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市河流、湖泊、水库情况
- 格式:docx
- 大小:17.57 KB
- 文档页数:3
xx河流水系、xx及水库概况发布时间:2010-12-01珠海市地处西江下游滨海地带,境内河流众多,西江诸分流水道与当地河冲纵横交织,属典型的三角洲河网区。
在珠海市斗门区北部,西江分为磨刀门水道、螺洲溪、荷麻溪、涝涝溪、涝涝西溪等5支分流入境,进而分汇为磨刀门、鸡啼门、虎跳门等3支干流,由北向南纵贯全境,分口注入南海。
干流沿程与众多侧向分流、汇流河道衔接,既有自然分流汇水,亦有闸引闸排。
西江诸分流水道沿岸均已筑堤联围,水流受到有效制导,因而河道基本形成稳定的平面形态。
干流水系主要河道及其特征如下所述。
磨刀门水系磨刀门水道自斗门莲溪镇螺洲溪口入境,至横琴石栏洲入海,境内全长42km,主槽河床标高-9.0~-11.0m,局部-20.0m,平均坡降3.06‰。
上游段(六乡螺洲山咀断面以上)水道比较顺直,弯曲系数约为1.0~1.1,河宽800~1200m;中游(螺洲山咀至天生河口)水道形态较为复杂,左岸有中山神湾水道汇流,河宽增加至4000m,相继浮现大排沙、磨刀沙、竹排沙等江心洲;下游段河势又趋平顺,河宽保持在2000m左右,河中浮露二排沙、三排沙两个沙洲,左岸先后有前山水道、洪湾水道(马骝洲水道)分流入澳门水域,右岸有天生河、鹤洲水道分流入白龙河出海。
前山水道是珠海市主要的内河水运通道,起自磨刀门水道左岸中山市境内的联石湾水闸,终至石角咀水闸,下游接澳门濠江,河宽50~300m,河床标高-1.0~-2.4m,沿程有申塘、茅湾、东坑等河涌排水汇入,中珠联围设闸引水灌溉。
洪湾水道河宽500m,可通航1000T级船舶,是粤西各地通往港、澳的重要水道,分流水量约占磨刀门泄量的28%。
天生河首、末端均设有水闸控制,沿岸自流引水灌溉,并容泄田间排水。
鹤洲水道在鹤洲南、北垦区之间,沟通磨刀门水道与白龙河,河宽约100m。
磨刀门是珠江的主要入海口门,其泄洪、排沙量居八大入海口门之首,多年平均径流量达923×108m3,约占珠江入海泄量的28.37%,多年平均输沙量为2700×104t,约为马口站输沙量的37.2%。
珠海地区泥沙水质特征
珠海地区泥沙水质特征
一、引言
•珠海地区位于广东省南部,拥有丰富的海岸线和水域资源。
•本文将探讨珠海地区泥沙水质的特征。
二、泥沙的来源
•泥沙主要来自珠江的冲刷和河口输运。
•其他来源包括人类活动、海浪侵蚀等。
三、泥沙的组成
•沉积在海底的泥沙主要由粘土、砂和黏土组成。
•珠海地区泥沙中影响水质的重要成分还包括有机质、重金属、营养物质等。
四、泥沙的颗粒大小
•泥沙的颗粒大小对水质具有重要影响。
•细小的颗粒容易悬浮在水中,影响水的透明度和光线透过性。
•大颗粒的泥沙则容易沉降到底部,对底栖生物产生影响。
五、水质改善措施
•减少泥沙的输入是改善水质的关键。
•加强土地管理,防止土壤流失和泥沙输入河流。
•推广环保农业,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降低泥沙中有机质和营养物质的含量。
•健全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减少城市排放对水质的影响。
六、结论
•珠海地区的泥沙水质特征主要由泥沙的来源、组成和颗粒大小决定。
•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可以有效改善珠海地区的水质,保护水域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
注意:此文章中未包含具体数据,具体数据可根据实际情况添加。
珠海环境调查报告珠海环境调查报告珠海,这座位于广东省珠江口东岸的美丽城市,以其迷人的海滩、繁华的商业街区和现代化的城市规划而闻名于世。
然而,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壮大,环境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
