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水”进课堂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1
峤山镇中心小学开展“生命之水”环保科普课堂活动
康从福
为强化师生环保意识,近日峤山镇中心小学在全校学生中进行了“生命之水”环保科普知识教育活动。
课堂活动中,各年级利用莒县环保局下发的“青少年环境知识科普课堂——生命之水”教案和课件PPT,向孩子们宣传了基本的环保知识和理念,培养低碳环保的生活习惯,要求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建立美好的环保愿望,为环保事业播撒“绿色”的种子。
课堂上,同学们亲手做了水的酸碱度的测试实验。
课后学生们纷纷表示不仅会从自身做起,争当节约用水的小标兵,还会给身边的家人朋友宣传保护水环境、珍惜水资源的相关知识。
此次“生命之水”环保科普知识讲座,使学生了解有关水方面的知识内容,培养了学生对水环境保护的科学认识,增强节水爱水护水的环保意识,并带动全社会主动参与节约水资源行动。
“生命之水”环保科普课堂走进杨姑桥小学为传播惜水爱水节水理念,增强中小学师生对水资源保护的科学认识,培养节水意识,带动更多公众参与水资源保护,12月19日,黄楼街道杨姑桥小学利用环境教育课在五年级一班开展“青少年环境知识科普课堂——生命之水”活动。
课堂上,王老师通过生动有趣的课件,深入浅出的语言向学生讲述了水与生命的重要性,及如何节约用水、科学饮水。
接着老师还让学生们亲自利用PH试纸一起分辨天然水和纯净水,学生学习的热情非常高涨。
最后老师分别给每个孩子颁发了结业证书,手捧着“青少年环境知识科普课堂-生命之水”培训课程结业证书的孩子们,纷纷表示自己要争当节约用水小标兵,生活中要更合理更安全地利用水资源!。
幼儿园大班《生命之水》社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水的重要性,知道节约用水的方法。
2.培养幼儿关爱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3.通过活动,提高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让幼儿认识到水的重要性。
2.教会幼儿节约用水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培养幼儿关爱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2.提高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合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教具:图片、视频、水杯、水桶等。
2.环境布置:在水杯、水桶上贴上节约用水的标语。
五、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出示一杯清水,让幼儿观察水的颜色、味道等。
(2)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水有什么作用?2.新课(1)教师播放关于水的重要性的视频,让幼儿了解水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2)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如果没有水,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3)教师出示图片,让幼儿观察图片中的浪费水的行为,引导幼儿说出节约用水的方法。
3.实践活动(1)教师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一个水桶和若干水杯,要求幼儿用最少的水将水桶填满。
(2)教师观察幼儿的操作过程,及时给予指导。
4.游戏环节(1)教师组织幼儿玩“猜猜我用了多少水”的游戏,让幼儿猜测各种生活场景中用水量的大小。
(2)教师公布答案,让幼儿了解不同场景下的用水量。
(2)教师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节约用水,关爱水资源。
六、教学反思1.本次活动让幼儿了解了水的重要性,培养了节约用水的意识。
2.在实践环节,幼儿积极参与,提高了观察力、表达力和合作能力。
3.教师在活动中应及时关注幼儿的表现,给予适当指导。
4.今后教学中,应继续加强对幼儿环保意识的培养,让幼儿成为环保小卫士。
七、教学延伸1.组织幼儿参观自来水厂,了解水的来源和处理过程。
2.开展“我是节水小能手”主题活动,让幼儿分享自己的节水经验。
3.家园共育,让家长参与幼儿的节水行动,共同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1)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水对我们有多重要吗?幼儿:水可以喝,洗澡,洗衣服。
第1篇一、教学背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水资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生命之水不仅是指地球上宝贵的水资源,更象征着生命之源和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
本节课旨在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增强节水意识,培养环保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水资源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 认识到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现状。
- 掌握一些节水的方法和技巧。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 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目标:- 增强学生的节水意识,培养环保责任感。
- 激发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三、教学对象初中一年级学生四、教学时间1课时五、教学地点学校实验室或教室六、教学材料1. 教学课件2. 水资源相关图片和视频3. 节水设备(如节水龙头、节水淋浴头等)4. 实验器材(如量筒、滴管、水表等)5. 记录表格和笔七、教学过程(一)导入1. 展示水资源相关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水资源的关注。
2. 提问:水资源对人类和地球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3.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身边有哪些浪费水资源的现象?(二)知识讲解1. 讲解水资源的基本概念、分布和利用现状。
2. 分析水资源面临的挑战,如污染、过度开发等。
3. 介绍一些节水的方法和技巧,如关闭水龙头、循环用水等。
