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的云雾图片
- 格式:ppt
- 大小:1.32 MB
- 文档页数:18
庐山云雾的特点
1、庐山的云雾,有千姿百态、瞬息万变两个特点。
2、庐山地理位置较高,气候潮湿,空气中的水汽饱和度非常高,在清晨的时候,往往气温比较低,这就更容易在山体周围形成云雾,而又因为庐山的山势较为崎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风将云雾吹散,就会造成云雾聚集,形成颇具特色的庐山云雾。
3、在庐山周围,有江湖环绕,这也造成了它独特的地理位置,也为庐山的云雾形成提供了极为充足的水汽条件,这些水汽和空气中的尘埃结合,就会产生小水滴,从而形成云雾,这些云雾,在风的作用下,就会变化出各种不同的形态,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形状、美感,让人流连忘返。
庐山的云雾赏析
人们经常把庐山称为“云海”。
因为庐山林木苍翠,悬崖峻绝,气候温和宜人,遍地秀美的自然景观,配上无边无垠的云雾,令人沉醉其中。
庐山之美,特别是云雾,它独特的迷人,确实让人难以忘怀,成为许多游客心目中最完美的视觉体验。
庐山云雾秀美壮观,如一层披在山上的白色披肩。
散落在山间,仿佛绵绵无绝伦。
每当月初到月中,云会形如威士忌般滚滚而来,仿佛带给游客一种如穿越时空的感觉。
水珠间的妖娆,你可以看到蓝色的云在天空中穿梭,像海浪一样翻滚跳跃,宛如一支宏大的交响乐。
看到这样的美景,心旷神怡,令人莫名激动。
此外,庐山还有一种独特的云雾,叫做“洒脱云”。
它能把整个庐山笼罩在
一层朦胧的静谧之中,被它覆盖的庐山一览无遗,人们宛如置身一位特殊的梦乡。
“洒脱云”的变化多端,会以不同的方式显现出未知的美景,有时会从眼前落下一片片清新的云朵,犹如一片片乌云扫过天空,宛如朵朵白花,把天空染白。
总的来说,庐山的云雾可以说是挚爱之美,它让许多游客陶醉在其中,永不忘怀。
在独特的云雾中,人们犹如置身于世外桃源,放松心灵,远离现实尘嚣,在这份特殊的梦乡里,体验不一样的情感滋润。
庐山的云雾有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特点。
庐山云雾中最壮观的要算云海。
庐山云海一年四季都可看见,尤其是春秋两季最美。
每当雨过天晴,站在“大天池”等处俯瞰,只见万顷白云转眼间汇成一片汪洋大海。
云海茫茫,波涛起伏,青峰秀岭出没在云海之上,变成了云海上的小岛。
庐山峰峦林立,峡谷纵横,构成了云雾滋生的天然条件。
而江湖环绕的地理位置,又为庐山提供了生成云雾的充足水汽,水汽一旦碰上空气中的尘埃,就成了小水滴。
数不清的小水滴就形成了美丽神奇的庐山云雾。
庐山其他情况简介。
庐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誉。
自古命名的山峰有171座,群峰间散布冈岭26座,壑谷20条,岩洞16个,怪石22处。
水流在河谷发育裂点,形成许多急流与瀑布,瀑布22处,溪涧18条,湖潭14处。
最为著名的三叠泉瀑布,落差达155米,有“不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之美句。
3.庐山的云雾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以优美明快的语言,比喻联想等手法,描绘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奇丽多变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庐山、对祖国山河深深的热爱之情。
全文共四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总写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第二、三自然段分别采用“总--分”的构段方式,具体描写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特点。
第二自然段按山头—山腰—山谷—山峰的顺序,以丰富的想象、恰当的比喻,形象地写出飘浮于庐山不同方位的云雾的独特姿态。
第三自然段作者展开丰富的联想,以“一缕轻烟”、“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四蹄生风的白马”和“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着力刻画出云雾变化之多;用“刚刚还……转眼间就变成了……明明是……还没等你……又变成了……”等词句,强调庐山云雾的变幻之快。
最后用“……”含蓄地表明庐山云雾“瞬息万变”。
第四自然段写人们对云遮雾绕的庐山的喜爱与流连。
全文层次分明,景物特点鲜明,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同时,文章语言优美,情景交融,为丰富学生语言积累与情感体验提供了很好的凭借。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基本掌握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句意思的方法,他们能够积极思考,勤于动脑,有乐于思考、质疑的习惯!但是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在创新能力方面的表现还不足,想象力不够丰富、对于掌握如何抓住景物特点进行生动形象地描写还有一定难度,不能够完全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等。
结合学生实际和本课内容特点,本课应以读作为教学中的基本途径,引导学生品读文章语言,揣摩文章遣词造句,从而达到积累词语、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体会文章布局谋篇的方法,能够运用文章的结构方法描写一处景物,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语文学习的无限兴趣。
