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田间药效试验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229.92 KB
- 文档页数:16
关于田间试验的工作总结
田间试验的工作总结。
田间试验是农业科研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在田间进行实验,可以更
真实地模拟农业生产环境,验证新技术、新品种、新农药等在实际生产中的效果。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田间试验工作,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现在我来对这些工作进行总结。
首先,我们在田间试验中验证了一种新型水稻品种的耐病性和产量表现。
通过
在不同地区的田间试验,我们发现这个新品种在抗病性和产量方面表现优异,为解决水稻病害和提高产量提供了新的选择。
其次,我们对一种新型农药在田间的防治效果进行了验证。
通过在不同作物的
田间试验,我们发现这种新农药在防治病虫害方面效果明显,且对环境友好,对农业生产具有积极意义。
此外,我们还开展了一些关于土壤改良和施肥技术的田间试验。
通过对比试验,我们发现了一些新的土壤改良方法和施肥技术,可以提高土壤肥力,改善作物生长环境,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
总的来说,田间试验是农业科研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这些试验,我
们可以更真实地了解新技术、新品种、新农药等在实际生产中的效果,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我们将继续开展田间试验工作,不断探索新的农业生产技术,为农业生产做出更大的贡献。
不同药剂防治小麦蚜虫田间药效试验小麦(Triticum aestivum)作为我国种植面积最广泛的农作物之一,一直受到蚜虫的侵害。
小麦蚜虫是小麦叶片、茎秆等部位的重要害虫,损害严重时会导致小麦产量显著下降。
有效防治小麦蚜虫对保障小麦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在小麦蚜虫的防治中,化学药剂被广泛应用,但由于不同的药剂对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不同,为了找到更有效的药剂,有必要开展田间药效试验,本文对不同药剂防治小麦蚜虫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
一、材料与方法1. 试验材料本试验选取了不同防治小麦蚜虫的常见农药作为试验药剂,包括乙咪环唑、阿维菌素、拟除虫菊酯等。
还选择了一种生物防治药剂——利多菌素,作为试验对照组。
小麦蚜虫为试验对象。
2. 试验地点本试验选择了具有小麦蚜虫较为严重的田间试验地点进行试验。
试验田地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适宜小麦生长。
试验地点为光照充足、土壤肥沃的小麦田地。
3. 试验方法(1)试验设计本试验采用了完全随机化设计,设置了5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设置3个重复。
其中4个处理组为不同的农药药剂,另外一个处理组为利多菌素。
每个重复设置的面积为10平方米。
(2)试验过程在小麦苗期开始,进行了药剂的喷施处理。
按照农药产品的使用说明,溶解在适量水中,对不同药剂的使用剂量进行了调整,然后使用喷雾器进行了喷施处理。
(3)观察记录在药剂喷施后,每隔3天对小麦田地进行了观察,并统计了小麦蚜虫的死亡情况。
统计数据记录了虫口数量、死亡数量,以及草丛上的蚜虫数量。
二、结果与分析根据试验结果,不同农药对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存在差异。
在使用乙咪环唑和阿维菌素进行处理后,小麦蚜虫的死亡数量较多,相比之下,拟除虫菊酯和利多菌素的防治效果较差,虫口数量没有明显减少。
可以看出,乙咪环唑和阿维菌素对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较好,且对小麦的安全性较高。
2. 不同处理组的小麦产量情况根据观察数据,不同处理组的小麦产量存在差异。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报告内容一、试验目的本试验旨在评估不同农药品种在田间条件下的药效表现,为农民提供科学、合理的农药使用方案,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同时降低农药使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负面影响。
二、试验地点与作物试验地点位于某县农田,选取当地种植的主要作物为试验对象,如小麦、玉米、水稻等。
三、试验药剂与处理1.试验药剂:选取市面上常见的A、B、C、D四种农药作为试验对象,对每种农药分别进行如下处理:(1)A农药:按照说明书推荐的剂量进行使用;(2)B农药:按照说明书推荐剂量的1.5倍进行使用;(3)C农药:按照说明书推荐剂量的0.5倍进行使用;(4)D农药:不使用任何农药,作为对照处理。
2.处理方法:每个处理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选取10株作物进行观察。
