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龄茶园中不同作物间作效应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12.48 KB
- 文档页数:2
日照茶区‘黄金芽’幼苗松茶间作的效应研究Ⅰ.茶园生态环境作者:侯剑牟丽云孔晓君黄剑韩晓阳张丽霞来源:《山东农业科学》2020年第01期摘要:为探讨松茶间作模式下茶园生态环境以及生物因子的变化规律,本试验以‘黄金芽’茶苗为材料,设置松茶间作及常规露天栽培两种模式,测定两种不同模式下的气象因子、土壤因子以及生物因子等指标。
结果表明,茶树生长季节内,与露天栽培相比,松茶间作下的空气和土壤温湿度变幅较小且相对稳定,其气温为12.02~24.96℃,空气湿度为52.09%~91.81%,土壤温度为10.00~25.25℃,土壤湿度为8.89%~20.71%;松茶间作下的光照强度和风速均低于露天;松茶间作土壤(0~40 cm)的容重较小,但有机质、速效NPK和全效NPK含量均较高;两种栽培模式下的茶树主要发生虫害相似,但虫害发生规律不同,并且松茶间作下的虫害天敌种类及数量均高于露天。
关键词:黄金芽;松茶间作;生态环境;日照茶区中图分类号:S571.104.7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20)01-0059-06Abstract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changes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biological factors of tea garden under pine-tea intercropping mode, the models of Huangjinya tea seedlings intercropping with pine and the conventional outdoor cultivation treatments were set for the experiment. The meteorological factors, soil factors and biological factors in the two different models were measur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of air and soil under the pine-tea intercropping mode changed slightly and relatively steadily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during the tea growing season. The air temperature was 12.02~24.96℃, the air humidity was 52.09%~91.81%, the soil temperature was 10.00~25.25℃ and the soil humidity was 8.89%~20.71%. The intensity of illumination and the wind speed decreased under the pine-tea intercropping mode were lower. The soil capacity (0~40 cm) was small, while the contents of organic matter, available N, P and K and total N, P and K were larger. The main pests in the two modes were similar, but the occurrence rules of pests were different. The species and quantity of natural enemies under the pine-tea intercropping mode were higher than those under the conventional outdoor cultivation.Keywords Huangjinya; Pine-tea intercroppi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Rizhao tea region自1966年“南茶北引”成功以来,日照茶区已发展成为山东省最大的茶叶产区[1]。
建瓯市油茶幼林不同套种作物综合效益分析一、油茶幼林不同套种作物种类及产量情况建瓯市的油茶幼林中,常见的套种作物主要包括茶叶、竹笋、木草、树莓等。
在具体的种植过程中,油茶幼林的套种作物种植一般分为三种方式:一是整林套种,即在整个油茶幼林中进行套种;二是局部套种,即在油茶幼林的部分区域进行套种;三是条带套种,即在油茶幼林中设置条带进行套种。
通过对这些不同套种作物的种植和产量进行调查和统计,得出了以下的情况:茶叶:茶叶是一种常见的套种作物,通过对建瓯市油茶幼林进行调查发现,套种茶叶的产量较为稳定,一般在200公斤/亩以上,且茶叶的市场需求大,价格较为稳定,因此套种茶叶在油茶幼林中较为受农户青睐。
木草:木草是一种常见的药材,其套种在油茶幼林中也有一定的产量,一般在100公斤/亩以上。
由于木草的市场需求不如茶叶和竹笋大,因此其综合效益相对较低。
树莓:在一些油茶幼林中,农户也会进行树莓的套种。
树莓具有较高的抗氧化能力,因此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的销售价值。
树莓的产量一般在300公斤/亩以上,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套种作物。
