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电影音乐欣赏共20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2.76 MB
- 文档页数:13
课题电影音乐欣赏课时2课时(90min)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电影音乐的概念与特点(2)熟悉电影音乐的分类(3)了解电影音乐的发展能力目标: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电影音乐进行初步分析素质目标:(1)能够正确体会电影音乐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电影音乐的特点和电影音乐的发展教学难点:电影音乐的分类教学方法问答法、讨论法、讲授法、赏析法教学用具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考勤【教师】使用APP进行签到【学生】按照老师要求签到问题导入【教师】提出以下问题随机邀请学生回答什么是影视音乐?音乐在电影中有哪些作用?【学生】聆听、思考、回答【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导入本节课课题:电影音乐欣赏传授新知【教师】讲解电影音乐概述、电影音乐的发展和电影音乐的分类一、电影音乐概述(一)电影音乐的概念电影音乐是专门为电影创作编配的音乐,是电影综合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电影音乐的创作构思以影片的思想内容、艺术结构为基础,还要考虑电影的综合效果。
它还受影片中的画面形象、音响、蒙太奇(一种剪辑理论)剪辑手法等因素的制约,没有自己独立的结构形式。
(二)电影音乐的特点电影音乐是电影与音乐的完美结合,被人们称为“画面音乐"。
它一方面具有抒情性、表现性、节奏性、韵律性等音乐艺术的特性,另一方面又有互动性、综合性、画面性、造型性等电影艺术的特性。
【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电影音乐具有哪些特点?【学生】聆听、思考、讨论、派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各组的发言I.视觉感知性电影音乐需要结合画面来解读。
其通过旋律、和声和节奏的变化,结合演唱等形式衬托故事情节,作用于人们的听觉,使观众受到音乐和画面的双重感染,感受到了创作者的思想感情,使人在欣赏电影的同时获得了良好的审美体验,并最终实现情感共鸣。
2.画面从属性电影音乐是听觉、视觉的双重艺术表现手法.因此,只有与影片画面相结合才能获得独特的艺术价值,才能真实地表达影片的主题和内容,从而充分展现音乐的艺术魅力,进而体现出影片的思想性、创造性及独特性。
David Garrett的《He is a Pirate》小提琴曲赏析游走在摇滚与古典之间的David Garrett,本名David Bongartz,德国音乐神童,1980年9月4日出生,父亲是德国人,母亲是美国人。
师承梅纽因及帕尔曼等小提琴巨擎,David Garrett 在青少年时期就写下了连篇的传奇故事,成年后更化身朋克型男,以他基础坚实的小提琴技法,重新定义流行音乐,他被BBC(英国国家广播电视)喻为“已成传奇”的提琴王子,第一张跨界大碟《Free》在全球引起风潮,并于专辑改版为《Virtuoso》之后,随即成功打进英国流行榜第17名。
放眼当今乐坛,David Garrett,是唯一能同时将古典榜及流行榜通杀的提琴超级玩家。
千万不要因为他的俊美外型而忽略他的才华,梅纽因在世时,曾夸赞他的琴艺”非比寻常的精彩”。
从天才到型男,从古典音乐的训练到狂放的MTV世代,他累积了无人能及的丰富资历,投射在作品中,将各类迥异的乐风缜密融合。
惊天动地的开场曲,剽悍诠释MichaelJackson冠军经典Smooth Criminal,更创意十足地将莫扎特第五号小提琴协奏曲(第三乐章的土耳其风片段),混搭进主旋律中,18世纪的音乐天才跟20世纪的叛逆乐手跨世纪联演,让耳尖的乐迷惊喜连连,更意外呼应了莫扎特可能死于SmoothCriminal的不解之谜。
