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用途机械手结构的设计
- 格式:pdf
- 大小:298.99 KB
- 文档页数:2
机械手结构设计范文机械手是一种用于完成各种复杂工业操作的机械装置,它可以根据指令自动移动、抓取、放置等动作,广泛应用于制造业、装配线等领域。
机械手的设计涉及到结构设计、运动学和控制等多个方面,下面将详细介绍机械手的结构设计部分。
机械手的结构设计主要包括机械结构、传动装置和末端执行器等几个方面。
首先是机械结构的设计。
机械结构是机械手的支撑和运动的基础,通常由基座、臂杆、连接件和关节等部分组成。
基座是机械手的底座,用于固定整个机械结构,承受机械手的重量和运动所产生的力矩。
臂杆是机械手的主要构件,用于支撑和传输力矩,通常由阻尼材料和强度高的合金材料制成。
连接件用于连接臂杆和关节,通常采用螺纹、销轴等方式进行固定。
关节是机械手的运动部件,通常采用电机和减速机组成的驱动装置,为机械手提供各个关节的运动能力。
其次是传动装置的设计。
传动装置是将电机输出的转矩和转速传递给机械手的关节,使机械手能够完成各种动作。
常见的传动装置包括减速器、联轴节和皮带传动等。
减速器主要用于降低电机的输出转速,增加输出转矩,以满足机械手的动力需求。
联轴节用于连接电机和减速器,保证能量的传递和机械手的运动精度。
皮带传动是通过皮带和齿轮的组合,将电机的转矩和转速传递给机械手的关节,具有传动平稳、噪音小的特点。
最后是末端执行器的设计。
末端执行器是机械手的“手”,用于完成抓取、放置等动作。
常见的末端执行器包括机械爪、真空吸盘和磁力夹具等。
机械爪是一种利用机械结构进行抓取和放置的装置,根据不同的工件形状和尺寸,设计不同形式的机械爪,以实现精准的抓取。
真空吸盘是通过产生负压,将工件吸附在吸盘上,完成抓取和放置的动作。
磁力夹具是利用磁力吸附工件,实现抓取和放置的装置,具有不损伤工件表面和可靠性高的特点。
总之,机械手的结构设计是机械手设计中的关键环节,合理的结构设计可以提高机械手的承载能力、运动精度和可靠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在进行结构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机械手的应用场景和工作要求,选用合适的材料和传动装置,设计出适合的末端执行器,以满足不同的操作需求。
五自由度桌面级多功能机械臂设计
首先,根据机械臂的应用场景和功能要求,设计出符合实际需求的桌面级多功能机械
臂结构。
机械臂由五个自由度构成,由底座、第一臂段、第二臂段、第三臂段和末端执行
器组成。
机械臂的底座为圆形结构,支架采用四分之一弧形分布,底盘结构采用角隅喷锡,漆面光滑。
其次,机械臂关节间的运动需精密匹配,因此关节的结构设计和传动方式至关重要。
机械臂采用直线导轨、直线滑块和吸盘负压结构组成,并配有电机和齿轮传动机构,保证
机械臂动作的精度和稳定性。
可对第三臂段进行旋转运动,以实现更加灵活的抓取和操
作。
再次,机械臂末端执行器是机械臂最关键的组成部分,其设计也决定了机械臂的功能
和适用性。
机械臂末端执行器采用灵活扫描夹爪结构,可以自由旋转并采用吸盘负压结构
抓取物品,可用于实现物品的抓取、搬运和组装等多种功能。
最后,为了提高机械臂的智能化和人机交互能力,机械臂还配备了专用的控制系统和
人机界面。
控制系统采用单片机和传感器等多种技术和元器件,实现了对机械臂的精确控
制和运动规划。
人机界面则采用触摸屏和语音识别系统,方便用户进行指令输入和系统操作。
综上所述,五自由度桌面级多功能机械臂设计涉及到多个方面,需要在结构设计、关
节传动、末端执行器、控制系统和人机界面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和优化设计。
未来,随着
机械臂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完善,相信桌面级多功能机械臂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机械手的设计机械手是一种具有高度灵活性和准确性的自动化设备,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线、医疗手术、装配和包装等领域。
机械手的设计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包括机械结构、电气控制和运动学算法等,下面我将从这几个方面详细介绍机械手的设计。
一、机械结构机械结构是机械手设计的核心,主要包括机械臂、关节和执行器三部分。
机械臂是机械手的主体,负责完成各种运动和动作。
关节是连接机械臂的组件,能够使机械臂在多个方向进行运动。
执行器负责将机械臂传输的运动信号转化为物理动作,例如抓取、旋转等。
机械结构的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 功能需求:根据机械手的应用需求,确定机械手需要具备哪些功能和动作,例如抓取、旋转、移动等。
2. 机械臂的结构:机械臂的结构决定了机械手的可达性、波动和抗外力等性能。
通常有三种设计方式:串联式、并联式和混合式。
