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洞2012年国民经济
- 格式:doc
- 大小:1.04 MB
- 文档页数:17
山西省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411.7元,增长12.6%;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2211.5元,增长7.5%。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356.6元,增长13.5%;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566.2元,增长21.4%。
城镇占调查总户数20%的低收入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8544.9元,增长13.2%;农村占人口20%的低收入者收入1975.2元,增长9.9%。
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重)31.6%,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33.4%。
太原市
人民生活: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587元,比上年增长12.1%;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970元,增长6.6%。
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3.3%。
农民人均纯收入10079元,增长13.4%;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6550元,增长10.9%。
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3.9%。
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24∶1,比上年缩小0.03个百分点。
山西省太原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科学发展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和“稳中求进”总基调,抓投资、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对标一流、攻坚克难,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一流省会城市迈出了坚实步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综合经济增长:初步统计,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311.43亿元,比上年增长10.5%。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6.02亿元,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1035.57亿元,增长9.7%;第三产业增加值1239.84亿元,增长11.3%。
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68.44亿元,增长7.6%;批发零售及住宿餐饮业增加值430.13亿元,增长14.8%;金融保险业增加值241.22亿元,增长14.4%。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4440元,比上年增长9.8%,按2012年平均汇率计算达到8624美元。
产业结构:三次产业比重为1.6%、44.8%、53.6%,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1、4.4和6.0个百分点。
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比重持平,第二产业比重下降0.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提高0.8个百分点。
财政:全市财政总收入454.49亿元,比上年增长15.6%。
其中:市级财政完成246.16亿元,增长18.2%;县(区)级财政完成208.33亿元,增长12.7%。
全市一般预算收入215.67亿元,增长23.4%。
其中:税收收入172.38亿元,增长21.7%,国内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共计完成税收112.20亿元。
全年一般预算支出277.51亿元,比上年增长16.0%。
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增长7.3%,教育支出增长22.9%,科学技术支出增长23.1%,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增长17.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4.0%,医疗卫生支出增长21.9%,节能环保支出增长106.5%,农林水事务支出增长65.9%,城乡社区事务支出下降5.4%。
西双版纳州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全州各族人民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全州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全州生产总值2326369万元,比上年增长13.7%。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675341万元,增长6.7%;第二产业增加值681560万元,增长15.7%;第三产业增加值969468万元,增长16.5%。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州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9%,与上年持平;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29.3%,比上年下降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1.7%,上升1个百分点。
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870753万元,比上年增长17%,占全州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7.4%,提高1个百分点。
年末全社会从业人员63.2万人,比上年末增长0.6%。
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55%,上升0.35个百分点。
年末人口城镇化率为39.26%,比上年末提高2.16个百分点。
二、农业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51973万元,比上年增长7.3%。
其中,农业产值414605万元,增长11.5%;林业产值594163万元,增长4.2%;畜牧业产值80947万元,增长4.2%;渔业产值32857万元,增长12.4%;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9401万元,增长26.1%。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35.23万亩,比上年下降2.4%,其中稻谷面积57.81万亩,下降9.9%,玉米面积67.43万亩,与上年持平;油料种植面积2.71万亩,增长1.8%;蔬菜种植面积21.1万亩,增长9.1%;甘蔗种植面积20.88万亩,增长4.8%。
年末茶叶面积78.21万亩,比上年末增长3.5%;水果面积40.23万亩,增长17.6%。
主要农产品中,粮食、茶叶、水果、蔬菜产量保持增长。
2012年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3年02月21日20:05 来源:中国经济网[推荐朋友][打印本稿][字号大中小]江苏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江苏调查总队(2013年2月20日)2012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牢牢把握主题主线和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积极应对国际经济形势严峻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挑战,统筹推进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各项工作,经济运行呈现稳中有进的态势,发展质量稳步提高,民生继续得到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在“两个率先”征程上迈出了新步伐。
