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水果大聚会》教案2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2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6课水果大聚会∣岭南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果的丰富多样性,认识各种水果的特点,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 通过观察、描述、表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绘画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水果的认识:让学生了解各种水果的名称、形状、颜色、味道等特点。
2. 水果的绘画:教授学生如何用线条和色彩表现水果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绘画技巧。
3. 水果大聚会: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一幅水果聚会的画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各种水果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水果的丰富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教授:(1) 讲解各种水果的名称、形状、颜色、味道等特点,让学生对水果有更深入的了解。
(2) 教授学生如何用线条和色彩表现水果的特点,如:线条的流畅、色彩的丰富等。
(3) 示范绘画步骤,让学生跟随示范进行绘画练习。
3. 实践操作:(1) 分组进行水果大聚会的创作,每组选定一种水果为主题。
(2) 学生发挥想象力,用绘画的形式表现水果的特点,如:形状、颜色、味道等。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展示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过程和心得。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3) 选出最佳作品,进行表彰。
四、教学延伸1. 课后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水果,了解更多水果的特点。
2. 鼓励学生用绘画的形式记录自己的观察,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
3. 开展以水果为主题的亲子活动,让学生与家长共同创作,增进亲子关系。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描述、表现水果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绘画技巧。
2.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具有个性的作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 注重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分享、交流、互助。
《画水果》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习运用多种感官感受味道,并进行联想、感受味道与色彩的互通性。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情感目标:通过小组竞赛的形式培养孩子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热爱集体的团结意识。
重点:通过尝味、说味、画味活动,启发学生想象力,难点:学生灵活地运用语言及不同的线、形、色大胆构图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准备:1、百宝箱装有不同味道的小盘子奶塘、柠檬、苦瓜、辣味牛肉干、黄连、姜糖、穿心凉糖、话梅糖、酸梅糖、秀逗糖等等。
2、活动室布置成演播厅场景营造竞赛的氛围。
3、画纸、水彩笔、油画棒、水粉颜料、棉签等作画工具。
教学过程:一、首先参赛队在激昂的音乐中自由结伴分别以红、蓝队入场。
设计意图(少儿频道的三星智力快车是孩子们最钟爱的节目,我通过多媒体中音响和视频的播放让孩子仿佛置身于聚光灯下的演播厅现场。
)教师则以主持人的身份出现,用自己的语言调动和感染孩子的情绪,从而进入竞赛的状态。
师:小朋友们好!欢迎你们来到“猜一猜,画一画”节目的演播现场,今天我们的主题是色彩的味道。
我是主持人雅歌姐姐,首先让我来介绍一下我们的来宾---------此时多媒体依次播放各个参赛组的组名和参赛队员合影。
孩子们以组为单位喊自己的口号,为自己加油打气。
二、下面,进入竞赛的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我闻,我闻,闻闻闻”闻闻味道,说说味道、猜猜味道(多媒体播放游戏名称)。
教师准备一个装着各种味道百宝箱,邀请几位小朋友来闻味道,等闻出了味道就告诉大家你的感受是什么样的,它是什么颜色的,猜对的小朋友所在的队就可以得到一个笑脸! 设计意图:孩子通过百宝箱中一个小洞来闻里面的味道,培养孩子分析判断并用语言表达的能力。
通过闻味道,联想其颜色然后打开百宝箱亲自触摸水果,观察水果的颜色使孩子对色彩与颜色产生联想,为下一环节做铺垫。
第二个环节,我看,我看,我看看看。
多媒体中首先展示单色请同学联想,并作出相应的表情。
此环节画面中展现出有火辣的红色,酸酸的绿色,苦苦的黑色。
《水果大聚会》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水果大聚会》是小学美术岭南版二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甜美的果实,快乐的人”中的第一课,本课教材以水果为题材,让学生仔细观察水果的特征,鼓励学生大胆地表现各种水果的形态及色彩,培养学生的想象创作思维。
教材以学生的生活体验为导入点,调动学生对美好生活的情感体验,能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体验和分享创造的成就感,多角度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和科技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探究并画出各种水果的形状、色彩与表面的特征,并运用各种材料表现水果,感悟事物形态,掌握美感形式,培养生活情趣。
2.在构图时,构图饱满。
(欣赏感悟、尝试体验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感受并表现水果的形状,颜色,质感,并运用合适的材料和工具表现丰富的水果。
培养学生感知事物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创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游戏过程中学习多角度观察物体的方法,在欣赏评述中,说出水果的不同特点:在分析、比较中、体会水果的形与色的美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会细心观察不同水果的特点和各种水果的营养价值对身体的好处,懂得分享给老人关爱老人。
四、教学准备:不同的水果、课件、音乐、画笔、白纸、绘画工具及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课时: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1、提问:喜欢吃什么水果?2、水果对身体很有好处。
为爷爷奶奶准备一个大水果篮。
