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区冰箱使用管理制度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6
病区冰箱使用管理制度一、目的为确保病区冰箱的使用安全、卫生和便捷,提高病区工作效率,经过研究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全院所有病区的冰箱使用,负责执行的单位为各病区护士长。
三、管理要求1、病区冰箱的使用目的主要是存放药品、疫苗和食品,不得存放其他物品。
2、冰箱的温度应保持在2-8摄氏度之间,确保药品和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3、每天至少两次检查冰箱的温度,严格按照医院要求记录温度数据。
4、对于门面常开的冰箱,应定期清洁门封,保证密封性。
5、冰箱内应保持清洁整洁,不得存放到期、变质或未知来源的食品或药品。
6、禁止将冰箱内的药品和食品带离病区,如有需要,需经过护士长批准。
7、病区护士长有权对冰箱进行定期检查和清理,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理。
8、冰箱内的食品和药品使用完毕后应及时清理,不得留存过期物品。
9、当有病人需要特殊食品或药品时,应及时通知门诊,由医生开具相关处方后,进行存放。
10、每周对病区冰箱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洁和消毒,保持卫生。
11、立即处理冰箱内发现异味、霉变等情况,避免传染疾病。
12、如发现冰箱故障或温度异常,应及时通知设备科进行维修。
四、责任和处罚1、病区护士长应制定并执行本管理制度,负责对冰箱进行管理和监督。
2、对于违反管理制度的责任人员,将按医院规定进行相应处罚,包括扣除绩效奖金、记过、记大过等。
3、如出现因管理不善导致病人食物或药品受损事故,相关责任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五、总则本管理制度从下发之日起正式执行,如有需要进行修改补充,应经护士长汇总后报医务部审批。
六、附录1、病区冰箱温度记录表日期上午温度(摄氏度) 下午温度(摄氏度)2、冰箱日常检查表日期检查内容检查人备注以上是我为您撰写的病区冰箱使用管理制度,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有需要,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完善。
精心整理医用冰箱管理制度一、医用冰箱主要存放需低温保存的药物、试剂、疫苗、生物制品、贵重药品等,不得存放其他物品。
二、冰箱内放置温度计或冰箱电子温度计,温度控制在2-10℃(如有特殊要求,安说明书执行)药品避免与冰箱内壁接触。
三、不超过二、建立药用冰箱管理登记制度。
三、由专人(或固定班次)定期进行清洁、消毒、除霜、检查整理物品,并记录签名,以保持冰箱整洁,物品摆放有序。
四、冷藏室温度应恒定在2~8℃,监测温度;每周使用500mg/L 的含氯消毒液清洁消毒一次;每月除霜一次;存在问题及时维修并有记录签名五、药物应分类放置,每类药品都应有独立的贮存箱(或篮、框),如生物制品、中药、抗生素等;存放药品贮存箱外面应有醒目标志,便于拿取。
六、所有存放冰箱的药品和试剂包装上都要有有效期,定期进行效期检查;冰箱内药品数量不可积累过多,节余药品需及时清点定期返回药房。
七、启封抽吸药液后的余量,如放入冰箱,必须注明抽吸日期、时间、余量和签名,严格按照药物说明书使用,配制过期,及时废弃。
一、放在2某些胶囊或胶丸(如维生素E胶丸、鱼肝油等)类药品受热会出现软化、破裂、漏油,甚至整瓶粘在一起,有时还会发出异味,这类药品也应冰箱保存。
⑥外用药品如滴眼液、滴鼻液、滴耳液、洗剂和漱口液等,及外用搽剂。
使用后应拧紧瓶盖,同时置于冰箱中冷藏。
⑦悬浮剂视具体情况而言。
若以粉末状盛装在容器内,在未冲泡的状态下,在标示的有效期内室温保存即可。
一旦加水之后,置于冰箱中冷藏,保存期限不超过15天。
⑷“忌”入冰箱的药物——①片剂、胶囊、散剂、乳膏类药物,不要放入冰箱,因为冰箱的潮湿环境会改变这些药物的性状,出现变脆、破裂、结晶,影响药效,甚至发生中毒。
②止咳糖浆、抗过敏糖浆、解热镇痛溶液或感冒糖浆,一般不需要放在冰箱内,只要在室温下保存即可。
因为大部分液体制剂在过低的温度下,可能会降低药物的溶解度。
③乳膏剂如保存温度过低,则可引起基质分层,从而影响软膏的均匀性与药效。
