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科学下册第1章第2节电生磁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02.50 KB
- 文档页数:3
初中物理《电生磁》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电流的磁效应,知道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学生能够理解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相似,掌握电磁铁的特性和工作原理。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通电导体与磁体间的相互作用,初步了解电和磁之间的联系;学生通过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和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认识电与磁之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界的奥秘,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是态度。
教学重点: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电磁铁特性。
教学难点:通电螺线管磁场的极性与电流方向间的关系的得出;电磁铁特性的得出。
教学准备:直导线、干电池、螺线管、小磁针、导线、铁芯、电磁铁、图钉、条形磁铁、蹄行磁铁、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开关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通过展示奥斯特实验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当直导线通电时,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磁针发生了什么变化?这说明了什么?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个实验揭示了电流的磁效应,即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
二、新课内容1. 教师通过展示通电螺线管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认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是怎样的?它与条形磁铁有什么相似之处?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相似,它们的极性都与电流的方向有关。
三、实验探究1.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和电流方向的关系。
2. 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当改变电流方向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也会改变。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通电螺线管磁场的极性与电流方向的关系。
四、电磁铁特性1. 教师展示电磁铁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认为电磁铁是如何工作的?它的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电磁铁的工作原理是基于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它的磁性强弱与电流的大小和线圈的匝数有关。
电生磁一、知识点梳理知识点一:磁体1.磁极: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2.磁场与地磁场;3.磁感线;知识点二:电生磁1.直线电流磁场:奥斯特实验,分布规律,右手螺旋定则判断方向;2.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分布规律,右手螺旋定则判断方向;3.电磁铁的应用以及影响磁性强弱的因素;4.电动机的原理:磁场对电流的作用;5.电动机影响受力方向的因素:电流的方向,磁感线的方向;6.电动机的结构与分类;7.电动机的应用;二、重难点突破考点1.磁体和磁极1.磁性:物体具有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这种性质叫做磁性。
2.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
3.磁体的分类:①按照形状:条形磁体、蹄形磁体、磁针;②按照保持磁性时间长短:硬磁体、软磁体。
4.磁体性质:磁体具有指向性和吸铁性,如指南针就是利用磁体的指向性指示方向。
5.磁极:磁体各部分磁性强弱不同,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
每个磁体都有两个磁极分别为南极(S极)和北极(N极)。
条形磁体的两端就是它的两个磁极。
6.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排斥,异名磁极相吸引。
例1.用一根钢棒靠近一个小磁针的北极,结果磁针向钢棒靠近,由此可以判定()A. 钢棒原来一定有磁性,且靠近磁针的一端是北极B. 钢棒原来一定有磁性,且靠近磁针的一端是南极C. 钢棒原来一定没有磁性D. 钢棒原来不一定有磁性答案:D变式训练:用钢条的A端靠近磁针的N极时,发现N极被排斥,则()A. 钢条可能有磁性也可能没有磁性B. 钢条一定有磁性,且A端为N极C. 钢条一定没有磁性D. 钢条一定有磁性,且A端为S极答案:B考点二:磁化1.概念: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得到磁性的过程叫做磁化。
2.被磁化的物质如果离开磁体或电流仍长时间具有磁性,叫硬磁性材料,例如钢;如果很短的时间磁性就消失,叫软磁性材料,例如铁.注:A并不是所有的物体都能被磁化。
例:磁铁不能吸引铜、铝、玻璃。
B任何磁体靠近没有磁性的铁棒总是相互吸引,说明物体被磁化后,靠近磁体某一磁极的那端根该磁极是异名磁极。
