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冀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走进大自然》》优秀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5
1、走进大自然教课目:知与技术:1、正确本9 个生字,正确写10 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文,背文,认识文的主要内容。
程与方法:1、学生频频,睁开想象来理解文,体感情。
2、睁开,文的思想内容及感情行解析。
感情、度与价:神往大自然的梦想、融入大自然的心境和大自然的感情。
前准:有关大自然的料。
生活意教课再及教课漫笔第一目:初文,除文字阻碍。
一、情境、激情引入1、教先板“大自然” , 指名学生。
引学生交流自己大自然的认识。
2、教展现大自然中奇异的自然景,多姿多彩的花草木,皮可的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虫⋯⋯ 学生以整体感知大自然的,学生学情,美好奇异。
而后播放大自然景色3、:看以后,你最想些什么?的,学生再大自然做些什么?的奇异美,丰富学生(学生所欲言。
)大自然的表象,激起4、:美奇异的大自然多么令人神他感情的波,后往,今日就我一起走大自然吧!面理解文淀感情。
5、完成,。
趣的和生关系、使学生在松、快的氛围中学。
二、初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遇到不的字可以老、同学、字典等。
2、出示文中的生,指名,开火。
3、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
新学期开始,字的方法教可以行提示。
以便多种方法学生的学服。
如:“密林”、“昆虫网”、“花瓣”等可以利用片行理解。
如:“斑”、“体”、“感觉”、“深邃”、“融” 等可以合中的详尽境来理解。
于其余可以生共同解决。
4、文状况:教指名学生按自然段文,听者可以性的行价。
通多种形式理解文中的,既形象生,学生迎;又无形中教了学生理解的方法。
正所“授之与”。
第二目:理解文内容,领会作者的感情品尝文的言特色。
三、分步解、品悟情。
1、教引学生再文,想,完文后,你留下了什么的感提出开放性的来感,什么的印象或是什么的看法。
悟文,既有益于学生2、引学生交流后的感觉、印象或整体掌握文内容,又看法。
有益于学生自己在中3、引学生抓住自己点的支撑点,品尝和体,留了学即文中言文字的品位与理解。
生、感悟的余地。
A:第一小的是孩子怎走大自然。
三年级语文上册《走进大自然》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1.3学习生字词,掌握生字的读写。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观察、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2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3.2培养学生珍惜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2学习生字词,掌握生字的读写。
2.教学难点:2.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
2.2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过程1.导入1.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previouslesson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
1.2教师出示大自然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事物。
2.课文朗读2.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
2.2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生字词3.1教师出示生字词,引导学生认读。
3.2学生分组,合作学习生字词,交流学习心得。
4.理解课文内容4.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答课文中的问题。
4.2学生分小组,讨论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
5.课堂活动5.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大自然的活动,让学生用语言描述大自然的美。
5.2学生合作,创作一首关于大自然的诗歌或故事。
6.2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四、作业布置1.家庭作业:1.1朗读课文,熟记生字词。
1.2家长协助孩子观察大自然,记录下观察到的美景。
2.课后作业:2.1学生根据课堂活动,完成一篇关于大自然的作文。
2.2家长协助孩子收集关于大自然的资料,准备下一节课的分享。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观察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培养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课堂活动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很高的兴趣,但在创作诗歌或故事时,部分学生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1 走进大自然教材分析:本单元安排了五篇课文:《走进大自然》、《火烧云》、《会说话的草》、《诗的材料》、《金色的草地》,很显然,文化主题就是“亲近自然”。
那么,这篇课文是一个什么样的定位呢?我想,它就是一个倡议,吹响了向大自然进军的号角。
这是一首清新明快的现代诗,描绘了天真活泼的孩子们走进大自然的怀抱,愉快地进行各种活动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向往大自然的愿望,融入大自然的心境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整首诗结构严谨,层次清晰,语言流畅而又饱含激情,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正确认读七个生字,会写十一个生字;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查阅字典等方法理解“叩醒、斑斓、深沉、辽远、融进”等词语的意思并积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在阅读中认识并积累“追着……追着……追着……”这样有特点的排比句式。
过程与方法:1.能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情感体验来理解课文的内容,激发学生走进大自然的愿望,启发学生在接触大自然时独特的感受。
2.通过品词析句,适当拓展,在想象中仿写,让学生感受语言美,增强语文学习兴趣。
3.通过感情朗读,分工合作读、比赛读等方式,理解诗歌内容,感受作者向往大自然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从而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关键词句中体会孩子们走进大自然的怀抱时的愉快心情。
教学难点:从关键词句中体会孩子们走进大自然的怀抱时的愉快心情。
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任务:1.正确认读七个生字,正确书写“追、瓣、醒、感”四个难写的生字,重点指导“瓣”的书写;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查阅字典等方法理解“叩醒、斑斓、深沉、辽远、融进”等词语的意思并积累。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歌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1.谈话引入:深山小溪,红花绿草,飞禽走兽,蓝天白云……这一切多美啊!想去看看吗?来!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2.欣赏图片,说说感受(课件展示:大自然的美景图片)。