电影《加勒比海盗》的主题曲《He is a Pirate》经David Garrett演绎,使得广大乐迷们经历了犹如在电玩游戏中般的趣味及无极奔驰的快感。
David Garrett的《He is a Pirate》音乐会现场版优酷欣赏地址:/v_show/id_XMzY1ODUxNDY4.html《He is a Pirate》原是由DJ Tiesto演奏的混音作品,开始时候是来自于第一集中的音乐,其中加入了电子合成的元素。
在短暂的击剑效果音乐之后,剩余的音乐部分完全由电子鼓声来演奏,电子打击音乐以及trance电子音乐元素也慢慢的加入到音乐中,持续了几分钟。
福雷《a大调第一小提琴奏鸣曲》是一部深受欢迎的小提琴曲目,在古典音乐领域具有重要地位。
这部作品包含了丰富的音乐元素和情感内涵,以及充满挑战性的演奏技巧,因此备受音乐家和听众的喜爱。
让我们从曲目的基本信息和背景介绍开始。
福雷,《a大调第一小提琴奏鸣曲》是作曲家路德维希·范·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在小提琴曲目中具有极高的地位。
作曲于1801年至1802年间,这部作品展现了贝多芬作为音乐家的独特才华和创作艺术。
接下来,我们将深入分析这部小提琴奏鸣曲的音乐结构和情感表达。
首先是曲目的第一乐章,它以激情澎湃的快板序曲开始,随后进入柔和的第二主题,由此展现了作曲家的创作技巧和音乐表达能力。
在整个曲目中,贝多芬巧妙地运用了对位法和旋律变化,为乐曲注入了丰富的音乐元素和戏剧性的张力。
在随后的慢板乐章中,曲目的情感表达更加丰富多彩,悲壮的旋律和深刻的音乐内涵令人动容。
这部分的演奏要求极高,需要演奏者对自己情感的表达和音乐技巧的驾驭达到极致,这也使得这部小提琴奏鸣曲成为了小提琴演奏家们追逐和钻研的对象。
让我们来总结一下这部作品对古典音乐的意义和影响。
福雷《a大调第一小提琴奏鸣曲》不仅展现了贝多芬作为伟大作曲家的才华和创作激情,更是对古典音乐时代音乐形式和表达方式的重要探索和突破。
这部作品成为了后世小提琴曲目的经典典范,对后来的音乐创作和演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我的个人观点中,福雷《a大调第一小提琴奏鸣曲》是一部令人难忘的音乐作品,它以其丰富的音乐内涵和挑战性的演奏技巧,成为了古典音乐领域中的经典之作。
通过对这部作品的赏析和理解,我深切体会到了古典音乐所具有的魅力和韵味,这也让我对音乐艺术有了更加深入和灵活的理解。
福雷《a大调第一小提琴奏鸣曲》作为古典音乐的经典之作,其丰富的音乐元素和情感表达令人折服,对古典音乐的发展和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后世音乐创作和演奏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希望通过我对这部作品的赏析和理解,也能让您对古典音乐有更深入和全面的领悟。
电影《红色小提琴》的声乐艺术赏析一、有关电影《红色小提琴》的总体概述电影《红色小提琴》是由导演朗索·吉拉德执导拍摄的一部独特的意大利电影,在《红色小提琴》这部电影中,故事的主要人物既不是某一个人物,同时也不是一件重要的事件,而是围绕着一把有着三个世纪历史的红色小提琴展开的。
这把红色小提琴是17世纪世界著名的小提琴大师尼古拉·巴索蒂为自己即将诞生的孩子而精心准备的一件堪称完美的见面礼物。
然而不幸的是,在尼古拉·巴索蒂尚未开始进行制作的时候就传来了自己妻子安娜因为难产而母女双亡的噩耗,这对尼古拉·巴索蒂来说无疑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为了表达对还没有出生的女儿的诚挚纪念,悲伤欲绝的尼古拉·巴索蒂最终完成了小提琴的制作。
在这以后漫长的三个世纪中,小提琴更是数易其主,在世界各地流转,见证了时光的飞转和人世间的爱恨情长。
这是一部关于乐器小提琴的电影故事,那么电影中自然而然就少不了配乐的烘托和情感的渲染。
电影导演朗索·吉拉德更是花了三年的时间在寻找和整理有关小提琴的音乐故事,并且对各个时期的音乐特征进行了详细的记录来指导电影的创作。
