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话四则》课外阅读参考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1
医话四则医古文原文及注释1.书方宜人共识说•原文:国家徵赋,单曰易知;良将用兵,法云贵速。
我侪之治病亦然。
尝见一医方开小草,市人不知为远志之苗,而用甘草之细小者。
又有一医方开蜀漆,市人不知为常山之苗,而另加乾漆者。
凡此之类:如写玉竹为萎蕤,乳香为薰陆,天麻为独摇草,人乳为蟠桃酒,鸽粪为左蟠龙,灶心土为伏龙肝者,不胜枚举。
但方书原有古名,而取用宜乎通俗。
假设图立异矜奇,使人眼生不解,危急之际,保无误事? 又有医人工於草书者,医案人或不识,所系尚无轻重,至於药名,则药铺中人岂能尽识草书乎? 孟浪者约略撮之而贻误,小心者往返询问而羁延。
可否相约同人,凡书方案,字期清爽,药期共晓?•注释:•徵赋:征收赋税。
•易知:即易知由单,旧时征收田赋的通知单,单上写明田地等级、人口多少、应征款项和起交存留等,发给纳户。
•侪:辈,类。
•市人:药店之人。
•常山:其嫩叶称“蜀漆”,用于疟疾病治疗。
•远志:《本草纲目》释名:“此草服之能益智强志,故有远志之称。
”•立异:标异于众。
•矜奇:夸耀奇特。
•羁延:延误。
•期:必定。
•译文:国家征收赋税,单据叫易知由单,是说它容易让人明白;良将用兵,兵法说以神速为贵。
我们治病也是这样。
曾经见到一个医生开的药方中有“小草”,药店的人不知道这是远志的苗,却用了细小的甘草。
又有一个医生开的药方中有“蜀漆”,药店的人不知道这是常山的苗,却另外加了干漆。
像这样的例子:如把玉竹写成萎蕤,乳香写成薰陆,天麻写成独摇草,人乳写成蟠桃酒,鸽粪写成左蟠龙,灶心土写成伏龙肝等等,多得举不胜举。
但是方书上本来就有古名,而取用药物时应该适合通俗的称呼。
如果企图标新立异,炫耀奇特,使人看了不理解,在危急的时候,怎能保证不出差错呢?又有擅长写草书的医生,医案有的人可能不认识,关系还不大,至于药名,药铺里的人难道都能认识草书吗?粗心的人约略抓药就会造成贻误,谨慎的人来回询问就会延误时间。
能不能和同行们互相约定,凡是书写处方医案,字迹一定要清楚,药名一定要大家都认识。
医话四则[教学目的]1.掌握文中生僻字的读音;掌握文中出现的通假字、古字、异体字;掌握文中重点词语;掌握文中重点语句的今译;掌握文中出现的实词活用及语序变化等古汉语语法现象。
2.医话是中医著述载体之一,其特点是形式多样,短小活泼,以小见大,意味隽永。
熟悉医话体裁。
[教授方法]教师讲授为主,讨论式为辅。
[教授学时]2学时[教学内容]一、生僻字羁犷妃黛蚌肱傥沮讵昃二、繁体字單儕開寫曉禦寵賣辦籠鄭總樞繼齋三、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1、直()嫔御閤()妃苦痰嗽。
2、忽闻外间呌()云。
3、喫()了今夜得睡。
4、扣()其所从来。
5、后註()者多以世业之谓。
6、徧()览前贤注释。
7、诊其脉至而不定,如火薪然()。
四、重点词语1、矜奇2、轻重3、孟浪4、羁延5、(字)期6、直(嫔)7、市(药)8、比(晓)9、傥(以)10、扣(其)11、顷(见)12、给(之)13、不肖14、(以)质15、望洋16、镇日17、浪(决)18、讵(日未昃)19、(讵日未)昃20、累累21、如响斯应22、(薪)然23、惟(于此)五、指出语法现象1、良将用兵,法云贵速。
2、而用甘草之细小者。
3、又有医人工于草书者。
1、人咸不之信。
