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色彩调和
- 格式:ppt
- 大小:7.96 MB
- 文档页数:74
色彩调和是指将不同颜色组合在一起,以创造和谐、平衡和美观的色彩效果。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色彩调和方法:
色相调和:选择具有相邻色相的颜色进行组合,例如红、橙、黄等。
这种调和方法常用于创造温暖或冷静的氛围。
对比调和:选择互补色进行组合,互补色是位于色轮上相对位置的颜色,如红绿、黄紫、蓝橙等。
对比调和可以产生鲜明的对比效果,增强视觉冲击力。
类似色调和:选择位于色轮上相邻的几个颜色进行组合,例如选择一系列蓝色或绿色的不同色调。
这种调和方法可以创造出柔和、连贯和自然的效果。
分裂互补调和:选择一个主色,并选择其相邻的两个互补色作为辅助颜色。
这种调和方法可以在保持色彩对比的同时,增加柔和和谐的感觉。
单色调和:使用同一颜色的不同亮度、饱和度或色调进行组合,创造出单色调和的效果。
这种调和方法常用于营造简洁、和谐的氛围。
色彩调和理论1.色彩调和的原理原理(一):和谐来自对比。
从色彩视觉的生理角度上讲,互补色的配和是调和的,因为人在看某一色时总是欲求与此相对应的补色来取得生理上的平衡。
伊顿说:“眼睛对任何一种特定的色彩同时要求它的相对补色,如果这种补色还没有出现,那么眼睛会自动地将它产生出来。
正是靠这种事实的力量,色彩和谐的基本原理才包含了补色的规律。
”孟塞尔色彩调和论也是以互补色的理论为依据的。
他认为若把构成画面的各种颜色全部混合(或放在旋转盘上混合)能产生第五级明度的灰,那么,色彩配合是调和的。
他曾用各种名画做过色彩分析试验来证明这个理论的正确性。
但从前一节色彩对比中可以看出,如果要有调子的倾向性,就不能产生五级灰。
原理(二):秩序产生和谐。
由于人生活在自然中,来自自然色调的配色和连续性,就成为人视觉色彩的习惯和审美经验。
自然界景物的明暗、光影、强弱、冷暖、灰艳、色相等色彩的变化和相互关系都有一定的“自然秩序”,即自然的规律。
如:光线照射着一个物体,必然会产生高光——亮部——明暗交界线——暗部——反光——投影,其变化是有秩序、有节奏,非常和谐的。
人们都会不知不觉地用自然界的色彩秩序去判断色彩艺术的优劣。
因此,色彩的调和是一种色彩的秩序。
色立体的色相、明度、纯度的系列是按一定秩序排列制作的。
在色立体中,任何直线、圆、椭圆、螺旋形……都是有方向的,选择的配色都是调和的。
(图33)原理(三):和谐产生节律。
在视觉上,既不过分刺激,又不过分的暧昧的配色才是调和的。
配色好像谱曲,没有起伏的节奏,则平板单调,一味高昂紧张则杂乱、反常。
配色的调和取决于是否明快。
过分刺激的配色容易使人产生视觉疲劳、精神紧张、烦躁不安,过分暧昧的配色由于过分接近模糊,以致分不出颜色的差别,同样也容易使人产生视觉疲劳,不满足、乏味、无兴趣。
因此,变化与统一是配色的基本法则。
变化里面求统一,统一里面求变化,各种色彩相辅相成才能取得配色美。
原理(四):变对比为平衡产生和谐。
色彩的调和网页页面中总是由具有某种内在联系的各种色彩,组成一个完整统一的整体,形成画面色彩总的趋向,称为色调。
也可以理解为色彩状态。
色彩给人的感觉与氛围,是影响配色视觉效果的决定因素。
为了使网页的整体画面呈现稳定协调的感觉,以便充分的掌握其规律来更好的分析学习,我们前面介绍了色调的视觉角色主次位置的几个概念,也介绍了色彩的对比。
今天我们介绍色彩的调和。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合理搭配,产生统一谐调的效果,称为色彩调和。
色彩调和是求得视觉统一,达到人们心理平衡的重要手段。
调和就是统一,下面介绍的四种方法能够达到调和页面色彩的目的。
■ 同种色的调和相同色相、不同明度和纯度的色彩调和。
使之产生秩序的渐进,在明度、纯度的变化上,弥补同种色相的单调感。
→ 同种色的调和网页例图:同种色的调和网页例图同种色的调和分析:同种色给人的感觉是相当协调的。
它们通常在同一个色相里,通过明度的黑白灰或者纯度的不同来稍微加以区别的,产生了及其微妙的韵律美。
为了不至于让整个页面呈现过于单调平淡,有些页面则是加入极其小的其他颜色做点缀。
该页面使用了同种色的黄色系,淡黄、柠檬黄、中黄、通过明度、纯度的微妙变化产生缓和的节奏美感。
结论:同种色被称为最稳妥的色彩搭配方法。
■ 类似色的调和在色环中,色相越靠近越调和。
主要靠类似色之间的共同色来产生作用。
→ 类似色的调和网页例图:类似色的调和网页例图类似色的调和分析:类似色相较于同类色色彩之间的可搭配度要大些,颜色丰富、富于变化。
以上页面主要取的是色环中的黄色、绿色、蓝色通过明度、纯度、面积上的不同实现变化和统一的。
虽然主色调的米黄色在页面中使用面积最大,但是我们看到由于它的明度非常高,饱和度就降低了,因此在页面中处在不明显的角色。
而绿色的纯度最高,且使用面积次之,页面显示较显眼,因此用于次级导航位置上。
整个页面主次的视觉引导分明。
结论:不是每种主色调都是极其显眼的位置,通常多扮演着用于突出主体的辅助性配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