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复习重点
- 格式:docx
- 大小:141.45 KB
- 文档页数:4
物理化学复习知识点归纳物理化学作为化学的一个主要分支,关注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反应、能量转化等方面的研究。
下面将对物理化学的基本知识点进行归纳和复习。
1.原子结构和化学键:-定义:原子是化学物质中最小的粒子,由质子(正电荷)、中子(中性)和电子(负电荷)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原子序数,中子数可以影响同位素的形成。
-电子壳层结构:分为K、L、M等壳层,每个壳层能容纳的电子数量有限,遵循2n^2的规律(n为壳层编号)。
-原子键: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离子键由离子间的电荷作用力形成,共价键由相互共享电子形成,金属键由金属原子之间的电子云相互作用形成。
2.分子的构象和反应动力学:-构象:指分子在空间中的排列方式,由键角和键长决定。
分子的构象决定了其物理和化学性质。
-电离平衡:涉及酸碱反应的平衡,Kw表示了水的离子化程度和酸碱强度。
-化学动力学:研究化学反应的速率和机理。
反应速率受温度、浓度、反应物的结构和催化剂等因素影响。
3.热力学和热化学:-热力学:研究物质能量转化和热平衡的学科。
包括物质的内能、焓、熵、自由能等概念。
-熵:表示体系的无序度,体系越有序,熵值越小。
熵的增加是自然趋势,反映了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化学:研究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学科。
包括焓变、标准焓变、热容、热效应等概念。
-反应热力学:研究反应的方向和热效应。
根据吉布斯自由能的变化可以判断反应是否自发进行。
4.量子化学:-波动粒子二象性:根据波粒二象性原理,微观粒子既可以表现出粒子性质,也可以表现出波动性质。
-波函数和波动函数:描述微观粒子在空间中的波动性质和定域性质。
波函数的平方可以给出粒子出现在一些空间区域的概率。
-氢原子的定态:薛定谔方程描述了电子在氢原子中的定态和能级。
以上是物理化学的一些基本知识点的归纳和复习。
在复习过程中,建议结合教材和课堂笔记,注重理解和记忆重点概念和公式,同时通过做习题和实践操作巩固知识。
物理化学复习知识点第⼀章热⼒学第⼀定律1.基本概念 1.1体系和环境系统(System )-被划定的研究对象称为系统。
环境(surroundings )-与系统密切相关、有相互作⽤或影响所能及的部分称为环境。
1.2状态函数*状态函数——由系统的状态确定的系统的各种热⼒学性质称为系统的状态函数。
*它具有以下特点:(1)状态函数是状态的单⼀函数。
(2)系统的状态发⽣变化,状态函数的变化值取决于系统始、终态。
与所经历的途径⽆关。
(3)状态函数的微⼩变化,在数学上是全微分。
(4)不同状态函数的集合(和、差、积、商)也是状态函数。
1.3体积功功(work )--系统与环境之间传递的除热以外的其它能量都称为功,⽤符号W 表⽰。
体积功就是体积膨胀或缩⼩所做的功。
系统对环境作功,W <0 环境对体系作功,W >0 1.4可逆过程(下)1.5各种热⼒学函数(U, H, Q,W)U 和H 是状态函数,Q 和W 不是状态函数。
1.6标准摩尔⽣成焓概念在标准压⼒下,反应温度时,由最稳定的单质合成标准状态下⼀摩尔物质的焓变,称为该物质的标准摩尔⽣成焓,⽤下述符号表⽰:(物质,相态,温度)2 体系和环境 2.1 体系(系统)*敞开系统(open system )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有物质交换,⼜有能量交换。
*封闭系统(closed system )系统与环境之间⽆物质交换,但有能量交换。
*孤⽴系统(isolated system )系统与环境之间既⽆物质交换,⼜⽆能量交换。
热⼒学上有时把系统和环境加在⼀起的总体看成是孤⽴系统。
2.2状态函数体系的⼀些性质,其数值仅取决于体系所处的状态,⽽与体系的历史⽆关;它的变化值仅取决于体系的始态和终态,⽽与变化的途径⽆关。
具有这种特性的物理量称为状态函数。
对于循环过程:所有状态函数的改变值均为零 2.3可逆过程体系经过某⼀过程从状态(1)变到状态(2)之后,如果能使体系和环境都恢复到原来的状态⽽未留下任何永久性的变化,则该过程称为热⼒学可逆过程。
物理化学期末复习知识点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一、热力学基本概念1.状态函数状态函数,是指状态所持有的、描述系统状态的宏观物理量,也称为状态性质或状态变量。
系统有确定的状态,状态函数就有定值;系统始、终态确定后,状态函数的改变为定值;系统恢复原来状态,状态函数亦恢复到原值。
2.热力学平衡态在指定外界条件下,无论系统与环境是否完全隔离,系统各个相的宏观性质均不随时间发生变化,则称系统处于热力学平衡态。
热力学平衡须同时满足平衡(△T=0)、力平衡(△p=0)、相平衡(△μ=0)和化学平衡(△G=0)4个条件。
二、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1.△U=Q+W或dU=ΔQ+δW=δQ-p amb dV+δW`规定系统吸热为正,放热为负。
系统得功为正,对环境做功为负。
式中p amb为环境的压力,W`为非体积功。
上式适用于封闭系统的一切过程。
2.体积功的定义和计算系统体积的变化而引起的系统和环境交换的功称为体积功。
其定义式为:δW=-p amb dV(1)气体向真空膨胀时体积功所的计算W=0(2)恒外压过程体积功W=p amb(V1-V2)=-p amb△V对于理想气体恒压变温过程W=-p△V=-nR△T(3)可逆过程体积功W r=-⎰21pVVdV(4)理想气体恒温可逆过程体积功W r=⎰21pVVdV=nRTln(V1/V2)=nRTln(p2/p1)(5)可逆相变体积功W=-pdV三、恒热容、恒压热,焓1.焓的定义式H def U + p V2.焓变(1)△H=△U+△(pV)式中△(pV)为p V乘积的增量,只有在恒压下△(pV)=p(V2-V1)在数值上等于体积功。
(2)△H=⎰21,T T m p dT nC此式适用于理想气体单纯p VT 变化的一切过程,或真实气体的恒压变温过程,或纯的液、固态物质压力变化不大的变温过程。