电影《红色小提琴》的配乐更是邀请来了美国著名的作曲家约翰·克里格亚诺来担任,事实也证明了这位作曲家电影配乐的成功,获得了2000年奥斯卡的最佳音乐创作奖的殊荣。
电影《红色小提琴》中伴随着电影画面的不停转换,电影的配乐时而婉转凄美,时而激昂崩进,时而宁静安详,小提琴和不同的主人之间发生的感人故事都被一幕幕地上演,在电影配乐伴随主题思想的指导下,电影完成了巨大的时间跨度,将和小提琴有着关联的故事一一为观众进行讲述。
电影配乐对于电影的主题思想深化和人物思想情感的表达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下面就将从这两个方面入手进行分析。
二、声乐艺术对该片主题思想的深化作用电影《红色小提琴》中的声乐配乐是一直围绕着电影的主题思想进行创作的。
电影《红色小提琴》的音乐叙事在所有电影题材当中,世界各国的导演们对音乐题材一直十分青睐。
音乐故事片的中心结构往往是音乐人物和音乐事业,而音画结合的艺术形式能够对此进行充分的展现。
吉尔德是加拿大的鬼才导演,他执导的《红色小提琴》曾经先后获得多个奖项, 包括加拿大詹尼奖和朱特拉奖、东京影展最佳音乐奖、奥斯卡最佳外语片题名,等等,取得了非常丰硕的成功,可以说是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音乐故事影片。
片中五张塔罗牌象征着小提琴的生命历程,分别是正位的月亮象征着小提琴的诞生,倒吊人象征着小提琴的痛苦,魔鬼象征着其所受的诱惑,审判则象征着其所受的审判,逆位的死神则象征着小提琴的重生,整部影片充满了宿命色彩。
、叙事的展开与主题曲首先,这部影片同时从五个层面展开了叙事。
第一层从女主人满心期待的孕育开始叙述,直至她最终痛苦死去;第二层主要是对老女仆所做的关于女主人孕育过程的五个塔罗牌预言的叙述,其作用在于连缀影片中心,连接现在和过去,对未来作出预示。
第三层是通过具有代表性的五个时间片段对红提琴多舛命运进行了叙述;第四层是对不同持琴者的演奏所构成的主题曲进行了叙述,具有独立性和独特性,这一层把人的内心用纯粹的音乐来进行展现,让琴的灵魂得以复现,在音乐表现力作用下,影片变得浑厚而深沉,人和琴实现了融合,从而让红提琴拥有了顽强的生命力。
第五层是对竞拍现场的描述。
可以清楚看到,影片中的时空有序而立体存在着。
第一和第二层是对过去的描写;第三和第四层是对现在以及未来的描写;第五层则完全是对现在的描写。
过去、现在和将来有序交织起来,呈现出浓厚凝重的影片色彩。
其次,五个层面共同阐明的生命主题是:从死亡到新生。
第一层虽然女主人死了,但是她及其孩子的鲜血赋予了红提琴灵魂,也就意味着延续了他们的生命。
第二层,老女仆的预言是以预见新生而结束的,而先前的人或物则经历了从诞生、痛苦、诱惑、审判到重生的生命历程,以及很多痛苦和磨难。
第三层是虽然红提琴多次都险些毁灭,但最后都获得了新生,得以传世。
《辛德勒的名单》电影原声音乐鉴赏《辛德勒的名单》包含着对受难者的祭奠,对拯救者的敬意,和对光明一定到来的信念。
在影片放映后的一片赞誉声中,估计会成为通俗音乐史上永恒的记忆。
他们最拿手的,是乡村摇滚的五重奏加上五重唱,乡村的传统情怀,一、赋格曲由谁奏鸣?斯帝文·斯皮尔伯格的影片《辛德勒的名单》是一部十分动人的好电影。
与许多二战题材的影片不同,它不仅具有沉重的人道主义思考,还对法西斯主义者的思想基础和内在心理结构做了深刻探索。
片中有一个小插曲看上去很不经意,似乎有点跟他的主题关系不是很紧密、我初看时并没有很在意。
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插曲”,但却令人恐惧,令人深思。
在克拉夫特大屠杀的晚上,德国的军人以他们特有的精确和认真态度搜查犹太人。
他们就是国防军,不是党卫军,也不是盖世太保的秘密警察。
在战后,如果审问这些人,他们一定会告诉法庭自己只是在执行任务。
其中有的人还会象今天的某些作家、红卫兵,或红卫兵作家一样理直气壮地声称他们当时是出于纯洁的动机和崇高的理想主义。
经过白天的大搜捕和大屠杀,犹太人居民区已经人去楼空。
但是还有一些人想尽一切办法藏在一切可能藏人的地方。
德国军队有的是耐心,他们也具有高度严密的组织才能。
