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能管理系统数据接口内容需求_话务网管(性能)
- 格式:xlsx
- 大小:434.97 KB
- 文档页数:5
性能管理系统规范P03_001(31-9) Array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性能管理系统-总体功能框架规范分册C e n t r a l i z e d P e r f o r m a n c e M a n a g e m e n t S y s t e m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版本号:1.0.0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网络部目录前言.......................................................................... I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定义 (1)4 需求角色定义 (2)5 网络分类定义 (3)6 概述 (4)7 系统需求 (5)7.1支撑需求类别 (5)7.1.1 维护查询 (5)7.1.2 日常分析 (6)7.1.3 专题分析 (6)7.1.4 自定义分析 (6)8 功能框架 (7)8.1一级功能框架 (7)8.1.1 业务功能域 (7)8.1.2 平台功能域 (8)8.2二级功能框架 (8)8.2.1 业务功能域框架 (9)8.2.1.1 网络概览 (9)8.2.1.1.1 领导层视图 (9)8.2.1.1.2 管理层视图 (9)8.2.1.1.3 执行层视图 (10)8.2.1.2 主题分析 (10)8.2.1.2.1 网络运行主题分析 (10)8.2.1.2.2 业务能力主题分析 (11)8.2.1.2.3 客户全向主题分析 (12)8.2.1.3 热点聚焦 (13)8.2.1.3.1 四网协同 (13)8.2.1.3.2 价值小区 (14)8.2.1.3.3 GN流量分析 (14)8.2.1.3.4 互联互通 (14)8.2.1.4 报表报告 (16)8.2.2 平台功能域框架 (16)8.2.2.1 自定义分析 (16)8.2.2.1.1 自定义报表 (16)8.2.2.1.2 自定义报告 (16)8.2.2.1.3 自定义流程 (17)8.2.2.1.4 即席查询 (17)8.2.2.1.5 指标管理 (17)8.2.2.1.6 指标导航 (18)8.2.2.2 系统管理 (18)8.2.2.2.1 用户管理 (18)8.2.2.2.2 安全管理 (18)8.2.2.2.3 日志管理 (18)8.2.2.2.4 元数据管理 (19)8.2.2.2.5 数据质量管理 (19)8.2.2.2.6 接口管理 (19)9 系统UI框架 (20)9.1整体布局 (20)9.1.1 登录页面 (20)9.1.2 页面布局 (21)9.2网络概览 (22)9.3主题分析 (23)9.4专题分析 (25)9.5报表报告 (26)9.6我的关注 (27)9.7自定义分析 (28)9.8系统管理 (29)10 编制历史 (29)前言本标准主要目的是对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性能管理系统功能梳理,更系统、更合理、更有效的规范和指导省公司性能管理系统建设。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M 2M 数据业务系统通用网管接口技术规范G e n e r a l N e t w o r k M a n a g e m e n t I n t e r f a c e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f o r D a t a S e r v i c e S y s t e m s 版本号:1.0.0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发布╳╳╳╳-╳╳-╳╳发布 ╳╳╳╳-╳╳-╳╳实施QB-D-110-2007目录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1)4. 网管接口的位置与管理对象 (2)4.1. 管理对象 (2)4.1.1. 中国移动数据网设备分类 (2)4.1.2. 数据业务系统类型 (2)4.2. 网管接口的位置 (3)5. 