在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如苗期、生长期、发病期等)分别进行施药处理,共施药3次,每次施药间隔7-10天。
四、试验指标与测定方法1.防治效果:分别在施药前、施药后一段时间内,对作物进行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的测定。
病情指数越高,表示作物病情越严重;防治效果越好,表示农药效果越显著。
2.产量:在作物收获期,对每个处理进行实际收获,并计算单位面积产量。
通过比较各处理与对照处理的产量差异,评估不同农药对产量的影响。
3.安全性:在施药期间,观察作物是否出现药害现象,如叶片扭曲、褪绿、枯萎等。
若出现药害,记录药害程度及恢复情况。
4.生态环境影响:在试验期间,监测土壤、水质等环境因素的变化,评估不同农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五、数据分析与结果展示1.数据统计:将试验数据整理成表格形式,包括处理方式、防治效果、产量、安全性及生态环境影响等方面的数据。
2.结果展示:将统计结果以图表形式展示,以便更直观地观察各处理之间的差异。
六、结论与建议根据试验数据和结果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在本次试验中,A农药的防治效果最佳,其次是B农药,但两者差异不显著。
C农药防治效果较差。
D农药(对照处理)防治效果最差。
实用标准文案田间试验批准证书号:协议备案号:试验样品封样编号:农药田间药效试验报告([单击此处键入试验年度])农药类别:除草剂试验名称:委托单位:承担单位:试验地点:总负责人:[签名]技术负责人:[签名]参加人员:报告完成日期:地址::传真:邮编:E-mail:田间药效试验报告摘要试验名称:试验作物:防治对象:供试药剂:施药方法及用水量(升/公顷):试验结果:适宜施药时期和用量:使用方法:安全性:[单击此处键入试验名称]田间药效试验报告1 试验目的[单击此处键入试验目的]2 试验条件2.1 作物和栽培品种的选择[单击此处键入作物和栽培品种名称][单击此处键入作物耕作栽培方式如直播、移栽、套播等]2.2 试验对象杂草的选择[单击此处键入杂草种类及名称(中文和拉丁学名),如人工接种草籽应说明方式方法]2.3 栽培条件[单击此处键入土壤资料及耕作条件等][单击此处键入前茬作物及所用除草剂,避免使用对后茬作物有药害地块]2.4 其他条件[单击此处键入栽培类型、植被演替等其它试验条件]3 试验设计和安排3.1 药剂3.1.1 试验药剂[单击此处键入药剂名称、含量、剂型、生产厂家]3.1.2 对照药剂[单击此处键入药剂名称、含量、剂型、生产厂家]设人工除草和空白对照处理。
3.1.3 供试药剂试验设计表1 供试药剂试验设计3.2 小区安排3.2.1 小区排列[单击此处键入小区分布图和风向]3.2.2 小区面积和重复小区面积:[单击此处键入小区面积]重复次数:[单击此处键入重复次数]3.3 施药方法3.3.1 使用方法[单击此处键入详细使用方法]3.3.2 施药器械[单击此处键入施药器械说明]3.3.3 施药时间和次数[单击此处键入施药次数、日期、时间、杂草和作物生长状态]3.3.4 使用量[单击此处键入公顷用药量或用药倍数]3.4 防治病虫和非靶标杂草药剂资料[单击此处键入防治其它病虫和非靶标杂草所使用药剂的准确数据]4 调查、记录和测量方法4.1 气象及田间管理资料4.1.1 气象资料[单击此处键入施药当日及试验期间的气象资料或温室等设施条件及药效影响因素]4.1.2 田间管理资料[单击此处键入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农事活动的时间、次数及方法等][单击此处键入人工除草小区的除草时间、次数等]4.2 杂草调查4.2.1 调查时间和次数[单击此处键入调查次数和时间,根据作物栽培类型、药剂特点和施药时间确定]4.2.2 调查方法[依据《准则》,单击此处键入杂草调查方法,杂草伤害的症状及药剂的作用方式][单击此处键入小区杂草基数调查数据]4.2.3 药效计算方法[依据《准则》,单击此处键入引用标准号、药效计算方法或公式]4.3 作物调查4.3.1 调查时间和次数[单击此处键入调查时间和次数]4.3.2 调查方法[单击此处键入作物调查方法,如有药害发生记录药害的类型和程度。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报告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农药是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是评价农药防治效果的重要环节,通过对不同农药在实际农田中的药效进行研究和评估,为农民选择合适的农药提供科学依据。
本报告旨在对某款新型农药在田间药效试验中的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并提供一些相关的问题和建议。
1. 研究背景和目的随着农药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农药的引入能够更好地满足农民对于农产品高质量和高产量的需求。
本次田间药效试验的目的在于评估一款新型农药在不同作物上的防治效果,并与常用农药进行比较,验证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可行性。
2. 试验设计与参数本次田间药效试验选取了常见的几种主要作物作为研究对象,包括水稻、小麦和玉米。