1.《走进大自然》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习本课9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掌握课文中的新词。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1.采用多种朗读形式,在读中感悟课文内容。
2.立于不败之地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从而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感情。
2.通过品词析句,让学生感受语言美,增强语文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感情。
突破方法:通过反复朗读,抓住重点语段进行分析、体会。
难点:品析课文生动活泼的语言。
突破方法: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利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结合教师的点拨进行体会。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课时目标初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一、激情导入深山小溪,红花绿草,飞禽走兽,蓝天白云……这一切多美啊!想去看看吗?来!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二、初读感知学生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掌握生字、新词。
1.学习生字2.教师教读生字,注意引导学生边读边记住字形。
三、指导学生朗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流利。
2.同桌或小组内相互朗读、相互评议。
3.指导学生朗读,其他同学听后评议。
4.教师指导、点拨。
5.教师范读课文,学生体会。
6.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四、课堂小结1.同桌之间进行朗读比赛。
2.小组间讨论交流初读课文后的体会。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品味课文的语言特点。
一、复习导入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二、精读研讨1.学生再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自质疑问,小组内合作、探究、交流。
2.教师引导,总结学生的疑问,形成问题组。
(1)什么是大自然,我们怎样走进大自然?(2)走进大自然后我们该怎样体验、感受大自然?(3)从大自然中我们能得到什么?3.针对以上问题组,学生利用小组合作优势进行探究,教师巡视。
4.师生共议5.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1走进大自然
教材:冀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单元:走进大自然
板块: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首诗歌生动地描绘了天真活泼的孩子们走进大自然的怀抱,愉快地进行各种活动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向往大自然的愿望、融入大自然的心境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写本课11个生字,正确认读文中7个生字。
2.理解“叩醒、斑斓、深沉、辽远、融进”等词语并积累懂得的词语。
3.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聊天交流,启发性设置问题情境,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接触大自然,融进大自然。
2. 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想象画面,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走进大自然的愿望。
重难点分析:
●本课生词较多,应该根据不同层次的阅读适时加以理解。
方法上要注意在学生自悟的基础上进行自主交流或教师点拨。
如“斑斓、辽远、深沉”可根据图片理解,教师加以点拨,“叩醒”可以配合动作理解。
●诵读课文,理解诗歌内容,体味作者的情感是文章的难点,教学时引导学生读进去,能抓住重点字、词、句读出相应的情感,以语感引发情感,以情感带动语感,尝试达到声情一致的朗读能力生成与提升的过程。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
[《走进大自然》的教案]三年级走进大自然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认读本课7个生字,正确书写11个生字。
2、有感情地课文,背诵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1、学生反复诵读,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体验情感。
2、展开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向往大自然的愿望、融入大自然的心境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引入1、先板书“大自然”,指名学生读。
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对大自然的了解。
2、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大自然中神奇的自然景观,多姿多彩的花草树木,调皮可爱的鸟兽虫鱼……给学生以整体感知大自然的美妙神奇。
3、师:看过之后,你最想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学生畅所欲言。
)4、师:美丽神奇的大自然多么令人神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吧!5、完成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1、学生自由读诗,做到不多字,不少字,正确流利。
2、出示文中的生词,先指名认读,后开火车读。
3。
理解词语。
4、分自然段读课文,听者给予评价。
三、分步解读、品悟诗情1、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读完课文后,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感觉。
2、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
3、引导学生抓住自己观点的支撑点,即文中语言文字的品位与理解。
(1)、第一小节讲的是孩子们怎样走进大自然。
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在走进自然的过程中,孩子们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摸到什么?闻到什么?……他们欢快愉悦的心情。
抓住“追着……追着……追着……”进行品位,体会孩子们走进自然的急迫而热切心情。
在此基础上进行感情朗读,读出孩子们走进自然的欢快、愉悦、急迫、热切的心情。
(2)、第二小节讲的是孩子们投身于自然。
