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转窑常见故障及其处理办法试题 .ppt
- 格式:ppt
- 大小:736.50 KB
- 文档页数:12
影响回转窑运转率的常见故障及对策当前我国大型干法回转窑生产线完好运转率有好大一部分在90%以下,究其根源,主要是在运行中突发故障多,常常被迫停窑处理.,现就5000t∕d回转窑常见故障及处理办法进行介绍。
1工艺故障1.1预热器结皮堵塞预热器结皮堵塞,大多发生在烟室缩口处,其成因主要有三大方面,一是原燃材料中有害元素超标、配料成分不恰当,二是窑尾密封湘风大,三是操作不当造成碱、氯、硫等有害成分循环富集。
其较为有效的办法是:(I)优化配料方案,尽可能减少碱、氯、硫等有害成分的带入,对结皮较严重的可适当提高硅酸率;同时,要控制操作,避免还原气氛的出现:(2)根据结皮的情况采取人工定时给予清理,同时要避免窑内不完全燃烧的现象;(3)在停宿检修时必须处理好窑尾密封装置。
1.2窑皮不稳定反复脱落窑皮不稳定反复脱落造成窑内耐火碗快速变薄甚至抽签、脱落,现有的长形预均化设施,堆头、堆尾的原料成份波动可高达20%左右,因此,极其容易导致窑内热工制度的波动,从而会造成上过渡带、烧成带窑皮的反复脱落,出现窑筒体温度过高甚至局部“红窑”而被迫停窑的情况,这类事故引起的停窑少则3、4天,长的可达一个星期以上,对窑的运转率影响非常大。
为防止此类事故的发生,我们一是对预均化堆场堆尾的物料留下10米左右不取,二是尽量保持生料库的缸满在50%以上,三是一旦发觉热工波动便马上通过适当减少喂料量,以稳定热工制度。
2设备故障2.1轮带滑移量过大轮带滑移量过大,正常情况下轮带滑移量应保持在5〜25mm之间较为合适,但有的企业对此没有足够的认识,在轮带垫板磨损后没有及时调整,使轮带滑移量较长时间在40mm以上,这样轻则引起窑砖扭曲、错位而垮塌,严重的还会导致窑筒体的变形,出现这些情况,停窑的时间通常都在7天以上。
为避免出现这一事故,我们一是要注意观测轮带滑移量,二是每次停窑时都必须检查轮带与垫板的间隙,5000t∕dS?(Φ4.8m×72m)冷态间隙应保持在17〜19mm为宜。
回转窑在运转中出现异常现象、处理方法及安全事项(一)、安全注意事项1.任何修理工作均必须在停窑后进行,同时应在电动机开头上挂上“禁止开动”的标志。
2.运转中,严禁用手或其他工具等探入轴承、减速器或大齿轮罩内部进行任何修理、检查、清洗等工作,不得拆除任何安全防护装置,如联轴器罩等。
3.检测、修理所用的工具及零件不得放在回转机件上,尤其是托轮上。
4.转窑前必颚式破碎机价格须发出警报信号并严格检查,确认回转窑内无人,然后才能起动窑传动装置。
其实设备出现异常的问题就是因为,我们平常没有技术的检查保养维护,只要把设备当做人一样的看待,定期的对设备进行检查和保养,相信设备就不会再出现一些小毛病了。
(二)、运转中的异常现象及处理办法1.短期停窑后起动困难,一般是由于盘窑不及时造成窑中心线弯曲所致。
通常弯曲的凸向部分在下。
如弯曲不大,可将窑转至筒体弯曲凸各部分向上,稍停片刻,加热弯曲部分的筒体。
当温度较高时,须慢转窑几周后,再使弯曲凸向部分停在上方。
如此反复进行直至基本复原为止。
如果筒体弯曲较大,建议进行大修处理。
2.发现任何一档两个托轮的轴线在不正确位置,应按有关托轮调整办法进行调整。
3发现基础下沉超常应降低窑速,立即研究处理。
4.当主电源因故突然切断时,应当立即启动保安电源(或自备发电)用辅助传动装置定时转窑,直至窑体完全冷却。
5.火焰不应当直接接触耐火砖,如果发现“红窑”(耐火砖脱落各被磨得很薄),应当立即停窑修补,不许进行热补。
6.当轮带与托轮脱空时,应当立即报告,在查明原因以后小心谨慎地进行调整。
7.托轮与轮带表面磨损成多边形的原因及处理:(1)托伦轴线与窑中心线不平等,如所谓“大、小八字”等。
