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文化学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0.00 KB
- 文档页数:4
【关于传统文化艺术的论文】关于传统文化的论文中国文化彰显中国特色,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是中国古典艺术文化的精髓,是中国现代艺术文化发展的基底。
传统文化艺术与中专美术教学的融合摘要:中国文化彰显中国特色,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是中国古典艺术文化的精髓,是中国现代艺术文化发展的基底。
在中专美术教学中学习和运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不仅是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途径,亦是实现中专美术特色化教学的重要保障。
本文主要在基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与中专美术教学融合重要性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在中专美术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关键词:传统文化艺术;美术教学;融合;运用发展以“中国元素”为核心的创新型美术教育是我国中专美术教育实现自身创新及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
我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史,优秀文化艺术灿若星辰,并随着我国历史的不断发展,其内涵得到不断的丰富。
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与中专美术教育融合在一起,使其相互渗透,是发展“中国元素”创新型美术教育的必然选择。
一、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与中专美术教学融合的重要性分析传承、发扬和与时俱进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建立及改革开放的背景下,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以及各种西方艺术文化思潮不断冲击着我国民众的价值观以及文化观,以中专生为代表的青年主体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阶段,很容易受到各种西方思潮的影响,因此,在对其进行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更需要加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与中专美术教育的融合,在与时俱进中传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
基于此,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与中专美术教学的融合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实践意义,具体表现如下:(一)对学生独特美术风格形成的促进作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水墨画、木版画等不仅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亦是世界文化艺术的重要构成部分,占据着独特的地位。
美术教学不仅是绘画理论、绘画技能的教学,更重要的是美术精神以及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教学,而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融合进中专美术教学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更好的解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领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魅力,更能引导其在美术基础理论和绘画技能知识学习过程中逐渐发现中国美、创造中国美,并深入体会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精髓,从而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美术风格。
以艺术为题的议论文(通用5篇)以艺术为题的议论文(通用5篇)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尤其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议论文,议论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议论,它主要用概念、判断、推理来表明作者的观点或阐明道理,或反驳别人的意见,指出其谬误。
我们该怎么去写这类型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以艺术为题的议论文(通用5篇),欢迎大家分享。
以艺术为题的议论文1艺术无处不在,它可以陶冶人的情操。
吉他也是一种艺术。
五年前一天,我在一家琴行门口停住了,目不转睛地看着里面的吉他。
不知不觉中,我走了进去,开始了一段我与吉他的奇妙旅程。
起初,我要练基本功,有的人觉得非常枯燥,但是我觉得挺好玩。
一年过去了,老师开始教我们歌曲。
我想退缩了,因为我的手上结出了一个个水泡,又疼又痒,连琴弦都按不紧。
