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发展演变解析共69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7.18 MB
- 文档页数:170
第一章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发展演变我国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发展,经历了古代、近现代、当代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节古代语文课程与教学中国古代的教育中,并无独立的语文课程。
语文教学是与政治、经济、历史、哲学、伦理学以及自然科学的教育等融为一体的。
但古代教育教学中那些具有人文性、工具性及基础地位的部分内容,已绽露出语文课程的萌芽。
中国古代在语文教学和学习中,也积累了大量经验,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弊端。
一、古代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内容中国古代教育有三种表现形式:原始社会教育、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
(一)原始社会的语文教育:没有严格意义上的课程。
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存在宗教记事、伦理道德教育和古代神话中。
(二)奴隶社会的语文教育:语文教育内容包含在“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的基本教育中。
(三)封建社会的语文教育:课程与教学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主,主体是“四书”、“五经”。
和原始社会、奴隶社会的语文课程与教学相比,中国封建社会的语文课程与教学历时最长,流传最广,影响最大,也最具特色。
其基本特点是:先教学蒙学读物(影响最大的是“三、百、千、千”),集中识字;然后学习以《五经》、《四书》为主体的儒家经典;以文选作为补充读物和写作范本。
1.先通过学习蒙学读物来集中识字,我国古代流传的、最著名的蒙学读物,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主要作用是集中识字。
(1)《三字经》相传为宋代王应麟所编,该书言简意赅,容量丰富,从教学的重要性,谈到封建礼教的基本纲领,进而介绍名物常识、读书次序、历史知识、勤勉好学的范例等。
在编制方面,采用三字一句,叶韵成文,读起来琅琅上口,很有特色。
该书在海内外广为流传,影响很大。
(2)《百家姓》相传为北宋人所编。
全书集姓氏400余个,每四字组为四言韵语,文中字与字之间并无联系,但因句句押韵,读来和谐流畅,易于记诵。
(3)《千字文》相传为南朝梁周兴嗣所著,其内容包括天文、博物、历史、人伦、教育、生活各方面。
第一讲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任务和发展演变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理解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任务。
2、是学生明白高师开设这门课程的意义。
3、使学生了解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演变过程。
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任务。
2.如何让学生真实地表露自己的内心,为这门课程的课堂学习奠定基础。
3.认识这门课程的学习意义,了解这门课的学习方法。
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手段与方法:讲授法、CAI教学内容和过程:一、导入新课(一)开场白大家好,首先自我介绍,我的名字:彭志耘。
在此,我衷心祝愿大家新的学期“学有所得,活有所乐”!我的联系方式:***************。
欢迎大家通过我的邮箱和我沟通,随时接受大家对这门课程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我的追求:因为我活着,所以大家活得更好。
其实,教师就是在为学生服务的过程中成就自己的。
要服务,就得了解同学,现做问卷调查。
(二)问卷调查(课件展示)注意:不写姓名,只求回答真实,你的回答不会对你产生任何不良后果;不抄题目只写序号。
谢谢你的真诚合作!1、你现在对自己选择中文系后悔吗?(不后悔,有点后悔,后悔,非常后悔)为什么?2、你毕业后准备干什么?3、你知道当前学校招聘教师的程序和要求吗?4、三年来,(大多数、参半、少数、很少)课堂自己的思维处于积极思考状态。
5、你认为通过某一门大学课程的学习,主要应该获得什么?6、你认为教师怎样授课,你才能有所收获呢?(希望写多一点)7、你认为中小学语文课的开设目的应该是什么?8、你认为这种目的对于中学时候的你来说基本实现了吗?(三)学生思考:1、语文教学论这门课程的基本任务是什么?它在汉语言文学专业设置中处在什么样的地位?2、你觉得怎样学习这门课效果会更好?3、你知道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演变过程吗?二、新课传授(一)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任务1、认识语文课程与教学现象语文课程现象,是指语文课程在发展、变化中所表现的外部形态和联系,是语文课程外在的、活动易变的方面。
第二讲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发展演变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了解古代语文课程与教学的主要内容2、认识古代语文课程与教学的经验和问题3、了解语文单独设科到现代文进入语文教材的历史发展4、理解语文课程与教学思想的传承与创新教学重点和难点:1.对古代语文课程与教学的经验和问题的理解2.语文课程与教学思想的传承与创新的具体体现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内容和过程:一、导入新课(可请学生回答)你是否知道语文教育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你是否知道语文作为一门学校课程单独设科是什么吗?“语文”这个词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怎样理解“语文”这个词含义?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寻语文教育的历史发展脉络。
二、新课传授(一)古代语文课程与教学中国古代的教育中,并无独立的语文课程。
语文教学是与政治、经济、历史、哲学、伦理学以及自然科学的教育等融为一体的。
但古代教育教学中那些具有人文性、工具性及基础地位的部分内容,已绽露出语文课程的萌芽。
中国古代在语文教学和学习中,也积累了大量经验,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1、古代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内容中国古代教育有三种表现形式:原始社会教育、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
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社会生产、生活方式非常简单。
在这种情况下,原始社会教育没有从社会生产劳动和生活中分离出来,因而也不可能有严格意义上的课程。
但原始社会课程内容却存在,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内容也已存在。
比如:原始的宗教祭祀、原始艺术(歌唱、绘饰、雕刻等)、原始记事(物件记事、符号记事、图画记事)、伦理道德观念的教育中,都有不少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内容,原始人群在生产劳动、生活之中口头创作出来的古代神话故事,如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等,一直是我国语文课程与教学的传统教学内容。
奴隶社会,生产力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出现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离,教育也从社会生产劳动和生活中分离出来,成为相对独立的社会组织。
中国奴隶社会的学校教育,在教育内容上具有共同性,即以“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为基本教育内容。
绪论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概述•一、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性质与课程目标•(一)课程性质:•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高等师范院校和教育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二)课程目标:•1、帮助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了解和探究语文教学的规律,提高其语文教学理论素养;•2、用以指导学生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培养其初步的语文教学技能。
(三)学习语文教学论的意义1、是高等师范院校对中文专业学生的基本要求。
❖2、是中文师范生的立身之本。
❖3、是对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必然要求。
二、语文课程和教学论的产生与发展(一)孕育于教育学时期(1902一1918)(二)“国文教授法”时期(1918一1924)(三)“国文教学法”和“国语教学法”时期(1924一39)(四)“语文教材教法”时期(1939一1978)(五)“语文教学法”和“语文教学论” 时期(1978一89)(六)“语文教育学”时期(1989一1997)(七)“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时期(1997年至今)教学法—教学论—教育学三者的不同点☐“教学法”的基本特点是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侧重于研究教学的实践技能,或称之为应用技术。
☐“教学论”的基本特点是理论性和指导性,侧重于研究语文教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追求的是理论指导下的教学实践。
☐“教育学”的基本特点是教育性和方向性,是运用学科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从特定的侧面,用特定的方法,来完成促进学生个性完美发展的育人任务。
•三、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四、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总体说:•语文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语文教育现象。
•具体说:三大方面:•1、中学语文学科的性质是什么?研究语文教学的本质论和目的论,即为什么教语文?•2、什么内容和如何组织内容才符合目标的要求?研究语文教学内容观,即教什么样的语文?•3、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和方法才能最好地实现目标?研究语文教学的方法论,即怎样教语文?第一章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目标☐第一节语文学科的性质、定义及理解☐一、学科名称的涵义☐(一)语文名称的演变:☐1、语文学科独立设科:称中国文字、中国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