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普查年鉴_刘富江_附录主要指标解释_附录主要指标解释
- 格式:pdf
- 大小:244.58 KB
- 文档页数:4
第四次经济普查数据第四次经济普查是全球范围内的一项重要调查,旨在收集和分析各国的经济数据,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和发展规划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在这次经济普查中,各个国家的经济指标和统计数据都得到了充分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针对第四次经济普查数据进行探讨和分析。
首先,第四次经济普查数据提供了各国经济增长的详细信息。
通过收集各个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失业率、贸易额等关键指标,可以得出各国经济增长的整体情况。
同时,经济普查数据也能揭示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为后续的国际贸易和经济合作提供了参考依据。
其次,第四次经济普查数据还揭示了各国的产业结构和产出情况。
通过分析各国各行业的就业人数和产值数据,可以了解到不同国家的产业发展状况。
比如,某些国家可能在制造业领域更具竞争力,而另一些国家则在服务业方面表现出色。
这些数据对于制定产业政策和促进国际合作非常重要。
第三,第四次经济普查数据还有助于了解各国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水平。
通过调查居民的收入水平、消费支出和消费结构,可以了解不同国家的居民消费情况。
这些数据对于制定消费政策、优化产品结构和开展市场营销至关重要。
同时,还可以通过比较各国的消费指标,了解全球消费趋势和需求热点。
第四,第四次经济普查数据还提供了关于投资情况的信息。
通过收集各个国家的固定资产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和研发投入等数据,可以了解到不同国家的投资环境和投资热点。
这对于吸引外资、促进经济增长和优化投资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第四次经济普查数据还揭示了各国之间的贸易关系和对外经济活动。
通过收集各个国家的进出口数据、贸易伙伴和贸易额等信息,可以了解到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情况和贸易依存度。
这对于制定贸易政策、促进国际贸易和加强经济合作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第四次经济普查数据为各国政府和研究机构提供了宝贵的经济信息和数据支持。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研究和分析,可以深入了解各国经济发展情况,为制定经济政策和发展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第三次经济普查指标解释
柘汪镇匡玉立
1、营业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根据会计“利润表”中“营业收入”项目的本期金额数填报。
2、主营业务收入:根据利润表“主营业务收入”累计数填报,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如未设置该科目,以“营业收入”代替填报。
3、营业税金及附加:指企业因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按税法规定缴纳的税金和附加,包括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等。
根据会计“利润表”中“营业税金及附加”项目的累计金额数填报。
4、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指企业经营主要业务应负担的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等,会计“利润表”中“营业税金及附加”项目的累计金额数填报。
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如未设置该科目,以“营业税金及附加”代替填报。
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部分主要指标解释及说明以下是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部分主要指标的解释及说明:1. 经济总量数据和结构数据:普查将统筹开展经济普查和投入产出调查,同步收集经济普查的经济总量数据和投入产出调查的结构数据,对两者数据进行比对和评估,实现经济总量数据和结构数据的有效衔接。
2. 数字经济调查:普查将开展数字经济调查,调查范围为属于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标星号行业。
同时,用“信息通讯技术应用和数字化转型情况”代替“四经普”“信息化和电子商务应用情况”,增加了相关指标,增加了规下企业填报范围。
3. 主要业务活动营业收入调查:所有规模以上企业按主要业务活动从大到小顺序,填报非工业营业收入,且填报的规模占比达90%以上。
4. 规下能源及生石灰生产调查: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在“企业主要经济指标”中填报“是否生产能源产品(如原煤、天然气、火力发电等)”、“原煤生产量(吨)”、“是否生产生石灰”、“生石灰生产量(吨)”4个指标。
