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本纪文言实词文言虚词_一次多义_古今异义整理
- 格式:doc
- 大小:61.00 KB
- 文档页数:7
(完整版)项羽本纪完全解析《项羽本纪》二. 学习目标:1、积累掌握古汉语字词句的基本用法。
2、体会《史记》的语言艺术特点与风格,学习《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
3、学会运用正确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人物。
三. 学习过程:(一)概括介绍:《项羽本纪》就是通过秦末农民大起义和楚汉之争的宏阔历史场面,生动而又深刻地描述了项羽一生。
他既是一个力拔山、气盖世、“近古以来未尝有”的英雄,又是一个性情暴戾、优柔寡断、只知用武不谙机谋的匹夫。
司马迁巧妙地把项羽性格中矛盾的各个侧面,有机地统一于这一鸿篇巨制之中,虽然不乏深刻的挞伐,但更多的却是由衷的惋惜和同情。
《项羽本纪》以描绘项羽这一人物的形象、刻画这一人物的性格为主,同时也生动地叙写了战争。
披卷读之,既可以闻见战场上的血腥,听到战马的嘶鸣和勇士们的猛吼,又可以看见项羽披甲持戟,嗔目而叱,大呼驰下,溃围,斩将,刈旗的神态与身影。
《项羽本纪》正是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写人,在写人的过程中写战争,二者相得益彰。
战争因人物而生动、壮观,人物因战争而更显生动、奇伟。
《项羽本纪》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
项羽少时的粗疏学浅,长大以后的勇力过人,只是略略几笔带过,直到消灭秦军主力、扭转战局的巨鹿大战,破釜沉舟,威震诸侯,也还只是从侧面用笔,通过写诸侯军的观望、恐惧、畏服,把一个铁骨铮铮的八尺大汉顶天立地地展现在读者眼前。
在进行粗线条的勾勒,有意地夸张了整体之后,司马迁便抓住了几个点睛处,工笔细描,刻意求精。
鸿门宴场面的极力铺排,垓下之围悲剧气氛的纵笔渲染,乌江自刎时神态的精雕细刻,都写得活灵活现,有形有神,有言有情,形与神、言与情融合一体。
《项羽本纪》是《史记》传记中最精彩的一篇,达到了思想和艺术的高度统一。
它犹如一幅逼真传神的英雄肖像画,色彩鲜明;又像一张秦汉之际的政治军事形势图,错综有序。
通篇文章气势磅礴,情节起伏,场面壮阔,脉络清楚,疏密相间,语言生动,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一篇不朽佳作。
《项羽本纪》一、二、一词多义(实词)扛:1、(gang)双手举籍长八尺有余,力能扛鼎。
——《项羽本纪》2、(kang,第二声)用肩膀承担物体。
扛枪期:1、动词,约定期山东为三处——《项羽本纪》2、预定的时间,一定的时间期限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史记•陈涉世家》3、(ji)周(年、月)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
——《尚书•尧典》4、(ji)期服,旧时为亲属服丧一年、外无期功强近之亲——《李密•陈情表》穷:1、尽,穷尽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鹊楼》2、阻塞不通,走投无路君子亦有穷乎《史记•孔子世家》3、困,处境艰难穷来从我《史记•项羽本纪》4、追究到底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属:1、连接,引申为跟随项王渡淮,骑者属者百余人耳。
——《项羽本纪》2、托付,交给,特引申为交给官吏治罪。
乃以秦王属吏。
——《史记•高祖本纪》3、嘱托。
属予作文以记之。
——《范仲淹•岳阳楼记》4、类若属皆且为所虏。
——《项羽本纪》5、亲属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6、从属,隶属,归属诸侯皆属焉。
——《项羽本纪》拔:1、抽取,抽除项庄拔剑起舞《史记•项羽本纪》2、攻下,攻克已拔,皆坑之《史记•项羽本纪》3、突出,越出出乎其类,拔乎其卒(出类拔萃)《孟子•公孙丑上》纵 1、发放莫敢纵兵《史记•项羽本纪》2、耸,向上引将身一纵,轻跳入瀑布泉中《西游记》3、连词,即使,纵然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幸:1、宠爱妇女无所幸,财物无所取《史记•项羽本纪》2、幸运,幸福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论语•述而》3、欢喜妒人之能,喜人之失《骂尸虫文》4、希冀,期望无其人而幸有其功《荀子•君道》持:1、一只手从下托扶左手据膝,右手持颐《庄子•渔父》2、控制,挟制持吏长短《史记•酷吏列传》3、掌握悖乱不可持国《吕氏春秋•察今》4、对之,对峙楚汉久相持未决《吏记•高祖本记》当1.抵挡,抵抗楚战士无不以一当十2.对着,朝着木兰当户织3.主持,执掌北邀当国者相见4.往昔,过去的遥想公瑾当年独1.只有,唯独今独臣有船2.独自,单独盖失强援,不能独完3.难道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引1.借口乃引“天亡我”2.率领项王乃复引兵而东3.拉开(弓)将军夜引弓4.延请引赵使者蔺相如5.退回,调转相如引车避匿故1、缘固,原因,所以故姓项氏《项羽本纪》2、事,事情讲中外之事《谭嗣同》3、旧,与新相对新故异备《韩非子》4、老交情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5、衰老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行》6、副词,故意广故数倍欲之,忿圭尉《陈涉世家》如1、骑皆伏曰:“如大王言!”(动词,像,如同)2、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动词,到,往)3、先生如其旨,内狼于囊(动词,按照,遵从)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动词,及,比得上)5、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连词,假如,如果)6、其如土石何(“如……何”固定结构,表处置之意)幸 1、宠爱妇女无所幸,财物无所取《史记•项羽本纪》2、幸运,幸福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论语•述而》3、欢喜妒人之能,喜人之失《骂尸虫文》4、希冀,期望无其人而幸有其功《荀子•君道》壁 1、营垒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2、驻扎项王军壁垓下3、墙壁家徒四壁顾 1、回头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2、不过顾吾念之3、拜访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顾惜,顾念矜 1、jin怜惜矜愍愚诚2、夸耀自矜功伐伐 1、功劳自矜功伐2、讨伐伐无道,诛暴秦二、一词多义(虚词)若:1、人称代词:你,你的若不趣降汉,汉今虏若《史记•项羽本纪》2、像,如同天涯若比邻《杜少府之任蜀州》3、指示代词:这个,这样若无罪而就死地《孟子•梁惠王上》之项梁怒之(代词)此天之亡我(取消句子独立性)非战之罪也(助词,的)是何楚人之多也(这样)乃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就)平明,汉军乃觉之(才)至城东,乃有二十八骑(表示范围的限定,只、仅仅)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表转折,但、却竟然)乃为其骑曰(于是、就)以以故,事得已(因为)以是知其能(因此)以示士卒必死(用来)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逐之(率领)欲以力征经营天下(凭借)而彼可取而代也(表顺承)无不膝行而前(表修饰)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表转折,但、却)【为】项氏世世为楚将(是)项梁常为主办(作为)动词自为诗曰(创作)我何渡为(语气助词,反问语气)语气助词吾为若德(给)公为我献之(介词,替、给)介词愿为诸君快战(为了)【且】三、通假字1、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繇”通“徭”,徭役2、问一田父:“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称呼3、骑皆伏曰:“伏”通“服”,佩服4、乃持项王头视鲁:“视”通“示”,出示,展示5. 