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地下水利用中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及其对策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6
浅析水文地质勘查中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水文地质勘查是指通过对地下水文地质条件进行调查和研究,获取有关地下水资源信息、地下水文地质条件等基本资料,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的一项工作。
在进行水文地质勘查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本文将对水文地质勘查中的问题及应对措施进行浅析。
一、问题分析1. 勘查区地质构造复杂在进行水文地质勘查时,勘查区的地质构造可能会比较复杂,存在断裂、褶皱等地质构造,这些地质构造对地下水文地质条件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2. 地下水位变动较大某些地区地下水位变动较大,季节性的地下水位波动大,这对于水文地质勘查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3. 地下水污染状况部分地区地下水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这就需要对地下水污染状况进行全面的调查和研究。
在进行水文地质勘查时,地下水层的裂隙状况对地下水资源的勘查具有重要的影响,裂隙状况不同会导致地下水资源的分布和丰度有较大差异。
二、应对措施针对地下水位变动较大的问题,需要对地下水位变动规律进行详细研究,了解地下水位的季节性波动规律,从而合理地进行水文地质勘查和地下水资源开发。
对于地下水受到污染的地区,需要加强地下水污染调查工作,了解地下水受到的不同类型的污染以及污染的程度,为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4. 重点关注地下水层裂隙在进行水文地质勘查时,需要重点关注地下水层的裂隙状况,了解地下水层裂隙的分布规律和裂隙的性质,从而为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地下水资源提供基础数据。
5. 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在水文地质勘查中,可以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遥感技术、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化探技术等,对地下水资源和地下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提高勘查的精度和效率。
6. 加强勘查人员培训针对水文地质勘查中的问题,需要加强勘查人员的培训和技术提升,提高勘查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勘查技术水平,做好水文地质勘查工作。
水文地质勘查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但通过合理的应对措施,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保障地下水资源供给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地下水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地下水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重要水资源之一。
在我国,地下水是农村和城镇居民的主要饮用水源,也是工业、农业、生态等多个领域的重要水源。
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地下水资源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地下水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
一、地下水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1. 地下水资源过度开采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开采已经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有些地区的地下水资源被过度开采,导致地下水位下降,甚至干涸。
此外,由于地下水资源的分布及使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地下水的开采也存在着合理性和利益分配问题。
2. 地下水环境污染我国许多地区的地下水环境遭受着不同程度的污染,比如,工业废水、农药、化肥、浸渍液等物质的排放,使得地下水污染严重,不仅危害水质,更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威胁。
3. 地下水监管不力在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由于缺乏全面有效的监管和保护,导致一些不良行为得到允许或很难受到惩罚,从而严重损害了地下水环境和生态环境。
二、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1. 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为了合理开发和利用地下水资源,可以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如夯实地下水管理制度、优化用水结构、建设水利工程、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等。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保证地下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并减少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开采。
