03-0247-01收稿日期:作者简介:吴昊(65),男,湖南资兴人,从事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方向的研究。
一、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现状(一)生源素质差,文化基础差在我国,高校被看作学习的顶峰和终点,学生们大都对高等学府有着美好的憧憬。
而且,近几年,我国的高等院校不断的进行扩招,使得大多数在初中成绩比较优异的学生选择就读于高中,然后考入高等学府,这就使得中等职业学校成为低分学生的分流地,导致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整体素质不高,甚至大量不达标的初中毕业生为了种种目的就读于中等职业学校。
他们在语文方面的知识薄弱、普遍在写作方面的能力较差,经常在作业中出现错别字及用词不当的情况。
(二)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存在严重的厌学情绪在中等职业学校中,学生的文化基础水平普遍偏低,甚至有的学生在职业学校学习仅仅是为了得到一张文凭而已,有的学生就读于此完全是其家长为了避免孩子进入社会后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而学坏。
所以,我们认为,在中等职业学校就读的学生是一个与在高中就读的学生不同的特殊群体,他们除了基础文化水平低、没有端正的学习态度、没有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之外,他们还存在着严重的厌学情绪、自制力也比较差。
(三)语文课时数减少在市场经济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下,中等职业学校对其课程安排进行了调整:第一,在课程设置方面,学校研发和设置了一些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专业课程;第二,在课程时数方面,大幅度增加了专业课的课程时数,压缩了文化基础课的课程时数。
浅谈中职学校语文教学面临的困难及调整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体制的改革,中等职业学校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
而语文作为基础学科,一直是中职学校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
中职学校语文教学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需要及时采取调整对策。
下面就来浅谈一下中职学校语文教学面临的困难及调整对策。
一、困难1.学生基础薄弱:相较于普通高中学生,中职学校学生的语文基础普遍较差。
这是由于中职学校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稍低,导致初始知识储备不足。
2.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是出于对某一特定职业的兴趣而选择该校,他们对语文学科的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往往抱有学以致用的心态。
3.教学资源匮乏:与普通高中相比,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的教学资源相对较少,很难提供与时俱进的教学设备和教辅材料。
4.教师敬业度不高:一些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师对职业教育的认同不够,导致缺乏教学热情和创新意识,教学水平难以得到提高。
二、对策1.因材施教,分类教学:针对学生基础薄弱这一困难,教师可以采用因材施教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类教学。
对基础薄弱的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拓展性教学,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学习需求。
2.明确语文学习目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明确语文学习的目的,强调语文学科对职业发展的重要性,让学生意识到语文学习不仅是应试需要,更是对未来工作需要的储备。
3.加强教学资源建设:学校和教师可以加强与企业合作,争取更多的教学资源支持,提供与职业相关的实用教学设备和教辅材料,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中职学校语文教学在面临诸多困难的也有很多改进和调整的对策可供采取。
这需要学生、教师、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共同为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和智慧。
相信通过大家的努力,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将取得更好的发展。
浅谈中职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二十一世纪是科技腾飞的世纪,也是创造性人才得以展现的历史舞台,此时创新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认识到创造性是每一位学生都具备的心理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
作为教育工作者,虽不能奢望每位学生都成为非凡的创造者,但完全可以使每一位学生充分发挥其创造潜能。
从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角度来看,中职语文教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学习能力。
一、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精神价值,并及时准确地传递给学生,让其明确学习的意义和价值,以唤醒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激情,促进学习兴趣的生成。
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尽可能地为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提供能激发新异感的学习情景,让他们去尝试创造性的学习,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并从中体会由此带来的成功的喜悦。
再次,还应重视启发学生的热情,课堂上从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心,在教学上采取表扬和鼓励的方法,将枯燥的讲解转变为学生们想学的兴趣。
只有当学生有了积极的学习情感和心理,才能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促使其潜在的创造力得到很好的发挥。
兴趣生成了,人的思维就比较活跃,感知也较敏锐了,创造性潜能也就凸显出来了。
二、大胆倡导质疑在语文教学中,我比较注意培养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创新。
下面我谈谈这方面的具体做法。
一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首先,要尊重学生,让学生敢问。