5. 限下批零住餐商品销售类值及网络销售等调查:在批发零售行业,增加了“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家用电器、音像器材及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家具、五金电料、建筑及装潢材料类零售额,其他未列明商品类零售额”5个类值指标,在住宿餐饮行业,增加了“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客房收入、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餐费收入”2个指标。
6. 完善园区统计:在调查单位基本情况中增加“园区名称、园区代码”指标。
7. 个体交通运输户处理方法:道路货物运输(行业代码543)个体经营户不再特殊对待,不单独进行抽样调查,和其他个体经营户一样参与单位清查和普查登记。
8. 个体户清查表变化:营业收入区间设为:200万元以下、万元、万元、万元、2000万元以上。
9. 个体户抽样方法:划分为全面调查层和抽样调查层。
全面调查层为:登记为一般纳税人的个体经营户、单位清查中“从业人员期末人数”或者“预计今年营业收入”等指标达到一定规模的个体经营户、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业个体经营户,对“全面调查层”个体经营户进行全面调查。
四、指标解释(一)企业基本情况1.详细名称:按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进行企业法人登记的名称填写。
在填写时应使用规范化汉字全称,即与企业(公司)公章所使用的名称一致。
凡经登记主管机关核准或批准具有两个以上名称的单位,要求填写法人名称,同时用括号注明其余的名称。
2.法人单位代码:法人代码由八位无属性的数字和一位校验码组成。
在填写时,要按照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法人单位代码证书》上的代码填写。
3.法定代表人:指企业工商登记时的法定代表人,包括法定代表人的姓名、年龄和性别。
4.联系电话:指企业对外联系使用的电话号码。
5.传真电话:指企业对外联系使用的传真电话号码。
6.企业地址:指邮电部门认可的企业所在地地址。
应包括乡(镇、街道)、村名称和门牌号码。
不要填写通讯信箱号码。
7.行政区划代码:指企业(单位)所在地区的行政区划代码,不是邮政编码。
行政区划代码为六位阿拉伯数字,最新的行政区划代码可从国家统计局网站()查询,其中代码的第一、二位表示省(自治区、直辖市);第三、四位表示地区(省辖市、州、盟及直辖市所属市辖区和县);第五、六位表示县(省辖市辖区、地辖市、省辖县级市、旗)。
行政区划代码企业(单位)免填,由所在地统计局统一填写。
8.邮政编码:指企业对外邮寄信函使用的邮政编码。
9.重点企业类型:指各有关部门批准或管理的企业。
主要有:(1)中央管理企业:指1999年以来,经中共中央有关部门批准纳入中央管理的企业。
(2)520户国家重点企业:指1999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确定的520户国家重点企业。
(3)重组为集团公司的原512户国家重点企业:指经国务院批准确定的原512户重点企业中,经过重组,已成为某个企业集团的母公司或子公司的企业。
(4)省级重点企业: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主管部门确定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级重点企业。
(5)现代企业制度原国家试点企业:指经国务院1994年批准确定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百户试点企业。
经济普查表格填写内容-范文模板及概述示例1:在进行经济普查时,填写表格是非常重要的步骤,因为这些数据将被用于统计和分析各种经济指标。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填写内容:1. 个人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教育程度等基本信息,以便对受访者进行分类和分析。
2. 家庭情况:填写家庭成员的人数、年龄、教育程度、就业状况等信息,以便了解家庭的整体经济状况。
3. 收入情况:填写家庭或个人的收入来源、收入金额、经济活动等信息,以便评估受访者的经济状况和财务状况。
4. 消费情况:填写家庭或个人的消费开支、主要消费项目、消费习惯等信息,以便评估受访者的消费水平和生活品质。
5. 财产情况:填写家庭或个人的资产状况、负债情况、房产、车辆等信息,以便了解受访者的财务状况和资产状况。
6. 就业情况:填写就业状态、工作单位、职业、工作经验等信息,以便评估受访者的就业状况和就业质量。
7. 其他信息:包括家庭住房情况、社会保障情况、医疗保障情况等其他相关信息,以便全面了解受访者的经济状况和生活状况。
通过填写这些内容,经济普查可以更准确地了解和分析受访者的经济状况,为政府制定相关经济政策和措施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示例2:经济普查表格是为了收集关于经济活动和资源利用情况的数据而制定的一种统计调查工具。
填写经济普查表格是企业和个人的法定义务,也是参与国家经济发展规划的重要手段。
在填写经济普查表格时,通常包括以下内容:1. 企业/个人基本信息:包括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2. 经济活动情况:包括经营项目、主要产品或服务、产值、销售额等;3. 资源利用情况:包括人员规模、资本规模、设备情况等;4. 财务情况:包括营业收入、利润、投资等;5. 行业分类:根据相关标准将企业/个人划分到对应的行业类别中。
填写经济普查表格的数据对国家经济决策和政策制定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能够帮助政府了解各行业的发展情况,指导相关产业政策和资源配置。
因此,企业和个人应当认真填写经济普查表格,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以便更好地参与国家经济建设和发展。