通过随机布置不同处理组,对比新型农药和常用农药的效果,并控制其他环境因素,如土壤类型、气候等。
试验参数主要包括药剂浓度、处理剂量、病虫害防治效果等。
3. 结果与分析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验观察和数据统计,我们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新型农药在不同作物上的防治效果整体上优于常用农药。
在农药的防治效果上,新型农药相对于传统农药能够更好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并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2)新型农药的药效持久性较长。
与常用农药相比,新型农药能够更长时间地保持防治效果,减少了农药频繁喷施对环境和作物的影响。
(3)不同作物对农药的敏感性有所差异。
在试验中,我们发现水稻对新型农药的防治效果最好,其次是小麦和玉米。
这一结果提示在不同农作物的种植上,对农药的选择要因地制宜,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
4. 研究问题与展望虽然本次试验的结果验证了新型农药在田间的显著效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1)新型农药的安全性问题。
虽然新型农药在防治效果上表现出色,但其对环境和人体的安全性需要更加深入的评估和研究。
(2)农药的使用效益。
在农业生产中,农药的有效利用和合理使用是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如何最大程度地提高农药的使用效益,减少资源浪费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吡虫啉农药田间药效试验报告
一、农药检测报告概述
本文记述了一次经过检测后发现,用吡虫啉农药田间药效试验的结果,该检测报告的总结是:吡虫啉农药是一种有效的植物保护产品,具有良好
的农药效果。
二、试验现场
此次试验现场位于基地内,包括受试的植物和目标昆虫。
用于农药检
测的植物种类有水稻、玉米、蔬菜等不同类别,其中昆虫种类有白粉虱、
小菜蛾、棉铃虫、灰色飞虱等。
三、试验结果
在此次试验中,使用的吡虫啉农药检测结果显示,水稻和玉米的可抑
制率分别为94.5%和95.8%,棉铃虫的可抑制率达到了100%,对小菜蛾、
灰蝽和灰色飞虱的抑制率达到了99.1%,95.7%和98.7%。
这些结果显示,
吡虫啉农药在田间条件下有良好的效果。
四、总结
根据此次试验报告,可以得出结论:吡虫啉农药具有明显的农药效果,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环境友好性。
由于吡虫啉农药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它能有效抑制害虫,能降低害虫对作物的危害,有利于提高作物产量。
因此,在使用农药的时候应注意农药的安全性和危害性,同时还应考虑农
药的经济性和环保性。
稻瘟灵复配剂防治水稻稻瘟病田间药效试验报告一、试验目的稻瘟灵复配剂是一种新型的水稻稻瘟病防治药剂,本次田间药效试验的目的是评估其在实际种植环境中的防治效果,为农民提供科学合理的防治建议。
二、试验地点和时间本次试验选择了河南省开封市的水稻种植基地作为试验地点,试验时间为2019年6月至9月。
三、试验设计1. 试验设置了5个处理组:A组为对照组,不施用任何防治药剂;B组为常规农药处理组,使用市面上常用的稻瘟病防治药剂;C、D、E组为不同浓度的稻瘟灵复配剂处理组。
2. 每个处理组设置3个重复区,每个重复区的面积为1亩。
3.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减少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
四、试验方法1. 在水稻拔节期开始前,对各处理组施用相应的药剂处理。
2. 每10天对各处理组的病情情况进行一次调查和记录,包括病叶数量、受病程度等。
3. 在水稻成熟收割后,对各处理组的产量进行统计和比较。
五、试验结果经过3个月的试验观察,得出以下结果:1. 对照组和常规农药处理组的水稻叶片上出现了大量的稻瘟病斑,甚至有部分叶片被病害灰色物质覆盖,对稻谷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了显著影响。
2. 稻瘟灵复配剂处理组表现出明显的防治效果,尤其是浓度较高的处理组,基本没有受到稻瘟病的影响,叶片上几乎没有出现病斑,水稻产量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
六、试验分析1. 通过试验结果可以得出结论:稻瘟灵复配剂对水稻稻瘟病有着良好的防治效果,可以明显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2. 在选择稻瘟灵复配剂进行防治时,应注意选择适宜的浓度,太低的浓度可能无法起到足够的防治效果,而太高的浓度可能会对水稻带来不良影响。
七、结论和建议1. 稻瘟灵复配剂是一种有效的水稻稻瘟病防治药剂,可以在水稻种植中得到广泛应用。
2. 在实际使用中,应根据当地的具体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浓度和施用方法,以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