教学目的:1.默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2.品味比喻,感受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走进庐山云雾奇妙的意境,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庐山的云雾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抓住中心句读懂每一段的内容。
学习围绕中心句写具体的总分构段方式,能仿照第二、三自然段的写法,清楚、具体地描写一处景物。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1、齐读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2课,齐读课题。
2、上节课,我们通过找中心句的方法,知道庐山的云雾有四个特点,分别是——变幻无常、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流连忘返(生读词语,师贴板帖)。
变幻无常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流连忘返(二)欣赏“千姿百态”的美过渡:师:今天我们就重点学习课文的二、三自然段,欣赏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美,同时也要来看看作者是怎样写出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
师: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主要写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
(出示第二段,千姿百态)千姿百态的意思是?生解释意思师:解释得很准确。
请你自己读读第二自然段找找看,作者一共写了庐山云雾的哪几种姿态呢?生自由朗读师:你找到了庐山云雾的哪几种姿态?一人说完整师:这四种姿态当中你最喜欢哪一种呢?请四人一小组交流,挑选你最喜欢的姿态读一读,说说理由。
生:最喜欢白色绒毛的,因为它白白的,就像绒帽一样。
师:老师给你看一幅图,你觉得它怎么样?生:软软的。
师:你能来读好它吗?“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文字+图片)指名2认读。
师:还有吗,你还喜欢哪种姿态的云雾?生:我喜欢像一条条玉带的云雾,因为它是用玉做成的,看起来很珍贵。
师:老师也给你看一幅图,看看你还有什么想说的。
生:感觉很珍贵。
好像神仙一样。
师:丝丝缕缕,飘飘悠悠,宛如玉带。
你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
”(图片+文字)知名2认读师:另外两种姿态你还喜欢吗?生:我喜欢像巨大天幕的。
感觉要演一场戏。
师:老师请你来欣赏,这云雾怎么样?生:重重叠叠的云雾,又多又浓,整个庐山就好像被云雾给笼罩了。
《庐山的云雾》《庐山的云雾》是一篇描写景物的文章,语言优美,脍炙人口。
作者紧紧抓住庐山云雾的神奇绝妙,运用联想、比较和比喻等方法,用优美的语句,传神的文字,描绘了庐山云雾秀丽多姿、神奇多姿、神奇多变的景观,作者借景抒情,把对庐山云雾的赞美、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出来,字里行间都融入了作者的情感,浓而不俗,含而不露。
令人百读不厌。
教者通过美术技能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使这节课充满了生趣,学生更具有表现欲和创造性。
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使他们懂得了努力寻找方法去表现自己思考的内容,在思考、分析和交流后,学生不仅锻炼了动口能力,也锻炼了动手能力。
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
理解“流连忘返”、“飘飘欲仙”、“瞬息万变”等词语的意思。
3、继续学习总分段式,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
4、阅读感悟,抓住语言文字,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课文优美的文字,体会2、3自然段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写出庐山云雾的美的。
教学准备:投影、录音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
3、通过朗读知道庐山云雾的特点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你们在假期里去哪里游玩?在那里你看到了哪些景色,你能简单的说一说吗?(学生兴致勃勃地讲述自己游览的景色。
)2、同学们的假期生活真是丰富多彩,在游玩的同时,饱览了祖国的大好河山。
那么,你们有没有去过庐山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着课文走进庐山。
板书:庐山的云雾齐读课题:庐山的云雾在走进庐山之前,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庐山吧!二、初读课文,理解生字词,了解文章大意。
1、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要求认真朗读课文,完成任务。
出示朗读要求:①默读课文,标划课文自然段,圈出本课生字词。
②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语句,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