经济普查报表范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经济普查报表是一种用于收集并整理经济数据的重要工具,通过对各个企业、机构或个人的经济情况进行调查和统计,帮助政府和相关机构了解国民经济的总体状况、个体经济的运行情况,以及各种经济活动的规模和结构。
经济普查报表的编制和填写是一项繁重的工作,但其收集到的数据对于决策、规划和政策制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在本文中,将介绍经济普查报表的意义、内容要点以及填写注意事项,帮助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和掌握这一重要工作。
通过正确填写经济普查报表,不仅可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还能够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制定政策提供有力支持。
因此,正确理解和正确填写经济普查报表至关重要。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应该包括对整篇文章的组织和安排进行说明,可以提及每个章节的主题和内容概要。
在这个经济普查报表范例的长文中,文章结构可以按照以下方式展开:文章结构:1. 引言- 概述:介绍经济普查报表的背景和重要性- 文章结构:说明整篇文章的章节组成和内容安排- 目的:阐明本文的写作目的和期望达到的效果2. 正文- 经济普查报表的重要性:探讨为什么经济普查报表对于经济监测和政策制定至关重要- 经济普查报表的内容要点:详细介绍经济普查报表中包含的关键信息和数据- 经济普查报表的填写注意事项:提供经济普查报表填写时需要注意的细节和技巧3. 结论- 总结经济普查报表的意义:强调经济普查报表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政策制定的重要性- 强调正确填写经济普查报表的重要性:指出正确填写经济普查报表对于数据准确性和政策制定的影响- 提出未来完善经济普查报表的建议:探讨如何进一步完善经济普查报表的内容和填写流程,以提高数据质量和效率通过以上文章结构的安排,读者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整个长文的内容安排和内在逻辑结构,有助于有效阐述文章主题和传达信息。
在经济普查报表范例的文章中,1.3 目的部分描述了本文的写作目的。
目的是为了向读者说明经济普查报表的重要性,传达经济普查报表的核心内容要点,并提供正确填写经济普查报表的注意事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经济普查报表。
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个体经营户抽样调查方案为做好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个体经营户抽样调查工作,根据《第四全国经济普查方案》,制定本方案。
一、调查目的在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中,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为总体,抽取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户作为样本对其主要经济指标进行调查,用于推算全国和省级总体个体经营户主要经济指标总量数据,同时兼顾省内推算分主要行业门类和分市(地、州、盟,以下简称地市)个体经营户主要经济指标总量数据的需要。
二、总体单位及抽样框总体单位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所有从事第二产业或第三产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个体经营户,包括个体工商户和其他个体经营户。
其中,个体工商户是指按照《个体工商户条例》规定,依法在市场监管部门登记注册、开展经营活动的个人或家庭;其他个体经营户是指未在市场监管部门登记注册,但有相对固定场所、实际从事二、三产业经营活动且一年内累计经营三个月以上的个人和家庭户,但不包括农民家庭以辅助劳力或利用农闲时间进行的一些兼营性的工业、商业及其他活动。
符合上述定义的所有个体经营户构成抽样总体。
利用个体经营户于清查摸底阶段开展的“地毯式”清查数据1,从中去除从业人员人数在一定规模以上及纳入税务部门一般纳税人管理的个体经营户(纳入全面调查),然后将个体经营户的户数、从业人员人数等信息加工汇总到每个普查小区的层级,构建以普查小区为地域范围的抽样单元,形成省级总体的整群抽样框。
三、调查内容和时间调查内容包括个体经营户主要经济指标。
具体内容包括:个体经营户全年雇用雇员的总支出、缴纳税费、缴纳房租、经营总支出、营业收入、固定资产投资支出等经济指标,以及个体运输户拥有的营业性货运车辆数、全年货运量。
调查表式参见《个体经营户抽样调查表》(612表)。
调查时点数据为2018年12月31日,调查时期数据为2018年1月1日-12月31日。
四、抽样方法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简称省)为总体,综合考虑抽样设计效率和调查组织方式,采用划分全面调查层和抽样调查层的抽样设计,将单位清查资料中从业人员数达到一定规模以上或者纳入税务部门一般纳税人管理的个体经营户(以下简称规模以上个体经营户)作为全面调查层进行全面调查,将从业人员数在规模线以下且未纳入税务部门一般纳税人管理的个体经营户(以下简称规模以下个体经营户)作为抽样调查层进行整群抽样调查。
经济普查工作指标
经济普查工作指标是指用于衡量和评估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情况的相关指标。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经济普查工作指标:
1. 国内生产总值(GDP):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所有经济活动的总价值。
2. 就业人口: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力市场的情况,包括就业人数、就业率、就业结构等。