冰箱使用规章制度文案标题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冰箱的正常使用,维护家庭安全和食品卫生,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冰箱使用规章制度适用于家庭、单位和其他组织使用的所有冰箱。
第三条冰箱使用人员包括冰箱所有者、使用者及维护人员。
第四条冰箱使用应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环保、食品卫生等相关规定。
第二章冰箱使用管理第五条冰箱使用前,必须了解冰箱的使用说明书,并按照说明书正确操作。
第六条冰箱使用前应检查冰箱的保险开关、电源插座是否正常,确保用电安全。
第七条冰箱使用者应定期清洁冰箱内外,特别是冷藏室和冷冻室,保持环境卫生。
第八条冰箱使用者不得私自更改冰箱的电路或机械结构,如有损坏应及时向维修人员报修。
第九条冰箱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保持适当的电压,不得超载。
第十条冰箱使用者在家庭办公室等场所使用冰箱时,应提前与其他人员商议好使用时间和使用方案,避免因冰箱使用不当造成冲突。
第三章冰箱食品储存管理第十一条冰箱使用者应储存适量的食品,并注意分类储存,避免交叉污染。
第十二条冰箱使用者应定期清理冰箱内的食品,避免变质食品影响其他食品。
第十三条冰箱使用者不得储存易变质的食品超过有效期,以防止食品变质腐烂。
第十四条冰箱使用者应注意食品储存温度,冷藏室温度应控制在4℃左右,冷冻室温度应控制在-18℃左右。
第十五条冰箱使用者应在储存食品时标注食品名称和储存日期,避免食品过期。
第十六条冰箱使用者应遵守食品卫生法规,避免食品污染。
第四章冰箱安全管理第十七条冰箱使用者应定期对冰箱进行安全检查,确保冷冻室和冷藏室的密封性。
第十八条冰箱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应定期检查冰箱的电源线、插头等电器设备,确保安全。
第十九条冰箱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避免冰箱门长时间开启,以避免能源浪费和食品变质。
第二十条冰箱使用者应遵守冰箱使用规范,避免在冷藏室和冷冻室内存放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
第二十一条冰箱使用者应避免在冰箱上方和周围堆放过多物品,以免影响空气对流。
病区医用冰箱管理制度1.医用冰箱分为冷藏箱与冷冻箱,冷藏箱用于存放需低温保存的药品、生物制剂、试剂等物品,冷冻箱用于存放冰袋、冰帽等降温物品。
严禁存放私人物品、食物及易燃易爆等危险品,严禁放置痰、尿、大便、血液等标本。
2.医用冰箱设专人管理,配置医院统一采购的冰箱专用温度计,并置于冷藏箱,每天监测并记录在《医用冰箱使用管理登记表》上,该表统一放置在冰箱侧面。
冷藏箱温度设定为2℃~8℃,高于8℃或低于2℃需调整,调整1小时后需重新检查温度并登记。
3.根据药品、物品的种类与性质(如针剂药物、内服药、外用药、试剂、标本等)分类分区域存放,并按有效期先后顺序排列取用;药品名称相似、外观相似,须在不同区域分别放置,贴上“看似”或“听似”等标识,避免混淆;各类标识应清晰、醒目,高危药品统一使用护理部规范的高危药品警示标识。
4.临时存放的科研用品,须置于清洁容器内方可放入冰箱,且标识清楚,专人管理。
存放血标本及病理标本,须另备专用冰箱放置,为防止倾倒污染,须放置在加盖的密封容器内,做好交接班并及时送检。
5.冰箱内固定药品应设基数,按基数药品专人管理,各班护士用药后须及时补充,每月定期清点数量,检查药品质量,防止积压变质、过期,并将结果记录在《临床基数药品检查登记本》上。
6.暂时冷藏保存的药品须注明床号、患者姓名后放入冰箱。
反复多次住院/诊疗的患者,其药品仅限本次住院期间临时存放。
7.使用中的物品如需临时放入冰箱,须做好交接班,具体保存要求如下:(1)药品及其他物品打开包装后须注明开启日期、时间。
(2)已经配置好的液体须注明药物名称、用途、配置方法、时间及有效期(如封管用肝素钠、口服止血用去甲肾上腺素生理盐水等)。
(3)已经抽吸好的针剂,如需低温保存,须放在备好的无菌包装中,并注明患者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抽吸时间及有效期。
8.护理部建立《医用冰箱药品、物品放置示意图》,各科根据实际情况,按照护理部《医用冰箱药品、物品放置示意图》,建立《医用冰箱药品、物品放置明细表》,并张贴在冰箱上层正面门上。
医用冰箱管理制度一、医用冰箱主要存放需低温保存的药物、试剂、疫苗、生物制品、贵重药品等,不得存放其他物品。
二、冰箱内放置温度计或冰箱电子温度计,温度控制在2—10℃(如有特殊要求,安说明书执行)药品避免与冰箱内壁接触。