本文将对珠海市的环境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以期为改善城市环境提供一些建议。
一、空气质量空气质量是一个城市环境的重要指标,直接关系到居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在珠海市,尽管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减少污染物排放,但由于工业发展和机动车数量的增加,空气质量问题仍然存在。
根据最近的数据显示,珠海市的空气质量指数(AQI)平均值在一年中有多个月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
尤其是在冬季,燃煤取暖和大气逆温现象使得空气污染问题更加严重。
为改善空气质量,珠海市政府应加强对工业企业的环境监管,推动清洁能源的使用,并加大对机动车尾气排放的治理力度。
此外,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鼓励大家选择低碳出行方式。
二、水质状况作为一个海滨城市,水质状况对于珠海市的环境和旅游业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城市的快速发展和旅游业的繁荣,水污染问题逐渐凸显。
河流和海洋的污染源主要来自于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旅游活动中的垃圾排放。
这些污染物不仅对水生生物造成威胁,也对人类的健康构成了潜在的风险。
为改善水质状况,珠海市政府应加强对工业企业和居民的水污染治理,建立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确保废水排放达到国家标准。
同时,加强海洋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限制旅游活动中的垃圾排放,并推动环保意识的普及。
三、垃圾处理垃圾处理是一个城市环境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在珠海市,随着人口的增加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垃圾产量也在不断增加。
目前,珠海市的垃圾处理方式主要依靠填埋和焚烧,这些方法不仅对土地和空气造成污染,还浪费了可回收资源。
为解决垃圾处理问题,珠海市政府应推动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并加强对垃圾回收和再利用的支持。
此外,应加大对垃圾焚烧和填埋的监管力度,鼓励发展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垃圾处理技术。
我的家乡美丽的珠海珠海,这个美丽的城市坐落在中国的南部,紧邻着港澳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海岸线和自然资源。
作为我亲爱的家乡,珠海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的人们。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向大家介绍我家乡珠海的美丽与魅力。
一. 自然风光珠海位于珠江口的南岸,拥有广阔的海湾和碧波荡漾的大海。
这里的天空湛蓝,海水清澈见底,沙滩洁白细腻。
每年夏天,成千上万的游客来到我们的家乡,享受着阳光沙滩和海浪的欢快。
而在其他季节,散步于沙滩上,感受海风的轻拂是一种惬意而宁静的享受。
此外,珠海还拥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如美丽的大梅沙、清澈的洪湖水库、壮丽的岳阳楼等。
游客可以在这些地方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放松身心,体验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
二. 城市面貌作为一个融合了现代化与古老风貌的城市,珠海给人一种充满活力和魅力的感觉。
