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六上第二单元
- 格式:pptx
- 大小:85.29 KB
- 文档页数:16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位置与方向——知识点
一、确定物体位置的条件
在平面上确定物体的位置,首先要确定观测点,然后要找准方向和角度(方位角),最后要确定距离。
二、在平面图上标出物体位置的方法:
1、观测点和方位角;
2、从观测点沿着所确定的方向画一条射线;
3、根据单位长度的线段所表示的地面相对距离把实际距离换算为图上长度;
4、用直尺画出图上长度,并标出被观测点的位置及名称。
确定物体位置的条件: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三、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描述两个物体或地点位置关系的时候会有两种方式,如“上海在北京的南偏东约30°的方向上”“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约30°的方向上”。
角度不变,方向正好相反。
南偏东对应北偏西(不能说成西偏北)
因为东西、南北正好相对,所以东偏南的相对位置是西偏北。
四、描述路线图的方法
先按行走路线确定观测点,再确定行走的方向和路程.即每走一步,都要说清从哪里出发,向什么方向走多远的距离。
每走一步,都换一个新的观测点。
五、绘制路线图的方法
1、确定方向标和单位长度
2、确定起点的位置
3、根据描述,从起点出发,找好方向和距离,一段一段地画。
除第一段(以起点为观测点)外,其余每段都要以前一段的终点为观测点。
4、以谁为观测点,就以谁为中心画出"十"字方向标,然后判断下一点的方向和距离。
每画一段路都要重新确定观测点、方向和距离。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梳理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贯穿了我们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我们必须要学好数学。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主要介绍了小数的加减运算、百分数的概念和运算、分数的概念和运算等内容,本文将对这些内容进行知识梳理。
一、小数的加减运算1.小数的加法小数的加法首先要将小数点对齐,然后从小数点右边开始逐位相加,最后按照小数点的位置写出结果。
例如:0.23 + 1.5 = 1.73。
2.小数的减法小数的减法和加法类似,也是将小数点对齐后逐位相减,最后按照小数点的位置写出结果。
例如:2.3 - 0.67 = 1.63。
二、百分数的概念和运算1.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是百分之一的意思,可以用来表示一个数和100的比例关系。
例如:75%表示75/100,即0.75。
2.百分数的转化将百分数转化为小数时,只需要将百分数除以100即可。
例如:75% = 75/100 = 0.75。
3.百分数的加减乘除百分数的加减乘除与小数的加减乘除类似,需要将百分数转化为小数后再进行运算。
例如:75% + 50% = 0.75 + 0.5 = 1.25。
三、分数的概念和运算1.分数的意义分数是两个整数的比值,由分子和分母组成,分子表示被分的份数,分母表示每份的份数。
例如:2/3表示被分为3份,取其中的2份。
2.分数的加减分数的加减需要先将分母统一,然后按照分子的运算规则进行运算。
例如:1/2 + 2/3 = 3/6 + 4/6 = 7/6。
3.分数的乘除分数的乘法是将分子相乘得到新的分子,分母相乘得到新的分母;分数的除法是将分子相除得到新的分子,分母相除得到新的分母。
例如:2/3 × 3/4 = 6/12,2/3 ÷ 1/4 = 8/3。
通过对小数、百分数和分数的概念和运算进行梳理,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从而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更加灵活地运用它们。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数学,勤加练习,取得更好的成绩。
以下是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的几种常见类型题:
1. 分数乘除法:
例:某班有50人,其中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3/5,求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各是多少?解:设男生人数为x,则女生人数为3/5x。
根据题意,得x+3/5x=50,解得x=25,所以女生人数为3/5x=15。
2. 比例关系:
例:某班语文成绩平均分是85分,其中女生平均分是90分,男生平均分是80分,求这个班男女生人数的比例。
解:设男生人数为x,女生人数为y,根据题意,得(90y+80x)/(x+y)=85,解得x:y=5:6。
3. 百分数应用题:
例:某商场开展促销活动,原价100元的商品现在打8折出售,求打折后商品的价格。
解:根据题意,得打折后商品的价格为100×80%=80元。
4. 工程问题:
例:一项工程甲单独做需要10天完成,乙单独做需要15天完成,两人合作需要多少天完成?解:设两人合作需要x天完成,根据题意,得(1/10+1/15)x=1,解得x=6。
5. 相遇问题:
例:甲从A地出发向B地行走,乙从B地出发向A地行走,两人同时出发,求两人在途中相遇的时间。
解:设相遇时间为t小时,根据题意,得(甲的速度+乙的速度)t=AB两地的距离。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梳理1. 概述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主要涉及了数的逻辑推理和应用题的解决。
通过对数学运算法则的理解和掌握,学生将能够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提高数学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数的基本性质在本单元中,我们首先学习了数的基本性质,比如交换律、结合律等。
这些性质对于我们进行数学运算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我们简化计算,提高计算效率。
3. 数的逻辑推理本单元还涉及了数的逻辑推理,例如提取信息、列方程等。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学生们能够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实际问题的数学运用本单元还涉及了实际问题的数学运用,例如找规律、应用题等。
这部分内容是整个单元的重点和难点,需要学生们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5.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学习本单元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掌握了数的基本性质和逻辑推理方法后,我发现在进行数学运算和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更加得心应手。