一、综合经济在转型升级中平稳增长。
初步核算,全省实现生产总值54058.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1%。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418.3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27121.9亿元,增长11.0%;第三产业增加值23518.0亿元,增长9.6%。
人均生产总值68347元,比上年增加6057元。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6.3∶50.2∶43.5。
高新技术产业较快发展。
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5041.5亿元,增长17.4%,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37.5%,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
服务业发展水平稳步提升。
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3676.0亿元,增长9.6%,占GDP比重为43.8%,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势强劲。
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软件、物联网和云计算、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和海洋工程等新兴产业全年销售收入达40059.9亿元,比上年增长19.6%。
非公有制经济总量提升、占比提高。
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36056.8亿元,占GDP的比重达66.7%,其中私营个体经济比重为41.7%,分别比上年提高0.6个和0.7个百分点。
年末全省工商部门登记的私营企业达131.3万户,比上年增长9.6%,注册资本42307.0亿元,增长16.9%;个体户352.8万户。
山西省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山西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山西调查总队2013年3月1日2012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山西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科学发展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和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推动转型跨越发展,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新进展。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全省生产总值12112.8亿元,比上年增长10.1%。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97.9亿元,增长6.0%,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8%;第二产业增加值7009.1亿元,增长10.9%,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7.8%;第三产业增加值4405.9亿元,增长9.5%,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6.4%。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3628元,按2012年平均汇率计算为5327美元。
全年全省财政总收入2650.4亿元,增长17.2%。
一般预算收入1516.4亿元,增长25.0%。
税收收入1045.2亿元,增长19.8%,其中国内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和城建税共计完成税收926.0亿元,增长19.4%。
一般预算支出2761.5亿元,增长16.6%。
其中农林水事务支出增长28.2%,教育支出增长32.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10.3%,医疗卫生支出增长12.6%,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增长22.3%,节能环保支出增长7.7%。
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5%,其中,食品价格上涨4.2%。
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8%。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1.2%。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5.5%,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5.8%,生活资料价格上涨0.4%。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1.9%。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5.4%。
全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51.1万人。
转移农村劳动力43.2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38%。
国务院正式批复《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南昌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正文:---------------------------------------------------------------------------------------------------------------------------------------------------- 南昌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南昌市统计局2013年3月29日)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是南昌全面打造核心增长极的开局之年。
面对世界经济复苏放缓、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形势,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齐心协力、攻坚克难,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为实现绿色崛起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进程迈出了新步伐。
一、综合据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000.5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5%。
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4.9:57.9:37.2。
人均生产总值58715元,增长11.6%。
在全市生产总值中,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1719.18亿元,增长13.1%,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57.0%提高到57.3%。
全年财政总收入500.16亿元,按同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21.6%。
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40.02亿元,增长28.3%。
从收入完成情况看,完成增值税15.19亿元,增长8.2%;营业税87.08亿元,增长29.3%;企业所得税25.78亿元,增长47.7%。
县域财力显著增强,全年财政总收入超10亿元的县区达到10个,其中南昌县超60亿元、西湖区超50亿元,东湖区、高新开发区超40亿元。
