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安新区总体规划
- 格式:pdf
- 大小:3.28 MB
- 文档页数:35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贵安新区总体规划(2013—2030年)的批
复
【法规类别】城市规划与开发建设
【发文字号】黔府函[2014]111号
【发布部门】贵州省政府
【发布日期】2014.06.15
【实施日期】2014.06.15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1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贵安新区总体规划(2013-2030年)的批复
(黔府函〔2014〕111号)
贵安新区管委会:
《贵州贵安新区管理委员会关于恳请批准贵安新区总体规划(2013-2030年)的请示》(黔贵安管呈〔2014〕9号)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贵安新区总体规划(2013-203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范围、规划期限、定位职能、发展规模、空间结构、用地布局和各项专业规划、技术经济指标,请认真组织实施。
(一)规划范围。
贵安新区规划范围包括清镇市红枫湖镇以及百花社区、红新社区、新岭社区、红塔社区、巢凤社区,花溪区石板镇、党武镇、湖潮乡、麦坪镇,平坝县鼓
楼街道办事处、安平街道办事处、夏云镇、天龙镇、 ***镇、羊昌乡、高峰镇、马场镇、乐平镇、十字乡,西秀区蔡官镇、七眼桥镇、大西桥镇、旧州镇、刘官乡、黄腊乡,规划总面积1795平方公里。
(二)规划年限。
近期:2013年至2020年;远期:2021年至2030年。
(三)发展规模。
到2020年,贵安新区城镇人口达到90万人左右,城镇建设用地控制在94.5平方公里左右;到2030年,贵安新区城镇人口达到。
(完整版)《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2017年修订)批后公布《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年)》(2017 年修订)批后公布《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年)》(2017 年修订)于2017 年 12 ⽉ 5 ⽇获国务院批准实施,现将规划主要内容公布如下:第⼀章总则⼀、编制⽬的《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年)》作为指导城市发展建设的纲领性⽂件,较好地引导和促进了贵阳市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
国家出台若⼲⽀持贵州发展的重⼤政策和战略措施,⾯对新的发展形势,贵阳市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进⼊快速发展时期,发展条件和发展环境发⽣重⼤变化。
为加快适应新常态下城市发展⽅式转型,积极应对新型城镇化下城乡规划管理⼯作提升的要求,进⼀步充分发挥城市总体规划对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指导作⽤,依据《中华⼈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及相关法规,对《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年)》进⾏修订。
⼆、指导思想全⾯贯彻党的⼗⼋⼤和⼗⼋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战略布局,贯彻创新、协调、绿⾊、开放、共享五⼤发展理念,落实中央、省城市⼯作会议精神,坚持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新跨越主基调,把贵阳市建设成为和谐宜居、富有活⼒、独具特⾊的现代化城市。
三、规划年限本次修订期限⾄ 2020 年。
四、规划范围和空间层次市域:即贵阳市⾏政区划范围,含南明区、云岩区、⽩云区、花溪区、乌当区、观⼭湖区、清镇市、修⽂县、开阳县、息烽县;总⾯积 8034 平⽅公⾥。
中⼼城区:东起⼩碧乡、永乐乡、东风镇,西⾄朱昌镇、⾦华镇、久安乡、⽯板镇,南起党武乡、孟关乡,北⾄麦架镇、沙⽂镇、都拉乡;总⾯积 1244 平⽅公⾥。
城市规划区:东起南明区永乐乡,西⾄清镇市红枫湖镇,南起花溪区青岩镇,北⾄修⽂县龙场镇、扎佐镇;含南明区、云岩区、⽩云区、花溪区、乌当区、观⼭湖区及清镇市青龙办事处、红枫湖镇、百花湖乡和修⽂县龙场镇、扎佐镇;总⾯积 3121 平⽅公⾥。
贵安新区中心区城市设计暨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贵安新区中心区城市设计暨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有效控制和管理贵安新区中心区的规划、开发与建设,更好地落实《贵安新区总体规划(2013-2020)》和《贵安新区中心区城市设计暨控制性详细规划》的重要规划内容,特制定本规划文本。
文本中下划线部分条款为强制性内容。
第二条本文本适用范围为《贵安新区中心区城市设计暨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划定的规划范围内的规划、建设和土地利用活动。
自本规划批准公布之日起,规划范围内的一切建设和土地利用活动,均应符合本规划文本和图则的规定,并应符合国家、贵州省、贵安新区有关法规、标准的要求。
在规划范围内开展的下层次规划也应遵循本规划的原则和要求。
