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语文学习的叩门
- 格式:wps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4
龙源期刊网
我教孩子学“叩门”
作者:张晓娜
来源:《青少年日记·小学生版》2008年第03期
2月23日晴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作为新世纪的小学教育工作者,我深知课堂已不再是一个简单的进行知识教授的场所,它是学生生命成长中最重要的阵地。
尤其是小孩子情感十分浅显,他们喜欢模仿老师的举手投足。
在和孩子们的交往中,我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并将自己30多年来的生活小经验,小常识及时交给孩子们。
我从关注每一位活生生的,有思想情感的孩子的真实生活需要出发,教会他们如何做人。
记得有次课上,一名学生被家长临时叫出,我一直操心他什么时候能来,20多分钟过去了,我想到门口看看到底怎么回事?一开门就发现他委屈地站在门口。
我问他怎么不进来。
他说:“我敲门了。
”我问班里的同学,都说没听见。
我停下正在讲的课,告诉同学们以后去别人家或别人办公室找人敲门的基本常识:右手手指自然弯曲,以食指和中指的关节来轻轻叩击三下。
不要太轻,太轻的话里面人听不见。
太重的话则有些不礼貌。
敲完后稍等一会儿再敲。
这时,孩子们不由自主地都在桌子上试着敲起来。
我等他们都试会了,才接着讲课。
从此,我总能听见有礼貌的叩门声。
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训练语文试卷(本试题卷共8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 .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
2 . 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 .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20分)班级开展“我们的互联网时代”学习活动,小语和小文特邀你参与。
1.(2分)小语的学习从朗读开始,请你选出朗读处理不合适的一项A. 小语注意到加点字的读音,他这样读:在那亘(gèn)古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喷(pēn)涌着血液一样。
B. 小语想读出诗人重返延安时的激动兴奋之情,他这样处理重音: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扑在..亲人怀……C.小语想读出温情的小山带给人们的幸福感受,他这样处理停连(“★”表示停:“★”表示连):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
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
D.小语想读出诗人把个人悲欢与祖国之爱、民族之恋交融在一起的感情,他这样处理节奏: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2.(2分)小文写了个“监”字,请你分别加上偏旁组成新的汉字,填入相应方框内。
A.□竽充数B.衣衫□褛C.云窗雾□D.竹□打水3.(2分)小语参加了网上对联比赛,请为上下联各选一个字。
上联:雪山山秀气下联:春树树繁花(待选词语:催孕)4.(3分)小文搜集的下列句子有语病,请找出来并改正。
★30年来,互联网推动中国进入深度信息社会,给人们带来了便宜而多彩的“数字化生存”。
★30年米,中国互联网技术和应用以创新为内驱力飞速发展,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的运作绩效。
★中国的互联网发展水平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位列世界第二,是名不副实的互联网大国。
5.(3分)当下时兴网络词语:比如:“虎狼之词”、“淡黄的长裙蓬松的头发”、“伤不起”“那么普通却那么自信”、“遇事不决量子力学”、“可达鸭”、“一言不合就……”“996”、“逆行者” “大猪蹄子”、“宅男”、“给力”、“点赞”、“偶们”等。
文言文《项脊轩志》阅读答案——语文阅读是语文学习的一大板块。
无论在考试还是在平日的积累中都非常重要,在升学考试中也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
为快速提高同学们的阅读能力,店铺给大家整理了,希望对同学们的语文学习有帮助。
《项脊轩志》阅读练习答案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
妪每谓余予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2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1)迨诸父异爨▲ (2)往往而是▲(4)妪每谓余予曰▲ (4)大母过余曰▲21.将选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
▲(2)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22.“瞻顾遗迹”,作者为什么“长号不自禁”?(2分)▲答案:20.(1)等到 (2)到处 (3)常常 (4)探望 (4分)21.(1)东边的狗对着西边叫,客人越过厨房去吃饭。
(2分)(2)这老婆婆,是已经去世的祖母的婢女,喂养了两代人。
(2分)22.感念祖母生前对“我”的殷切期望,而“我”却至今功名未成。