一年后,一件事情让我彻底爱上了吉他。
第三年,我转入电吉他班,开始了我漫长的电吉他生涯。
过了不久,我又加入了明星乐队,在许多地方演出。
站在舞台上,看着台下那么多观众,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
听着那如雷鸣般的掌声,我爱上了那把陪我演出的吉他,爱上了演出时那种澎湃的感觉。
第四年,老师接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个单子,让我们去迷笛音乐节演出,并教了我们一首新歌。
老师才教我这首歌时,我胸有成竹,可刚开始的推弦我就有问题,这让我的底气越来越不足了。
后面也学得一塌糊涂,老师和伙伴都安慰我,我才重拾信心,刻苦练习,五个月后奔赴苏州。
路上,我特别紧张,总觉得自己弹不好,我转念又想:我刻苦练习,必然会有收获。
我不能输,不能!靠着这股信念,我们在舞台上气场十足,火力全开,演出圆满成功,老师向我们投来一记赞赏的眼神。
现在,吉他不是我的工具,而是我的知心朋友,是我生活的一部分。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我会继续努力,在弹吉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以艺术为题的议论文2艺术是什么?艺术就是能够让人赏析悦目的事情,但每个人都是对艺术有着不同的`,独到的见解。
艺术文化研究论文一、前言艺术是人类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抒发情感、表达思想的方式。
艺术的发展是伴随人类文明的发展而不断演变的。
本文探讨了艺术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形式,并结合了当今社会的文化环境,对艺术文化研究做出了一定的思考。
二、艺术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形式1. 古代艺术在古代,艺术被用作宗教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
人们在古代时期通过艺术形式凝聚力量,传递思想。
如中国的书法、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以及埃及的金字塔、神庙等,都是古代艺术的杰作。
2.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文艺复兴时期是欧洲艺术史上的重要时期,艺术在这个时期达到了较高的成就。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们提高了艺术的技巧和理论水平,创造出许多震撼人心的杰作。
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和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像》等作品。
3. 现代艺术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艺术家们开始尝试新的表现形式。
现代艺术的形式多样,包括绘画、雕塑、音乐、电影等,而且艺术家们对艺术的表现方式和表现对象进行了不断的突破,创造出了很多新的艺术品,如废铁雕塑、数字艺术等。
三、当今社会的文化环境当今社会的文化环境相对比较稳定,与古代和文艺复兴时期不太一样。
同时,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艺术家们也可以通过新的方式进行艺术创作。
艺术家们的创作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如电影、音乐、舞蹈等现代艺术形式在当今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关注。
四、艺术文化研究思考艺术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需要对它进行深入研究。
艺术文化的研究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如文献资料的收集、实地考察和专家访谈等。
同时,作为研究者也需要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如美术史、文化学、艺术理论等。
总之,艺术文化研究是我们需要不断追求的领域。
五、总结艺术是人类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在不同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当今社会的文化环境相对稳定,艺术家们也可以通过新的方式进行艺术创作。
艺术文化研究是我们需要不断追求的领域,我们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它。
民族艺术论文民族艺术审美文化资源的利用与展示,以及当代民族艺术发展的路径与取向,概括为发现优势、坚持创新、走向超越。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民族艺术论文,供大家参考。
民族艺术论文范文一:民族民间艺术——陶瓷艺术装饰内容摘要: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文明。
生长在这片土地,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其传统艺术文化的熏陶。
民间艺术就是其中一种。
那么什么是民间艺术?民间艺术对我过的生活有怎样的影响呢?什么是民族民间艺术?我认为所谓的民族民间艺术应该是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生活和审美需要而创造出来的艺术,具体来说,我们常常见到的剪纸艺术、年画、陶瓷艺术乃至我们小时候玩的风筝,加上大家耳熟能详的刺绣都是中国的民间艺术真正的艺术来源于生活,许多民间艺术品已经成为了“华夏一绝”而被我们传承下来。