2. 加强地下水环境污染治理地下水环境污染治理是保护地下水资源和人类健康的关键。
针对地下水污染,我们应该加强监测、建立污染应急预案、加强责任追究、配合政策调控,以实现地下水环境的全面治理。
3. 完善地下水监管机制为了解决地下水监管不力的问题,政府应该强化地下水的监管和管理,完善地下水管理法规,加强地下水管理机构的建设,完善地下水水资源评价和水资源交易市场,以实现对地下水资源全面监管和保护。
4. 提高社会公众意识最后,请大家一起行动,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和个人水资源消耗习惯,充分利用可再生水资源,如大量利用雨水,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地下水的过度依赖,保护地下水资源和生态环境。
天津市地下工程中地下水的影响及控制论文
天津市地下工程中的地下水是重要的环境因素,它有着直接影响地下工程的建造及使用寿命。
本文旨在就天津市地下工程中地下水的影响及控制进行深入探讨。
首先,地下水对天津市地下工程存在十分重要的影响。
地下水的变化会引起地基的变形,影响结构的安全性,并且地下水的高位及低位变化可能会引起风险。
此外,地下水也会对建筑物的外墙、内墙和装修材料造成腐蚀的问题,从而影响工程的美观度及使用寿命。
其次,通过恰当的控制手段,可以有效地减少地下水对天津市地下工程的影响。
首先,需要进行地下水污染源监测,以及地下水本身的质量监测,从而及早发现地下水问题。
其次,根据分析结果,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如通过抽水技术,进行抽水减压技术,以及破坏性诱导抽水等。
最后,可以采取综合性的拦河流域土地利用与水资源保护的措施,以降低地下水的影响。
综上所述,地下水在天津市地下工程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如果没有进行有效的控制,会对地下工程的安全性、外观及使用寿命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为了确保地下工程的安全性,以及保护水土资源,必须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从而获得更好的工程效果和提高工程的使用寿命。
天津市水资源现状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摘要天津是我国严重缺水城市之一,它的特殊地理位置决定了汛期因水而忧,非汛期又因水而愁,根据中央对天津的新定位,新要求,在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指导下,采取以南水北调和引滦入津水为主,狠抓突出的问题,大力开展节水与用水,建设新型用水城市而努力。
关键词天津水资源开发利用优化配置天津市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天津市要上防洪水,中防沥涝,下防海潮。
汛期,诸河上游来水多时,聚流成灾,非汛期,上游来水很少,加之本地水资源缺乏,多出现干旱缺水的灾难,又因无水而愁。
1、天津市水资源的现状天津市位于华北平原东北部,海河流域的下游,东临渤海,北依燕山,多年平均降雨量55mm,天津市是一个资源型缺水的城市,人均本地水资源占有量仅有160m3,,加上流域上游来水和引滦等外调水量,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过370m3,仅为全国的六分之一。
1.1天津的水资源严重短缺。
而且地区分布不均,城市集中供水水源单一,不能满足城市安全用水要求,目前仅于桥水库通过引滦工程可提供城市用水,其它供水工程因水源无保证并且水质差,只能作为农业水源。
此外,由于工农业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全市境内的19条河流水体污染严重。
绝大部分为V类或劣V劣水,只有北部地区局部河段可达到IV类水质标准。
现状水资源利用效率偏低,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水资源浪费现象,如大水漫灌目前仍是农业的主要灌溉方式,节水空间有很大的余地可挖。
1.2水资源的价格机制不合理。
受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政府和人民对水资源的稀缺性问题没能充分认识,水资源无论以要素身份对企业还是以商品身份对消费者而言,几乎是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在相应的价格形成机制下,国家所确定的水资源价格对调节水资源的供求关系及其在不同部门之间的分配也就基本不起作用。
2、天津市水资源开发与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2.1多龙管水的现象。
目前,天津市机构改革尚未完成,水资源仍由天津市水利局,建委,公用局,市政局,地矿局等部门管理,工作互相交叉,全市水资源缺乏统一规划,调度,无法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节约利用。
浅析水文地质勘察中地下水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发表时间:2018-12-18T10:02:05.70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1期作者:刘文达[导读] 摘要:地下水勘察是水文地质勘察中的重要项目之一,对水文地质勘察工程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市 300133摘要:地下水勘察是水文地质勘察中的重要项目之一,对水文地质勘察工程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水文地质勘察工程主要以勘察地下水状况为主,并按照地区实地情况,针对性的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结合水文地质勘察方案,确保工程质量,防止地下水影响到地质勘察工程。