(2分)《文忠不谈诗文,而极爱才》阅读练习阅读附答案㈣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傅)文忠不谈诗文,而极爱才。
余在直①时最贫,一貂帽已三载,毛皆拳缩如蝟②。
一日黎明,公在隆宗门外小直房,独呼余至,探怀中五十金授余,嘱易新帽过年。
一、单元概述: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歌在我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
诗歌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
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来抒发思想情感。
由于诗歌押韵的特点,读起来朗朗上口,是大家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流传面广。
本单元利用诗歌这种形式,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诵、编、画,引导学生学习、收集、创编诗歌,让孩子们在诗歌中认识世界、观察世界,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设计理念:以“单元主题”为主线,以“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法”策略为指导,以“以读代讲、自主阅读,以编带写”为重点,在学、诵、编、画的基础上,唤起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三、教学内容:1.人教版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文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
2.《新语文主题阅读》文章4组:《雅韵流香(诗词曲一组)》《与诗同行》《捕捉童真(儿童诗一组)》《诗无国界》。
3.《主题式〃经典诵读》诗文13篇:《钟鼓(节选)》《橘颂(节选)》《古诗十九首(节选)》《悲歌》《短歌行(节选一》《短歌行(节选二)》《木兰诗(节选之一)》《《木兰诗(节选之二)》》《登幽州台歌》《虞美人》《天净沙秋》《送别(节选)》《黄河颂》四、教学目标“一主”目标:1.通过一系列的学习、研究活动,让学生学会搜集诗歌,整理诗歌,欣赏诗歌,还能对诗歌进行简要的赏析,并试着写一写诗。
2.通过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学生认识一些诗人,增长一些文学常识,提高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和对美的欣赏力,积累优美的语言材料。
3.通过调查访问、查找资料、记录整理等活动,学习诗歌的分类和掌握一些学习诗歌的方法。
4.通过朗诵表演、展示诗集和原创诗作等活动,锻炼学生的胆量和增长他们的勇气,提高自信心和培养创造力。
“两翼”目标:1.阅读《新语文主题阅读》4组,《主题式经典诵读》13篇,背诵喜爱的优秀诗文和优美段落。
2.运用“以读代讲、自主阅读”等方法深入感悟主题,进一步唤起学生对诗歌的热爱,提高自信心和培养创造力。
轻叩诗歌大门朗诵会(5篇范例)第一篇:轻叩诗歌大门朗诵会轻叩诗歌大门朗诵会六年级(二)班合:尊敬的老师、各位家长,各位同学,大家好!乙:伴随着冬日温暖的阳光,我们迎来了这一次诗歌朗诵会。
甲: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享受诗歌带给我们的欢乐,享受这段美好时光。
乙: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一起走进诗情画意之中。
甲: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敞开你的心扉,释放你的激情。
乙: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这里将成为诗歌的海洋,让快乐响彻云霄。
甲:我们今天先去看海,海汇百川,胸怀宽大。
乙:海蕴藏着财富,是取之不尽的宝库。
甲:下面由全班同学为大家朗诵《我们去看海》乙:遨游诗海,美不胜收。
合:日积月累,水到渠成。
甲:请同学展示个人的才华和激情。
乙:《念奴娇· 赤壁怀古》这首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名作,是宋词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作品,也是豪放词最杰出的代表。
请桓臻同学为我们朗诵这首词。
甲:曹植是曹操的小儿子,从小就才华出众,很受到父亲的疼爱。
曹操死后,他的哥哥曹丕当上了魏国的皇帝。
曹丕是一个忌妒心很重的人,他担心弟弟会威胁自己的皇位,就想害死他。
乙:曹植知道哥哥存心要害死他,又伤心又愤怒。
他强忍着心中的悲痛,努力地想着想着……果然,他就在七步之内作了一首诗,当场念出来。
请听廖安琪同学讲《七步成诗》的写作故事。
甲:“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苏小妹用“扶”和“失”写出了风的轻微、柳的纤弱,准确的写出了月、梅的朦胧意境。
乙:柳树姑娘的长发也带给小作者无限遐想。
请岳玥同学朗诵自己写的诗《柳树姑娘留长发》。
甲:从艾青诗歌风格上看,解放前,艾青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建国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
乙:诗人以拟人的手法,赋予太阳人的语言与思想,展示了太阳渴望走进小屋,打开人们关闭的心灵,让人们享受亮光、温暖、花束、香气和露水,召唤人们敞开心扉迎接光明,促使人们树立起积极乐观的信念。