二、不同套种作物的综合效益分析1. 经济效益分析套种作物的经济效益是农户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通过对建瓯市油茶幼林不同套种作物的产量和价格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从经济效益来看,套种作物的综合效益较高的是竹笋和茶叶。
竹笋的市场需求大,价格较高,一般在15元/公斤以上;茶叶也有较好的市场需求,价格一般在20元/公斤以上。
在油茶幼林中进行竹笋和茶叶的套种可以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
木草的市场需求较小,价格一般在10元/公斤左右;树莓的市场需求较好,价格在18元/公斤左右。
在综合效益上,套种木草的效益较低,而套种树莓的效益较为理想。
竹笋和茶叶的套种对于油茶幼林的生态效益是较为正面的。
竹笋可以增加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提高油茶幼林的环境质量,对于水土保持和生态平衡具有积极的作用;而茶叶的生长和茶叶树的光合作用可以增加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改善空气质量,对于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的作用。
邢 瑶,唐锁海,陈 暄,等.幼龄茶园间作大豆、玉米对土壤养分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20,48(24):132-135.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20.24.025幼龄茶园间作大豆、玉米对土壤养分的影响邢 瑶1,唐锁海1,陈 暄2,徐德良3,孙春霞3,张 春4,马 俊4(1.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江苏南京210036;2.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江苏南京210095;3.江苏省茶叶研究所,江苏无锡214063;4.仪征青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江苏仪征225000) 摘要:分析幼龄茶树与大豆、玉米间作及秸秆覆盖还田对土壤养分状况等的影响。
结果表明,间作大豆、玉米及秸秆还田后均能够提高土壤pH值,缓解茶园的土壤酸化现象。
开花期,间作不同品种大豆,土壤全磷、全钾、速效磷、速效钾、钙、镁、铝含量均高于对照,但土壤全氮含量变化不同;间作玉米土壤全氮含量降低,不利于幼龄茶树生长。
秸秆还田后40d,各处理土壤全磷、全钾、速效钾、钙、镁、铝含量均高于对照,但全氮、速效磷含量变化存在差异,通豆07-195和苏糯11号处理土壤全氮含量显著苏菜豆6号处理土壤速效磷含量,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
综合土壤pH值和养分变化情况,间作通豆6号更利于茶园土壤养分的改善,苏糯14号秸秆处理在还田后40d对土壤改良作用最佳。
关键词:茶树;大豆;玉米;间作;土壤养分 中图分类号:S151.9+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20)24-0132-03收稿日期:2020-03-07基金项目:江苏现代农业(茶叶)产业技术体系(编号:JATS[2019]337)。
作者简介:邢 瑶(1990—),女,山东荣成人,硕士,农艺师,主要从事茶叶技术推广工作。
E-mail:364627672@qq.com。
通信作者:唐锁海,推广研究员,主要从事茶叶技术推广工作。
E-mail:31788618@qq.com。
建瓯市油茶幼林不同套种作物综合效益分析【摘要】建瓯市油茶幼林是重要的经济林木资源,而套种作物可以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增加产值。
本文基于此,对不同套种作物对油茶幼林的综合效益进行了分析。
探讨了不同套种作物对油茶幼林生长发育的影响,其次分析了对油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随后,通过综合效益分析和经济效益对比分析揭示了不同套种作物对油茶幼林的效益。
还考虑了不同套种作物的环境效益,为生态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总结了不同套种作物对油茶幼林综合效益的影响,指出了各种作物的优势及不足,并展望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提高油茶幼林的综合效益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建瓯市油茶幼林、套种作物、综合效益分析、生长发育、产量品质、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优势、不足、研究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建瓯市是福建省重要的油茶种植基地之一,油茶种植在地方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传统的油茶种植模式存在着单一作物种植、资源利用不充分等问题,为了提高油茶种植业的效益及可持续发展,逐渐引入套种作物的种植方式成为重要措施。
套种作物即在油茶幼林中,同时种植其他经济作物或果树,以实现资源综合利用、增加收入的目的。
研究不同套种作物对油茶幼林的影响及综合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关于建瓯市油茶幼林套种作物的研究还比较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
