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矮砧栽培模式助苹果产业升级
- 格式:pdf
- 大小:341.44 KB
- 文档页数:1
苹果现代矮砧集约栽培花果管理综合配套技术【摘要】苹果现代矮砧集约栽培花果管理综合配套技术在现代果园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通过对其重要性、发展历程、基本原理、关键技术、应用案例、发展趋势以及在果园管理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和总结。
通过引言部分引出该技术的重要性和发展历程,正文部分详细介绍了其基本原理、关键技术、应用案例和发展趋势,并强调了其在果园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结论部分再次强调了该技术的重要性,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前景,并总结了其在现代果园管理中的意义。
苹果现代矮砧集约栽培花果管理综合配套技术将为果园管理带来革命性的变革,推动果树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苹果、现代、矮砧、集约栽培、花果、管理、综合配套技术、重要性、发展历程、基本原理、关键技术、应用案例、发展趋势、果园管理、作用、结论、发展前景、意义。
1. 引言1.1 苹果现代矮砧集约栽培花果管理综合配套技术的重要性苹果现代矮砧集约栽培花果管理综合配套技术是苹果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提高果园产量和品质、减少劳动力成本、改善果树生长环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现代矮砧集约栽培技术,果园种植密度增加,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通过科学的矮砧选择和管理,可以调控果树生长势,增加果实糖度和色泽,提高果品品质。
现代矮砧集约栽培技术还可以降低劳动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采用现代管理技术,可以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管理,减少人工繁重劳动,提高劳动效率。
通过综合配套技术的应用,可以优化果园生长环境,提高果树的抗逆性和生长环境适应性,减少病虫害发生,降低农药使用量,保护环境。
1.2 苹果现代矮砧集约栽培花果管理综合配套技术的发展历程苹果现代矮砧集约栽培花果管理综合配套技术的发展历程始于20世纪中叶,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推进,苹果产业也逐步开始引入现代化的种植管理技术。
最初,传统的苹果种植模式主要以土壤栽培为主,土地利用率低,劳动力成本高,果树生长周期长,果实产量和质量不稳定。
高原地区苹果矮砧集约高效栽培技术分析苹果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其中高原地区苹果的种植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质。
为了提高苹果生产的效益,实现苹果种植的高效集约化,不断探索和研究适合高原地区苹果的矮砧集约高效栽培技术显得十分必要。
高原地区苹果种植众多,但因为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的限制,使得苹果种植存在一定的困难与挑战。
采用矮砧集约高效栽培技术可以使苹果品种的栽培适应当地的气候、土壤环境,提高苹果的品质和产量,达到高质量、高效益、可持续性发展的目标。
另外,高原地区果品市场需求量大,采用矮砧集约高效栽培技术可以提高果品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1、选择适合当地环境的矮砧选择适合当地环境的矮砧是矮砧集约高效栽培技术的首要步骤。
针对高原地区气温较低、土壤干旱困难等特点,选择抗逆性强、早出果、果实品质好的矮砧。
如国内比较适宜苹果矮砧种类有‘密度61’、‘锦标5号’、‘胡雪岩’等。
2、实施密植栽培高原地区气候条件较为苛刻,夏季多雨多露,影响果实品质,实施密植栽培可以使苹果树在尽量占用空间的情况下,减轻果实之间的竞争,降低风害等损失,在保证单株产量的同时提高果实品质。
3、科学使用肥料高原地区土层深度浅,含水量少,所以需要科学使用肥料来满足苹果生长的需要。
在生育期内科学施肥,增加苹果营养,提高产量和果实品质。
4、及时实施修剪在高原地区苹果树的修剪是保证果树形态规整和产量的关键。