城市的建设呈现出高大上的特点,却又不乏富有文化底蕴的历史建筑。
比如,具有代表性的拱北口岸和横琴口岸,它们是连接珠海与港澳地区的交通要道,同时也是众多游客进入珠海的入口。
除此之外,珠海还有许多现代化的建筑物,如摩天大楼、购物中心和豪华酒店等。
这些高楼大厦和繁华的商业区代表着城市的繁荣与发展,也为游客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享受。
三. 特色文化珠海不仅有美丽的自然风景和壮观的城市面貌,还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珠海的居民以其热情好客和友善的态度而闻名,他们热爱生活,注重家庭和睦。
每当有重要的节日或活动,居民们总是会欢聚一堂,共同庆祝。
这些团聚活动包括传统的元宵节灯谜晚会、盛大的龙舟赛和欢快的舞狮表演,都是对我们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
并且,珠海还拥有着独特的美食文化。
海鲜是我们家乡的特色之一,每天海鲜市场都会让人目不暇接。
各种新鲜的海鲜供应,如虾、蟹、鱼等,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而且,我们的当地菜肴也非常有特色,如烧腊、珠江三鲜、双皮奶等,无不让人垂涎欲滴。
四. 旅游资源珠海作为一个旅游城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
附件2**市六大流域(片区)河湖概况一、鸡啼门水道流域河湖情况(一)河流8条:鸡啼门水道、螺洲溪水道、荷麻溪水道、赤粉水道、黄杨河、涝涝西溪水道、涝涝溪水道、横坑水道;(二)涌渠153条:1.黑臭水体6条:五福涌、新青正涌、鸡咀涌、咸坑河、沙龙涌、新青工业园排洪渠。
2.问题河涌19条:龙西村大坑、黄金涌、龙坛排洪渠、西埔坑排洪渠、新坑涌、鱼仔碑涌、斗门大坑、二龙涌、三家涌、向阳河、网山渠、小濠涌东侧排洪渠、新涌排洪渠、格力排洪渠、大朗中心坑、荔山中心坑、荔山排洪渠、虎山排洪渠、市场渠。
3.其他河涌和排洪渠128条:(斗门区100条,富山工业园28条)。
(三)湖泊水库:1.湖泊1座(均在斗门区)。
2.水库33宗(均在斗门区)。
二、前山河水道片区河湖情况(一)河流4条:前山河主河道、广昌涌、沙心涌及洪湾涌北半部;(二)涌渠41条:1.黑臭水体4条:造贝排洪渠、南屏东排洪渠、翠屏排洪渠、北山村排洪渠(含1、2);2.问题河涌9条:金凤排洪渠、东桥排洪渠、广生(南屏西)排洪渠、合胜排洪渠、南屏中排洪渠、十二村排洪渠、永安排洪渠、105国道排洪渠、造福排洪渠;3.其他河涌和排洪渠28条(**区26条,高新区2条)。
(三)湖泊水库:1.湖泊5座(均在**区);2.水库7宗(其中**区6宗,高新区1宗)。
三、磨刀门水道流域河湖情况(一)河流3条:磨刀门水道、鹤洲水道、坭湾门水道;(二)涌渠112条:1.黑臭水体2条:合禾涌、白头翁涌。
2.问题河涌3条:黄家庄涌、白蕉工业园排洪渠、成裕围排洪渠。
3.其他河涌和排洪渠107条(均在斗门区)。
(三)湖泊水库:1.水库2宗(均在斗门区)。
四、城区东部片区河湖情况(一)涌渠32条:1.黑臭水体2条:东岸排洪渠、鸡山排洪渠;2.问题河涌10条:中珠排洪渠(含中珠副渠)、金凤排洪渠(高新区)、京珠西辅道排洪渠、官塘水南排洪渠、官塘水北排洪渠、淇澳村西面排洪渠、永丰佛迳水库排洪渠、唐家旧城排洪渠、远大美域排洪渠、上栅排洪渠;3.其他河涌和排洪渠20条(**区8条,高新区12条)。
珠江河流径流量珠江1 概述珠江(英文译名亦作PearRiver)是中国南方最大河系,与长江、黄河、淮河、海河、松花江、辽河并称中国七大江河。
珠江横贯中国南部的滇、黔、桂、粤、湘、赣六省(自治区)和越南的北部,全长2214km,河口处年平均径流量3360亿m3,流域总面积453690km2,其中442100km2在中国境内,11590km2在越南境内。
水系组成 2珠江水系支流众多,流域面积1万km2的支流有6条,即北盘江、柳江、郁江、桂江、贺江和连江(见珠江水系及主要工程分布示意图)。