而我今天要谈的就是陶瓷艺术当中的一种——陶瓷艺术装饰。
众所周知,中国是著名的陶瓷古国,并且拥有灿烂的陶瓷文化,同时我过的传统陶瓷艺术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
比如它精美华丽的外表装饰以及无与伦比更加让人流连忘返,成为经典。
但是中国现代陶瓷艺术的产生并不是中国传统陶艺的传承和延续,而是受西方现代陶艺观念的影响,我国现代陶艺的发展相对落后,经过陶艺家的多年坚持不懈努力,使得我过现代陶瓷艺术比较成熟,并且出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态势。
而陶瓷艺术的装饰作为现代陶瓷艺术的一个分支,也趁着这股东风成长起来,它的饿产生和发展并不是偶发的,而是具有深厚的文化背景。
那么什么陶艺装饰呢?正所谓“天下器物,多有装饰”。
中国陶瓷发展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然而装饰和器物紧密相连,就这样便使一件普通的器物形成了独特的陶瓷文化风格,而这种特别的风格我们便称之为陶瓷艺术装饰。
在人们多元化的今天,作为具有中国几千年历史文化的陶瓷艺术越来越受人们的青睐,而现代的陶艺装饰则是在传统陶瓷艺术装饰的基础上的更新与发展,这样不仅促进了现代陶瓷艺术装饰在创作与表现形式、表现手法向更高的艺术境界拓展,这才出现了“百花竞艳、万象并存”的态势,它的创新技法,丰富的资源以及独特的创意形成了特别的工艺绘画形式。
艺术与文化论文艺术和文化紧密相关,艺术是文化的重要内涵与组成部分,而文化是艺术的渊源与内容。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艺术与文化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艺术与文化论文篇1浅论艺术作品与艺术文化传播【摘要】本文阐述了艺术作品、艺术与文化、艺术作品与传播、艺术作品与文化传播、艺术文化传播的框架等的概念、内涵及相互关系。
指出艺术作品以鲜活的形式为我们建构了一个艺术的殿堂,将艺术作品呈现在大众视野之下,本身就是一种对作者创作精神的展现,更是一种艺术文化的传播。
我们应该深刻的认识到艺术作品对艺术文化传播的意义,将艺术文化世代传承。
【关键词】艺术作品;文化传播;意义;途径艺术作品是从历史长河中遗留下的文化精粹,它凝聚着艺术家的思想和灵魂,镌刻着时代的印记,彰显着历史的脉络。
将艺术作品呈现在大众视野之下,本身就是一种对作者创作精神的展现,更是一种艺术文化的传播。
一、作为符号的艺术作品在社会传播中,任何信息都携带着意义,而任何信息也都必须通过符号才能得到表达和传递。
作为非语言符号的艺术作品,也必然担负着符号的基本功能——表述和理解功能、传达功能、思考功能。
德国著名的哲学家、美学家卡西尔认为:艺术是一种承担了特殊“表现”意义的符号,是一种在激发美感形式媒介中的表现,是大不相同于一种言语或概念的表现[1]。
艺术家将其所要表达的思想赋予艺术作品,那么艺术作品就成为了承载着艺术家艺术思想的符号。
而作为精神内容的意义或艺术家的艺术思想如果不转换为具有一定物质形式符号——艺术作品,是不可能在时间和空间中得到保存的。
二、艺术与文化美国文化学家克鲁伯和克拉克洪在《文化:概念和定义的批判性回顾》中提出:文化包括各种外显或内隐的行为模式,通过符号的运用使人们习得并传授,并构成了人类群体的显著成就;文化的基本核心是历史上经过选择的价值体系;文化既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又是限制人类进一步活动的因素[2]。
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或文化现象,在人类文化乃至人类文化发展的过程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关于艺术的论文4篇艺术体现和物化着人的一定审美观念、审美趣味与审美理想。
下面给大家带来关于艺术的论文,欢迎大家阅读。
篇1:关于艺术的论文艺术观念与艺术表现摘要:在现代主义之后,艺术不再是拥有高超的绘画技能的代名词,西方教育界普遍将其定义成“视觉艺术”,使艺术外延到一切可使用的艺术手段和材料,艺术家充当思想家和科学家的角色得到延续。
自从1964年4月安迪沃霍尔在纽约首次举办的雕塑展上展出了他的著名作品“布里洛包装盒”后,在美国著名艺术评论家阿瑟丹托的内心产生巨大的震动,在他的笔下,“布里洛包装盒”跨越时间、历史、地域的界限,成为推动艺术发展史进程的象征物,并发出“艺术终结了”的呼喊。
这种观念不断引发人们对艺术的定义及其本质的重新思考,如何平衡艺术品中的观念与技术成为艺术家们开始探索的新课题。
关键词:观念;艺术表现;时代语境;同一性促使我写这篇论文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笔者发现,在学习油画的过程中学生提问最多的问题就是油画的技法是什么?二是大多数人在看过越来越多的现当代艺术品后都会质疑,看似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艺术作品何以有如此成就?带着这些问题我开始查阅资料,从出现在现当代艺术转折点上的艺术品开始研究这个问题。
在过去7年的学院式教育环境成长过程中,我们更多接触到的是19世纪以前,更确切地说是梵高以前的艺术,对于梵高之后知之甚少,学院教育索性很少提及这段历史,学艺术的学生敏感一些的或多或少都能感受到这种空白感。
为了在艺术这条路上更好、更稳地走下去,我们不能跨越任何空白,这个空白或许会成为艺术道路上的阻碍。
因为20世纪的艺术完全打破了旧有的绘画模式,观念艺术的范围除了绘画还延伸到雕塑、摄影、装置艺术、环境艺术、大地艺术、行为艺术等等。
笔者希望可以通过对20世纪部分艺术的研究,解答艺术家是如何平衡艺术品的观念与技术,并达到一定艺术高度的问题。
整个20世纪发生了两次轰动全球的世界大战,一战造成了欧洲势力的衰弱和分裂,美日随之兴起,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艺术也随之发生变化。
关于艺术的论文