请张洁蕤同学、袁慧同学朗诵《太阳的话》。
【导语】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从古⽼的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再到现代诗,⽆⼀不在彰显着中国⼈的浪漫情怀。
以下是⽆忧考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第20课《古代诗歌五⾸》课⽂原⽂ 登幽州台歌 【作者】陈⼦昂 【朝代】唐 前不见古⼈,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涕下! 望岳 【作者】杜甫 【朝代】唐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曾云,决眦⼊归鸟。
会当凌绝顶,⼀览众⼭⼩。
登飞来峰 【作者】王安⽯ 【朝代】宋 飞来⼭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缘⾝在层。
游⼭西村 【作者】陆游 【朝代】宋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鸡豚。
⼭重⽔复疑⽆路,柳暗花明⼜⼀村。
箫⿎追随春社近,⾐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拄杖⽆时夜叩门。
⼰亥杂诗(其五) 【作者】龚⾃珍 【朝代】清 浩荡离愁⽩⽇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第20课《古代诗歌五⾸》知识点 登幽州台歌 ⼀、作者简介 陈⼦昂(661~702),字伯⽟,梓州射洪(今属四川)⼈。
唐代⽂学家。
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
陈⼦昂是唐诗⾰新的先驱。
他的诗思想进步⽽充实,语⾔刚健⽽质朴,风⾻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对唐代诗歌影响巨⼤。
现存诗⼀百多⾸,其中代表性的是《感遇》和《登幽州台歌》。
有《陈伯⽟⽂集》传世。
⼆、故事背景 《登幽州台歌》:696年,契丹攻陷营州。
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昂随军出征。
武攸宜为⼈轻率,少谋略。
陈⼦昂进⾔,武攸宜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
诗⼈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等诗篇。
三、课⽂翻译 前:过去。
古⼈:古代能够礼贤下⼠的圣君。
后:未来,后世。
来者:后世重视⼈才的贤明君主。
念:想到。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
怆然:悲伤的样⼦。
涕:眼泪。
普通话论文
普通话朗读——语文教学的叩门砖
内容摘要:普通话朗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有利于学生领悟读写的技巧,更是全面提高学生普通话阅读水平的重要途径。
因此,我们切不可忽视普通话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因此,一要激发学生的普通话朗读兴趣,养成良好的普通话朗读习惯,二要引导学生钻研作品,打好普通话朗读基础,三要发挥教师的范读作用,形成普通话朗读美感,四要指导学生方法技巧,提高普通话朗读效果,最后要开展多种课外活动,展示普通话朗读能力。
关键词:普通话朗读习惯普通话朗读美感普通话朗读能力
古人云:“松声、涧声、琴声、鹤声……皆声之至清者,而读书声为最。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普通话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成功的语文教学,常以解决语感为标志,而正确流利、富有感情的普通话朗读正是培养语感的先决条件。
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感情能力,有利于学生领悟读写的技巧。
一篇课文,通过普通话朗读,才能体味文章的精义妙理,体味作者的神思妙笔。
可见,普通话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切不可忽视其在新课程标准中的重要地位。
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内、课外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普通话普通话朗读指导,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普通话阅读水平。
第一,激发学生普通话朗读兴趣,养成普通话朗读习惯
表扬、鼓励、信任、期待是促使学生普通话朗读好的法宝。
教师在学生普通话朗读过程中要相机指导、及时评价,对读得好的同学,教师要及时把他们好的读法技巧向大家推广,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价值,品尝自己成功的喜悦,从而对普通话朗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对读得不太好的同学,教师也不要随意终止他的普通话朗读,要给他信心和力量,要相信他能把书读好,让其知道自己也能读好,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朗读积极性,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普通话朗读兴趣。
同时采用多种读的形式,如范读、领读、点名读、听读、自由读、速读、分组读、试背读等多种形式,来激发兴趣。