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345.51亿元,比上年增长15.4%。
其中,教育支出63.32亿元,增长23.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7.77亿元,增长11.4%;城乡社区事务支出45.71亿元,增长25.6%;医疗卫生支出31.03亿元,增长17.3%;农林水事务支出25.74亿元,增长20.3%;交通运输支出37.22亿元,增长53.0%;科学技术支出4.48亿元,增长20.5%;环境保护支出4.57亿元,增长17.2%。
2012年全国各区县市GDP排名(前110名)排名区县市所属 2012年GDP001.滨海新区(津)7205.17002.浦东新区(沪)5929.91003.朝阳区(京)3627.70004.宝安区(粤)3499.62005.海淀区(京)3497.90006.南山区(粤)2829.62007.昆山市(苏)2725.32008.西城区(京)2578.60009.龙岗区(粤)2521.92010.江阴市(苏)2510.00011.天河区(粤)2394.81012.福田区(粤)2374.24013.顺德区(粤)2338.79014.南海区(粤)2215.57015.越秀区(粤)2121.48016.黄岛区(鲁)2095.00017.张家港(苏)2050.00018.常熟市(苏)1870.19019.萝岗区(粤)1869.24020.苏州工业园区(苏)1760.00021.萧山区(浙)1611.72022.闵行区(沪)1594.22023.武进区(苏)1536.69024.金州区(辽)1489.00025.两江新区(渝)1476.22026.东城区(京)1447.90027.番禺区(粤)1369.42028.黄浦区(沪)1368.42029.罗湖区(粤)1359.05030.吴江区(苏)1341.00031.晋江市(闽)1223.69032.大兴区(京)1215.00033.禅城区(粤)1208.25034.杨浦区(沪)1201.11035.无锡新区(苏)1200 036.白云区(粤)1191.73 037.铁西区(辽)1155 038.顺义区(京)1103.20 039.宜兴市(苏)1085.98 040.烟台开发区(鲁)1040 041.鄞州区(浙)1038.10 042.绍兴县(浙)1008.77 043.徐汇区(沪)1006.59 044.神木县(陕)1003.89 045.海珠区(粤)1002.38 046.准格尔旗(蒙)1000.4 047.瓦房店市(辽)977 048.嘉定区(沪)969.7 049.太仓市(苏)955.12 050.慈溪市(浙)948.29 051.昆都仑区(蒙) 945.86 052.江宁区(苏)926.59 053.丰台区(京)922.5 054.城阳区(鲁)910 055.迁安市(冀)896.6 056.南岗区(黑)889.6 057.松江区(沪)886.55 058.长沙县(湘)880.1 059.渝北区(渝)879.32 060.惠城区(粤)860 061.沈和区(辽)853 062.东胜区(蒙)850.34 063.增城市(粤)850.08 064.思明区(闽)848.64 065.历下区(鲁)844.6 066.龙口市(鲁)840 067.余杭区(浙)834.94 068.滕州市(鲁)830.85 069.丹阳市(苏)830.5 070.虎丘区(苏)830 071.宝山区(沪)824.2 072.鼓楼区(闽)811.93073.浏阳市(湘)811.13 074.雁塔区(陕)810.8 075.诸暨市(浙)810.67 076.吴中区(苏)810 077.香洲区(粤)806.62 078.海城区(辽)803.6 079.花都区(粤)803.51 080.义乌市(浙)802.9 081.荣成市(鲁)800.1 082.芙蓉区(湘)798.03 083.即墨市(鲁)787.97 084.成都高新区(川)780 085.九龙坡区(渝)776.3 086.和平区(辽)775 087.青山区(蒙)771 088.武陵区(湘)770.47 089.普兰店市(辽)770 090.渝中区(渝)766.03 091.胶州市(鲁)754.3 092.长宁区(沪)752.73 093.新泰市(鲁)751.1 094.庄河市(辽)750 094.临淄区(鲁)750 096.三水区(粤)747.95 097.荔湾区(粤)745.65 098.甘井子区(辽)740 099.宁乡县(湘)732.5 100.青浦区(沪)732.31 101.五华区(滇)730.42 102.雨花区(湘)727.67 103.张店区(鲁)723.42 104.金水区(豫)715 105.余姚市(浙)711.77 106.市南区(鲁)710.11 107.湖里区(闽)706.86 108.温岭市(浙)705.95 109.平度市(鲁)704.47 110.新北区(苏)704。
江西省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正文:---------------------------------------------------------------------------------------------------------------------------------------------------- 江西省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3年3月22日江西省统计局)2012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统筹做好稳增长、调结构、抓改革、优生态、惠民生、促和谐各项工作,团结拼搏,锐意进取,有效克服了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不利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基本完成年初确定的预期目标。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948.5亿元,比上年增长11.0%。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20.2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6967.5 亿元,增长13.1%;第三产业增加值4460.8亿元,增长9.5%。
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0%、66.6%和28.4%。
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1.7:53.8:34.5。
人均生产总值28799元,增长10.5%。
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实现增加值7246.1亿元,增长12.0%,占GDP 的比重达56.0%。
全年财政总收入2046.0亿元,比上年增长24.4%。
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371.9亿元,增长30.2%。
财政总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5.8%,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税收总收入1652.1亿元,增长20.7%,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80.7%。
县域财力快速增强,财政总收入超10亿元的县(市、区)达到56个,超20亿元的17个,超30亿元的8个,丰城市超40亿元,南昌县超60亿元。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7%。
其中,食品价格上涨5.2%,居住类价格上涨2.7%。
2012年临汾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临汾市统计局2013年3月18日2012年, 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充分运用转型综改试验各项有利政策,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的工作基调,突出“主攻项目,加快转型,打造特色,改善民生,推进跨越”的工作重点,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新进展。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全市生产总值1220.5亿元,比上年增长10.1%。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0.5亿元,增长5.8%,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6%;第二产业增加值758.8亿元,增长11.2%,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2.2%;第三产业增加值381.2亿元,增长9.1%,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1.2%。
