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八年级科学下册24组成物质的元素教案1新版浙教版
- 格式:docx
- 大小:21.14 KB
- 文档页数:5
第4节组成物质的元素【要点整理】1、通常把元素分为元素和元素,非金属元素包括元素。
2、单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3、地壳中元素从高到低排在前五名的是:、、、、。
海水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
人体中元素从高到低排在前三名的是:、、。
【例题讲解】1、关于各元素相对含量说法正确的是()A.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非金属元素是氧 B.海洋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水C.空气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氮气D.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氢解:A、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非金属元素是氧,故选项说法正确;B、海洋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氧,故选项说法错误;C、空气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氮,故选项说法错误;D、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
2、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A.矿泉水、氧化镁、空气 B.金刚石、冰水、石灰石C.木炭粉、水银、不锈钢 D.氮气、过氧化氢、氯酸钾解:A、矿泉水属于混合物,氧化镁属于化合物,空气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B、金刚石属于单质,冰水中只有水分子,属于化合物;石灰石属于混合物,故选项正确;C、木炭粉属于混合物,水银属于单质,不锈钢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D、氮气属于单质,过氧化氢、氯酸钾都属于化合物,故选项错误;故选:B。
3、如图所示,表示物质的微观构成,下列图象能表示化合物的是()A. B. C. D.解:A、图A表示纯净物中的化合物,故选项正确;B、图B表示一种化合物和两种单质组成的单质,故选项错误;C、图C表示由原子构成的单质,故选项错误;D、图D表示纯净物中的单质,故选项错误;故选:A。
4、下列物质:①浓盐酸;②碘酒;③金;④黑色的氧化铜;⑤氧气;⑥硫酸锌其中属于解:浓盐酸中含有水和氯化氢,属于混合物,碘酒中含有酒精和碘,属于混合物;金是由金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
故填:①②;③。
5、利用所学化学知识解答问题:(1)根据物质组成是否单一,可将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如空气、澄清的石灰水属(2)根据纯净物的元素组成是否单一,又可以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以下物质中:①氧气(O2)、②水(H2O)、③氯酸钾(KClO3)、④氯化钙(CaCl2)、⑤碳(C)、⑥五氧化二磷(P2O5)、⑦铁(Fe)、⑧氯化钾(KCl)、⑨氧化镁(MgO)、⑩四氧化三铁(Fe3O4)等。
第四节组成物质的元素【内容来源】八年级浙教版下册第二章【主题】组成物质的元素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自然界的物质由100多种元素组成;(2)从组成物质元素角度出发理解物质初步分类思想;(2)知道组成人体、地球的主要元素。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微观粒子模型的过程,理解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2)学会信息归纳整理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观察粒子微观模型体验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的联系,体会科学的世界观。
(2)建立起科学的认识发展观,增强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难点:区别单质、化合物、混合物三、教材分析教材从简单分子入手,让学生尝试书写生活中常见的物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建立学习化学式的重要性。
其次,化学式的书写既是巩固之前元素和原子等知识,又为引出化合价的知识学习的桥梁,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四、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普通中学的初二学生,在知识层面上:学生已经掌握了元素的相关概念,具有一定的知识整理归纳的能力。
在心理层面,该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具有一定的表现欲望,可以采取小组比赛等形式活动活跃课堂氛围。
五、教学过程1.复习回顾【教师活动】在进入新内容之前我们来回顾一下上节课的内容。
同学们你们知道物质可以由哪几种微粒构成吗?【学生活动】原子、分子、离子【教师活动】那从物质组成来看,物质又可以说是由什么组成呢?【学生活动】元素【教师活动】我们刚才提到了元素,元素的概念是什么呢?【学生活动】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教师活动】现在我们就来对原子和元素进行一个对比。
(强调原子既讲种类又讲个数,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2.新知识呈现【教师活动】以上我们对元素进行了一个回顾学习,那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人们对于元素的认识的发展,首先我们来看,古人是怎么认识元素的。
(请同学们翻到课本的P49简单了解)【学生活动】自学【教师活动】那么我们现在人类已知的元素有多少种呢?【学生活动】110多种)【教师活动】现在人类已知组成物质的元素有110多种。