3. 劳动力参与率: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力总人口中参与劳动力市场的人口比例。
4. 失业率: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力市场中没有工作的人口比例。
5. 消费者物价指数(CPI):衡量一篮子常见商品和服务的价格的变化,反映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程度。
6. 投资率: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资本投入的比例,体现了经济发展的投资力度。
7. 出口和进口总额: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活动规模和水平。
8. 人均收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平均每个人的收入水平,反映了居民的经济状况。
9. 产业结构: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各个产业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和分布情况。
10. 金融和货币供应: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金融市场的发展程度和货币供应的情况,包括货币供应量、利率等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状况,评估经济政策和分析经济趋势,促进经济发展和改革。
第五次经济普查基本情况表指标第五次经济普查基本情况表指标一、引言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经济普查数据成为政府决策和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依据。
第五次经济普查是我国自1949年建国以来进行的第五次全面经济普查,对于准确掌握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和提高宏观经济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第五次经济普查基本情况表指标,以便更深入地理解经济普查数据的价值和意义。
二、第五次经济普查基本情况表指标的内容1. 经济总量在第五次经济普查基本情况表中,经济总量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指标。
它涵盖了国民生产总值、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等多个方面的数据,反映了我国整体经济的规模和发展水平。
2. 产业结构产业结构是指第五次经济普查基本情况表中关于各个产业在国民经济总量中的比重。
包括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以及各产业间的相互关系和发展态势。
这些数据可以为政府制定产业政策提供参考依据,也可为企业进行市场定位和产品开发提供重要数据支持。
3. 就业状况就业状况是关于劳动力就业率、劳动生产率、职业结构等方面的数据。
这些数据对于制定劳动力政策和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也为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和劳动力成本控制提供重要参考。
4. 收入分配收入分配是关于居民收入、家庭收入分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等多方面的数据。
这些数据是评估我国经济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的重要依据,也为改善社会收入分配格局和促进消费升级提供重要数据支持。
5. 货物和服务流通货物和服务流通数据是关于零售业、物流业、电子商务等方面的数据。
这些数据对于评估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状况和制定商业政策具有重要意义,也为企业进行市场定位和发展战略提供有力支持。
三、第五次经济普查基本情况表指标的价值与意义第五次经济普查基本情况表指标的内容丰富多样,数据全面准确,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这些数据是政府决策的重要依据。
通过对经济总量、产业结构、就业状况、收入分配、货物和服务流通等方面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政府可以更好地了解国民经济的整体情况和发展趋势,为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经济普查填表说明
经济普查填表说明如下:
1. 填写《普查表(实物量部分)》,主要包含固定资产情况、原材料及能源消耗情况、产品或服务生产情况等,有助于了解单位的资产状况和能源消耗情况。
2. 填写单位代码,根据单位的性质,按照规定的代码序列进行填写。
3. 填写单位所在地的名称,包括街道办事处及社区、居委会或村委会的名称。
4. 填写行业类别,根据单位从事的社会经济活动性质进行分类。
具体包括主要业务活动(或主要产品)名称和行业代码,其中行业代码由普查机构根据各单位填写的主要业务活动(或主要产品名称)对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填写。
5. 填写单位从业人员情况,包括在岗职工人数、女性人数、离退休人数等。
6. 填写单位财务状况,包括营业收入、成本、税金等信息。
7. 填写单位的基本情况,如成立时间、注册类型、隶属关系等。
8. 填写普查时点的情况,如单位的经营状况、主要产品产量等。