羽岂其苗裔邪?“邪”通“耶”,语气词,吗6、乘埶起陇亩之中:“埶”通“势”,形势四、古今异义1、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古义:学习认字与写字今义:学习书本)2、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古义:指流寓在当地的客民今义:宾朋客人)(古义:指当地的土著丁壮今义:儿子兄弟)3、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古义:身边的下属今义:方位名词)4、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古义:痛快的打一仗今义:快速战斗)5、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古义:山的东边今义:山东省)6、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古义:此处指汉军溃败今义:勇猛无敌)7、江东虽小,地方千里(古义:土地方圆今义:指一片地域)8、吾知公长者(古义:年高有德行的人今义:泛指年纪和辈分都高的人)9、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古义:比喻微小的权势今义:指体量大小)10、欲以力征经营天下(古义:治理今义:管理)11、有美人名虞,常幸从(古义:歌伎,宫妃今义:美貌女子)12、于是项王及悲歌慷慨(古义:在此,这时候今义:承接连词(古义:意气激昂今义:大方,不吝啬)13、鲁父兄乃降(古义:有时单指兄今义:父亲和长兄,泛指家长)14、吾闻汉购我头千金(古:悬赏今义:购买)15、放逐义帝而自立(古义:自己立自己今义:靠自己一个人)16、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古义:才能和勇气今义:才能)17、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古:大江以西今:省会名,江西省18、以故事得已古:先例,旧例今:真实或虚构的有人物有情节的事情19、因置以为上将军古:让……成为,把;为;当做,此意指任命为;今:认为20、秦必尽诛吾父母妻子古:妻子和儿子;今:指丈夫的配偶;爱人。
》选读》《项羽本纪》文言知识汇总《项羽本纪》是《史记》中的一篇章节,主要记载了西楚霸王项羽的生平事迹。
以下是《项羽本纪》中的文言知识汇总。
1.大义灭亲在《项羽本纪》中,描写了项羽为了大义,不惜杀死自己的亲人。
文中描写了项羽杀死了母亲和妻子之后的心情痛苦与无奈,展现了古人对于大义和责任的追求。
2.斩蛇起义《项羽本纪》中描写了项羽在夜中斩杀蛇起义的传奇故事。
蛇象征着秦朝的暴虐统治,而斩蛇的义举象征着项羽对于暴政的反抗和为民除害的决心。
3.舍命护殿在汉王刘邦攻入咸阳城之际,项羽舍弃自己的性命,选择护送秦王子婴,保护他的安全。
这一义举展现了项羽忠诚和勇敢的品质,同时也表达出古人对孝道和义务的看重。
4.夜惊破岳阳楼《项羽本纪》中描写了项羽夜袭岳阳楼的战斗,这是项羽在楚汉相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
此处运用了夜袭和突然袭击的战术,展现了项羽作为一位出色的军事将领的智谋和勇猛。
5.救亡图存《项羽本纪》中,描写了项羽在巴蜀地区与秦军激战的场景。
项羽率领楚军,在此次战斗中展现了他对于救亡图存的野心和努力。
此处凸显了项羽为了复兴楚国而不懈努力的精神。
6.气冲斗牛在战斗中,描写了项羽的勇士和战斗力,使用了“气冲斗牛”的比喻,形容其如牛般勇猛的战斗力。
这一表达方式反映了古人对于勇猛和战斗力的赞美。
7.听雁伤心《项羽本纪》末尾,描写了项羽败北后的心情。
项羽曾在战场上作歌伤怀,表达自己的失意和无奈。
其中,使用了“听雁”来表达项羽的伤心和哀思,展现了他壮志未酬的悲苦情怀。
综上所述,《项羽本纪》描绘了项羽的丰功伟绩和屈辱失败,展现了其英勇和聪明的一面,同时也揭示了其个人的姿态和情怀。
阅读《项羽本纪》可以增加对于古代历史和文化的了解,同时也能够领略古人的情感和价值观念。
项羽本纪文言现象整理一、字音练习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力能扛.鼎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绝其甬.道,大破之于是项王乃悲歌忼.慨歌数阕.,美人和.之骑能属.者百余人耳田父绐..曰项王自度.不得脱斩将,刈.旗项王瞋.目而叱.之辟.易数里项王身亦被十余创.舜目盖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尚不觉寤.而不自责岂不谬.哉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秦始皇帝游会稽..皆沉船,破斧甑.乌江亭长舣.船待骏马名骓.1.解释实词学书不成,去.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梁尝有栎阳逮.以故..,事得以已.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是.以.知其能力能扛.鼎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诸侯皆属.焉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跟随时不利兮骓不逝.虞兮虞兮奈若.何田父绐.曰汉军皆披靡..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乌江亭长舣.船待汉军至,无.以.渡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吾闻汉购.我头千金然羽非有尺寸..,乘埶起陇亩之中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夸岂不谬.哉2.解释虚词以:书足以.记名姓而已以.故事得已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梁以.此奇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故以.鲁周公礼葬项王谷城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乃: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巨鹿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
(2)乃持项王头视鲁,鲁父兄乃降。
(3)然羽非有尺寸,乘埶起陇亩之中。
4.找出下列句中的活用词,并说明用法,解释意思。
剑一人敌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无不膝行而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则夜起项王复乃引兵而东身七十余战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马童面之陈涉首难,豪杰蜂起,遂将五诸侯灭秦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5.找出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意思。
三、一词多义——虚词归纳考试大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一、【而】(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
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2.表示递进关系。
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③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登泰山记》)④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3.表示承接关系。
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②臵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鸿门宴》)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4.表示转折关系。