【设计意图】谈话引入,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让学生懂得水果对身体的好处,也让学生懂得分享。
3、板书贴出漂亮的水果篮。
(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1、板书贴出已画好的雪梨,提问雪梨的形状和颜色分别是怎样的。
2、请同学找出雪梨表面少了点什么,用笔加上去。
【设计意图】让学生更细心专注的观察水果,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得知雪梨身上还有一点一点的斑点。
懂得要画出让人一看就知道是什么水果,除了要画出形状、色彩、还要画出水果表面的样子,就是质感。
3、进一步探究水果的质感表现。
岭南版美术二年级下册《6. 水果大聚会》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6. 水果大聚会》是岭南版美术二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掌握水果画的基本技巧,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水果的种类、水果画的技巧、水果的色彩搭配等,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一幅水果画作品。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绘画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绘画技巧,如线条、形状、色彩等。
但他们对水果画的认知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拓宽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绘画水平。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各种水果的种类、特点,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掌握水果画的基本技巧,提高他们的绘画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色彩知识,搭配出美丽的水果画,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4.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水果画的技巧,能够独立完成一幅水果画作品。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色彩知识,搭配出美丽的水果画。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各种水果的特点,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2.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实践,掌握水果画的技巧。
3.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色彩知识,搭配出美丽的水果画。
4.合作法: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一幅水果画作品。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各种水果的图片或实物,用于教学展示。
2.学生准备绘画用品,如画纸、画笔、水彩等。
3.教师准备色彩理论知识的相关资料,用于教学引导。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各种水果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水果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水果画的技巧,如线条、形状、色彩等。
同时,引导学生了解水果的色彩搭配知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讲解的内容,动手实践,画出自己喜欢的水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6课水果大聚餐|岭南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果的形状、颜色和纹理,提高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食物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1. 水果的形状、颜色和纹理2. 水果拼盘的制作方法3. 水果拼盘的创意设计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水果的形状、颜色和纹理的认识,水果拼盘的制作方法。
2. 教学难点:水果拼盘的创意设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谜语、故事等形式,引导学生关注水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认识水果出示各种水果,让学生观察水果的形状、颜色和纹理,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水果的特点。
3. 学习水果拼盘的制作方法讲解水果拼盘的制作方法,演示制作过程,让学生了解制作水果拼盘的基本步骤。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总结制作水果拼盘的经验。
6.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尝试用其他材料进行创意设计,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对水果形状、颜色和纹理的认识。
2. 评价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收集学生的作品,评价学生在水果拼盘制作方面的成果。
六、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
2. 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创意设计,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 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水果的形状、颜色和纹理,掌握水果拼盘的制作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同时,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食物的良好品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操作”环节。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6课水果大聚会|岭南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果的形状、颜色和纹理,提高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食物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水果的形状、颜色和纹理2. 水果拼图的制作方法3. 水果插画的创作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水果的形状、颜色和纹理的认识,水果拼图的制作方法。
2. 教学难点:水果插画的创作,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表现水果的美。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水果的形状、颜色和纹理。