本文笔者将通过对水文地质勘察工程分析,深入探究地下水勘察过程中较易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水文地质勘察;地下水的问题;应对措施1.水文地质勘察的含义所谓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简单来说,就是对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的状况进行一个比较系统的调查和分析,其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最常见的就是因天气状况引起的地下水量的变化。
而后期开展的水文地质工作一般在野外进行,这无疑给地质工作的开展又增添了许多不定性因素。
前期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如考虑好天气情况是否适合开展勘察,而在后期,则需要着手附有调查方案的水文地质勘察报告,报告的技术要求和内容绝对不能马虎,需要站在科学分析的角度进行阐述,同时,前期准备工作和后期收尾工作都应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否则对于工程施工质量来说将会造成不小的冲击。
除此之外,根据勘察要求和范围以及勘察目的等方面存在差别,水文地质勘察工作总体来说又可以划分为两个大的方面:综合性的水文地质普查和专门性的水文地质勘探。
2.地下水勘察的重要性地下水对岩土体的性质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和建筑物的稳定持久性以及岩土工程的地基息息相关。
因此,将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做好在此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一直以来地下水所受到的关注度都比较少,导致这个误区的原因就是相关人员误以为地下水对于工程建设没有直接联系,因此在这个错误观念的长期引导下,地下水问题始终在工程施工方面得不到重视,实际上,地下水对于工程建设的影响以及施工建设的方案都具有重大的影响,很多时候工程开展屡遭挫折或是后期达到的效果没有预期料想的那么好,就是由于没有将地下水的因素划入考虑的范围所导致的。
浅析水文地质勘查中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摘要】水文地质勘查在地下水资源调查和环境影响评价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实践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如地下水资源分布不均匀、地下水位变化大、数据不准确和环境影响评价不全面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加强勘查技术手段、建立地下水监测系统、完善数据管理和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等措施。
未来的研究方向可以着重于提高勘查技术的精度和效率,加强数据采集和管理,以及深入研究水文地质勘查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通过这些努力,可以更好地保护地下水资源,促进地质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水文地质勘查、问题、应对措施、地下水资源、地下水位、数据管理、环境影响评价、勘查技术、监测系统、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水文地质勘查是地质勘查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主要研究对象是地下水资源及其运移规律。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下水资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由于地下水资源的特殊性和不可见性,导致水文地质勘查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
为了保障地下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保护,必须深入了解水文地质勘查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水文地质勘查中常见的问题包括地下水资源分布不均匀、地下水位变化大、勘查数据不准确以及环境影响评价不全面等。
这些问题给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带来了挑战,需要通过加强勘查技术手段、建立地下水监测系统、完善勘查数据管理以及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等一系列措施来解决。
只有充分认识水文地质勘查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应对,才能确保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水文地质勘查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以保障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通过分析现有勘查技术手段的不足,及时发现地下水资源分布不均匀、地下水位变化大、勘查数据不准确、环境影响评价不全面等问题,进一步完善水文地质勘查工作,并推动相关管理政策的优化和完善。