为了找到躲藏在楼梯下和夹层里的老人和孩子,全副武装的军队居然用上了听诊器!在一阵手电筒的光晃动之后,德国军队在钢琴里面、床板下面、楼板夹层中找到了躲过了白天大屠杀的残存者。
又响起了一阵阵的枪声,又一批生命消失了。
可是,这时楼房的一个黑暗的房间里居然响起了钢琴声,弹奏的是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48首》中的一首赋格曲。
演奏者的技巧很好,乐曲弹奏得节奏流畅,触键的颗粒性很好,旋律给人的感觉十分欢快、激扬。
两个纳粹德国的国防军士兵居然站在门口谈论起来:“这是巴赫?”,“不,这是莫扎特。
”此后,这曲子就伴随着枪声一直在画面中延续。
大屠杀的夜晚,到处响着枪声和被屠杀者的惨叫,这钢琴曲一直伴随至这杀人现场切换成黑暗小镇全景的结尾。
小提琴名曲欣赏1. 《天鹅湖》中的小提琴独奏《天鹅湖》是柴可夫斯基最著名的音乐作品之一。
其中,小提琴独奏部分是这个音乐剧中最令人难以忘怀的片段之一。
这段独奏以其激情四溢的旋律和华丽的技巧而闻名于世。
它展示了小提琴作为乐团中首席乐器的精髓,并体现了小提琴独奏家的独特才华和表现力。
在这段独奏中,小提琴演奏家需要通过连贯流畅的技巧来表达音乐剧中的情感。
长达数分钟的旋律需要演奏家有出色的音乐感和表现力。
同时,技术方面的要求也非常高。
例如,演奏家需要应对各种类型的音乐装饰,如颤音、滑音和琶音,以展示他们的音乐技巧。
此外,高难度的快速音阶和琶音也要求演奏家有卓越的手指灵活性和准确度。
这段小提琴独奏向我们展示了小提琴作为一种旋律性乐器的无限可能性。
它的优美旋律和丰富多变的技巧展示了小提琴独奏家的艺术才华和表现力。
通过欣赏《天鹅湖》中的小提琴独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小提琴在古典音乐中的重要地位,并欣赏到小提琴演奏家的精湛技艺。
2. 《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中的经典之作贝多芬的小提琴奏鸣曲是小提琴家们最喜欢演奏的曲目之一。
其中,第九号小提琴奏鸣曲被认为是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中的经典之作。
这部作品被广泛认为是对小提琴演奏家技巧和表现力的一项极大挑战。
第九号小提琴奏鸣曲分为三个乐章,每个乐章都展示了小提琴与钢琴之间的对话和相互配合。
在这部作品中,小提琴独奏部分以其高度充满激情的旋律而著称。
演奏者需要通过精确的音乐表达和技巧性的演奏来展示他们的音乐才华。
此外,第九号小提琴奏鸣曲还要求演奏家在情感上要能够与钢琴家充分配合,共同呈现出这部作品的美妙之处。
小提琴演奏家需要具备出色的技巧和音乐感,才能在演奏《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时将其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
通过欣赏这部曲目,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小提琴在贝多芬音乐中的地位,并感受到小提琴演奏家的卓越才华。
3. 小提琴曲《梁祝》的动人旋律《梁祝》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经典故事,而小提琴曲《梁祝》通过其动人的旋律将这个故事演绎得淋漓尽致。
小提琴十首如泣如诉的小提琴曲小提琴,堪称人类创造的、最完美的抒情乐器之一,被誉为“乐器之后”,它音色温暖、纯净甜美、极近人声。
《我之真爱》——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电影《乱世佳人》的主题曲。
小提琴演奏这首《my own true love》,第一次听就被震撼了。
它的节奏很慢,颇有一种杀鸡用牛刀的感觉,恢弘的交响曲,起伏的节奏,雍容的声音,抑扬顿挫,娓娓道来的却是绵绵的情话……Secret Garden 神秘园,是一支著名的新世纪音乐风格的乐队。
由两位才华出众的音乐家组成:RolfLovland (罗尔夫·劳弗兰)和FionnualaSherry (菲奥诺拉·莎莉)。