例如,教《木兰诗》,教师先范读再点名读,接着再大声地自由读一遍,继而再训练速读,然后全班齐读一遍,最后试着背读(即背诵课文)一遍。
这样,多种形式地普通话朗读相结合不但激发了兴趣,也使同学们对普通话朗读内容有所理解。
第二,引导学生钻研作品,打好普通话朗读基础
普通话朗读是作品艺术形象的一个再创造。
这就要求普通话朗读者在普通话朗读前必须认真钻研作品,深刻理解作品的内容,把握作品的主题,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正确运用各种普通话朗读手段,真实地再现作品的艺术形象,收到预期的感染效果。
例如,在教授朱自清的《春》的时候,文中对“春风图”的描写,一幅“春风图”写出了春风温暖、柔和的特点。
而春风这一特点,又是通过触觉、嗅觉、听觉表现出来的。
这一幅充满春天气息、充满春的活力的画面,需要深情的普通话朗读才能在学生面前凸现出来。
理解了内容,学生读起来就好像置身于鸟语花香之中,深切地体会到大自然的美妙。
由此可见,理解作品内容、把握作品主题是普通话朗读的基础。
这样的普通话朗读能使学生感受到作品的美,感受到生活的美,深刻地体会出作品中流动着的作者的情感。
第三,发挥教师范读作用,形成普通话朗读美感
什么是范读呢?顾名思义,是指示范性的普通话朗读。
教师成功的范读,对学生普通话朗读有着直接的影响。
因此教师要特别重视范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范读应该不止一次地进行,每读一次,都要先提出具体要求,读后都要
给学生以新的收获、新的感受,形成普通话朗读美感。
例如,在学习《山中访友》一课时,先引导学生把握文章喜悦、轻松的感情基调,然后教师感情饱满地范读,将学生引入美境。
其中,感情色彩非常浓厚的词语,如“好清爽”等引导学生品味并仿读。
范读可以在分析讲解前进行,它可以使学生对作品的整体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作品的内容有个粗略的印象,从而为课文的分析讲解创造条件;范读也可以在分析讲解中进行,它可以与讲析互为补充,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范读还可以在分析讲解后进行,它可以帮助学生把讲析时拆开的若干具体形象连缀起来,加强整体感,它还可以通过欣赏,进一步感受作品的思想感情,深化对主题的理解。
第四,指导学生方法技巧,提高普通话朗读效果
要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朗读水平,光靠教师范读、领读和练习是不够的,还必须让学生逐步掌握并学会运用普通话朗读的一些最基本的方法和技巧,指导一些普通话朗读知识,这样才能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普通话朗读的一般技巧不外乎掌握重音、注意停顿、控制速度、运用语调等。
教学这些知识不要过细过碎,面面俱到,只介绍一些最基本的常识,教给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即可。
要少讲理论,注意普通话朗读实践。
普通话朗读的要领、技巧是很多的。
如果教师都能准确地普通话朗读并指导学生普通话朗读课文,能读好停顿、重音、轻读、拖音、语调,且掌握好速度、富有节奏感,那么学生就可以在准确的有感情的普通话朗读中获得优美意境、缜密思路、传神描绘、情调韵味,就能把课文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充分调动学生乐学的积极性,发挥普通话朗读教学的应有效能。
例如,教授现代诗《在山的那边》时,先帮助学生划分开节奏,然后指导重音、语气、语调等。
根据需要,一学期可以安排几课时集中进行普通话朗读指导,但这不应该作为普通话朗读指导的主要阵地。
普通话朗读指导应经常地、持久地贯穿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这样既能增加普通话朗读练习的机会,又有利于发挥普通话朗读对于讲析的辅助作用。
第五,开展多种课外活动,展现普通话朗读能力
普通话朗读水平的提高主要靠课内练习,必须要辅之以多样化的课外普通话朗读活动。
例如,组织学生经常收听广播、欣赏唱片,组织讲演会、时事报告会、诗歌普通话朗读会、参加读报活动、小话剧等等,使学生通过这些普通话朗读的实践活动,进一步认识普通话朗读的意义,并从中受到实际锻炼,提高普通话朗读能力。
通过我的努力,几年来我所任教班级的学生,在通过不同形式的普通话训练后,其普通话的综合运用水平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时,在大力推广和应用普通话教学氛围的熏陶下,同学们对语文这门学科也产生了深厚的兴趣,其语文成绩有了大幅度地提高,我所辅导的学生在市、区教育部门组织的各种普通话演讲比赛、讲故事比赛中多次获奖,本人也多次荣获❽优秀辅导教师❾称号。
综上所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大力推广和运用普通话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我认为,普通话朗读是语文学习的叩门砖,只有切实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朗读水平,才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怎样教》张钦柱主编开明出版社 2003年版。
[2]《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秦训刚、晏渝生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
[3]《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