第三产业中,金融保险业增加值36.4亿元,增长17.5%;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22.1亿元,增长10.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91.8亿元,增长9.5%。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8019元,按2012年平均汇率计算为4439美元。
全年全市财政总收入201.6亿元,增长7.0%。
一般预算收入110.8亿元,增长24.3%。
税收收入51.6亿元,增长3.2%,其中国内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和城建税共计完成税收42.9亿元,增长1.2%。
一般预算支出223.0亿元,增长19.0%。
其中农林水事务支出增长7.6%,教育支出增长32.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2.1%,医疗卫生支出增长7.0%,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增长10.9%,公共安全支出增长8.7%,节能环保支出增长13.3%。
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8%,其中,食品价格上涨2.9%。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8.2%,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8.4%,生活资料价格上涨3.5%。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4.9%。
表1 2012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幅全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5.64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5.42万人。
洪洞县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洪洞县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洪洞调查队2013年4月10日2012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紧紧抓住“扩权强县”和国家综改实验区的历史机遇,同时大力开展了以提升城市品位、优化发展环境的“六城同创”活动,取得了县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全面进步。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1653835万元,比上年增长9.7%。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5536万元,增长3.8%,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4%;第二产业增加值1196011万元,增长10.3%,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2.3%;第三产业增加值352288万元,增长9.4%,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1.3%。
第三产业中,金融保险业增加值29987万元,增长21.0%;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96041万元,增长8.7%;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73238万元,增长5.4%。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2351元,按2012年平均汇率计算为3541美元。
图1 2008-2012年全县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全年全县财政总收入226055万元,减少4.9%。
其中地方财政收入94635万元,增长9.2%。
国税和地税两个层次税收收入共计178028万元,降低12.4%,其中国内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和城建税共计完成税收39111万元,降低16.9%。
一般预算支出256238万元,增长24.5%。
其中农林水事务支出22567 万元,同比下降5.7%,教育支出58954万元,同比增长37.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5748万元,同比增长14.9%,医疗卫生支出24470万元,同比增长0.1%,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2343万元,同比下降16.9%,公共安全支出11011万元,同比增长0.3%,节能环保支出2933万元,同比下降49.3%。
图2 2008-2012年财政总收入及其增长速度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5%,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2.5%,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7%,食品价格上涨2.7%。
商品零售价格上涨2.1%。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7.2%。
图3 2008-2012年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123456720082009201020112012全年全县城镇新增就业423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5165人次。
全县城镇年末从业人员为42904人,比年初增加3143人;城镇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达到34905元,较上年增长9.9%。
表1 2012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幅二、农业种植面积:全年全县农作物种植面积76326公顷,比上年减少629公顷。
其中,粮食种植面积73055公顷,减少522公顷;油料种植面积454公顷,减少12公顷;棉花种植面积29.5公顷,减少14.4公顷。
在粮食种植面积中,玉米种植面积26322公顷,增加317公顷;小麦种植面积43072公顷,减少2283公顷。
粮食产量:全年全县粮食产量390004吨,比上年增加12387吨,增产3.28%。
其中,夏粮215252吨,增产7.2%;秋粮174752吨,减产1.1%。
畜禽及水产品产量:全年全县猪牛羊肉总产量21773吨,比上年增加16.7%。
其中,猪肉产量18018吨,增加16.3%牛肉产量2654吨,增加371.4%;羊肉产量1102吨,增加2.3%。
年末生猪存栏153060头,生猪出栏202223头。
牛奶产量7239吨,减少30.0%。
禽蛋产量23045吨,增加22.1%。
水产品产量972吨,增长76.7%。
表2 2012年主要农林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单位:吨全年完成造林1357公顷,增长9.9%。
其中,荒山荒地造林面积1357公顷,增长154.1%。
经济林面积334公顷,降低47.3%。
全年木材产量500立方米,与去年持平。
年末全县森林面积1354公顷,林木覆盖率32.5%。
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104.55万千瓦,增长1.1%。
机械耕地面积59467公顷,增长15.8%;机械播种面积64000公顷,机械收获面积47467公顷,分别增长1.6%和6.9%。
全县农机化经营总收入26997万元,增长3.9%。
三、工业和建筑业年末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7家,减少2家。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2%。
表3 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原煤产量751.58万吨,同比降低6.25%;洗精煤1803.30万吨,增长29.8%;发电量5142万千瓦时,降低13.9%。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焦炭产量403.28万吨,降低13.7%。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261910万元,增长12.7%。