本研究旨在通过系统的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探究不同套种作物对油茶幼林生长发育、产量品质、经济效益及环境效益的影响,为优化油茶种植结构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本研究,可以为建瓯市油茶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推动油茶产业的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主要是通过对建瓯市油茶幼林不同套种作物的综合效益进行分析,揭示不同套种作物对油茶幼林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以及经济和环境效益的影响规律,为优化油茶幼林种植结构、提高经济效益、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1.探究不同套种作物对油茶幼林生长发育的影响,分析其对幼林株高、冠幅和叶面积指数等指标的影响规律;2.研究不同套种作物对油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分析其对油茶籽粒数量、重量以及含油量、质量等指标的影响;3.分析不同套种作物对油茶幼林综合效益的影响,综合考虑生长、产量、品质、经济和环境效益因素,为决策者提供科学建议。
建瓯市油茶幼林不同套种作物综合效益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建瓯市是福建省一个重要的油茶种植基地,油茶是当地农民的重要经济作物。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油茶幼林不再单一种植,而是开始采取套种作物的方式,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不同套种作物的选择对油茶幼林的综合效益有着重要影响,但目前对此方面的研究还比较缺乏。
本文旨在通过对建瓯市油茶幼林不同套种作物的综合效益进行分析,探讨不同套种作物对油茶幼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影响,为农民在选择套种作物时提供科学依据。
也为油茶幼林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提供参考和建议。
通过本研究,期望可以为建瓯市油茶幼林的种植管理和优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目的建瓯市作为福建省重要的油茶种植区之一,油茶幼林的套种作物对综合效益的影响备受关注。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建瓯市油茶幼林不同套种作物的种植情况、综合效益进行分析,探讨油茶幼林与不同套种作物的关系,并为农民提供种植策略和决策参考。
通过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的综合分析,以期为建瓯市油茶幼林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将深入了解不同套种作物对油茶幼林综合效益的影响,并探讨未来发展方向和建议,为促进当地农业经济的繁荣做出贡献。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进一步推动油茶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提高建瓯市油茶幼林种植的效益和可持续性。
2. 正文2.1 建瓯市油茶幼林不同套种作物种植情况分析建瓯市是福建省的一个县级市,地处闽西南,因盛产油茶而闻名。
油茶树在建瓯市生长良好,不仅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丰富的经济收入,也为生态环境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建瓯市的油茶幼林中,农民们不仅种植了油茶树,还栽种了各种不同的套种作物。
这些套种作物包括竹子、茶树、果树等多种品种。
这些套种作物的种植情况对于油茶幼林的综合效益有着重要的影响。
不同的套种作物对油茶树的生长环境有着不同的影响。
一些套种作物可以与油茶树共生,促进土壤养分的循环利用,提高油茶树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油茶幼林套种山茶花技术与效益分析
油茶(Jojoba)是一种景观性小枝灌木,原产于美洲热带和亚马逊热带。
因其对臭氧层、气候变化、土壤保护以及生物多样性的巨大可能性和巨大作用,油茶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尤其是在台湾,油茶的种植正受到政府、学术机构以及业内人士的积极鼓励和支持,使其成为当地一种引人注目的植物种类。
油茶的优势之一是能够帮助维护臭氧层。
油茶的叶片对臭氧吸收能力很强,能捕捉和吸收大气中的有害物质,从而可以有效保护臭氧层不受破坏。
此外,油茶树叶和树皮也能有效吸收湿气、减少水蒸发,从而减少气温上升,帮助应对气候变化所带来的挑战。
此外,油茶能有效减少岩溶侵蚀和土壤流失,对土壤质量有有益的积极影响。
油茶树木的枝叶繁茂,叶子可以着地和着叶,从而形成植物的覆盖层,有效阻止土壤的流失,促进土壤蓄水,改善土壤质量。
另外,油茶树蔓生性强大,可以快速绿化环境,增加植被覆盖率,达到防止土壤流失的效果。
油茶还为当地的野生动植物提供重要的庇护所,促进地理生物多样性的发展。
油茶的树枝繁茂,形成一个有利于蝴蝶、蜘蛛、鸟类等野生动植物栖息的多栖植物环境,从而促进野生动物的繁殖及多样性的保护。
由此可见,油茶套种的技术具有很高的技术含量,对于油茶的种植有一定的效益。