(三)实践操作1. 实验一:水的蒸发实验- 目的:了解水的蒸发过程和影响因素。
- 步骤:1. 准备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满水。
2. 将其中一个容器放在阳光下,另一个放在阴凉处。
3. 记录两个容器中水的蒸发速度。
4. 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2. 实验二:节水设备测试- 目的:比较不同节水设备的节水效果。
- 步骤:1. 准备节水龙头、节水淋浴头等设备。
2. 使用量筒测量不同设备在相同时间内流出的水量。
3. 比较不同设备的节水效果。
(四)讨论与总结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学校和家庭中实施节水措施?2. 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生命之水“润心田”--周村区中和街小学开展“生命之水”课堂水是人类的生命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
为了向队员们宣传水的科普知识,传播节水爱水理念,中和街小学牵手淄博绿丝带公益组织在四年级中队开展了“青少年环境知识科普课堂--生命之水”活动,增强队员的环保意识,学习节水知识,保护珍贵水资源。
活动中,公益组织的辅导老师给孩子们讲解了生动有趣的课程,并在课堂上让孩子们亲自动手参与了水质监测的实验。
通过有趣的实验,队员们亲身体验,了解了天然水与纯净水的本质区别,加强了队员们对水的更深一层次认识。
通过此次活动,队员们了解到了中国人均淡水资源很少,意识到要保护水资源,珍惜水资源,切实提高了对水的科学认识,树立了节水爱水意识,实现通过一个队员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教育目的。
(图文:丁梅梅李苗苗)。
关于开展“生命之水”
环保科普进课堂活动的工作总结
为了让少年学生了解我国的国情水情,努力提高少年学生的水患、节水、爱水意识和水资源保护意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宣传水科普知识,经研究决定开展“生命之水”环保科普进课堂活动。
水是生命之源,天然水中的矿物质是人类不可或缺的元素。
但公众对于水的认知并不完善。
为了让更多的人关注饮用水的安全,通过开展“生命之水”环保科普进课堂活动,向广大小学生大力宣传水科普知识,传播节水爱水理念,以小手拉大手,提高广大村民的爱水、节水意识。
根据时贾庄中心小学工作要求,全镇校五年级162名学生参与了此次活动。
活动前,学校组织教师认真研究了课件、教材和辅助资料,为保障活动顺利开展做了充分的准备。
水课堂上,学生探究兴趣十足,不仅了解了水的类型,知道了如何科学饮水,还认识到了水与人类生活的重要关系,提升了节水爱水的意识。
水课堂活动的开展全面提升了学生的节水爱水意识,并以小手拉大手的形式,带动更多的公众合理科学饮水,节约用水。
解戈小学开展“科普课堂―――生命之水”
教育活动报道
峡山区王家庄街道解戈小学响应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
的号召,为培养小学生对水的科学认识,提升学生节水爱水意识,于2016年11月24日在学校开展了“青少年环境知识科普知识科普课堂——生命之水”活动。
该校给同学们免费发放了《小学生水与生命》宣传教材,PH试纸,以及试验记录卡片。
各班利用班队会以及课余时间结合教材对同学们进行了水与特性、水与生命、水与生活、节水技巧等四方面的内容学习。
让同学们初步知道了水分子结构、水的形态,地球水循环、水溶解矿物元素过程;水是动植物体内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水在人体中的作用,水中矿物质对人体的作用,人体摄入和排出水的平衡;生活中饮用水的分类,自来水处理过程,包装水的几种类型,天然水和纯净水的生产过程;让同学们知识了水资源紧缺,节约水资源人人有责,了解了一些节水方面的水窍门。
大家在课堂上讨论热烈,特别是对PH试纸实验很感兴趣。
粤教版科学三上第5课《生命之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粤教版科学三上第5课《生命之水》主要讲述了水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保护水资源的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水的基本特性,认识水对生命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有关水的基本知识,如水的性质、用途等。
但他们对水在生命中的作用以及保护水资源的意识还不够强烈。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途径,深入理解水在生命中的重要性,从而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水的基本特性,认识水在生命中的重要作用,掌握保护水资源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途径,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提高他们对水资源的珍惜程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水在生命中的重要作用,保护水资源的方法。
2.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水在生命中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2.实验教学法:引导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水的基本特性,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3.讨论教学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杯子、水、颜料等)、挂图、教学卡片等。
2.学具:实验器材、笔记本、彩色笔等。
3.场地:实验室、教室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水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水的魅力,激发他们对水的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水在生命中有什么作用吗?”让学生思考水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通过实验演示水的基本特性,如无色、无味、透明等。
同时,介绍水在生物体中的作用,如细胞构成、营养物质运输等。
生命之水教案教案标题:生命之水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生命之水的概念和重要性,培养学生对水资源的珍惜意识和环保意识。