以上是经济普查填表说明的主要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全国经济普查条例(2018年修订)正文:----------------------------------------------------------------------------------------------------------------------------------------------------全国经济普查条例(2004年9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15号公布根据2018年8月11日《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经济普查条例〉的决定》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科学、有效地组织实施全国经济普查,保障经济普查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经济普查的目的,是为了全面掌握我国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结构和效益等情况,建立健全基本单位名录库及其数据库系统,为研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高决策和管理水平奠定基础。
第三条经济普查工作按照全国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组织实施。
第四条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其他组织和个体经营户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本条例的规定,积极参与并密切配合经济普查工作。
第五条各级宣传部门应当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和户外广告等媒体,认真做好经济普查的社会宣传、动员工作。
第六条经济普查所需经费,由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共同负担,并列入相应年度的财政预算,按时拨付,确保到位。
经济普查经费应当统一管理、专款专用,从严控制支出。
第七条经济普查每5年进行一次,标准时点为普查年份的12月31日。
第二章经济普查对象、范围和方法第八条经济普查对象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活动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
第九条经济普查对象有义务接受经济普查机构和经济普查人员依法进行的调查。
经济普查对象应当如实、按时填报经济普查表,不得虚报、瞒报、拒报和迟报经济普查数据。
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表主要指标解释第一部分普查表的填报规定及要求1.普查表中的指标包括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
时点指标的时间为2004年12月31日,时期指标的调查年度为2004年日历年,即2004年1月1日至2004年12月31日。
[试点表中时点指标的时间为2003年12月31日,时期指标的调查年度为2003年日历年,即2003年1月1日至2003年12月31日]2.普查表中的各类统计分类、目录和代码均为全国统一的标准,必须严格贯彻执行。
3.“法人单位基本情况表”的填报范围为全部法人单位,包括比照法人单位填报普查表的单位。
“产业活动单位基本情况表”的填报范围为法人单位所附属的产业活动单位。
4.单产业法人单位(无下属产业活动单位的法人单位)填报法人单位一套表,但不填报“产业活动单位基本情况表”;多产业法人单位(具有多个产业活动单位的法人单位)填报法人单位一套表,其法人单位本部及所属产业活动单位还要分别填报《产业活动单位基本情况表》。
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的多产业法人单位与所属的产业活动单位:1.同业(按行业大类,下同)并在同一地区(省)时,由多产业法人单位统一填报全部法人一套表。
2.同业但不在同一地区时,多产业法人填报的“企业财务状况”应包括全部产业活动单位的相应数据;多产业法人填报的其他表,只包括与法人在同一地区产业活动单位的相应数据;与法人不在同一地区但同业的产业活动单位,应向所在地普查机构报送“商品销售分类”和“住宿和餐饮企业经营、财务情况”中的补充资料的数据。
含有第二、三产业活动单位的第一产业法人单位负责布置和收集并向当地普查机构上报其附属的第二、三产业活动单位的普查表,包括“法人单位基本情况表”和“产业活动单位基本情况表”。
5.普查按法人单位经营活动所在地进行调查,即法人单位及其所属的产业活动单位在同一地点的,按单位的实际所在地由法人单位负责进行普查登记,并向当地普查机构上报各项普查表。
主要工业技术经济指标目录
说明
一、为反映我国主要工业生产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状况,为国家和地区、各行业进行宏观决策,制定发展规划提供依据,特编制《主要工业技术经济指标目录》。
二、本目录为工业企业填报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试点《主要工业技术经济指标》表专用。
目录共分为十一大类,凡列入该表普查范围的工业企业和单位,不受部门、行业、地区的限制,只要从事本目录所规定的工业生产活动,均应按目录规定的指标、代码、计算单位和计算依据填报。
三、本目录的每一个指标有4位代码,前3位为顺序码,最后1位为校验码,企业一律按目录规定的4位代码填报。
四、技术经济指标一般要求保留两位小数。
一、电力工业
二、煤炭工业
四、有色金属工业
五、石油开采业
六、石油加工业
七、化学工业
八、建筑材料工业
九、机械工业
- 11 -
十、电子工业
十一、纺织工业
- 12 -
- 13 -
- 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