(2)传动齿轮啮合不正确;轮齿严重磨损后引起冲击。
(3)托轮偏斜而轴瓦磨损不均匀,或轴瓦出现不均匀磨损后只更换一个轴瓦。
(4)托轮与轮带之间产生滑动和不均匀的表面磨损。
小型回转窑(5)基础下沉,基础刚度不够而发生振动。
回转窑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作者:-回转窑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作者:蒋冬青张明刘明红单位:湖南建材高等专科学校贵州水泥厂华中水泥有限公司回转窑是水泥厂的心脏,其运行的好坏对水泥厂产品的质量及产量有重大影响,因此,正确维护和及时解决使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是保证回转窑安全高效运行的有效途径。
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在安装和使用及改造中积累的经验,以①3 m×48 m干法水泥回转窑为例,对回转窑在运行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论述如下。
1轮带位移及复位办法1.1轮带位移原因回转窑轮带与垫板之间由于间隙的存在会有相对滑动,故垫板两端的挡块或者挡圈是有一定磨损的。
尤其是轮带与垫板之间磨损较大,间隙较大时,轮带与挡块或者挡圈的相对滑动加剧,磨损也加剧。
再加上托轮调整位置的不正确等因素,也加剧了轮带与挡块或者挡圈的磨损,从而使轮带发生较大的位移,偏离原正确位置。
轮带发生较大的位移后,会造成托轮与轮带的接触宽度变小,接触应力增加,磨损加快,甚至磨成台阶;对于挡轮处的轮带,位移大还会使大小齿轮位置偏离原正确位置,使大齿轮与齿轮罩相擦并影响窑头与窑尾的密封装置。
因此,轮带因挡块或者挡圈磨损而发生较大的位移时,必须把轮带复位。
1.2复位办法(1)复位办法l:在需要复位的那一档支承处,安放1个千斤顶,将窑筒体顶起,使轮带基本上不受筒体的压力,然后在筒体上、下相隔1 80。
位置各焊1个钢支座,并各放1个20~50 t千斤顶,同时摇动上、下部的千斤顶,将轮带顶推复位。
(2)复位办法2:在需要复位的那一档支承处,周向等分地在筒体上焊3个钢支座,然后各放1个2050 t千斤顶,慢速转窑,并在转窑过程中在筒体上部摇动上部的千斤顶,将轮带顶推复位。
(3)复位办法3:在需要复位的那一档支承处的轮带垫板上,周向等分地焊4个带有螺栓的螺母,在每个螺母的两边各焊一块支承钢板(防止螺母顶歪),慢速转窑,并在转窑过程中,在筒体转出托轮一侧依次旋紧4根螺栓,以螺栓顶推轮带,同时,根据轮带的复位方向,注意控制窑的窜动方向,以使轮带更快复位。
回转窑的常见故障及处理措施一、温度指示误差大故障原因:1.热电偶被物料糊住;2.热电偶被烧断。
处理措施:1.清理积料;2.更换热电偶。
二、压力指示偏低故障原因:1.测压管被粉尘堵塞;2.旋风筒积料。
处理措施:1.用压缩空气吹扫测压管;2.用压缩空气吹扫旋风筒锥部。
三、跑生料故障原因:1.窑尾温度下降过大,喂煤量过少;2.预热器塌料,生料涌入烧成带,窜出窑头;3.火头被生料压缩,窑头温度下降,窑头负压波动,窑电流下降,窑内发浑,篦下温度高,窑头、冷却机冒灰。
处理措施:1.减喂料,减窑速;2.当出现跑生料预兆时或跑生料前期,可适当加煤。
当跑生料已成事实,窑头温度下降较大,宜适当减少喂料喂煤。
待电流及烧成带温度呈上升趋势时,即可加料,提高窑速,加料幅度不宜过大。
四、清理结皮故障原因:1.窑头正压太大;2.跑生料;3.冷却机堆雪人。
处理措施:1.放慢篦床速度,加大窑头抽风;2.减料、减煤、减风,大慢车;3.见冷却机“堆雪人”故障处理。
五、预热器塌料故障原因:1.总排风量突然下降;2.锥体负压突然降低;3.窑尾温度下降幅度很大;4.窑头负压减小,呈正压。