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创造自由、宽松、和谐、民主的探索问题的环境,对学生的问题要认真对待,态度要和蔼,消除学生紧张、畏惧的心理障碍。
即便学生所问问题幼稚可笑甚至荒诞,也要加以鼓励。
其次,激励学生,让学生乐问。
许多学生对学习目的性不够明确,学习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惰性心理较强。
他们在课堂上总是当“收音机”,对这种现象,教师一方面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使学生认识提问题对学习、成长的重要作用。
如讲述“爱因斯坦从小爱问为什么,长大后成为了举世闻名的科学家”的故事来教育激励他们。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年期收录展示浅谈高职数据库设计课程的教学宁竞,创新新形势下国有粮食企业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李葆君,以“挑战杯”竞赛为载体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研究王媛媛,曾祥君,高职教育中的情境教学思考熊涛,改进校企合作发展模式提高动医毕业生就业质量曾珠,刘志军,何伟光,教例研究在中小学语文教研活动中的应用分析陈春燕,崔杨,校园短信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研究林琼,浅谈计算机辅助设计趣味教学尚瑞勇,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探究靳红,大学美术课程教育改革与创新途径初探姜云,浅谈多媒体教学应用中的喜与忧何守亮,如何实现对学生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梁丽伟,军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家庭因素关联性统计分析王建军,勒孚龙,郑治中,王楠,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有效途径郎琳,树立职业学校口语交际教学的新观念吴菁莉,关于职业院校教材改革的思考熊静,药物分析实验小班教学改革必要性探讨朱德荣,以人为本与时俱进面向世纪高校中文教学改革之我见王丹丹,民办院校核心竞争力研究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分类教学培养模式初探黎玉华,刘鑫,案例教学在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中的重要性樊庆锌,任广萌,沈晋,邱微,,,,课程改革中的教师教学信念和教学实践对一位农村初中英语教师的叙事研究陈童辉,浅谈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基于当代大学生认知特点的视域李冬莲,李怀苍,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下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初步探索周玲艳,梁红,胡延吉,,,大学生工程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 何献忠,陈炜杰,李然,,,从教师视角看高校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学生沉默宋瑶,浅谈中职学校数学学困生的辩证施教樊丽青,职业学校应“以人为本”多方位开展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王振利,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的制度研究朱稳,浅谈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张云岗,分析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实施分层教学的优势所在郭丽萱,“模拟职业角色教学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运用毛少华,《数理统计》选修课教学改革尝试牛彩琴,普通话网络学习方式探究孔祥伟,弹簧问题的解题思路探讨傅牧寅,职业教育中物理教学分析邵龙,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郎占军,浅谈中等职业学校“一体化”课程开发曹先娉,如何提高中职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水平邓廷虎,近几年高考试题分析及年备考策略梁清勤,纪录片《海豚湾》画面的力量乔丹,高职日语教学方法的探索和研究周济强,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中渗透成长教育的探讨蒋丽君,从中英文化差异浅谈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罗娟,课程设计在编译原理课程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李致远,毕俊蕾,谈中学音乐教育对学生身心发展影响张金华,运用网络空间实现高中化学教学模式改革的新探索罗承友,谈几何画板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黄新杰,浅析基于探究式学习的课堂教学设计林月平,技工学校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初探崔振华,高中音乐课标研究秦洪亮,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时伟霞,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途径和方法分析邢艳玲,探究问题的分类与选择韦冰,浅谈项目教学法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应用李晓康,案例教学在公选课《城市生态》教学中的探索盛茂银,浅谈“以德治国”的现实意义吴航,数学教学中的法制教育尝试曾红信,关于建立中学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赵冬梅,浅谈中等专业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情感教学周丽,思想政治教育重大问题之我见刘建国,我热衷的红领巾事业刘玉杰,让德育贯穿在美术教学中陈会平,在对文本的探究中传承传统文化杨艳,教师人格魅力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作用刘小娟,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情感教育的行动研究师景芝,英语教学中的心理教育初探肖颖,音乐教学与德育教育的有效融合赵世杰,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吕秋霞,如何提高当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质量张改平,。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创新李伟
发表时间:2015-01-30T09:12:58.59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4年12月总第141期供稿作者:李伟[导读] 中职学校没有升学率要求,学生学习就没有了动力。
通过对新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很少。