三、冰箱内药品放置应根据品种、性质、用途等分类,存放整齐,并有醒目标识.(一)需冷藏保存的普通药品应注明床号、姓名、日期和时间后放入冰箱。
(二)贵重药品需有登记,包括床号、姓名、日期、时间、药物名称、规格、剂量、数量等,以备取用、检查。
(三)开瓶后需冷藏的药物,应注明开瓶日期、时间、用法。
(四)如为科用吕,应置于清洁容器内放入冰箱,并标识清楚。
四、冰箱应指定专人管理是、养护,每日清洁冰箱,每周擦试消毒冰箱,每月除霜并记录(结霜厚度不超过1cm) 。
五、护士长定期或不定期抽查,以确保冰箱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发现问题及时联系相关部门进行维修.病区冰箱使用管理制度一、严格按照低温贮存药品的要求进行冰箱存放.二、建立药用冰箱管理登记制度。
三、由专人(或固定班次)定期进行清洁、消毒、除霜、检查整理物品,并记录签名,以保持冰箱整洁,物品摆放有序.四、冷藏室温度应恒定在2~8℃,监测温度;每周使用500mg/L 的含氯消毒液清洁消毒一次;每月除霜一次;存在问题及时维修并有记录签名五、药物应分类放置,每类药品都应有独立的贮存箱(或篮、框),如生物制品、中药、抗生素等;存放药品贮存箱外面应有醒目标志,便于拿取。
六、所有存放冰箱的药品和试剂包装上都要有有效期,定期进行效期检查;冰箱内药品数量不可积累过多,节余药品需及时清点定期返回药房.七、启封抽吸药液后的余量,如放入冰箱,必须注明抽吸日期、时间、余量和签名,严格按照药物说明书使用,配制过期,及时废弃.八、冰箱内不得存放食品以及私人物品;一、存放冰箱的药物⑴药物存放冰箱前查看说明书,熟悉注意事项和禁忌等. ⑵需冰箱保存的药物: ①针剂:肝素钠、胰岛素、垂体后叶素、凝血酶、维他利匹特、水乐维他、诺和笔②生物制剂(含有“生物”、“活性因子"等字样的药品):各种冻干粉针,疫苗等。
病区冰箱管理制度
一、存放冷藏药品的冰箱应专用,不得放置其他生活物品。
二、需冷藏的药品领回病房后,应立即放入专用冰箱,注明患者信息,放置整齐。
药物与冰箱壁间距应为1-2厘米。
三、药物应分层分类放置,每类药品都应有独立的贮存箱,箱外面应有醒目标志,便于拿取。
四、所有存放冰箱的药品和试剂包装上需注明有效期,并定期进行效期检查。
五、冰箱内备用药品要定数量及规格,暂存药品要做好数量、规格、姓名、床号等信息的登记。
六、启封抽吸药液后的余量,如放入冰箱,必须注明抽吸日期、时间(精确到分)和签名,严格按照药物说明书使用,配制过期,及时废弃。
七、由专人(或固定班次)负责清洁、消毒、除霜、检查整理物品,并记录签名,以保持冰箱整洁,物品摆放有序。
冰箱内应放置温度计,冰箱冷藏室温度应恒定在2~8℃,每日监测冰箱温度,并如实记录;每周使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清洁消毒一次;每月除霜一次,并记录签名。
八、发现冰箱运行异常,及时通知医学装备部进行维修,并做好维修记录。
储血冰箱的清洁消毒和温度监控管理制度储血冰箱是输血科最为常见的医疗设备,也是血液在输血科储存的主要场所.加强输血科储血冰箱的管理对保持血液冷链完整性、保证血液质量极为重要。
在保证血液质量的同时,也关系到临床输血的疗效,减少了输血反应的发生,保证了临床安全输血。
1、储血冰箱的放置环境输血科储血冰箱应该根据要求逐一编号,分区放置,每台冰箱之间和墙体之间应有一定的间隔(保证冰箱的散热)。
根据冰箱说明所示的放置温度和湿度,必要时配备空调和加湿器。
2、储血冰箱内血液制品的摆放2.1分类放置不同的血液成分对保存温度的要求是维持其功能和疗效的必要条件,因此不同的血液成分应分类放置于不同的储血冰箱里。
2。
1.1全血和红细胞储存在2℃~8℃的冰箱内,因为这样的环境降低了血液主要供能物质葡萄糖的消耗,有利于红细胞储存能量,并且抑制了细菌的生长速度,防止溶血。
2.1。
2新鲜冰冻血浆的冷沉淀-20℃以下保存,阻止了Ⅴ因子和Ⅶ因子的衰减,保证了凝血功能。
2。
1.3血小板20℃~24℃振荡保存,均匀摆动,防止血小板聚集.2.2血液摆放要求:血液的存放数量、存放间隔、存放位置、冰箱开门次数等均对冰箱温度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在摆放血液时,不能在靠近冰箱壁的位置摆放(冰箱壁处温度较低,易引起红细胞溶血),血袋应有序摆放,袋与袋之间有间隔,避免局部温度高低不同,尽量减少开关门的次数,以保持冰箱内温度恒定.3、储血冰箱温度监测和记录3.1冰箱温度的监测3.1.1无显示温度值的冰箱用经权威计量部门校准的数显温度计检测冰箱内温度。
3。
1.2有温度显示的冰箱用经校准的温度计来校准冰箱感应探头显示温度值,以达到对储血冰箱温度的监测。
3.2冰箱温度的记录3.2.1每天3次。
由血库工作人员对所有的储血冰箱逐台监测温度,并记录到粘贴在箱体外侧的温度表格(应标示有该冰箱的温度范围,超出所示的温度范围的处理方法、除垢除霜记录等信息)和输血科交接班记录中。