3. 内能变 (1)△U=Qv式中Qv 为恒热容。
此式适用于封闭系统,W`=0、dV=0的过程。
化学学科考研复习建议物理化学核心知识点考研复习是每个考生所面临的重要任务,在化学学科考研中,物理化学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从基本概念、重点章节及复习方法等方面为大家介绍化学学科考研复习建议物理化学核心知识点。
一、基本概念物理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它结合了物理、化学和数学等多个学科,是考研中的重点知识点之一。
物理化学主要包括热力学、量子化学、动力学等内容。
二、重点章节1. 热力学热力学是物理化学的基础和核心内容,包括物质的热力学性质、状态函数、气体状态方程、热力学定律等。
在热力学的学习中,重点关注理想气体的性质和定律,以及热力学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和熵变。
2. 量子化学量子化学是研究微观世界的理论体系,研究微观粒子的运动和性质。
在量子化学的学习中,重点理解波粒二象性理论、薛定谔方程、波函数和波函数解释、原子的电子结构等内容。
3. 动力学动力学是研究物质反应速率和反应机理的学科,主要包括化学动力学和平衡态动力学。
在动力学的学习中,重点关注反应速率的表达式、反应速率常数、反应机理、平衡态动力学等内容。
三、复习方法1. 系统查漏补缺首先,应该对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进行系统的学习和掌握,查漏补缺。
对于已经学过但不够熟悉的内容,可以通过参考教材、习题册等资料进行复习和演练,加深对核心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2. 精简笔记重点复习在复习过程中,可以结合自己的理解和记忆特点,对重点知识点进行精简整理,并制作成精简笔记。
通过不断的复习和反复演练,加深对重点知识点的掌握。
3. 解析习题巩固知识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要加强对习题的解析和理解。
通过解析习题,可以巩固知识点,掌握解题技巧。
4. 考前模拟考试在考前阶段,可以进行模拟考试来检验自己的复习水平。
通过模拟考试,可以了解自己的薄弱环节,并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和强化。
综上所述,化学学科考研复习中,物理化学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合理的复习方法和策略可以帮助考生顺利应对考试,取得好成绩。
物理化学总复习 第一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δWe= - p e d V d U =δQ +δW基本要求1 熟悉基本概念,系统与环境、状态与状态函数、过程与途径、热和功、准静态过程与可逆过程、能与焓等。
2 掌握各种过程Q 、W 、U ∆和H ∆的计算。
3 掌握应用Hess 定律、生成焓及燃烧焓计算反应热的方法。
4 熟悉反应热与温度的关系,能用基尔霍夫定律求算各温度的反应热。
容提要第二节 热力学基本概念1系统与环境:敞开系统、封闭系统、孤立系统。
2系统的性质 3热力学平衡态 4状态函数与状态方程 5过程与途径 6热和功第三节 热力学第一定律1热力学第一定律 2 热力学能3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第四节 可逆过程与体积功1体积功 2功与过程 3可逆过程 第五节 焓1焓的定义H=U+ pV2恒容热效应和恒压热效应V Q U =∆ p Q H =Δ 第六节 热容1 热容的定义。
2 定容热容与定压热容V C p C 第七节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1 热力学第一定律应用于理想气体 2理想气体的C p 与V C 之差 3 理想气体的绝热过程 第八节 热化学1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2 反应进度 3 热化学方程式第九节 化学反应热效应的计算1Hess 定律2生成焓和燃烧焓 O mf H ∆ Om c H ∆3反应热与温度的关系——基尔霍夫定律第二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d 0Q S Tδ-≥2221,,1112ln ln ln ln V m p m T V T p S nC nR nC nR T V T p ∆=+=+基本要求1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建立过程,S 的引入及引入F 和G 的原因; 2掌握克劳修斯不等式,过程可逆性判断; 3掌握∆S 、∆F 、∆G 在各种变化过程中的计算;变化过程单纯状态函数变化相变化学变化恒温过程恒压过程恒容过程绝热过程恒温恒压可逆相变恒压过程恒容过程可逆过程不可逆过程4理解热力学第三定律及规定熵,掌握在化学变化中标准状态函数的计算;5 掌握吉布斯-亥姆霍兹公式; 容提要第一节自发过程的特征 第二节 热力学第二定律克劳修斯表述“热量由低温物体传给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它变化是不可能的”。
物理化学复习题纲一.期中考部分概念回顾1.实际气体在温度不太低,压力不太高的条件下可近似看作理想气体2.状态是性质的总和。
3.热力学只研究平衡态。
4.正常相变点下体系的功函的变量不一定为0,因为可能会有体积的变化(dA=-SdT-PdV)。
5.平动能和转动能对体系内能的贡献都是1/2K,因为振动能一般不会被激发。
6.简单体系:单组分,单相,封闭,(要确定其状态,只需确定两个强度性质T,P)7.可借助气体的绝热膨胀获得低温,因为体系对外所做的功等于体系内能的降低,降低的内能不可能从外部得到补偿,所以温度必下降。
8.绝热膨胀的压力下降程度大于等温膨胀的压力下降程度,因为绝热膨胀压力的下降不仅来自于因膨胀而导致的下降,还来自于温度下降导致的下降(P↓V=nR T↓).9.自发过程要使体系复原,环境应失去功而得到热。
