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六年级奥数简便运算一对一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24.00 KB
- 文档页数:6
六年级简算方法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简算方法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2. 学生能够掌握适当的计算策略,提高计算速度和计算准确性。
3. 学生能够培养对数学计算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简算方法的介绍和讲解。
2. 加法和减法运算的简算方法。
3. 乘法和除法运算的简算方法。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简算方法的介绍和讲解1. 引入: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思考使用简算方法的必要性和优势。
2. 介绍:向学生简略介绍简算方法的定义和作用。
3. 讲解:详细讲解如何使用简算方法进行加减乘除运算,并举例说明。
4. 练习:通过一些简单的计算题,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并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课时:加法和减法运算的简算方法1. 复习: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复习简算方法的基本概念。
2. 加法:详细讲解加法运算的简算方法,包括进位法和调整法,并通过实例进行演示和练习。
3. 减法:详细讲解减法运算的简算方法,包括借位法和调整法,并通过实例进行演示和练习。
4. 综合练习:设计一些综合性的计算题,让学生综合运用加法和减法的简算方法进行计算。
第三课时:乘法和除法运算的简算方法1. 复习: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复习加法和减法的简算方法。
2. 乘法:详细讲解乘法运算的简算方法,包括竖式乘法和整数乘法,并通过实例进行演示和练习。
3. 除法:详细讲解除法运算的简算方法,包括竖式除法和带余除法,并通过实例进行演示和练习。
4. 综合练习:设计一些综合性的计算题,让学生综合运用乘法和除法的简算方法进行计算。
第四课时:综合应用1. 复习:通过回顾前几节课的内容,复习简算方法的全部知识点。
2. 应用:设计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要求学生运用简算方法进行计算,并解释自己的思路和策略。
3.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简算方法应用到更复杂的计算问题中。
4. 总结:对学生所学的简算方法进行总结,并鼓励他们将所学知识用于实际生活中的计算问题。
小学六年级简便运算教案简便计算是一种特殊的计算,它运用了运算定律与数字的基本性质,从而使计算简便,使一个很复杂的式子变得很容易计算。
一、回顾: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二、例题与练习:1、用简便方法求和① 536+(541+464)+459 (带着符号搬家)② 248+98 (多加的要减去)③ 567+558+433+442+563 (带着符号搬家,注意数字的特点)④ 375+206 (少加的要加上)用简便方法求和① 53.6+(54.1+46.4)+45.9 ②248+98③5.67+5.58+4.33+4.42+5.63 ④375+2062、用简便方法求差:①1870-280-520(添括号)②4250-294+94③4995-(995-480) (去括号)④458-(147+158)⑤1272-995 (多减的要加上)⑥572-308 (少减的要减去)用简便方法求差(① 187-27.4-52.6②49.95-(9.95-0.48)③1272-995 ④4.25-2.94+0.94⑤45.8-(1.47+15.8)⑥572-3083、用简便方法计算加减混合运算:(练习)①478-128+122-72 ②537-(543-163)-57③947+(372-447)-572 ④464-545+99+345用简便方法计算加减混合运算:① 47.8-1.28+12.2-0.72 ②53.7-(54.3-16.3)-5.7③947+(372-447)-572 ④464-545+99+3454、利用乘法定律简便计算:①25×26×4 (利用乘法交换律或者是带着符号搬家)②125×32×25 (把32分成8和4的乘积)③9999×9999 (把9999看成10000-1)④54×108+46×108 (利用乘法分配律)⑤402×15 (先把402写成400+2,然后再利用乘法分配律)⑥34×99+34 (引导学生想99个34加上一个34,就是100个34)利用乘法定律简便计算:①0.25×2.6×4 ②125×2.4 ③9999×9999④0.54×10.8+0.46×10.8 ⑤402×15 ⑥3.4×99+3.45、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简便运算教学设计简便运算教学内容: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76页—77页“整理和反思”、“练习与实践”的内容。
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和一些简单的运算性质,并能运用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合理灵活地进行简便运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按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熟练应用所学的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运算定律,会根据题目特点,灵活、准确、合理地进行计算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课题上节课我们复习了四则运算的意义、运算顺序等知识,如何保证在四则运算时结果既准确,过程又简便呢?今天老师就与同学们共同来复习简便运算。
(板书课题:简便运算)二、合作探究、自主整理形成知识链1.前后四人为一组讨论我们学过那些运算定律及运算性质,有一人执笔把它们用字母表示出来。
2.小组汇报老师依次用课件出示:(1)加法交换律: a + b = b + a加法结合律: (a + b)+ c = a + (b + c)(2)减法的性质: a –b – c = a – (b + c)(3)乘法交换律: a × b= b × a乘法结合律: (a ×b )×c = a ×(b ×c)乘法分配律: (a + b )×c = a ×c + b ×c(4)除法的性质: a ÷b ÷c = a ÷(b ×c)这些运算定律和性质是我们做简便运算的理论根据。
3.运算定律的应用我们就根据“运算定律”,做一些简便运算的练习。
(课件出示)(1) 基本练习52 + 73 + 53+ 74 138 × 71 + 71× 1350.4 ×125×25 ×0.8 18.6-5.28-1.72四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别派代表分享给大家一道题,说出解题思路及所运用的运算定律。
教学目标:1.理解简便运算的概念和方法;2.掌握快速计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方法;3.能够应用简便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1.快速计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方法;2.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一些两位数和一位数的运算题目;2.打印一些实际问题,用于练习;3.教具:黑板和白板笔;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知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竖式运算的方法,并提出问题:“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需要进行快速运算的情况?”2.学生举手回答。