天津市农村集中供水地下水源水质条件及水处理技术调查张艳芬;万瑶【摘要】农村饮水问题历来是民生大事,调查天津市农村集中供水水质及水处理状况,对保障农村饮水安全,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非常必要.通过调查天津市农村集中供水水质条件和水处理技术,本文提出了适宜天津市农村集中供水不同水质条件的水处理技术.结果显示:受天津市特殊地理位置以及水文地质结构影响,农村集中供水地下水源存在4种水质,包括F-超标、苦咸水、色度超标和一般无特殊水质,分别采取反渗透处理技术、一体化净水处理技术以及常规消毒处理技术.依据水质处理效果得出:天津市农村集中供水地下水源高氟、苦咸水宜采用反渗透处理技术;高色度水宜采用一体化净水技术;一般无特殊水质宜采用常规二氧化氯消毒处理技术.【期刊名称】《天津农业科学》【年(卷),期】2015(021)009【总页数】5页(P102-106)【关键词】天津市农村集中供水;地下水源;水质条件;水处理技术;调查分析【作者】张艳芬;万瑶【作者单位】天津市水利科学研究院,天津300061;天津市水利科学研究院,天津3000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23.9农村饮水问题历来是民生大事,美国等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农村安全供水的各项关键技术研究。
我国的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相对比较落后,2006年以前,基本属于饮水解困阶段,2006年以后,开始全面转向以保障饮水安全为中心的新的历史阶段。
“十一五”期间,天津市水务局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作为重点建设项目实施,全市累计完成饮水安全工程投资7.33亿元,受益人口145.41万人,天津市提前一年全部完成了国家下达的“十一五”规划建设任务。
随着任务的完成,目前已基本解决了农村饮水水源保证率问题,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供水状况,提高了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然而,受天津市特殊地理位置以及所辖区域的水文地质结构特点的影响[1],农村饮水水质尚存在不安全情况[2-4],笔者在调查天津市农村集中供水地下水源水质条件及水处理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天津市农村集中供水适宜的水处理技术,为保障天津市农村供水安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科学依据。
浅谈天津市地下水利用中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及其对策
摘要: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地下水资源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中国是一个水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天津市又是我国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地区之一,水资源短缺是影响天津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本文对天津市地下水资源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论述了天津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所发生的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影响,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环境地质问题;对策措施
一、天津市自然地理概况及水文地质概况
1、自然地理概况
天津市位于华北平原东北部,西接北京市和河北省,东临渤海湾。
在地貌上处于燕山山地向滨海平原的过度地带,北部山区属燕山山地,约占总面积的6.1%;南部平原属华北平原的一部分,占总面积的93.9%。
天津市属暖温带半温湿大陆性季风气候,多年平均降水量
590.1mm,多年平均蒸发量1800mm。
天津市地处海河流域下游,素有九河下梢之称,主要有两大水系:海河水系和蓟运河水系组成。
两大水系均在天津东部入海。
2、水文地质概况
天津市地下水的赋存特征受地质构造、地貌、水文和古地理条件的控制。
按地下水类型和含水介质特征,可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
水、碳酸盐岩岩溶裂隙水、碎屑岩类裂隙水、火成岩和变质岩类裂隙水。
以孔隙水和碳酸盐岩岩溶裂隙水分布广,水资源较丰富,利用价值较高。
后者分布面积较小,含水性差,实际供水意义不大。
二、地下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
1、地下水资源及其分布
天津地下水资源可划分为冲积平原水文地质区和基岩山地水文
地质区。
平原区又分为全淡水区和有咸水区,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大于山区,且南部有咸水分布区,山前浅埋基岩岩溶水区,供水条件好。
基岩山地水文地质区分布在蓟县北部山区,有裂隙水、孔隙水。
该区年地下水可开采量0.86亿m3/a,分配不均,且埋藏较深,现多年开采量已达0.266亿m3/a,尚有开采潜力。
山前全淡水区是水量最丰富、开发最充分的地区,地下水补给充沛,地下水资源量3.46亿m3/a。
2、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
1983年引滦入津后,开始控制地下水开采,特别是城市工业、生活用水。
市区多年平均地下水开采量从1- 1.2亿m3/a下降到1988 年的0.666亿m3/a,各区对地下水的开采已减少了13%- 35% ,并逐年得到控制。
近郊和各县的农业用水开采量也从1975- 1984年平均6.625 亿m3/a,下降到1988年的4.62亿m3/a。
2009年全市水资源总量15.24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5.60亿立方米,比上年偏少5.2%。
根据多年工业用水水源组成发现,天津地下水的利用主要集中在市区和滨海地区的工业用水,近郊和各县生活用水和
乡镇工业用水主要水源也为地下水。
三、地下水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
1、地下水长期超采、地下水位持续下降
自20世纪70年代大规模开发深层地下水以来,开采量不断增加。