引导学生抓住“扣醒山石”、“访问花瓣”、“网住斑斓的秋天”等词语体会在孩子们眼中,山石、花瓣、秋天都是具有生命的,是他们的朋友,他们对这些大自然中的朋友充满了向往与追求。
进行感情朗读。
(3)、第三小节讲的是孩子们融入自然。
冀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课《走进大自然》导图教案本学期之初,刘濯源教授为我们带来了耳目一新的学科思维导图。
根据刘教授的讲解,我进行了第一课的教学设计。
也希望这篇文章能给老师的教学有所启发和帮助。
本课教学环节分为以下四部分:一、文章理读(第一遍读课文,理清脉络)1、目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这首小诗分为三个小节,内容概括为:第一节讲“走进大自然”,第二节讲“接触大自然”,第三节讲“融入大自然”。
二、识读课文(第二遍读课文,解决字词)识字部分:1、本课中要求会写的字很多,随着识字量的增加,区别形近字迫在眉睫。
于是以“验”字为例,进行构字联想——换偏旁组新字。
2、“追”为形声字,里面部分读“duī”表声,在甲骨文中下半部分是“止”,表示脚。
“追”的本意是追逐。
3、“受”是会意字,甲骨文中是一个手将一个盘子给另一只手,后来将中间的盘子改为了“舟”。
它的含义为接受、授予。
在古字中“受”同“授”。
识词部分:通过上下文理解“斑斓”和“深沉”1、“斑斓”本意是灿烂多彩,色彩绚丽。
又可以用于形容生活多姿。
2、“深沉”是多义词。
当形容人时,表示深刻、沉着,感情不外露。
当形容物时,表示幽深,程度深。
概念区分:访问——官方用语;拜见——谒见尊长;拜访——用于友人之间三、品读课文(第三遍读课文,深入理解)1、第一节从三个“追着……”读出孩子的心情是十分愉悦的,又是多么急迫而热切。
主要讲孩子们怎样走进大自然。
孩子们是主体。
2、第二节讲的是孩子们在大自然中做了什么,即接触大自然。
给山石和花瓣赋予了生命和感情,将物人化。
“每一块”“每一片”“网住”又表现了孩子们对亲近自然有着无穷的渴望与追求。
3、第三节讲孩子们要变成大自然中的事物,去感受大自然。
“走进”不仅是肢体的接触,更是精神的融入。
将感情得到升华,达到物我合一的思想境界。
四、词语积累将课后的词语分为动词和形容词,在理解的基础上,达到运用的目标。
学科思维导图在备课、授课、复习等环节都有很大的用处,老师们可以进行学习和运用。
Z存教育课程标磐虫脸教科15YU WEN三年级上册《走进大自然》《走进大自然》全诗描写了我们走进大自然获得的丰富体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赞美之情。
启迪孩子们要深入大自然,这样才能得到来自大自然的丰富体验,懂得生活的多彩多姿。
根据素质教育新思想,语文课程的新理念,充分考虑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学生的实际,综合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要求,进行教学。
【知识与能力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7个生字,正确书写11个生字。
(2)有感情地课文,背诵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生反复诵读,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体验情感。
(2)展开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向往大自然的愿望、融入大自然的心境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引入。
1、深山小溪,红花绿草,飞禽走兽,蓝天白云……这一切多美啊!想去看看吗?来!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2、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大自然中神奇的自然景观,多姿多彩的花草树木,调皮可爱的鸟兽虫鱼……给学生以整体感知大自然的美妙神奇。
3、看过之后,你最想说些什么?做些什么?4、美丽神奇的大自然多么令人神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吧!5、完成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诗,做到不多字,不少字,正确流利。
2、出示文中的生词,先指名认读,后齐读。
3、理解词语。
4、分自然段读课文,听者给予评价。
三、分步解读、品悟诗情。
1、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读完课文后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感觉。
2、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
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与情感。
(1)第一小节讲的是孩子们怎样走进大自然。
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在走进自然的过程中,孩子们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摸到什么?闻到什么?……体会他们欢快愉悦的心情。
1走进大自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7个生字,正确书写11个生字。
2、有感情地课文,背诵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体验情感。
2、展开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向往大自然的愿望、融入大自然的心境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本课7个生字,正确书写11个生字。
教学难点:
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体验情感。
课前准备:有关大自然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百度文库是百度发布的供网友在线分享文档的平台。
百度文库的文档由百度用户上传,需要经过百度的审核才能发布,百度自身不编辑或修改用户上传的文档内容。
网友可以在线阅读和下载这些文档。
百度文库的文档包括教学资料、考试题库、专业资料、公文写作、法律文件等多个领域的资料。
百度用户上传文档可以得到一定的积分,下载有标价的文档则需要消耗积分。
当前平台支持主流的doc(.docx)、.ppt(.pptx)、.xls(.xlsx)、.pot、.pps、.vsd、.rtf、.wps、.et、.dps、.pdf、.txt 文件格式。
本文档仅用于百度文库的上传使用。
《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7个生字,正确书写11个生字。
2、有感情地课文,背诵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体验情感。
2、展开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向往大自然的愿望、融入大自然的心境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引入
1、先板书“大自然”,指名学生读。
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对大自然的了解。
2、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大自然中神奇的自然景观,多姿多彩的花草树木,调皮可爱的鸟兽虫鱼……给学生以整体感知大自然的美妙神奇。
3、师:看过之后,你最想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
)
4、师:美丽神奇的大自然多么令人神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吧!
