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定义及分类
- 格式:ppt
- 大小:4.43 MB
- 文档页数:12
混凝土材料基本知识介绍!一、混凝土1、定义:混凝土是由胶结料﹑粗细集料和水,按一定的比例配制,经搅拌﹑捣实成型﹑养护硬化而成的一种人造石材。
一般所称的混凝土是指水泥混凝土。
预拌混凝土是指水泥、集料、水以及根据需要掺加的外加剂、矿物掺合料等组分按一定比例,在搅拌站经计量、拌制后出售的并采用运输车,在规定时间内运至使用地点的混凝土拌合物。
2、组成:胶结材料﹑粗细骨料和水,必要时加入外加剂或掺合料。
(1)胶结材料:作用是把松散的骨料胶结成为整体,如水泥﹑石膏﹑沥青等。
(2)粗细骨料:主要起骨架作用承受外力,粗骨料如碎石、卵石、砾石等;细骨料如河砂﹑海砂﹑山砂、人工砂。
(3)水:一般是自来水,须满足《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
(4)外加剂和掺合料:主要用于改善混凝土性能,节约材料,外加剂如减水剂﹑缓凝剂﹑膨胀剂等;掺合料如粉煤灰﹑矿渣﹑硅粉等。
3、分类:大体上可分为两种:普通混凝土(水泥混凝土)和特种混凝土(如防水混凝土﹑耐热混凝土﹑水工混凝土等)4、混凝土各种性能(1)和易性:是表示混凝土施工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一般用坍落度或工作度表示。
和易性好,则容易振捣密实,成型后的混凝土质量也较好。
(2)坍落度:是指在一定的试验方法下混凝土自由坍落的数值。
坍落度作为混凝土流动性的指标,坍落度大,表示流动性大,在泵送混凝土中对坍落度的要求较高。
坍落度一般用mm作单位,精确到5mm。
公司生产的混凝土坍落度一般在80~220mm。
流动性混凝土是指拌合物的坍落度为100~150mm的混凝土,大流动性混凝土是指拌合物的坍落度≥160mm的混凝土。
(3)泌水性:表示混凝土在运输和浇捣过程中水份从混凝土中析出的性能。
泌水大的混凝土拌合物对混凝土的质量将产生不利的影响,将导致混凝土强度的降低。
(4)保水性:与泌水性相对,保水性好则泌水性差。
(5)分层离析:表示混凝土拌和物在运输和浇捣过程中,拌和物中各组成材料互相分离的性质。
1、基本概念-1.砼定义—用水泥、砂、石、水按设计比例配制,经搅拌、成型、养护而得的水泥砼称为普通砼,简称砼。
它是一种原料易得、施工便利、具有较好耐久性和强度的建筑材料。
在土木工程中,应用最广泛的是普通砼:以水泥为胶凝材料,以砂,石为骨料,加水拌制成的水泥砼.(1)优点缺点:优点:原材料丰富,成本低;良好的可塑性;高强度;耐久性好;可用钢筋增强;缺点:自重大;脆性材料;-2)砼分类:. (1)砼按表观密度分为三类:特重砼,密度大于2700kg/m3;重砼,密度1900-2500kg/m3(工程中常用);轻砼,密度600-1900kg/m3;(2)砼按性能和用途为类:结构用砼;耐热砼;防水砼;绝热砼;耐油砼;耐酸砼;防护砼和补偿收缩砼等。
(3)砼按胶凝材料分:水泥砼(在土木工程中应用最广泛);石膏砼;沥青砼(在公路工程中应用较多);聚合物砼等.(4)按流动性和维勃稠度分类干硬性砼:坍落度一般小于在10mm,用维勃稠度表示。
塑性砼:坍落度一般在10-90mm,流动性砼:坍落度一般在100-150mm大流动性砼:坍落度大于160mm(5)按强度分类(P229)-3)砼的主要性质(1)、砼的工作性(和易性)○1、砼和易性又称工作性,是砼重要工艺性能。
主要指砼在施工中搅拌、运输、浇筑等过程中能保持均匀、密实而不发生分层离析的性能。
○2和易性包括:流动性、粘聚性、保水性三个方面;流动性:指新拌砼在其自重或稍加力作用下(机械振捣)产生流动,较均匀密实地填满模型各处的性能。
流动性大小决定砼中用水量或水泥浆量的相对含量;●粘聚性:是指新拌砼抗离析的性能,它是砼均质性指标之一。
粘聚性好的砼在运输和施工中不易产生分层和离析现象,保证砼整体均匀。
砼由各种表观密度和颗粒大小不同材料组成,在外力作用下各组成材料移动方向不同。
如各种组成材料配比不当,粗骨料可能从砂浆中分离出来。
砼粘聚力越小,分离倾向越大,砼不能保持均匀整体性,导致硬化后砼产生缺陷。
混凝土的分类及其基本区别摘要:一、普通混凝土二、轻质混凝土三、其他类型混凝土四、各类混凝土之间的基本区别正文:混凝土是土木工程中最为常用的材料之一,其种类繁多,不同类型的混凝土具有不同的性能和应用场景。