处理措施:大塌料按跑生料故障处理,小塌料可适当增加窑头喂煤,或不作处理。
六、窑筒体温度低故障原因:窑皮太厚。
处理措施:1.窑打快车;2.改变入窑生料率值,提高硅值,降低铝率。
七、窑体温度高故障原因:1.掉窑皮;2.耐火砖薄;3.烧成带温度高;4.入窑生料率值不当,窑皮难挂;5.烧成带掉砖引起红窑。
处理措施:1.移动冷却风机,冷却高温区;2.调节喷煤管内外风改变火点,如筒体温度高于400℃还有上升趋势,停窑换砖;3.保证生料分解率,减轻窑头压力;4.提高铝率,提高烧成带温度,窑速、喂料量低一些;5.停窑补砖。
八、预热器锥体堵塞故障原因:1.下料翻板阀长期窜风,下锥体结皮;2.分解炉煤粉未充分燃烧,物料粘性增大,逐步积于锥体,未及时清堵;3.锥体负压急剧减少,下料温度下降,出口温度上升。
技术回转窑几种典型故障分析及处理某公司2 号窑为5000t/d 熟料生产线,2022 年5 月投产,回转窑规格为ф4.8m×74m,三档支撑,斜率4.0 %,窑速0.35 ~4.0r/min 。
2022 年6 月下旬,2 号窑浮现一次高温拉瓦故障,为全面掌握回转窑设备状态,7 月上旬委托集团内专业检测团队开展窑系统在线检测。
本文简述现场检测期间发生的几个故障处理案例,通过现场分析、研判,及时采取了在线调整等有效处理措施,消除了设备故障发生,保障了回转窑稳定运行。
(1) 事情经过。
7 月12 日凌晨00:30 ,2 号窑立磨液压缸轴断裂故障,窑即将降速减产运行(窑速由 3.6r/min 降至2.4r/min ,喂料量由360t/h 减至240t/d) ,2:32 运行过程中大齿圈振动剧烈、窑主减速机浮现异音、主减速机过滤器振松掉落,现场即将组织抢修安装,但大齿圈振动症状向来未消除。
(2) 原因分析。
通过调取中控筒体扫描画面发现,二档附近窑皮长期偏厚,而降速减产加剧工况恶化,窑筒体轴向负载分配更不均衡,同时现场检测出大齿圈靠二档侧筒体总甩动量最大达10cm(49.5m 位置窑筒体局部变形达±51mm ,偏心值为8.0mm) ,现场振动也最大,(3) 处理措施。
通过调整驱动侧三档托轮3- 1/3-2 增加齿顶间隙,缓解振动情况;3:25 组织现场人员做调窑准备:托轮底座清理、原始位置划线、架设千斤顶和百分表、准备润滑油和油石等应急物资;4:10 与设备管理技术人员召开调整前碰头会,明确调整思路和保障措施;4:30 开始计划性分步调整,;通过现场实测,调整前大齿圈先后轴水平振动数值最大值分别为8.0mm/s 和5.4mm/s ,调整后先后轴水平振动数值最大值均为2.9mm/s 。
(1) 事情经过。
13 日11:00 立磨检修结束后开始提产提速,提至13:57 分窑速3.5r/min 、喂料量310t/h 后稳产运行;19:44 分中班人员现场巡检,小齿轮轴承座水平振动无载端最大7.4mm/s ,有载端最大5.9mm/s ,减速机高速轴最大振动 3.5mm/s ,减速机内部有轻微异响;22:44 夜班人员巡检发现大齿圈振动加剧,窑主减速机再次浮现异音,实测减速机高速轴水平振动最大8.3mm/s ,垂直振动最大10.4mm/s 。
回转窑常见故障及处理1.故障:红窑掉砖。
原因:(1).窑皮挂得不好;(2).窑衬镶砌质量不高或磨薄后未按期更换;(3).轮带与垫板磨损严重,间隙过大,使筒体径向变形增大;(4).简体中心线不直;(5).简体部过热变形,内壁凹凸不平。
处理:(1).加强配料工作及煅烧操作;(2).选用高质量窑衬,提高镶砌质量,严格掌握窑衬使用周期,及时检查砖厚,及时更换磨坏的窑衬;(3).严格控制烧成带附近轮带与垫板的间隙;间隙过大时要及时更换垫板或加垫调整,为防止和减少垫板间长期相对运动所产生的密损;在轮带与垫板间加润滑剂;(4).定期校正简体中心线,调整托轮位置;(5).必须做到红窑必停;对变形过大的简体及时修理或更换。