10.自发与否有体系始终态的本质决定,可逆与否是过程的方式11.等温,等体过程,△A可能增大,但增大值一定小于环境的W 非12.内能包括分子的平动能,转动能,振动能,分子间相互作用能,分子内部电子和原子核的能量。
13.内能的物理意义:封闭体系,不做非体积功,体系在等容过程中所吸的热等于体系内能的增加14.孤立体系,焓可能不守恒因为如果体系有化学变化,T,P会改变,从而导致焓改变15.卡诺热机效率=W/Q,其中Q指的是热机从高温热源吸收的能量。
16.不可逆过程的热温熵不是熵变17.△S体=Q r/T=nRLn(V2/V1)=nRLn(P1/P2)适用于理想气体的任意过程。
习题课习题:第三章1.298K和标准压力下,苯和甲苯混合组成X苯=0.8的理想溶液,将1mol苯从X苯=0.8的状态用甲苯稀释到X苯=0.6的状态,求此过程所需的最小功。
解:始态终态1mol苯+1/4mol甲苯→1mol苯+2/3甲苯稀释剂:纯甲苯X=2/3-1/4=5/12moldG=-SdT+VdP+∑Uidni 等温等压时,dG=∑Uidni 即(△G)T,P=∑Uidni(终)-∑Uidni(始)∑Uidni(始)=n苯U苯+N甲苯u甲苯+XU甲苯⊙=1*(U⊙苯+RTLnX苯)+1/4(u甲苯+RTLn X甲苯)+5/12 U甲苯⊙= U⊙苯+8/12 U甲苯⊙+RTLn0.8+1/4RTLn0.2∑Uidni(终) )=n苯U苯+N甲苯u甲苯+XU甲苯⊙=1*(U⊙苯+RTLnX苯)+ 2/3 (u甲苯+RTLn X甲苯)-Wr’=RTLn(0.6/0.8)+2/3RTLn0.4-1/4RTLn0.2=-1230J2.液体A,B形成理想溶液,现有一含A物质的量分数为0.4的蒸气相,放在一个带活塞的汽缸中,恒温下将蒸汽慢慢压缩,已知P*A和P*B 分别为0.4P⊙和1.2 P⊙,求(1)当液体开始凝聚出来时的蒸汽总压力(2)同温度下,气相全部液化后A物质在液相中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4时,溶液又开始汽化时的气相组成解:(1)刚凝聚时,气液平衡气相总压力P=P A+P B=P*A X A+P*B X B=0.4 P⊙X A +1.2 P⊙(1- X A)=1.2 P⊙-0.8P⊙X A根据道尔顿分压定律Pi=Pyi (气相)y A= P A/P= P*A X A=0.4=0.4 P⊙X A /(1.2 P⊙-0.8 P⊙X A)解得X A=0.667 P总=1.2×105-0.8×105×0.667=6.67×104Pa (2)液相组成X A =0.4 X B=1-X A= 0.6P=P A+P B=P*A X A+P*B X B=1.2 P⊙-0.8 P⊙X A=1.2×105-0.8×105×0.4=8.92×104Pa所以y A= P A/P= P*A X A=0.4 P⊙X A /(8.92×104)=0.18 Y B=1-0.18=0.823.将装有288.9mgN2O4的玻璃小泡放入体积为500.00cm3的石英容器中,将此容器抽成真空并放入恒温槽中,然后打破玻璃小泡(其体积可忽略不计),当温度为35℃时测其平衡压力为0.2395×105 Pa,试求反应的△r H m⊙及△r S m⊙(△C P=0)解:N2O4(g)→2 NO2始/mol: n0 0平/mol:n0- n0x 2n0x∑n= n0- n0x +2n0x= n0(1+ x) x=(∑n/ n0)-1M N2O4=92.0g/mol n0=0.2889/92.0=3.14×10-3molPV=nRT=∑nRT25℃时∑n=0.2143×105×500×10-6/(8.314×298)=4.32×10-3 mol x=(∑n/ n0)-1=(4.32×10-3/3.14×10-3)-1=0.376K⊙=K X(P/ P⊙)△V={2n0x×P/〔( n0- n0x) P⊙〕}2/{( n0- n0x) P/〔( n0+ n0x) P⊙〕}= 4x2P/〔(1- x2) P⊙〕=0.13935℃时∑n=0.2395×105×500×10-6/(8.314×308)= 4.68×10-3mol x=(∑n/ n0)-1=(4.68×10-3/3.14×10-3)-1=0.489K⊙=4x2P/〔(1- x2) P⊙〕=0.298△r G m⊙(298K)=-RTLn K⊙(298K)=△r H m⊙-298△r S m⊙ (1)△r G m⊙(308K)=-RTLn K⊙(308K)=△r H m⊙-308△r S m⊙(2)联立(1) (2)得△r H m⊙=58.2KJ/mol△r S m⊙=178.9 J/(k.mol)4.异构化反应:正戊烷<=>异戊烷已知298K时气相异构化反应的K⊙=13.24,液体正戊烷和异戊烷的蒸汽压与温度的关系可表示为,正戊烷:Ln(P*/ P⊙)=9.146-2453/(T-41)异戊烷:Ln(P*/ P⊙)=9.002-2349/(T-40)试求算298K时液相异构化反应的K⊙,假设形成的溶液为理想溶液。
考研化学备考攻略掌握物理化学的复习要点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它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以及能量变化等方面的知识。
对于考研化学的备考来说,物理化学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它涉及了很多基本理论和实验技巧。
本文将介绍一些考研化学物理化学部分的复习要点,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量子力学在物理化学中,量子力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理论基础。
要想掌握物理化学的复习要点,考生需要深入了解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其中,波粒二象性、波函数、不确定性原理等都是重点内容。
此外,能级和束缚态、选择定则、轨道混合等也需要掌握。
二、热力学热力学是研究能量转化与热转化关系的学科,它在物理化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在复习热力学时,考生应该重点掌握热力学系统的基本概念,如热力学状态函数、热力学方程、热平衡等。
此外,熵、焓、自由能和吉布斯自由能等也是重要内容。
研究热力学系统的过程和性质时,考生还需了解热容、热扩散系数、热稳定性等相关概念。