可译为”但是”“却”。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③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陈情表》)5.表示假设关系。
可译为”如果”“假如”。
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婉贞》)②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
可不译。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③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7.表示因果关系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②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8.表示目的关系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②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三)通”如”:好像,如同。
①军惊而坏都舍。
(《察今》)(四)其他用法【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项羽本纪会稽起兵》文言文知识体系填空(一)通假字自怀王入秦不反(“反”通“返”,返回)(二)一词多义遂举吴中兵(举:发动)籍为裨.将,徇.下县。
(裨将:pí副将、偏将)(徇:xún巡行示众)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
(yuàn官员,狱掾:典狱官。
)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部勒:部署,组织;阴:暗中。
)(三)词类活用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
(动词的意动用法,对……生气发怒。
)梁以此奇.籍(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是奇才。
)于是项梁然.其言(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是正确的。
)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名词作动词,灭族。
)与怀王都.盱台。
(名词作动词,驻守国都。
)(四)特殊句式谕以所为起大事状语后置句封于项状语后置句是时桓楚亡在泽中状语后置句梁父即楚将项燕判断句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被动句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被动句《项羽本纪鸿门宴》文言文知识体系填空(一)通假字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内”通“纳”,接纳) 要项伯(“要”通“邀”,邀请)不敢倍德(“倍”通“背”,背叛的意思)不可不蚤来(“蚤”通“早”)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具”通“俱”,都)沛公奉卮酒为寿(“奉”通“捧”)秋豪不敢有所近(“豪”通“毫”)(二)古今异义沛公居山东时(山东古义:崤山以东今义:指山东省)约为婚姻(婚姻古义:结为儿女亲家今义:由结婚而形成的夫妻关系)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古义:不同一般的事今义:副词,很、非常) (三)词类活用籍吏民(名词用作动词,造户籍册或登记)范增数目项王(名词用作动词,使眼色)芷阳间行(名词用作动词,取道)吾得兄事之(名词用状语,象对待兄长那样)常以身翼蔽沛公(名词用状语,像翅膀那样)项伯杀人,臣活之(动词使动用法,使……活)从百余骑(动词使动用法,使……跟从)素善留侯张良(形容词用作动词,交好)(四)特殊句式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项羽本纪文言现象整理一、字音练习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力能扛.鼎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绝其甬.道,大破之于是项王乃悲歌忼.慨曰歌数阕.,美人和.之骑能属.者百余人耳田父绐..项王自度.不得脱斩将,刈.旗项王瞋.目而叱.之辟.易数里项王身亦被十余创.舜目盖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尚不觉寤.而不自责岂不谬.哉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秦始皇帝游会稽..皆沉船,破斧甑.乌江亭长舣.船待骏马名骓.1.解释实词学书不成,去.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梁尝有栎阳逮.以故,事得以已...宾客及子弟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阴.以兵法部勒..是.以.知其能力能扛.鼎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诸侯皆属.焉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跟随时不利兮骓不逝.虞兮虞兮奈若.何田父绐.曰汉军皆披靡..数里乌江亭长舣.船待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汉军至,无.以.渡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吾闻汉购.我头千金,乘埶起陇亩之中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夸然羽非有尺寸..岂不谬.哉2.解释虚词以:书足以.记名姓而已以.故事得已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梁以.此奇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故以.鲁周公礼葬项王谷城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乃: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巨鹿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
(2)乃持项王头视鲁,鲁父兄乃降。
(3)然羽非有尺寸,乘埶起陇亩之中。
4.找出下列句中的活用词,并说明用法,解释意思。
5.找出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意思。
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期山东为三处江东虽小,地方千里6.说说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
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项羽本纪文言文整理1. 项羽本纪文言整理【项羽本纪文言整理】 1、注音旦日飨士卒(飨,xiǎng,用酒食款待)鲰(鲰,zōu,卑微,浅陋)生说(读“shuì“劝告,劝诫)我曰戮(戮,lù联合,一同)力瞋(瞋,chēn发怒时睁大眼睛)目目眦(眦,zì眼角)尽裂按剑而跽(跽,jì,挺直上身,两腿跪着)彘(彘,zhì,猪)肩刀俎(俎,zǔ切肉用的砧板)2、通假字成五采(“采”同“彩”,是彩色的意思)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内”通“纳”,接纳)要项伯(“要”通“邀”,邀请)不敢倍德(“倍”通“背”,背叛的意思)不可不蚤来(“蚤”通“早”)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具”通“俱”,都)不者(“不”通“否”)沛公奉卮酒为寿(“奉”通“捧”) 3、词性活用 A 名词用作动词籍吏民(造户籍册或登记)范增数目项王(使眼色)刑人如恐不胜(用刀割刺)道芷阳间行(取道)沛公欲王关中(称王) B 名词用状语于是项伯复夜去(连夜)吾得兄事之(象对待兄长那样)日夜望将军至(每日每夜)常以身翼蔽沛公(像翅膀那样)头发上指(向上)C 动词使动用法项伯杀人,臣活之(使……活)从百余骑(使……跟从)D 形容词用作动词素善留侯张良(交好)4、古今异义沛公居山东时(山东古义:崤山以东今义:指山东省)约为婚姻(婚姻古义:结为儿女亲家今义:由结婚而形成的夫妻关系)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古义:不同一般的事今义:副词,很、非常)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河南,河北古义:黄河以南,黄河以北。