2. 示范法:演示水果拼图的制作方法。
3. 指导法:指导学生进行水果插画的创作。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5分钟)利用谜语“红红脸儿圆又圆,亲亲嘴儿甜又甜,吃进去脆生生,吐出来滑溜溜。
”引出本课主题——水果。
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水果,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 讲解水果的形状、颜色和纹理(5分钟)通过PPT展示不同水果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水果的形状、颜色和纹理。
引导学生了解水果的特点,提高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
3. 演示水果拼图的制作方法(5分钟)教师现场演示水果拼图的制作过程,让学生了解制作方法。
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4. 学生制作水果拼图(1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选择自己喜欢的两种水果,用彩纸制作拼图。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讲解水果插画的创作方法(5分钟)通过PPT展示优秀的水果插画作品,让学生了解创作方法。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表现水果的美。
6. 学生创作水果插画(1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选择一种水果进行插画创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7. 展示与评价(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引导学生发现他人的优点,学会欣赏和尊重他人。
8.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珍惜食物,热爱大自然。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6.水果大聚会2-岭南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各种水果的特点,培养学生对水果的喜爱。
2. 培养学生观察、表现、创新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分享、交流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水果的形状、颜色、纹理等特点。
2. 水果拼盘的制作方法。
3. 水果的分类和营养价值。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水果的形状、颜色、纹理等特点,并能运用这些特点进行绘画创作。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表现和创新,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分享、交流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教师出示各种水果,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b. 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水果,并简单介绍其特点。
2. 教师讲解a. 教师讲解水果的形状、颜色、纹理等特点,并举例说明。
b. 教师讲解水果拼盘的制作方法,并示范制作过程。
3. 学生绘画a. 学生根据教师讲解的内容,选择自己喜欢的水果进行绘画。
b.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创新绘画作品。
4. 学生制作水果拼盘a.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水果,共同制作水果拼盘。
b. 学生在制作过程中,要注意卫生、安全,并保持教室整洁。
5. 成果展示与评价a.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水果拼盘,并简要介绍制作过程。
b. 学生互相评价,选出最佳创意奖、最佳合作奖等。
6. 总结与拓展a.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观察、表现、创新的重要性。
b.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并提出改进建议。
五、作业布置1. 画一幅自己喜欢的水果画。
2. 与家人一起制作水果拼盘,并记录制作过程。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绘画、制作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了水果的特点,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表现、创新能力。
同时,通过分组合作,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分享、交流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引入更多的生活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美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6课水果大聚会|岭南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并了解各种水果的特点和造型,学会运用彩泥制作水果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美术素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食物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各种水果:引导学生观察并了解水果的形状、颜色和特点。
2. 彩泥制作水果:教授学生运用彩泥制作水果的方法和技巧。
3. 水果大聚会:组织学生进行水果大聚会活动,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和学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运用彩泥制作水果的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将水果的特点和造型生动地表现出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实物投影仪、各种水果模型或图片。
2. 学具:彩泥、牙签、保鲜膜、彩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各种水果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和特点。
2. 新课:讲解彩泥制作水果的方法和技巧,示范制作过程,引导学生注意水果的形状、颜色和纹理。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彩泥制作水果的实践活动,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 展示与评价:组织学生进行水果大聚会活动,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和评价,教师给予肯定和建议。
