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岩气带来化工产业的得与失
- 格式:doc
- 大小:251.00 KB
- 文档页数:3
页岩气的开发利用对未来能源和化工产业的影响1.概述页岩气,是从页岩层中开采出来的天然气,是一种重要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
页岩气的形成和富集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往往分布在盆地内厚度较大、分布广的页岩烃源岩地层中。
较常规天然气相比,页岩气开发具有开采寿命长和生产周期长的优点,大部分产气页岩分布范围广、厚度大,且普遍含气,这使得页岩气井能够长期地以稳定的速率产气。
页岩气大规模的开发和利用得益于开采技术的不断提高。
页岩气资源早已存在,但是因为开采技术的制约一直没能得到大规模的开发。
水平钻井技术和压裂技术是页岩气开采最核心的技术,近年来这些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使得页岩气的产量不断提高。
美国页岩气开发利用一直走在前面,本文通过对美国页岩气开发及影响的介绍,来解读和展望中国页岩气的现状和未来。
2.美国页岩气开发利用介绍(一)资源储量特点及分布美国本土48个州广泛发育暗色页岩,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统计,美国页岩气资源总储量约为187.5万亿立方米,技术可开发量超过24万亿立方米。
目前,美国已经发现落实20多个页岩气区块,重点页岩区块包括Fort Worth盆地的Barnett页岩,Arkoma 盆地的Fayetteville页岩,Oklahoma州中南部的Woodford,North Louisiana Salt盆地的Haynesville页岩,跨越美国东北六个州的Marcellus页岩,德克萨斯州南部的Eagle Ford页岩等。
美国页岩气具有埋藏深度适中(大部分在180~2000米)、单层厚度大(30~50米)、总厚度超过500米、基质渗透率高(大于100mD)、成熟度适中(Ro在1.4%~3.5%)、有机碳含量大(大于2%)、页岩脆性好(硅含量大于35%)的特点,而且美国页岩气丰富区大多分布在中部平原,地广人稀且远离沿海等经济发达以及人口居住集中地,利于修建公路,机动运输,打钻等系列开采活动的实施及大面积占地,方便开发商准入。
国内外页岩气开发对未来煤化工产业的影响一、概述页岩气是一种以游离或吸附状态藏身于页岩层或泥岩层中的非常规页岩天然气,与常规天然气一样均为自然形成的洁净、优质能源,其形成和富集具有独特的特点,往往分布在盆地内厚度较大、分布较广的页岩烃源岩地层中,与常规天然气相比,页岩气开发具有开采寿命长和生产周期长的优点,一般开采成本比常规天然气要高,近年来在世界的能源格局中日益受到重视。
二、页岩气储量分布1、世界页岩气资源分布。
据统计,全球页岩气资源量为456万亿m3,主要分布在北美、亚洲、欧洲和非洲。
据2011年美国公布的世界页岩气资源初步评估报告称不包括美国、俄罗斯、中亚、中东、东南亚和中非等地区在内全球页岩气技术可采资源总量就有187.6万亿m3。
2、中国页岩气资源丰富。
中国页岩气资源量很丰富,据有关资料评估中国和中亚地区页岩气储量约100万亿m3,是仅次于北美地区的世界第二大页岩气资源大区,为美国的1.5倍。
三、页岩气开发和利用情况1、美国页岩气的发展页岩气资源的勘探和开发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截止2010年底,全球范围内已探测到的技术可采储量已经达到187.6万亿立方米,已超过了常规天然气的187.5万亿立方米的储量。
随着俄罗斯等国对页岩气资源普查的启动,预计五年内探明页岩气储量将超过常规天然气储量。
到目前为止,世界非常规天然气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80-1990:位于新墨西哥和科罗拉多州的圣胡安盆地内的低成本煤层气得到开发;第二阶段:1990-2000:位于怀俄明州西部的Jonah和Pinedale气田的高效致密气资源的开发;第三阶段:2000-2010:美国和加拿大包括Barnett页岩气田在内的许多大型页岩气田的开发;第四阶段:2010-至今:非常规气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和应用,其中澳洲、欧洲和中国将成为潜在开发地区。