六、今译:1、又有医人工于草书者,医案人或不识,所系尚无轻重,至于药名,则药铺中人岂能尽识草书乎?孟浪者约略撮之而贻误,小心者往返询问而羁延。
可否相约同人,凡书方案,字期清爽,药期共晓?2、携入禁庭授妃,请分两服以饵。
是夕嗽止,比晓面肿亦消。
内侍走白,天颜绝喜,锡金帛,厥直万缗。
3、医必父而子,子而孙,如是其业则精,始服其药,若传至曾元,更为名医矣。
4、细思其故,得毋来诊时日已西沉,行急而咳亦甚,因之气塞脉乱,乃有此象欤?然惟于此而愈不敢自信矣。
七、阅读嘗讀古方每有藥味之下不注分兩而於末一味下注各等分者今人誤認爲一樣分兩余竊不能無疑焉夫一方之中必有君臣佐使相爲配合況藥味有厚薄藥質有輕重若分兩相同吾恐駕馭無權難於合轍也即如地黃飲子之熟地菖蒲分兩可同等乎天真丹之杜仲牽牛分兩可同等乎諸如此類不一而足豈可以各等分爲一樣分兩哉或曰子言是矣然則古人之不爲注定而云各等分者何謂耶愚曰各者各別也古人云用藥如用兵藥有各品猶之將佐偏裨各司厥職也等者類也分類得宜如節制之師不致越伍而嘩也分者大小不齊各有名分也惟以等字與上各字連讀其爲各樣分兩意自顯然今以等字與下分字連讀則有似乎一樣分兩耳千里之錯失於毫釐類如是耳窺先哲之不以分兩明示後人者蓋欲令人活潑潑地臨證權衡毋膠柱而鼓瑟也竊以爲古人之用心如此不揣愚陋敢以質諸高明(《吴医汇讲》卷八朱升恒《方药等分解》)要求:1、给上文标点2、注释文中加横线的词语3、文意填空:作者认为各等分的意思是()。
医话四则原文简体:
1.凡是药物能够驱除邪气的,都能伤害正气;能够补虚的,都能留住邪气。
所以医生要有立方之药,有攻邪之药,有调和之药,有养正之药。
不可不辨析。
2.疫邪从口鼻而入,不是风、不是寒、不是暑、不是湿,而是无形的邪气。
有的恶寒发热,有的不发热,有的手足冰冷,有的厥逆,有的泄利,有的懊侬,有的气逆,有的昏瞀,有的谵语,有的舌强。
这些都是疫病的表现,不是风、不是寒、不是暑、不是湿,怎么能混淆在一起呢?
3.治疗疫病杀虫,驱除恶气,有时未能见效,也是有的。
像温疫这种病证,既受邪气的侵害,又累及别的脏腑,更为恶化。
像这样的病证,应该从其他病证中寻找原因,不可纯责邪气之不除。
4.运气学说的基本思想是讨论治疗伤寒的。
至于杂证,则未能明言。
如春时之疫,多有头痛发热之症,治法不外仲景三百九十七法。
至于内伤外感杂病,则未能言及运气治法。
《醫話四則》課外閱讀參攷答案
1.给上文断句
为医者,非博极群书不可,第有学无识,遂博而不知反约,则书不为我用,我反为书所缚矣。
泥古者愚,其与不学无术者相去几何哉?柯氏有“读书无眼遂致病人无命”之叹。
夫人非书不通,犹人非饭不活也。
然食而化,虽少吃亦长精神;食而不化,虽多吃徒增疾病。
所以读书要识力,始能有用;吃饭要健运,始能有益。
奈毫无识力之人,狃于如菜作齑之语,涉猎一书,即尔悬壶应世,且自夸曰儒理。
喻氏所谓业医者愈众,而医学愈荒,医品愈陋。
不求道之明,但求道之行,此犹勉强吃饭,纵不停食而即死,亦为善食而形消,黄玉楸比诸酷吏、蝗螟,良不诬也。
更有文理全无,止记几个成方,遂传衣钵,而世其家业,草菅人命,恬不为羞,尤可鄙矣。
语云“用药如用兵”。
善用兵者,岳忠武以八百人破杨么十万;不善用兵者,赵括以二十万人受坑于长平。
噫!是非才、学、识三长兼具之豪杰,断不可以为医也。
父兄之为其子弟择术者,尚其察诸。
(清·王士雄《潜斋医话·劝医说》)
2.注释文中加点号的词语
(2)第:只是。
善:多。
良:的确。
诬:欺骗。
世:继承。
恬:安然、坦然。
尚:希望。
诸: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