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第十二章植物种质资源保存
- 格式:ppt
- 大小:261.50 KB
- 文档页数:5
中华⼈民共和国种⼦法(2015修订)⽂号:中华⼈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5号颁布⽇期:2015-11-04执⾏⽇期:2016-01-01时效性:已修订效⼒级别:法律⽬录第⼀章总则第⼆章种质资源保护第三章品种选育、审定与登记第四章新品种保护第五章种⼦⽣产经营第六章种⼦监督管理第七章种⼦进出⼝和对外合作第⼋章扶持措施第九章法律责任第⼗章附则《中华⼈民共和国种⼦法》已由中华⼈民共和国第⼗⼆届全国⼈民代表⼤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于2015年11⽉4⽇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中华⼈民共和国种⼦法》公布,⾃2016年1⽉1⽇起施⾏。
中华⼈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2015年11⽉4⽇中华⼈民共和国种⼦法(2000年7⽉8⽇第九届全国⼈民代表⼤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根据2004年8⽉28⽇第⼗届全国⼈民代表⼤会常务委员会第⼗⼀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民共和国种⼦法〉的决定》第⼀次修正根据2013年6⽉29⽇第⼗⼆届全国⼈民代表⼤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民共和国⽂物保护法〉等⼗⼆部法律的决定》第⼆次修正 2015年11⽉4⽇第⼗⼆届全国⼈民代表⼤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修订)第⼀章总则第⼀条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种质资源,规范品种选育、种⼦⽣产经营和管理⾏为,保护植物新品种权,维护种⼦⽣产经营者、使⽤者的合法权益,提⾼种⼦质量,推动种⼦产业化,发展现代种业,保障国家粮⾷安全,促进农业和林业的发展,制定本法。
第⼆条在中华⼈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品种选育、种⼦⽣产经营和管理等活动,适⽤本法。
本法所称种⼦,是指农作物和林⽊的种植材料或者繁殖材料,包括籽粒、果实、根、茎、苗、芽、叶、花等。
第三条国务院农业、林业主管部门分别主管全国农作物种⼦和林⽊种⼦⼯作;县级以上地⽅⼈民政府农业、林业主管部门分别主管本⾏政区域内农作物种⼦和林⽊种⼦⼯作。
各级⼈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加强种⼦执法和监督,依法惩处侵害农民权益的种⼦违法⾏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
(2000年7月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根据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13年6月29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十二部法律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2015年11月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修订)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种质资源保护
第三章品种选育、审定与登记
第四章新品种保护
第五章种子生产经营
第六章种子监督管理
第七章种子进出口和对外合作
第八章扶持措施
第九章法律责任
第十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种质资源,规范品种选育、种子生产经营和管理行为,保护植物新品种权,维护种子生产经营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提高种子质量,推动种子产业化,发展现代种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和林业的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品种选育、种子生产经营和管理等活动,适用本法。
1。
植物的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植物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命体之一,它们不仅可以提供我们所需的食物、药物等生活必需品,还可以维持生态平衡,提供氧气等环境服务。
但是,在目前的社会发展中,由于人类的破坏和开发,越来越多的植物物种变得濒临灭绝,这给人类的生存和社会发展带来了重大的威胁。
因此,保护和利用植物的种质资源是非常重要的。
一、植物种质资源的保护植物种质资源保护包括保存和收集自然生态中的植物资源、建立种质资源数据库、制定植物保护法规和实施种质资源的保护措施等。
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植物种质资源。
1.保存和收集自然生态中的植物资源保存和收集自然生态中的植物资源是通过采取不同的生态保护措施,维护植物栖息地,保存合适的生长环境,以及规范化采收和贮藏等行为来保护植物资源。
这些行为可以保障植物资源的保护,并为未来的使用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保障。
2.建立种质资源数据库建立种质资源数据库是用来记录、管理和保存植物种质资源信息的,包括植物的形态、生态和分布等详细信息。
这些信息可以被用于未来的植物研究、保护和利用,而且可以帮助人们发现和利用新的植物资源。
3.制定植物保护法规制定植物保护法规是为了保障植物的正常生长、保护植物的栖息地和维持生态环境。
这些法规可以通过限制开发、采伐和物种入侵等手段,来保护植物和维护生态环境。
遵守这些法规可以帮助人们更加理解生态环境和植物资源的重要性,并为植物资源的保护提供了有效的支持。
4.实施种质资源的保护措施实施种质资源的保护措施是维护植物资源、保障生态环境和保持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所在。
在这里,种质资源保护的措施可以分为外部和内部两方面。
外部措施包括对外部滋扰的限制和生态环境的维护等,而内部措施包括保护植物种群、加强科学研究和建立种质资源基地等。
这些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植物资源的保存及利用能力,然而作为人类,我们要认识到,效果需要逐渐提升,保护的效益需要在几个世纪以后才能体现出来。
二、植物种质资源的利用保护植物种质资源虽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发挥植物的最大潜力,利用现存的和新的植物资源来解决人们的生活问题和社会需求。
农作物种质资源保存及开发利用农作物种质资源是农业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包括了各种农作物的遗传信息和多样性。