三、动力学动力学研究物质变化过程的速率和机理,也是物理化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考研物理化学的备考中,考生需要掌握化学反应速率和速率常数的计算方法,理解反应机理和速率方程的推导过程。
此外,还要熟悉活化能和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了解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等。
四、电化学电化学是研究电化学过程及其应用的学科,涉及电解和电池两个方面。
在复习电化学时,考生需要了解电解的基本原理和电解液的特性。
同时,要掌握电解过程中的电位变化、电流密度和电泳迁移率等相关概念。
此外,电池的基本原理、电化学电池的性质和构造以及电化学反应速率与电流密度关系等内容也需要重点复习。
五、分析化学分析化学是化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质组成和结构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在考研化学的备考中,考生需要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如各种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和特点、仪器和设备的使用方法以及结果分析和处理等内容。
另外,也要了解化学分析中的误差和不确定度的计算方法。
物理化学复习资料考试重点全1、俄国科学家罗蒙诺索夫最早使用“物理化学”这一术语。
2、1887年德国科学家W.Ostwald(奥斯特瓦尔德)(1853~1932)开设物理化学讲座,并和荷兰科学家J.H.van’t Hoff (范特霍夫)(1852~1911)合办了第一本“物理化学杂志”(德文)。
标志着物理化学学科的正式建立。
3、物理化学三剑客:范特霍夫(1901年获诺贝尔奖)奥斯特瓦尔德(1903)阿累尼乌斯(1909)4、根据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的不同,可将体系分为下面三种:(1)敝开系统:既有物质的交换又有能量的传递。
(2)密闭系统:又称封闭系统,只有能量传递,没有物质交换。
(3 )隔绝系统:又称孤立体系。
既无物质交换又无能量交换。
5、状态函数共同性质:(1)体系的状态一定,状态函数有确定值。
(2)状态函数的改变量只取决于体系的始态和终态,而与变化过程无关。
若Z代表体系的状态函数,体系由A态,改变到B态。
则△Z = Zb –Za (3)对于循环过程,状态函数的改变量为零。
6、系统的性质:系统的温度、压力、体积、密度…都是系统的热力学性质,简称性质,它们都是宏观量,并且可以改变。
分类:(1) 广度性质(或容量性质):其数值大小与体系中所含物质的量成正比的性质,它们具有加和性,如V、m、u、s等。
(2) 强度性质:其数值大小与体系中物质的量无关,不具有加和性。
例如:T、P、ρ、η等。
7、热力学平衡:当体系的性质不随时间而改变,此时体系就处于热力学的平衡态。
8、真正的热力学平衡态应当同时包括以下四个平衡关系:(1)热平衡:体系各部分的温度应相等。
(等于T环)(2)机械平衡:体系各部分之间在没有刚性壁存在的情况下,体系各部分的压力相等。
(P)(3 )化学平衡:当体系各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时,达到平衡后,体系的组成不随时间而改变(4)相平衡:体系各相的组成和数量不随时间而改变。
9、热:体系与环境间因温度不同而传递的能量。
物理化学复习资料(知识要点)一、单项选择题:1.对隔离体系而言,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体系的热力学能守恒,焓不一定守恒 ]2.经下列过程后,体系热力学能变化不为零(ΔU ≠0)的是 [ D.纯液体的真空蒸发过程 ]3.下列关于理想溶液的混合热力学性质正确的是 [ C.Δmix S > 0,Δmix G < 0 ]4.理想气体恒压膨胀,其熵值如何变化? [ B.增加 ]5.在下列热力学函数中,可以用于判断过程自动与否的是 [ C.ΔG T, ]6.若反应2H 2(g) + O 2(g) ==== 2H 2O(g) 的热效应为△r H m ,则 [ B.Δf H m [H 2O(g)] = 0.5Δr H m ]7.已知反应H 2(g) + 0.5O 2(g) == H 2O (g)在298K 、p Θ下的反应焓变为)K 298(m r Θ∆H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B.)K 298(m r Θ∆H H 2(g) 的标准摩尔燃烧焓 ]8.某化学反应在298K 时的标准Gibbs 自由能变化为负值,则该温度时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K Θ值将[B.K Θ>1]9.合成氨反应 N 2(g )+ 3H 2(g )== 2NH 3(g )达平衡后加入惰性气体,保持体系温度和总压不变(气体为理想气体),则有 [ C.平衡左移,K p Θ 不变 ]10.在一定的温度T 和压力p 下,反应3O 2(g) ⇌ 2O 3(g)的以组元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K p 与以组元物质的量分数表示的平衡常数K y 之比为 [ D.p -1 ]11.在373K 、 p Θ下,水的化学势为μl ,水蒸气的化学势为μg ,则 [ A.μl = μg ]12.在α、β两相中均含有物质A 和B ,A 和B 在α相中的化学势分别为μA(α)和μB(α),A 和B 在β相中的化学势分别为μA(β)和μB(β),当两相达到平衡时应有 [ B.μB(α) = μB(β) ]13.FeCl 3和H 2O 能形成FeCl 3·2H 2O 、FeCl 3·6H 2O 、2FeCl 3·5H 2O 和2FeCl 3·7H 2O 四种水合物,该体系的组元数和在恒压下最多可能平衡共存的相数为 [ B.C = 2,Φ= 4 ]14.下列关于杠杆规则适用对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B.适用于二组元体系的任何相区 ]15.对(基)元反应A +2B → P 而言,其反应速率方程可以用不同反应物浓度对时间的变化率来表示,即有2B A A A d d c c k t c =-,2B A B B d d c c k t c =-和2B A P P d d c c k tc =三种形式,则k A ,k B 和k P 三者之间的关系为[ C.k A =0.5k B =k P ]16.标准氢电极是指 [ C.Pt ,H 2(p H 2=p Θ)| H +(a = 1) ]17.在298K 时,测得浓度为0.1和0.01 mol·kg -1的HCl 溶液构成浓差电池的液接电势为E j(1);若溶液浓度相同,而换用KCl 溶液,则其液接电势为E j(2)。
