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旧城改造案例分析.pdf
- 格式:pdf
- 大小:8.69 MB
- 文档页数:43
东京六本木新城——旧城改造案例分析日本规模最大的都市再开发项目项目地点:东京都港区六本木六丁目地区项目占地:11.6公顷用地面积:84,000㎡存在问题:街道狭窄、杂乱无章;建筑物陈旧、矮小稠密,亟需寻找新的发展方向和突破口定位规划规划:定位:改造背景城市综合体。
打造“城市中的城市”,以展现艺术、景观、生活独特的一面为发展重点。
以办公大楼森大厦为中心,具备居住、办公、娱乐、学习、休憩等多种功能及设施,成为超大型复合性都会地区,满足都市生活的多样需求。
总体规划C区住宅楼;多层办公楼;其他生活辅助设施。
B区核心区,包括森大厦、五星级酒店、朝日电视台、综合电影院、空中美术馆“森艺术中心”。
A区新城主要入口,广场直通地铁车站,同时集商业、教育等综合设施于一体。
•通过增加大楼高度来增加更多的绿地和公共空间;建设垂直型都市将人们的生活流动线由横向改为竖向➢运用绿色广场和园林庭院形成丰富的城市公园景观。
➢保留现存水系和绿化,整合周边公园和广场空间;➢规划区一半区域作为户外开放空间;•缩短办公室与居住区之间的距离,较少通勤时间;打造广阔的开放空间和大面积园林景观改造方法•地铁交通系统与都市公共交通系统相结合,交通立体复合。
立体花园和屋顶绿化大规模运用再生系统发电、产生热能;利用建筑高度,增大公共绿地面积;立体花园和屋顶绿化。
生态城市城市综合体的定位,集工作、生活、文化娱乐等功能,推进多功能型城市建设。
多样的开放空间,更多的活动聚集场所。
紧邻型城市概念城市新生活方式,让城市“立”起来;城市绿地空间倍增,找回繁忙都市迷失的人文关怀。
垂直花园城市成功因素。
国外旧改成功案例分析目录1. 欧州成功案例 (3)1.1 英国伦敦里维尔城改造案例分析 (3)1.1.1 背景概述 (4)1.1.2 改造方案设计 (5)1.1.3 改造成果及影响 (7)1.2 瑞士苏黎世旧城改造案例分析 (8)1.2.1 背景概述 (9)1.2.2 改造方案设计 (10)1.2.3 改造成果及影响 (11)1.3 法国巴黎马雷区改造案例分析 (13)1.3.1 背景概述 (14)1.3.2 改造方案设计 (15)1.3.3 改造成果及影响 (17)2. 美洲成功案例 (18)2.1 美国纽约下城酒吧街改造案例分析 (19)2.1.1 背景概述 (21)2.1.2 改造方案设计 (21)2.1.3 改造成果及影响 (23)2.2 巴西里约热内卢老城改造案例分析 (24)2.2.1 背景概述 (26)2.2.2 改造方案设计 (27)2.2.3 改造成果及影响 (28)2.3 墨西哥墨西哥城历史城中心改造案例分析 (29)2.3.1 背景概述 (30)2.3.2 改造方案设计 (32)2.3.3 改造成果及影响 (33)3. 亚洲成功案例 (34)3.1 韩国首尔兴京地区改造案例分析 (36)3.1.1 背景概述 (38)3.1.2 改造方案设计 (39)3.1.3 改造成果及影响 (40)3.2 新加坡莱佛士初创区改造案例分析 (41)3.2.1 背景概述 (43)3.2.2 改造方案设计 (44)3.2.3 改造成果及影响 (45)3.3 日本东京神田地区改造案例分析 (46)3.3.1 背景概述 (48)3.3.2 改造方案设计 (49)3.3.3 改造成果及影响 (50)4. 总结与展望 (52)4.1 国外旧改成功经验总结 (53)4.2 对中国旧改的启示 (54)4.3 未来发展展望 (55)1. 欧州成功案例汉堡市位于德国北部,是德国第二大城市和最重要的海港和最大的外贸中心、德国第二金融中心,同时是德国北部的经济和文化大都市,有着“世界桥城”的美称。
国外旧城改造案例包括东京六本木、汉堡港口新城、苏黎世西部工业区、美国猎人角南滨公园等。
1. 东京六本木:六本木新城再开发项目于2000年4月正式施工,历时三年的旧城改造,呈现出了代表日本最高水平的城区改建,被誉为“未来城市建设的一个典范”。
六本木新城建设项目负责人森稔当时的理念即是把六本木建设为一个垂直城市花园。
最终,一个集住宅、办公、美术馆、电影院、观光厅、会展、学术中心、商业设施乃至水稻田于一体的“城中城”呈现在了世人眼前。
不仅如此,城市还围绕住宅、商业、文化、设计四大元素,处处体现出了人文精神,让你感受到丰富的城市文化情感。
2. 汉堡港口新城:号称欧洲现时规模最大的旧城改造与城市发展项目,新城内80%的项目会被要求必须满足办公、居住和公众使用三个功能。
3. 苏黎世西部工业区:工业区转型之代表。
4. 美国猎人角南滨公园:工业衰败地区成功地转型成为生态街区典范。
此外,还有新加坡碧山公园、法国克里希街区、荷兰蒂尔堡公共图书馆、克罗地亚“Level Up”公共平台和澳大利亚普拉汉广场等也是国外旧城改造的优秀案例。