浙教版八下科学第一章第2节电生磁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浙教版八下科学第一章第2节“电生磁”的内容。
具体包括:电流的磁效应,奥斯特实验,通电导体周围磁场的方向判定,以及电生磁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流产生磁场的原理,掌握奥斯特实验的基本操作。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使学生了解电生磁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流的磁效应,奥斯特实验,通电导体周围磁场的方向判定。
难点:奥斯特实验的操作及磁场的方向判定。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流表、导线、电池、小磁针、铁钉等。
学具:每组一套电流表、导线、电池、小磁针、铁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磁铁吸引铁钉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磁铁为什么能吸引铁钉?磁场是如何产生的?2. 例题讲解讲解电流的磁效应,引导学生学习奥斯特实验。
3. 实验操作分组进行奥斯特实验,观察电流通过导线时,小磁针的偏转情况,引导学生得出电流产生磁场的结论。
4. 知识讲解讲解通电导体周围磁场的方向判定方法,结合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判断给定导线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的关系。
七、作业设计(1)电流通过导线时,附近的小磁针发生偏转。
(2)通电导体周围磁场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关系。
答案:(1)电流通过导线时,产生磁场,使附近的小磁针发生偏转。
(2)根据右手螺旋法则,通电导体周围的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垂直,且满足右手螺旋关系。
2. 拓展延伸:了解电生磁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电磁铁、电动机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讲解,使学生掌握了电流的磁效应和磁场方向的判定方法。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
同时,鼓励学生了解电生磁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拓展延伸方面,可以让学生研究电磁铁的原理和制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浙教版八下科学§1.2电生磁(1)教学设计课题 1.2电生磁(1)……电流的磁场单元一学科科学年级八下教材分析本课时选自浙教版八下第2节《电生磁》的第1节,主要介绍直线电流周围的磁场,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
此前已学习了磁场及电学等相关知识,本课时是进一步认识如何通过电流产生磁场;认识电流也具有磁场,并探究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及极性与电流方向之间的关系;电流的磁效应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更是学习电磁现象的重要基础。
所以本节内容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做好学生实验及演示实验,通过实验概括出来的物理概念或规律,以培养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和能力。
学习目标科学观念:知道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知道直线电流磁场的特点;认识通电螺线管周围磁场的特点;了解安培定则可表示通电螺线管磁场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关系;科学思维:理解电流的磁效应;用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和电流方向的关系;探究实践:通过实验、分析、比较等方法,认识电流周围的磁场分布特点;态度责任:体会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的普遍应用;培养从实验中发现科学规律的科学素养。
重点直线电流周围的磁场特点、通电螺线管周围磁场的特点;难点从实验中概括出电流的磁场特点教学环节教师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磁场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
2、磁感线是用于描述的一种;3、磁场的方向可借助于小磁针来确定,当小磁场在磁场中时,其极所指的方向为磁场方向。
4、标出磁体的磁极或磁场的方向: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奇怪事件:十七世纪的末期,在欧洲一个小城镇的修鞋铺里,曾经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有一天夜里雷雨交加,突然一个落地雷闪进了这个鞋铺。
第二天早上,修鞋师傅发现,掌鞋的铁砧子粘满了铁钉,活象一个“铁刺猬”。
师傅费了很大劲,才把钉子拔下来。
原来铁砧已变成了一个磁铁。
我们知道,打雷出现闪电是一种电现象,所以人们自然就把铁砧变成磁铁的原因跟“电”联系起来。
从十九世纪开始,有许多科学家都在进行这方向的探索研究。
第2节电生磁1教课目的1.知道电流四周存在磁场,知道支流磁场的特征。
2.能说出奥斯特实验的现象。
3.认识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及特征。
4.会用安培定章判断磁场和电流方向的关系。
2学情剖析学生已研究了简单的磁现象,知道了磁体四周存在磁场以及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知道磁场是有方向性的,而且能使放入此中的磁针发生偏转;对条形磁铁的磁场有了必定的感性认识。