乐队成立于1994年,其音乐溶合了爱尔兰空灵飘渺的乐风以及挪威民族音乐及古典音乐,乐曲恬静深远,自然流畅,使人不知不觉便已融入其中。
神秘园的《sometimeswhen it rains》(下雨的时候),悠扬,静谧,带有一丝惆怅。
当它的旋律响起,重叠的记忆再度苏醒,不经意间让人回味东去的流水,生命的轮回。
3,我心永恒《我心永恒》(My Heart Will Go On),又名《我心依旧》,电影《泰坦尼克号》主题曲,由席琳·迪翁演唱。
由好莱坞主流电影著名作曲家詹姆斯·霍纳(James Horner)一手炮制,歌曲由加拿大流行天后席琳·迪翁(Celine Dion)演唱,在公告牌空降冠军,成为公告牌历史第8首空降冠单,后因这首歌曲在美国限制发行,所以在公告牌仅拿2周冠军。
4,《梁祝》《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是陈钢与何占豪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时的作品,作于1958年冬,翌年 5月首演于上海获得好评,首演由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
题材是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以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综合采用交响乐与我国民间戏曲音乐表现手法,依照剧情发展精心构思布局,采用奏鸣曲式结构,单乐章,有小标题。
以'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坟前化蝶'为主要内容。
电影《和你在一起》中的小提琴配乐分析[摘要]用小提琴语言、手法阐述电影中人物之间的情感故事,是《和你在一起》的重要艺术特色,其中运用的小提琴作品难度大、数量多、频率高,在中国电影史上首屈一指。
电影中的小提琴作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主题音乐的运用:不同场景重复表现,来深化感情主题;二是利用不同的小提琴音乐表现相异的情感。
该表现手法在电影中得到充分展现,极大地强化了小提琴的艺术感染力,同时与其他艺术手法巧妙结合,充分渲染了剧情,宣泄了角色情感,深深打动了观众。
[关键词]小提琴;电影;《和你在一起》;情感《和你在一起》讲述了和小提琴有关的故事,作为陈凯歌非常著名的一部力作,该片不仅在故事剧情方面动人肺腑,更重要的是在小提琴音乐的运用方面达到音乐与剧情的完美交融。
故事是音乐人的故事,但所讲的并非音乐人对音乐的偏爱、执著。
导演的核心意旨在于表达社会现实面前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在良知与师生情之间、在成功与亲情之间,主人公做出的抉择。
放弃成功,和父亲在一起是小春的心声,也是行动,和真情在一起,和生命的良知在一起,也深深地征服了观众。
这是一部绝佳的故事片,也是一部典型的音乐剧,小提琴音乐是全剧的主线,但亲情却是贯穿故事始终的灵魂。
一、小提琴音乐在影片中的运用看完电影,《和你在一起》的小提琴音乐始终在心中萦绕、流淌,给人信心、力量,拨亮我们心空久已迷失的航向――孤独、失意的阴霾一扫而空,精神上积落的尘埃拂去了,令人身心愉悦,感到人性依旧充满光明。
音乐与亲情在超越语言、种族、地域、年代的人类情感时空漾起永久的涟漪,在《和你在一起》不到两个小时的剧情中,让我们在音乐中感悟,在亲情中落泪,因为音乐,穿透世俗的障碍,直抵人心;因为音乐,生锈的语言台词焕发出逢春的魅力。
小提琴音乐成为故事的背景、主要元素,或舒缓、或紧凑,将剧情一步步推向高潮。
影片刚开始,就以镇上富人家媳妇生孩子,请小春拉段小提琴以助催产,而且要求“拉段带劲的”,刘小春拉的是《吉卜赛之歌》中的华彩部分,这段曲子为刘小春的水平、琴艺予以定位,也赋予影片浓浓的生活气息。
电影《红色小提琴》的音乐赏析《红色小提琴》由新生代导演弗朗索?吉拉德执导,由多国演员联袂演出。