一、总则
为保障医院病人饮食安全,提高病人生活质量,规范病人使用冰箱行为,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我院住院病人及陪护人员使用医院提供的冰箱。
三、管理职责
1. 医院后勤管理部门负责冰箱的采购、安装、维护及管理工作。
2. 住院部护士站负责对病人使用冰箱进行监督和管理。
3. 病人及陪护人员应遵守本制度,合理使用冰箱。
四、冰箱配置及使用
1. 冰箱由医院统一配置,安装于各病区,每层楼设置一台。
2. 病人及陪护人员在使用冰箱时,应自觉遵守以下规定:
(1)冰箱内不得存放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品。
(2)冰箱内食物应分类存放,生熟食品分开,避免交叉污染。
(3)食物存放时应留有适当空隙,保持通风。
(4)冰箱内不得存放过期、变质食物。
(5)病人及陪护人员应定期清理冰箱,保持清洁卫生。
五、监督与处罚
1. 住院部护士站定期对病人使用冰箱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 病人及陪护人员违反本制度,造成不良后果的,医院将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罚款等处罚。
3. 病人及陪护人员对冰箱损坏、丢失等情况,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六、附则
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医院后勤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有未尽事宜,由医院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补充和完善。
医用冷库管理规章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医用冷库中的药品、疫苗和生物制品效力和质量,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提高医院供应链效率,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医院内的所有医用冷库,负责冷库管理的工作人员应遵守本规章制度规定,并严格执行。
第三条医用冷库的管理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保证冷库内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稳定性。
第四条医用冷库管理的任务是建立并维护冷库温度、湿度、清洁等条件的稳定性,保障冷库内药品的质量。
第五条冷库管理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经过专门的培训和考核合格后方可担任相关职务。
第二章冷库设备管理第六条医用冷库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负责冷库设备维护和维修的人员应具备相关资质。
第七条冷库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和维修应由专业人员进行,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
第八条冷库设备应定期进行保养和检修,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
第九条冷库设备出现故障或不正常情况时,应及时报修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冷库内药品的安全。
第十条冷库设备的管理人员应定期进行温度、湿度等环境参数的监测,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和工作稳定。
第三章药品管理第十一条冷库药品应按规定摆放、分类、整理,保证冷库空间的合理利用和药品的存放安全。
第十二条冷库药品应根据药品的特性和要求进行分类放置,禁止混放。
第十三条冷库药品应定期检查、清点,确保药品的数量、有效期、完整性等。
第十四条冷库内药品应定期进行温度监测,保证药品的储存温度符合规定要求。
第十五条冷库内药品应定期进行清洁消毒,保证药品的卫生安全。
第十六条冷库内发现问题药品时,应及时处理并报告,同时进行药品库存清点和整理。