5.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彩泥制作水果的方法和技巧,鼓励学生在家里也可以尝试制作水果作品。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水果大聚会2. 教学目标:认识各种水果的特点和造型,学会运用彩泥制作水果的方法,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教学重点:彩泥制作水果的方法和技巧。
4. 教学难点:如何将水果的特点和造型生动地表现出来。
七、作业设计1. 制作自己喜欢的水果作品,要求形状、颜色和特点生动逼真。
2. 家长签字,鼓励学生在家里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与家人分享制作过程和心得。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6.水果大聚会2-岭南版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水果的形状、颜色和纹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能够用线条和色彩表现出各种水果的特点,培养他们对美术的热爱和兴趣。
教学内容1. 水果的形状、颜色和纹理特征2. 水果的分类和特点3. 水果的绘画技巧和表现方法4. 水果大聚会的主题创作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水果的形状、颜色和纹理,学会用线条和色彩表现出各种水果的特点。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出有趣的水果大聚会主题作品。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水果模型、绘画工具、教材2. 学具:画纸、彩笔、铅笔、橡皮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PPT展示各种水果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水果的形状、颜色和纹理,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水果的分类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水果的形状、颜色和纹理。
3. 技能讲解:讲解水果的绘画技巧和表现方法,引导学生学会用线条和色彩表现出各种水果的特点。
4. 创作指导: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出有趣的水果大聚会主题作品。
5. 学生创作:学生按照创作要求,用画纸和彩笔进行创作。
6. 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观察和想象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1. 水果大聚会2. 副二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63. 教学目标4. 教学内容5. 教学重点与难点6. 教学过程作业设计1. 作业内容: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创作一幅有趣的水果大聚会主题作品。
2. 作业要求:用线条和色彩表现出各种水果的特点,发挥想象力,创作出有趣的作品。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水果的形状、颜色和纹理,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创作空间和指导,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岭南版美术二下第6课《水果大聚会》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水果大聚会》是岭南版美术二下第6课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对水果的了解和观察,运用剪纸和拼贴等手法创作出富有创意的水果作品。
教材中提供了多种水果的图片,以及一些剪纸和拼贴的示例,旨在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课堂之前,已经对水果有了一定的认识,他们知道水果的名称、颜色和形状等基本特征。
同时,学生在生活中也接触过剪纸和拼贴等手工艺,对这两种创作手法有一定的了解。
然而,如何将水果的特性与剪纸、拼贴手法相结合,创作出富有创意的作品,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水果的名称、颜色和形状等基本特征,学会运用剪纸和拼贴手法创作水果作品。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和动手创作,培养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体验创作的乐趣,增强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培养热爱生活、关注自然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运用剪纸和拼贴手法创作出富有创意的水果作品。
2.难点:如何将水果的特性与剪纸、拼贴手法相结合,创作出富有创意的作品。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讲授法、观察法、讨论法和动手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提问、引导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观察水果的特点,讨论如何运用剪纸和拼贴手法创作水果作品。
同时,教师提供一定的示范,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创作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展示一些水果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水果的名称。
引导学生关注水果的颜色、形状等特征。
2.新课讲解:教师讲解剪纸和拼贴手法的原理,展示一些剪纸和拼贴的水果作品,让学生了解如何将水果的特性与这两种手法相结合。
3.示范:教师现场演示如何创作一件水果作品,讲解创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4.学生创作:学生根据讨论的结果,选择合适的水果图片和创作材料,动手创作水果作品。
《水果大聚会》一.教学目标:1.探究并能画出各种水果的形状、色彩与表面纹理的特征。
2.体会构图的美感,了解遮挡关系。
3.能够从美术活动中体会观察事物的乐趣,从而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究并能画出各种水果的形状、色彩与表面纹理的特征。
难点:把握构图的遮挡关系、做到主体突出。
三.教学准备:教师:板书卡纸、相册、水果单个物件剪贴、范画两幅、桶、水果(香蕉、哈密瓜)、石头学生:彩色笔、大头笔、素描纸(A4纸)铅笔、橡皮擦四.教学过程:1.播放水果歌的视频进行导入,引出课题《水果大聚会》。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歌曲MV, 看看哪位同学能够最快跟着MV一起唱。
师:同学们,我们看到了MV里有许多水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六课《水果大聚会》,(板书)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17 页。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齐读一遍课本页最上面的学习目标,预备读:......同学们,我们在掌握这个学习目标之前,先通过一个摸一摸、猜一猜的游戏来热热身。
