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北伐战争 》
- 格式:ppt
- 大小:1.70 MB
- 文档页数:45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伐战争》是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讲述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以及北伐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文字,引导学生了解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战略部署、重要战役和胜利果实。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深刻理解北伐战争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和平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近现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北伐战争这一课题较为复杂,涉及的人物、事件和地点较多,学生可能难以记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为主,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北伐战争的相关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掌握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人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和平的情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结果及影响。
2.教学难点:北伐战争的战略部署、重要战役和英雄人物。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讲授法、谈话法等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图表等教学辅助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北伐战争的历史场景。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北伐战争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3.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北伐战争的战略部署、重要战役和英雄人物,分享学习心得。
4.讲授法:教师讲解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结果及影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5.谈话法:教师与学生互动,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6.实践环节: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北伐战争的重要战役,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北伐战争的背景、时间、主要战场和目的。
(2)掌握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役和成果。
(3)了解北伐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和图片,观察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场和路线。
(2)利用资料卡片,了解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人物。
(3)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北伐战争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
(2)培养学生对国家统一和民族振兴的认同感。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历史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北伐战争的背景、时间、主要战场和目的。
2. 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役和成果。
3. 北伐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 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人物。
2. 如何理解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
2. 教具: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资料卡片。
3. 参考资料:相关历史书籍、论文、网络资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辛亥革命后,中国出现了哪些问题?(2)引导学生思考: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民大革命应运而生。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北伐战争的背景、时间、主要战场和目的。
(2)让学生通过地图和图片,观察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场和路线。
3. 课堂讲解(1)讲解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人物。
(2)讲解北伐战争取得的成果。
(3)分析北伐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4. 小组讨论(1)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理解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
5. 总结拓展(1)总结北伐战争的主要内容和精神。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传承北伐战争的精神,为实现民族振兴贡献力量?6. 布置作业(1)让学生编写一篇关于北伐战争的小论文。
(2)让学生绘制一幅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场和路线图。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度、知识点掌握情况等。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北伐战争的原因和背景,掌握北伐战争的主要过程和重要战役。
2. 通过学习北伐战争,使学生认识到国共合作的重要性和革命战争的艰苦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3. 引导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史学研究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北伐战争的原因和背景2. 北伐战争的主要过程和重要战役3. 北伐战争的影响和意义三、教学重点:1. 北伐战争的原因和背景2. 北伐战争的主要过程和重要战役3. 北伐战争的影响和意义四、教学难点:1. 北伐战争的原因和背景2. 北伐战争的主要过程和重要战役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北伐战争的原因、背景、过程、战役和影响等内容。
2. 案例分析法: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北伐战争中的具体战役,如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等。
3.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和启示,分享学习心得。
4. 影像资料法:教师播放相关历史影像资料,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北伐战争。
六、教学准备:1. 教材:《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2. 参考资料:北伐战争相关历史书籍、论文、影像资料等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七、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北伐战争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北伐战争的原因和条件。
3. 案例分析:教师详细讲解北伐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如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等。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和启示。
八、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九、课后作业:十、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北伐战争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论文的质量。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如合作意识、分析问题能力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需关注如何通过北伐战争的学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初中历史与社会《北伐战争》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北伐战争的原因和背景;(2)掌握北伐战争的主要过程和重大战役;(3)知道北伐战争的影响和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图片等,了解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2)通过地图展示,掌握北伐战争的主要路线和战役;(3)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北伐战争的影响和意义。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北伐战争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2)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批判性思考,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3)培养学生热爱和平、珍视和平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北伐战争的原因和背景(1)国内外形势的发展(2)国共合作的形成2. 北伐战争的主要过程和重大战役(1)北伐的发起和进展(2)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的败北(3)南京政府的成立3. 北伐战争的影响和意义(1)统一全国的推动(2)国共合作的破裂(3)国民革命运动的深入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北伐战争的原因和背景;(2)北伐战争的主要过程和重大战役;(3)北伐战争的影响和意义。
2. 教学难点:(1)北伐战争的过程和战役的细节;(2)北伐战争的影响和意义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北伐战争的原因和背景、主要过程和重大战役、影响和意义;2. 展示法:展示相关的历史图片、地图、视频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北伐战争;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北伐战争的理解和看法。
五、教学准备1. 教材:《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2. 参考资料:相关的历史图片、地图、视频等;3. 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黑板、粉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国民大革命的发展;2. 提问:“什么是北伐战争?它为什么会发生?”二、教学内容讲解1. 讲解北伐战争的原因和背景;2. 讲解北伐战争的主要过程和重大战役;3. 讲解北伐战争的影响和意义。
三、课堂互动1. 展示相关的历史图片、地图、视频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北伐战争的理解和看法。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北伐战争的背景、目的和基本经过。
(2)掌握北伐战争的主要成果和影响。
(3)了解北伐战争中的著名战役和英雄人物。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运用史料分析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北伐战争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
(2)树立学生热爱祖国、为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献身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北伐战争的背景、目的和基本经过。
(2)北伐战争的主要成果和影响。
(3)北伐战争中的著名战役和英雄人物。
2. 教学难点:(1)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2)学生对北伐战争历史背景和过程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
(2)提问:北伐战争是什么?它的目的是什么?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北伐战争的背景、目的和基本经过。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北伐战争中的著名战役和英雄人物。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的内容,进行讲解和补充。
(2)重点讲解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5. 史料分析:(1)教师展示相关史料,引导学生分析北伐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2)学生发表自己对史料的分析观点。
6. 课堂小结:四、作业布置1. 请学生结合教材,绘制北伐战争的时间轴。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课堂活动1.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北伐战争中的不同角色,如战士、医生、农民等,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体会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人物情感。
2. 小组竞赛:设置关于北伐战争的知识竞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增强对北伐战争的了解和记忆。
七、课程拓展1. 参观考察:组织学生参观有关北伐战争的历史遗址或纪念馆,加深对北伐战争历史意义的理解。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北伐战争的原因和目的;(2)掌握北伐战争的主要过程和取得的成果;(3)了解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表、资料等,分析北伐战争的原因和背景;(2)运用历史地图,掌握北伐战争的主要过程和路线;(3)运用史料,探讨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弘扬民族精神;(2)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责任感;(3)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二、教学重点1. 北伐战争的原因和目的;2. 北伐战争的主要过程和取得的成果;3. 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三、教学难点1. 北伐战争的具体过程和路线;2. 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2. 教学辅助材料:北伐战争相关图表、资料、历史地图等;3.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白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北伐战争的背景,引导学生关注北伐战争的原因和目的;(2)学生分享对北伐战争的了解,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北伐战争的原因和目的;(2)学生通过查看图表、资料,分析北伐战争的背景。
3.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北伐战争的原因和目的;(2)教师运用历史地图,展示北伐战争的主要过程和路线;(3)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北伐战争的历史意义。
4. 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北伐战争的具体过程和取得的成果;(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情感升华(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北伐战争对国家和民族的影响;(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培养爱国情感和民族精神。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北伐战争的原因、过程和意义,强调北伐战争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7. 课后作业(1)学生绘制北伐战争路线图,巩固对北伐战争过程的理解;六、教学拓展1. 比较北伐战争与其他历史事件的异同,如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2. 分析北伐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的影响,如国共合作、国民党统治的确立等;3. 探讨北伐战争中的著名将领和英雄人物,如蒋介石、周恩来、朱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