2.故障:托轮断轴。
原因:(1).简体中心线不直,使托轮受力过大,超负荷;(2).托轮轴材质不佳,有内部缺陷;强度不够,耐疲劳差;(3).轴颈过渡处应力集中。
处理:(1).定期校正筒体中心线;(2).对新轴进行内部探伤,检查有无内部缺陷;(3).选用合适的过渡半径(圆角),提高表面光洁度。
3.故障:轮带出现裂纹或断裂。
原因:(1).筒体中心线不直,轮带受力过大、超负荷;(2).托轮调整不正确,歪斜过大,造成轮带局部过载;(3).材质不佳,强度不够,耐疲劳性能差;(4).断面复杂,不易铸造,有气孔、夹渣;(5).结构不合理,散热条件差,热应力大。
处理:(1).定期校正筒体中心线;(2).正确调整托轮,使轮带受力均匀;(3).选用优质钢铸造;(4).选用简单断面,提高铸造质量;(5).选用合理的结构。
4.故障:托轮表面出现裂纹,轮幅断裂。
原因:(1).同2(1);(2).托轮凋整得不正确,歪斜过大;使托轮受力不均,局部过载;(3).材质不佳,强度不够,耐疲劳差;(4).铸造质量不良,有砂眼、夹渣;(5).托轮与轴组装后不同心;(6).托轮组装时,过盈量过大。
处理:(1).同2(1);(2).正确调整托轮;(3).选用优质材料铸造;(4).提高铸造质量;(5).组装后再次车削;(6).选取合理的过盈量。
1. 回转窑上窜严重,下不来时怎么办?答:具体有以下几个步骤:1)检查液压挡轮是否在转。
如果在转,马上将液压挡轮的压力卸下来,再观察窑是否能下行,如果不能,则按第二步进行。
2)检查轮带。
在轮带与上挡圈紧贴的那个托轮表面涂油以减小下行摩擦阻力;或在轮带与下挡圈紧贴的那个托轮表面撒薄细粉灰,以增大上行摩擦阻力。
通常这是很有效的。
如果还下不来,则按第三步进行。
3)调整托轮。
按左右手法则进行。
要点是:将湖边下角或山边上角托轮向外退;如果可行,也可将湖边上角或山边下角托轮向里进。
2. 运行中回转窑托轮铜瓦发热怎么办?答:发热的原因有很多,其具体分析如下:1)检查油壶的油位是否正常,油瓢带油量是否足量,油盘流油是否均匀,冷却水是否畅通,油膜层及油质的质量好坏等问题。
2)用测温枪检查轴面、瓦头与轴头端面处温度。
判断是瓦面发热,还是瓦端面发热。
早期瓦面发热是较好处理的,通常只需换油、加添加剂,或用高粘度重油、退托轮减的方法即可消除。
如果是瓦端面发热,则较为麻烦,下有详述。
3)上角油壶铜瓦端面发热,是托轮轴下行过多造成。
在发热程度较轻(低于70℃)时,可在托轮表面涂薄灰粉。
开液压挡轮将窑向上顶可将铜瓦端面与轴头端面分开,达到抑制发热的目的。
一次不行,可多试几次。
但在液压挡轮卸压窑下行时,又要将托轮表面请干净并涂油。
如果此方法不行,则可将同一托轮的下角油壶调一点方向,以增大上行阻力为准,以将瓦端面与轴头端面分开为目的。
调的进退依照左右手法则进行。
4)下角油壶铜瓦端面发热与上角油壶端面发热处理原理相同,方向相反。
不再赘述。
5)还有一种发热是由于托轮轴与油壶端盖处摩擦造成的。
这种情况一般也是托轮轴上行或下行过多造成,处理方法与铜瓦端面发热差不多。
任何形式的发热处理均可辅之以风管吹、换油等方法,可起到减少发热度的作用。
3. 什么是回转窑调整托轮的左右手法则?答:左右手法则:大拇指指向希望窑轴向移动的方向。
比如说,希望窑下行,大拇指指向窑头,四指弯曲沿窑运行方向,观察手掌,见图。
回转窑常见故障及处理一、预热器堵料预热器堵塞是新型干法窑常见的工艺故障,也是比较严重的工艺故障。
主要原因有:1、操作不当或煤质差后燃烧,预热器系统高温,特别是C5溜子高温,导致的物料流动差,严重时有液相出现;2、由于结皮或翻板阀变形等导致的翻板阀卡死;3、长时间高温或漏风导致下料溜管结皮严重;4、内筒脱落或预热器耐火材料等异物脱落;5、风料不平衡,导致的塌料现象;6、有害成分:碱、氯、硫和镁等超标,这些有害成分熔点低、易挥发,在预热器内易循环富集导致大量结皮的出现。