3. 关节和执行器选型:需要考虑负载、精度、速度、控制方式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关节和执行器。
4. 材料选择和加工:需要根据机械手的负载、速度和精度要求,选择合适的铝合金、碳纤维等材料,并采用先进的加工技术进行制造。
二、电气控制电气控制是机械手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负责将机械手进行的任何运动和动作转换为电信号,从而实现自动化控制和精确调节。
电气控制主要包括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系统三个方面。
电气控制的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 传感器:传感器能够感知机械手周围的环境信息,例如位置、速度、力矩等。
需要选择合适的传感器,避免传感器数据的误差,提高机械手的运动精度和稳定性。
2. 执行器:执行器是将电信号转换为物理动作的组件。
采用先进的执行器能够提高机械手的运动速度和精度。
3. 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是机械手的大脑,负责控制机械手的运动和动作。
需要采用先进的控制系统来保证机械手的运动稳定性和精度。
三、运动学算法运动学算法是机械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作用是根据机械手的运动学模型,计算机械手各关节的运动轨迹和角度,从而实现机械手的各种动作和运动。
机械手臂结构设计引言机械手臂是一种能够模拟人体手臂运动的机械装置,由多个关节和执行器组成。
机械手臂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医疗卫生、军事领域等多个领域。
在设计机械手臂的过程中,结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机械手臂的结构设计,包括材料选型、关节设计以及执行器设计等方面。
材料选型机械手臂的结构设计中,材料的选型是一个关键的考虑因素。
常用的材料包括金属、塑料和复合材料等。
对于机械手臂的关键部件,如关节和机械臂的骨架,通常选择高强度的金属材料,如铝合金或钢材。
这些材料具有良好的刚性和抗压能力,能够承受机械手臂在工作过程中的变形和载荷。
对于机械手臂的其他部件,如外壳和手部抓取装置,通常采用轻质的塑料材料。
塑料具有良好的韧性和耐磨性,能够减少机械手臂的自重,提高其运动效率。
此外,一些先进的机械手臂采用复合材料作为结构材料。
复合材料由两种或多种材料的组合而成,具有重量轻、强度高和耐腐蚀等优点。
复合材料在机械手臂的设计中能够提供更多的设计自由度,并且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
关节设计机械手臂的关节设计是结构设计的核心部分。
关节是机械手臂的运动部件,具有转动和固定两种类型。
根据机械手臂的需要和设计要求,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关节。
常见的关节类型包括旋转关节、滑动关节和万向关节。
旋转关节允许机械手臂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旋转,以实现多个角度的运动。
滑动关节允许机械手臂在水平方向上滑动,实现平移运动。
万向关节能够实现多个方向上的转动和滑动运动。
关节的设计要考虑到机械手臂的运动需求、载荷和精度要求。
需要确定关节的旋转角度范围、最大载荷和运动速度等参数。
在选择关节类型和设计参数时,需要综合考虑机械手臂的整体性能和成本等因素。
执行器设计执行器是机械手臂的驱动装置,用于控制机械手臂的运动。
常见的执行器类型包括电动执行器和液压执行器。
电动执行器是一种常用的执行器类型,具有结构简单、控制灵活和响应速度快等优点。
电动执行器通常采用电机作为动力源,通过齿轮传动或直接驱动实现机械手臂的运动。
机械手的机械结构设计与精度分析一、引言机械手作为一个复杂的机电一体化系统,在现代工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能够完成复杂的操作,如抓取、搬运、组装等,广泛应用于生产线自动化以及其他领域。
机械手的机械结构设计以及精度分析对其工作性能有着直接的影响。
本文将深入探讨机械手的机械结构设计与精度分析。
二、机械手的机械结构设计1. 关节结构设计机械手的关节结构设计是机械手设计中最关键的部分之一。
关节的设计需要兼顾结构的刚性和运动的灵活性。
常见的关节结构包括球面关节、回转关节和滑动关节等。
在设计中,需考虑关节的承载能力、运动范围和摩擦等因素,以保证关节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 运动链设计运动链是机械手的运动组织结构,决定了机械手的工作空间和自由度。
运动链的设计需要满足机械手工作的要求,如抓取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工作速度等。
常见的运动链结构有串联结构、并联结构和混合结构等。
在设计中,需平衡机械结构的复杂性和运动灵活性,以提高机械手的工作效率和稳定性。