今义:河南省,河北省)5、句式解析(1)判断句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亚父者,范增也。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此亡秦之续耳。
《项羽本纪》二. 学习目标:1、积累掌握古汉语字词句的基本用法。
2、体会《史记》的语言艺术特点与风格,学习《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
3、学会运用正确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人物。
三. 学习过程:(一)概括介绍:《项羽本纪》就是通过秦末农民大起义和楚汉之争的宏阔历史场面,生动而又深刻地描述了项羽一生。
他既是一个力拔山、气盖世、“近古以来未尝有”的英雄,又是一个性情暴戾、优柔寡断、只知用武不谙机谋的匹夫。
司马迁巧妙地把项羽性格中矛盾的各个侧面,有机地统一于这一鸿篇巨制之中,虽然不乏深刻的挞伐,但更多的却是由衷的惋惜和同情。
《项羽本纪》以描绘项羽这一人物的形象、刻画这一人物的性格为主,同时也生动地叙写了战争。
披卷读之,既可以闻见战场上的血腥,听到战马的嘶鸣和勇士们的猛吼,又可以看见项羽披甲持戟,嗔目而叱,大呼驰下,溃围,斩将,刈旗的神态与身影。
《项羽本纪》正是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写人,在写人的过程中写战争,二者相得益彰。
战争因人物而生动、壮观,人物因战争而更显生动、奇伟。
《项羽本纪》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
项羽少时的粗疏学浅,长大以后的勇力过人,只是略略几笔带过,直到消灭秦军主力、扭转战局的巨鹿大战,破釜沉舟,威震诸侯,也还只是从侧面用笔,通过写诸侯军的观望、恐惧、畏服,把一个铁骨铮铮的八尺大汉顶天立地地展现在读者眼前。
在进行粗线条的勾勒,有意地夸张了整体之后,司马迁便抓住了几个点睛处,工笔细描,刻意求精。
鸿门宴场面的极力铺排,垓下之围悲剧气氛的纵笔渲染,乌江自刎时神态的精雕细刻,都写得活灵活现,有形有神,有言有情,形与神、言与情融合一体。
《项羽本纪》是《史记》传记中最精彩的一篇,达到了思想和艺术的高度统一。
它犹如一幅逼真传神的英雄肖像画,色彩鲜明;又像一张秦汉之际的政治军事形势图,错综有序。
通篇文章气势磅礴,情节起伏,场面壮阔,脉络清楚,疏密相间,语言生动,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一篇不朽佳作。
文中破釜沉舟、鸿门宴、四面楚歌、乌江自刎等故事,早已家喻户晓,历代传诵。
《项羽本纪》文言整理一一词多义拔(bá)①抽取,抽除项庄拔剑起舞《史记•项羽本纪》②攻下,攻克已拔,皆坑之《史记•项羽本纪》③拔动•改变确乎其不可拔角了《周易•乾》④突出,越出出乎其类,拔乎其卒(出类拔萃)《孟子•公孙丑上》持(chí)①一只手从下托扶左手据膝,右手持颐《庄子•渔父》②掌握悖乱不可持国《吕氏春秋•察今》③控制,挟制持吏长短《史记•酷吏列传》④对之,对峙楚汉久相持未决《吏记•高祖本记》操(cāo)①拿着,握在手中大王何来操《史记•项羽本纪》②品行,品德有贤操《史记•张汤传》③担任,从事操童子业久不售《聊斋志异•促织》惮(dàn)①害怕,畏难虽吴子子弟以已惮籍《史记•项羽本纪》②通“瘅”,因劳成病气申明前令,哀此瘅人《明史•李信圭传》故(ɡù)①缘固,原因故姓项氏《项羽本纪》②事,事情讲中外之事《谭嗣同》③旧,与新相对新故异备《韩非子》④老交情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⑤衰老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行》⑥副词,故意广故数倍欲之,忿圭尉《陈涉世家》穷(qiónɡ)①阻塞不通,走投无路君子亦有穷乎《史记•孔子世家》②困,处境艰难穷来从我《史记•项羽本纪》③尽,穷尽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鹊楼》④追究到底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将(jiānɡ)①扶助,扶持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木兰诗》②拿,持呼儿将出换美酒《将进酒》③带兵,领将使公及恒楚将《项羽本纪》④将领王候将相宁有种乎《史记•陈涉世家》矫(jiǎo)①举抬时矫首而遐观《归去来兮辞》②假传(命令)乃渡江矫陈王命《史记•项羽本纪》③强的样子至死不变,强哉矫《礼记•中庸》略(lüè)①疆界王与之武公之略《左传•庄公二十一东》②侵略,掠夺西略地至雍丘《史记•项羽本纪》③简略,简单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辩《答司马谏议书》④丝毫略无慕艳意《送东阳马生序》乃(nǎi)①代词:你,你的无忘及之志《伶官传序》②原来是当立者及公子扶苏《陈涉世家》③就,于是项梁及教项籍兵法《史记•项羽本纪》④连词,于是,才内食者鄙,未能远谋,及入见《曹刿论战》⑤副词:竟,却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佩(pèi)①系在衣带上的装饰品纫秋兰以为佩《离骚》②佩带,挂佩其绶印《史记•项羽本纪》趣(qù/qū)①意向,意旨览其旨趣《琴赋》②乐趣,兴趣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归去来兮辞》③通“趋”,跑,疾走趣义帝行《史记•项羽本纪》期(qī)①限定或约定的时间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史记•陈涉世家》②期望,要求良剑期手断《吕氏春秋•察今》③至,及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归去来兮辞》④约定项羽及与期洹水南殷虚上《史记•项羽本纪》⑤副词:必定约定期令父老子孙思我言《西门豹治邺》若(ruò)①人称代词:你,你的若不趣降汉,汉今虏若《史记•项羽本纪》②像,如同天涯若比邻《杜少府之任蜀州》③指示代词:这个,这样若无罪而就死地《孟子•梁惠王上》竖(shù)①直立安都及令军士多伐松木,竖棚列营《核舟记》②童仆,年轻仆人又请杨子之竖追之《列子•歧路之羊》③对人的蔑称竖子不足与谋《史记•项羽本纪》稍(shāo)①指事物末端烟生七窍,冰浸四稍《魔合罗》②少许,略微不敢稍逾约《送东阳马生序》③渐渐地,慢慢的稍夺之权,范增大怒《史记•项羽本纪》郤(xì)①空隙依乎天理,批大《庄子•养生主》②隔阂,嫌怨关系上裂痕今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于臣有郤《史记•项羽本纪》③地名④姓幸(xìnɡ)①宠爱妇女无所幸,财物无所取《史记•项羽本纪》②幸运,幸福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论语•述而》③欢喜妒人之能,喜人之失《骂尸虫文》④希冀,期望无其人而幸有其功《荀子•君道》眴(xuàn)①目动梁眴籍日《项羽本纪》②通“眩”眼睛昏花臣常有颠病《剧美新》徇(xùn)①巡行广陵人吕平于是为陈王徇广陵《史记•项羽本纪》②带兵改取地盘当此之时,诸侯之徇地者不可胜数《史记•陈涉世家》③示众秦惠王车裂商君以示众《史记•高君列传》④形容词:敏捷,迅速弱而能言,幼而徇养《史记•五帝本纪》益(yì)①富裕,富足如此者,其家必日益《吕氏春秋•贵当》②副词:更,更加益轻秦,有骄色《史记•项羽本纪》③副词:渐渐的始皇帝益壮《史记•吕不韦列传》以(yǐ)①用,使用大臣怨于不以《汉书•杜周传》②认为,以为臣以王之反宋矢也,为与此同类《墨子•公输》③率领宫之奇以足行《左传•僖公五年》④原因良也以也《与吴质书》⑤介词:因为孙膑以此名显天下《史记•孙子吴起传》⑥凭借—身份,按照骞以郎应募使月氏《汉书•张骞传》⑦介词:用以是知其能《史记•项羽本纪》倚(yǐ)①斜靠着或倚夷门而笑《解嘲》②斜依靠,仪仗我倚名族《史记•项羽本纪》③偏斜宫殿坦屋项《后汉书、杨震传》④椅子黄筠椅子十二只《暑中早起东•斋独坐》纵(zònɡ)①发放莫敢纵兵《史记•项羽本纪》②耸,向上引将身一纵,轻跳入瀑布泉中《西游记》③连词,即使,纵然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史记•项羽本纪》四文言句式(按课文先后顺序排列)1、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