接口功能要求 (3)5.1. 配置管理 (3)5.1.1. 配置信息的查询 (3)5.1.2. 配置信息的修改 (4)5.1.3. 配置信息改变通知 (4)5.2. 性能管理 (4)5.2.1. 性能数据的采集 (4)5.2.2. 性能参数门限管理 (4)5.2.3. 逾门限事件处理 (4)5.3. 告警管理 (5)5.3.1. 通用告警管理 (5)5.3.2. 特定告警管理 (5)5.3.3. 告警数据格式 (6)5.4. 安全管理 (7)5.5. 日志管理 (7)5.6. 操作维护 (7)5.7. 局数据制作 (7)5.7.1. 网管系统对于数据业务系统进行局数据制作的流程 (7)5.7.2. 数据业务系统局数据制作接口功能 (8)6. 接口协议要求 (9)6.1. SNMP (10)6.2. Syslog (10)6.3. FTP (10)6.4. Telnet (10)6.5. 数据库接口 (10)6.6. 基于XML的接口协议 (10)6.7. HTTP (11)7. 网管接口功能协议支持要求 (11)7.1. 配置管理 (12)7.2. 性能管理 (12)7.3. 告警管理 (12)7.4. 日志管理 (12)7.5. 操作维护 (12)7.6. 局数据制作接口 (13)7.7. 接口安全要求 (13)8. 接口性能要求 (13)8.1. 数据完备性 (13)8.2. 数据一致性 (13)8.3. 处理能力 (14)8.3.1. 操作响应时间 (14)8.3.2. 告警上报时延 (14)8.3.3. 性能数据上报 (14)8.4. 可靠性 (14)8.4.1. 平均故障发生间隔 (14)8.4.2. 平均故障修复时间 (14)8.4.3. 容错能力 (15)8.4.4. 接入能力 (15)8.5. 局数据制作接口性能要求 (15)9. 编制历史 (15)附录A Syslog协议的包格式与内容 (16)附录B 局数据制作接口消息和时序定义 (19)前言本标准规定M2M平台网管接口的功能要求、性能要求、管理接口的信息模型和所采用的接口协议及数据要求。
管理信息系统接口方案管理信息系统接口方案一、概述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个管理信息系统接口方案的详细描述,以便确保系统间的数据交换和协调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目标本接口方案的目标是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1·实现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和交流。
2·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效率。
4·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三、接口类型1·数据接口:用于数据的传输和共享。
可以采用文件传输、数据库连接、API、Web服务等方式。
2·业务接口:用于不同系统的业务交互。
可以采用消息队列、Web服务、异步任务等方式。
3·用户接口:用于用户界面和交互。
可以采用Web界面、移动应用等方式。
四、接口详细描述1·数据接口1·1 数据格式:定义数据的格式和结构,包括字段、类型、长度等信息。
1·2 数据传输方式:确定数据的传输方式,如文件传输、数据库连接、API调用等。
1·3 数据传输频率:设定数据传输的频率,如实时传输、定时传输等。
1·4 数据传输量:确定每次数据传输的量,如批量传输、增量传输等。
2·业务接口2·1 接口功能:详细描述接口的功能和用途。
2·2 接口参数:定义接口所需的参数和参数格式。
2·3 接口调用方式:确定接口的调用方式,如同步调用、异步调用等。
2·4 接口返回结果:规定接口的返回结果和格式。
3·用户接口3·1 用户界面:定义用户的界面和交互方式,包括页面设计和操作流程。
3·2 用户权限:确定用户的访问权限和操作权限。
3·3 用户反馈:规定用户对系统的反馈机制和处理方式。
五、安全性和稳定性1·数据加密:采用数据加密技术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2·访问控制:设定权限控制机制,限制用户的访问和操作权限。