2.进行摸一摸、猜一猜的游戏环节:(1)请一位学生上台进行摸一摸香蕉,并快速猜出水果名称,并提问该学生:“你是通过它的什么方面而能迅速猜到的?”学生回答:“香蕉独有的形状”!师:请一位同学上来摸一摸,猜猜是什么水果?生:香蕉师:你是通过它的什么方面而能迅速猜到的?生:形状师:是的,水果有它独特的形状。
(2)教师出示哈密瓜的蒂以及一小部分花纹,让全部同学迅速猜出该水果的名称,并提问学生:“你是通过它的什么方面而能迅速猜到的?”学生回答:“哈密瓜的花纹”!师:猜猜是什么水果?(出示藤、再出示瓜纹)生:.......哈密瓜师:你是通过它的什么方面而能迅速猜到的?生:花纹师:是的,水果有它独特的花纹。
(3)最后再请一名学生上台摸石头,让该生迅速猜出该水果的名称,学生可能会回答:“芒果”。
教师出示石头,并提问全班学生他为什么会猜错,忽略了什么?教师回答:水果的质感有软有硬有的有毛有的有刺有的很光滑有的很粗糙。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6课水果大聚餐|岭南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各种水果的形状、颜色和特点,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观察力。
2. 通过观察、描绘水果,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和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分享和交流。
二、教学内容1. 水果的形状、颜色和特点2. 水果的分类和生长环境3. 水果的绘画技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观察和描绘水果的形状、颜色和特点。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绘画技巧表现水果的立体感和质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物水果、绘画工具2. 学具:画纸、彩笔、铅笔、橡皮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实物水果,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水果的名称、形状、颜色和特点。
2. 新课内容:讲解水果的分类、生长环境以及绘画技巧。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每组挑选一种水果进行绘画。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作品展示:学生将完成的画作贴在展示区,全班同学共同欣赏、交流。
5. 总结:教师点评学生的作品,强调绘画技巧和观察力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水果大聚餐2. 教学目标3. 教学内容4. 教学重点与难点5. 教学过程七、作业设计1. 画一幅自己喜欢的水果画,注意表现水果的形状、颜色和特点。
2. 收集有关水果的资料,了解水果的营养价值和生长环境。
八、课后反思1. 学生在绘画过程中,观察力和绘画技巧有所提高。
2.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绘画心得。
3. 部分学生在表现水果的立体感和质感方面仍有待提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本节课通过观察、描绘水果,培养了学生的绘画技能和审美能力。
在实践操作环节,学生分组合作,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整体教学效果较好,但仍需关注学生在绘画技巧方面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学生对水果生长环境的了解,使学生在绘画过程中更加关注自然、热爱生活。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操作环节。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6课水果大聚会|岭南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果的形状、颜色和纹理,提高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食物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水果的形状、颜色和纹理的认识2. 水果拼盘的制作方法3. 水果画的创作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水果的形状、颜色和纹理的认识,水果拼盘的制作方法。
2. 教学难点:水果画的创作方法,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意表达。
四、教学方法1. 直观教学法:通过展示水果实物,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水果的形状、颜色和纹理。
2. 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动手制作水果拼盘,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3. 创作教学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水果画的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水果大聚会。
2. 认识水果(1)展示各种水果实物,让学生观察水果的形状、颜色和纹理。
(2)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水果及原因。
3. 水果拼盘制作(1)讲解水果拼盘的制作方法,强调注意事项。
(2)学生动手制作水果拼盘,教师巡回指导。
4. 水果画创作(1)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水果画的创作。
(2)教师展示优秀作品,引导学生互相欣赏、评价。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水果的形状、颜色和纹理的认识,以及水果拼盘和水果画的制作方法。
6. 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尝试用其他水果进行拼盘和画的创作,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动手操作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作品评价:评价学生制作的水果拼盘和水果画,从创意、技巧和美观程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3. 家长反馈:了解家长对孩子学习美术的看法和建议,以便更好地进行教学。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水果的形状、颜色和纹理,学会制作水果拼盘和水果画,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岭南版美术二下第6课《水果大聚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水果大聚会》是岭南版美术二下第6课的内容,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学习水果的表现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教材内容丰富,以水果为主题,引导学生探索水果的形态、色彩、质感等特征,并运用绘画和手工制作等方法,创作出富有创意的水果作品。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有一定的绘画和手工制作基础,对水果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水果的观察不够细致,对色彩的搭配和构图的处理尚需加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水果的细节,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水果的形态、色彩、质感等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绘画和手工制作等方法,创作出富有创意的水果作品。