3. 未来在稻瘟灵复配剂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可以进一步提高其防治效果和降低对水稻植株的负面影响。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报告
(2013年)
试验名称:
委托单位:
承担单位:
试验地点:
总负责人:[签名]
技术负责人:[签名]
参加人员:
报告完成日期:
田间药效试验报告摘要
试验名称:10%螺枯威可湿性粉剂杀灭福寿螺田间试验
防治对象:水稻田福寿螺
供试药剂:
施药方法及用水量(拌土量):
试验结果:
10%螺枯威杀灭福寿螺田间药效试验
田间药效试验报告
1 试验目的
1新型植物源农药“10%螺枯威可湿性粉剂”杀灭水田福寿螺的田间药效试验。
2 试验条件
1、杀灭福寿螺
2、田间药效试验
3 试验药剂及水田
1、10%螺枯威可湿性粉剂
2、65%五氯酚钠
3、水田面积与药物用量
4、施药方法为拌水均匀泼洒
5、施药时间:
4 调查、记录和测量方法
1、气象资料
2、调查方法、时间和次数
3、调查时间和次数
4、调查方法
每小区取5个点捡福寿螺,每个点捡10只,采用敲击法、针刺法进行死亡鉴别。
5、对作物的直接影响
6、对其他生物影响
7、对其他病虫害的影响
8、对其他非靶标生物的影响
5 结果与分析
表2 10%螺枯威可湿性粉剂试验结果
试验结论:
试验参与人员签名:
日期:
附表:田间试验原始数据调查表
表田间试验原始数据调查表(日期)
试验地点调查日期调查人员农药名称对照药剂防治对象温度
精品资料
精品资料
Welcome To Download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精品资料。
田间试验批准证书号:
协议备案号:
试验样品封样编号: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报告
([单击此处键入试验年度])
农药类别:杀虫剂
试验名称:
委托单位:
承担单位:
试验地点:
总负责人:[签名]
技术负责人:[签名]
参加人员:
报告完成日期:
地址:
电话:
传真:
邮编:
E-mail:
田间药效试验报告摘要
试验名称:
试验作物:
防治对象:
供试药剂:
施药方法及用水量(拌土量):
试验结果:
适宜施药时期和用量:使用方法:
安全性:
[单击此处键入试验名称]
田间药效试验报告
1 试验目的
[单击此处键入试验目的]
2 试验条件
2.1 试验对象、作物和品种的选择
[单击此处键入试验对象和拉丁名]
[单击此处键入试验作物,品种名称]
2.2 环境或设施栽培条件
[单击此处键入小区耕作、环境条件或设施栽培条件]
3 试验设计和安排
3.1 药剂
3.1.1 试验药剂
[单击此处键入试验药剂通用名称、含量、剂型、生产厂家]
3.1.2 对照药剂
[单击此处键入对照药剂商品名、通用名称、含量、剂型、生产厂家]3.1.3 药剂用量与编号
表1 供试药剂试验设计
3.2 小区安排
3.2.1 小区排列
[单击此处键入小区排列方法(田间小区分布图或表)]
3.2.2 小区面积和重复
小区面积或植株数:[单击此处键入小区面积或小区植株株数]
重复次数:[单击此处键入重复次数]
3.3 施药方法
3.3.1 使用方法
[单击此处键入详细使用方法,应与当地农业生产实践相适应]
3.3.2 施药器械
[单击此处键入施药器械类型、操作条件]
3.3.3 施药时间和次数
[单击此处键入施药次数、施药时期或作物生育期及虫害发生阶段]3.3.4 使用容量
[单击此处键入实际公顷用药液量或用药倍数]
3.3.5 防治其他病虫害的药剂资料
[单击此处键入防治其它病虫害药剂施用准确数据]
4 调查、记录和测量方法
4.1 气象及土壤资料
4.1.1 气象资料
[单击此处键入施药当日及试验期间气象资料概要(详见气象资料表)]4.1.2 土壤资料
[单击此处键入土壤资料]
4.2 调查方法、时间和次数
4.2.1 调查时间和次数
[单击此处键入调查时间和次数]
4.2.2 调查方法
[依据《准则》的调查方法,单击此处键入具体调查方法及分级标准]
4.2.3 药效计算方法
[依据《准则》,单击此处键入具体药效计算方法或公式]
4.3 对作物的直接影响
[单击此处键入是否有药害,如有记录药害类型和程度,或对作物有益影响]4.4 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根据试验协议要求,键入调查方法及结果(每小区产量以kg/hm2表示)]4.5 对其他生物影响
4.5.1 对其他病虫害的影响
[单击此处键入对其它病虫害有益或无益影响]
4.5.2 对其他非靶标生物的影响
[单击此处键入对非靶标生物的影响]
5 结果与分析
注:上表中的防效(%)为各重复平均值。
[单击此处键入生物统计分析方法并附方差分析表]
[单击此处键入药剂评价]
[单击此处键入技术要点:剂量、使用方法、次数、注意事项等]
[若试验结果年度间差异大,单击此处键入原因分析及建议]
技术负责人签名:
[单击此处键入试验单位名称]
[单击此处键入试验完成日期]
(单位盖章)
表3 [单击此处键入试验名称]试验结果统计表([单击此处键入调查年份])
表4 施药当日试验地天气状况(或设施栽培条件)表([单击此处键入调查年份])
表5 试验期间气象资料表([单击此处键入调查年份])
附表:田间试验原始数据调查表(样表,供参考)
表田间试验原始数据调查表([单击此处键入调查年份])
试验地点调查日期调查人员农药名称对照药剂防治对象供试作物小区面积/调查株数公顷用水量(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