及时实施修剪可以降低罗盘枝的比例,增加可载预防病害和虫害,保证果实单株产量甚至树的寿命。
高原地区苹果矮砧集约高效栽培技术是为了适应当地环境条件发展起来的一种栽培方式,具有特殊的意义。
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对环境越来越关注,适应高原地区苹果生产的矮砧集约高效栽培技术必将得到更多发展。
同时,在不断完善技术的同时,人们也要注重研究与应用果树的种植、管理和病虫害的防治等方面的知识,以进一步提升果园的管理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
苹果矮砧密植集约栽培技术推广项目总体实施方案一、目的意义目前,我省成龄苹果园大部分是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主要采用乔砧密植的栽培模式发展。
此种栽培模式对推动全省苹果生产快速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但由于该模式自身的缺陷加之生产中对其关键技术应用不到位,导致进入盛果期的果园群体郁闭严重,光照恶化,病虫害加重,果实品质下降,管理难度加大,生产成本增加。
为适应现代苹果产业发展,必须对原有的栽培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
苹果矮砧密植集约栽培是世界苹果生产的主流,欧美等发达国家已普遍应用,近几年来我国苹果主要产区也已开始大力推广。
山东对该项技术的研发起步较早,在矮砧苗木培育、栽培方式、整形修剪、肥水管理等技术上的研究已有较大突破,基本形成了较成熟的综合配套技术,为该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主要技术内容(一)大苗建园、支架栽培。
选用2~3年生的矮砧优质大苗建园,要求苗木高度1.5米以上,品种嫁接口以上5厘米处直径达到1.0厘米,芽眼饱满,根系完整,无病虫害及检疫对象。
苗木定植后设立支架,顺行向每10米左右立一个3.0~3.5米高的水泥柱,分别在0.8米、1.6米和2.5米处各拉一道12号钢丝,同时每株树立一根支柱,扶持中干。
(二)宽行密株、起垄栽植。
春季萌芽前栽植。
根据立地条件确定栽植株行距,T337等M9矮化自根砧0.8~1.2米×3.2~3.5米,M7、MM106等矮化自根砧苗木和M26、SH系等矮化中间砧苗木株行距2.0~2.5米×4.0~4.5米。
以确定好的树行为中心线起垄,垄宽1.0~1.2米,垄高30厘米左右。
定植后及时灌水,待水渗下后划锄松土,并在树盘内覆盖1.0~1.2m2地膜保墒。
(三)果园行间生草、树盘覆盖。
在果园的行间进行人工种草或自然生草。
人工种草可选用三叶草、紫花苜蓿、黑麦草等。
在草生长到40厘米左右时,进行机械或人工留茬15厘米左右刈割,覆盖树盘。
苹果矮砧密植园建设[致富早班车]苹果矮砧密植园建设[致富早班车]听众朋友,早上好,欢迎收听致富早班车。
今天我们主要和大家一起来聊聊有关苹果矮砧密植园建设。
在聊这个之前,我们记者走访了一些果园,来听听他们发来的报道。
在岚山区高兴镇汪家庄子村村民郑强家的苹果园里,记者看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
这里的果树株距很窄,行距却比传统果园宽两倍,而且树间顺行每隔10米便立一根水泥柱,用来拉钢丝,每棵树旁还要插一根竹竿固定在钢丝上。
面对记者的疑惑,郑强解释说,这种特殊的苹果种植方式正是我市目前大力推广的苹果矮砧密植技术。
苹果矮砧密植技术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苹果栽培模式之一,该模式需要设立支架,宽行密植,一般使用机械化作业。
此模式培育出的苹果,不仅结果早、质量好,而且管理起来特别节省人工,适合集约化栽培。
说起矮砧密植的好处来,市果树站站长王修学如数家珍。
看着今春刚种上的苹果树苗,如今已经长至一人多高,王修学介绍说:这种技术要求种矮化大苗,结果早,最迟三年见果,五年即进入丰产期,亩产上万斤。
与冠幅常达到五六米的传统乔砧苹果树不同,矮砧密植苹果树高纺锤整形,冠幅小,直径只有3米左右,透气、透光,结出的苹果色泽好、优果率高。
乔砧树形高大,日常管理费时费力,两个人打药,一天最多能干五六亩地。
王修学对此相当了解。
但矮砧密植果园,行宽株密,可以用小型拖拉机拉弥雾机打药,一个人一天即可完成近百亩作业。
我就是听说这种方式不费人工,才下决心加入村里的苹果合作组织的。
在日照做装修行业的郑强说。
郑强说的苹果合作组织就是高兴镇汪家庄子村苹果矮砧密植示范基地项目。
该项目采用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推进,由合作社统一购苗、统一栽培、统一配水,呈现出现代化、集约化栽培的崭新模式。