物理化学复习要点第一章 气体PVT关系一、理想气体微观模型及状态方程二、实际气体状态方程三、分压、分体积、平均摩尔质量定义,理想气体分压、分体积规律四、实际气体液化与临界性质五、压缩因子、对应状态原理、通用压缩因子图第二、三章 热力学基础一、基本概念:系统与环境,状态与状态函数,过程与途径,热力学能,功与热,可逆过程二、热力学第一、二、三定律的内容及理解注:(1)单纯PVT变化:等温、等压、等容、PVT同时改变过程、绝热过程、混合过程。
(2)单纯PVT变化中,气体一般被认为是理想气体,而凝聚态(液体、固体)一般只考虑温度变化引起的态函数改变。
四、过程方向和限度的判断:三种判据适用系统、适用条件及判据内容注:环境熵变的计算:△S amb=–Q / T amb五、反应进度定义及计算,热化学方程式(0=ΣνB B)中各组分计量系数值标准摩尔生成焓、标准摩尔燃烧焓定义及由此计算化学反应热效应等容热效应与等压热效应间关系,盖斯定律及其应用六、热力学基本方程,基本关系式,麦克斯韦关系式,热力学函数关系式证明三、单纯PVT变化相变化Q、W、△U、△H、△S、△A、△G计算化学反应第四章 多组分系统热力学一、偏摩尔量、化学势定义与区别,影响因素二、拉乌尔定律与亨利定律内容及应用三、理想气体、理想溶液、理想稀溶液中各组分化学势表达式,标准态的含义及选择四、实际气体逸度、实际溶液活度计算五、稀溶液依数性、分配定律第五章 化学平衡一、化学反应等温方程(化学反应方向和限度的判断)二、标准平衡常数定义,影响因素,计算方法,平衡常数的其它表示三、有关平衡的计算:平衡转化率计算,平衡组成计算四、温度、压力、惰性组分、反应物配比对平衡移动的影响第六章 相平衡一、组分数、相数计算,不同条件下,相律形式及自由度数计算二、水相图,三相点与冰点的概念与区别单组分两相平衡时压力与温度关系(克拉佩龙方程,克劳修斯-克拉佩龙方程)三、二组分液态完全互溶时气-液平衡相图理想情况,实际情况(正偏差、负偏差)P-组成图(P-x B / y B图) (T一定)T-组成图(T-x B / y B图) (P一定)要求:(1)绘制 (2)读图 (3)特点 (4)举例四、二组分固态完全不互溶时液-固平衡相图(常压下的T-组成图)1、形成低共熔混合物情况2、形成稳定化合物情况3、形成不稳定化合物情况要求:(1)已知相图,各区域稳定相态及自由度数确定(2)指定系统点液相,冷却曲线绘制(3)已知冷却曲线(冷却数据)绘制相图第七章 电化学一、电解质溶液导电机理:电迁移,电极反应法拉第电解定律及其适用范围,电流效率存在的原因二、电解质溶液G、k、Λm、c之间关系,电导测定应用:弱电解质离解度,离解平衡常数计算;难溶盐溶解度(溶度积)计算三、平均活度、平均质量摩尔浓度、平衡活度系数、离子强度计算及其之间关系四、电池书写、电极反应、电池反应电池电动势计算(电极反应能斯特方程计算,电池反应能斯特方程计算)五、电池电动势测定应用1、电池反应△rGm、△rGθm、△rHm、△rSm、Qr.m计算2、反应平衡常数计算3、难溶盐溶度积计算4、溶液pH测定5、溶液平均活度系数计算六、原电池设计七、电极极化与极化电势概念,极化原因和极化结果电解池理论分解电压、实际分解电压、槽电压计算电解时,电极反应(物质析出顺序)判断第八章 化学动力学一、化学反应动力学研究内容,化学反应速率表示速率方程的概念及确定,不同组分速率方程中常数间关系二、简单级数反应动力学方程(1)速率方程(微分形式)(2)速率方程(积分形式)→线性关系(3) 半衰期(4) 速率常数单位(A单位)以C A0→P A0,C A→P A,k(kc)→kp,以上结论同样成立三、平行反应动力学方程式四、阿累尼乌斯方程(T对k影响)(函数关系,微分形式,不定积分形式,定积分形式)五、稳态近似法处理链反应动力学第九章 界面现象一、界面张力、比表面功、比表面能定义及联系二、弯曲液面附加压力及饱和蒸气压三、兰格缪尔理想单分子吸附理念的基本假设及吸附等温式四、润湿角计算,其值大小判断液固吸附情况五、吉布斯吸附等温式,表面活性剂及其结构特点第十章 胶体化学一、分散系统定义及其分类二、胶团结构及胶核、胶粒、斯特恩层、扩散层、滑动面的判断,胶粒电性及电泳方向判断三、电解质溶液对溶胶聚沉作用规律反离子不同时:(1)价数不同时:聚沉能力与反离子价数6次方成正比(2)价数相同时:正离子,体积大的聚沉作用强负离子,体积小的聚沉作用强反离子相同时:同价离子对聚沉有影响,低价、体积小的同价离子聚沉作用强。
物理化学复习提纲第一章气体的pVT性质1.什么叫理想气体,理想气体的微观特征是什么?在任何温度压力下均服从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的气体称为理想气体。
理想气体在微观上具有以下两个特征:1、分子间无相互作用力。
2、分子本身不占有体积2.道尔顿分压定律的内容,及数学表达式是什么?它是由于什么气体?混合气体总压力等于混合气体中各组分气体在于混合其遗体具有相同温度和相同体积下单独存在时所产生的压力和;PB=nBRT/V,适用于理想气体。
3.什么叫气体的液化?理想气体能液化吗?一定温度范围内,施加足够大的压力,使气体凝聚成液体的过程;能。
4.什么叫饱和蒸气压?对于确定的物质饱和蒸气压只与什么有关?在一定的温度下,物质的液气平衡共存状态下的蒸汽所产生的压力叫饱和蒸汽压,温度。
5.什么叫液体的沸点?沸点与什么有关?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时候的温度被称为沸点。
沸点随外界压力变化而改变,6.什么叫临界温度?使物质由气相变为液相所允许的最高温度叫临界温度。
7.范德华方程的两个常数a和b都与什么有关?a气体分子间引力的大小。
B气体分子本身体积的大小。
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1.系统有哪几种?各自的特点是什么?敞开:既有能量又有物质,封闭:只有能量没有物质。
隔离:既没又没有。
2.什么叫广度性质,什么叫强度性质?就是具有加和性的物理量,与系统中物质的量有关,强度性质:就是不具有加和性的物理量,与系统中物质的量无关。