李伟辽宁省丹东市文化艺术学校118100
摘要:中职教育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就决定了中职语文教学有别于普通高中的语文教学。
为此,本文从中职语文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与考核等四个方面出发,围绕中职语文教学的差异性、多元性、实用性等特点,阐述了对中职语文教学专业化导向的思考。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创新
中职语文所选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典范文学作品,并具有形象性、生动性的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审美感悟,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味,使学生透过美的语言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从而陶冶情操、美化心灵。
对树立学生自尊、自强、达观、进取的精神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中职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中职学校没有升学率要求,学生学习就没有了动力。
通过对新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很少。
从学习目的看:不少学生不明确学习语文的重要性,认为学语文没意思,一提作文就头疼;从学习基础看:多数学生语文基础知识薄弱,能力差,错别字普遍存在,有的连标点符号都不会用,听课抓不住重点,注意力不集中,逻辑性不强,阅读能力差,缺乏综合概括能力;写作水平低,多空话、套话,有的文不对题,词不达意,各种文体不清楚。
从学习习惯看:多数学生学习浮躁,边学边玩,自学能力差,没有认真读书、思考的习惯,没有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这是职业学校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不容忽视的。
二、创新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措施
1.明确教学目标。
专业化是中职语文教学的切入点,把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能力训练与专业的“职业化”训练紧密结合在一起,突出专业性,实践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为专业服务的宗旨,提高中职学生的语文素养、综合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能力。
基于这个培养目标和特殊性,中职语文的教学任务就不能等同于普通高中,从生源比较来看,进入中职学校的生源质量不如普通高中。
中职新生中有很大比例不具备初中毕业水平,生源质量状况决定了中职语文教育的特点。
因此,中职语文教学在实施《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试用)》过程中,一方面要在重视学生个性、需要、兴趣、情感、意志等发展因素的基础上,努力追求学科价值的实现、学生个性发展需要和兴趣的满足等人文目标,但另一方面要更加重视让学生掌握实用的知识技能技巧,使学生在掌握必要的语文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提高语文应用能力,让学生掌握那些对他们一生都有重要价值的知识,掌握那些可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适应职业要求的知识。
由此可见综合职业能力是中职语文最基本的要求。
2.创新教学内容。
一是要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以文本为中心,以文学作品为出发点,通过对名作名篇的阅读与欣赏,分析和探讨作品的艺术特色、风格和人文内涵等,从审美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
二是在重视文本教学的基础上,适当发挥与拓展,将哲学、历史、艺术等知识加以渗透与融通,借以开阔学生视野。
三是在对文学作品分析讲解的过程中,注意把人文精神的培养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让学生通过对作品中人物形象、思想主题的赏析,提高审美趣味,培养高尚情操。
四是要充分融进社会生活。
要使中职语文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除了讲解课本知识外,还要融入社会、生活内容,借以增强课堂的时代感、新鲜感。
五是要重视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把提高学生语言知识、语言应用能力置于重要位置,从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层面出发,尽可能地安排应用写作、语言训练等语文能力训练内容,确保中职语文“学以致用”。
3.创新教学方法。
中职《语文》教学的对象是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学生,教学时数也不一样,这就需要针对实际情况,结合专业特点,选讲教材中的某些篇目,创新教学方法,使教学更具针对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同时,在各专业的教学中,还要以语文为主干,把德育、美育、智力因素的开发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渗透于语文知识、语文能力的训练中。
以文学欣赏为主,发掘作品中的人格力量,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加强情感体验,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良好发展。
教师还应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不断改革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能使他们结合自身的实际,按照自己的方式,不断学习、充实和提高自己。
4.创新考核方法。
考核的形式可以多样化,闭卷、开卷笔试以及口试都是常用的考核方式。
如对必要的理论知识、文学作品的欣赏、应用文写作等,可采取笔试。
对于文学作品的欣赏可要求学生写赏析性文章,对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有一定的作用。
口试对于考核学生的读、听、说的能力很有效。
中职语文考核不应杜绝口试,如在平时开设的口语训练中掺入考核,能提高学生口语训练的热情。
考核的形式很多,如读报、演讲、讨论等。
通过考核促进平时的训练,激发学生与人交流的欲望。
不同专业其考核形式亦可不同。
教学离不开考核,好的考核方式能够促进教学的良性发展。
全方位地动态评价学生的语文水平,使考核方式不仅成为衡量学生语文水平比较准确、科学的标尺,更成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推进器。
参考文献
[1]谭蒙革提高中职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办法.成功教育,2008,8。
[2]李育芳规范教学评价,促进语文教学.中国教育发展研究,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