八年级下第二章第四节《组成物质的元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自然界的物质由100多种元素组成。
2、知道组成人体、地球的主要元素。
3、从组成物质元素的角度理解物质初步分类思想。
4、初步掌握利用实验方法研究组成物质的元素。
教学重点:元素分类、元素的分布、物质分类教学难点:研究组成物质的元素教学过程:一、引入:出示黄金搭档包装图片,引起学生思考“钙铁锌硒”指什么概念?引出元素。
回顾元素的定义:指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利用水、二氧化碳、氢气、一氧化碳的分子模型,学生将同一类原子进行归类,得出分别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了上述几种物质。
二、教学新课(一)元素的种类1、元素的数量:投影古希腊哲学家认为,万物都是由空气、土、火和水四种元素组成。
简介元素发现的过程。
目前人类已知的元素有110多种。
其中有些是人造元素。
2、物质由元素组成2.1、大部分物质由几十种常见的元素组成。
例: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均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2、实验探究:蜡烛主要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设计思路:利用蜡烛燃烧后的产物进行推断。
❝设计背景:❝1、化学变化过程中质量守恒。
物质在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保持不变。
❝2、二氧化碳遇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学生活动:小组依据提示的思路和背景进行实验方案的制定。
选择燃烧蜡烛后检验生成物中含有水和二氧化碳证明蜡烛有氢和碳元素组成。
学生小组实验。
教师利用手机投屏技术在大屏上展示学生实验过程及实验现象。
3、元素的分类学生活动:锦囊探秘(一)将1号锦囊中的10种元素进行分类,请写明分类依据,展示结果。
教师利用希沃授课助手软件及时拍摄学生课堂动态生成,投屏展示学生小组4、元素的名称:简介元素名称,归纳名称偏旁与元素分类及元素状态的关系。
(二)元素的分布学生阅读课本p51元素的分布及人体中元素的作用。
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归纳重点内容。
后学生进行阅读后的检测,利用sunvote技术实时统计和反馈学生对该部分重点知识的掌握情况。
“组成物质的元素”教学设计
【学习任务分析】
学生已经从微观角度学习了物质的构成,本节课主要是从宏观的角度学习物质的组成,从元素概念入手,以学生熟悉的甲烷、氧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分子模型来分析物质的组成。
用模型的方式展开,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原子和元素。
在学习单质与化合物之前,应先复习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明确分类依据,避免混淆“化合物”与混合物的概念,从而让学生建立物质的简单分类思想。
本节课涉及的阅读材料有“元素名称的由来”、“人体中元素的作用”,从中可以让学生了解中文元素名称的由来,掌握元素的分类;了解元素与自身的关系,体会元素和人类生活环境及自身的关系,从而有效落实STSE。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物质的多样性,知道自然界的物质由100多种元素组成;
2. 能根据元素的名称说出元素的简单分类,从组成物质的元素角度区分单质和
化合物;
3. 通过自主学习,能说出人体、空气、海洋、地壳、有机物中所含的主要元素。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文信息的学习,锻炼信息提取能力;
2.通过收集资料,知道人体新陈代谢中一些微量元素的作用,锻炼信息搜集、
处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模型的拆分、分类和绘制,体悟模型在科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和物质分类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分子模型从组成物质的元素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难点:单质和纯净物、化合物与混合物的区分。
【教学器材准备】
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分子模型、各种原子模型、小纸盒、蒸馏水、过氧化氢
五、板书设计
金属元素
非金属元素。
姓名:一、元素的分类1.同种元素组成的纯洁物叫做单质。
有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洁物称为化合物。
元素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包括稀有元素〕金属元素元素非金属元素固态的非金属液态的非金属气体元素常见气体元素稀有气体元素稀有元素:性质非常稳定,在通常情况下很难与其他元素或物质发生化学反响,在自然界的含量稀少的元素。
二、元素的分布1.在地壳中,含量最高的是氧,其次是硅。
金属元素含意最多的是铝,其次是铁。
2.在人体中,含量最高的是氧,其次是碳和氢。
铁、碘、锌等为微量元素,这些元素在人体内的含量都应维持在一个适宜的范围,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人体安康。
3.海水中,含量最高的是氧,其次是氢,含量较高的还有氯元素和钠元素。
4.有机化合物主要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练习:讨论以下说法是否正确?1.二氧化碳是由一个碳元素和两个氧元素组成。
〔〕2.二氧化碳分子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
〔〕3.二氧化碳是由两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4.二氧化碳是由大量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5.二氧化碳是由碳和氧气两种物质组成。