《项羽本纪》一、一词多义(实词)扛:1、(gang)双手举籍长八尺有余,力能扛鼎。
——《项羽本纪》2、(kang,第二声)用肩膀承担物体。
扛枪期:1、动词,约定期山东为三处——《项羽本纪》2、预定的时间,一定的时间期限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史记•陈涉世家》3、(ji)周(年、月)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
——《尚书•尧典》4、(ji)期服,旧时为亲属服丧一年、外无期功强近之亲——《李密•陈情表》穷:1、尽,穷尽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鹊楼》2、阻塞不通,走投无路君子亦有穷乎《史记•孔子世家》3、困,处境艰难穷来从我《史记•项羽本纪》4、追究到底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属:1、连接,引申为跟随项王渡淮,骑者属者百余人耳。
——《项羽本纪》2、托付,交给,特引申为交给官吏治罪。
乃以秦王属吏。
——《史记•高祖本纪》3、嘱托。
属予作文以记之。
——《范仲淹•岳阳楼记》4、类若属皆且为所虏。
——《项羽本纪》5、亲属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6、从属,隶属,归属诸侯皆属焉。
——《项羽本纪》拔:1、抽取,抽除项庄拔剑起舞《史记•项羽本纪》2、攻下,攻克已拔,皆坑之《史记•项羽本纪》3、突出,越出出乎其类,拔乎其卒(出类拔萃)《孟子•公孙丑上》纵1、发放莫敢纵兵《史记•项羽本纪》2、耸,向上引将身一纵,轻跳入瀑布泉中《西游记》3、连词,即使,纵然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幸:1、宠爱妇女无所幸,财物无所取《史记•项羽本纪》2、幸运,幸福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论语•述而》3、欢喜妒人之能,喜人之失《骂尸虫文》4、希冀,期望无其人而幸有其功《荀子•君道》持:1、一只手从下托扶左手据膝,右手持颐《庄子•渔父》2、控制,挟制持吏长短《史记•酷吏列传》3、掌握悖乱不可持国《吕氏春秋•察今》4、对之,对峙楚汉久相持未决《吏记•高祖本记》当抵挡,抵抗楚战士无不以一当十对着,朝着木兰当户织主持,执掌北邀当国者相见往昔,过去的遥想公瑾当年独只有,唯独今独臣有船独自,单独盖失强援,不能独完难道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引借口乃引“天亡我”率领项王乃复引兵而东拉开(弓)将军夜引弓延请引赵使者蔺相如退回,调转相如引车避匿故1、缘固,原因,所以故姓项氏《项羽本纪》2、事,事情讲中外之事《谭嗣同》3、旧,与新相对新故异备《韩非子》4、老交情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5、衰老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行》6、副词,故意广故数倍欲之,忿圭尉《陈涉世家》如1、骑皆伏曰:“如大王言!”(动词,像,如同)2、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动词,到,往)3、先生如其旨,内狼于囊(动词,按照,遵从)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动词,及,比得上)5、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连词,假如,如果)6、其如土石何(“如……何”固定结构,表处置之意)幸1、宠爱妇女无所幸,财物无所取《史记•项羽本纪》2、幸运,幸福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论语•述而》3、欢喜妒人之能,喜人之失《骂尸虫文》4、希冀,期望无其人而幸有其功《荀子•君道》壁1、营垒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2、驻扎项王军壁垓下3、墙壁家徒四壁顾1、回头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2、不过顾吾念之3、拜访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顾惜,顾念矜1、jin怜惜矜愍愚诚2、夸耀自矜功伐伐1、功劳自矜功伐2、讨伐伐无道,诛暴秦二、一词多义(虚词)若:1、人称代词:你,你的若不趣降汉,汉今虏若《史记•项羽本纪》2、像,如同天涯若比邻《杜少府之任蜀州》3、指示代词:这个,这样若无罪而就死地《孟子•梁惠王上》之项梁怒之(代词)此天之亡我(取消句子独立性)非战之罪也(助词,的)是何楚人之多也(这样)乃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就)平明,汉军乃觉之(才)至城东,乃有二十八骑(表示范围的限定,只、仅仅)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表转折,但、却竟然)乃为其骑曰(于是、就)以以故,事得已(因为)以是知其能(因此)以示士卒必死(用来)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逐之(率领)欲以力征经营天下(凭借)而彼可取而代也(表顺承)无不膝行而前(表修饰)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表转折,但、却)【为】项氏世世为楚将(是)项梁常为主办(作为)动词自为诗曰(创作)我何渡为(语气助词,反问语气)语气助词吾为若德(给)公为我献之(介词,替、给)介词愿为诸君快战(为了)五、词类活用1. 毋妄言,族矣(名作动,灭族)2. 梁以此奇籍(意动,以……为奇)3. 皆沉船,破釜甑(形容词作使动词,使……破)4. 项王军壁垓下(名作动,修筑营垒)5. 无不膝行而前(名作状,用膝盖)6.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名作状,在夜里)7. 项王则夜起(名作状,在夜里)8. 直夜溃围南出(名作状,向南)9. 田父绐曰:“左”(名作动,向左走)10.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名作状,向东)11. 无不膝.行而前。
《高祖本纪》一、一词多义(实词)1、相吕公者,好相人(动词,给人看相)无如季相(名词,面相)相与共尊汉王为皇帝(共同、一起)苟富贵,无相忘(互相)至于幽暗昏惑无物以相之(辅助、帮助)2、固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本来)吕公因目固留高祖(坚持)3、引因重敬之,引入坐(引领)沛公引兵西(率领)4、辄去辄烧绝栈道(就)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总是)5、解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逃脱)项羽解而东归(解散诸侯军队)秦人憙,秦军解(同“懈”)6、让沛公又让不受——(推让)为国以礼,其言不让——《论语》(谦让)大礼不辞小让——《鸿门宴》(礼节)7、易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高祖本纪》(轻视、看不起)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伶官传序》(容易)平易近民,民必归之——《鲁周公世家》(和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交换)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五人墓碑记》(改变)寒暑易节,始一返焉——(更替)《愚公移山》8、比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