第四章疫苗管理第十七条冷库疫苗应按规定严格管理,确保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第十八条冷库疫苗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分类放置,禁止混放。
第十九条冷库疫苗应定期检查、清点,确保疫苗的数量、有效期、完整性等。
第二十条冷库内的疫苗应定期进行温度监测,保证疫苗的储存温度符合规定要求。
第二十一条冷库内的疫苗应定期进行清洁消毒,保证疫苗的卫生安全。
院感冰箱不清洁原因分析整改措施
一、医用冰箱污染的原因分析:
1、医院病区冰箱未建立有效的消毒措施和消毒频率。
2、医院未建立冰箱定期擦拭消毒制度和流程。
3、医院对冰箱微生物污染情况缺乏定期监测机制。
4、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高低和频繁接触共同决定着冰箱表面污染程度。
二、医用冰箱的日常管理:
1、严格遵守《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消毒方法,定期(1-2次/周)对冰箱进行擦拭消毒处理,切实保证医疗护理质量和安全。
科室由护士长指定1名护士为冰箱质控员,每周检查冰箱内药品、物品质量,对冰箱负责1次完整的保养,包括温度计的检测、冰箱彻底的清洁、消毒、除霜、药物的整理等项目并确认签字。
如果条件许可,可使用冰箱除湿剂,防止由于潮湿环境而促使真菌的生长。
2、医用冰箱最常用的消毒方式为使用含氯消毒剂擦拭医用冰箱外表面,消毒剂浓度各类科室使用不同。
普通病区及ICU以使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剂为主,消毒频率基本为1次/周;药房和血库使用消毒剂浓度为含有效氯500~1000mg/L之间,擦拭频率为1次/周。
对于污染严重的科室可采用含氯或含溴高效消毒剂,浓度为500~1000mg/L,污染风险大或经常接触患者的科室可实施消毒频率1次/天。
按照《医院消毒卫生标准》的相关要求,需要严格控制冰
箱储藏室的带菌情况,降低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3、医院需要建立有效的冰箱清洁消毒措施,提高医护人员对冰箱消毒的意识,从而改善病区储物冰箱的卫生状况。
制定规范的冰箱管理制度,并将其程序化、标准化,保持冰箱常态化清洁,从根源上控制因管理问题而导致的人为失误,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提供良好的诊疗环境。
病区冰箱管理制度
(一)冰箱要设专人管理,每周由处置室护士负责冰箱的清洁除霜。
(二)冰箱内药物、试剂等用物要分类、放置有序,药品标签清楚,定期进行清点、检查,贵重药品要登记。
(三)冰箱内物品要做到无过期、无受潮、无霉点及无丢失(麻醉药品备上锁冰箱)。
(四)冰箱内禁存私人物品。
(五)需低温保存配制好的液体,有效期不超过24小时,如肝素封管液、青霉素皮试液,应注明药物名称,配制时间、责任者。
(六)抽吸好的针剂,需低温保存,应放在铺好的无菌盘中,注明床号、姓名、药品、有效时间,做好交接班。
(七)若有血标本、病理标本应封闭保存,防止倾倒污染其它物品,做好交接班及时送检。
(八)冰箱内严禁放置痰标本、便标本和易燃、易爆等危险品。
病区冰箱管理制度范文病区冰箱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病区内冰箱的安全管理,并确保冰箱内物品的安全、卫生和合理利用,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病区内所有冰箱的使用管理,包括护士站冰箱、医生办公室冰箱、病房冰箱等。
第三条本制度所涉及的冰箱使用,是指存放、存取、维护和清洁。
第四条本制度的实施者是病区的护士长,监护并指导冰箱使用人员的工作。
第五条冰箱使用人员包括所有使用病区内冰箱的医务人员和患者家属。
第六条冰箱管理员是指被指派负责病区内所有冰箱管理工作的医务人员,由护士长确定。
第七条冰箱管理员的职责包括冰箱维护和清洁、物品存放的指导和监督、冰箱内物品的合理利用、记录冰箱内物品情况等。
第八条冰箱管理员应掌握冰箱使用人员的需求情况,合理分配冰箱内的存放空间。
第九条本制度的执行机构由护士站负责,及时处理冰箱相关问题,并定期督导检查。
第二章冰箱使用的要求第十条冰箱的使用应遵循以下基本要求:(一)安全使用:使用人员在使用冰箱时应注意给予冰箱充分的通风,避免遮挡散热孔,避免将冰箱放置在高温、潮湿的环境中,以确保冰箱的正常工作。
注意防止冰箱内的物品砸伤、掉落等情况的发生。
(二)合理存放:使用人员在存放物品时应注意分类,将易腐烂的食品与药品、饮料等分开存放,避免交叉污染。
