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美丽的街景》4
- 格式:pptx
- 大小:1.34 MB
- 文档页数:26
三美丽的街景四绿色生态园(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美丽的街景与绿色生态园是三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平面图形的特征,发展空间观念。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65页例题和第66页的“做一做”,以及第67页的“练习四”第1、2题。
通过这些内容,学生将学习如何利用平面图形来描述和绘制美丽的街景和绿色生态园。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 理解平面图形的概念和特征;2. 学会用平面图形描述和绘制实际情境中的物体;3. 培养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平面图形,并运用平面图形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平面图形的特征,学会用平面图形描述和绘制实际情境中的物体。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练习题。
学具:课本、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美丽的街景和绿色生态园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这些场景中的平面图形。
让学生意识到平面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讲解与示范(10分钟)讲解平面图形的概念和特征,以课本例题为例,示范如何用平面图形描述和绘制这些场景。
引导学生理解平面图形的基本元素,如点、线、角等。
3. 练习与讨论(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66页的“做一做”,然后分组讨论,互相交流解题过程和心得。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美丽的街景与绿色生态园1. 平面图形的概念和特征2. 平面图形的应用3. 实际情境中的平面图形七、作业设计1. 课本第67页“练习四”第1题:用所学知识描述和绘制你家的平面图。
答案:略2. 课本第67页“练习四”第2题:观察学校教室的布局,用所学知识描述和绘制教室的平面图。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平面图形的概念和特征有了初步的理解和掌握。
三美丽的街景四绿色生态园(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描述三美丽的街景和四绿色生态园,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三美丽的街景和四绿色生态园相关的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三美丽的街景2. 四绿色生态园3. 观察和描述4. 解决问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观察和描述三美丽的街景和四绿色生态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以及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三美丽的街景和四绿色生态园,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些地方有什么特点?”2. 观察和描述让学生分组观察三美丽的街景和四绿色生态园,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描述,如:颜色、形状、大小等。
3. 解决问题教师出示与三美丽的街景和四绿色生态园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例如:“三美丽的街景中,哪种颜色最多?为什么?”、“四绿色生态园中,哪种植物最多?为什么?”4. 总结与拓展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谈谈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同时,教师可以出示一些与环保相关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环保,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自己家附近的街景和公园,并用图画或文字进行描述。
2. 家长协助孩子完成作业,并鼓励他们关注家乡的美景,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描述和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同时,通过让学生关注家乡的美景,增强了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描述,以及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以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观察和描述”环节。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美丽的街景》精品教案——两位数乘两位数一、教学目标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一个因数是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能进行口算;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2.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并解决简单的乘除混合的两步计算的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在经历探索算法的过程中,产生不断改进算法的欲望,并在尝试、探索中有成功的体验。
二、教材解读及学与教建议(一)单元教材解读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学生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及小数乘法等内容的基础。
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掌握计算方法,为后继学习打好基础。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一个因数是整十数的口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估算;用乘除混合运算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学的难点是两步乘都进位的笔算。
本单元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1.主题鲜明有趣。
本单元是以学生非常熟悉的美丽街景为题材,展现了“市府门前”、“街心花坛”、“观光塔下”、“街道夜景”等一系列情境,体现了城市的繁荣、家乡的美丽,借此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兴趣,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解决问题的探索活动中来。
2.加强口算和估算。
本单元教材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把口算、估算、笔算分开学习的编排体系,而是把口算、估算、笔算均作为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齐头并进,同时出现,具体到每个问题时又各有所侧重。
在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拓展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空间。
如解决第一个信息窗中的第一、二个红点问题时,虽然多种策略同时出现,但侧重于口算;解决第三个红点问题时,以笔算为主;解决第二个信息窗中的绿点问题时,虽然提供了多种解题策略,却突出了估算的策略。
美丽的街景信息窗4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复习巩固整十数乘整十数,整十数乘两位数的口算,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的笔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的笔算。
2、复习巩固复杂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及乘除混合运算。
教学重难点:综合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和乘除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课型:复习课。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练习法。
教具学具准备:口算卡片,挂图。
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挂图,学生观看画面,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说一说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二、新课:学生交流自己的问题,教师选择有价值的问题板书。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1、这条街上同样的广告灯有29个,一个广告灯一天的租金是45元。
29个广告灯4天的租金是多少?2、48根灯条,每根灯条上有71个灯泡,一共有多少个灯泡?3、5棵圣诞树用了75米彩线,用400米彩线装饰剩下的25棵圣诞树,够吗?4、甲种车限乘25人,乙种车限乘8人。
租4辆甲种车正好,如果租乙种车,需要几辆?学生根据问题独立思考列式解答,然后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全班集体交流,总结。
解决第一个问题:重点让学生说出要求29个广告灯4天的租金是多少,先求29个广告灯1天的租金是多少,列出算式。
解决第二个问题,让学生自己完成,集体订正。
解决第三个问题:先求出一棵圣诞树用了多少米彩线,然后求出25棵圣诞树需要多少米彩线,最后与400米比较。
解决第四个问题:先求出4辆甲种车可以做多少人,然后在求出同样的人数租用乙种车需要几辆车?三、课堂练习:1、完成自主练习1,教师看时间,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训练口算能力,看谁做的又快又对。
2、完成自主练习2,先用竖式计算,然后连线。
四、布置作业:完成基础训练上的题目。
课后反思:。
美丽的街景信息窗4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和简单乘除混合运算。
3、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培养独立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意识。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5、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学习比拟复杂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教学课型:新授课教学方法:讲授法,以自主探究为主。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今天要给大家介绍一个新的旅游景点—观光塔,同学们去过观光塔吗?在那里你见到过什么?二、新课:1、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图,你看到了什么?图中告诉我们哪些数学信息?学生交流。
2、教学第一个问题:今天最多有多少人上观光塔?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哪两个条件?学生答复:电梯限乘28人,今天运送了39批乘客。
解释什么叫限乘。
学生列算式,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
学生汇报交流:1、可以用估算的方法。
把39看作40,即39≈40,40×28=1120,所以28×39≈1120人。
2、可以用笔算的方法。
2 8× 3 93、可以看作今天运送了40批乘客,先求出40批乘客有多少人,然后减去1批乘客的人数,剩下的就是今天上观光塔的人数。
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28×40=1120人,1120-28=1092人。
师小结,只要方法合理,都予以表扬。
重点强调比算的算法和算理。
4、教学第二个问题:两张票30元,买6张票,100元够吗?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理解图意,明确问题。
教师提示:要想知道买6张票,100元够吗,先要求出什么?学生答复,先要知道买1张票多少钱?问:一张票多少钱,怎么求?根据哪个条件来求?学生列算式解答,找一名同学到黑板前做。
问:这道题目还可以怎样做?学生交流自己的做法。
可能是:先求出6张票是2张票的几倍,然后再求需要多少钱,做后和100比拟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