——《楚辞涉江》(比较)比至定陶,再破秦军。
——《项羽本纪》(及,等到)乃并复丰,比沛(和……一样)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论语·为政》;朋比(勾结)家人失火,屋比延烧。
——《史记·汲黯列传》(靠着)9、壁汉王复入壁——《高祖本纪》(营垒)项王军壁垓下——《项羽本纪》(驻扎)10、属乃以秦王属吏——《高祖本纪》(zhǔ交付,委托)徒属皆曰:“敬受命”。
——《陈涉世家》(shǔ官属;部属)诸侯皆属焉——《项羽本纪》 (shǔ从属)11、数12、谢二、一词多义(虚词)1、则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连词就)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连词如果)(2)因高祖因狎侮诸客(介词趁机)因张良遂略韩地轘辕(介词凭借)因家沛焉 / 因与俱攻秦军(副词于是)(3)以乃以秦王属吏(介词把)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介词因为)啖以利(介词用)始大人常以臣无赖(动词,认为)二世使使者斩以徇(连词而,表承接)(4)然然恐,不敢不服耳(连词表转折,“但是”)不然,籍何以生此(代词这样)喟然太息曰(形容词词尾……的样子)沛公然其计(动词认为……正确)(5)之杨雄走之荥阳 / 驱之鸿门(动词去、到)汉击楚军,大破之(代词代楚军)(6)为高祖奉玉卮,起为太上皇寿(介词,对、向)唯恐沛公不为秦王(动词,做)四、古今异义1、隆准古:鼻子今:准确2、龙颜古:上额今:颜色,脸色3、常有大度古:远大的抱负(度,器度,抱负)今:气量宽宏,能容人4、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古:平民百姓今:亲人,家属5、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古:谋生职业今:任务6、纵观古:任人自由观看今:竖看,大范围看,放眼观察(形势等)7、单父人吕公善沛令古:交好今:善良,擅长8、素易诸吏古:看不起今:容易9、高祖竟酒,后古:留下不走今:方位,之后10、此非儿女子所知也古:妇女小子今:儿子、女儿11、吾视沛公大人长者古:德行忠厚的人今:敬辞,称长辈12、沛公方踞床,使两女子洗足古:坐具,像板凳一类的东西今:供人躺在上面睡觉的家具13、诽谤者族古:非议国政今:无中生有,说人坏话,毁人名誉14、所过无不残破古:毁坏今:残缺破损15、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古:指崤山、函谷关以东的地域今:省名16、至固陵,不会古:没有来会合今:不能够17、大王起微细古:平民今:非常细小18、起为太上皇寿古:敬酒献物,祝人长寿今:祝人寿辰19、始大人常以臣无赖古:没有恃以谋生的手段,此处指没有出息今:放刁撒泼,蛮不讲理(作形容词)游手好闲,品行不端正的人(作名词)20、慷慨伤怀古:感慨,叹息今:充满正气,情绪激昂21、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古:规约今:限制使不超出范围22、至固陵,不会古:没有会合今:不能23、吾所以有天下者古:…的原因今:表结果24、复其民,世世无有所与古:免除赋税徭役今:重复25、有功者害之古:嫉恨今:陷害26、稍征关中兵以自益古:渐渐今:稍微五、词类活用1.使动用法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 (使……坐)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使……与众不同)降章邯(使……投降)会项伯欲活张良(使……活命)沛公从百余骑(使……跟从)至阳夏南止军(使…停止)2.意动用法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认为……奇怪)父老苦秦苛法久矣(以……为苦)沛公然其计(认为……正确)3.名词活用为动词高祖常繇咸阳(服徭役)沛公引兵西(向西行进)吾当王关中(做王)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巿(灭族)吾虽都关中,万岁后吾魂魄犹乐思沛(建都)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安家)秦王子婴素车白马(驾着素车白马)不如仲力(勤奋)4.名词作状语项羽与宋义北救赵(向北)夜往见良(在夜间)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在途中)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用眼睛)项羽怨怀王不肯令与沛公俱西入关,而北救赵(向北)沛父兄诸母故人日乐饮极欢(天天)5.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单父人吕公善沛令(与……交好)高祖竟酒,后(留到最后)吕媪怒吕公曰(对……发火)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赶在诸侯之前)6.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及见怪(怪现象)大王起微细(平民,卑微的身份)项羽妒贤嫉能(贤能的人)诛暴逆(暴逆的秦朝)一、加点词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曾经)(休息)(水边,堤岸)是时雷电晦冥(天色昏暗;冥:昏暗)已而有身(不久)隆准而龙颜(鼻子)(上额)常有大度(平常)(气度,抱负)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平民百姓)廷中吏无所不狎侮(戏弄耍笑)常从王媪、武负贳酒(去)(赊欠)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认为……奇怪,意动)高祖每酤留饮,酒雠数倍(买酒)(售、卖出)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债(年终;竟:完毕,终了)(毁掉)(同“债”,债务)高祖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同“尝”,曾经)(同“徭”,服役)(任人自由观看)单父人吕公善沛令(交好,形容词活用作动词)避仇从之客(做客,名次活用作动词)因家沛焉(安家,名词活用作动词)素易诸吏(看不起)乃绐为谒曰(于是)(欺骗,诈说)(写)(名帖)好相人(动词,给人看相)引入坐(引领)(同“座”,座位)刘季固多大言(本来)遂坐上坐,无所诎(同“座”,座位)(同“屈”理亏,此有不安的意思)酒阑(将尽、将终)吕公因目固留高祖(用眼色,名次活用作状语)(坚持)高祖竟酒,后(酒席散罢)(留下不走)无如季相(面向)臣有息女(亲生女儿;息:生)公始常欲奇此女(起初)(异,使与一般人不同,使动用法)此非儿女子所知也(妇女小子)卒与刘季(最终)沛公引兵西(率领)(向西进发,名次活用作动词)可四千余人(大约)昌邑未拔(攻克,攻取)乃求见说(劝说,进言)沛公方踞床(正)摄衣谢之,延上坐(提起)(道歉)(请)二世使使者斩以徇(来)(示众)因张良遂略韩地轘辕(凭借)(终于)(夺取)诸将黥布皆属(归属)降章邯(使……投降,使动)欲约分王关中(称王,名次活用作动词)啖以利(利诱)(用)益张疑兵旗帜(增加)(设置,部署)诸所过毋得掠卤(同“掠掳”,抢人抢物;卤同“掳”,掠夺)秦人憙,秦军解(同“喜”)(同“懈”)乘胜,遂破之(终于)秦王子婴素车白马(驾着白车白马,名词活用作动词)诸将或言诛秦王(有的)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当初)(本来)(因为)乃以秦王属吏(于是)(把)(交付,委托)欲止公休舍(居住)父老苦秦苛法久矣(以……为苦,意动)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非议国政)(灭族)(相对,相聚)先入关者王之(以……为王,意动)伤人及盗抵罪(抵偿)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官吏和百姓)(同“安堵”,不迁动,不变更)凡吾所以来(总之)(……的原因)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规约)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巡视)(告诉,使知道)沛公又让不受(辞让)