尤其是在解决应用题时,我逐渐掌握了找规律和列方程的方法,对数学的兴趣也大大增加了。
6. 总结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对数学的认识得到了深化,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这些知识和能力都会对我产生积极的影响。
以上就是对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的梳理和个人理解,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数学是一门充满魅力和挑战的学科,通过学习数学,我们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能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主要涉及了数的逻辑推理和应用题的解决,通过对数学运算法则的理解和掌握,学生将能够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提高数学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们学习了数的基本性质,比如交换律、结合律等。
这些性质对于我们进行数学运算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我们简化计算,提高计算效率。
第二单元数学六年级上册一、知识点梳理。
1. 确定位置的方法。
- 在平面上确定物体的位置,需要知道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
- 方向:一般先说北或南,再说偏东或偏西。
例如,北偏东30°,南偏西45°等。
- 距离:根据给定的比例尺来计算实际距离或者根据实际距离确定图上距离。
例如,如果比例尺是1:10000,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0000厘米(即100米)。
2. 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 按行走路线,确定观测点、方向和距离。
- 从一个观测点转换到下一个观测点时,要重新确定方向和距离。
- 描述路线时,要明确从哪里出发,沿着什么方向走多远,到达哪里,再从这个点出发,按照新的方向和距离继续走等。
3. 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 确定方向标和单位长度。
- 根据描述的路线,从起点开始,按照给定的方向和距离依次画出各个点和线段,最后标注出终点。
二、典型例题。
1. 确定位置。
- 例:小明家在学校的北偏东30°方向,距离学校500米处。
请在图上表示出小明家的位置。
- 解题步骤:- 先根据比例尺确定图上距离。
如果比例尺是1:10000(即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00米),那么500米在图上就是5厘米。
- 以学校为观测点,画出北偏东30°的方向线,然后在这条方向线上量取5厘米的长度,这个点就是小明家的位置。
2. 描述路线。
- 例:小红从家出发,先向东走300米到超市,再从超市向南偏东45°走400米到公园,最后从公园向西走200米到图书馆。
描述小红从家到图书馆的路线。
- 解题步骤:- 以小红家为起点,说小红先朝着正东方向走300米到达超市。
- 然后以超市为观测点,朝着南偏东45°方向走400米到达公园。
- 最后以公园为观测点,朝着正西方向走200米到达图书馆。
3. 绘制路线图。
- 例:根据以下信息绘制路线图。
A地在B地的北偏西30°方向,距离B地400米;C地在A地的南偏东60°方向,距离A地300米。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合集11篇)篇1: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一、教学内容:1、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2.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地图上画出物体的距离。
3、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4、描述并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二、教学目标: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
2.使学生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描述、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三、教学重点:1、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2、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在图上绘出物体的距离。
四、课时安排:1、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1课时2.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地图上画出物体的距离。
1类位置与方向(一)教学内容: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的活动,认识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
2、可以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1、可以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2.任何角度和特定方向的精确描述。
教学过程:一、设置情景:如果你是赛手,你将从大本营向什么方向行进?你是怎样确定方向的?小组讨论: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得到大致方向。
1、训练加方向标的意识:加个方向标有什么好处?2、突出以大本营为观测点:为什么把方向标画在大本营?探究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质疑:1、知道吐鲁番在大本营的东北方向就可以出发了吗?2、如果这时就出发可能会发生什么情况?小组讨论:参赛者在哪个方向可以更准确更快速地找到目的地。
研究时,可以用上你手头的工具。
吐鲁番在大本营东偏北30度练一练:你说我摆,为小动物安家。
(课前剪好小图片,课上动手操作。
)例子:我把熊猫的家设置在相反的方向。
例:我把熊猫的家安在西偏北30度的方向上,熊猫摆在哪?讨论:为什么猴子的家在西偏南30度,而小兔家在南偏西30度的方向?解决问题,寻找得出距离的方法。