〔〕1.氕、氘、氚三种原子具有一样的( )A.原子质量B.原子核构造C.核电荷数D.中子数2.某物质只含有一种元素,以下推断正确的选项是( )A.该物质一定是单质B.该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C.该物质一定是纯洁物D.该物质一定是混合物3.人类的元素有110多种,那么意味着( )A.的元素只有110多种B.的分子有110多种C.的单质有110多种D.以上说法都错4.经分析得知,某物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那么该物质( )A.一定是单质B.一定是纯洁物C.不可能是混合物D.不可能是化合物.5.〞分别表示两种不同质子数的原子,〔1〕代表混合物的是____〔2〕代表单质的__〔2〕代表化合物的是_ _〔4〕代表纯洁物的是_ _6.氕、氘、氚三种原子具有一样的( )A.原子质量B.原子核构造C.核电荷数D.中子数7.某物质只含有一种元素,以下推断正确的选项是( )A.该物质一定是单质B.该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C.该物质一定是纯洁物D.该物质一定是混合物其中含量最多的是,其次是,再次是,金属元素中含量最多是,其次是。
《组成物质的元素》教案《组成物质的元素》教案1【学习目标】1.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
2.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
3.能从组成上识别单质、化合物和氧化物。
【教学重点】元素符号及其意义;单质、化合物及氧化物。
【教学难点】1.元素符号意义2.单质、化合物及氧化物3.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的简单分类【教学手段】实验为主,学生研读,教师引导点拨【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用具】课本涉及的器材和药品【教学流程】教师提示→学生思考讨论→学生看书、实验并提问→教师分析讲解→尝试练习→学生自我小结达成学习目标1至3,分三步完成:A.达成目标1和2 B.达成目标3 C.巩固目标1、2、3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A.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看书→学生讨论→建立“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观点[引入]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早在几千年的古代,中外哲学家都在探讨这个问题。
公元前四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万物是由气、水、火、土四种元素形成的。
我国早在战国末年就提出"五行说",认为万物是由金、木、水、火、土组成。
这是朴素的五元素说,为元素概念的形成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板书]单元2组成物质的元素请阅读,总结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提示讲解]研究表明,一切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与化学元素打交道:吸入的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同学们熟悉的碳铵、尿素、硝铵之所以称为氮肥,是因为它们都含氮元素…… 思考问题阅读学习目标讨论和交流,归纳得出结论:一切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激疑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知道学习要求,有的放矢培养学生阅读和思考的习惯及能力,建立“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观点。
B.教师提示→学生看书、实验→交流、讨论→得出结论→达成目标1和2 元素是什么呢?请看课本表2-1引导归纳:[板书]一、元素与元素符号1.元素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
催化的功能。
如锌元素与人体中100多种酶有关,参与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等。
④调节体液的物理化学特性,如钠离子、钾离子和氯离子能保持体液中水、电解质平衡和酸碱平衡等。
⑤信息传递作用,如硒、碘、锰、铜等。
人体内也含有一些有害元素,如镉、汞、铅等。
这些元素的存在和食物、水体及大气的污染关系密切。
接着讨论:ppt展示图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回答:1.金属元素最外层的电子数都小于42.非金属的最外层的电子数都不小于4(除硼外)3.稀有元素的最外成电子数都等于8(除氦为2)4.原子的核外电子层,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最外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稳定结构)并同时引出离子的微观结构模型:同时在失去最外层电子层上电子或者减少最外层上电子,就能得到该原子的阳离子;同样最外层电子层上电子得到n个电子达到8个电子,就能得到该原子的阴离子通过以上内容总结出相关重点并书写板书[板书]三、元素的化学性质1.元素的性质和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有密切的关系2.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金属元素钠、镁、铝一般都少于四个易失去最外层电子趋于达到相对稳定的结构,非金属元素氧、氯、硫、磷一般都不小于四个易得到电子较易发生化学反应稀有气体元素氦、氖、氩、氪氙、氡八个(氦为两个)不易得失电子拥有相对稳定的结构,极难发生化学反应做一道例题看孩子们掌握的怎么样【例3】【例3】氯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A. 氯原子带有7个单位的负电荷B. 氯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1个电子C. 氯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D. 氯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7三、巩固小结元素的种类:种类:已发现110多种;分类: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元素;单质和化合物元素的分布:地壳中和人体中元素的分布;海水中元素的分布;有机化合物中元素的分布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及最外层电子水有关四、布置作业完成同步练习五、板书设计§2.4 组成物质的元素一、元素的种类:1.种类:目前人类发现的元素有110多种(见化学元素周期表),其中有些是人造元素,如钅卢、钅杜2.物质的组成物质是由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大部分物质只是由几十种常见元素组成3.单质和化合物。
