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美食文化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4.94 MB
- 文档页数:1
餐饮文化唐朝各种宴会的特点组图唐朝宫廷宴会据《全唐志·膳》记载道:“宴分三级,下为‘韵宴’,菜鲜肉肥,羹药柔滑;中为‘诗宴’,翅羹多汁,玉盤上餐;上为‘文宴’,金碧集聚,鹿以肉鲜”(宴会分为三级,最低级的是“韵宴”,菜和肉都很鲜美,汤很滑;中等的是“诗宴”,鱼翅与汤都美味,在用玉做的盤子上用餐;上等的是“文宴”,餐具都用金和玉制成,能品尝鹿肉的鲜美),而根据《全唐志·宫膳》中提到说:“圣上後房共食,以後房妃子为裸,食材各异,皆置其上,圣上临之,食也”(皇上和後宫们一起用餐,後宫的妃子们必须裸体,往身上放各种美味的东西,让皇上品尝),这些都是比较基本的知识。
唐玄宗餐桌上的秘密盛唐时期的皇帝,品世间之美味,饮天下之琼浆,吃的是中华文明的成果,喝的是饮食文化的精粹。
谈起舌尖上的中国,不得不提及唐玄宗的餐桌,上面的美味佳肴不但能拴住玄宗的胃,而且能俘虏贵妃的心。
如果不管窥一下这桌美餐,简直是对古代饮食文化的阄割。
唐代帝王的御膳,由尚食局负责,除了奉御等管理人员外,单操刀掌勺的主食就有十六人,主膳有八百四十人之多,这些从全国各地招募而来的食神,拿出浑身的解数,为自己的主子奉上一桌桌精美的膳食,保障遵守春肝、夏心、秋肺、冬肾的食禁。
唐玄宗的饮食习惯,与其执政风格相一致,前期会吃,后期胡吃,开元年间较为节检,天宝年间趋向奢侈。
开元七年(公元719年),他看到一个卫士将剩饭倒入下水道,差一点杖杀之。
而到了天宝年间,他赏赐安禄山的美味,却无法用金钱衡量之。
不过,无论繁简,他的口味仍以胡食为主,面食多吃饼,肉食多吃鹿羊。
《旧唐书》说“贵人御馔,尽供胡食”,胡饼是唐玄宗不可或缺的餐桌食品。
这种以面粉、芝麻、洋葱为主料的食物,是当时餐桌上的时尚,唐玄宗更是陪爱有加。
天宝十五载(756年)六月,唐玄宗西逃走到咸阳集贤宫,没有东西吃,就是用“胡饼”充的饥。
《通鉴》说:日向中,上犹未食,杨国忠自市胡饼以献。
唐朝的宴会文化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代,也是一个以开放、兼容、创新为特征的时代。
在唐朝的文化生活中,宴会文化是一道独特而亮眼的风景线。
随着唐代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宴会在唐朝的生活中逐渐升华为一种文化形态,成为了展示文化风貌和交流社会关系的一种形式。
本文将从宴会的起源、形式、礼仪、文化内涵等方面,对唐朝的宴会文化进行一番探究。
起源宴会作为一种聚餐形式的活动,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可以说是源远流长。
不过,宴会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的诞生,与唐朝的封建制度、尊卑礼仪以及文化多元化密切相关。
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非常发达,这为宴会文化的兴起提供了良好的社会背景。
同时,唐朝也吸收了不同民族、文化的元素,孕育了多元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巩固并增强了宴会文化的表现力。
形式唐朝的宴会文化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唐代宴会的形式非常多样,有小型的私宴,也有庞大的宴会,有盛大的官方宴会,也有平凡的社交宴会。
其中,以官方的仪仗式宴会最为壮观,被誉为“良宴”、“奢华”。
良宴一般规模比较庞大,宴请重量级人物,布置精美奢华,美食佳肴,琳琅满目,是一场文字、音乐、舞蹈、武术、戏曲等综合表演的盛宴。
奢华美丽的是宴廷,依稀传来着《长恨歌》中的楼台倚云峰的画面,或者《大唐才子》中帝王牵手跳舞的场景。
而社交宴会则是评价一个人社交能力、魅力和素养的重要场合,也是艺术文化交流和展示的最佳平台。
礼仪唐代宴会的礼仪十分繁复严谨,有详尽的规定和禁忌。
宴会的举办需要先行通知客人,以示邀请的尊敬和诚意。
进入宴会厅需要进行察访、扫描等礼节程序,充分体现了礼仪的尊卑与主客的关系。
而在宴会中,宾主之间的互动应具有一定的文化涵养和思想内涵,不可随意开玩笑侮辱他人,阶级和地位分明,讲究礼崇仪轨,切忌越俎代庖、越雷池一步等做法。
宴会的文化独特性和精华,正是体现在礼仪中,将美学、伦理、文化意义融合在一起,这是唐代文化艺术的璀璨之处。
文化内涵唐代宴会文化是中国宴会文化中的一种绝妙表现形式,它匹配了人们对于生活的美好期望,用对话、音乐、舞蹈、游戏、食品等多种形式来丰富和渲染生活的乐趣,是唐代文化的一种独特表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