艺术是一门广泛而有深度的领域,它涵盖了各种形式和表现方式,包括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
艺术在人类历史和文化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它不仅能够表达个人情感和创造力,还能够反映社会和历史的变迁。
在论文中,你可以选择探讨艺术的不同类型或特定作品,也可以研究艺术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论文主题和观点:
1. 艺术与社会变革:艺术如何反映了社会和历史的变迁,例如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与人文主义运动的关系,或者20世纪的艺术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对抗。
2. 艺术与身份认同:探究艺术作品对于个人和群体身份认同的影响,例如女性艺术家如何通过作品表达性别身份,或者少数族裔艺术如何维护和探索自己的文化身份。
3. 艺术和政治:分析艺术作为政治表达工具的作用,例如政治宣传画、政治抗议艺术、或者不同政权对艺术的审查和控制。
4. 艺术与技术:研究现代技术对艺术形式和实践的影响,例如摄影、电子音乐、数字艺术等如何改变了艺术创作方式和观众的体验。
5. 艺术与心理健康:探讨艺术对于个人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例如艺术治疗的应用,或者艺术家如何通过创作来表达个人情
感和心理状态。
不论你选择哪个论文主题,都应该进行相关的文献研究和分析,支持你的观点并深入解析艺术作品的背后意义。
此外,你也可以从不同的学科角度探讨艺术,如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以丰富你的议论并提供更全面的理解。
艺术文化研究论文引言艺术文化一直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人们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具有特定文化内涵和精神表现的艺术形式集合。
艺术文化研究,是对这些艺术形式进行深入研究、认识和发扬的过程。
本文将从艺术文化的定义、学科领域、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为读者提供一些对艺术文化研究的认识和启示。
艺术文化的定义艺术文化,是指在艺术形式中包含文化因素的统称。
也就是说,艺术文化是由人们在特定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环境中创造出来的,具有文化内涵和表现精神的艺术形式。
艺术文化既包括传统的文艺形式,如文学、音乐、舞蹈、戏曲、美术等,也包括现代的艺术形式,如电影、电视、游戏、动漫等。
艺术文化的学科领域艺术文化研究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学科。
它既涉及文学、音乐、戏剧、美术等单向度的艺术领域,也涉及文化、哲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多维度的人文社科领域。
艺术文化研究不仅需要从艺术创作的角度出发,了解和分析艺术作品的形式、风格、审美追求等;还需要从历史、文化和社会环境的角度出发,了解和揭示艺术创作的文化背景、社会涵义、文化影响等。
艺术文化研究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和交叉性,需要融汇各种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和探究。
艺术文化的研究方法艺术文化研究需要采用多样化的研究方法,以便获取全面、真实、科学的研究结论。
具体的研究方法包括如下几种:理论分析法理论分析法是对艺术文化进行理论性思考和解释的方法,主要包括对艺术概念、艺术表现手法、艺术评价等进行分析和研究。
这种方法的主要特点是具有深度和广度,能够揭示艺术的内涵和实质。
现场观察法现场观察法是对艺术文化进行直接观察和感知的方法,主要包括对艺术表现情境、艺术创作过程、艺术创作环境等进行实地观察和探究。
这种方法的主要特点是直观生动、具有现实感,能够深切领略艺术创作的精华和魅力。
小样品调查法小样品调查法是对艺术文化进行局部分析和案例研究的方法,主要包括选取代表性的艺术作品、人群和地区,进行深入剖析和比较研究。
艺术文化研究论文2000字现代艺术与文化多元化摘要:本文探讨了现代艺术与文化多元化的关系。
现代艺术是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和演变反映着社会和文化的变革。
而文化多元化,则是当代社会的一种主要特征,它推动艺术多元化,激发艺术家们的创作灵感和思想。
本文结合具体事例,探讨了现代艺术与文化多元化的互动关系,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现代艺术,文化多元化,发展,未来引言现代艺术是一种自由自在、图像丰富、思想深邃的艺术形式,它反映了现代社会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而文化多元化,则是当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它推动了艺术的多元化和自由发展。
本文旨在探讨现代艺术与文化多元化的关系,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一、现代艺术的发展与演变现代艺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期的欧洲。
19世纪初期,欧洲社会和文化发生了巨大变革,艺术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形成了一系列的现代艺术流派,例如印象派、表现主义、立体派等。
这些艺术流派的出现,反映了现代社会和文化多元化的趋势,表达了艺术家们独特的思想和审美观。