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用酒食款待、宴享)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同“纳”,接纳)(逐渐)(增加)(同“拒”抵抗)力不敌(兵力)会项伯欲活张良(适逢)(使……活,使动)因以文谕项羽(文理、道理)(明告)见谢项羽(道歉)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因为)(解脱,逃脱)项羽遂西(于是)非有功伐(功劳)何以得主约(凭借)乃详尊怀王为义帝(同“佯”,假意)实不用其命(服从)都彭城(建都,名次活用作动词)负约,更立沛公为汉王(背弃,违背)(更改)兵罢戏下(同“麾下”)去辄烧绝栈道(离开)(就,立即)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示项羽无东意(强盗)(东进)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在途中)(逃跑)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使……为王,使动)(定语后置)是迁也(这)(流放)日夜跂而望归(踮起脚跟)及其锋而用之(趁着)不如决策东乡(向东;乡同“向”)项羽解而东归(解散诸侯军队)期会而击楚军(约期会师)汉王复入壁,深堑而守之(又)(军垒,营垒)(壕沟)举九江兵而迎武王(兴起,发动)淮阴侯将三十万自当之(率领)(抵挡)孔将军、费将军纵(这里指出兵攻击)淮阴侯复乘之(乘……机会)遂略定楚地(终于)(攻占、夺取)鲁为楚坚守不下(替)示鲁父老项羽头(给……看)诸侯及将相相与共请尊汉王为帝(一块儿、共同;相:共同、一起)非所守也(把守、把持)大王起微细(平民)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总是)(分裂、分割)臣等以死守之(坚持)乃即皇帝位氾水之阳(阳:山南水北;阴:山北水南)陛下慢而侮人(傲慢)有功者害之(嫉恨)连百万之军(联合)高祖欲长都洛阳(定都)起为太上皇寿(祝寿,名词或用作动词)始大人常以臣无赖,,,,,(当初)(认为)(没有出息;赖:依恃)今某之产业孰与仲多,,,,(与……相比)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挑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哪里、怎么)游子悲故乡(思念、怀念)复其民(免除赋税徭役)沛父兄固请留高祖(坚持)高祖复留止(又)唯陛下哀怜之(句首语气词,表示希望)极不忘耳(很)吾特为其以雍齿故反我为魏(只是)比沛(和……一样)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就)今则来(若)吕公因目固留高祖(于是)因家沛焉(于是)高祖因狎侮诸客(趁机)因重敬之(于是)因与俱攻秦军(于是)因张良遂略韩地轘辕(凭借)因袭攻武关(趁机)因大破之(于是)因遗策(沿袭)喟然太息曰(……的样子)不然,籍何以生此(这样)沛公然其计(认为……是对的)秦人大失望,然恐(表转折,但是)而王独居南郑(表转折,却)日夜跂而望归(表修饰)项羽仁而爱人(表并列,而且)及壮,试为吏(做)乃绐为谒曰(写)为父老除害(替)此其所以为我所擒也(被)乃以秦王属吏(把)二世使使者斩以徇(来)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因为)啖以利(用)不然,籍何以生此(凭借)始大人常以臣无赖,,,(认为)可以有大功(凭借)怪之(代词,它)避仇从之客(到)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定语后置)今某之产业孰与仲多(的)。
《项羽本纪》一、一词多义(实词)扛:1、(gang)双手举籍长八尺有余,力能扛鼎。
——《项羽本纪》2、(kang,第二声)用肩膀承担物体。
扛枪期:1、动词,约定期山东为三处——《项羽本纪》2、预定的时间,一定的时间期限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史记•陈涉世家》3、(ji)周(年、月)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
——《尚书•尧典》4、(ji)期服,旧时为亲属服丧一年、外无期功强近之亲——《李密•陈情表》穷:1、尽,穷尽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鹊楼》2、阻塞不通,走投无路君子亦有穷乎《史记•孔子世家》3、困,处境艰难穷来从我《史记•项羽本纪》4、追究到底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属:1、连接,引申为跟随项王渡淮,骑者属者百余人耳。
——《项羽本纪》2、托付,交给,特引申为交给官吏治罪。
乃以秦王属吏。
——《史记•高祖本纪》3、嘱托。
属予作文以记之。
——《范仲淹•岳阳楼记》4、类若属皆且为所虏。
——《项羽本纪》5、亲属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6、从属,隶属,归属诸侯皆属焉。
——《项羽本纪》拔:1、抽取,抽除项庄拔剑起舞《史记•项羽本纪》2、攻下,攻克已拔,皆坑之《史记•项羽本纪》3、突出,越出出乎其类,拔乎其卒(出类拔萃)《孟子•公孙丑上》纵 1、发放莫敢纵兵《史记•项羽本纪》2、耸,向上引将身一纵,轻跳入瀑布泉中《西游记》3、连词,即使,纵然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幸:1、宠爱妇女无所幸,财物无所取《史记•项羽本纪》2、幸运,幸福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论语•述而》3、欢喜妒人之能,喜人之失《骂尸虫文》4、希冀,期望无其人而幸有其功《荀子•君道》持:1、一只手从下托扶左手据膝,右手持颐《庄子•渔父》2、控制,挟制持吏长短《史记•酷吏列传》3、掌握悖乱不可持国《吕氏春秋•察今》4、对之,对峙楚汉久相持未决《吏记•高祖本记》当1.抵挡,抵抗楚战士无不以一当十2.对着,朝着木兰当户织3.主持,执掌北邀当国者相见4.往昔,过去的遥想公瑾当年独1.只有,唯独今独臣有船2.独自,单独盖失强援,不能独完3.难道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引1.借口乃引“天亡我”2.率领项王乃复引兵而东3.拉开(弓)将军夜引弓4.延请引赵使者蔺相如5.退回,调转相如引车避匿故1、缘固,原因,所以故姓项氏《项羽本纪》2、事,事情讲中外之事《谭嗣同》3、旧,与新相对新故异备《韩非子》4、老交情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5、衰老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行》6、副词,故意广故数倍欲之,忿圭尉《陈涉世家》如1、骑皆伏曰:“如大王言!”(动词,像,如同)2、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动词,到,往)3、先生如其旨,内狼于囊(动词,按照,遵从)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动词,及,比得上)5、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连词,假如,如果)6、其如土石何(“如……何”固定结构,表处置之意)幸1、宠爱妇女无所幸,财物无所取《史记•项羽本纪》2、幸运,幸福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论语•述而》3、欢喜妒人之能,喜人之失《骂尸虫文》4、希冀,期望无其人而幸有其功《荀子•君道》壁1、营垒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2、驻扎项王军壁垓下3、墙壁家徒四壁顾1、回头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2、不过顾吾念之3、拜访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顾惜,顾念矜1、jin怜惜矜愍愚诚2、夸耀自矜功伐伐1、功劳自矜功伐2、讨伐伐无道,诛暴秦二、一词多义(虚词)若:1、人称代词:你,你的若不趣降汉,汉今虏若《史记•项羽本纪》2、像,如同天涯若比邻《杜少府之任蜀州》3、指示代词:这个,这样若无罪而就死地《孟子•梁惠王上》之项梁怒之(代词)此天之亡我(取消句子独立性)非战之罪也(助词,的)是何楚人之多也(这样)乃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就)平明,汉军乃觉之(才)至城东,乃有二十八骑(表示范围的限定,只、仅仅)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表转折,但、却竟然)乃为其骑曰(于是、就)以以故,事得已(因为)以是知其能(因此)以示士卒必死(用来)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逐之(率领)欲以力征经营天下(凭借)而彼可取而代也(表顺承)无不膝行而前(表修饰)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表转折,但、却)【为】项氏世世为楚将(是)项梁常为主办(作为)动词自为诗曰(创作)我何渡为(语气助词,反问语气)语气助词吾为若德(给)公为我献之(介词,替、给)介词愿为诸君快战(为了)五、词类活用1. 