3.状态函数的特点是什么?1.状态函数的变化值只取决于系统的始态和终态,与中间变化过程无关;2,状态函数的微变dX为全微分。
3,具有单值性。
4.典型的单纯pVT过程有哪些?特点是什么?恒温、恒压、恒容、绝热、循环、5.反应进度的定义是什么?他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没关?反应进度是用来描述某一化学反应进行程度的物理量,它具有与物质的量相同的量纲,SI单位为mol,用符号ξ表示。
物理化学复习一、判断题无限稀电解质溶液的摩尔电导率可以看成是正、负离子无限稀摩尔电导率之和,这一规律只适用于强电解质。
×电解质溶液中各离子迁移数之和为1。
√电解质的无限稀摩尔电导率Λm∞可以由Λm对√c作图外推至√c =0得到。
×恒温、恒压下ΔG>0的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自发过程一定是不可逆过程。
√只有在比表面很大时才能明显地看到表面现象,所以系统表面增大是表面张力产生的原因。
×单分子层吸附只能是化学吸附,多分子层吸附只能是物理吸附。
×物理吸附是多分子层吸附。
√憎液固体表面不能被液体所润湿,其相应的接触角大于90°,亲液固体表面能被液体所润湿,其相应的接触角小于90°。
√水银不能润湿玻璃,在玻璃管中呈凸液面,接触角90由于溶质在溶液的表面产生吸附,故溶质在溶液表面浓度大于它在溶液内部的浓度。
×当非表面活性物质加入溶液中后发生负吸附, 表面活性物质加入溶液中后发生正吸附。
√在同一反应中各物质的变化速率相同。
×零级反应的反应速率不随反应物质的浓度变化而变化。
√一个化学反应进行是级数越大,其反应速率也越大。
×一级反应是单分子反应。
×零级反应是单分子反应。
×状态改变后,状态函数一定都改变×封闭系统是系统与环境间有能量交换,无物质交换的系统。
√单组分系统的相图中两相平衡线都可以用克拉佩龙方程定量描述。
√标准状态下,反应CH3OH(g)+O2(g)=CO2(g)+2H2O(g)此△H值不是甲醇的燃烧热。
√负偏差系统的蒸气压比拉乌尔定律计算值要高。
×正偏差系统的蒸气压比拉乌尔定律计算值要高。
√一个已达平衡的化学反应,只有当标准平衡常数改变时,平衡才会移动。
×催化剂不能改变平衡常数的大小。
√等温等压下,化学反应平衡的条件是系统各物质的化学势相等。
×根据道尔顿分压定律,P=∑P B,可见压力具有加和性,应属于广度性质。
省考研化学复习资料物理化学与分析化学重点知识点整理一、物理化学知识点整理1. 热力学-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包括内能、焓、热量等的定义和关系。
-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过程的方向性,包括熵的概念和熵增原理。
- 热力学第三定律:绝对零度概念和熵的极限性质。
2. 力学- 牛顿力学:物体的运动规律,包括牛顿三定律、动量、力、加速度等基本概念。
- 电磁学:电场、电势、电荷、电流、电磁感应、电磁波等基本概念和定律。
3. 量子力学- 波粒二象性:物质既有粒子性又有波动性,包括德布罗意波动方程和波长计算公式。
- 波函数:描述量子力学系统状态的数学函数,包括波函数的本征值和本征函数。
- 不确定性原理:测量某个物理量时,不可能同时准确地测量相关共轭物理量,包括位置和动量、能量和时间等。
二、分析化学知识点整理1. 化学平衡- 酸碱平衡:酸碱定义、酸碱溶液的性质、酸碱中和反应等。
- 氧化还原平衡: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电位、氧化还原滴定等。
- 水解平衡:盐类的水解、水解产物和溶液酸碱性等。
2. 分离与富集- 色谱法:薄层色谱、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离子交换色谱等。
- 萃取法:液液萃取、固相萃取等。
- 气相扩散法:扩散、吸附、蒸馏等。
3. 分析方法与仪器- 光谱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等。
- 电化学分析:电位滴定、电导率测定、极谱法等。
- 色谱分析:气相色谱、液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
三、总结通过对省考研化学复习资料中物理化学与分析化学重点知识点的整理,我们可以看到这些知识点对于化学学科的理解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物理化学涉及热力学、力学和量子力学等基本概念和定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化学反应、能量转化等过程。
分析化学关注化学平衡、分离与富集以及分析方法与仪器等内容,为化学分析提供了基础工具和方法。
掌握这些重点知识点,将有助于我们在省考研化学中取得优异成绩。
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1. 系统①隔离系统(孤立系统):没有物质和能量交换 ②封闭系统:只有能量交换③敞开系统(开放系统):既有物质交换,又有能量交换 2. 状态函数分类①广度量(广度性质):与物质数量成正比,有加和性,数学上是一次齐函数 ②强度量(强度性质):与物质数量无关的性质,不具有加和性 *任何两个广度性质之比得出的物理量则为强度量 3.过程分类①恒温过程:T=T 环境=定值②恒压过程:P=P 环境=定值(过程中压强均相等且不变) ③等压过程:P 1 = P 2 = P amb = 常数 ④恒容过程:V=定值⑤绝热过程:系统与环境无热交换,Q=0⑥循环过程:系统从始态出发经一系列变化又回到始态的过 ⑦自由膨胀过程(向真空膨胀):P amb (环境压强)=0 ,δW=0⑧可逆过程:将推动力无限小、系统内部及系统与环境之间在无限接近平衡条件下进行的过程。