近年来美国页岩气发展迅猛,未来这一趋势还将持续。
随着天然气价的提高、页岩储层描述技术以及钻井和完井技术的进步,特别是水平井和水裂两项技术的推广,页岩气在近年成了有经济价值的勘探开采对象。
涪陵页岩气化工产业发展情况涪陵页岩气化工产业的发展一直备受关注。
涪陵页岩气是指位于中国四川盆地涪陵地区的一种特殊天然气资源,其储量丰富,开发潜力巨大。
在过去的几年里,涪陵页岩气化工产业经历了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涪陵页岩气化工产业在技术上取得了重要突破。
通过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经验,涪陵页岩气化工产业实现了从传统开采方式向水平井、压裂开采方式的转变。
这一技术改革使得涪陵页岩气的开采效率大幅提升,大大增加了产能。
同时,涪陵页岩气化工产业还在环保技术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创新,通过先进的排放控制技术和治理设施,有效降低了对环境的影响。
涪陵页岩气化工产业在经济上取得了显著成果。
涪陵页岩气的开发利用不仅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还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推动力。
涪陵页岩气化工产业链条的形成,不仅刺激了相关产业的发展,还带动了当地的服务业和金融业的繁荣。
同时,涪陵页岩气的开采还为国家能源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减少了对进口能源的依赖。
涪陵页岩气化工产业在社会层面也产生了积极影响。
涪陵地区的农民通过参与涪陵页岩气化工产业,实现了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振兴。
同时,涪陵页岩气化工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当地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的改善,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与此同时,涪陵页岩气化工产业还注重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和社会慈善活动,为当地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
总的来说,涪陵页岩气化工产业在技术、经济和社会层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果。
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涪陵页岩气化工产业的发展还面临一些挑战。
比如,技术创新和环保治理仍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同时,涪陵页岩气化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也需要在政策、法规和管理等方面加强支持和规范。
涪陵页岩气化工产业的发展为地方经济发展和国家能源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们应该继续加大对该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其健康、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同时,我们也要保持警惕,加强监管和管理,确保涪陵页岩气化工产业的发展符合国家发展战略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美国页岩热吞噬欧盟化工贸易顺差页岩气拉低了北美生产商的原料和能源成本,也推动了化工和其他能源密集型产业及制造业的复兴。
随着欧洲增长放缓以及化工生产成本持续高企,欧洲生产商参与全球市场角逐将更加困难,并将因此进一步失去手中的市场份额。