5、完成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诗,做到不多字,不少字,正确流利。
2、出示文中的生词,先指名认读,后开火车读。
3、理解词语。
4、分自然段读课文,听者给予评价。
三、分步解读、品悟诗情
1、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读完课文后,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感觉。
2、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
3、引导学生抓住自己观点的支撑点,即文中语言文字的品位与理解。
(1)、第一小节讲的是孩子们怎样走进大自然。
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在走进自然的过程中,孩子们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摸到什么?闻到什么?……体会他们欢快愉悦的心情。
抓住“追着……追着……追着……”进行品位,体会孩子们走进自然的急迫而热切心情。
在此基础上进行感情朗读,读出孩子们走进自然的欢快、愉悦、急迫、热切的心情。
(2)、第二小节讲的是孩子们投身于自然。
引导学生抓住“扣醒山石”、“访问花瓣”、“网住斑斓的秋天”等词语体会在孩子们眼中,山石、花瓣、秋天都是具有生命的,是他们的朋友,他们对这些大自然中的朋友充满了向往与追求。
进行感情朗读。
(3)、第三小节讲的是孩子们融入自然。
在前两小节的感情基础上直接引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抒发自己对大自然深切的爱。
4、回顾全文,美读中品位,达到背诵。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9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掌握课文中的新词。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1、采用多种朗读形式,在读中感悟课文内容。
2、立于不败之地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从而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感情。
2、通过品词析句,让学生感受语言美,增强语文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感情。
突破方法:通过反复朗读,抓住重点语段进行分析、体会。
难点:品析课文生动活泼的语言。
突破方法: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利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结合教师的点拨进行体会。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初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一、激情导入
深山小溪,红花绿草,飞禽走兽,蓝天白云……这一切多美啊!想去看看吗?来!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
二、初读感知
学生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掌握生字、新词。
1.学习生字
2.教师教读生字,注意引导学生边读边记住字形。
三、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流利。
2.同桌或小组内相互朗读、相互评议。
3.指导学生朗读,其他同学听后评议。
4.教师指导、点拨。
5.教师范读课文,学生体会。
6.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四、课堂小结
1.同桌之间进行朗读比赛。
2.小组间讨论交流初读课文后的体会。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品味课文的语言特点。
一、复习导入
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二、精读研讨
1、学生再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自质疑问,小组内合作、探究、交流。
2、教师引导,总结学生的疑问,形成问题组。
(1)什么是大自然,我们怎样走进大自然?
(2)走进大自然后我们该怎样体验、感受大自然?
(3)从大自然中我们能得到什么?
3、针对以上问题组,学生利用小组合作优势进行探究,教师巡视。
4、师生共议
5、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语言赏析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小组进行交流。
2、教师指名学生在班上交流。
3、教师出示问题,学生探究。
4、学生自主探究、交流,教师点拨。
四、思维拓展
1、照样子写话。
2、描一描,画一画
课堂小结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分小组用一两句话赞美大自然
板书设计
1 走进大自然
纯洁
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美好
智慧
情感
《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7个生字,正确书写11个生字。
2、有感情地课文,背诵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体验情感。
2、展开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向往大自然的愿望、融入大自然的心境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引入
1、先板书“大自然”,指名学生读。
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对大自然的了解。
2、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大自然中神奇的自然景观,多姿多彩的花草树木,调皮可爱的鸟兽虫鱼……给学生以整体感知大自然的美妙神奇。
3、师:看过之后,你最想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
)
4、师:美丽神奇的大自然多么令人神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吧!
5、完成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诗,做到不多字,不少字,正确流利。
2、出示文中的生词,先指名认读,后开火车读。
3、理解词语。
4、分自然段读课文,听者给予评价。
三、分步解读、品悟诗情
1、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读完课文后,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感觉。
2、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
3、引导学生抓住自己观点的支撑点,即文中语言文字的品位与理解。
(1)、第一小节讲的是孩子们怎样走进大自然。
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在走进自然的过程中,孩子们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摸到什么?闻到什么?……体会他们欢快愉悦的心情。
抓住“追着……追着……追着……”进行品位,体会孩子们走进自然的急迫而热切心情。
在此基础上进行感情朗读,读出孩子们走进自然的欢快、愉悦、急迫、热切的心情。
(2)、第二小节讲的是孩子们投身于自然。
引导学生抓住“扣醒山石”、“访问花瓣”、“网住斑斓的秋天”等词语体会在孩子们眼中,山石、花瓣、秋天都是具有生命的,是他们的朋友,他们对这些大自然中的朋友充满了向往与追求。
进行感情朗读。
(3)、第三小节讲的是孩子们融入自然。
在前两小节的感情基础上直接引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抒发自己对大自然深切的爱。
4、回顾全文,美读中品位,达到背诵。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