2. 帮助学生了解水的循环过程和水的重要性对生命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案内容:1. 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幅描绘地球表面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球上的水资源分布情况,以及水资源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 提问:你认为地球上的水资源是无限的还是有限的?为什么?2. 知识讲解(15分钟):- 介绍水的循环过程,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和地下水循环等。
- 解释水的循环过程对地球生态系统和生命的重要性。
3. 实验活动(20分钟):- 分组进行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水的循环过程。
- 实验步骤:a. 将一碗水放在阳光下,观察水的蒸发过程。
b. 将一块冰放在碗中,观察水的凝结过程。
c. 将一块冰放在碗中,加热冰块,观察水的蒸发和凝结过程。
d. 将一块冰放在碗中,观察水滴的凝结和降落过程。
4. 讨论与总结(1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实验过程,让他们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和结果。
- 提问:你认为水的循环过程对地球生态系统和生命有什么影响?为什么水是生命之水?-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对水资源的珍惜意识和环保意识的看法。
5. 拓展活动(15分钟):- 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提出保护水资源的方法和措施。
- 学生展示他们的想法,并共同制定一个班级保护水资源的行动计划。
6. 作业布置(5分钟):- 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水的重要性和保护水资源的短文,提醒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案评估:1. 实验活动中的观察记录和实验报告。
2. 学生参与讨论和展示的表现。
3. 学生书面作业的内容和表达。
教案扩展:1. 邀请水资源管理专家或环保志愿者来学校进行讲座,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水资源保护的认识。
2.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水资源处理厂或水库,让他们亲身了解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措施。
一、教案简介教案名称:2024年幼儿园大班社会《生命之水》教案适用年级:幼儿园大班课时:25分钟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水的存在和重要性。
2. 培养幼儿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3. 提高幼儿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水的存在、重要性和节约用水的图片和文字。
2. 视频材料:展示水的重要性和节约用水的实例。
3. 活动材料:每个孩子准备一个空瓶子,用于收集雨水。
二、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水的存在,如河流、湖泊、海洋等。
2. 引导幼儿讨论水的存在和重要性。
步骤二:学习水的存在和重要性(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水的重要性,如植物生长、动物生活等。
2. 引导幼儿讨论水对生物的影响。
步骤三:学习节约用水(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节约用水的方法,如关闭水龙头、一水多用等。
2. 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
步骤四:实践活动(5分钟)1.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环境中的水,如水龙头、河流等。
2. 幼儿分享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感受和体验。
三、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能够了解水的存在和重要性,学会节约用水的方法,并提高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分享来评价他们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延伸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实地考察,如参观河流、湖泊等,让他们更直观地了解水的存在和重要性。
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开展家庭作业,如与家长一起制定节约用水计划,并在日常生活中实施。
五、教学反思教师应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幼儿是否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以及是否能够将所学内容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通过反思,教师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更好地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
六、教学活动活动名称:《生命之水》手工制作活动目标:1.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2. 加深幼儿对水资源的认识。
活动准备:1. 彩纸、剪刀、胶水等手工材料。
2. 与水相关的图片或图案。
城关三小:“生命之水”科普进课堂
“人一天应该喝多少水?”“喝什么样的水才健康?”带着这样的问题,城关三小的学生们走进了“生命之水”环保科普课堂。
6月23日,*****“生命之水”科普进课堂启动仪式暨首届观摩课在城关三小举行。
学校主要领导出席开班仪式,并做了重要讲话。
今年的6月5日是第44个世界环境日。
中华环保基金会和青环志愿者服务中心共同发起了“生命之水”科普进校园活动,旨在向小学高年级学生宣传水科普知识,传播节水、爱水、护水理念,带动更多的人合理科学饮水、节约用水。
城关三小积极行动起来,参与到该活动中去。
校长***指出:作为南水北调水源区的学生,我们更有责任和义务,了解水知识,保护水资源,科学、节约用水。
“这下我明白该喝什么水了!我还掌握了许多节水小窍门,我会把它告诉我的家人和朋友,让更多的人和我一起节水,护水!”五(1)班学生杨珺超兴奋地告诉笔者。
通过科普课堂宣教活动,使广大师生明白了水的酸碱性、水在人体中的作用等科普知识;认识到我国水资源的紧缺和宝贵,了解饮用水的好坏对人体的健康有着直接而重要的影响,掌握了健康饮水的方法、时间等科学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