第三条本文本涉及的规划范围为东至规划湖林支线铁路,西至贵昆高铁线,北抵杉木村、汪庄村,南至贵昆铁路,规划范围总面积约43.30平方公里。
第四条规划依据为: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5);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4.《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版(GB50180-93);5.《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6.《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7.《贵州省城乡规划条例》(2009);8.《贵州省城市和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与实施管理暂行办法》(2009);9.《贵阳市城市规划技术管理办法(试行)》(2013年1月1日起施行);10.《贵安新区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初稿)》(2013年);11.《安顺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征求意见稿)》(2007年);12.《国务院关于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的批复》(国函[2012]8号);13.《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年);14.《黔中经济区核心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2011年);15.《贵安新区总体规划(2013-2030)》;16.其他相关的法规和技术规范、规定等。
附件贵安新区直管区城乡规划公开公示一次性告知书一、规划编制和修改的公开公示内容(一)空间发展规划:规划编制依据、规划范围、规划期限、规划主要内容简介、土地利用规划图、空间结构规划图、人口分布规划图、中心体系规划图、轨道交通规划图、道路系统规划图、开发强度规划图;(二)城市(镇)总体规划、城市分区规划:规划编制的依据、规划文本主要内容简介,用地现状图、土地使用规划图、道路交通图,绿地系统规划图,近期建设规划图,远景发展规划图;(三)专项规划:规划范围、规划编制依据、规划背景、规划主要内容简介、设施现状分析、设施服务等级、设施配套标准、设施规划布局、设施现状图、设施规划图;(四)城市近期建设规划:规划范围、规划编制依据、总体目标、规划主要内容简介、近期建设策略及近期建设规划行动计划、重点项目分布图(五)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编制的依据,规划文本主要内容简介,规划地段位置图、土地使用规划图和相关法定图则;(六)村庄规划:规划编制的依据,村庄规划主要内容简介,村庄现状图、村庄总体规划图、重要节点和项目效果图;(七)城市修建性详细规划、镇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规划编制的依据,规划书主要内容简介,规划地段位置图、规划总平面示意图;(八)城市重要地段、街区的修建性详细规划以及标志性建(构)筑物方案设计批前公示内容:规划编制的依据,规划说明书主要内容简介,规划地段位置图、规划方案总平面图(或者建设工程设计方案)、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道路交通规划图和表达规划设计意图的效果图;(九)规划修改的批前公示内容:修改前的内容、拟修改的内容、修改原因和修改依据采取网络公示的可增加其他展现规划效果的文字说明和图纸。
二、城乡前规划实施的公开公示内容(一)申请办理城乡规划许可阶段批公示的主要内容1.选址意见书公示内容包括:建设项目名称、建设单位名称、建设项目拟选位置、拟用地面积和拟选址用地范围。
2.用地规划许可(1)公示内容:用地单位、用地项目名称、用地位置、用地性质、用地面积以及规划用地范围图。
贵州贵安新区总体方案按照《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国发〔2010〕46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和《国务院关于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的批复》(国函〔2012〕8号)精神,为积极稳妥扎实推进贵安新区建设发展,特制订本方案。
一、设立贵安新区的重要意义贵安新区地处贵州省贵阳、安顺两市之间,区域范围涉及贵阳市花溪区、清镇市和安顺市平坝县、西秀区的20个乡镇。
贵安新区区位优势明显、地势相对平坦、人文生态环境良好、发展潜力较大。
(一)建设贵安新区有利于支撑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探索欠发达地区后发赶超新路径。
贵安新区地处黔中经济区核心地带,是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
建设贵安新区,有利于发挥区位优势突出、交通干线汇集、产业基础较强、能源资源富集的比较优势,促进各类要素优化聚集,提升贵州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有利于推动贵阳安顺同城化,拓展新的区域经济增长空间,辐射和带动周边地区加速发展、加快转型、实现跨越,为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建设贵安新区有利于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贵阳城市空间容量趋于饱和,城市发展受到较大制约,贵安新区是贵州可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