国内外旧城改造方式经验和教训1.1旧城改造的相关理论国内外在多年的旧城改造中形成了一些较为成熟的理论,总结如下:沙里宁的有机疏散:该理论最为显著的特点是主张将原来密集的城区分成一个一个的集镇,集镇之间用保护性的绿化地带联系起来。
沙里宁的有机疏散理论讨论了城市发展思想、城市经济状况、土地、立法、城市居民教育、城市设计等方面的内容,将城市看作一个有机联系同时存在相对分离的区域,从区域角度讲,这是一种城乡差距较小的城乡区域均质体。
有机更新理论:有机更新理论是吴良镛院士在总结东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特别是在伊尔*沙里宁的有机疏散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特别是北京的旧城更新的实践归纳升华而来.所谓‘有机更新'即采用适当规模、合适尺度,依据改造的内容和要求,妥善处理目前和将来的关系--不断提高规划设计质量,使每一片的发展达到相对的完整性,这样集无数相对完整性之和,即能促进北京旧城的整体环境得到改善,达到有机更新的目的.城市活力论:美国建筑评论家简*雅各布在《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一书中所提倡的城市设计思想。
在雅各布看来,多样性是城市的天性,对城市设计而言,最好的办法是对传统空间的综合利用和进行小尺度的、有弹性的改造;保留老房子从而为传统的中小企业提供场所;保持较高的居住密度,从而产生复杂性;增加沿街小店铺以增加街道的活动;减少街区的尺度,从而增加居民的接触等。
城市设计并不仅仅是功能的组织及空间景观的创造,更需要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让人们在各类活动及活动场所之间相互交织的过程中,使城市获得生命和活力。
1.2国内外旧城改造经验总结1.2.1 国外旧城更新成功案例分析1、莎德泰晤士(Shad Thames总体规划——滨水仓库区的改造项目简介莎德泰晤士地区位于伦敦泰晤士河南岸,伦敦塔桥的东侧,是历史悠久的码头工业区,其中心区域拥有伦敦目前最大最密集的维多利亚式仓库群,由桥梁贯穿于建筑物之间,这种建筑形式成为了该片区的主要特色。
附2:国际旧城改造案例借鉴(一)波士顿昆西市场1.概况昆西市场(Quincy Market)位于波士顿市中心市政厅后侧,紧邻波士顿港、金融区和市级百货商场,以波士顿第2任市长Josiah Quincy的名字命名,已有近200年的历史。
得益于19世纪波士顿港的繁荣、1822年波士顿由两殖民区正式合并成为一座大城市,以及市中心法尼尔厅(Faneuil Hall)附近贸易增长的需要,昆西市场应运而生。
1824年,昆西市场在旧有的Faneuil Hall Markets 广场之基础上扩建而成,1826年开始运营,3栋2层高的建筑初期均用于农产品储藏和肉制品交易。
随着市场的发展,该地区过于拥挤、建筑过于陈旧,其作为食品集散中心的功能逐渐丧失。
1961年,为重新开发城市滨水地区,波士顿再开发局(Boston Redevelopment Authority)将昆西市场列入了城市的改造计划,实行建筑更新。
经过改造的昆西市场,成功转型为新型商业中心和旅游购物景点,更汇聚寰宇美食,西式正餐、快餐小吃、法国菜、土耳其菜、亚洲菜系等,都有其一席之地。
卫星图与地图中的昆西市场(红色标记处)地处波士顿市中心2.地方特色2.1优越的区位位于美国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波士顿的市中心,邻近港口滨水区域、行政中心和商业中心,拥有大量消费群体作为商业区的依托,如上班族、旅游者,以及日常消闲购物的市民。
2.2悠久的历史作为波士顿早期的商贸旺地,拥有接近200年的历史沉淀,商业富集度极高;其古朴的建筑外观弥补了当代购物中心或美食广场“历史感”不足的缺憾,更迎合了当下市民游客的怀旧心理,旅游价值大大提升。
2.3典雅的建筑昆西市场楼高2层,长163米,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
从建筑上看,昆西市场由巨大的传统新英格兰花岗岩和红色围墙建成,四周呈长方形,中轴线处有一长廊,设有大量座椅和出入口(侧门)。
昆西市场主楼的正面与侧面3.改造亮点3.1市场调研先行改造前,波士顿再开发局先行对昆西市场周边情况进行调查,发现昆西市场正处于市民最喜欢的市中心滨海地区,有着便利的交通环境及成熟的海滨氛围。
旧城改造的成功案例研究第一篇:旧城改造的成功案例研究旧城改造的成功案例研究自19世纪开始,欧洲城市的扩建需求剧增,旧城古迹保护逐步引起广泛关注。
通过长期的研究和实践,至今,欧洲城市大都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有关旧城估计与再利用方面的法规体系,从而指导和约束旧城保护与改造的编制和实践。
例如,巴黎现行的有关旧城保护与改造的重要法规文件包括,1913年通过的《法国文化资产保护法》,规定采用列记和登录的手段将有保存价值的建筑物乃至建筑元素(例如:楼梯、屋顶、特殊建造技术等)和空间等列入名册,由国家历史建筑师把关,不能随意改动,并给予税收优惠和专项维护等。