课题 2.4 构成物质的元素日期1.知道元素的种类及详细物质的元素构成。
2.知道单质、化合物的观点,并能用元素的观点划分单质和化合物。
教学3. 知道构成人体、构成地球的主要元素。
目4.在开放的问题情境中,经过小组议论、获取新知,培育综合剖析的能力。
标5. 从构成物质元素角度理解物质初步分类的思想。
6. 培育学生从微观到宏观认识事物的探究精神。
重【教课要点】对物质的分类、对元素的分类、各元素在自然界中的散布。
点难【教课难点】鉴别混淆物和化合物、对物质的构成和物质的构成的描绘。
点分析教课预设活动一:元素与原子的差别【展现】: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物质原子模型图【学生察看】【发问】: 1、下列图中从宏观角度剖析,你发现了什么?【发问】 2、下列图中从原子的角度剖析,你又发现了什么?【学生议论】:元素与原子有什么差别和联系?活动二:物质的分类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气碳【学生疏类】:把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归一类,把碳和氧气归一类对其一说明原因: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气和碳调控对策一氧化碳由氧元素和碳元素构成纯净物二氧化碳由氧元素和碳元素构成的纯净物氧气由氧元素构成纯净物碳由碳元素构成纯净物( 元素构成物质 ) 化合物单质【概括】:单质:由同种元素构成的纯净物(如 :氧气、臭氧、碳等)化合物:由不一样种元素构成的纯净物( 如: 水、一氧化碳、乙炔、双氧水、甲烷、二氧化碳等)【小结】:物质的分类二、物质的分类按元素构成物按物质构成纯净物的成分来分质成分来分混淆物金属单质非金属化合物活动三:元素的分类金属元素【察看与思虑】:(图片展现金属铁和非金属硫),察看它们的外形与特点。
元素非金属元素(包含罕有元素)【学生】:金属大多有金属光彩, 能导电 , 能导热 , 拥有优秀的延伸性【发问】:比较金属铁和非金属硫从构成物质元素角度看有什么不一样?【学生】:铁由铁元素构成,铁元素是金属元素;硫由硫元素构成,硫元素是非金属元素。
【发问】:你们如何从元素的名称来判断元素的种类呢?请同学们阅读p16《元素的名称的由来》【过渡】:各元素在自然界中散布不平均的,那么这些元素是如何散布的呢?【学生小结】:地壳中元素含量前四位是:氧、硅、铝、铁;人体中元素含量前三位是:氧、碳、氢。
2.4 组成物质的元素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1)知道元素的种类及详细物质的元素组成,能对不同元素进行分类。
(2)理解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能从元素的角度区分单质和化合物。
(3)知道组成地壳、人体的主要元素,了解人体中元素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争论的方式,培育同学的分类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理解元素分类与分布的根底上,了解世间万物皆为元素所组成。
(2)通过元素分类的学习,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重点】(1)单质、化合物的概念,元素的简洁分类。
(2)元素的分布,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难点】从微观角度熟悉单质和化合物。
教学过程学问点一元素的种类【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49~50页的内容,完成以下填空:1.目前人类的元素有110 多种,其中有些是人造元素。
世界上大局部物质只是由几十种常见元素组成的,其中仅碳、氢、氧三种元素就能组成许很多多种物质。
2.人们通常把元素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包括稀有气体元素,如氩元素)。
在110多种元素中,金属元素占大多数。
3.单质和化合物的比拟举例铁、氧气二氧化碳、氯化钠相同点都是纯洁物【老师点拨】1.由于有很多物质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其分子中的原子数目不同,所以仅几种元素就能组成大量的物质。
2.金属元素的名称一般都以“钅〞作偏旁(汞除外);非金属元素的名称一般都以“石〞“氵〞“气〞作偏旁,其中以“石〞为偏旁的一般为固态非金属元素,以“氵〞为偏旁的一般为液态非金属元素,以“气〞为偏旁的一般为气态非金属元素。
3.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肯定是纯洁物,也可能是混合物。
如氧气(O2)和臭氧(O3)的混合物只由氧元素组成。
4.元素是宏观概念,可以讲种类,但不能讲个数。
如描述二氧化碳的元素组成时,只能说“二氧化碳是由氧元素和碳元素组成的〞,而不能说“二氧化碳是由一个碳元素和两个氧元素组成的〞。
【跟进训练】1.以下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C)A.镁B.汞C.氯D.银2.臭氧主要分布在离地面10~50 km的高空,爱护地球生物免遭紫外线的侵害。
第4节组成物质的元素〖教材分析〗:由于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从这里开始,逐步渗透化学物质分类的思想。
本节有三个知识点:1、人类已知的化学元素有110多种;2、物质根据组成元素的不同可分为单质和化合物;3、元素又可以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含有稀有元素)。