建设贵安新区,有利于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有利于科学开发低丘缓坡,提高荒山荒坡和劣质农用地利用水平,更加有效地保护基本农田;有利于统筹推进城乡用地等管理制度改革,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探索符合西南地区特点的城镇化发展模式,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三)建设贵安新区有利于建设生态文明,促进实现可持续发展。
贵州生态景观良好,但喀斯特地貌分布广、生态基础脆弱,同时,贵州的生态环境对长江、珠江中下游地区生态安全具有重要影响。
建设贵安新区,有利于按照主体功能区划要求,调整优化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的空间匹配关系,实现国土开发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有利于总结和推广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经验,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4区域环境概况自然环境概况地理位置贵安新区位于贵州省中部地区,东临贵阳市花溪区,南接黔南州长顺县,西靠安顺市,北跨清镇市红枫湖,构建了以贵安新区和贵阳市主城区、金阳新区为核心的一体化行政区块。
本弃土场位于现状贵安大道、贵昆铁路南侧约,马场镇区西南侧约,规划西纵线西侧约,规划瑞士小镇西北侧、万华禅院东侧约3km 处。
本弃土场行政区划属马场镇界三台村。
见附图地形、地貌贵安新区整体地形近似呈矩形块状,以低山丘陵地貌为主,是比较典型的低山、低中山地区,西南部海拔高,东北部海拔略低,区域内海拔在1498~1267m 之间。
场区为山地溶蚀峰丛地貌,四周环山,中间地势低缓平整,场地最低处标高,最高处标高,场地内最大相对高约,岩壁陡峭,山体表面植被较为发育,主要为灌木及少量乔木。
环境地质岩土构成场区上覆土层为耕植土及红粘土,主要分布于场地中部地势低缓平整盆地,覆土较薄,下伏基岩为三叠系中统贵阳组(T2gy)石灰岩及白云岩,中厚层状,场地地层连续,产状稳定。
地质构造场区下伏基岩为三叠系中统贵阳组(T2gy)石灰岩及白云岩,岩层呈单斜产出,产状倾向70°~80°,倾角10~15°。
场区无断层通过,除岩溶洞隙较为发育以外,其它无崩塌、滑坡、采空区及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
水文地质场地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土层中的上层滞水和基岩裂隙水,其中上层滞水主要赋存于红粘土的裂隙和土中,水量有限,主要由山区渗流及大气降水补给,无统一水位,分布不均匀,常呈透镜状分布,水量随季节性变化大;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基岩节理裂隙和岩溶破碎带中,埋藏较浅,地下水以溶洞~裂隙型为主。
地震烈度场地覆土类别为中软土,抗震类别为Ⅱ类,场区地震动峰值为,地震动特征周期为,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1:400万)》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场地为抗震一般地段,区域地质构造稳定性良好。
自然资源气候资源本弃土场位于贵安新区马场科技新城西侧,其气候介于亚热带湿润温和气候与典型高原型湿润亚热带季风气候之间,具有高原性和季风性气候特点,四季分明,气候主要特点是凉爽、湿润、清新、太阳辐射低。
贵州贵安新区总体方案按照《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国发〔2010〕46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和《国务院关于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的批复》(国函〔2012〕8号)精神,为积极稳妥扎实推进贵安新区建设发展,特制订本方案。
一、设立贵安新区的重要意义贵安新区地处贵州省贵阳、安顺两市之间,区域范围涉及贵阳市花溪区、清镇市和安顺市平坝县、西秀区的20个乡镇。
贵安新区区位优势明显、地势相对平坦、人文生态环境良好、发展潜力较大。
(一)建设贵安新区有利于支撑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探索欠发达地区后发赶超新路径。
贵安新区地处黔中经济区核心地带,是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
建设贵安新区,有利于发挥区位优势突出、交通干线汇集、产业基础较强、能源资源富集的比较优势,促进各类要素优化聚集,提升贵州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有利于推动贵阳安顺同城化,拓展新的区域经济增长空间,辐射和带动周边地区加速发展、加快转型、实现跨越,为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建设贵安新区有利于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贵阳城市空间容量趋于饱和,城市发展受到较大制约,贵安新区是贵州可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