即P amb =P 系统+dp ,且d p ≈0 4.功和热 (1)功:途径函数①体积功 W=⎰-2V1V am b dV p ,系统得到环境所作功,W >0;系统对环境作功,W <0②可逆功W=⎰-2V 1V pdV(2)热:途径函数,若系统从环境吸热,Q >0;若系统向环境放热,Q <05.热力学能(内能):指系统内部的所有粒子全部能量的总和,包括系统内分子平动、转动、振动能和势能等,即内能,用U 表示,U=f (T,V ),则有:dV )VU(dT )T U (dU T V ∂∂+∂∂= *理想气体时,U=f (T ),恒温过程,0)VU(T =∂∂,即△U=05.热力学第一定律封闭体系:△U=Q+W 或dU=δQ +δW6.焓 H=U+pV , △H=△U+△(pV )=△U+△(nRT ),H=f (p,T ),则有:dp )PH(dT )T H (dH T p ∂∂+∂∂=, ①凝聚态变化过程时,因△(pV )≈0,故△U ≈⎰=∆2T 1T m ,p dT C n H②理想气体时,H=f (T ),恒温过程,0)VH(T =∂∂,即△U=0 7.恒容热、恒压热①恒容热:Q V =△U 或δQ V = dU (dV=0,W ′=0),即系统进行恒容且无非体积功的过程中与环境交换的热,Q V 只取决于系统的始、末态②恒压热:Q p =△H 或δQ p = dH (恒压dp=0或等压,W ′=0),即系统进行恒压且无非体积功的过程中与环境交换的热,Q V 只取决于系统的始、末态 8.摩尔热容①摩尔定容热容(C V ,m ) 定义式:C V ,m =v m v v )TU()T U (n 1dT Q n 1∂∂=∂∂=δ,单位:J ·mol -1·K -1应用:理想气体单纯pVT 变化过程dU=dT nC dT )TU(m ,v V =∂∂或⎰=∆2T 1T m,v dT Cn U当恒容时,Q V =⎰=∆2T 1T m ,v dT C n U②摩尔定压热容(C p ,m ) 定义式:C p ,m =p m p p )TH()T H (n 1dT Q n 1∂∂=∂∂=δ,单位:J ·mol -1·K -1应用:理想气体单纯pVT 变化过程dH=dT nC dT )TH(m ,p p =∂∂或⎰=∆2T 1T m,p dT CnH当恒压时,Q p =⎰=∆2T 1T m ,p dT C n H③C V ,m 与C p ,m 关系C p ,m -C V ,m =p m T m m T V p V U ⎪⎭⎫⎝⎛∂∂⎥⎥⎦⎤⎢⎢⎣⎡+⎪⎪⎭⎫ ⎝⎛∂∂,理想气体:C p ,m -C V ,m =R 常温下,理想气体,单原子C V ,m =R 23,双原子C V ,m =R 259.相变焓①摩尔相变焓:(恒压无非体积功)m ,p m Q H =∆βα;纯物质两相平衡,T 、P 一定,)T (f H m =∆βα同一种物质、相同条件下互为相反的两种相变过程,m m H H αββα∆-=∆②摩尔相变焓随温度的变化:⎰∆+∆=∆TT m ,p 0m m dTC )T (H )T (H βαβαβα10.化学反应焓 (1)反应进度:BBn νξ∆=(2)摩尔反应焓B B m r H H ν∑=∆,)p ,T (f H m r =∆ (3)标准摩尔反应焓①标准态:气态,任意T ,kPa 100p =Θ下表现出理想气体性质的纯气体状态 液体或固体,任意T ,kPa 100p =Θ的纯液体或纯固体状态②标准摩尔反应焓)T ,,B (H )T ,,B (H )T (f )T (H )T (H mC B m f B B B m r βνβννΘΘΘΘ∆∑-=∆∑==∑=∆ 【说明】)T ,,B (H m f βΘ∆摩尔生成热,即1B =ν,稳定相态的单质的)T ,,B (H mf βΘ∆=0 )T ,,B (H mc βΘ∆摩尔燃烧热,即1B -=ν,自然燃烧产物为C →CO 2(g)、H →H 2O (l )、N →N 2(g )、S →SO 2(g ),所以产物CO 2(g)、H 2O (l )、N 2(g )、SO 2(g )等的)T ,,B (H mc βΘ∆=0 ③RT Q Q )g (B m ,v m ,p ν∑=-④)T (f )T (H m r =∆Θ——基希霍夫公式:⎰∆+∆=∆ΘΘTK15.298m ,p r mr m r dT C )K 15.298(H )T (H 或m ,p r m r C dT)T (H d ∆=∆Θ⑤非恒温反应过程热(最高温度)计算恒压燃烧所能达到的最高火焰温度计算依据:Q p =△H=0(恒压、绝热) 恒容燃烧(爆炸)反应所能达到的最高温度依据:Q V =△H=0(恒容、绝热) 11.可逆体积功可逆过程有,P amb =P 系统+dp ≈P 系统 (dp ≈0) 所以 ⎰⎰-=-=2V 1V 2V 1V amb r pdV dV P W①理想气体恒温可逆体积功:21122V 1V 2V 1V r ,T P Pln nRT V V ln nRT dV V nRT pdV W -=-=-=-=⎰⎰②理想气体绝热可逆体积功:理气绝热可逆过程方程式1TV-γ=常数、γpV =常数、γγ-1Tp=常数⎪⎪⎭⎫⎝⎛--=-=--⎰1112112V 1V r ,a V 1V 11V p pdV W λγγγ或)T T (nC U W 12m ,V r ,a -=∆= 12.节流膨胀与焦耳-汤姆逊实验①焦耳-汤姆逊实验:绝热条件下,气体的始末态压力分别保持恒定不变情况下的膨胀过程,称节流膨胀②节流膨胀的热力学特征:节流膨胀为恒焓过程,足够低压的气体(可视为理气)经节流膨胀后温度基本不变。
第一章气体
液体的饱和蒸汽压是其自身的固有性质,其值只与温度有关。
T↑,饱和蒸汽压↑
在敞口容器中加热液体,当蒸气的压力略高于外压时,液体开始沸腾,这时的温度称为沸点。
液体饱和蒸气压越大,沸点越低。
降低外压,其沸点也随之降低。
易液化的气体临界温度较高NH3, 难液化的气体临界温度较低H2,He
理想气体不能液化,真实气体才可以
V随P变化不大:凝聚相,液体很难压缩
水平线,气液平衡,饱和蒸气压
第二章热力学基本原理
2.1 热力学概论和一些基本概念
2.2 热力学第一定律
2.3 功和过程
2.4 热和热容
2.5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
2.6 热力学第二定律
2.7 Carnot循环和Carnot定理
2.8 熵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
2.9 Helmholtz自由能和Gibbs自由能
2.10 过程方向和限度的热力学判据
2.11 热力学函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2.1 热力学概论和一些基本概念
(1) 系统与环境:系统+环境=大的孤立系统
(2) 系统的(宏观)性质
广度性质具有加和性,强度性质不具有。
(3) 热力学平衡态
热平衡、力平衡、相平衡、化学平衡
(4) 状态与状态函数
状态函数在数学上具有全微分的性质,当系统的状态发生了一个无限小的变化,状态函数 Z 的变化记为dZ ,状态函数 Z 的变化为,非状态函数不能积分,变化用δ,区别于状态函数的d.