当预热器发生堵塞时,旋风筒锥部负压急剧减小直至正压,下料溜管温度持续下降。
预热器出口负压增大,下级筒及分解炉出口温度迅速上升。
当判断出是预热器发生堵塞时立即止料停炉称,防止烧高温,降506转速及挡板压篦冷机风,注意在此过程中应控制好窑头负压,防止窑头正压。
根据窑电流退窑速至0.4rpm,窑头煤给定1-2t/h保温。
如果短时间内不能清通,则停窑熄火。
因现场巡检工在清料,应控制系统保持一定的负压,清料时窑头、篦冷机及熟料拉链机严禁作业或站人,防止生料粉涌出伤人。
二、飞沙料飞沙料是回转窑烧成带形成的大量细颗粒并飞扬的熟料,这种料一般1mm以下,在窑内到处飞扬,对窑的操作和熟料强度都有很大影响。
飞沙料形成原因:1、熟料KH、SM高,熔剂矿物少,熟料烧结主要在液相中进行,液相多熟料易结大块,液相少熟料结粒细小,易产生飞沙料。
2、操作不当,窑尾温度过高,物料预烧过好,充分分解,降低了物料表面活性和晶格缺陷活性,阻碍了阿利特矿的形成。
熟料中的液相也由于可浸润的表面减少了难以将物料粘结成粒,严重时造成熟料过烧又有大量粉料,即飞砂料。
3、生料中氧化铝和碱含量高,易产生飞沙料。
粘散料的特点是烧成带物料过粘,成片状滑动,很少滚动,熟料难结粒,产生大量飞沙。
原燃材料中有害成分含量高,熟料硫酸盐饱和度过高降低了液相粘度和液相表面张力,熟料结粒差产生飞沙料。
飞沙料的操作和处理:选择合理的配料方案和煅烧温度,熟料的三率值要适中;煅烧温度越高熟料液相量越多,反之越低。
回转窑故障原因及处理方法原电流烧不起来原因1、喂煤量不稳泄,窑内煤粉燃烧不完全。
2、篦冷机急冷效果差,三次风中氧含量不足,促使系统产生还原气氛。
3、原材料波动大,分解炉温度控制不当,物料在分解炉内提前形成熔相,严重时形成颗粒状,导致解炉锥部、缩口、三次风进风口结料严重,分解炉岀口负压升髙,严重影响了窑内通风。
4、系统漏风严重。
其中包括窑尾密封圈漏风、烟室淸料口变形漏风、分解炉与烟室连接处膨胀节漏风等,相对减小了窑内通风量,漏风处也容易形成结皮。
采用措施:1、减少燃煤质量波动。
2、对喂煤称重新矫正,合理控制头、尾用煤比例。
3、加强原来控制,合理均化,减少液相量提前岀现,减少窑尾结皮;4、对系统漏风点进行处理,保证窑内通风量。
5、合理控制分解炉温度,减少局部髙温,保证煤粉在分解炉内完全燃烧。
6、加强烟室、分解炉淸结皮工作,保证烟室、分解炉负压。
三. 回转窑的分类按照外型分分为变径回转窑和通径回转窑,按照用途分可以分为水泥回转窑、陶粒砂回转窑、髙岭土回转窑、石灰回转窑等,按照供能效果不同又分为燃气回转窑,燃煤回转窑, 混合燃料回转窑。
1、通径回转窑就是前后直径一样的回转窑,我们常见的回转窑类型,1883年由徳国狄茨世发明。
经过一百多年的演变回转窑已经成为通用设备」比传统立窑有更好的效果和更髙的产量。
加工简单,只是比变径回转窑更加耗能。
2、变径回转窑前后直径有变化的回转窑。
一般前后直径变化约30cm。
比较传统的通径回转窑有节能, 髙产的优点,只是变径回转窑加工难度大,比传统通径回转窑更难加工。
对设备要求更严格。
回转窑中控操作常见事故处理①停止分解炉喂煤。
②窑头喷煤量逐渐减少。
③窑速逐渐减低,直至停窑挂辅传。
④调整高温风机、过剩风机转速,保证窑头负压稳定。
⑤通知框架工调整增湿塔喷枪数量和回水量保证出增湿塔温度在160-350℃之间,既保证增湿塔不湿底又要保证高温风机入口温度处于正常范围。
⑥通知有关人员迅速检查生料输送系统,及时排除故障,否则将烧成系统各机械设备按操作规程依次停车。
2 预热器堵塞判断与操作?判断:锥体负压突然降低,物料温度降低,出口负压突然上升,下一级出口气温度急升,窑内来料明显减少。
操作:①止料、止分解炉喂煤、窑前煤用量逐渐减小、慢窑,降高温风机转速、降后排风机转速调整篦冷机风机转速,保证窑系统呈负压状态。