欧盟对美国的巨大石化贸易顺差在2014年进一步萎缩。
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欧盟石化出口下滑了近4亿欧元,对美国的石化贸易顺差为近30亿欧元。
2013年,欧盟对美国的石化贸易顺差达55亿欧元,同比收缩了16亿欧元以上。
这些变化正是拜美国的页岩革命所赐。
页岩气拉低了北美生产商的原料和能源成本,也推动了化工和其他能源密集型产业及制造业的复兴。
欧洲化学工业委员会(Cefic)表示,正是这股页岩热潮导致欧盟向美国出口的锐减。
2014年上半年,欧盟总体化工贸易净顺差在225亿欧元,似乎很可观;但相较2013年同期却减少了19亿欧元。
由于石化品、无机化学品和特殊化学品等出口下滑,欧盟向美国出口的化工品总额显著下降。
上半年欧盟出口总额同比减少了24亿欧元,其中化工品占30%。
这些数据凸显了欧洲石化生产商面临的竞争力问题——首当其冲的便是欧洲的原料和燃料高成本困局。
随着欧洲增长放缓以及化工生产成本持续高企,欧洲生产商参与全球市场角逐将更加困难,并将因此进一步失去手中的市场份额。
此外,欧盟经济增长前景极为黯淡,加上中国化工需求增长将放缓,也加剧了生产商们的忧虑。
石化产量下降欧洲化学工业委员会的分析显示,在今年的头7个月中,欧洲石化产量下滑了6.5%,比2007年的峰值水平更下降了19%。
不过,由于今年1-7月特殊化学品和消费类化学品产量分别增长了3.3%和1.5%,因此部分抵消了总产量的下滑。
另外,聚合物和基础无机化学品的产量相对持稳。
在最新的经济报告中,该委员会总干事Hubert Mandery表示:“我们正面临着一系列不利因素。
行业增长缓慢,欧盟的化工贸易净顺差正在收窄。
要在全球层面同美国和中东等能源和原料资源丰富的地区竞争十分困难。
页岩气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及对策浅析
页岩气开发是一种新型的能源开采方式,在提供燃气能源的同时,也对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从页岩气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及对策两个方面进行浅析。
1. 水资源:页岩气开发需要大量的水资源,这可能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水源减少等问题。
2. 土地破坏:页岩气开采需要铺设管线、建设钻井平台等,这些活动可能会破坏土地、破坏生态环境。
3. 重金属污染:页岩气开采需要使用化学品进行压裂,这些化学品可能会污染地下水和土壤,导致重金属超标等问题。
4. 温室气体排放:页岩气开采需要燃烧燃气,这可能会导致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加剧全球变暖等环境问题。
二、对策
1. 加强监管:政府应加强对页岩气开发的监管,确保页岩气开采不会给环境带来过大的影响。
2. 推进技术创新:加强对页岩气开采的技术研究,研发出更加环保的开采方式和化学品使用方法,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3. 合理利用水资源:开发页岩气需要大量的水资源,应采取节约用水、回收利用水资源等措施,减少对水资源的消耗。
4. 推广可再生能源:加大对可再生能源政策的支持,推广可再生能源的利用,逐步减少对石化能源的依赖,减轻对环境的影响。
5. 引导公众意识: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引导公众形成环保意识,落实“绿色发展”,共同保护环境。
总之,页岩气开采是一项重要的能源开发方式,但也需要我们关注其对环境带来的影响。
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应该共同努力,加强监管、技术创新和环保意识,减少对环境的伤害,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页岩气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及对策浅析
一、环境影响
1. 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