3要点难点教课要点:1.知道电能生磁 ,及直线电流的磁场的特征,2.知道通电螺线管磁场的特征.3.运用安培定章判断磁场的方向和电流方向的关系.教课难点:1.电磁铁的应用2.用安培定章判断磁场的方向和电流方向的关系4教课过程教课活动活动 1【导入】忆旧知(一)回首知识师:同学们,第一,我们往返首下上节课的知识:思虑:1、如何形象表示磁体四周空间各点的磁场方向和强弱?2、在一块玻璃板上平均撒一些铁屑,而后把玻璃板放在条形磁体上,轻敲玻璃板,察看铁屑的散布有什么变化。
学生叙述后,让学生看条形磁体和蹄行磁体四周的磁场散布:活动 2【导入】新课新入(二)新课引人师:带电体和磁体有一些相像的性质:同种电荷相互排挤,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同名磁极相互排挤,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师:这些相像是一种偶合呢?仍是它们之间存在着某些联系呢?师:科学家们鉴于这类想法,一次又一次地找寻电与磁的联系。
终于 1820 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终于用实考证明通电导体的四周存在着磁场。
这一重要发现惊动了科学界,使电磁学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期间。
出示奥斯特实验并介绍实验器械和步骤以下:演示实验 ------ 奥斯特实验奥斯特实验1、实验器械 :直导线 .电源 .小磁针 .铁屑 .带孔的有机玻璃 .开关等2、实验步骤及现象 :介绍电路的连结。
1>在小磁针的上方拉一根与小磁针平行的直导线,未通电时让学生察看现象2>在小磁针的上方拉一根与小磁针平行的直导线 ,当通电时让学生察看现象。
对照这两个实验现象,让学生总结。
第一章电与磁第2节电生磁(第1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2.掌握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右手螺旋定则。
3.会用右手螺旋定则确定相应磁体的磁极和通电螺线管磁场的方向。
4.知道奥斯特实验验证了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教学重难点1.探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规律。
2.右手螺旋定则及其运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导线、电池、小磁针、螺线管。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回忆上节内容:当把小磁针放在条形磁体的周围时,观察到什么现象?其原因是什么?(观察到小磁针发生偏转。
因为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小磁针受到磁场的磁力作用而发生偏转。
)进一步提问引入新课。
小磁针只有放在磁体周围才会受到磁力作用而发生偏转吗?也就是说,只有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吗?其他物质能不能产生磁场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探索的内容。
二、新课教学1.直线电流的磁场奥斯特实验:将一根与电源、开关相连接的直导线适当架高,沿南北方向水平放置。
将小磁针平行地放在直导线的上方或下方,请同学们观察直导线通、断电时小磁针的偏转情况。
(建议播放视频: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
)提问:观察到什么现象?(观察到通电时小磁针发生偏转,断电时小磁针又回到原来的位置。
)进一步提问:通过这个现象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师生讨论:通电后导体周围的小磁针发生偏转,说明通电后导体周围的空间对小磁针产生磁力的作用。
总结:奥斯特实验表明:通电导线和磁体一样,周围存在着磁场。
提问:我们知道,磁场是有方向的,那么电流周围的磁场方向是怎样的呢?它与电流的方向有没有关系呢?重做上面的实验,请同学们观察当电流的方向改变时,小磁针N极的偏转方向是否发生变化。
提问:同学们观察到什么现象?这说明什么?(观察到当电流的方向变化时,小磁针N极偏转方向也发生变化,说明电流的磁场方向也发生变化。
)小结:电流的磁场方向跟电流的方向有关。
当电流的方向变化时,电流产生的磁场的方向也发生变化。
奥斯特实验揭示了电现象和磁现象不是孤立的,而是紧密联系的。
第1章第二节电生磁
说
布。
且靠近直导线铁屑越多,
与电流方向有关;直线电流磁场的磁感线分布是一个个同心圆,距离直线电、如果把直导线按一定的方向绕螺线圈后再通电,观察能否吸引大头针。
-带铁芯的通电螺线管的磁性比不带铁芯的通电螺线管的磁性要
指向电流的方向,则与拇指垂直的其余四指所指的方向就是磁场的方向。
同时电路断
使用电磁继电器可用压
的
火车利用磁的基本原理悬浮在导轨上来代替旧的钢轮和轨道列结通电螺丝安管周。
《第2节电生磁》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电流周围存在磁场,能说出奥斯特实验的现象,知道直线电流磁场的特征。
2、认识通电螺线管磁场的特征,会用安培定则判断磁场方向和电流方向。
3、知道电磁铁的组成和特点。
4、理解电磁继电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5、了解电铃、电话、磁悬浮列车的工作原理,了解信息的磁记录。
二、重难点重点:电流的磁场、电磁铁难点:电磁铁的应用三、教学设计【设问引入】磁体在它的周围空间能产生磁场,那么,不用磁体能否在空间产生磁场呢?一、直线电流的磁场【设问】学校的电铃是怎么响起来的?磁悬浮高速列车是怎么悬浮的?让我们从1820年丹麦的无论学家奥斯特对电流磁现象的发现说起吧。
【实验】奥斯特实验1、在小磁针的上方拉一根与小磁针平行的直导线,当直导线上通电流是,你观察到什么现象?--小磁针发生了偏转。
学生思考:①小磁针为什么发生偏转?--小磁针受到了力的作用。
②没有其它的物体与之直接接触,那么什么东西能使小磁针受到力的作用呢?--显然是磁场。
是通电导线周围的磁场。
结论: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
改变电流的方向,观察小磁针的偏转方向有什么变化?--小磁针的偏转方向发生改变,指向与原先相反。
说明:磁场的方向与原先相反,与电流的方向有关。
【师】既然通电的直导线周围存在磁场,我们肯定会对磁场的分布(模样)发生兴趣吧。
那么怎样才能观察到磁场的分布呢?--用铁屑来显示磁场的分布。