据了解,目前此种苹果种植模式已经推广到两城、三庄等多个乡镇,待技术进一步成熟后将逐步在全市推广。
听了这则报道,大家可能对矮砧密植技术有一些了解,可能有些朋友是很熟悉的。
矮砧密植是一种苹果的栽培形式,接下来我给大家来梳理一下,咱们国家的苹果栽培历史。
现代矮砧集约栽培花果管理综合配套技术!乔华密植技术苹果现代矮砧集约栽培模式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苹果栽培制度,也是我国苹果生产发展的主流方向。
近10多年来,苹果现代矮砧集约栽培在我国苹果优势产区得到迅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苹果栽培技术的进步,对推动苹果产业转型升级与提质增效发挥了重要作用。
与乔化稀植、乔砧密植栽培制度相比较,苹果现代矮砧集约栽培模式具有一些突出优点,如结果早、产量高、品质优和易管理、用工少、成本低、效率高、更新快、便于机械化作业等。
但是,要达到苹果生产优质、高产、高效的目的,在其他栽培技术上也要有相应配套的变革,既不能机械地套用乔化稀植、乔砧密植的相应技术,也不能照搬欧美等国家的技术经验。
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花果管理岗位科学家、山东省果树研究所王金政研究员等系统总结了10多年来开展苹果矮砧栽培模式创建及优质高效花果管理技术方面取得的最新成果,借鉴苹果生产先进国家的经验,建立了苹果现代矮砧集约栽培优质花果管理综合配套技术体系,经多年在主产区进行不同区域、不同立地条件下生产中试和规模化示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供读者参考。
1、专用授粉树的应用与壁蜂授粉品种选择目前,苹果专用授粉品种主要有红绣球、雪球、绚丽、红丽、火焰等。
这些专用授粉品种具有树体紧凑、成花容易、花量多、开花期长、花粉量大、花粉活力强、与主栽品种授粉亲和力强、花粉直感效应明显等特点。
专用授粉树配置专用授粉树与主栽品种按1∶15的比例配置。
不同苹果品种适宜的授粉品种如下:嘎拉、珊夏等早熟品种,选火焰、凯尔斯为宜;金冠、乔纳金、红将军等中熟品种,选绚丽、红丽、钻石为宜;红富士、粉红女士、维纳斯黄金等晚熟品种,选雪球、红绣球为宜。
壁蜂授粉初花前3~5d开始放蜂,每亩释放壁蜂200~300头。
放蜂期间严禁使用有害化学药剂。
盛花初期喷0.2%~0.3%硼砂液,促进坐果。
2、疏花疏果化学疏花疏果化学疏花疏果主要任务是确保中心花坐果并正常生长发育,疏除边花边果,最大限度地减少或免除疏花疏果用工。
苹果矮化密植栽培的优势及管理技术1. 引言1.1 矮化密植栽培的定义矮化密植栽培是一种在果树种植过程中采用的管理方式,通过控制果树的生长幅度和株距,使果树在有限的空间内集中生长,并在相对较小的土地面积上获得更高的产量和更好的品质。
矮化密植栽培的特点是:在栽培中间株距比传统栽培减少,株株脚枝比例增加;树冠高度比传统栽培减低,经修剪形成矮小的枝条和小型的树冠。
矮化密植栽培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果树更早进入结果期,增加果实的产量和品质。
在狭小的土地上,矮化密植栽培使果园的利用率最大化,提高了果园的经济效益。
与传统栽培相比,矮化密植栽培有更高的经济利润和生态效益,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果树栽培方式。
1.2 矮化密植栽培的意义矮化密植栽培的意义在于提高苹果树的产量和品质,同时节约土地资源和人力成本。
矮化密植栽培可以使苹果树较小的体积集中生长,提高光照利用率和空气流通性,有利于果实的形成和成熟。
通过此种栽培方式,不仅可以减少果树之间的竞争,避免产量减少和果品质量下降,还能够节约土地空间,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
矮化密植栽培还可以减少病虫害的传播和发生,降低农药使用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采用矮化密植栽培还可以节约人力成本,减少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果园的经济效益。
矮化密植栽培不仅有利于果树的生长和发展,更是一种现代化、高效化的果树栽培方式,对于果农和果园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矮化密植栽培的优势矮化密植栽培是一种先进的果树栽培技术,其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产量:矮化密植栽培可以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将果树种植密度增加到原来的数倍甚至更多,从而实现最大程度的土地利用率。