页岩气开发需要大量的土地来建设钻井平台、管道和压缩站等设施。
这些设施和车辆运输对土壤和植被产生了破坏,导致降水、侵蚀和土地沙漠化等问题。
此外,页岩气开发还会对野生动植物生存环境造成影响,例如对栖息地和食源的破坏等。
2. 水资源
页岩气开发需要大量的水资源,每个钻井平台需要约1000万加仑的水用于钻井液、水力压裂和清理。
这将对当地的水库、河流和井泉的供水能力造成威胁。
此外,水的抽取和污染也会对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的威胁。
3. 空气质量
页岩气开发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如甲烷、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这些污染物在空气中积累,会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潜在的危害。
二、对策
1. 环境审核
政府应该加强页岩气开发的环境监测和审核,对开发者的环境保护措施进行评估和认证。
2. 加强法律法规的监管
政府应制定更严格的法律法规,限制页岩气的开采和使用,并对违规者进行处罚。
3. 开展科学研究
开展页岩气开采的科学研究,弥补现有的知识和技术方面的不足,制定合理的开采方案和污染控制措施。
4. 推行技术创新
通过技术创新,推进页岩气开采和利用的可持续性和环境友好性,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5. 加强公众教育和宣传
提高公众意识和参与度,加强公众宣传和教育,教育公众对页岩气开发的影响和环境保护的必要性,确保公正、和谐、可持续的开发利用。
页岩气带来化工产业的得与失
生意社01月07日讯
“目前来看,中国现已出气的几口页岩气井打出来的大多都是干气,目前尚未形成规模,化工价值有限。
但在美国,以湿气为主的页岩气产量正在切切实实地改写美国本土化工产业格局。
”IHS中国能源总监周希舟接受采访时如此看待页岩气对化工产业的影响。
天然气所谓干湿气之分主要体现在构成成分上的不同,一般来说,天然气中甲烷含量在90%以上的叫干气;甲烷含量低于90%,乙烷、丙烷等烷烃的含量在10%以上的叫湿气。
天然气中甲烷、乙烷、丙烷、丁烷等是化工原料的主要来源,其中甲烷是生产甲醇(2881, -15.00, -0.52%)、尿素和合成氨主要的原料;其他烷类裂解出来的衍生物形式多样,可为多元化化工产品提供原料,由此湿气相对干气来说化工价值更加丰富多样。
2002年到2003年,北美天然气价格和石油价格基本持平,当时许多人将化工投资瞄准了石油价格相对低廉的中东。
但这一投资风向自2006年得到扭转,新技术的出现让美国天然气价格快速下跌,美国化工产业重新获得成本优势,而这项改变了美国化工格局的新技术就是“页岩气革命”。
在IHS集团化工咨询中国区总裁庞雄鹰看来,北美页岩气对化工行业最大的影响是降低了原料的成本,“目前来看,“页岩气革命”为北美化工行业带了两个方面的主要影响,一是页岩气和页岩油驱动了新的投资激增,二是北美内需呆滞促使化工焦点转移到了出口。
”
“在美国,目前页岩气价格非常低,基本上不赚钱,所以美国在试图将页岩气液化,以乙烷或丙烷的形式用于化工生产。
”庞雄鹰还介绍道。
在页岩气的强劲驱动之下,北美化工也迸发出了正负两面的效应。
其中影响最大正面效应是页岩气促使北美甚至是全球乙烯产业迎来大发展时期。
乙烯作为聚氯乙烯和聚乙烯等多种材料的原料,在全球得到大量使用,使用北美价格低廉的页岩气中所含的乙烷,便可大幅降低乙烯的生产成本。
研究咨询公司GlobalData在此前的一份报告中提到“仅仅在5年前,美国还是乙烯生产成本最昂贵的地方之一。
但以乙烷为原料已经让美国石化产业的成本,显著低于欧洲和亚太地区以石脑油为原料的石化产业,仅高于中东地区。
”
美国在2007年的页岩气产量为366.2亿立方米,到2011年产量就达到了1800亿立方米。
EIA(美国能源信息署)预计到2035年,美国页岩气产量将占到本国天然气总产量的45%。
页岩气巨大且未来相当可观的后续产量,不仅保障了美国市场目前的充足供应,也在未来提供了十分乐观的市场预期。
已经达到供需关系过剩的乙烷市场让美国的乙烯生产成本进入了世界第二便宜的梯队,其价格仅次于中东。
IHS预计北美乙烯产能在2020年可能达到4500万吨,这很可能成为北美自2010年产量跌至谷底3300万吨后的一次漂亮扭转。
