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剂颗粒剂的制备
- 格式:ppt
- 大小:365.00 KB
- 文档页数:24
散剂实验报告散剂实验报告引言:散剂是一种常见的药物剂型,它以粉末的形式存在,方便患者使用和调剂。
本次实验旨在研究散剂的制备方法以及其在药物吸收和释放方面的特点。
通过实验,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散剂的应用和优势。
实验一:散剂的制备方法散剂的制备方法有多种,本实验选择了两种常见的方法进行研究。
1.1 方法一:机械法首先,我们将药物样品经过研磨器进行细磨,使其成为细小的颗粒。
然后,将细磨后的药物与辅料混合均匀,通过筛网进行过筛,以确保颗粒的均一性和粒径的一致性。
最后,将混合好的药物装入密封容器中,制成散剂。
1.2 方法二:湿法湿法制备散剂的过程与机械法类似,只是在混合药物和辅料时,需要添加一定量的溶剂。
溶剂的选择应根据药物的性质和辅料的特点进行调整,以确保药物能够均匀地分散在辅料中。
然后,将混合好的药物与辅料通过干燥的方式去除溶剂,最终得到散剂。
实验二:散剂的药物吸收特点散剂作为一种粉末剂型,具有一定的药物吸收特点。
本实验通过模拟人体消化道环境,研究了散剂在不同条件下的药物吸收情况。
2.1 pH值对散剂吸收的影响我们将不同pH值的模拟胃液和模拟肠液与散剂进行接触,观察药物的溶解度和吸收情况。
实验结果显示,散剂在酸性环境下的溶解度较低,吸收率也相对较低;而在中性和碱性环境下,散剂的溶解度和吸收率明显提高。
这一结果表明,散剂在中性和碱性环境下更容易被人体吸收。
2.2 药物粒径对散剂吸收的影响我们制备了不同粒径的散剂样品,并将其与模拟肠液进行接触。
实验结果显示,粒径较小的散剂更容易被溶解和吸收,与之相比,粒径较大的散剂则表现出较低的吸收率。
这一结果表明,散剂的粒径对其吸收特性有一定的影响。
实验三:散剂的药物释放特点除了药物吸收特点,散剂的药物释放特点也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本实验通过模拟人体消化道环境,研究了散剂在不同条件下的药物释放情况。
3.1 pH值对散剂释放的影响我们将不同pH值的模拟胃液和模拟肠液与散剂进行接触,观察药物的释放情况。
实验三散剂的制备散剂是一种常见的药剂剂型,通常是将一种或多种药物粉末与其它辅料混合并制成的。
散剂适用于一些剂量较小的药物,也方便患者按需服用。
散剂的制备需要掌握一定的技术和操作方法,下面将介绍散剂的制备方法。
1. 原料的准备散剂的制备过程需要用到多种原料,主要包括药物粉末和辅料。
药物粉末需要经过粉碎、筛选等处理方法制成粉末状,辅料分为填料、分散剂和流变剂等。
选用的原料应保证纯度高、质量稳定,并符合相关的药典规定。
2. 配方设计散剂的配方设计应当根据药物的性质、作用、剂量和用量等因素进行合理的设计,以确保药物的良好疗效和质量稳定。
例如,对于易氧化的药物,应选用稳定剂;对于剂量大的药物,应当增加分散剂,以便发挥其良好的分散效果;对于易吸湿的药物,可以添加干燥剂等。
配方设计的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药物的相容性和安全性。
3. 制剂工艺制剂工艺是制备散剂的关键步骤,需按照严谨的操作规程和标准进行操作。
详细的制剂工艺包括如下几个步骤:(1)粉碎:将药物粉末按一定比例混合,进行粉碎,使药物颗粒大小达到要求。
(2)筛分:将粉碎后的药物粉末进行筛分,去除有不良颗粒和杂质,确保其纯净度和粒度均匀度。
(3)配合辅料:将粉末药材与填料、分散剂、流变剂等辅料混合,按照要求的配方及比例进行配置。
(4)混合:将药物粉末和辅料进行充分混合,确保混合成的散剂质量均匀,满足要求。
(5)包装:将混合好的散剂装入适当的包装袋中,保持干燥和密封状态。
4. 质量控制散剂的制备质量能否得到保障,前提就是严格控制每一个制剂步骤,做好专业的质量管理。