建设贵安新区,有利于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有利于科学开发低丘缓坡,提高荒山荒坡和劣质农用地利用水平,更加有效地保护基本农田;有利于统筹推进城乡用地等管理制度改革,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探索符合西南地区特点的城镇化发展模式,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三)建设贵安新区有利于建设生态文明,促进实现可持续发展。
贵州生态景观良好,但喀斯特地貌分布广、生态基础脆弱,同时,贵州的生态环境对长江、珠江中下游地区生态安全具有重要影响。
建设贵安新区,有利于按照主体功能区划要求,调整优化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的空间匹配关系,实现国土开发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有利于总结和推广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经验,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居活动、人居建设是决定人居环境发展的三元要素,三者三位一体、耦合互动、缺一不可[1]。
而“人、境、业”构成了公园城市存在的“三元耦合”,决定着“城”的发展目标方向,以及“城”的和谐与否;“城、制”实现公园城市的“二元互动”,推动着“城”的发展,引领着“城”的成长进程[1](见图1)。
公园城市坚持“公园即城市、城市即公园,在公园中建城市”的思路,坚持“生态优先”“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2]。
目前,贵安新区正面临着职住分离严重、产业集聚力不强、人才吸引力弱、城市功能不完善、城市活力缺乏、生态环境优势转换弱等问题。
而公园城市是涵养生态、美化环境、聚集人气、提升产业、优化城市资源配置、激发新动能、创新城市活力空间[3]的城市发展新模式,建设公园城市正是新时期贵安新区发展的必然选择。
1贵安新区基本情况贵安新区位于贵州省贵阳市和安顺市接合部,2014年1月被列为第八个国家级新区,规划面积1 795 km 2,直管区面积为470 km 2,国务院赋予贵安新区“西部地区重要经济增长极、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生态文明示范区”三大战略定位。
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依山傍水、山环水抱、山苍林秀,气候适宜、空气清新,囤堡文化、布依族文化相生相伴,适宜的纬度、高度、温度、湿度、浓度、风度,使之成为最适合人居住的胜地。
贵安新区成立之初,就明确了要在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安定、生态文明建设、文化旅游业发展、体制政策、城市风貌上求发展、出特色,现阶段需要对照目标梳理问题,并探索解决的路径和方法。
摘要 本文基于国家级新区——贵安新区践行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发展要求,以公园城市建设“人、城、境、业、制”五要素及方法为指导,从五个维度对贵安新区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初步探讨贵安新区公园城市规划建设路径、策略和方法,以期达到集聚“人”气、融合景“城” 、美化环“境”、振兴产“业”、完善机“制”的目的。
关键词 贵安新区;公园城市;人居环境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19892/ki.csjz.2022.10.46Abstract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requirements of practicing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demonstration area in Gui’an New Area, a national demonstration area, guided by the five elements of park city construction “people, city, environment, industry and system” as well as method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Gui’an New Area from five dimensions, and preliminarily discusses th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paths, strategies and methods of park city in Gui’an New Area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gathering popularity, integrating the landscape and the city, beautifying the environment, revitalizing the industry, and improving the mechanism.Key words Gui’an New Area; park city; living environment“公园城市”理念是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天府新区时提出的城市发展新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