美国陶氏化学公司在2012年决定斥资40亿美元在德克萨斯州建设世界规模最大的乙烯工厂,日本出光兴产公司等也决定在其周围建厂,美国埃克森美孚公司等也决定新建乙烯工厂,这些都是页岩气带来乙烯产业又一轮繁荣的典型事例。
此外,以低廉价格登场的页岩气同样利好以甲醇为支柱的美国碳一化工产业以及电价导向型的氯碱产业。
IHS提供的一份数据中显示,由于十分低廉的天然气发电价格,美国已跃升为全球氯碱行业成本最低的地区之一。
在页岩气低价效应覆盖下,全球碳四化工就并不如以上几个行业那么幸运。
碳四是指含4个碳原子的多种烷烃、烯烃和二烯烃的混合物,其主要来源为石油炼制、蒸汽裂解制乙烯、甲醇制烯烃(MTO)工艺的副产,以及天然气和油田气回收。
受“页岩气革命”带来的原料轻质化影响,依存于重质化原料的碳四化工在此轮化工繁荣周期中成了“受害者”,全世界碳四供应正呈现缩减趋势。
(文章来源:中国能源网)
“目前来看,中国现已出气的几口页岩气井打出来的大多都是干气,目前尚未形成规模,化工价值有限。
但在美国,以湿气为主的页岩气产量正在切切实实地改写美国本土化工产业格局。
”IHS中国能源总监周希舟接受中国能源网采访时如此看待页岩气对化工产业的影响。
天然气所谓干湿气之分主要体现在构成成分上的不同,一般来说,天然气中甲烷含量在90%以上的叫干气;甲烷含量低于90%,乙烷、丙烷等烷烃的含量在10%以上的叫湿气。
天然气中甲烷、乙烷、丙烷、丁烷等是化工原料的主要来源,其中甲烷是生产甲醇、尿素和合成氨主要的原料;其他烷类裂解出来的衍生物形式多样,可为多元化化工产品提供原料,由此湿气相对干气来说化工价值更加丰富多样。
2002年到2003年,北美天然气价格和石油价格基本持平,当时许多人将化工投资瞄准了石油价格相对低廉的中东。
但这一投资风向自2006年得到扭转,新技术的出现让美国天然气价格快速下跌,美国化工产业重新获得成本优势,而这项改变了美国化工格局的新技术就是“页岩气革命”。
在IHS集团化工咨询中国区总裁庞雄鹰看来,北美页岩气对化工行业最大的影响是降低了原料的成本,“目前来看,“页岩气革命”为北美化工行业带了两个方面的主要影响,一是页岩气和页岩油驱动了新的投资激增,二是北美内需呆滞促使化工焦点转移到了出口。
”
“在美国,目前页岩气价格非常低,基本上不赚钱,所以美国在试图将页岩气液化,以乙烷或丙烷的形式用于化工生产。
”庞雄鹰还介绍道。
在页岩气的强劲驱动之下,北美化工也迸发出了正负两面的效应。
其中影响最大正面效应是页岩气促使北美甚至是全球乙烯产业迎来大发展时期。
乙烯作为聚氯乙烯和聚乙烯等多种材料的原料,在全球得到大量使用,使用北美价格低廉的页岩气中所含的乙烷,便可大幅降低乙烯的生产成本。
研究咨询公司GlobalData在此前的一份报告中提到“仅仅在5年前,美国还是乙烯生产成本最昂贵的地方之一。
但以乙烷为原料已经让美国石化产业的成本,显著低于欧洲和亚太地区以石脑油为原料的石化产业,仅高于中东地区。
”
美国在2007年的页岩气产量为366.2亿立方米,到2011年产量就达到了1800亿立方米。
EIA(美国能源信息署)预计到2035年,美国页岩气产量将占到本国天然气总产量的45%。
页岩气巨大且未来相当可观的后续产量,不仅保障了美国市场目前的充足供应,也在未来提供了十分乐观的市场预期。
已经达到供需关系过剩的乙烷市场让美国的乙烯生产成本进入了世界第二便宜的梯队,其价格仅次于中东。
IHS预计北美乙烯产能在2020年可能达到4500万吨,这很可能成为北美自2010年产量跌至谷底3300万吨后的一次漂亮扭转。
美国陶氏化学公司在2012年决定斥资40亿美元在德克萨斯州建设世界规模最大的乙烯工厂,日本出光兴产公司等也决定在其周围建厂,美国埃克森美孚公司等也决定新建乙烯工厂,这些都是页岩气带来乙烯产业又一轮繁荣的典型事例。
此外,以低廉价格登场的页岩气同样利好以甲醇为支柱的美国碳一化工产业以及电价导向型的氯碱产业。
IHS提供的一份数据中显示,由于十分低廉的天然气发电价格,美国已跃升为全球氯碱行业成本最低的地区之一。
在页岩气低价效应覆盖下,全球碳四化工就并不如以上几个行业那么幸运。
碳四是指含4个碳原子的多种烷烃、烯烃和二烯烃的混合物,其主要来源为石油炼制、蒸汽裂解制乙烯、甲醇制烯烃(MTO)工艺的副产,以及天然气和油田气回收。
受“页岩气革命”带来的原料轻质化影响,依存于重质化原料的碳四化工在此轮化工繁荣周期中成了“受害者”,全世界碳四供应正呈现缩减趋势。
(中国能源网李自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