其中,省属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64938万元,增长13.1%;省属以下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96972万元,增长12.2%。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税金总额235550万元,同比降低5.0%;实现利润72291万元,降低51.7%。
全年全县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业实现产值184794万元,降低17.9%。
表4 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表5 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及其增长速度单位:万元四、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全县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14008万元,增长25.8%。
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184226万元,降低63.0%,民间投资829782万元,增长269.3%。
图4 2008-2012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长速度20082009201020112012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内资企业投资1010508万元,增长26.6%;外商及港澳台商企业投资3500万元,降低53.3%。
表6 2012年分行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长速度单位:万元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51917万元,降低15.7%;第二产业投资478005万元,增长26.7%;第三产业投资484086万元,增长31.9%。
第二产业全部为工业投资。
其中,煤炭工业投资239148万元,增长101.3%;非煤产业投资238857万元,增长17.1%。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87293万元,增长122.2%。
其中,住宅投资65298万元;办公楼投资147万元;商业营业用房投资13818万元。
表6 2012年房地产开发和销售情况五、能源全年全县一次能源生产折标准煤623.28万吨,降低18.2%;二次能源生产折标准煤2266.64万吨,增长28.5%。
全年全县向省外运输焦炭301.42万吨,降低25.0%,外运焦炭占焦炭产量75.6%。
全年全县全社会用电总量182129万千瓦小时。
其中,第一产业用电5661万千瓦小时,占全部用电量3.1%;第二产业用电143509万千瓦小时,占全部用电量78.8%,其中工业用电138181万千瓦小时;第三产业用电9038万千瓦小时,占全部用电量5.0%;城乡居民生活用电21124万千瓦小时,占全部用电量11.6%。
六、国际国内贸易全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7471万元,增长16.4%。
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67774万元,增长14.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19697万元,增长21.5%。
按消费形态统计,商品零售额367648万元,增长16.6%;餐饮收入额3723万元,增长10.5%。
表8 201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其增长速度单位:万元表9 2012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及其增长速度单位:万元全年全县海关进出口总额14265万美元,增长11.0%。
其中,进口额2780万美元,增长55.3%;出口额11485万美元,增长3.8%。
七、交通、邮电年末全县公路线路里程202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74.7公里,比上年末增加35.7公里。
全年全县行政区域内完成邮电通信业务经营收入29817.8万元,增长10.7%。
其中,邮政业务收入1832万元,增长12.2%;电信业务收入27985.8万元,增长10.6%。
年末全县固定电话87365部,减少3019部,下降3.3%;新增移动电话用户60214户,年末达到428101户。
移动电话普及率57.9部/百人。
全县宽带接入用户62549户,增长60.2%。
图5 2008-2012年全县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02030405020082009201020112012八、金 融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440605万元,比年初增加203174万元,增长16.4%。
各项贷款余额756585万元,比年初增加98526万元,增长15.0%。
年末全县农村信用社人民币贷款余额350215万元,比年初增加5171万元,增长1.5%;人民币存款余额719613万元,比年初增加95688万元,比年初增长15.3%。
表10 2012年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及其增长速度图6 2008-2012年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及其增长速度12243648607284961081202008200920102011201251015202530九、文化、教育和卫生年末全县建有文化馆1个,博物馆1个。
全县文化系统共有专业和非专业艺术表演团体4家。
全县公共图书馆1个,档案馆1个。
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
年末有线电视用户46747户。
全县有体育场1个,体育馆1个。
年末全县各级各类学校322所。
全县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7.39%,初中阶段学生巩固率达到98%,6周岁以上学龄儿童入学率100%。
表11 2012年各类教育发展情况单位:万人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含诊所)784个,其中妇幼保健院(所、站)1个。
全县卫生机构(含诊所)共有床位1295张。
全县卫生机构共有卫生技术人员3192人。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据2012年人口抽样调查,年末全县常住人口为741776人,比上年末增加3660人。
全年全县出生人口7861人,人口出生率为10.62‰;死亡人口4201人,死亡率为5.68‰;自然增长率为5.44‰。
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7.66。
表12 2012年人口数及其构成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19元,比上年增长9.7%;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1508元,增长3.9%。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358.7元,增长8.9%;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172.5元,增长2.0%。
城镇占调查总户数20%的低收入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7294元,降低3.1%;农村占人口20%的低收入者收入3313.9元,增长1.4%。
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重)28.21%,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34.45%。
年末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30209人,比上年增加1451人;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346444人,比上年减少4.5万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保险626794人,比上年增加12022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25591人,比上年增加2903人;参加失业保险10258人,比上年减少2192人;参加工伤保险31982人,比上年增加14271人;参加生育保险17126人,比上年减少388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