1930年通过的《风景名胜区、古迹保存区保护法》,规定共有1900个列级和登录项目,其中包括工业建筑,这个名册还在不管扩充,并划定古迹保护区。
巴黎市3/4的行政区范围属于1930年划定的保护区,区内建设工程的申请批准,不仅要通过市,还要报送国家文化部历史建筑师审查。
1962年通过的《马乐侯法规》。
该项法规规定了列级或登录的古迹保存项目周边相关地区(一般为周边500米区域)的限制要求。
2000年通过的有关巴黎市可全权参与古迹保护区及实施的法令,旨在增加地方自主权,更重视当地居民的要求和市场需求,节省国家投资,而加大地方的投入。
另外,还有关于古迹保护区内拆除、新建建筑的法规,规定除登录或列级保护的1900个建筑及其它5000个有管制要求的建筑之外,保护区内如需拆除、新建建筑均需要获得许可,由国家历史建筑师进行鉴定,然后才能决定是否能拆除,并提出拆除后的建造方案。
罗马在有关旧城保护与改造的法规中,对城市中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按照建造年代和建筑状况划分等级,分别提出不同的保护和改造要求。
例如。
建于中世纪以前的建筑,一定要保留原貌,不能加层、加高度、门、窗不能更改,建筑内部也有保护价值,不能改变,以修缮为主。
建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建筑外观不可改变,内部可以进行现代化改造,拆除建筑物上后加的阳台、厕所等,让有保护价值的建筑原貌显现出来;工业建筑可以进行全面改造,但高度、外观及建筑风格必须遵守要求。
国外旧改成功案例分析目录一、内容概述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3)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5)二、国外旧改项目概述 (5)2.1 国际旧改发展历程 (6)2.2 国外旧改典型模式分析 (7)2.3 国外旧改的成功经验与教训 (9)三、国外旧改成功案例分析 (10)3.1 美国纽约列克星敦-威彻斯特县项目 (11)3.1.1 项目背景与概况 (13)3.1.2 改造过程与特点 (14)3.1.3 成功因素分析 (15)3.2 英国伦敦诺丁山项目 (17)3.2.1 项目背景与概况 (18)3.2.2 改造过程与特点 (20)3.2.3 成功因素分析 (21)3.2.4 对中国的启示 (23)3.3 日本东京葛西项目 (24)3.3.1 项目背景与概况 (25)3.3.2 改造过程与特点 (27)3.3.3 成功因素分析 (28)3.3.4 对中国的启示 (30)3.4 意大利罗马维拉.费奥雷项目 (30)3.4.1 项目背景与概况 (32)3.4.2 改造过程与特点 (33)3.4.3 成功因素分析 (34)四、国外旧改对中国的启示与借鉴 (37)4.1 前期规划与政策支持的重要性 (38)4.2 社区参与与公众利益的保护 (39)4.3 综合性改造与可持续发展的平衡 (40)4.4 创新融资模式与政府角色定位 (41)五、结论与展望 (42)5.1 研究总结 (43)5.2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44)一、内容概述背景介绍:介绍所选案例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以及改造前的状况,为后续的成功改造做出铺垫。
改造目标与策略:阐述改造的主要目标,包括改善居住环境、提升城市面貌、保护历史文化等,以及为实现这些目标所采取的具体策略和方法。
实施过程:详细描述改造工作的具体开展情况,包括资金筹措、规划设计与实施步骤等,展现整个改造过程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成功要素分析:分析案例成功的原因,包括政府支持、居民参与、专家指导、合理规划设计以及持续的资金保障等。
旧房加固改造技术在国内外研究综述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旧城区中存在着大量老旧房屋,这些房屋在长期使用和自然环境的侵蚀下逐渐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安全隐患,需要进行加固和改造。
旧房加固改造技术在国内外的研究和应用始终是建筑工程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将对旧房加固改造技术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从业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1. 传统的旧房加固改造技术传统的旧房加固改造技术主要包括钢筋混凝土加固、砌体加固和框架加固等方法。