2(1 西江水系西江是珠江的干流,以南盘江为河源,发源于云南省曲靖市乌蒙山余脉的马雄山东麓,自西向东蜿蜒流经云南、贵州、广西、广东,在广东省珠海市磨刀门企人石人南海,全长2214km,平均坡降0(58‰,集水面积353120km2,其中341530km2在中国境内。
西江平均年径流量为2300亿m3。
西江干流由源头至北盘江汇口称南盘江;南盘江与北盘江汇口至柳江汇口称红水河;柳江汇口至郁江汇口称黔江:郁江汇口至桂江汇口称浔江;桂江汇口至三角洲河网区称西江。
南盘江与红水河段为上游,黔江段和浔江段为中游,西江段及其以下为下游。
西江干流的一级支流中,集水面积1万km2以上的有北盘江、柳江、郁江、桂江、贺江。
南盘江从源头至贵州望漠县蔗香双江口,长914km,流域面积56880km2,河道平均坡降1(74‰。
集水面积1000km0以上的一级支流有8条,即海口河、巴江(巴盘江)、华溪河(曲江、九甸江)、泸江、甸溪河、清水江、黄泥河、马别河(又名清水河,上游为褚场河),其中黄泥河是汇人南盘江的最大支流,发源于云南富源县梁口子,河长278km,集水面积8264km2,天然落差1328m;其次是清水江,发源于云南丘北县老阴山,河长181km,集水面积5376km2。
红水河始于双江口,止于广西象州县石龙三江口,长659km,区间集水面积54870km2,河段平均坡降0(366‰。
珠海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修编文本与图集珠海市规划局珠海市环境保护局二OO九年五月委托单位:珠海市规划局珠海市环境保护局编制单位:中山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项目主持:吴仁海(中山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总工副教授)报告编制:吴仁海(中山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副教授)韦献革(中山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讲师/博士)李耀初(中山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副教授)林海健(中山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硕士)曾建军(中山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硕士)技术顾问:汪晋三(中山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教授)报告审核:陈新庚(中山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教授)《珠海市环境功能区划(修编)》课题珠海市领导小组组长:毛东信副组长:熊豪品潘明成员:陈金华贾建红吴纯德吴锡汉梁玉昭王淳麦驱海曲波陈长才卢晓波陈永章邵英贤廖中和王泽俊詹林刘荣茂叶建勋刘重阳《珠海市环境功能区划(修编)》课题珠海市参加工作人员珠海市环境保护局梁玉昭张勇黄汉鹏苏锦顺侯小凤李慧毕冬静湛福祥关群顺洪国荣钟浩文目录1. 总则 (1)1.1修编背景 (1)1.2主要修编依据 (2)1.3修编指导思想 (4)1.4修编范围 (4)1.5修编原则 (5)2. 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6)2.1自然环境概况 (6)2.2社会经济概况 (8)2.3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概况 (10)3. 地表水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规划 (12)3.1珠海市河流水系及湖库概况 (12)3.2珠海市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19)3.3珠海市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20)4.