②通知有关人员迅速检查下料管堵塞处,及时排除故障,否则将烧成系统各机械设备按操作规程依次停车。
3 预热器塌料的判断和处理?判断:①预热器各级负压明显升高;②锥体负压突然降低;③窑尾温度下降幅度很大;④窑头负压减少,严重时呈正压。
处理措施:塌料多时:减料、减窑速;塌料少可适当增加窑头喂煤,及时烧起窑内温度后逐渐提窑速加料至正常操作。
4 分解炉断煤操作?①减料至正常喂料量的40%-50%,适当降低高温风机转速稍加窑头喷煤量,适当慢窑至3r/min。
②通知有关部门迅速检查分解炉喂煤系统,及时排除故障,否则将烧成系统各机械设备按操作规程依次停车。
③通知框架工因下料量调整而特别关注下料管翻板阀波动情况,保证框架安全。
④通知现场人员远离窑头、斜链斗地沟等地方。
⑤注意煤磨入磨温度,及时调整冷热风阀。
5 窑头喂煤故障操作?①减料至正常喂料量的40%-50%,适当降低高温风机转速。
②通知框架工因下料量调整而特别关注下料管翻板阀波动情况,保证框架安全。
③通知现场人员远离窑头、斜链斗地沟等地方。
④注意煤磨温度,及时调整冷热风阀。
⑤通知有关部门迅速检查喂煤系统,及时排除故障,否则将烧成系统各机械设备按操作规程依次停车。
回转窑在运行中出现异常现象、处理方法及安全事项回转窑是水泥工业中常用的一种设备,主要用于熟料的烧制。
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异常现象,如运行不稳定、温度过高、电机负载过大等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得到及时处理,就会导致设备损坏、生产停顿、安全事故等问题。
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及时排查和处理异常现象,并严格遵守安全事项和操作规程。
下面就回转窑在运行中出现异常现象、处理方法及安全事项进行介绍。
一、回转窑在运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1.运行不稳定现象回转窑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不稳定现象,主要表现为转速不均匀、运行频率不稳定等,这些问题通常与电机负载、传动系统配合、支承装置等相关。
2.温度过高现象回转窑在运行过程中,温度要求比较严格,若温度过高,会对设备产生很大的损害,主要原因可能是因为炉体内部有瓦斯等易燃物质的存在,也可能是由于设备密封性不达标等原因。
3.电机负载过大现象回转窑的电机负载过大,不仅会使得转速不稳定,而且会使得电机产生过热现象,从而使得设备无法正常运转,需要进行紧急处理。
二、处理方法1.针对运行不稳定现象针对回转窑运行不稳定的情况,需要首先检查支承装置、传动系统等设备是否正常,如果没有问题,可以对电机负载进行调节,保证回转窑稳定运行。
2.针对温度过高现象首先需要开启集尘器,释放炉内压力。
其次,对炉体进行检查,查看是否存在瓦斯等易燃物质,及时处理。
如果是密封性不合格造成的问题,需要重新进行密封,保障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3.针对电机负载过大现象当回转窑的电机负载过大时,需要进行紧急处理。
首先需要关闭设备,然后检查传动系统、支承装置等,找出问题点,及时进行更换或修理。
三、安全事项1.回转窑开机前,必须检查传动系统、支承装置等设备的状态,确保设备运行稳定。
2.运行过程中,回转窑必须进行严格监测,对于超出温度范围、电机负载过大等异常现象要及时处理并采取安全措施。
3.设备开机后,必须进行密封性检查,防止易燃物进入设备内部,造成安全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