钢筋混凝土加固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加固方法之一,其原理是在原有结构上添加钢筋混凝土构件以提高整体的抗震性能和承载能力。
砌体加固则是通过在原结构上添加梁、柱等构件来增加整体的稳定性。
框架加固则是在原有房屋外围添加钢结构框架以提高整体的抗震性能。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一些新型的旧房加固改造技术也开始得到广泛应用。
碳纤维加固技术在旧房加固改造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优点是施工方便、成本较低、对原有结构破坏小,可以显著提高整体结构的抗震性能。
预应力技术、隔震技术和防护技术等也成为了旧房加固改造的研究热点。
二、旧房加固改造技术的国外研究进展美国作为建筑工程领域的先进国家,其在旧房加固改造技术方面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技术积累。
美国在旧房加固改造技术方面主要注重于抗震设计和加固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在抗震设计方面,美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抗震设计规范和标准,对于旧房加固改造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在加固技术方面,美国广泛应用了预应力技术、碳纤维加固技术和隔震技术等先进技术,取得了显著的加固效果。
欧洲国家在旧房加固改造技术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意大利在旧房加固改造技术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该国在面对地震等自然灾害时,通过加固改造可以有效提高房屋的抗震性能和安全性。
西班牙、希腊等地也在旧房加固改造技术方面有着一定的研究和应用经验,为旧房加固改造技术的发展贡献了力量。
1. 前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国家对于旧城改造的重视,旧房加固改造技术的市场需求将会不断增加。
上海新天地广场——最具盛名的风情购物中心物 业 类 型:占 地 面 积:建 筑 面 积:容 积 率:建 造 成 本:拆迁安置成本:项目总投 资:投 资 商:工 程 进 程:物 业 地 址:商业(只租不售)30000平方米60000平方米1.820000元/平方米6.7亿元14亿元香港瑞安集团1999年动工,2001年底完成上海市卢湾区太仓路181弄一 上海新天地广场开发背景上海新天地广场项目位于上海市中心淮海中路南侧、黄陂南路和马当路之间三万平方米的地块上,属于上海的黄金地段,中共一大会址也在其范围内,其中以成片的石库门式里弄建筑为主。
成片的石库门式里弄建筑,是上海建筑文化的代表。
二 上海新天地广场整体策略1、上海新天地广场定位根据项目本身的特点,香港瑞安集团把项目定位为一个具上海历史文化风貌的都市旅游景点,以上海近代建筑的标志——石库门的建筑旧区为基础,改造成集国际水平的餐饮、购物、酒店、演艺等功能的时尚、休闲文化娱乐中心。
2、上海新天地广场规划理念上海新天地广场以“一大”会址所在的兴业路为中轴,分为北里和南里。
北里以餐饮娱乐为主,充满了怀旧气息。
南里以“销品茂”为中心,购物休闲场所较多。
北里的精粹所在,是展示石库门建筑文化的“屋里厢”展示馆。
它以上世纪二十年代的石库门住房为蓝本,设有客堂间、书房、老人房、主人房、女儿房、儿子房和灶间等七间展示房,并以一个虚拟的石库门家庭故事贯穿始终。
3、上海新天地广场扮演的角色上海新天地广场只是太平桥地区总体开发项目中一个很小的组成部分。
这个项目东至西藏路,南到合肥路,西临马当路,北达兴安路,规划占地面积52公顷,总建筑面积160万平方米,涉及23个街坊,7万人口。
这个52公顷的太平桥工程将耗资人民币250亿,这才是瑞安集团真正要开发的新天地!目前,一幢大型商务办公楼以及新天地南面的高档住宅翠湖天地都处于建设当中。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个由瑞安集团牵头,分期开发,把这一地区改造成一个标志性的现代化综合园区的工程被确定下来:约四万平方米的人工湖和公共绿地将成为社区的中心,西面就是集餐饮、商业、文化和娱乐功能为一体的新天地广场,北面贴近淮海中路将规划成为甲级商务办公区,面则是大面积的住宅小区,东边则改造成两个综合性购物中心及一幢标志性大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