本文将对混凝土进行分类,并介绍各类混凝土之间的基本区别。
一、普通混凝土普通混凝土是我们在建筑中常见的混凝土,其表观密度在1950~2500Kg/立方米之间。
普通混凝土主要以砂、石子为主要集料配制而成,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久性。
普通混凝土在建筑工程、桥梁工程、道路工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轻质混凝土轻质混凝土是一种表观密度小于1950公斤/立方米的混凝土。
与普通混凝土相比,轻质混凝土具有以下优点:自重轻、保温性能好、抗渗性能好、抗震性能强。
轻质混凝土主要用于墙体、屋面、地面等建筑部位,以及桥梁、隧道等基础设施工程。
三、其他类型混凝土除了普通混凝土和轻质混凝土之外,还有以下几种常见的混凝土类型:1.钢筋混凝土:在混凝土中加入钢筋,以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钢筋混凝土广泛应用于建筑结构、桥梁、道路等工程。
2.预拌混凝土:预先按照一定比例将水泥、砂、石子等原材料混合,并在施工现场进行浇筑。
预拌混凝土具有质量稳定、施工速度快等特点。
3.泵送混凝土:具有较高流动性和可泵送性能的混凝土。
泵送混凝土主要用于高层建筑、大跨度桥梁等工程。
4.纤维混凝土:在混凝土中加入短纤维或长纤维,以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抗冲击性能等。
纤维混凝土广泛应用于桥梁、路面、隧道等工程。
四、各类混凝土之间的基本区别1.密度:不同类型的混凝土密度有所不同,普通混凝土密度在1950~2500Kg/立方米,轻质混凝土密度小于1950Kg/立方米。
2.强度:普通混凝土强度较高,适用于承受较大荷载的结构;轻质混凝土强度相对较低,但具有良好的保温、抗渗等性能。
3.用途:各类混凝土根据其性能和特点,应用于不同的工程领域。
普通混凝土和轻质混凝土主要用于建筑、基础设施等领域;钢筋混凝土、预拌混凝土等适用于各类建筑结构和桥梁等工程。
绪论一、定义与分类㈠定义混凝土是指由胶凝材料(无机胶凝材料、有机或复合胶凝材料)、水、集料,必要时还有化学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等组分按一定比例合理配料,经成型、硬化后制成的人造石材。
㈡分类混凝土因其成分不同,性能各异,可分成很多不同的种类。
1. 按胶凝材料的不同划分混凝土按胶凝材料的不同,可分为三类:⑴无机胶凝材料混凝土。
有水泥混凝土、石膏混凝土和水玻璃混凝土等。
⑵有机胶凝材料混凝土。
有沥青混凝土、聚合物胶凝混凝土等。
⑶有机与无机复合胶凝材料混凝土。
有聚合物水泥混凝土和聚合物浸渍混凝土。
2. 按混凝土的密度划分混凝土按密度划分,可分为四类:⑴特重混凝土。
密度大于2700kg/m3的混凝土。
⑵普通混凝土。
密度为1900~2500 kg/m3的混凝土。
⑶轻混凝土。
密度为1000~1900 kg/m3的混凝土。
⑷特轻混凝土。
密度小于1000 kg/m3的混凝土。
如加气混凝土、泡沫混凝土属于这类特轻混凝土。
3. 按使用的功能划分混凝土按使用功能一般可分为结构混凝土、耐酸碱混凝土、耐热混凝土、防水泥凝土、海洋混凝土以及水工混凝土等。
4. 按配筋情况划分混凝土按配筋情况一般可分为无筋混凝土(又称素混凝土)、钢筋混凝土、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劲性钢筋混凝土、纤维混凝土以及钢丝网水泥等。
5. 按施工工艺划分混凝土按施工工艺一般可分为普通浇筑混凝土、泵送混凝土、喷射混凝土及离心成型混凝土等。
6. 按流动性划分混凝土按其流动性—般可分为塑性混凝土、干硬性混凝土、半干硬性混凝土、流动性混凝土以及大流动性混凝土等。
二、组成成分虽然用于制造混凝土的材料的成分和性质在后面章节中将要讨论,在现阶段给混凝土的主要组成成分作出定义是有用的。
集料:是粒状材料,如砂、卵石、碎石或化铁高炉矿渣,与胶凝介质共同形成水硬-水泥混凝土或砂浆。
粗集料指集料粒径小于50mm而大于4.75mm(4号筛),细集料指集料粒径小于4.75mm而大于75um(200号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