本节内容中,新名词、新概念接踵而来,而且又比较抽象,在教学过程只有多结合实例、多做练习、让学生反复实践中去加深理解和巩固,使所遇的名词、术语、概念得到比较清晰的对比、区分和归类。
〖教学目标〗1.知道自然界的物质由100多种元素组成,从组成物质元素角度理解物质初步分类思想。
2.知道组成人体、地球的主要元素。
3.知道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分,并能举例。
〖教学重点〗从组成物质元素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组成物质的元素的分类;组成地壳、人体的主要元素〖教学难点〗元素与原子的比较(区别和联系)〖教学准备〗金属铁、非金属硫、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设问)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
从微观角度,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由分子、原子和离子等微粒构成的。
(问)从宏观分析,物质又是由什么组成的?————元素。
(讲述)在古代,有人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由“火、气、水、土”四种元素组成的,这是古人对物质组成最粗浅的认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了不同物质的结构和组成。
你知道世界上千变万化的动物、植物、矿物是由哪些化学元素组成的吗?(学生猜测)(二)新课教学一、元素的种类(读图)图1-28碳、氧元素组成的物质(提问)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回答)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这两种不同物质的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和碳原子(只是所含各种原子的个数不同)。
(提问)这些不同种类分子中的氧原子和碳原子的结构是否相同,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回答)(讲述)无论存在于哪种物质分子中的氧原子和碳原子,它们的原子核内都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因此它们都属于同一类的氧原子和碳原子。
(回忆元素的概念,结合同位素的意义,理解相同种类的原子属于同种元素。
2.4 组成物质的元素教学目标1.知道自然界的物质由100多种元素组成,从组成物质元素角度理解物质初步分类思想。
2.知道组成人体、地球的主要元素。
教学建议1、以学生熟悉的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物质及分子模型来分析组成物质的元素和构成分子的原子。
2、了解中文元素名称的由来,掌握元素的分类。
结合实例多练习,在反复实践中加深理解和巩固概念。
3、在区分纯净物、混和物后辨别单质、化合物,建立物质的简单分类思想。
4、组织调查活动(研究性学习),学习数据处理表示方法。
教学准备:幻灯片:1、氧气、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分子模型2、金属铁和非金属硫3、地壳和人体里所含各种元素的质量分数图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从微观角度我们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构成的。
从宏观角度则是由元素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元素究竟有哪些呢?二、教学新课(一)元素的种类1、投影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分子模型,引导学生得出“物质由元素组成”。
物质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中由无数个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分子构成,但所有的碳原子都归为同一类,即碳元素;所有的氧原子都归为同一类,即氧元素。
因此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是由氧和碳两种元素组成。
2、结合上述实例适当介绍原子和元素的区别。
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原子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3、人类已知的化学元素有110多种,它们组成了形形色色的物质世界。
举例:仅碳、氢、氧三种元素就能构成上百万种物质。
4、在区分纯净物、混和物后辨别单质、化合物,建立物质的简单分类思想。
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及少量二氧化碳和其他物质,因此空气是一种混和物,而其中的氮气、氧气及二氧化碳则属于纯净物。
纯净物还可以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投影氧气、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分子模型,讲解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称为单质,如氮气、氧气等;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称为化合物,如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等。
5、引导观察金属铁和非金属硫外观上的差别(金属有金属光泽),导入元素的分类。
第4节组成物质的元素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人类已知的元素有110多种,能区别单质和化合物,知道元素可以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了解地壳和人体中所含的主要元素。
过程与方法:从组成物质的元素的角度理解物质初步分类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认识元素和人类生活环境及自身的关系。