这部影片曾经拿下1998年加拿大詹尼奖的7项大奖,朱特拉奖的9项大奖,以及东京影展最佳音乐奖,并获得2000年金球奖、金卫星奖和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提名,称得上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作品。
故事描述一把传奇小提琴的诞生,以及其历经三个世纪,跨越奥地利、英国、中国、加拿大的流浪旅程。
鉴于音乐在本片中的重要地位,导演特地请到美国当代著名古典音乐作曲家约翰-柯瑞格里亚诺担任配乐。
约翰?柯瑞格里亚诺的作品形式多样,数度获得格莱美奖,也曾两度入围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电影原著配乐”的提名。
约翰?柯瑞格里亚诺配乐中展现了小提琴演奏的极致与多重面貌,包含吉普赛装饰奏、练习曲、夏康舞曲等多种曲式和挑战演奏技巧的乐句,在剧情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仅有出色的配乐是不够的,还需要一位出色的小提琴演奏家使这把“红色小提琴”的魔音重现。
这个人就是外貌酷似汤姆?克鲁斯的美国小提琴演奏家约夏?贝尔。
这位在欧美两地获得相当好评的帅哥音乐家,在乐坛上被视为马友友的最佳接班人。
他的演奏更获得英国《泰晤士报》极高评价,许多乐迷甚至怀疑,约夏?贝尔也许就是小提琴家帕格尼尼重生。
约夏?贝尔搭配伦敦爱乐管弦乐团,组成的豪华演奏阵容,用鲜活丰富的旋律,以充满诗韵之美及充沛却有节制的技巧沉淀出直指故事核心的乐感,使整部电影的精神彻底浮现。
约翰?柯瑞格里亚诺在音乐上,以Anna’s Theme为主轴,衍生出所有的音乐内容。
安娜(Anna)是故事中提琴制造名师的妻子,红提琴即是因安娜与安娜腹中小孩的死而诞生,有这样一段悲伤的渊源,使的Anna’s Theme同时也是红提琴的主题,因为安娜的灵魂与红提琴仿佛结合成一体,一同走上跨越时间与空间的漫长旅程。
在电影中Anna’s Theme是安娜时常哼唱的一小段旋律,像是安娜为腹中孩子吟唱的摇篮曲。
在Anna’s Theme中,约翰?柯瑞格里亚诺即以安娜的吟唱为起点,进而将这个旋律发展成一篇凄美哀怨、神秘深幽的提琴乐章,揭开红提琴传奇的序幕。
⾳乐赏析⼗⾸⼩提琴曲基于互联⽹时代⼤数据下的线上⾳乐教育平台超美的⼗⾸⼩提琴曲你都听过吗?01⼀步之遥Por una Cabeza《闻⾹识⼥⼈》中的经典探⼽Por una cabeza(⼀步之遥)这是由阿根廷探⼽⽆冕之王卡洛斯·伽达尔(Carlos Cardel)作曲,⽡蒂姆·列宾(Vadim Repin)演奏的探⼽的曲调'Por una cabeza',中⽂名《⼀步之差》或《只为伊⼈》。
它是⼀曲带有贵族⽓质的⼩提琴曲,⾃1935年诞⽣以来,成为电影中探⼽的⾸选舞曲,钢柔并济的旋律似乎适应着每⼀个⾓⾊的⼼理任何⼀个场景的铺垫。
《Por una cabeza》⾸段呈现慵/懒以及幽默的⼝吻,进⼊到B段转⼩调,转⽽呈现激/情的感觉,接着⼜转回⼤调。
由⼩提琴和⼝琴作对位和声的表现。
两个部分那种前后⽭盾⽽⼜错落有致的风格充分的展现了探⼽舞中两⼈配合的默契。
进⼊B段后的激/情将舞者与观众的情绪推到最⾼点。
然后突然做减慢,回到⾸调收尾。
整⾸⾳乐在Repin精湛的演奏下委婉、激荡,尽现了探⼽舞曲的精制。
02天堂电影院Love theme from这段主旋律清澈⼲净,⼩提琴为主加上⼀点⿊管的演奏,缓慢⽽婉转,正如我们对于年少爱情的回忆。
电影中的胶⽚剪辑将上世纪30-40年代电影中的经典爱情画⾯连在⼀起,⽽娓娓道来的⾳乐更像是诠释这些感情的独⽩。
将这⼀⾸《Love theme》在⽆华的外表下,却描写出⼈性内⼼最深刻的感动与怀念,夹杂了惊喜与遗憾,追思与感慨,令⼈⼀时千头万绪,百感交集。
正如影⽚最后所剪辑的众多接吻镜头⼀样,爱才是⼈⽣的唯⼀主题。
德沃夏克幽默曲Humoreske⾸先正如其名,它是⼀⾸有幽默趣味的谐谑曲。
第⼀主题主要是附点⾳符,风趣⽽可爱,第⼆主题抒情柔美,⼤提琴和⼩提琴的不同演绎增加了主题的情感表达。
谐谑曲⼀个特点也正是这种对⽐。
第⼀主题像春⽇⾥的舞蹈,第⼆主题像是离别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