如果你的赛车每小时行进200千米,你要走几小时能到达考察地?图上没有直接标距离,你有什么办法解决它呢?仔细观察地图,你发现了什么?小组试一试解决。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精选11篇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篇一春去夏来,今年我担任六年级数学教学工作,六年级是小学的最后一个年级,对学生的知识传授的教育十分重要,为了使本人的教学工作能做的更好现计划如下:一、指导思想严格遵循党的教育方针,爱岗敬业,正确传授学生知识,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思想教育,培养其成为新时期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认真培养其数感,提高其计算能力,培养其空间观念,并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基本情况分析本班共有学生38人,其中男生较多。
本班的大部分学生都是来自农村,从去年一年的教学情况来看这个班的学习习惯较差,特别是作业习惯和自习习惯,困此须对其进行培养。
另外,还有少数学生的家长到外地打工等,孩子留在家里由爷爷、奶奶或亲戚照看,这样不利于对孩子的教育,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因此对学生的关心和思想教育也十分重要。
三、教学目标本学期的主要任务目标是: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的计算分数乘、除法(简单的能够口算)。
2、使学生会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3、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
4、使学生初步理解轴对称的意义,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5、使学生能够解答比较容易的一到二步计算的分数应用题,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够根据应用题的具体情况,灵活的选用用算术解法和方程解法。
6、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
在完成本册数学任务的同时还要注意以下问题:1、能结合具体情境,对有关的数学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
2、在探索物体的位置关系、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设计图形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一、分数乘法。
1. 分数乘法的意义。
- 分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例如:(2)/(3)×3表示3个(2)/(3)相加的和是多少。
- 一个数乘分数:表示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例如:3×(2)/(3)表示3的(2)/(3)是多少。
2. 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 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计算。
例如:(2)/(3)×3=(2×3)/(3) = 2,如果是(3)/(4)×8,先约分(3)/(4)×8=(3×8)/(4)=3×2 = 6。
- 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例如:(2)/(3)×(3)/(4)=(2×3)/(3×4)=(1)/(2)。
3. 分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 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
- 乘法交换律:a× b = b× a。
例如:(2)/(3)×(3)/(4)=(3)/(4)×(2)/(3)。
- 乘法结合律:(a× b)× c=a×(b× c)。
例如:((1)/(2)×(2)/(3))×(3)/(4)=(1)/(2)×((2)/(3)×(3)/(4))。
- 乘法分配律:(a + b)× c=a× c + b× c。
例如:((1)/(2)+(1)/(3))×6=(1)/(2)×6+(1)/(3)×6 = 3 + 2=5。
二、解决问题。
1.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 已知单位“1”的量,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例如:一本故事书有120页,小明看了全书的(1)/(3),求小明看了多少页。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第二单元主要涉及整数运算和应用问题。
整数是由正整数、零和负整数组成的数集,可以表示有向数线上的点。
正整数表示向右的方向,负整数表示向左的方向,零表示原点。
整数运算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整数的加法运算:1. 同号相加,取绝对值相加,结果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
2. 不同号相加,取绝对值相减,结果的符号与绝对值大的数的符号相同。
整数的减法运算:1. 两个整数相减,可以转化为加法运算。
被减数不变,减数取相反数,然后进行加法运算。
整数的乘法运算:1. 同号相乘,结果为正。
2. 不同号相乘,结果为负。
整数的除法运算:1. 两个整数相除,可以转化为乘法运算。
被除数不变,除数取倒数,然后进行乘法运算。
整数运算可以直接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情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例如:温度的上升和下降、距离的增加和减少等。
除了整数运算,还要学会应用整数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如下:1. 分析问题,了解问题的背景和要求。
2. 找到问题中涉及的数值和与之相关的运算符号。
3. 使用适当的运算符号进行运算,得出结果。
4. 理解结果的意义,并进行必要的解释。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问题中的数值和运算符号需要准确理解,不要混淆。
2. 运算时要注意运算的先后顺序,遵循先乘除后加减的原则。
3. 解答问题时要给出合理的答案,并进行语言表达,以便他人理解。
4. 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关注思路和方法,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整数运算和应用问题的解决,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的运算规律,提高数学运算的准确性和效率。
同时,也能够培养我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数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