中国联通公司企业标准QB/CU 204-2011中国联通客户网络管理系统接口规范China Unicom Customer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 Interface Specification(v1.0)2011-06-22发布 2011-06-22实施中国联通公司发布目录1 范围 (2)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3 缩略语 (2)4 接口概述 (4)5 客户网管系统部省级接口 (6)5.1 接口简要描述 (6)5.2 网络连接方式 (6)5.3 接口功能需求 (6)5.3.1过滤条件设置 (6)5.3.2数据信息接口 (6)5.3.3告警故障接口 (7)5.3.4性能信息接口 (8)5.4 接口方式及协议 (8)5.5 接口详细描述 (8)5.5.1连接测试 (8)5.5.2过滤条件设置 (9)5.5.3数据信息接口 (10)5.5.4告警故障接口 (17)5.5.5性能信息接口 (20)6 与资源管理系统间接口 (23)6.1 接口简要描述 (23)6.2 接口功能需求 (23)6.2.1资源数据同步 (23)6.2.2资源数据查询 (24)6.2.3资源数据变更通知 (24)6.3 接口方式及协议 (24)6.4 接口详细描述 (24)6.4.1采用Webservice+FTP方式 (24)6.4.2采用中间表方式 (33)7 与电子运维系统间接口 (38)7.1 接口简要描述 (38)7.2 接口功能需求 (38)7.2.1故障派单 (38)7.2.2故障单管理 (38)7.2.3重保电路信息同步 (38)7.2.4电路割接信息同步 (39)7.3 接口方式及协议 (39)7.4 接口详细描述 (39)7.4.1接口数据 (39)7.4.2电子运维系统侧接口服务定义 (42)7.4.3客户网管侧接口服务定义 (44)8 与传输网综合网管系统间接口 (48)8.1 接口简要描述 (48)8.2 接口功能需求 (48)8.2.1过滤条件设置 (48)8.2.2告警同步 (48)8.2.3告警同步通知 (48)8.2.4告警实时上报 (48)8.2.5告警结束通知 (49)8.2.6性能任务定制 (49)8.2.7性能数据获取通知 (49)8.3 接口方式及协议 (49)8.4 接口交互数据 (49)8.4.1告警信息 (49)8.4.2性能数据 (50)8.5 接口详细描述 (51)8.5.1传输网综合网管系统侧接口服务定义 (51)8.5.2客户网管系统侧服务定义 (55)9 与IP网综合网管系统间接口 (60)9.1 接口简要描述 (60)9.2 接口功能需求 (60)9.2.1告警同步 (60)9.2.2告警实时上报 (60)9.2.3过滤条件设置 (60)9.2.4定制性能任务 (60)9.2.5性能数据获取通知 (61)9.2.6节点间IP网络层时延测试 (61)9.2.7MPLS VPN电路:获取各QoS等级带宽占用百分比 (61)9.3 接口方式及协议 (61)9.4 交互数据定义 (62)9.4.1IP电路相关性能参数定义表 (62)9.4.2告警信息 (63)9.5 接口详细描述 (64)9.5.1IP综合网管系统侧服务定义 (64)9.5.2客户网管系统侧服务定义 (71)10 与数据ATM网管理系统间接口 (75)10.1 接口简要描述 (75)10.2 接口功能需求 (75)10.2.1告警同步 (75)10.2.2告警实时上报 (75)10.2.3过滤条件设置 (75)10.2.4定制性能任务 (75)10.2.5性能数据文件获取 (76)10.4.1告警信息 (76)10.4.2性能数据 (77)10.5 接口详细描述 (77)10.5.1数据ATM管理系统侧接口服务定义 (77)10.5.2客户网管系统侧服务定义 (81)附录A接口服务定义代码说明 (85)A.1 错误代码表 (85)A.2 系统代码表 (85)A.3 同步请求标识和通知标识的编号规则 (85)A.4 Filter的BNF范式说明 (86)A.5 资源数据文件命名规则 (88)附录B 客户网管部省接口WSDL (89)前言中国联通客户网管系统,是以对客户租用电路和客户设备的实时监测为主要目标,从面向客户、面向业务的角度对网管数据进行分析和呈现,实现大客户网络的状态监视、故障定位以及性能分析等功能,同时为大客户提供统计报表和SLA报告,使其成为中国联通为大客户服务的重要支撑平台。