3.培养学生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的良好氛围,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观察水果的细节,运用绘画和手工制作方法表现水果的形态、色彩、质感等特点。
2.教学难点:色彩的搭配和构图的处理。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水果的形态、色彩、质感等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2.实践法:让学生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等方法,创作出富有创意的水果作品。
3.合作法:分组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的良好氛围。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水果图片、水果实物、绘画和手工制作材料等。
2.学生准备:绘画和手工制作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各种水果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水果的形态、色彩、质感等特点,引发学生对水果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水果实物,让学生近距离观察水果的细节,引导学生发现水果的美。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绘画和手工制作,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出富有创意的水果作品。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欣赏、相互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水果元素运用到生活中,如家居装饰、服装设计等。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6课水果大聚餐|岭南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水果的形状、颜色和质感,学会用线条和色彩描绘水果,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环节,让学生掌握描绘水果的基本方法,提高审美情趣和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自然,珍惜食物,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二、教学内容1. 课前引导:引导学生观察各种水果,了解其形状、颜色和特点。
2. 课堂讲解:讲解描绘水果的方法和技巧,如线条运用、色彩搭配、质感表现等。
3. 实践操作:学生动手描绘自己喜欢的水果,教师巡回指导。
4.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鼓励和建议。
5. 课后拓展: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水果,激发创作灵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描绘水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 难点:如何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水果的质感和立体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各种水果实物或图片、教材、PPT、示范作品等。
2. 学具:画纸、彩笔、水粉颜料、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好教具和学具,布置教室环境。
2. 课堂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各种水果,激发兴趣。
3. 课堂讲解:讲解描绘水果的方法和技巧,示范创作过程。
4. 实践操作:学生动手描绘水果,教师巡回指导。
5.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鼓励和建议。
6. 课后拓展: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水果,激发创作灵感。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水果大聚餐2. 教学目标、内容、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等。
3. 插图:展示各种水果实物或图片,以及示范作品。
七、作业设计1. 课堂作业:描绘自己喜欢的水果,注意线条和色彩的运用。
2. 课后作业:收集生活中的水果图片,进行创作。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学生掌握描绘水果的基本方法,作品具有一定的美感。
2. 教学方法:运用观察、讨论、实践等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水果大聚会》教案
教学目标:
1、感知能力:感知水果的形态特征和色彩特征;能了解一些关于水果的特点。
2、造型能力:能运用各种材料工具表现水果的形态、色彩;能用“对称、均衡、重复”等艺术手法表现水果。
3、情感态度:能用审美眼光欣赏水果,产生爱水果情感;热爱生活,美化环境;剪下自己画的水果与同学一起创作和装饰成水果树。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进行整体记忆和学会从多角度观察水果的形与色。
教学难点:能从多角度想象和创造未来的水果。
教学过程:
一、创设视、触感觉体验情境,学习多角度观察水果,表现水果。
1.出示水果,让学生自己介绍爱吃的水果,说出其香味和形状色彩。
2.探讨南北水果。
南方:紫红色的荔枝、弯弯的香蕉、圆滚滚的龙眼、香甜的木瓜、金黄色的芒果、长着五条棱的杨桃、胭脂红的番石榴、长满“鱼鳞”的菠萝。
北方:红彤彤的苹果、葫芦状的雪梨、光滑的西红柿、皮绿红的西瓜、珍珠般的葡萄、诱人的水蜜桃。
二、欣赏与评述《静物》。
1.仔细观察画家用什么形状表现苹果和橘子?
2.画家从哪些角度观察与表现水果?(正面、上面、半侧面等,一道多角度观察)
3.你喜欢大师的作品吗?为什么?
4.你知道大师的名字和他的艺术成就吗?
三、创设情境,激发想象,表现自己心中的水果。
1.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水果,想想从哪个角度画才好看。
2.你心中的水果是什么形状?什么色彩?发挥想象力把原来的水果变一变,画下来放到“百果树”上。
教学意图:
1.积极想象和完成各项学习活动。
2.能与同学合作。
3.明确自己的任务。
四、评一评。
谁的水果有特色。
评价点:
1.几何形、具象形。
2.色彩与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