冰箱内的物品应整齐摆放,以充分利用冰箱空间。
(三)维护卫生:冰箱内的食品应经过充分清洗和消毒,避免污染其他物品。
定期清理冰箱内部,包括抽屉、货架、门封等部位,并保持冰箱内干燥清洁。
第十一条冰箱使用人员应遵守病区的卫生制度,避免将冰箱作为储存个人食材的地方,避免存放过期食品和药品。
第十二条医务人员在使用冰箱时,应先将物品标明姓名和日期,并将物品存放在指定区域。
医务人员离开岗位时,应及时清空冰箱内的个人物品。
第十三条患者家属在使用冰箱时,应事先获得医护人员的授权,并在物品上标明患者姓名、病区和日期。
患者家属离开病区后,应及时取走存放在冰箱中的物品。
病区冰箱管理制度_病区冰箱管理制度规定病区冰箱管理制度_病区冰箱管理制度规定为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落实病区冰箱的管理,应制定规范的病区冰箱管理制度。
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有关病区冰箱管理制度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病区冰箱管理制度篇11.冰箱要设专人管理,每周由治疗班护士负责冰箱的清洁除霜。
2.冰箱内内服、外用药物、试剂等用物要分类、放置有序,药品标签清楚,定期进行清点、检查,贵重药品要登记。
3.冰箱内物品要做到无过期、无受潮、无霉点及无丢失。
4.冰箱内禁存私人物品。
5.需低温保存配制好的液体,有效期不超过24小时,如肝素封管液、青霉素皮试液,应注明药物名称,配制时间、责任者。
6.抽吸好的针剂,需低温保存,应放在铺好的无菌盘中,注明床号、姓名、药品、有效时间,做好交接班。
7.若有血标本、病理标本应封闭保存,防止倾倒污染其它物品,做好交接班及时送检。
8.冰箱内严禁放置痰标本、便标本和易燃、易爆等危险品。
病区冰箱管理制度篇2一、病区医用冰箱主要存放需低温保存的`药物、试剂、疫苗、生物制品、贵重药品等,不得存放其他物品。
二、冰箱内放置温度计或冰箱电子温度计,温度控制在2-8℃ (如有特殊要求,按说明书执行)。
三、冰箱内药品放置应根据品种、性质、用途等分类,存放整齐,有醒目标识。
(一) 需冷藏保存的普通药品应注明床号、姓名、日期和时间后放入冰箱。
(二) 贵重药品需有登记,包括床号、姓名、日期、时间、药物名称、规格、剂量、数量等,以备取用、检查。
(三) 开瓶后需冷藏的药物,应注明开瓶日期、时间、用法。
(四) 需低温保存已配置的液体,有效期不超过24小时,例如:肝素封管液等应注明药物名称、配置时间。
(五) 如血标本、病理标本应封闭保存,防止倾倒污染其它物品,并做好交接班及时送检。
(六) 冰箱内严禁放置痰、便标本和易燃易爆等危险品。
四、冰箱应指定专人管理、养护,每日清洁冰箱,每周擦试消毒冰箱,每月除霜并记录(结霜厚度不超过1cm)。
病区冰箱药品的5S管理刘娅林;付沫;徐琴;兰美安【摘要】目的运用“5S”管理法规范病区冰箱管理,提高管理质量与效率.方法通过现场查检的方式对医院44个病区的冰箱进行现场检查,针对存在的问题运用“5S”管理方法.结果 5S管理1年后,病区冰箱管理10项检查合格率显著提高,护士工作效率显著提升(均P<0.01),由冰箱管理不规范导致的差错降至0.结论“5S”规范化管理病区冰箱,可提高冰箱药品管理质量,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减少差错.【期刊名称】《护理学杂志》【年(卷),期】2016(031)001【总页数】3页(P78-80)【关键词】病区冰箱;药品管理;“5S”管理法;规范化管理【作者】刘娅林;付沫;徐琴;兰美安【作者单位】荆州市中心医院护理部湖北荆州,434020;荆州市中心医院护理部湖北荆州,434020;荆州市中心医院护理部湖北荆州,434020;荆州市中心医院护理部湖北荆州,4340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C931.2药品管理是护理质量管理的重点环节,合理、规范、安全用药是患者医疗安全的重要保障[1]。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许多新药、特殊生物制剂、化疗药物等都需要冷藏或低温保存,冰箱药品管理作为临床用药管理的特殊环节日益受到关注。
目前,医院对冰箱管理的培训不规范、制度不完善、措施不明确,护士认识不足,致使冰箱规范化管理难度大,存在高风险[2]。