20世纪初期,现代艺术进一步发展并演变,出现了新的艺术流派,如超现实主义、抽象表现主义等。
这些流派不仅在艺术上有新的探索和发展,而且在思想、观念上也有独特的表达和反应,展现了现代社会和文化的多元性和自由性。
二、文化多元化推动艺术的发展文化多元化是当代社会的一个主要特征,无论是人们的生活方式、文化背景或者思想观念,都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这种多元化的特征也推动了艺术的多元化和发展。
艺术家们经常从多种多样的文化中获取创作灵感和思想,这种多样性、多元化的文化跨越了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边界。
例如,美国艺术家卡拉维亚特创作的《贝尔格莱德碑》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这个作品展现了纳粹德国对南斯拉夫的入侵和屠杀,作品中混合了塑像、动画、平面设计等多种艺术形式,展现了现代艺术对战争和恐怖主义的反应。
文化多元化也推动艺术家们的思想和观念得到了更大的自由,可以表达更为深入的思考和意义。
艺术院校文化理论课论文【摘要】艺术院校在艺术教育中,只有将理论教学与专业技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的让学生从本质上理解艺术学习的精髓,真正掌握艺术的审美价值,而不是只浮于表面,从而创作出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的艺术佳作。
所以说艺术院校文化理论课教学是美育的重要保证,也是培养优秀艺术人才的保证。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作为审美活动与教育活动的结合,它是人类传授现有的审美文化并启迪新的创造的一种教育活动。
艺术人才必须具备独特的美感。
所以要想培养合格的艺术人才,就一定要培养出他们的美感。
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是不可能创作出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品的。
所以,美育是艺术人才培养必经之路。
艺术院校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基地,承担着为社会培养合格艺术人才的重任,为了培养合格的艺术人才,艺术院校开设了多门文化理论课和专业技能课,通过对这些课程系统的学习,学生不仅具备欣赏美的能力,更具备创造美的能力。
对于艺术院校的学生来说文化理论课和专业技能课是“一鸟之两翼,不可偏废”,整体说来它们对于艺术人才的培养都是非常重要的,但在美育的培养中,我认为文化理论课比起专业技能课作用更为巨大,是美育的重心。
艺术创作需要丰富的情感和敏感的心灵。
文化课不仅能够非常有效地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而且在优秀艺术作品的感召下,学生被带到了一个特定的艺术情境中,学生的感情很容易被激活,因此陶冶了情操,开阔了胸怀,激发了学生敏感的心灵,这时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运用文化知识去丰富和想象填补作品中艺术形象的内涵,在补充中召唤了学生美好的情感,使学生具体感受作品中所蕴含的丰富的艺术意蕴,从而在春风化雨中达到美育的目的。
文化课包含有对人生百态的展示和形形色色人物塑造,通过学习文化课,不仅引导学生体味了人生百态,引领学生感悟深奥复杂的思想和微妙的情感,从而启迪了学生的心灵,为学生情感的释放、抒发提供了有效的通道。
所以说,通过文化课中丰富的人文情怀的培养,学生体味了人类共通的情感,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艺术感悟能力,而且通过优秀作品中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的感染,陶冶了情操,确定了真善美标准,摆脱了狭隘、偏执的审美标准,解放了心灵,培养了健康的人格,为今后进行艺术创作确定了正确的方向。
深圳大学考试答题纸
(以论文、报告等形式考核专用)
二○15 ~二○16 学年度第 2 学期
课程编号05039100
01
课程名称艺术文化学主讲教师黄永健评分
学号20151301
22 姓名江鹏镇专业年级大一
题目:三号艺栈观后感
三号艺栈
----窥视心灵的小窗口
我几乎每个星期都要从那个地方经过,但只依稀知道它是有一个名字的,可我并没有怎么留意,也不知道那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直到那天我们的老师要求我们全体同学一起到那里参观,我才恍然间记得那个陌生而熟悉的角落。
它就是我们常提的艺术村!
我们的班上的学生不多,只不过五十多人,三五成群的跟在老师的后面。
经过美丽的文山湖,此时正值暮春,但是今年的春天来的比较迟。
小道旁的花儿都只是含苞待放的样子,如待嫁的新娘。
湖边的大树下落了满地的金黄……我们就怀着着样一份如初春般宁静的心情去接受一次艺术的熏陶、心灵的洗礼。
来到“三号艺栈”门前的那一刻,抬头仰望这栋曾经被我遗忘的圣殿,心中微微的涌起几分愧疚。
我站在那里,头一回感到紧张。
那是一座不高但很精致的小楼,只有四层。
每一层的布局都不一样,每一个工作室作品都出自不同的艺术家之手。
我们只跟着老师到了四楼,虽然一开始还对下面过道的几件工艺品有几分留恋,甚至对老师的“专制”
之举有几分埋怨。
但是当我们步入李瑞生“庄主”工作室的那一刻起,整个人就像丢了魂似的,不能自己。
这明亮、整洁的工作室里陈列着近百件大型的铁制艺术品。
这些作品的材料主要来源与机器的废弃零部件和大块的木桩。
我们这些懵懂小孩根本没想到那些几乎可以送到回收站的东西竟然能够成为万众瞩目的艺术品。
单单看到这个气派,我们就不得不发自内心地感谢这为老前辈,一位80多岁的老艺术家。
在工作室中,我们很容易发现每一件作品旁边都有一段作者称为“多余的话”的小批注。
但在我看来,那并不是多余的,它不仅对作品的深意有所提点,更是一位老艺术家对生活、对社会、对人生的一中思考。
它也无疑是我们窥视心灵的一面窗口!