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及变化趋势 (26)4.1河流水质现状及变化趋势 (26)4.2水库水质现状 (27)5. 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现状及存在问题 (30)5.1珠海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现状 (30)5.2珠海市周边地区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概况 (30)5.3现行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存在的问题 (33)6. 地表水环境功能区修编方案 (35)6.1水库环境功能区修编方案 (35)6.2河流环境功能区修编方案 (35)附件 (40)一、附表 (40)二、附图 (46)1. 总则1.1 修编背景环境功能区划是科学确定和实施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制定环境规划、实施环境管理、保障经济、社会和环境建设协调发展重要的基础。
珠海市河流水系、湖泊及水库概况发布时间:2010-12-01珠海市地处西江下游滨海地带,境内河流众多,西江诸分流水道与当地河冲纵横交织,属典型的三角洲河网区。
在珠海市斗门区北部,西江分为磨刀门水道、螺洲溪、荷麻溪、涝涝溪、涝涝西溪等5支分流入境,进而分汇为磨刀门、鸡啼门、虎跳门等3支干流,由北向南纵贯全境,分口注入南海。
干流沿程与众多侧向分流、汇流河道衔接,既有自然分流汇水,亦有闸引闸排。
西江诸分流水道沿岸均已筑堤联围,水流受到有效制导,因而河道基本形成稳定的平面形态。
干流水系主要河道及其特征如下所述。
磨刀门水系磨刀门水道自斗门莲溪镇螺洲溪口入境,至横琴石栏洲入海,境内全长42km,主槽河床标高?-9.0~-11.0m,局部?-20.0m,平均坡降3.06‰。
上游段(六乡螺洲山咀断面以上)水道比较顺直,弯曲系数约为1.0~1.1,河宽800~1200m;中游(螺洲山咀至天生河口)水道形态较为复杂,左岸有中山神湾水道汇流,河宽增加至4000m,相继浮现大排沙、磨刀沙、竹排沙等江心洲;下游段河势又趋平顺,河宽保持在2000m左右,河中浮露二排沙、三排沙两个沙洲,左岸先后有前山水道、洪湾水道(马骝洲水道)分流入澳门水域,右岸有天生河、鹤洲水道分流入白龙河出海。
前山水道是珠海市主要的内河水运通道,起自磨刀门水道左岸中山市境内的联石湾水闸,终至石角咀水闸,下游接澳门濠江,河宽50~300m,河床标高?-1.0~-2.4m,沿程有申塘、茅湾、东坑等河涌排水汇入,中珠联围设闸引水灌溉。
洪湾水道河宽500m,可通航1000T级船舶,是粤西各地通往港、澳的重要水道,分流水量约占磨刀门泄量的28%。
天生河首、末端均设有水闸控制,沿岸自流引水灌溉,并容泄田间排水。
鹤洲水道在鹤洲南、北垦区之间,沟通磨刀门水道与白龙河,河宽约100m。
磨刀门是珠江的主要入海口门,其泄洪、排沙量居八大入海口门之首,多年平均径流量达923×108m3,约占珠江入海泄量的28.37%,多年平均输沙量为2700×104t,约为马口站输沙量的37.2%。
珠海市河流水系、湖泊及水库概况
发布时间:2010-12-01
珠海市地处西江下游滨海地带,境内河流众多,西江诸分流水道与当地河冲纵横交织,属典型的三角洲河网区。
在珠海市斗门区北部,西江分为磨刀门水道、螺洲溪、荷麻溪、涝涝溪、涝涝西溪等5支分流入境,进而分汇为磨刀门、鸡啼门、虎跳门等3支干流,由北向南纵贯全境,分口注入南海。
干流沿程与众多侧向分流、汇流河道衔接,既有自然分流汇水,亦有闸引闸排。
西江诸分流水道沿岸均已筑堤联围,水流受到有效制导,因而河道基本形成稳定的平面形态。
干流水系主要河道及其特征如下所述。
磨刀门水系
磨刀门水道自斗门莲溪镇螺洲溪口入境,至横琴石栏洲入海,境内全长42km,主槽河床标高
?-9.0~-11.0m,局部?-20.0m,平均坡降3.06‰。