中国移动性能管理系统L T E信令大数据分析业务需求规范客户管理分册C e n t r a l i z e d P e r f o r m a n c e M a n a g e m e n t S y s t e m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版本号:1.0.0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网络部目录前言 (I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缩略语定义 (1)4 缩略语 (3)5 概述 (3)6 客户管理 (3)6.1 客户感知评估分析 (3)6.1.1 分析目标 (3)6.1.2 分析思路 (3)6.1.3 业务规则 (4)6.1.4 数据指标 (6)6.2 客户投诉分析 (7)6.2.1 分析目标 (7)6.2.2 分析思路> (8)6.2.3 业务规则 (8)6.2.4 数据指标 (10)6.3 数据业务质差用户分析 (56)6.3.1 分析目标 (56)6.3.2 分析思路 (56)6.3.3 业务规则 (57)6.3.4 数据指标 (65)6.4 PCC策略分析支撑 (75)6.4.1 分析目标 (75)6.4.2 分析思路 (75)6.4.3 业务规则 (78)6.4.4 数据指标 (95)7 编制历史 (100)前言本标准对中国移动性能管理系统进行了抽象和描述,中国移动性能管理系统集中各类网络运行指标数据,面向网元、网络、业务和客户,实现对容量、质量、业务发展和运维管理的全面分析,重点实现四网协同分析、价值小区分析、终端分析、Gn流量分析、互联网流量流向分析和面向客户感知的互联网端到端的业务质量分析。
《中国移动性能管理系统LTE信令大数据分析业务需求规范客户管理分册V1.0.0》(以下简称“本规范”)。
本规范旨在对中国移动省级性能管理系统互联网端到端专题的功能梳理,更系统、更合理、更有效的规范和指导省公司性能管理系统建设。
本规范从流量流向、流量成份进行分析,通过整合流量流向系统和DPI系统的数据,建立关联的数据分析模型,从而有效支撑互联网流量结构调整、网络规划建设、流量控制和IDC资源引入效率的工作开展。
(完整版)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接口方案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接口方案引言该文档旨在为项目管理信息系统(Project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下文简称PMIS)的接口方案提供详细说明。
PMIS是一个用于协调和追踪项目的工具,能够集成多个系统和应用程序。
本方案将介绍接口的设计原则、结构和实施计划。
设计原则1. 互操作性接口应支持与多种现有系统和应用程序进行互操作,包括但不限于项目计划、资源管理、风险评估和报告系统。
2. 数据完整性接口应确保数据在系统之间的传输过程中不会丢失、损坏或重复。
必要时,应实施数据校验和验证机制,以确保数据完整性。
3. 安全性接口应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以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数据泄露或篡改。
可使用加密技术、访问控制和审计日志等手段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4. 可扩展性接口应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能够适应未来的系统变化和功能增加。
在设计时应考虑到新业务需求和技术发展的可能性,以便快速适应变化。
接口结构1. 数据接口数据接口用于在不同系统之间传输数据。
具体包括项目计划、任务分配、资源需求、风险评估和项目进展等相关数据。
接口应使用标准的数据格式和协议,如XML、JSON和RESTful API。
2. 用户接口用户接口用于方便用户在不同系统之间切换和操作。
用户接口可以是一个统一的登录界面,通过单一登录(Single Sign-On)实现用户在多个系统间的无缝切换。
3. 系统接口系统接口用于不同系统之间的通信和协作。
可以使用消息队列、Web服务或消息总线等技术来实现系统之间的集成和数据传输。
实施计划实施接口方案应遵循以下步骤:1. 分析现有系统和应用程序的功能和数据需求。
2. 设计接口结构和数据格式。
3. 开发和测试接口。
4. 部署接口到生产环境,并进行系统集成测试。
5. 监控和管理接口的运行情况,及时处理接口故障或异常情况。
总结本文档详细介绍了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接口方案,包括设计原则、接口结构和实施计划。
接口文档总体说明一、系统描述随着移动设备的增多,集中网管的需求日益迫切。