针对散剂制备中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需要采用以下控制措施:(1)控制原料的质量严格按照药典规定选用高质量原料,保证其纯度和质量稳定性。
对于产地、入库、检验、使用等每一个环节都要建立完善的质量追溯体系,避免因原料问题导致散剂制剂质量不达标。
(2)控制制剂工艺制剂工艺是制备散剂的核心部分,必须按照药典规定严格操作。
药剂学实验报告
实验一散剂和颗粒剂的制备,粉体流动性测定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 掌握散剂的制备方法
2. 掌握不同密度药物混合的原则
3. 掌握毒、剧药物倍散的制法,熟悉倍散的混合原则,了解倍散均匀度的检查方法
4. 掌握测定粉体流动性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1. 实验内容
实验1:制酸散的制备
以氧化镁、碳酸氢钠为原料,制备制酸散剂。
实验2:硫酸阿托品倍散的制备(配研法)
以硫酸阿托品、胭脂红乳糖为原料,制备硫酸阿托品倍散。
实验3:Vc颗粒剂的制备及物料制粒前后休止角的测定
2. 实验原理
(请根据实验教材自己补充,包括散剂、颗粒剂制备工艺流程,粉体流动性的测定方法,休止角定义及计算方法等)
三、主要仪器设备
1. 实验材料:氧化镁、碳酸氢钠、硫酸阿托品、胭脂红乳糖、乳糖、维生素C、糖粉粉、糊精、柠檬酸
2. 设备与仪器:研钵、玻璃棒、电子天平、培养皿、漏斗、铁架台(配铁圈)
四、实验步骤、操作过程
(根据实验过程填写,必须列出处方。
)
实验1:实验书85页制酸散的制备
实验2:实验书86页硫酸阿托品倍散的制备
实验3:实验书87页维生素C颗粒剂的制备
注意:实验3在将Vc与辅料混匀后,先测定休止角;待制得颗粒后,再次测定休止角,根据两次测定休止角的不同,比较制粒前后粉体流动性的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硫酸阿托品倍散
休止角测定次数2
休止角测定次数3。
各剂型制备工艺(一)散剂散剂的制备工艺流程是:物料前处理→粉碎→筛分→混合→分剂量→质量检查→包装与储存(二)颗粒剂颗粒剂的制备工艺与片剂相似,但不需压片而是直接将颗粒装袋。
制软材→制湿颗粒→湿颗粒干燥→整粒与分级→装袋(三)片剂制备工艺:粉碎→ 过筛→ 混合→ 制粒→ 干燥→ 压片制片的两个重要前提条件:即用于压片的物料(颗粒或粉末)应具有良好的可压性与流动性。
制粒的目的:改善细粉的流动性;防止多组分药物的离析;防止生产中粉尘飞扬;生产片剂有利于压片压力的均匀传递。
包衣(糖衣)工序:①包隔离层;②包粉衣层;③包糖衣层;④包有色糖衣层;⑤打光(四)胶囊剂A 硬胶囊剂的制备①空胶囊的制备:空胶囊系由囊体和囊帽组成,其主要制备流程如下:溶胶→蘸胶→干燥→拔壳→切割→整理。
②填充物料的制备、填充与封口。
空胶囊共有8种规格,但常用的为0~5号,随号数由小到大,容积由大到小。
B 软胶囊剂的制备软胶囊的制备方法滴制法和压制法软胶囊剂囊壁由明胶、增塑剂、水组成,其重量比例通常是干明胶∶干增塑剂:水=1∶0.4~0.6∶1。
(五)滴丸剂滴制法工艺流程:药物+基质→混悬或熔融→滴制→冷却→洗丸→干燥→选丸→质检→分装(六)小丸制备方法:主要采用沸腾制粒法、喷雾制粒法、包衣锅法、挤出滚圆法、离心抛射法、液中制粒法等方法制备小丸。
(七)栓剂栓剂的制备方法:热熔法冷压法捏搓法(八)软膏剂软膏剂制备方法:研和法、熔和法、乳化法(九)眼膏剂制备:与一般软膏剂基本相同。
以下几点不同1.需在清洁、无菌环境中制备;2.基质应熔化过滤后干法灭菌,150℃下至少1h,冷后备用;3.容器与包材应严格灭菌;4.不溶性药物需粉碎过九号筛(极细粉)以减少对眼睛的刺激。
(十)凝胶剂水凝胶剂的制备制备方法①药物溶于水者②药物不溶于水者(十一)气雾剂制备工艺应在避菌环境中配制,各种用具、容器等需用适宜的方法清洁和消毒,整个过程应防止微生物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