长期超量开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持续大幅下降,并形成了市区及近郊区、塘沽、汉沽、大港、静海、武清等几个下降漏斗,尤其是市区和近郊及滨海地区的地下水位漏斗已连成一片。
地下水水位多年大幅度持续下降,恶化了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加剧了地面沉降,使水质变差、污染加重,从而导致并诱发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
2、地面沉降
长期过量开采地下水是造成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由于长期开采,是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造成弱透水层和含水层孔隙水位压力降低;粘性土层孔隙水被挤出,是粘性土产生严密变形,而引起地面沉降。
天津市宝坻断裂以南的广大平原区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沉,面积达7300km2,其中累计沉降量超过1000mm的面积达4080km2,并形成了市区、塘沽、汉沽、大港及海河下游地区等几个沉降中心。
3、地下水质污染及咸水入侵
天津市地下水污染在浅层水中比较突出,随着开采时间的延续及开采量的加大,深层地下水也遭到了咸水入侵。
深层地下水污染,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由于地下水长期超采,导致区域性水位下降,造成含水层水动力条件改变,从而使上部咸水越流补给开采层;不同成分水混合,从而造成地下水盐平衡变化,
水质咸化,致使地下水主要常量组分cl-、so4-2、矿化度(tds)、总硬度(th)等含量升高,水化学类型变异。
4、高矿水及土壤盐渍化
高矿化水(咸水)是矿化度大于2g/l的地下水。
咸水不宜或不能直接作为生活用水和工农业用水,并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
天津市平原区大面积分布着咸水,埋藏浅,厚度大(最深达200m),是影响地下水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
咸水的存在导致淡水资源更加紧缺。
咸水占据地下库容,不能调蓄降水、地表水及外来水源;每年大量天然补给资源蒸发浓缩,或与咸水混合而转化为咸水,损耗大量淡水资源。
咸水地下水径流滞缓,水位浅,含水层不发育,循环交替作用差,地下水污染后自净能力差,污染程度高。
四、保护地下水环境的主要对策
第一,由于自然环境的限制,天津市属于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城市,地下水环境比较脆弱。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预测2020年天津市需水总量为53.73亿m3,水资源供需矛盾将越来越突出。
因此,必须贯彻开源与节流并重的方针,大力发展节水型工业和节水型农业,建设节水型城市。
第二,综合防治过量开采地下水诱发的环境地质问题,应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的方针。
其根本对策为:保持地下水资源的采补平衡,把地下水开采量控制在不致于加剧地质环境恶化的允许范围以内。
第三,防治地下水污染,应执行预防为主、治理为辅的方针对策,
应优化资源配置,把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海水利用率、污水资源化作为重点。
在市区、滨海地区及各县城所在地增加建设以大型污水处理厂为核心的污水处理与回用系统;应对废井、坏井及不合格井孔进行处理,开展多井回灌,改善水质,增加资源。
第四,应加强地下水环境保护管理,坚持以地矿、环保、卫生防疫、城建等有关部门协调、配合,以保护地下水环境质量;并加强地下水动态监测工作,建立动态监测信息系统,动态监测应实行数据采集自动化、数据处理模型化、成果发布网络化,以地下水环境保护的科学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参考文献:
[1]高莹君.浅析天津市地下水现状及合理利用的对策[j].资源节约与环保,2005,(5).
[2]石小蒙,高樱梅,于淼,李婷.天津市地下水资源利用现状分析[j].科技促进发展,2010,(3).
[3]邢振刚,张继红.天津市地下水利用中的环境问题及其对策[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9,(6).
[4]刘帅.天津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研究[j].海河水利,2006,(3).
[5]刘伟忠,刘帅.天津市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建议[j].地下水,2005,(2).
[6]段永侯,王家兵,王亚斌,邢贵发.天津市地下水资源与可持续利用[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4,(3).
[7]方淑芬,赵翠霞,罗国栋,王鸿雁.天津市地下水典型污染物原位修复技术探讨[j].海河水利,2007,(4).
[8]郑红梅,刘明柱.visual modflow在天津市地下水数值模拟中的应用[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7,(2).
[9]马锋,杨发俊,陈润桥,李亚平.天津市地下水开采对地面沉降影响的多元回归分析[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8,(2).
[10]张伟,闫学军.天津市地下水质量评价[j].水资源保护,2005,(2).
[11]吴铁钧,金东锡.天津地面沉降防治措施及效果[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1998,(2).
作者简介:陈向(1987.5-),女,河南人,天津师范大学环境科学学院2011级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地下水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