上游段(六乡螺洲山咀断面以上)水道比较顺直,弯曲系数约为1.0~1.1,河宽800~1200m;中游(螺洲山咀至天生河口)水道形态较为复杂,左岸有中山神湾水道汇流,河宽增加至4000m,相继浮现大排沙、磨刀沙、竹排沙等江心洲;下游段河势又趋平顺,河宽保持在2000m左右,河中浮露二排沙、三排沙两个沙洲,左岸先后有前山水道、洪湾水道(马骝洲水道)分流入澳门水域,右岸有天生河、鹤洲水道分流入白龙河出海。
前山水道是珠海市主要的内河水运通道,起自磨刀门水道左岸中山市境内的联石湾水闸,终至石角咀水闸,下游接澳门濠江,河宽50~300m,河床标高?-1.0~-2.4m,沿程有申塘、茅湾、东坑等河涌排水汇入,中珠联围设闸引水灌溉。
洪湾水道河宽500m,可通航1000T级船舶,是粤西各地通往港、澳的重要水道,分流水量约占磨刀门泄量的28%。
天生河首、末端均设有水闸控制,沿岸自流引水灌溉,并容泄田间排水。
鹤洲水道在鹤洲南、北垦区之间,沟通磨刀门水道与白龙河,河宽约100m。
磨刀门是珠江的主要入海口门,其泄洪、排沙量居八大入海口门之首,多年平均径流量达923×108m3,约占珠江入海泄量的28.37%,多年平均输沙量为2700×104t,约为马口站输沙量的37.2%。
由于大量泥沙在河口沉积,口门一带滩涂逐年发展,并使竹银至灯笼山河段河床形成反坡,平均坡降-2.5‰。
据珠江水利委员会实测资料,河口滩涂年淤高1~3Cm,每年向外延伸120~150m。
鸡啼门水系
螺洲溪北起竹洲头,南至上横镇粉洲沙仔尾,全长11.53km,弯曲系数1.05,河宽220~330m,主槽
河床标高?-5.4~-9.7m,平均坡降0.1‰,总落差1.0m。
荷麻溪起于新会市大屿,于斗门莲溪围入境,至横坑水道东口,境内河段长6.78km,河流弯曲系数1.0,河宽230~340m,河床标高?-3.9~-7.6m,平均坡降0.29‰,总落差2.0m。
洪量分配占马口站4.87%,其中1.81%下泄赤粉水道,3.06%入横坑水道。
赤粉水道上游起自横坑水道东口,承荷麻溪分流,下游至粉洲沙仔尾,与螺洲溪交汇并入黄杨河(原泥湾门水道),全长6.25km,弯曲系数1.01,河宽175~365m,主槽河床高程?-2.7~-4.5m,平均坡降-0.16‰,总落差1.0m。
黄杨河北起粉洲沙仔尾,承螺洲溪和赤粉水道径流,下至尖峰山鬼仔角,全长13.69 km,弯曲系数1.02,河宽300~550m,主槽高程?-4.4~-12.6m,平均坡降-0.07‰,总落差1.0m。
鸡啼门水道于尖峰山鬼仔角上接黄杨河,下至红旗小木乃入海,全长24.5km,弯曲系数1.15,河宽400~1800m,主槽高程?-6.0~-10.0m,平均坡降-0.17‰,总落差3.0m。
鸡啼门多年平均径流量197×108m3,多年平均输沙量380×104t,口门每年向外延伸约90m。
鸡啼门左侧的大门水道原为磨刀门分流水道之一,三灶湾围垦后仅余留6.5km河道,容泄沿岸围区各闸口排水入海。
右岸南水沥长6.5km,容泄平沙联围及南水镇排水入海。
虎跳门水系
涝涝溪于新会市睦洲狗尾分流,从新会龙泉蟹洲流入斗门区境,下至横坑西口入虎跳门水道,境内河段长7.55km,弯曲系数1.03,河宽80~360m,河槽高程?-1.5~-8.4m,平均坡降0.26‰,总落差2.0m。
涝涝西溪与涝涝溪同源,起于蟹洲沙,由西面绕上横镇三沙岛后,又汇合于横坑西口,河长8.9km,弯曲系数1.1,河宽60~250m,河槽高程?-1.5~-8.0m,平均坡降0.12‰。
横坑水道是荷麻溪下游分流之一,自东向西汇流入虎跳门水道,全长3.23km,弯曲系数1.17,河宽110~390m,河槽高程?-4.7~-11.2m,平均坡降0.31‰。
虎跳门水道是珠海斗门区与新会县的分界河道,北起横坑西口,上游承接涝涝溪、横坑水道,南至斗门镇小濠涌北围,下游接崖门水道,全长18.44km,河宽250~1100m,主槽高程?-5.0~-12.6m,平均坡降0.05‰,总落差1.0m。
虎跳门多年平均径流量202×108m3,多年平均输沙量387×104t。
崖门水道
崖门水道北起小濠冲北围和崖门口,容汇虎跳门水道及新会银洲湖来水,南至平沙三虎山咀,全长13.3km,境内堤岸长15.65km,河道宽度1800~4500m,主槽迫近斗门雷蛛围岸侧,槽底高程 -8.0~ -12.9m。
出海口附近大面积浅海滩涂日益浮露,随着围垦逐步进展,河口宽度逐渐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