2、在有机玻璃上均匀地撒上一些铁屑,给直导线通电后,轻敲玻璃板后,观察铁屑在直导线周围的分布情况。
现象:铁屑的分布呈同心圆状,且靠近直导线铁屑越多,即磁感线月密集。
说明磁场越强。
【小结】直线电流的磁场分布特点:通电直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且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直线电流磁场的磁感线分布是一个个同心圆,距离直线电流越近,磁性越强,反之越弱。
二、通电螺线圈的电流【实验一】1、如果把直导线按一定的方向绕螺线圈后再通电,观察能否吸引大头针。
--现象:能吸引大头针。
浙教版《科学》八下第一章第二节《电生磁》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 1) 认识电流的磁效应,知道电和磁之间有联系;( 2) 知道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通电螺线管的外部磁场与条形磁铁相似;( 3) 会判断通电螺线管两端的极性或通电螺线管的电流方向。
2.过程和方法( 1) 观察和体验通电导体与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初步了解电和磁之间有某种联系;( 2) 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介绍奥斯特事迹,感悟奥斯特善于发现问题,勇于进行科学探索的精神;(2)通过体验电和磁之间的联系,形成乐于探索自然界奥秘的精神.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奥斯特实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安培定则难点: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及其应用;安培定则【教学准备】教具准备: 电脑平台、实物投影仪、学生电源、小铁钉、长直导线一根、干电池2 节( 带电池座) 、小磁针、导线若干、多媒体课件、铁屑、魔盒( 内装1.5V 电池、小电磁铁组成的电路) .学具准备: 铁钉两根、线圈两个、铁屑一小盒、小磁针一个、长直导线一段、干电池一节( 带电池座) 、开关一只、滑动变阻器一只、导线若干. ( 分8 个学习小组)【教学流程图】1.引入电磁起重机引入课题─探究奥斯特实验─介绍奥斯特实验,对学生进行物理史教育─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2.学生探究活动( 1) 奥斯特实验;(2)缠绕螺线管; (3) 检验螺线管通电后产生磁场; (4) 探究螺线管的磁场分布; (5) 探究改变螺线管磁场的方法; (6) 运用安培定则解决课堂练习─布置作业.【教学过程】课前微课视频、完成微练习。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师:上课,同学们好。
今天非常高兴与802班的同学们一起走进电与磁的课堂。
视频:电磁起重机吸引、放下钢铁物品。
师:这个大吸盘有磁性,那它的磁性与我们知道的永磁体一样吗?请同学们思考它是如何实现吸放物体的?生:通电的时候有磁性,不通电的时候无磁性。
浙教版八下科学第一章第2节电生磁课件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生磁现象的发现过程,理解电生磁现象的本质;2. 使学生掌握电流的磁效应,了解其在生活中的应用;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生磁现象的发现过程、电流的磁效应及其应用。
难点:电生磁现象的本质、电流与磁场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流表、磁针、导线、电池、课件等。
学具:电流表、磁针、导线、电池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磁铁吸引铁钉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磁铁为什么会吸引铁钉?电和磁之间是否有联系?2. 新课导入介绍奥斯特实验,让学生了解电生磁现象的发现过程。
3. 例题讲解讲解电流的磁效应,通过实际操作展示电流产生磁场的现象,解释电生磁的本质。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实验,观察电流产生磁场的现象,并解释原因。
5. 知识巩固讲解电流的磁效应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电磁铁、电动机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电生磁现象的本质;(2)列举电流的磁效应在生活中的应用;(3)设计一个实验,验证电流的磁效应。
2. 答案:(1)电生磁现象的本质是电流产生的磁场;(2)电流的磁效应在生活中的应用有电磁铁、电动机等;(3)实验设计:将导线绕在铁钉上,接入电流表和电池,观察铁钉是否具有磁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电生磁现象的发现过程和本质理解较为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讲解。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电磁波的发现及其在现代通讯技术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电生磁现象的本质;2. 电流的磁效应在生活中的应用;3. 实验设计及操作过程;4.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
一、电生磁现象的本质电生磁现象指的是当电流通过导线时,周围会产生磁场的现象。
这一现象的本质是电流中的电子运动产生磁矩,从而形成磁场。
具体来说,当电流通过导线时,电子在导线中作定向运动,形成电流。
第1章第二节电生磁
说
布。
且靠近直导线铁屑越多,
与电流方向有关;直线电流磁场的磁感线
、如果把直导线按一定的方向绕螺线圈后再通电,观察能否吸引大头针。
-带铁芯的通电螺线管的磁性比不带铁芯的通电螺线管的磁性要
指向电流的方向,则与拇指垂直的其余四指所指的方向就是磁场的方向。
引弹性片,使铁锤向铁铃方向运动,铁锤打击铁铃而发出声音,
使用电磁继电器可用压
的
火车利用磁的基本原理悬浮在导轨上来代替旧的钢轮和轨道列结通电螺丝安管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