(5) 过程与途径
(6) 热和功
热和功是系统和环境间能量交换的两种不同形式。
都与过程相联系,即使始态和终态相同,过程不同,交换的热和功也会不同。
不是状态函数! 微小变化用δ表示,以区别于d ;某一过程的热(或功)交换用Q (或W)表示,不用ΔQ (或ΔW )。
热是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一种表现。
由于温差,系统与环境之间传递的能量称为热
符号Q 单位J ,系统吸热 Q > 0 系统放热 Q < 0
除热外,系统与环境间传递的其他能量称为功,是大量分子(或粒子)有序运动的一种表现。
符号W 单位J ,系统得到功W > 0,系统做功W < 0
热和功的特点1. 是传递的能量,一定要与过程相联系2. 不是状态函数
膨胀功(体积功) We ;非膨胀功Wf :电功 表面功
2.2 热力学第一定律
系统的总能量(E )由T(动能)、V (势能)和系统内部的能量U 三部分构成。
经典热力学的研究对象是不涉及整体运动的平衡系统,不考虑T 和V 。
U 称为热力学能。
U 又称内能,是系统内部分子运动的平动能、转动能、振动能、电子和核的能量和分子相互间作用的势能等能量的总和。
其绝对总量是未知的,不可直接测量;但过程的变化量 (ΔU ) 是可以得到的。
U 是状态函数,是系统的广度性质,摩尔热力学能是强度性质.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文字表达:(1)热力学第一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在热现象领域内所具有的特殊形式。
系统和环境间可以有能量交换(包括Q 和W ),但总量不变。
(2)第一类永动机是不可能造成的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U=Q+W; 对微小量变化 d U=δQ+δW; W 包括膨胀功和非膨胀功
2.3 功和过程 21
d Z Z Z Z ∆==-
⎰
,
(1) 真空(自由)膨胀1e e d 0 (0)
W p V p =-==⎰ (2) 可逆膨胀=nRTlnp2/p1 可逆过程:① 液体在其饱和蒸汽压下的蒸发
② 固体在其凝固点时的熔化③ 电池在电动势与外电压几乎相等时充、放电
等温可逆膨胀过程中,系统对环境做最大功(绝对值);等温可逆压缩过程中,环境对系统做最小功。
2.4 热和热容
等容热 系统的焓变等于等压热效应 焓的特点:(1) 焓是状态函数,广度性质;(2) 焓具有能量单位,绝对值无法测量
热容:无相变、无化学变化、不做非膨胀功的均相封闭系统,使系统温度升高1K 所吸的热。
2.5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
2.5.1 对单纯物理变化过程的应用
从Joule 实验得到的结论:理想气体在真空膨胀过程中温度不变,热力学能不变。
在封闭系统中,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能、焓仅是温度的函数
纯物质在其相平衡温度和压力下发生的相变称可逆相变,否则称不可逆相变。
可逆相变等温、等压,相变热就是相变焓。
2.5.2 对化学反应的应用——热化学
化学反应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温度相同,且无非体积功时净的热效应
化学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指参与反应的各物质都处于标准态时,化学反应的摩尔焓变。
(标准摩尔反应焓)
标准态的定义:
气体 标准压力p0下仍具有理想气体性质的纯气体
固体 标准压力p0下最稳定的晶体状态
液体 标准压力p0下最稳定的纯液体
标准摩尔焓变没有规定温度,在任一反应温度T 时,都有一个标准摩尔焓变。
一般的热力学数据表列出的是在298 K 时的数值。
绝热反应
对实际反应,温度可能发生变化。
极端情况:绝热反应。
绝热恒压燃烧:恒压剧烈燃烧,热量来不及逸散,全部用于使产物(和未反应的反应物)升温。
最高火焰温度:Qp = ΔH=0 例2-8 (p.35)
爆炸 (绝热恒容反应):容器内剧烈反应,热量来不及逸散,全部用于使产物(和未反应的反应物)升温升压,导致爆炸。
可看作恒容反应。
爆炸的最高温度和最大压力:QV = ΔU=0
2.6 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核心是能量守恒(U 和H)
热二律:核心是判断过程的方向和限度。
f e W W W =+e e d l W F δ=-e d p V =-4e d W p V
=-∑1
2ln V nRT V =V U Q ∆=p H Q ∆=H U pV =+
自发过程的特点:不可逆,单向性,做功能力的损失!
自发过程的限度是系统在该条件下的平衡状态。
自发过程的不可逆性,最后都归结为热与功转换的不可逆性,即热不可能全部变为功而不留下任何影响。
自发过程可以对环境做功(有做功能力),这是人们所期望的,任其自动发生就是做功能力的损失;其逆过程必须是环境对系统做功。
热二律表达:
Clausius 说法:不可能把热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Kelvin 说法: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取出热使之完全变为功,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Ostwald:第二类永动机是造不成的
2.7 Carnot循环和Carnot定理
绝热系统中ΔS只能作为可逆/不可逆的判据!不能判断自发/不自发。
绝热条件下发生的不可逆过程,可以是自发的(如绝热真空膨胀),也可以是非自发的(如绝热压缩),但系统的熵总是增加的。
熵增加原理:
绝热的条件下,系统只可能发生熵增加或熵不变的过程,不可能发生熵减小的过程。
d S > =0 >:不可逆 =:可逆
隔离系统中,任何变化都是向着熵增加的方向自发进行,直至达到熵值最大的平衡状态。
d S iso >=0 >:不可逆自发 =:可逆平衡
热是分子无序运动的体现,功是分子的有序运动,从有序到无序是自发、不可逆过程的方向。
Nernst 热定理(20世纪初利用电池研究低温反应时)
任何凝聚系统的等温过程,其熵变随温度趋于 0 K而趋近于0(即熵值不变)。
热力学第三定律(Planck,1912年。
Lewis和Gibbs)
在 0 K 时,任何纯物质完美晶体的熵等于零。
根据第三定律规定的相对标准所计算的熵,称为规定熵。
亦称第三定律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