毋妄言,族矣(名作动,灭族)2. 梁以此奇籍(意动,以……为奇)3. 皆沉船,破釜甑(形容词作使动词,使……破)4. 项王军壁垓下(名作动,修筑营垒)5. 无不膝行而前(名作状,用膝盖)6.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名作状,在夜里)7. 项王则夜起(名作状,在夜里)8. 直夜溃围南出(名作状,向南)9. 田父绐曰:“左”(名作动,向左走)10.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名作状,向东)11. 无不膝.行而前。
(名作状,用膝盖)12. 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名作动,向西走)13.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使动,使……为王)14. 马童面之(名作动,背向)15. 为其守礼义,为主死节(为动,为……而死)16. 陈涉首难,豪杰蜂起(名作状,像蜂一样). 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2. 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品。
3.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jǔ)”,收藏。
4. 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没有。
5. 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显现。
6. 法令亡常亡:通“无”,没有。
7. 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通“无”,没有。
8. 武父子亡功德亡:通“无”,没有。
9. 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决:通“诀”,诀别。
10. 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
12. 毕今日之驩驩:通“欢”。
古今异义1. 汉亦留之以相当。
相当:古义:抵押。
2. 皆为陛下所成就。
成就:古义:提拔。
3. 我丈人行也。
丈人:古义:老人,长辈。
4. 幸蒙其赏赐。
赏赐:古义:照顾。
5. 欲因此时降武。
因此:古义:趁这时。
6. 独有女弟二人。
女弟:古义:妹妹。
7. 且陛下春秋高。
春秋:古义:年纪。
8. 武等实在。
实在:古义:确实存在。
9. 稍迁至栘中厩监。
稍:古义:渐渐。
10. 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遗:古义:送给。
11. 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会:古义:正当、适逢12. 此必及我。
及:古义:牵连13. 会论虞常。
论:古义:判罪14. 以货物与常。
货物:古义:财物15. 卧起操持。
操持:古义:为操和持,两个词,“拿着“的意思16.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假:古义:临时充任17.来时太夫人已不幸。
不幸:古义:对去世的委婉说法。
18.明年,陵降,不敢求武。
明年:古义:第二年。
①意动用法单于壮其节壮:以……为壮。
诚甘乐之乐:以……为乐。
②使动用法(1)欲因此时降武降:使……投降。
(2)空以身膏草野膏:使……肥沃。
(3)反欲斗两主斗:使……争斗。
(4)单于愈益欲降之降:使……投降。
(5)何久自苦如此苦:使……受苦。
(6)王必欲降武降:,使……投降。
(7)尽归汉使路充国等归:使……归(8)屈节辱命屈:使……屈身辱:使……受辱(9)别其官署常惠等别:使……分开(10)宜皆降之降:使......投降③名词活用(1)天雨雪雨:名词做动词,下雪。
(2)羝乳乃得归乳:名词做动词,生子。
(3)杖汉节牧羊杖:名词做动词,拄着。
(4)武能网纺缴,檠弓弩网、檠:名词做动词,结网、用檠矫正弓弩。
(5)惠等哭,舆归营舆:名词做动词,用车子。
(6)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上:名词做状语,向上。
(7)绝不饮食饮食:名词做动词,给他吃的、喝的。
一词多义①使(1)数通使相窥观使:使者。
(2)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汉者第一个“使”:出使。
第二个“使”:使节(3)单于使使晓武第一个“使”:派,第二个“使”:使者。
②语(1)以状语武语:告诉。
(2)如惠语以让单于语:说的话。
③引(1)虞常果引张胜引:招供。
(2)引佩刀自刺引:拔。
④食(1)绝不饮食食:给他吃的。
(2)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食:吃。
(3)廪食不至食:粮食。
(4)给其衣食食:食物。
⑤发(1)方欲发使送武等发:打发。
(2)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发:发动。
(3)恐前语发发:被揭发。
(4)须发尽白发:头发⑥乃⑴见犯乃死,重负国乃:副词,才⑵恐汉袭之,乃曰乃:副词,于是、就⑦以(1)武字子卿,少以父任以:因为凭借(2)汉亦留之以相当以:来表承接(3)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以:把(4)以状语武以:把(5)虽生,何面目以归汉!以:凭借(6)蹈其背以出血以:来表顺承特殊句式①倒置句(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送留在汉者匈奴使”。
(2)为降虏于蛮夷。
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于蛮夷为降虏”。
(3)何以汝为见。
宾语前置句和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见汝为”(4)子卿尚复谁为乎。
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子卿尚复为谁乎”。
(5)何以复加。
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复加”。
(6)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募百余人士、斥候俱”(7)若知我不降明。
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若明知我不降”②判断句(1)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2)非汉所望也。
(3)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③被动句(1)见犯乃死,重负国(2)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3)皆为陛下所成就(4)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5)武留匈奴凡十九岁④省略句(1)后随浞野侯没胡中(2)单于子弟发兵于战(3)使牧羝(4)会缑(gōu)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5)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