保护、保存和开发这些作物种质资源是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本文将讨论农作物种质资源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保存和开发利用它们。
首先,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保存对于确保农作物遗传多样性和适应性至关重要。
农作物的遗传多样性是它们在适应不同环境和抵抗病害方面的关键特征。
种质资源保存可以通过保存种子、胚胎和组织培养等技术手段来实现,以确保在不同的环境变化和病虫害侵袭下,仍然能够保持作物的遗传多样性。
此外,保存种质资源还可以避免部分作物品种的灭绝和遗失,确保农作物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家和农业研究机构可以利用种质资源中的有益基因进行育种,培育出具有抗病虫害、适应力强和高产量的新品种。
这对于提高全球农作物产量以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需求至关重要。
此外,通过开发利用农作物种质资源,还可以增加农作物的品质,提高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为了有效地保存和开发利用农作物种质资源,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
首先,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制定相关的法律和法规来保护农作物种质资源。
这些法律和法规可以确保农民和农业研究者的权益,防止非法获取和使用种质资源。
其次,建立完善的种质资源保存和管理机构至关重要。
这些机构可以负责收集、保存和管理种质资源,并提供给研究者和农民使用。
此外,投入足够的资金和人力资源来支持种质资源保存和开发利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农作物种质资源,还需要进行相关的研究和创新。
农业研究机构可以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来挖掘和利用种质资源中的有益基因。
此外,还可以利用高通量筛选技术来加速新品种的培育和筛选过程。
同时,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也是非常重要的。
不同国家和地区拥有不同的农作物种质资源,通过国际合作可以共享资源,并进行更有效的开发利用。
在开发利用农作物种质资源的过程中,还需要注重合理利用资源的可持续性。
叙述树木种质资源的保存方法树木种质资源是指树种及其个体之间的遗传差异,它们对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具有重要的影响。
为了保护和利用树木种质资源,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保存方法。
下面将详细介绍树木种质资源的保存方法。
首先,保存树木种质资源的一种常用方法是建立树木种质资源库。
这种资源库一般采用常温或低温条件,将种子或植物体进行冷冻保存。
具体来说,首先收集多样性较高的树木种子或植物体,并鉴定它们的遗传特征。
然后,将这些种子或植物体进行分离和储存。
在分离储存过程中,一方面可以进行幼苗培养和扩增,以增加存储数量;另一方面可以进行分子鉴定和遗传分析,以保证储存物种的真实性和稳定性。
其次,保存树木种质资源的另一种常用方法是建立活体树木保护区。
这种保护区一般采用露天或温室的方式,通过种植和管理树木来保护和保存种质资源。
具体来说,首先选择适宜的地点和土壤条件,然后选择多样性较高的树木种植在该地。
在种植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和管理外来物种和病虫害的传播,以保证树木种质资源的纯度和品质。
此外,还需要定期进行监测和评估,以了解树木种质资源的保存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
另外,保存树木种质资源的方法还包括人工遗传改良和基因保护。
人工遗传改良一般采用杂交和选择的方式,通过人工干预和选择优秀的遗传特征,来提高树木种质资源的品质和产量。
具体来说,通过交配和杂交,可以将不同树木的遗传特征进行组合和重组,以获得更好的遗传性状。
同时,通过选择和后代分离,可以筛选出具有优良遗传特征的个体,并进行繁殖和推广。
基因保护一般采用基因库和基因库的方式,通过提取和保存树木的DNA样本,来保存树木的遗传信息和遗传多样性。
综上所述,保护树木种质资源是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之一、通过建立树木种质资源库、建立活体树木保护区、人工遗传改良和基因保护、科学研究和宣传教育等手段可以有效地保存树木种质资源,促进树木种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种质资源保存方法种质资源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或体细胞直接传递给子代决定其性状的遗传物质,是生物遗传变异和生物多样性的物质基础,是新品种选育和改良的遗传物质基础。
种质资源的保存以种子形式保存方法为佳,此法具有最经济并能保持稳定的遗传性等优点。
种质资源保存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干燥密封保存:在常温条件下在密封容器中加适量干燥剂保存种子的方法。
干燥剂可用生石灰、氯化钙、硅胶等,一般种子与干燥剂的比例以1∶2为宜,硅胶比例可适当提高。
2.低温保存:种子干燥后进行密封包装,然后置于低温条件下如冷库、冰箱内保存。
这是一种低温不控湿度的方法。
因此特别要注意存放种子的容器要严格密封,防止吸湿。
3.异地保存:将潮湿地区的种子移至到干燥、低温地区保存。
我国青海、新疆等地气候干燥寒冷,青海西宁常年平均气温6.0℃,平均相对湿度为53.9%,7月至9月的相对湿度在65%左右,即相当一个自然低温干燥库。
以上保存方法其共同特点是,种子含水量仍相对较高。
种子在贮藏中代谢仍比较旺盛,种子衰老快,种子温度常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如密封不好,种子含水量还会与环境湿度平衡。
4.种质库保存:种质库库内有控湿设备,是当今保存种质资源较为理想的条件。
按贮藏期可分为短期保存,中期保存和长期保存三种。
短期库:库温控制在10℃~15℃,相对湿度在50%~60%。
种子用纸袋或布袋包装,一般可存放5年左右,作为临时应用材料,供鉴定、研究和分发。
中期库:库温0℃~10℃,相对湿度在50%以下。
种子用防潮材料包装并密封。
种子水分在8%左右,可保存15以上,保存种子主要是用作分发材料。
长期库:库温在-10℃~-20℃,相对湿度在30%~50%,种子含水量在4%~6%。
种子用铝盒或铝箔塑胶密封包装、或真空密封。
贮藏期50年~100年。
长期库贮藏,一般不作分发用,即当分发材料用完时可用作繁殖材料提取,所以也叫基础库。
复份异地保存:因为全部种子资源集中一处保存有很大危险性,为了防止万一,从种子中分出一部分,放置另异地进行复份保存,此种保存法称复份异地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