综合考虑目前2G网管的实际情况,从实用性和开发、对接的方便性考虑,华为2G设备的网管接口统一由OMCSERVER对外提供,告警部分提供ASCII码流方式的实时上报接口,性能和配置部分提供标准数据库接口。
本系统在网管系统中的位置图和各模块接口示意图如下:图1 网管接口逻辑位置图图2 各模块接口示意图二、开发标准本系统的开发引用标准是移动集团总公司的话务网管规范《中国移动网管接口需求书》、《中国移动话务网网管规范书第二分册》。
、支持的设备本系统支持华为的 MSC (VMSC33、GMSC33、VMSC60)、BSC、HLR 移动网络设备。
四、文档组织按功能划分,接口文档分为告警、性能、配置三个大模块进行描述。
按网络设备划分,各功能模块的接口文档按MSC、BSC、HLR进行描述。
接口文档的命名规则为:“华为移动GSM-OMC网管接口说明书”+“XX功能模块”+“XX网元”比如“华为移动GSM-OMC网管接口说明书(性能部分-BSC)”表示是性能模块的BSC接口说明书。
由于所有网元设备的告警格式是一致的,告警模块的接口由文档《华为移动GSM-OMC网管接口说明书(告警部分)》统一提供。
MSC设备在规范书中是统一描述的,但是由于MSC划分为关口局、端局两种形式,所以MSC的性能和配置部分需要分别对此进行说明,同时由于华为存在端局、关口局合一的设备VMSC60,所以请注意文档的特殊性:•《华为移动GSM-OMC网管接口说明书(性能部分-MSC)》,包含了VMSC33和GMSC33和VMSC60三部分。
•《华为移动GSM-OMC网管接口说明书(配置部分-VMSC_BSC)》,包含了VMSC33、VMSC60和BSC三部分。
•《华为移动GSM-OMC网管接口说明书(配置部分-GMSC)》单独列出了GMSC33的配置接口数据。
•《华为移动GSM-OMC网管接口说明书(配置部分-HLR)》单独列出了HLR的配置接口数据。
接口性能规范标准最新接口性能规范标准是确保软件系统各组件之间有效通信的关键。
以下是最新的接口性能规范标准内容:1. 引言接口性能规范标准旨在为软件开发者提供一个明确的指导,以确保接口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这些标准适用于所有类型的接口,包括但不限于Web服务、数据库连接、系统间通信等。
2. 性能指标- 响应时间:接口在接收到请求后返回响应所需的时间。
- 吞吐量:单位时间内接口能够处理的请求数量。
- 并发用户数:同时使用接口的用户数量。
- 资源利用率:接口运行时对系统资源(如CPU、内存、网络带宽)的使用情况。
3. 性能要求- 最小响应时间:接口的响应时间应不超过设定的最大值。
- 最大吞吐量:接口应能够处理的请求数量应达到或超过预期的最小值。
- 并发处理能力:接口应支持一定数量的并发用户,以满足高负载情况下的需求。
- 资源使用效率:接口在运行过程中应优化资源使用,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4. 测试方法- 负载测试:模拟高并发请求,测试接口的响应时间和吞吐量。
- 压力测试:逐步增加请求量,直至接口性能下降,以确定其极限。
- 稳定性测试:长时间运行接口,确保其在持续负载下的性能稳定性。
5. 性能优化建议- 代码优化:优化算法和数据结构,减少不必要的计算。
- 资源管理:合理分配和使用系统资源,避免资源争用。
- 异步处理:采用异步通信机制,提高接口的响应速度。
- 缓存机制:使用缓存减少数据库访问次数,加快数据读取速度。
6. 监控与日志- 性能监控:实时监控接口的性能指标,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 日志记录:记录接口的运行日志,便于问题追踪和性能分析。
7. 安全性要求- 数据加密:确保接口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防止数据泄露。
- 身份验证:接口应实施有效的用户身份验证机制,防止未授权访问。
8. 兼容性和扩展性- 兼容性:接口应兼容不同平台和操作系统。
- 扩展性:设计接口时应考虑未来可能的扩展需求,确保接口的可扩展性。
9. 结论接口性能规范标准的制定是为了确保软件系统在高负载、高并发的环境下依然能够保持高效和稳定。
网管系统方案简介网管系统(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是指对网络进行监视、管理和控制的软件系统。
它能够在网络中收集数据、监控设备状态并提供故障诊断和配置管理等功能。
本文档将介绍一个基本的网管系统方案,包括方案背景、系统架构、功能模块以及部署和维护等内容。