例如:可以有效保护臭氧层、应对气候变化、减少土壤流失、改善土壤质量、增加植被覆盖面、促进野生动植物多样性等。
总之,油茶套种技术具有良好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间种作物对油茶幼林秋季小气候的影响分析油茶是一种常见的经济林木,具有高产量、适应性强、防风固沙等优点,被广泛种植于我国南方地区。
因此,如何提高油茶林地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是当前油茶种植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而种植不同作物在油茶林地中,可以对油茶林地秋季小气候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分析不同作物对油茶幼林秋季小气候的影响,可以为油茶种植业的科学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一、介绍油茶种植业是中国南方地区的一项重要产业,其林分结构对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了解油茶林地秋季小气候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对于促进油茶种植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油茶林地中,间种作物是一种重要的生态手段,可以在土壤、水分、阳光、二氧化碳等方面影响油茶幼林的生长和发育。
随着间种作物种植方式的不断改进,如何通过合理的种植管理措施,调节油茶林地秋季小气候,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成为当前油茶种植业研究的热点问题。
(一)茶叶它是一种多年生灌木或小乔木,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和土壤,适合与油茶混作。
在秋季,茶叶可以调节油茶林地的温度和湿度,改善林地的微气候环境。
研究表明,在茶叶和油茶混作的条件下,昼夜温差较大,日照时间较短,相对湿度较高,有效光照比例较低,秋季油茶的枝青期和枝老期延长。
(二)甜橙它是一种喜温暖、适度湿润气候的果树,在秋季可以对油茶林地的光照条件产生影响。
研究表明,甜橙在油茶林地中种植,可以调节油茶林地的日照时间和光照强度,改善林地的日照环境,促进油茶林地的正常生长。
但需要注意的是,甜橙的生四有需要充足的光照和养分,如果过多的阳光照耀到油茶叶片上,不仅会影响油茶的正常生长,还会使其叶片变黄、萎蔫。
(三)板栗它是一种耐寒的果树,在油茶林地中种植可以影响油茶林地的温度和湿度。
研究表明,在板栗和油茶混作局势下,油茶林地的昼夜温差较小,相对湿度较低,温度较高。
由于板栗喜凉,其生长需要较大的湿度和温度差异,因此会抑制油茶幼苗的正常生长。
间种作物对油茶幼林秋季小气候的影响分析【摘要】油茶幼林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林之一,而间种作物的选择对油茶幼林的秋季小气候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间种作物种植对油茶幼林秋季小气候的影响,并对其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
通过对间种作物对油茶幼林秋季温度、湿度、风速和降水量的影响进行研究,发现间种作物的合理选择可以改善油茶幼林的小气候环境,提高其生长效益。
不同种类的间种作物对油茶幼林秋季小气候影响略有差异,因此在实际种植中需要选择适合当地条件的间种作物种类。
本研究对于优化油茶幼林种植结构,提高产量和质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关键词:间种作物、油茶幼林、秋季小气候、影响分析、温度、湿度、风速、降水量、生长效益、环境改善。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目前,国内外对间种作物对农田环境的影响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但对其对油茶幼林小气候环境的影响研究相对较少。
有必要对间种作物对油茶幼林秋季小气候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油茶的优质高产提供科学依据。
林的管理和栽培提供参考,同时也可以为农田生态系统的构建和保护提供理论支持。
本研究旨在探究间种作物对油茶幼林秋季小气候的影响,为油茶幼林的管理和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究间种作物对油茶幼林秋季小气候的影响,以确定种植间种作物对改善油茶幼林生长环境的可行性和效果。
通过对比分析不同种类的间种作物对油茶幼林秋季温度、湿度、风速和降水量的影响,可以为油茶幼林的管理者提供科学依据,指导他们在种植间种作物时的选择和布局。
本研究也旨在为进一步深入探讨间种作物与油茶幼林共生关系奠定基础,为生态种植和资源利用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研究目的是为了促进油茶幼林的可持续发展,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1.3 研究意义油茶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林木种,对于提升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油茶幼林的生长发育受气候影响较大,而小气候则是直接影响其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