3.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思维导图讨论快速运算的方法:考虑进位和借位。
Step 2 提出简便运算规则1.教师向学生展示一道包含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运算题目,例如23+52.教师通过快速计算的方法,首先计算个位数,得到8,然后计算十位数,得到2,给出运算结果283.教师总结“两位数加一位数时,先计算个位数,然后计算十位数”。
4.教师同理,提出“两位数减一位数时,先计算个位数,然后计算十位数”。
Step 3 示范练习1.教师出示一系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运算题目,学生通过简便运算的规则进行计算。
2.学生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分为轻松、一般和较难等级分组,进行不同难度的练习。
3.学生在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Step 4 解决实际问题1.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并要求学生运用简便运算的方法进行计算。
2.学生按照题目中的要求,运用简便运算的方法解答问题。
3.学生之间互相核对答案,教师在黑板上公布正确答案。
Step 5 小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和方法,强调简便运算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学生针对简便运算方法,提出自己的思考和问题,教师进行解答和引导。
3.学生练习更复杂的简便运算题目,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度。
Step 6 课堂作业1.教师布置课堂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完成作业后,可以相互交流和讨论答案。
3.教师批改作业并给予评价。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回顾竖式运算的方法和问题,提出了快速计算的需求,并且通过示范练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简便运算的能力。
基础数学:小学六年级《简便运算》教案设计。
在小学六年级,针对简便运算的教学应该注重巩固基础知识,注重实战演练,以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
以下是一份小学六年级的《简便运算》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简便运算的基本方法和公式,能够正确地进行加减乘除计算。
2.技能目标:通过实际应用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了解简便运算的概念和特点。
2.学习简单的数学运算公式,包括加减乘除的基本公式和计算规则。
3.学习应用简便运算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
4.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率,加强初中数学和其他科目的连接。
三、教学重点1.真正理解问题,正确识别问题的解决方法。
2.掌握简便运算公式的同时,巩固基本的数学知识。
3.鼓励学生探索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1.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较为薄弱,需要进行平时练习,并且将学过的知识运用到课堂实践中。
2.对于有些同学来说,语言表述和数学计算能力都有所欠缺,需要教师做好个别辅导。
五、教学方法1.讲解与实践结合,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2.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倡导互动、合作与思考的氛围,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六、教学过程1.导入老师向学生简单说明本次课将要学习的内容,并且提出一个问题,例如:“同学们,你们知道怎么利用简便运算来计算两个数的乘积吗?”2.搜集信息谈论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运用简便运算。
例如:“某工厂每天生产 10000 个洗衣液,要用 8 天才能生产出 8 万个洗衣液,每天该工厂生产多少个洗衣液?”3.阐述知识点导入后,老师教师运用多种途径向学生讲解基本的简便运算公式和计算规则,同时向学生展示了数学公式的易用性和实际应用意义。
4.练习利用所学的知识,以实际应用为主题的练习。
例如:“某商店本月销售了 1200 支笔,平均每支笔售价 3.5 元,本月销售总额为多少元?”5.总结通过讨论、分享和梳理课堂内容,让学生可以将本次课程所学的内容再次铭记于心,并牢记本次课程所要强调的重点和难点。
简便运算教案及活动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加减法的简便运算方法,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应用。
2. 减法的性质及其应用。
3. 简便运算的技巧和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运用。
2. 减法的性质的运用。
3. 掌握简便运算的技巧和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例讲解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运算规律。
2. 运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简单的加减法运算,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简化运算过程。
2. 新课讲解:讲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以及减法的性质。
3. 实例演示:展示一些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减法性质的算式,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计算,体会简便运算的方法。
4.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习效果。
5. 游戏环节:设计一些有关简便运算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简便运算方法,互相学习。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减法性质在简便运算中的重要性。
8.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简便运算的作业,让学生课后巩固。
9.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10. 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简便运算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评价与反思1. 学生自评:学生可以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包括对简便运算的理解、运用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合作情况。
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评价,相互学习和借鉴对方的简便运算方法和技巧。