老先生的作品来自于生活,折射出当今社会的某些弊端,发人深省。
所以“三号艺栈”无愧是我们深圳大学的人文景观、艺术殿堂。
而李先生的作品就是这里的镇殿之宝。
其中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一个名为“胎教”的作品。
它的外观设计大致是这样:一个四边星铁圈,圈内有一个画着几簇火焰的小煤气瓶,旁边紧接着一个干粉灭火器,有条长长的铁管一头连着灭火器,另一头对着煤气瓶。
我想假如没有那“多余的话”,我真的是一头雾水。
经过一番细细的思考和想象,终于能够粗略地领悟到作者的匠心独运。
八十年代以前,中国社会的人们并不重视“胎教”,甚至根本没有这个意识。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胎教”就越来越受到人民的重视。
但物极必反。
我们的国情决定一对夫妇一般情况只能生一个孩子。
所以现在的独子、独女大部分打娘胎起就要接受启蒙教育,培养天资。
所以我们可以发现在很多新婚家庭中,媳妇的肚子成了一家的焦点,每天不是吃那个,就听那
个,或学那个。
把一个孕妇折腾地半死。
试想,孩子本来是上天赐给我们的礼物、是自然的宠儿。
做为父母我们怎能把自己认为好的东西都一厢情愿的强加给孩子呢?有谁愿意在还没来到这个世界之前就是一件雕琢地面目全非的工艺品?这些谈不完的道理全都包含在这件工艺品当中,容我们细细地咀嚼。
显然,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设计给人太多的联想,但是我们必须知道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捕捉到这一份灵感。
它的出现来源于一个对生命意义苦苦思考的头脑,一份对艺术的执着和狂热。
我的身影在每一件艺术品前慢慢移动,虽然并不能完全把握他们的本意。
但短短的一个多小是时内,我内心一直在挣扎着,隐约感到几分沉痛。
也许我太荒唐了,竟然想用一丁点的时间来窥视老先生毕生的心血。
我的脸一直涨地通红,直到走出那个门口,心中似乎还留有一股难以言喻冲动。
每一个作品就如一面镜子,把我内心阴暗之处照地面目可憎,让我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罪恶,洞察到人性弱点……
然而,这些许的感悟只不过是泰山一角。
要正真明白其中的玄妙决不是一、两个小时问题,即使我花一辈子,也许不能明悟十分之一。
但我愿意用一生的时间去探寻、摸索。
我们姑且再回到李先生的作品中,再做一番徜徉。
《魂系草原的羊》着题目你可能很容易联想到:土地沙化。
但换做是我们,会用什么去表现这样的一个现象和揭示它背后隐藏的一切、一切。
我们的艺术家,焊接了一个大铁龙,里面叠堆着几百只五颜六色的羊头骨盖,每一个羊头都连这一条长长的锁链。
这其中将会包含着多少韵味、多少感悟,需要我们花足够的时间去思考……
然而,还有很多作品我只能记得它们的名字:《干枯的树.岁月留痕》、
《北风吹》、《自残的男人》。
已经忘记作者精彩的设计,也说不出其中深刻的内涵。
但我会再度拜读。
离开艺栈之前,老师召集我们开一个临时小会,本来想要我们每人谈谈自己的所感所想。
但是我们都默不作声,底着头,像一个做错事的小孩。
也许因为我们不愿亵渎那份对艺术最初的震撼吧!
其实,很多东西根本不可能用语言原原本本地表达出来,假如为表达而表达,那不是亵渎又是什么呢?于是,我们选择了沉默。
走出“三号艺栈”时,回头看看那座庄严的建筑,心中暗暗的思忖着:或许工艺是为了填补文字的空缺,我们的艺术家则与灵感为砖,彻起了一座文字不能尽释的圣殿。
为我们开启另一座艺术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