3. 结构材料选择机械手的结构材料选择直接关系到机械手的刚性和重量。
常见的结构材料有钢、铝合金和碳纤维等。
在选择材料时,需根据机械手的工作环境和负载要求进行综合考虑。
高刚性和低重量的材料能够提高机械手的工作精度和速度,同时也增加了机械手的成本。
三、机械手的精度分析1. 误差来源分析机械手的精度主要受到结构误差、运动误差和传感器误差等因素的影响。
结构误差包括制造和装配误差,运动误差包括机械间隙和传动误差等。
传感器误差包括测量误差和漂移误差等。
2. 精度评估方法机械手的精度评估方法通常包括静态精度和动态精度。
静态精度是指机械手在静止状态下达到的精度,可以通过点位误差和重复定位误差等指标进行评估。
动态精度是指机械手在运动状态下达到的精度,可以通过轨迹精度和速度误差等指标进行评估。
3. 精度优化方法为提高机械手的精度,可以采取一系列的优化方法。
例如,通过加强关节的刚性和减小结构误差来提高静态精度;通过控制机械间隙和传动系统的精度来提高动态精度;通过使用高精度传感器和改进控制算法来减小传感器误差等。
摘要随着机器人在各个领域应用的日益广泛,许多场合要求机器人具有力控制的能力。
此次设计是针对回转壳体内自动粘贴胶片的任务,设计一个3—DOF平面关节型机械手(包括1个移动关节,2个转动关节和末端执行机构),配合壳体驱动系统来实现此任务。
在机械手工作过程中,通过伺服电机带动丝杠转动,从而来完成机械手水平方向的移动,旋转关节1通过链传动来完成平面内的旋转动作,旋转关节2直接在伺服电机的驱动下完成平面内的旋转动作,这样机械手可以伸入口径较小的回转壳体内完成粘贴胶片的任务。
本次设计工作首先对机械手进行了运动学分析(包括运动学方程的建立,运动学方程的正问题、逆问题及其解)。
设计内容包括机械手的移动关节、旋转关节的结构设计,传动部分的设计等。
其中,重点是对伺服进给系统的设计(包括工作台的设计,丝杠的设计,直线导轨、伺服电机和减速器的选取等)。
最后对系统中主要部件的刚度、强度等性能参数进行了计算与校核。
关键词:机械手;自由度;运动学分析;伺服电机;直角减速器AbstractWith the increasing application of robot in various industrial fields, it is requested that robot has the ability to control power. According to the contact task of rotary hull, a 3-DOF robot manipulator is designed in order to accomplish sticking of the colloid. The robot manipulator consists of a transfer joint and two revolute joints and robot end-effector. The robot manipulator could realize the contacting task combining with the driving system of rotary hull. The concrete processing comprising of driving screw transmission with the servo motor. In this way, robot manipulator could complete movement in horizontal direction, the revolute joint could be able to accomplish revolute motion of two dimension-space through a chain driving, the revolute joint of end-effector completes directly revolute motion with the servo motor.Firstly, this design has been carried on the kinematics’ analysis in order to the manipulator, which consists of includ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kinematics equation, the positive solutions of the kinematics equation, the corresponding inverse solutions. Secondly, the transfer joint, revolute joint and the transmission part are designed. The important part is the design of servo feeding system, which consists of the design of the platform and the screw, the selection of linear guide way, servo motor and reducer, etc. Finally, the corresponding