如何规范冰箱管理,确保冰箱内药品的正确存储、准确使用,为患者提供高效、安全、优质护理服务成为管理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5S”管理法指整理(Seiri)、整顿(Seiti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5个项目,作为一种优秀的现场管理方法,指通过规范现场环境、物品,营造规范化的工作环境,规范组织中每位成员的行为要求,培养员工良好的工作习惯,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品质[3]。
2014年7月我院对全院44个病区医用冰箱进行现况调查,引入“5S”管理方法尝试建立病区冰箱的规范化管理,经过1年持续质量追踪,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护士对病区冰箱使用管理制度了解不全原因分析
1、护士本身对冰箱管理制度不了解,不好好学习,态度消极懈怠,没有认真学习医院的各项管理制度。
2、管理制度宣传人员宣传不规范,不到位,工作不认真,没有按时对护士进行规范化的培训。
3、护士工作压力大,没有时间学习管理规范,或者是没有精力注意冰箱的管理规范。
4、护士缺乏临床经验。
5、工作不够细心,交接班不够详细,服务意识淡薄,缺乏主动服务的意识。
6、工作量冗余繁多,缺乏足够的护理人员。
7、护士的晋级压力大
8、家庭压力大。
9、护士学习机会少,技术水平难以提高。
护理工作繁重、辛苦、风险性大,稍有疏忽就会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护士学历以中专居多,本应不断学习深造,但基层医院多注重医生的培养提高,而护士外出培养,进修学习的机会很少,业务水平不能很好的适应医疗技术的发展。
10、基层医院护士多为中专学历。
教育层次和知识结构不高,临床经验缺乏,对护理程序的理解不深刻、不透彻,表格书写及整体护理记录单的书写上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
加之繁琐的杂事,使得工作效率不高。
现今护理人员年龄结构多为20~29岁之间,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娇生惯养,责任心、同情心相对较差,吃苦耐劳精神不强。
储血冰箱的清洁消毒和温度监控管理制度储血冰箱是血库最为常见的医疗设备,也是血液储存的主要场所。
加强储血冰箱的管理对保持血液冷链完整性、保证血液质量极为重要。
在保证血液质量的同时,也关系到临床输血的疗效,减少了输血反应的发生,保证了临床安全输血。
1、储血冰箱的放置环境储血冰箱应该根据要求逐一编号,分区放置,每台冰箱之间和墙体之间应有一定的间隔(保证冰箱的散热)。
根据冰箱说明所示的放置温度和湿度,必要时配备空调和加湿器。
2、储血冰箱内血液制品的摆放2.1分类放置不同的血液成分对保存温度的要求是维持其功能和疗效的必要条件,因此不同的血液成分应分类放置于不同的储血冰箱里。
2.1.1全血和红细胞储存在2℃~8℃的冰箱内,因为这样的环境降低了血液主要供能物质葡萄糖的消耗,有利于红细胞储存能量,并且抑制了细菌的生长速度,防止溶血。
2.1.2新鲜冰冻血浆的冷沉淀-20℃以下保存,阻止了Ⅴ因子和Ⅶ因子的衰减,保证了凝血功能。
2.1.3血小板20℃~24℃振荡保存,均匀摆动,防止血小板聚集。
2.2血液摆放要求:血液的存放数量、存放间隔、存放位置、冰箱开门次数等均对冰箱温度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在摆放血液时,不能在靠近冰箱壁的位置摆放(冰箱壁处温度较低,易引起红细胞溶血),血袋应有序摆放,袋与袋之间有间隔,避免局部温度高低不同,尽量减少开关门的次数,以保持冰箱内温度恒定。
3、储血冰箱温度监测和记录3.1冰箱温度的监测3.1.1无显示温度值的冰箱用经权威计量部门校准的数显温度计检测冰箱内温度。
3.1.2有温度显示的冰箱用经校准的温度计来校准冰箱感应探头显示温度值,以达到对储血冰箱温度的监测。
3.2冰箱温度的记录3.2.1每天3次。
由血库工作人员对所有的储血冰箱逐台监测温度,并记录到粘贴在箱体外侧的温度表格(应标示有该冰箱的温度范围,超出所示的温度范围的处理方法、除垢除霜记录等信息)和输血科交接班记录中。
3.2.2温度报警处理冰箱温度超出所示的温度范围时,冰箱的自动报警装置启动,发出警报声,工作人员在收到报警信息后,应分析温度失控原因,采取果断措施保证冰箱温度恒定并记录。
病区冰箱使用管理制度
一、严格按照低温贮存药品的要求进行冰箱存放。
二、建立药用冰箱管理登记制度。
三、由专人(或固定班次)定期进行清洁、消毒、除霜、检查整理
物品,并记录签名,以保持冰箱整洁,物品摆放有序。
四、冷藏室温度应恒定在2~8℃,监测温度;每周使用500mg/L
的含氯消毒液清洁消毒一次;每月除霜一次;存在问题及时
维修并有记录签名
五、药物应分类放置,每类药品都应有独立的贮存箱(或篮、框),
如生物制品、中药、抗生素等;存放药品贮存箱外面应有醒