方案背景随着企业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复杂性的增加,网络管理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也相应增加。
传统的手动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实时监控和快速响应的需求,因此需要一个自动化、集中化的网管系统来解决这些问题。
具有以下特点的网管系统能够有效提升网络管理的效率和可靠性:1.可实时监控网络设备的状态和性能指标,及时发现设备故障并采取相应措施。
2.能够自动化进行设备配置管理,包括设备初始化、备份配置、设备升级等操作。
3.支持故障诊断和排查,提供故障分析报告和事件管理功能。
4.提供可视化的网络拓扑图,便于管理人员了解网络结构和设备连接情况。
5.支持远程监控和管理,方便管理人员随时随地对网络进行管理和配置。
系统架构网管系统通常采用客户端/服务器 (Client/Server) 架构,其中服务器负责数据的收集和处理,客户端负责显示和使用这些数据。
以下是该网管系统的简化架构示意图:graph TBA[服务器] -- 数据收集 --> B[数据库]A -- 命令下发 --> C[网络设备]D[客户端] -- 显示数据 --> BD -- 用户操作 --> C•服务器:负责收集来自网络设备的数据,包括设备状态、性能指标等,并将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
•数据库:用于存储和管理网络设备的数据,提供数据查询和分析功能。
•网络设备:被网管系统监控和管理的对象,它们通过协议与服务器通信并提供数据。
•客户端:提供图形化界面,用于显示和操作网管系统的数据,例如查看设备状态、配置设备参数等。
功能模块网管系统包括以下几个功能模块:1. 数据采集模块数据采集模块负责从网络设备中获取数据,并将数据发送到服务器进行处理和存储。
{技术规范标准}网管接口技术规范网管接口技术规范是为了确保网络管理系统与网络设备之间的互通和互操作而制定的标准。
本文将从接口定义、接口类型及标准、接口规范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接口定义接口是网络管理系统和网络设备之间进行通信和数据交换的关键部分。
通过接口,网络管理系统可以获取网络设备的信息、监控网络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配置管理和故障诊断等操作。
因此,网管接口技术规范对接口的定义进行了详细说明,包括接口的功能、接口的参数和接口的协议等。
二、接口类型及标准网管接口技术规范规定了不同类型的接口和相应的标准。
常见的接口类型包括物理接口、逻辑接口和软件接口等。
物理接口用于连接网络管理系统和网络设备的物理介质,如网线、光纤等;逻辑接口用于实现不同设备和系统之间的逻辑互连;软件接口则是通过软件的方式进行数据交换和通信。
接口标准是指接口设计和实现的规范要求。
网管接口技术规范明确了不同接口类型的标准,例如物理接口的连通性、传输速率和传输距离等要求;逻辑接口的接口协议和数据格式等要求;软件接口的通信协议和接口调用方式等要求。
这些标准的制定可确保网络管理系统与网络设备之间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
三、接口规范接口规范是指接口的使用和配置规则。
网管接口技术规范给出了接口规范的详细要求,包括接口的命名规则、接口的使用限制以及接口的配置方法等。
这些规范的制定有助于提高网络管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并简化了接口的使用和管理过程。
对于物理接口,接口规范要求对接口进行正确连接和布线,并保证接口的物理连通性。
此外,还要求定期进行接口的巡检和测试,以确保接口的正常运行。
对于逻辑接口和软件接口,接口规范要求对接口进行正确配置和管理,包括设置接口的参数和属性,定义接口的消息格式和结构等。
同时,还要求编写相应的接口文档,以方便其他系统和设备进行接口调用和集成。
四、总结网管接口技术规范是确保网络管理系统与网络设备之间互通和互操作的重要标准。
通过明确接口的定义、接口的类型及标准以及接口的规范,可以提高网络管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简化接口的使用和管理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