2学情分析3新设计知识回顾:1.按物质的组成分类,可分为什么?(纯净物和混合物)2.什么的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总称)3.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哪些?(分子、原子、离子)那么各种物质又是由什么组成的呢?情景导入:在古代,有人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要素组成的。
1.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答不对。
2.你认为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答元素。
3.列举你所熟悉的元素。
答: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等。
教学过程一、元素的种类已知的事实:人类已知的元素有110多种,其中有些是人造元素。
讨论:观察课本49页图2-23中CO2和CO的分子模型,说出它们的异同点。
相同点: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不同点:1个二氧化碳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1个一氧化碳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所以从宏观角度分析,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从微观角度分析,物质是由分子、原子和离子构成的。
【结合上述例子介绍原子和元素的区别】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是宏观概念,用“组成”;原子既讲种类,又讲个数,是微观概念,用“构成”。
教师:世界上有很多的物质,所有物质根据其组成可以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如空气为混合物、氧气为纯净物等。
那现在我们做个活动【活动】桌子上有四种物质的分子,分别为:二氧化碳分子、水分子、氧气分子和氢气分子。
请各小组给他们分分类。
(不强调分类依据)其中有一分类为:二氧化碳分子、水分子为一类;氧气分子和氢气分子为一类。
请同学们说说看这是按什么来分的。
(按物质的组成元素的种类来分的)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称为单质。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称为化合物。
《第4节组成物质的元素》教学目标1. 知道自然界的物质由100多种元素组成,从组成物质元素角度理解物质初步分类思想。
2. 知道组成人体、地球的主要元素。
3. 了解单质、化合物的概念和元素组成。
4. 在理解元素的分类与分布的基础上,了解世间万物皆为元素所组成。
5. 让学生了解元素的重要性,认识到万物由元素组成,物质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知道元素的定义、元素的简单分类;(2)认识自然界中存在的元素、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教学难点】(1)掌握单质、化合物、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的概念;(2)掌握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思想。
课前准备1.幻灯片、投影仪等;2.氧气、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分子模型;3.金属铁和非金属硫;4.地壳和人体里所含各种元素的质量分数图。
教学过程一、课程引入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教师提问: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已经了解了物质的微观构成,知道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又由原子构成。
那么请同学们回答水分子和氧气分子的构成。
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老师的问题。
教师提示:上节课我们还学习了同位素和元素的概念,哪位同学还记得同位素和元素的概念呢?来,请同学回答一下。
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老师的问题。
教师讲述:好,同学们回答的很准确,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组成物质的元素。
二、新课讲解:教师活动:【讲述】到目前为止人类已经发现了3000多万种物质,大家知道吗它们都是由最基本的元素组成的,那么到底有多少种元素才能组成这些物质呢?其实人类自古就有这个疑问了,古希腊学者泰勒斯(Thales,公元前624~547)主张万物皆是由“水”组成,提出“水生万物,万物复归于水”。
公元前5世纪,距今2500多年前,古希腊著名学者恩培多克勒(Empedokles,公元前490~430)提出一切物体都是由“火”、“空气”、“水”、和“土”这四种元素以不同的数量比例混合起来,成为各种性质的物体,由此创立了四元素说。
【关键字】八年级
2.4 组成物质的元素
教学目标
1.知道自然界的物质由100多种元素组成,从组成物质元素角度理解物质初步分类思想。
2.知道组成人体、地球的主要元素。
教学建议
1、以学生熟悉的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物质及分子模型来分析组成物质的元素和构成分子的原子。
2、了解中文元素名称的由来,掌握元素的分类。
结合实例多练习,在反复实践中加深理解和巩固概念。
3、在区分纯净物、混和物后辨别单质、化合物,建立物质的简单分类思想。
4、组织调查活动(研究性学习),学习数据处理表示方法。
教学准备:幻灯片:
1、氧气、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分子模型
2、金属铁和非金属硫
3、地壳和人体里所含各种元素的质量分数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从微观角度我们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构成的。
从宏观角度则是由元素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元素究竟有哪些呢?