目标志,便于拿取。
六、所有存放冰箱的药品和试剂包装上都要有有效期,定期进行效
期检查;冰箱内药品数量不可积累过多,节余药品需及时清
点定期返回药房。
七、启封抽吸药液后的余量,如放入冰箱,必须注明抽吸日期、时
间、余量和签名,严格按照药物说明书使用,配制过期,及
时废弃。
八、冰箱内不得存放食品以及私人物品;
附:药物相关学习资料
一、存放冰箱的药物
⑴药物存放冰箱前查看说明书,熟悉注意事项和禁忌等。
⑵需冰箱保存的药物:
①针剂:肝素钠、胰岛素、垂体后叶素、凝血酶、维他利匹特、水
乐维他、诺和笔
②生物制剂(含有“生物”、“活性因子”等字样的药品):各种冻
干粉针,疫苗等。
③血液制剂:人血白蛋白丙球蛋白等。
④口服药:部分治疗腹泻药,如:丽珠肠乐、培菲康。
⑶其他需要存放冰箱的药物——
①栓剂因气温过高会软化而不易使用,使用前应放入冰箱,等硬化
后取出使用。
②擦剂含有挥发性溶媒,如炉甘石洗剂等,使用后应拧紧瓶盖,放
置于冰箱中冷藏,延长保存时间。
③需要冲泡的混悬液剂型,加水后保存期缩短,一般不超过15天,
因此应放在冰箱中冷藏。
④一些高温敏感的药品,如乳酶生、胃蛋白酶等。
按贮存条件这些
药品应放在2至15度的低温条件下保存。
如室内达不到此要求,则可放在冰箱中冷藏。
⑤某些胶囊或胶丸(如维生素E胶丸、鱼肝油等)类药品受热会出
现软化、破裂、漏油,甚至整瓶粘在一起,有时还会发出异味,
这类药品也应冰箱保存。
⑥外用药品如滴眼液、滴鼻液、滴耳液、洗剂和漱口液等,及外用
搽剂。
使用后应拧紧瓶盖,同时置于冰箱中冷藏。
⑦悬浮剂视具体情况而言。
若以粉末状盛装在容器内,在未冲泡的
状态下,在标示的有效期内室温保存即可。
一旦加水之后,置于
冰箱中冷藏,保存期限不超过15天。
⑷“忌”入冰箱的药物——
①片剂、胶囊、散剂、乳膏类药物,不要放入冰箱,因为冰箱的潮
湿环境会改变这些药物的性状,出现变脆、破裂、结晶,影响药
效,甚至发生中毒。
②止咳糖浆、抗过敏糖浆、解热镇痛溶液或感冒糖浆,一般不需要
放在冰箱内,只要在室温下保存即可。
因为大部分液体制剂在过
低的温度下,可能会降低药物的溶解度。
③乳膏剂如保存温度过低,则可引起基质分层,从而影响软膏的均
匀性与药效。
⑸在注意药品储存条件的同时,在夏季还要特别注意观察有效
期内的药品是否发生变质——
①小儿糖浆及口服液等剂型,开封后需要在短时间内就用完(眼药水开
封后则必须在一周之内用完)。
这种液体类的药品最好是使用多少取多少,不能将倒多的剩余药液倒回瓶中,更不宜直接嘴对瓶口服用。
②冲剂类药品,由于在制作过程中添加了大量糖分,受热易发黏、结块,
密封不严还易生虫,所以,如发现冲剂、散剂、颗粒剂药品出现结块、
变硬、变色,蜜丸药品出现干硬、开裂、发霉时,表明药品不能够再服用。
③片剂、丸剂,凡变色、发霉、有臭味、药片松散或变形,表面出现斑
点或出现结晶时,不可再用;糖衣片发生褪色露底,呈花斑或黑色、迸裂、粘连时不可再用;胶囊,如发霉、变软或碎裂,不可再用;
④内服药水,发霉、变色甚至有异味、有絮状物或沉淀物不可再用;眼
药膏,如出现颗粒、有臭味或出现液状物时不可再用;
⑤糖浆剂、眼药水,则要注意对光看一下是否依然澄清,如发现有絮状
物、沉淀物、变色、霉变、结晶以及出现大量气泡等,表明药品已变质。
⑥中药制剂如“膏、丹、丸、散”,蜂蜜、红糖等是其中常见添加剂,
这使得这些中药制剂在夏季容易发霉生虫,而且那些用白蜡封住的药丸也可能在高温下裂开,导致变质;
⑦栓剂由于其特殊用药方式,在人体37度的体温下栓剂会被逐渐融化
吸收。
在酷暑里易发生变质,如出现酸败、颗粒干涸、稀薄、色变、水油分离,甚至出现臭味,应予舍弃。
二.其他应注意的药物:
1.
2.尽量或需从中心静脉进入的药物;
①TPN
②血管活性药物中收缩皮肤血管的药物(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
间羟胺)
③高浓度钾
④已知对外周静脉有刺激的药物。
3.需要特别注意的药物:
①氯化钾不能直接静注。
②病人少尿或无尿,如液体中含钾,需通知医生停用。
③输注血管活性药的静脉管道应专用。
④更换血管活性药物种类或停用药物时,要连原血管活性药物管道一起更换,并用针筒抽净前端药物。
⑤在给地高辛、异搏定和心得安前须检查病人心率,HR﹤60次 /分须暂停用以上药物,并通知医生。
⑥静注异博定(又名维拉帕米)等药物须注意血压。
⑦硝普钠须溶解在5%GS或生理盐水中,溶液配置到使用完不超过4小时,避光静注。
⑧激素类药物准时给药。
⑨甘露醇给药速度需﹥750ml/h、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时,需通知医生后方可使用。
禄劝县人民医院护理部
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