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练习结果,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
4. 教学反思: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包括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及学生的反馈情况,以便对教学进行调整和改进。
教案复习加、减法简便运算的几种方法龙庆中心完小赵石坤教学内容:复习加、减法的几种简便运算方法教学目标:1.使学生重温这几种简算的方法。
2.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这几种方法进行相关的简便运算。
3.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数学的艺术美。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这几种简便运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灵活运用这几种方法进行简算。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计算题是小学阶段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内容,不是所有的计算题都可以简算,要根据具体的数字特点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简算,比如凑成整数,凑成整十、整百等。
今天我们就来复习加、减法的几种简算方法。
二、教学实施1.复习“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1)让学生对比:8-3-2=38-(3+2)=3有什么区别?(2)学生计算,得出规律,并用字母表示。
(3)做相应的练习。
2.复习“先加后减等于先减后加”。
(1)对比这两个式子:13+5-3=15 13-3+5=15(2)学生可能会说:前边一个式子是先加上5后减去3,后边一个式子是先减去3后加上5,可结果都等于15。
(3)教师:这让你们想起了什么?(4)学生说出规律,并用字母表示。
(5)教师出示课件。
(6)做相应的练习。
3.复习怎样去括号:(1)括号前边是加号的a.让学生回忆加法结合律,a+b+c=a+(b+c),然后左右交换变成a+(b+c)=a+b+c,让学生说说左边有什么,右边没有什么?发现了什么?b. 思考:小明家原来有10只兔子,又从街上买了5只,可是在半路上跑了3只,问小明家现在有几只兔子?如果那3只兔子不是在路上跑掉的,而是回家后才跑掉的,那小明家有几只兔子?让学生计算,对比两个式子的异同点,然后总结规律。
c.得出括号前边是加号的去括号方法。
d.做相应的题。
(2)括号前边是减号的a.回忆:a-b-c=a-(b+c),左右交换后变成a-(b+c)= a-b-c,让学生说说交换以后的式子右边和左边相比有什么不同之处?b.对比:10-(5-2) 10-5+2=10-3 =5+2=7 =7(学生会说一个有括号,一个没有括号,但结果一样。
小学六年级简便运算复习教案杨中雄一.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牢记所有公式。
2.通过复习,发现学生以前知识中的问题,及时改正。
3.通过复习,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形成知识网络。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复习发现学生以前知识中的问题,及时帮助学生纠正,加深记忆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牢记所有公式。
2.通过复习,发现学生以前知识中的问题,及时改正。
3.通过复习,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形成知识网络。
通过复习发现学生以前知识中的问题,及时帮助学生纠正,加深记忆课时安排:3课时三.教学过程(一)课题导入:简算是运用一定的手段,改变原有算式的运算顺序或数的形式,使计算变得简单。
小学阶段我们主要掌握应用定律和性质进行简算。
下面我们先来复习运算定律和性质。
(二).简便运算定律和公式。
1.加法交换律:a+b=b+a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2.加法结合律;(a+b)+c=a+(b+c)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3.乘法交换律:a×b=b×a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4.乘法结合律:(a×b)×c=a×(b×c)或a×b×c=a×(b×c)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这叫做和乘法结合律。
5.乘法分配律:(a+b)×c=a×c+b×c或(a-b)×c=a×c-b×c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用:a×c+a×b=(a+b)×c或a×c-b×c=(a-b)×c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6.减法不变性质: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等于第一个数减去后两个数的和。
a-b-c=a-(b+c)7.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倍数(零除外),商不变。
简便运算常兴中心小学六年级数学韩聚拢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运用整数乘法的有关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并使一些运算简便。
2.培养学生灵活计算的能力,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简便运算——板书课题。
二.出示教学目标(一)出示教学目标1.会把整数乘法的有关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
2.会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二)找同学朗读然后齐读。
(三)师:为了能更好的完成学习目标,请看自学指导。
三、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第14页的例5和例6,看算式和文字并填空。
1、看例5并填空,看看每组中的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从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2、看例6并把算式补充完整,想一想在计算这两个算式时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四、先学。
(一)看一看。
(生认真看书,看自学指导的内容,边看边思考。
)(二)做一做2/5×4×3/4 2/9-7/16×2/9 83×9/821/2×1/8+1/4×1/2找四人板演,生独立完成,师巡视五.后教(一)更正——找四位同学上去改正,不擦掉错误的,用彩色粉笔把正确答案写在旁边。
(二)讨论1、从第一步开始看,对于有难度的变形,师要给予一定的提示引导。
2.提问:这四个算式依次用了哪些简便运算定律?学生回答,师写于黑板上。
3、看运算过程与结果。
4、小结:整数乘法的简便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分数。
5、统计正确率。
让计算错误的同学改错。
六、练一练3/7×4/5×21 (5/12+7/8)×24 39×3/382/7×1/4+3/4×2/7生板演——生更正——讨论——发现问题(分配律的应用不够灵活)——纠错——统计正确率七、当堂训练1、练习:(3/4-2/3)×12 7/13×5/6×13 63×7/623/10×(7×5/3)2、作业课本第19页第6题后三个,第9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