这样可以在有限的土地上种植更多的果树,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
2. 减少耕种成本:由于矮化密植栽培使得果树之间的距离更近,农民在栽培、施肥、除草等工作时可以更加高效,减少了人工成本和耕种成本。
3. 提高果树质量:矮化密植使得果树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果树会更加努力地吸收养分和水分,生长更加旺盛,果实也更加饱满、香甜。
“三优”苹果矮砧密植栽培模式的经济效益分析研究了“三优”苹果矮砧密植栽培模式的各项生产要素的成本构成和收益情况,并与乔砧苹果栽培模式进行比较。
采用比较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样本区域内,采用“三优”苹果矮砧密植栽培模式,在盛果期的2015—2017年,平均投入为68 809.35元/hm2,平均用工时为440.10工日/hm2,净收益为105 627.9元/hm2,比同等条件下的乔砧苹果栽培果园的经济效益更为显著。
而在生产中,“三优”苹果矮砧密植栽培技术体系大大降低了劳动力成本,适应现代果业的发展。
近30多年来,世界苹果栽培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欧洲、美国等世界苹果主产区经过近30年的发展,已基本完成了矮砧密植栽培方式的转变[1]。
目前,法国、意大利、荷兰、美国等国的矮砧密植果园面积已占到苹果总种植面积的80%以上[2]。
近年来随着对外交流的加快,我国苹果矮砧密植栽培进程明显加速。
2016年矮砧苹果种植面积已达到苹果种植总面积的20%,但目前仍存在130万hm2以上的乔砧栽培果园。
在我国各地也在不断引进和研发新的苹果栽培技术体系中,“三优”苹果矮砧密植栽培技术体系是由河北农业大学教授通过引进日本的“富士”苹果品种,并研发适合本地区种植的砧木以及栽培管理技术而形成的一套集优良的品种、优良的砧木和优良的栽培技术为一体的系统的矮砧密植栽培技术体系[3]。
此种栽培技术体系具有树冠矮小、结果较早、易于通风、优果率高、便于机械化作业、省工等优点[4]。
笔者以苹果矮砧密植栽培技术为研究对象,在我国现有的栽培规模和发展情况的基础上,选取河北省保定市顺平县为调研地区,旨在从“三优”苹果矮砧密植栽培模式的经济效益入手,找出目前我国苹果矮砧密植栽培技术在推广阶段出现的问题,并与乔砧栽培模式在投入-产出及一系列经济指标方面进行对比[5],通过对调研数据的整理与分析,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以便更直接、有效地指出矮砧密植栽培模式的优势,从而促进“三优”苹果矮砧密植栽培模式的推广,推动河北省苹果产业健康发展。
果农之友2023.5产业发展近年来,陕西省千阳县探索形成的“政策支持引导、新型主体推进、矮砧技术支撑、田间大学培训、标准品牌创新、产业融合发展”的矮砧苹果发展模式,在引领苹果产业转型升级中彰显出新魅力,全县在矮砧苹果苗木、技术、管理等方面达到了国际一流、国内领先。
千阳县地处关中西部,属渭北旱塬苹果优生区,是陕西优质苹果生产基地县和转型升级示范县。
长期以来,千阳县把苹果作为强县兴村富民的首位产业,抢抓全产业链建设新机遇,坚持“品种引领、模式支撑、稳存提质、融合发展”思路,引进果业龙头企业12家,探索形成了以“政策支持引导、新型主体推进、矮砧技术支撑、田间大学培训、产业融合发展”为核心的“千阳模式”,全县发展矮砧苹果13万亩、苗木繁育基地3万亩,建成全国最大的矮砧苹果生产基地和苗木繁育基地,走出了果业强、果农富、果乡美的苹果发展加速度,先后获得“国家矮砧苹果综合标准化示范区”“全国果园机械化示范基地”“中国苹果苗木之乡”“中国苹果产业五十强县”等荣誉,被誉为“中国矮砧苹果之乡”。
1抢抓机遇,创新矮砧栽培千阳模式千阳县坚持以工业化理念谋划推进矮砧苹果发展,突出政策支持引领、经营主体依托、矮砧技术支撑、人才培育保障、品牌打造增值、融合发展提质,推动苹果产业转型升级,聚力打造全国现代果业高质量发展基地。
1.1政策支持引导,夯实服务保障先后出台“1+3”产业标准化发展文件:1个引领(《加快现代苹果产业发展的意见》),3个配套(《现代农业园区管理办法》、《现代农业园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发展现代化苹果产业培育职业农民扶持政策》),通过以奖代补流转土地5.8万亩、购置农机具400多台件,创建省市级现代农业园区12个,引导苹果产业规模化发展、集约化经营、标准化生产。
统筹粮食安全与特色果业发展,出台《建设全国现代果业高质量发展基地的意见》和《千阳县苹果产业全产业链提升工作方案》,制定产业发展扶持政策12条,锚定目标、明确路径、强化支持。