二、教学新课
(一)元素的种类
1、投影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分子模型,引导学生得出“物质由元素组成”。
物质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中由无数个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分子构成,但所有的碳原子都归为同一类,即碳元素;所有的氧原子都归为同一类,即氧元素。
因此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是由氧和碳两种元素组成。
2、结合上述实例适当介绍原子和元素的区别。
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原子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3、人类已知的化学元素有110多种,它们组成了形形色色的物质世界。
举例:仅碳、氢、氧三种元素就能构成上百万种物质。
4、在区分纯净物、混和物后辨别单质、化合物,建立物质的简单分类思想。
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及少量二氧化碳和其他物质,因此空气是一种混和物,而其中的氮气、氧气及二氧化碳则属于纯净物。
纯净物还可以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投影氧气、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分子模型,讲解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称为单质,如氮气、氧气等;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称为化合物,如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等。
5、引导观察金属铁和非金属硫外观上的差别(金属有金属光泽),导入元素的分类。
金属元素
组成物质的元素{非金属元素(包括稀有元素)
6、学生阅读课本资料,了解元素中文名称的造字规律,加强对与元素有关的知识的理解。
(二)元素的分布
1、投影地壳和人体里所含各种元素的质量分数图,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图表
获取信息。
知道元素在地壳中分布是不均匀的,说出组成人体、地球的主要元素。
识记地壳中含量前几位的元素和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识记组成人体的主要元素。
2、指导学生分析运用图表这种模型的优越性。
3、介绍海洋中元素的元素组成和放射性元素,进行思想情感教育。
4、阅读人体中元素的作用。
三、课堂小结
四、课外拓展:
调查常见肥料有效成分的主要元素,调查市场上保健品中具有保健作用的主要元素。
巩固拓展:
(当堂练)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该题由励耘精品系列丛书《科学精讲精练——八年级(下)》(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第9页例题1改编而成]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水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的
C.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D.水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的
2、地壳中元素含量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该题由励耘精品系列丛书《科学精讲精练——八年级(下)》(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第10页第5题和第6题改编而成]
A、碳、氢、氧、铁
B、氧、硅、铝、铁
C、铝、铁、氧、碳
D、氧、碳、氢、镁
3、填写下表:
物质名称氧气水二氧化碳
构成微粒
微粒模型
组成元素
所属类别(单质或
化合物)
4、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属于单质的是,属于化合物是。
(1)海水 (2) 氮气(3)牛奶 (4)铁粉 (5) 空气 (6)一氧化碳 (7)金刚石
5、保健品21金维他药瓶的标签有如下说明:本品每片含铁5m g、碘50 mg、铜0.5 mg、锌0.25 mg、磷酸氢钙279 mg……上述成分中哪些是指物质,哪些是指元素?如果是元素,哪些是金属元素?[该题由励耘精品系列丛书《科学精讲精练——八年级(下)》(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第11页第14题改编而成]
参考答案:
1、C
2、B
3、见下表
物质名称氧气水二氧化碳
构成微粒氧分子水分子二氧化碳分子
微粒模型略略略
组成元素氧氢、氧氧、碳
单质化合物化合物
所属类别(单质或
化合物)
4、混合物:(1) (3) (5) 单质:(2) (4) (7) 化合物:(6)
5、物质:磷酸氢钙元素:铁、碘、铜、锌金属元素:铁、铜、锌
此文档是由网络收集并进行重新排版整理.word可编辑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