calculations are done considering the system's main guide line such as components stiffness, strength and other performance parameters.Keywords: Robot manipulator;Freedom;Kinematics analysis;Servo motor;Right-angle reducer目录1 引言 (1)1.1课题背景和意义 (1)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1.3工业机械手的用途 (3)2 机械手结构的总体方案设计 (4)2.1课题的主要内容 (4)2.2课题的研究方案 (4)2.3机械手结构的总体设计 (4)2.3.1 主要技术指标设计 (4)2.3.2 机械手的结构设计 (4)3 机械手运动学分析 (5)3.1机械手运动学方程的建立 (5)3.2运动学方程的正解 (6)3.3运动学方程的逆解 (7)4 传动装置的设计 (9)4.1伺服电机及减速器的选择 (9)4.1.1 机电领域中伺服电机的选择原则 (9)4.1.2 旋转关节驱动电机及减速器的选择 (9)4.2链轮的设计及链条的选择 (10)4.2.1 滚子链传动的设计 (10)4.2.2 链轮的设计 (12)4.2.3 滚子链的静强度计算 (13)4.2.4 链传动的张紧 (13)4.2.5 链传动的润滑 (14)5 轴的设计与验算 (15)5.1轴的结构设计 (15)5.1.1 选择轴的材料 (15)5.1.2 初步估计轴径 (16)5.2轴的校核 (16)6 轴上零件的选择与计算 (22)6.1键的选择与键联接强度校核 (22)6.1.1 大臂末端电机轴上键的选择与校核 (22)6.1.2 轴上矩形花键的选择与校核 (23)6.1.3 小臂电机轴上键的选择与校核 (23)6.2滚动轴承的验算 (23)6.2.1 确定轴承的承载能力 (24)6.2.2 计算当量动载荷 (24)6.2.3 校核轴承寿命 (25)7 伺服进给系统的设计与计算 (26)7.1滚珠丝杠的设计 (26)7.1.1 材料的选择 (26)7.1.2 耐磨性计算 (26)7.1.3 螺杆的强度计算 (27)7.1.4 螺杆的稳定性计算 (27)7.2丝杠副的选择计算 (28)7.2.1 螺母的疲劳寿命计算 (29)7.2.2 螺母螺纹牙的强度计算 (29)7.2.3 螺母凸缘的强度计算 (30)7.3丝杠驱动电机的选择 (31)7.4机械导轨的选择 (32)7.5联轴器的选择与计算 (33)7.5.1 选择联轴器的类型 (33)7.5.2 联轴器的主要参数 (33)7.5.3 联轴器的计算扭矩 (33)结论 (35)致谢 (36)参考文献 (37)附录A (38)附录B (44)1 引言1.1 课题背景和意义机器人技术,应该说是一个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发展起来的一项综合性的成果。
机械手的结构设计及控制机械手是一种能像人手一样完成各种工作任务的装置。
它具有高精度、高速度和可编程性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
机械手的结构设计和控制是实现其功能的关键。
一、机械手的结构设计1. 关节型机械手关节型机械手是由一系列的关节连接而成,每个关节都有自己的自由度。
它的结构类似于人的手臂,能够模拟人的运动,灵活度较高。
关节型机械手的结构设计注重关节的精确度和稳定性,同时需要考虑到机械手的负载能力和工作范围。
2. 直线型机械手直线型机械手由一组平行移动的臂组成,可以在一个平面内进行线性运动。
它的结构设计简单,适合进行一些简单的工作任务。
直线型机械手的关键是确保臂的平移精确度和平稳度,以及确保工作范围的有效覆盖。
3. 平行四边形机械手平行四边形机械手是一种特殊的机械手结构,它由四个平行运动的臂组成。
平行四边形机械手的结构设计需要确保四个臂的平移精确度和平稳度,以及实现机械手的高速度和高精度。
二、机械手的控制机械手的控制是指通过编程控制机械手完成各种工作任务。
机械手的控制系统一般包括硬件控制模块和软件控制模块。
1. 硬件控制模块硬件控制模块包括电机驱动器、传感器、编码器等设备。
电机驱动器用于控制机械手的运动,传感器用于获取机械手与物体的位置和姿态信息,编码器用于测量电机的位置和速度。
2. 软件控制模块软件控制模块是机械手控制系统的核心部分,负责编写控制程序并实时更新机械手的运动状态。
软件控制模块可以使用编程语言如C++、Python等来实现。
控制程序需要根据任务需求编写,包括运动规划、轨迹控制、碰撞检测等功能。
机械手控制的关键是实现精确的运动控制和优化的路径规划。
在控制程序中,需要考虑到机械手的动力学模型、碰撞检测算法以及运动规划算法等。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机械手与物体之间的互动。
三、机械手的应用机械手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可以完成包括搬运、装配、焊接、喷涂、夹持等多种工作任务。
多关节机械手机械结构设计摘要自从机器人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诞生以来,它经历了第一代工业机器人的研究、实用化、普及,第二代感知功能机器人的研究、实用化,以及第三代智能机器人的研究等各个阶段。
在六自由度机器人群体中,关节型机器人以工作范围大、动作灵活、结构紧凑、能抓取靠近机座的物体等特点备受设计者和使用者的青睐。
本次设计针对多关节机械手结构进行设计。
各个关节处采用独立的电机驱动。
设计完成的机械手包括腰回转、大小臂转动、手臂回转、手腕摆动和手腕回转六个关节。
它们具备以下功能:(1)实现末端的空间位置确定;(2)实现末端的方位变化。
本文对多关节机械手的多种结构方案进行比较,确定了最佳的结构方案;对各关节的传动和电机的选择进行了设计计算,并对齿轮进行校核计算。
关键词:多关节型机械手;结构设计;工业机械手The articulated manipulator structural designAbstractSince the robot birthed in the 1950s, it has experienced three stages as following: the first gener ation industry robot’s research, practical application and popularization, the second generation sensational function robot’s research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as well as the third generation intelligence robot’s research. In thegroup of six degrees of freedom robots, the articulated robot is cared by designer and user for its broad work range, flexible movement,compact structure, catching the object near the machine plinth.the structure of the articulated manipulator was designed,which has six degrees of freedom. Each joint is drived by the independent electric motor. The manipulator designed includs waist rotary joint, big arm rotary joint, small arm rotary joint, the arm rotation, skill swinging and the skill rotary joint. They have function as following: (1 realize terminal space position determination; (2 realize terminal change of location.The best plan is selected through compareing with many kinds of structure plan of the articulated manipulator in this article,The design and calculation is did in the selectiong of various joints transmission and the electrical motor, and the gear is checked.Key words: articulated manipulator ,Structural design,Industrial manipulator目录摘要Abstract1 绪论11.1引言11.2 机器人的现状发展趋势12 机器人的工作要求 33 机器人结构方案和驱动方案的对比分析及选用 43.1 腰部回转关节 43.2 大臂和小臂转动关节 43.3 腕部活动关节 53.4 机器人驱动方案的对比分析及选择 54 机器人结构设计 64.1 腕部回转关节设计 74.1.1 步进电机的选择 74.1.2 第一圆柱齿轮传动设计 74.1.3换向锥齿轮传动设计 114.1.4 第四级圆柱齿轮传动设计 11 4.1.5 轴的计算 114.2 腕部摆动关节设计 124.2.1 步进电机的选择 124.2.2 圆柱齿轮传动设计 124.2.3 直齿锥齿轮传动设计 164.3 手臂回转关节设计 194.3.1 步进电机的选择 194.3.2 圆柱齿轮传动设计 204.4 小臂转动关节设计 204.5 大臂转动关节设计 214.6 腰部回转关节设计 224.7 机器人总体效果图 225 结论 24参考文献附录致谢多关节机械手机械结构设计1 绪论1.1 引言我国科学家对机器人的定义是:“机器人是一种自动化的机器,所不同的是这种机器具备一些与人或生物相似的智能能力,如感知能力、规划能力、动作能力和协同能力,是一种具有高度灵活性的自动化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